散文问题????

作者&投稿:林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散文问题~

  好说,自己写的:

  芦苇的心事 文 / 雾湿楼台


    天长地久,等待你的归期,风雨如磐,不改爱你的心。我卧在芦苇丛中,看一行征雁匆忙北飞。呵,又是一个春天。春风吹绿了大江南岸,吹绿了我的心田。我携一枝江南的红梅,乘着歌声的双翼,要把你相见。
    沉睡在绿水中,那是芦苇的心。我似乎看见,一颗不同于在常人的,绿色的心脏,正一下一下,突突跳个不停。天长地久,沧海桑田,不变的是我的心,是芦苇的心事。
    我听苏醒的虫鸣在田野间欢唱,无边的绿意围住了一片荷塘,荷塘边上,不是家家垂柳,而是一道绿色的屏障,那是一片芦苇,把我的春心荡漾。
    荡漾在浮藻间,是芦苇的心事,苏醒的春水,养育着它们春水一般高洁傲岸的灵魂,我愿用我的心,换来片刻的安宁,片刻的欢喜,和一世沉沦。
    沉沦在绿叶间,是芦苇的心事。在春天的田野上,我独自漫步,漫步到这一片荷塘。揉碎了的梦想,拼成了你如花似玉的模样,我似乎听见,听见芦苇在用心诉说一个故事,那是一个,关于春天的,娇美的故事。
    阳光也化为了绿意,悄悄飘荡在这一片荷塘,荷塘里有两三青蛙,蹲在被人遗忘的角落,准备一曲春天的欢歌。
    可是,它们还没有歌唱,我却未能忘记你娇好的模样,一缕朝霞如梦似画,我却再也画不出你的模样。
    天使在我耳边诉说,一个关于梦与现实的故事,在我的耳边,响起的却是岁月的欢歌。
    天使在我耳边歌唱,那关于春天的一切,它都要带来在我的耳旁,一切关于爱与美好的故事,才能拼成你娇好的模样。
    岁月融成了最好的月光,天使的歌声在我的耳边飘荡,是爱与宽容让我如此落寞,可是在未来,我依然不改,不改爱与宽容的心。
    是你引导我前进,在每一个日落西天的黄昏,可是我不愿,不愿在最美的月光下沉沦,于是携了歌者的拐杖,将你的倩影苦苦追寻。
    我守候你的寂寞,我守候你的洒脱,我守候那融在岁月深处的,一曲不倦的欢歌。
    在岁月深处,我眷恋你的寂寞,是二月初生才见阳光的嫩芽,才能知道我心灵深处的欢歌。
    是谁在岁月里守候,一曲关于心事的欢歌,一枝红梅将时光传唱,那岁月深处的故事。
    过往的行人呦,谁能读懂你的故事,日落西方的时候,我守候你的寂寞。

  樱花祭 文 / 雾湿楼台


    寂寞的三月,樱花开始飘散。每一朵花开,都会取代另一朵花的位置。于是每一次的盛开,都意味着一个小生灵的悄然坠地,无声无息。
    寂寞的樱花落了一地伤感,每一次消逝,都维系着笔者的心。面对着这般美丽的生灵,自然界的一切似乎都在此刻归复了宁静。
    开放意味着凋亡,凋亡意味着重生。破茧成蝶,是三月春虫的美梦。然而破茧而出的,往往是一只型陋若斯的飞蛾。从一出生开始,它们便永无休止地舞蹈着,向着月亮,向着烛光,跳着一段最美的舞蹈。
    天使的声音渐渐传来,悠远荒芜又宁静。有的人用文字构筑了一个美丽的围城,于是便有人愿意走近他,走进他构筑的美丽的城市。
    也有的人用文字抒发心灵,他们的文字真如樱花一般,即开即谢,凋落一地伤感。那种让人感伤的美,只应在人心里出现,却无从收拾。
    正如那一地凋落的花瓣,无从收拾。
    是谁播种了春天的种子,是夏天的希望,而后变作秋的金黄。是谁摇落了那一树樱花,在每个明月悬天的夜,诉说着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
    我想我的文字当是樱花,即开即谢,一地无从收拾的伤感,诉说着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
    三月,我看见,樱花正在飘散,有些落在了文人墨客的肩头。并化为了不朽的诗篇。
    来去匆匆,是樱花转瞬即逝的生命。你知道吗,正如天地间万物一样,樱花的生命也很短暂。我想,我们人类也像天地间万物一样,一直进行着生命的接力,一棒又一棒,接连传下去。而今它传到我的手中了,我便以最快的速度,飞驰在人生的漫漫长路上。
    樱花也进行着生命的接力。它们的生命太过短暂,长的一星期,短的两三天,但是耐人寻味的是,无论生命多么短暂,每一朵樱花都传递着关爱的讯息,传播着人间温情。
    它们默默地开着,不管哪一阵风会带走它们轻盈的花魂。
    飘散在风里的,永远是一曲生命的欢歌。
    用心倾听,便能知晓,那是一曲关于生命的颂歌。不管生命多么短暂,都要开出应有的绚丽。不管凋谢何时叩门,都要用心谱写一曲生命的欢歌。
    生命的接力棒,一棒一棒传下去,传到某一个樱花手中时,便促成了一朵鲜花的美丽。
    然后我听见了一种鲜花坠地的声音。我敢说,那是一种迄今为止,我听过的最美的声音。
    当有一天,一阵迟来的夏风吹散了阳春三月所布置的一切美景,当樱花在最后一缕清风里悄然飘散,我便拿了笔记本,将那飘散的樱花接住,永远地封存在我的记忆里。
    它们,是不能够被人遗忘的。
    它们,是不应该被人遗忘的,同时,它们也不会被人遗忘。
    至少,我不会。
    又一阵樱花从我眼前飘过,悠悠坠地,落成了一方香冢。那里埋藏的,是一个永不消逝的灵魂。

  碧波荡漾 文 / 雾湿楼台


    春水荡漾,一江碧波,两岸三两人家,户户紧闭,深锁柴扉。芳草如茵,游云织梦,艳阳高照,天高云淡,云白风轻。一江碧波上,轻飘飘地荡来一艘小船。小船的尾部,端坐着一个一身白衣的姑娘。
    我知道,那是你,是十七岁的你。一袭长裙遮盖着你曼妙的身躯,那袭长裙是如此的醉人,如一团白云般,卧在船尾,云上,是你,是十七岁却已略显成熟的你。娇艳的红唇,嬉笑着眯着,两弯娥眉,恰如含黛的群山,幽暗中透出成熟的魅力。
    一支长篙,被船家牢牢地握在手中,他是一个矫健的人,圆规似的双腿,裤子卷到膝盖以下,就那么稳稳地撑着,撑着他矫健的身躯。
    一支长篙,被他牢牢握在手中,一撑,船便稳泛平波。船前荡开一层扇形的涟漪,船后,坐着未满十八岁的你。
    这一年,你十七岁。你,为我而来。
    你从江南赶来,江南水乡养育了你水一般纯洁晶莹的躯体,和钻石般晶莹剔透的灵魂。水,是不会从你身上流失的,因为曹雪芹说过,大致意思是男子是泥做的骨肉,而女儿,是水做的骨肉。所以我常想,一旦男人遇到水一样的女人,就立刻会化为一滩泥水,而女人更不可遇到土一般的男人,因为女人是水做的骨肉,遇到了泥,会成为一滩污水的。
    我从江北赶来,来赴你一面之约。在江南江北的交界处,是你我融化了的心。
    当两颗心相遇的时候,他们才发现,原来他们已漂泊了太久太久。当两颗心相遇的时候,他们才知道,他们以前的归宿都不是归宿,他们以前的自由更不是自由。他只好编织着春梦一样的童话,他们只好为自己找一个又一个借口——关于为何相遇得如此之晚的借口。
    江南江北,两颗心,两颗如水的心,从此汇成一颗。
    你从江南赶来,和着北飞的雁阵,雁字成行,捎来了夏天的暖意。然而我想,虽然九九未过,春天的脚步却已踏遍了大江南北,处处是暖春,处处是芳草如茵。于是你我的相会便定是春天的相会,你我的相遇,定然不是巧合,你我的结合,想必是上苍给的缘分。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一叶轻舟,载着江南的春天,向江北赶来。我在渡头将你迎接啊,我的爱人,如同“縠皱波纹迎客棹”。
    细看水面,两点彩色的水鸟,是鸳鸯么?我想是吧。它们逐水而戏,尽享人间至爱,却使诗人“不羡天上羡人间”呢!你说,是吧?
    江北的我,带来了大江以北特有的粗犷,宽厚的胸膛,和能挑万吨之重的双肩,以及大雪压之而不弯的钢铁脊梁。
    江北的我,来到大江以北将你迎接,你感到我的爱了吗?我的爱人?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正如一样米养百样人。江南的水哟,喝过江南水的游客,该都有过沁人心脾的独特经历。江南的水,养育着江南水一样高贵的女儿,“大江之南风景殊,杭州西湖天下无”。是啊,也只有杭州,才能承载你水一样的纯真,和火一样的热情。
    你的骨子里,却透着江南的水特有的媚劲儿。冰肌玉骨,大概就是形容水一样的女子的。
    我从江北赶来,来赴你一面之约。那一江碧波,也承载了你我能太多的好梦。然而,梦总是会醒的。鲁迅先生说过:“世上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梦醒了,却无路可走。”我想他说了一句正确的话。
    然而我们该如何做呢?我来到大江以北将你迎接,将那美丽的梦幻迎接——如果它真的是一个梦的话,就永远不要让他醒来,
    你白色的裙如一团白云般卧在船尾,你的双颊还含着淡淡的笑,我知道,你为我而来,在你最美丽的夏天,北方骄阳似火的盛夏。春天走了,夏天就要来了。
    你就这样编织着梦幻,在江南水乡的养育下,走过了十七个春秋,让我欢喜让我忧。然后你来了,我也来了。我只是来看一看你过得是否还好,而你呢,你也只不过是想看一看,我过得是否还好。正如江南的春天,两只相对而飞的鸟雀,擦肩而过时,心里想到的只不过是对方过得好不好。

  一棵枫树 文 / 雾湿楼台


  不管是寂寂春花开满了厅堂,还是皑皑的白雪落满了大靴,我总能在某个特定的时间想起那株绿色的枫树,在夏天的光和热里,在夏天的雨和风里,它尽情的舒展着枝叶,吸取着甘霖,尽情的生长,散发出勃勃生机。有时会有小鸟在上面鸣唱,有时会有清风吹过它的面庞,有时会有雨露点洒在它的身上……
  有时,还有我们这些调皮的孩子,爬上了他的肩膀。
  那是一棵种植在校园里的枫树,在夏天,它绿意盎然。没有人知道它在想什么,没有人知道它想干什么,它只是伫立在风里,遥望我们在树下唱歌。
  校园的天空总是宁静的,湛蓝如洗,瓦蓝瓦蓝的天空就如一块硕大的玻璃,当天空有一只鸟儿飞过,或是有一片白云飘过,那棵枫树啊,该是怎样的欢欣啊!
  它昂着头,任身上的枝叶在风中唱着一曲不倦的欢歌,它昂着头,看着头上来来往往的云朵,和飞来飞去的鸟群——鸟儿是人间的天使,是树的伙伴,在树最为寂寞的时候,鸟儿会落在树的身上,对它耳语,告诉它发生在天边的故事,和云朵与太阳的秘密。
  校内往往是书声琅琅,孩子们的读书声经久不息地回荡在校内,我想那棵树听多了我们的读书声,也应该胸有点墨了。如果这棵树有灵魂的话,它该会用它学过的词汇,来组成一首现代的小诗。
  要来的终究会来,比如那一场对枫树来说无疑是生死玄关的事件,我家要拉一条用细铁丝裹着的电线,并且恰好经过那棵枫树,铁丝裹着的电线就这样紧紧地勒进了它的身体,可是它还活着。那根电线,被机车拉得笔直,经过那棵树的时候,就毫不犹豫地勒进了它的身体,然后在机车的拖动下,划破了它的表皮,它的血肉,勒进了它的身体。
  在教室里上课的时候,我就一直在为它担心,我担心它会断掉,并结束一生的辉煌,可是,你知道,它没死。下了课,我就赶忙跑去看它,我看到那粗粗的电线深深地勒进了它的身体,我似乎听见了它疼痛的呻吟。
  那个勒口,就在它的树冠的下面,紧挨着树冠,那条铁线,已经勒进了它的身体,如果它有血液,应该会淌出浓稠的鲜血!
  我为它心疼,只是,我没说,事隔多年,我再次翻开记忆的相册,它那绿意盎然的形象依旧历历在目,如在昨日,我看着相册中一个个模糊的身影,只有它,是那么清晰。
  中学毕业后,我终于来到了大城市,看到了与山村不同的景色,我呼吸着充满铜臭味的空气,在车水马龙却又似乎空无一人的街道上行走,这一切的不和谐,都会使我想起那棵枫树,那棵被电线勒进了身体的枫树。
  我想它,可是我的枫树啊,你在遥远的彼方,会不会想我呢?我惦记着你,就像惦记着家乡的母亲,可是我的枫树啊,你可曾在艳阳高照的日子,把我轻轻地想起呢?
  我疑心有一种叫做责任的东西在呼唤我,呼唤我回到那个生我养我的地方,因为我的根在那儿。那儿有我的枫树,我的乡亲父老。
  可是,我能回去吗?我只能在城里,为了生存,为了微薄的俸禄,玩命的干活。我忙的像一个陀螺,我也只能像一个陀螺,否则我就没有立身之地。
  那是一棵无花的树,它在风里看着我,看着我,看我如何逆流而上,寻找人生的意义。
  我在成家之后,回到了那个小山村,我看到了久违的熟悉的面庞,可是我最着急看到的是那个枫树,那棵被电线勒进身体的枫树,我在山村的小山坡上将它展望,我看到了一颗顶着一片绿荫的树,它活得那么潇洒,那么自在。
  那是一棵山里的树,那是一棵在我的心里扎了根的树,它在呼唤我,呼唤我,我会回来的,我会回来的,我的枫树……


  雪之味 文 / 雾湿楼台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我常常怀疑,是不是在那个大雪天,在白雪染白了乡村的黄昏的时候,白居易是不是真的举起一杯“绿蚁新醅酒”,问刘十九,“能饮一杯无”?
  我想那当真是一个浪漫的雪季,当真有一个叫刘十九的人,陪着白居易,一边赏雪,一边度过那个漫长的黄昏。
  在其它时候,一样是黄昏,他们也只能缩手缩脚,偎在炉前,尝一杯新酒,只是在那个黄昏,那个落雪的季节,他们尝到了酒外之味。在千年之后的今天,又有一个书生,读到了《问刘十九》,从那几行短短的诗句,他也品到了酒外之味——雪味。
  天欲雪,是的,欲雪而未雪,就像“山雨欲来”,欲雨而未雨,而风已满楼。满楼的风夹杂着泥土与野草的芳香,将一个未雨的“日沉阁”,装扮得如同待嫁闺中的新娘。
  那一样是另外的味道,我们称之为雨味。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子湖之美,在于“淡妆浓抹总相宜”。是的,烟雨西湖,让多少画家、文人雅士费尽了精神,却也未能画出西湖之万一。桂林山水,奇绝八九,终未有一副图画,能画出这八九之一。
  欲雪欲雨,是未来之美。写美景,往往落笔便俗。传神之笔,在于写美景之侧,在于写将来未来之态。
  烟雨西湖,桂林山水,若只是远观,而非近看,想必另有一番韵味。只是文人雅士太贪,不肯舍弃一分一毫,这一不肯舍弃,却使得他们舍弃了许多,而且都是不愿舍弃的。
  是不是在那个欲雪的黄昏,他们一唱一和,度过了许多美好时光。北风乍起,吹面生寒,一枚雪花,飘然入室,至炉火之上,便化为一团烟云。他们看着窗外,未关的窗,将一方雪景镶嵌在文人的心房。
  他们就这样看着雪景,度过了那个漫长的下午。

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她给我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

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黄青,花苞轻轻地在风中摆动,似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昏黄。可是只要经过一场春雨的洗淋,那种颜色和神态是难以想像的。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小草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真的,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

而夏天,就更是别有一番风情了。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天上聚集几朵乌云,有时连一点雷的预告也没有,当你还来不及思索,豆粒的雨点就打来了。可这时雨也并不可怕,因为你浑身的毛孔都热得张开了嘴,巴望着那清凉的甘露。打伞,戴斗笠,固然能保持住身上的干净,可光头浇,洗个雨澡却更有滋味,只是淋湿的头发、额头、睫毛滴着水,挡着眼睛的视线 ,耳朵也有些痒嗦嗦的。这时,你会更喜欢一切。如果说,春雨给大地披上美丽的衣裳,而经过几场夏天的透雨的浇灌,大地就以自己的丰满而展示它全部的诱惑了。一切都毫不掩饰地敞开了。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一片绿的海绵吸收着。而荷叶铺满了河面,迫不及待地等待着雨点,和远方的蝉声,近处的蛙鼓一起奏起了夏天的雨的交响曲。

当田野上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母亲,显得端庄而又沉思了。这时候,雨不大出门。田野上几乎总是金黄的太阳。也许,人们都忘记了雨。成熟的庄稼地等待收割,金灿灿的种子需要晒干,甚至红透了的山果也希望最后晒甜。忽然,在一个夜晚,窗玻璃上发出了响声,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天空是暗的,但雨却闪着光;田野是静的,但雨在倾诉着。顿时,你会产生一脉悠远的情思。也许,在人们劳累了一个春夏,在收获已经在大门口的时候,多么需要安静和沉思啊!雨变得更轻、也更深情了,水声在屋檐下,水花在窗玻璃上,会陪伴着你的夜梦。如果你怀着那种快乐感的话,那白天的秋雨也不会使人厌烦。你只会感到更高邈、深远,并让凄冷的雨滴,去纯净你的灵魂,而且一定会遥望到在一场秋雨后将出现一个更净美、开阔的大地。

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妆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访大地,但它变得更吝啬了。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在冬日灰蒙蒙的天空中,雨变得透明,甚至有些干巴,几乎不像春、夏、秋那样富有色彩。但是,在人们受够了冷冽的风的刺激,讨厌那干涩而苦的气息。当雨在头顶上飘落的时候,似乎又降临了一种特殊的温暖,仿佛从那湿润中又漾出花和树叶的气息。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远远地望过去,收割过的田野变得很亮,没有叶的枝干,淋着雨的草垛,对着瓷色的天空,像一幅干净利落的木刻。而近处池畦里的油菜,经这冬雨一洗,甚至忘记了严冬。忽然到了晚间,水银柱降下来,黎明提前敲着窗户,你睁眼一看,屋顶,树枝,街道,都已经盖上柔软的雪被,地上的光亮比天上还亮。这雨的精灵,雨的公主,给南国城市和田野带来异常的蜜情,是它送给人们一年中最后的一份礼物。

啊,雨,我爱恋的雨啊,你一年四季常在我的眼前流动,你给我的生命带来活力,你给我的感情带来滋润,你给我的思想带来流动。只有在雨中,我才真正感到这世界是活的,是有欢乐和泪水的。但在北方干燥的城市,我们的相逢是多么稀少!只希望日益增多的绿色,能把你请回我们的生活之中。

啊,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雨啊!

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

这篇不是散文,是记事文,散文特点有:一、时间跨度大二、空间转换广三、事件牵涉多

  散文的特点
  散文是一种常见的文学体裁。由于它取材广泛,摇曳多姿,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如同五彩斑斓的风景画,让人陶醉,让人喜爱。那么我们怎样来写散文呢�写散文要牢牢掌握它的五个特点:
  一、时间跨度大
  散文不受时间限制,前可以远涉古代,后可跨及未来,又可覆盖今天。如秦牧的散文《土地》从今日的土地一片生机,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晋公子重耳狼狈出逃时手捧泥土感谢土地是上苍的恩赐。再如杨朔散文《荔枝蜜》,从小时候上树掐海棠花被蜜峰蜇了一口,写到现在的参观蜜蜂场。时间跨度很大,但却紧紧围绕作者要表现的主题没有让人感到丝毫的散乱。联想极丰富,文笔挥洒自如,极有感染力。
  写散文时可以根据散文的这一特点,扩大时间跨度,多充实一些有关事件,插入多组镜头,来增加散文的内容和色彩,使文章多姿多彩,知识性强。
  二、空间转换广
  散文既不受时间限制,也不受空间限制,天南海北,空间宇宙,无不可以包容其中。如鲁迅的回忆性散文《藤野先生》,空间跨度从中国到日本,再从东京到仙台,又从仙台回到北京,接着又写走到厦门,空间跨度大,空间转换之多让人目不暇接,但写得层次分明,详略得当。把复杂的人和事放在每个空间里,有的随意点染,有的泼墨描绘,错落有致,色彩斑斓。如果我们在写散文时注意到这个特点,就不大会犯单薄、贫乏的毛病。
  三、事件牵涉多
  写散文,多数离不开事件,尤其是叙事散 文,事件是散文的“硬件”。许多好的散文有一个中心事件,以及烘托连带的一些与之有关的其它事件。如袁鹰的散文《井冈翠竹》,写井冈山的竹子做过武器杀伤敌人,做过竹筒盛粥,做过红军的扁担挑着中国革命从井冈山走到延安,走到北京。新中国成立后,竹子又被派上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用场……事件多得让人应接不暇。
  四、表达方式活
  散文常用记叙、说明、抒情、议论、描写等表达方式。茅盾名篇《白杨礼赞》,就综合地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如文章开头就记叙和描写了汽车在黄土高原上奔驰看到的黄土高原的外貌,用抒情和议论点明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这些方式的运用,有力地表达了主题,使文章气势浩大,摄人心魄。我们在写散文时,特别要注意综合地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使文章富有波澜。
  五、勾连全文巧
  散文的取材,可谓“杂乱”有章。既使散思路开阔,包容量大,又使散文紧紧围绕作者的意图而不“越轨”。秦牧说写散文最不能丢的是“思想的红线”。即用一个醒目深刻的思想,把看似散乱的一大堆材料,贯穿成文。若把这一个个事件喻作“珍珠”,真可叫做“红线穿珠”了。

  《灰雀》这篇课文我没有印象了,也不是语文教师,但是散文是一种比较复杂,比较难掌握的一个文种,小学生不太懂,一般到了中学才学习。
  网上有下面的一段教评,可以看出此文不是散文,是记叙文,最多是夹叙夹议:

  《灰雀》记叙了一个小男孩在列宁爱鸟言行的影响下,把捉回家的灰雀又放回树林的故事。小男孩从捉灰雀到放灰雀有一个心理变化过程,但是课文并没有把它直接写出来,而是蕴含在小男孩的言行中。三年级的孩子理解能力有限,仅凭文中几次简短的对话很难揣摩小男孩的心理变化过程。因此,教学时可以通过设计不同层次的想象活动,引导学生发现简单文字后面蕴藏的丰富内涵。一、转换角色展开想象,兴趣十足走进文本小男孩之所以能最终改正错误,是因为他在列宁的话语里听出了列宁对灰雀的爱,而后认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

散文的特点:

散文是一种内容丰富、题材广泛、篇幅短小、体裁多样、形式灵活、文情并茂的文体。在写作上,它有以下六个特点:

(一)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题材广泛,小中见大

散文的内容涉及自然万物、各色人等、古今中外、政事私情……可以说是无所不包、无所不有的。可以写文艺随笔,读书笔记,日记书简;既可以是风土人物志、游记和偶感录,也可以是知识小品、文坛轶事;它能够谈天说地,更可以抒情写趣。凡是能给人以思想启迪、美的感受、情操的陶冶,使人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心旷神怡的,都可选作散文的题材。因而,散文写作可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抒情、说理、呐喊、怒吼、抨击、赞颂、幽默、讽刺、高歌、浅唱、漫谈、絮语、嘻笑怒骂、妙语解颐……各式各样、应有尽有。其次,写作者可以自由、灵活地选用各种体裁来写,赋铭、速写、游记、书信、日记、序跋、偶感、随笔、回忆录、读后感……,任人选择,因人而异,都能写成佳作。

(二)智慧幽默,豁达深刻

散文笔调的魅力,固然来自作家的真知、真见、真性、真情。但要将其化作文学和谐的色彩、自然的节奏、隽永的韵味,还必须依靠驾驭文字的娴熟,笔墨的高度净化。
余秋雨创造性地在历史与文学之间找到了契合点,在文化学者与人民大众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在历史与现实之间、现实与理想之间,纵横捭阖地进行了富于时代意义的思想驰骋。梅洁女士评论说:余先生以一个文学理论家、文化史学家和作家的多重身份,依着渊博的文学和史学功底,丰厚的文化感悟力和艺术表现力,借助人类文字的载体——散文,洋洋洒洒地揭示中国文化巨大的内涵,在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和古老、神秘的中国历史中,竟以轻扬的散文做着最深刻最潇洒的穿越。余秋雨的散文“深入浅出,把很大的问题,很深的道理,用不多的篇幅,浅近的话说出来”,这才称得上大手笔。是啊,读余秋雨的每一篇散文,仿佛看见一个历史的哲人,沉思着跋涉在大自然的山水、江河、废墟、小镇之间,我们也与这位哲人一起,品味历史,体验文化,让唐朝的烟宋朝的风,拂拂地吹过多情而脆弱的心灵。“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

(三)自由灵动,联想丰富,随意挥洒

林语堂说的:“意到笔随,消散自在,断断不是拘泥章法之辈所做的文章。”讲究的随便,故意的大意。无挂无碍、风神潇洒。自由灵活的散文写作,是“装着随便的涂鸦模样,其实却是用心雕心刻骨的苦心的文章。”(厨川白村:《出了象牙之塔》)散文写作自由、灵活这一特点,在写作上,首先指的是表达方式灵活自如,不局限于某一种表达方法。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写雨,一下子写台北的雨,一下子写大陆的雨,一下子写美国的雨,一下子写古人如何听雨,自己童年如何听雨,一下子写现代人如何听雨;一下子写历史,写古代诗词,一下子写音乐、电影、绘画;听雨,看雨,嗅雨,闻雨,舔雨。“听听,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闻闻,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雨在他的伞上这城市百万人的伞上雨衣上屋上天线上,雨下在基隆在防波堤海峡的船上,清明这季雨。雨是女性,应该最富于感性。气空而迷幻,细细嗅嗅,清清爽爽新新,有一点点薄荷的香味,浓的时候,竟发出草和树林雨后特有的淡淡土腥气,也许那竟是蚯蚓的蜗牛的腥气吧,毕竟是惊蛰了啊。也许地上的地下的生命也许古中国层层叠叠的记忆皆蠢蠢而蠕,也许是植物的潜意识和梦呓,那腥气。”在结构上特点是围绕主人公在漫长雨季中的种种感受来表现主题意蕴,他调动了听、视、嗅等多种感觉方式来展开联想,把多种意象汇聚于统一意境之中。比如作者写听雨产生的意象是凄凉、凄清、凄楚,更加一层凄迷,从而感叹“雨,该是一滴湿漓漓的灵魂”。作者写“唤雨”感到"清清爽爽新新",“有一点点薄荷的香味"和"特有的淡淡的土腥气”,从而联想到“地下的生命”和“中国层层叠叠的记忆”。作者写“视雨”,通过屋瓦“浮漾湿市的流光,灰而温柔,迎光则微明,背光则幽暗”的意象捕捉,以及“城市像罩在一块巨幅的毛玻璃里”和“阴暗在户内延长复加深”的描写,写出了“温柔的灰美人”的独特意象。并从这“柔婉与亲切”想到了母亲的摇篮曲,想到江南水乡的盎然生机。总之作者以多种感觉写雨,在多种雨境中抒情,把多种意象汇聚到思乡爱国的意境之中。

(四)散得开,收得拢

宋代大散文家、诗人苏轼在《文说》中说:“吾文如万斛泉涌,不择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

随意捡起社会人生的边角料,随意聊开,却大气充盈。梁遇春:“写小品时故意胡说一阵,更见得秀雅生姿。”梁实秋《男人》:“男人令人首先感到的印象是脏!……有些男人,西装裤尽管挺直,他的耳后脖根,土壤肥沃,常常宜于种麦!多少男人洗脸都是专洗本部,边疆一概不理,洗脸完毕,手背可以不湿,有的男人是在结婚后才开使刷牙。‘扪虱而谈’的是男人。还有更甚于此者,曾有人当众搔背,结果是从袖口里面摔出一只老鼠!”兴之所至,说些言不及义、可有可无的话,有时却如神出鬼没,有莫名的空疏和笔墨意趣。不用感情色彩强烈的词,不扳着脸孔说话。“形散神不散”,这是许多散文作家的经验之谈。散文必须“散”,必须“博”,也就是说从表面上看,从形式上看,它运笔如风,不拘成法,似乎散漫无章,行文时断时续,时而勾勒描绘,时而倒叙联想,时而感情迸发,时而侃侃议论,既有天文地理,又有伦理人情,这段写甲地,那段却写乙地。但是,它的“神”却是始终不散的,是首尾一贯的,是表现作者一定的思想、感情的。“神收”、“不杂”,就指的是文章始终紧紧围绕一个中心,贯穿一条红线,做到结构紧凑,层次分明,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把“形散”与“神聚”结合起来,做到寓控制于放纵。这是余秋雨文化散文的一个显著特点。从放纵一面说,丰富想象、说理畅达、冲谈平和,这些因素构成放纵的张力,使他的笔如同奔马,纵横驰骋,叙事、联想显得自由自在、游刃有余,表现出情溢于言,理胜于辞的文章气势。从控制一面说,叙述、描写、议论、抒情总是贯串着这样的思想线索——低徊、感伤的历史氛围。在题材的剪裁、缝合和表现主题的过程中,散文的线索成为内在的凝聚力,使叙事、写景、议论和一切知识性材料,时时、处处都紧扣住说理或抒情的“中心”,散而归一,杂而不乱,形散而神不散。在他的每一篇散文中,都叙述着鲜为人知的掌故、轶闻、趣事、传说、故事以及中国和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这些丰富的历史知识,有助于思想的敏捷,想象的翱翔,以及作品内容的深厚和境界的开拓。如在《上海人》一文中,作者思接千载,天马行空的联想,举重若轻地把文史等多方面的知识积累融入了感性的叙述中,写了徐光启的文化性格,上海的历史等,无不成为余秋雨恰如其分地阐释构建上海文明新形态这样一个主题思想的生动、形象的材料。其他如《千年庭院》、《进士》等都是以思想的线索贯串全篇,并注意运笔的轻重浓淡,抑扬张驰,在波起云涌的变化中间取得结合的形神的统一。

(五)个性突出,风格迷人

写作要“文如其人”,散文更是这样。名家都有自己的风格,他们的作品即使不署名,读者也能从风格上看出作者。如鲁迅的散文深刻、精炼、峭拔,虽然他写文章经常改换笔名,然而“何家干”的文章,明眼人一看就看出是鲁迅。郭沫若的散文气势浩荡,又清丽、缠绵。茅盾的散文与郭沫若的浩荡相反,表现为深刻而细微。还有,老舍的散文诙谐,冰心的散文慈爱,叶圣陶严谨畅达,方纪潇洒俊逸,等等。初学写作者一时不可能形成自己的散文风格,但是必须向这些各有风格的散文作家学习,经过多次的实践、创造,努力形成自己的散文风格。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雨打在树上和瓦上,韵律都清脆可听。尤其是铿铿敲在屋瓦上,那古老的音乐,属于中国。王禹偁在黄冈,破如椽的大竹为屋瓦。所说住在竹楼上面,急雨声如瀑布,密雪声比碎玉。而无论鼓琴,咏诗,下棋,投壶,共鸣的效果都特别好。这样岂不像住在竹筒里面,任何细脆的声响,怕都会加倍夸大,反而令人耳朵过敏吧。

雨天的屋瓦,浮漾湿湿的流光,灰而温柔,迎光则微明,背光则幽黯,对于视觉,是一种低沉的安慰。至于雨敲在鳞鳞千瓣的瓦上,由远而近,轻轻重重轻轻,夹着一股股的细流沿瓦槽与屋檐潺潺泻下,各种敲击音与滑音密织成网,谁的千指百指在按摩耳轮。“下雨了,”温柔的灰美人来了,她冰冰的纤手在屋顶拂弄着无数的黑键啊灰键,把晌午一下子奏成了黄昏。”

(六)才气横溢,文采斐然

文采,不在于文字的花哨和刻意雕饰,而在于表情达意,朴实真挚。如堆砌词藻,就象爱美而又不善于打扮的女人一样,以为涂脂抹粉,越浓越好,花花绿绿,越艳越好,其实俗不可耐,令人见了皱眉。
散文作者,要有特别敏锐的眼光和洞察力,能看到和发现别人所没有看到的事物,还需有异常严密而深厚的文字功夫。创作时,不能心浮气躁,要静下心来,挖空心思找到准确的词句,并把它们排列得能用很少的话表达较多的意思。这就是古人所说的“言简意繁”。要使语言能表现出一幅生动的画面,简洁地描绘出人物的音容笑貌和主要特征,让读者一下子就牢牢记住被描写人物的动作、步态和语气。

余秋雨在一种诗意的叙述风格中,综合地运用了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还采用了小说笔法、戏剧笔法、故事传奇、镜头特写、典故引证等多种手法,这些别具一格的写作手法对于烘托主题、使文章内涵更深刻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是他的散文写得既好读又耐读。如他的散文都以议论文的章法来结构,一二三四,起承转合,少见散文应有的那种轻松,这是议论话语式的大胆引进,使文章具有很强的行文气势和艺术感染力。

叙事的小说化传奇化特点。余秋雨很了解中国人的阅读习惯,希望找到一个可以依赖的脉络,能抓住读者的阅读兴趣,而小说就有这样的功效。小说的要素之一是故事。就文学常识而言,我们都知道,散文是一种轻松、自由的问题,只要是主题需要、写作的需要,适当地进行虚构是可以的。余秋雨比较善于构建故事,他的散文里就有很多传奇色彩很强的故事,简单如《道士塔》,通篇写的就是本世纪初敦煌文物被外国人骗买的故事;复杂一点的如《风雨天一阁》、《苏东坡突围》,前篇写明清数百年间宁波一座私人藏书楼的传奇故事,后篇写苏东坡写出《念奴娇》、《赤壁怀古》之前的一段遭遇故事,都是极有味儿的小说素材。余秋雨把这些小说素材引入散文,正好达到了散文的创作意图,异曲而同工,殊途而同归。小说的要素还有细节,靠细节构筑成一幅幅人间风情画是小说家的功夫之一。余秋雨的散文中也常常有栩栩如生的描绘,多到不胜枚举,从而达到与故事一起成为他那些精辟议论的基石。当然,余秋雨主要还是沿用了传统小说的技法和观念,并将其渗透到文章中,使得文章跌宕起伏,曲折多变,始终充满着阅读的张力,从而使读者在接受文本时不会感到精神上的疲劳。《风雨天一阁》有惊心动魄的家族秘史,《这里真安静》有神秘诡异的坟地,《柳候祠》,《江南小镇》等大部分篇目,均有墨客骚人以及形形色色的名人和种种风流余韵和奇闻轶事,成为文本中一个个兴奋点,不断刺激着读者的阅读兴趣。

不是!

散文的特点:

散文是一种内容丰富、题材广泛、篇幅短小、体裁多样、形式灵活、文情并茂的文体。在写作上,它有以下六个特点:

(一)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题材广泛,小中见大

散文的内容涉及自然万物、各色人等、古今中外、政事私情……可以说是无所不包、无所不有的。可以写文艺随笔,读书笔记,日记书简;既可以是风土人物志、游记和偶感录,也可以是知识小品、文坛轶事;它能够谈天说地,更可以抒情写趣。凡是能给人以思想启迪、美的感受、情操的陶冶,使人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心旷神怡的,都可选作散文的题材。因而,散文写作可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抒情、说理、呐喊、怒吼、抨击、赞颂、幽默、讽刺、高歌、浅唱、漫谈、絮语、嘻笑怒骂、妙语解颐……各式各样、应有尽有。其次,写作者可以自由、灵活地选用各种体裁来写,赋铭、速写、游记、书信、日记、序跋、偶感、随笔、回忆录、读后感……,任人选择,因人而异,都能写成佳作。

(二)智慧幽默,豁达深刻

散文笔调的魅力,固然来自作家的真知、真见、真性、真情。但要将其化作文学和谐的色彩、自然的节奏、隽永的韵味,还必须依靠驾驭文字的娴熟,笔墨的高度净化。
余秋雨创造性地在历史与文学之间找到了契合点,在文化学者与人民大众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在历史与现实之间、现实与理想之间,纵横捭阖地进行了富于时代意义的思想驰骋。梅洁女士评论说:余先生以一个文学理论家、文化史学家和作家的多重身份,依着渊博的文学和史学功底,丰厚的文化感悟力和艺术表现力,借助人类文字的载体——散文,洋洋洒洒地揭示中国文化巨大的内涵,在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和古老、神秘的中国历史中,竟以轻扬的散文做着最深刻最潇洒的穿越。余秋雨的散文“深入浅出,把很大的问题,很深的道理,用不多的篇幅,浅近的话说出来”,这才称得上大手笔。是啊,读余秋雨的每一篇散文,仿佛看见一个历史的哲人,沉思着跋涉在大自然的山水、江河、废墟、小镇之间,我们也与这位哲人一起,品味历史,体验文化,让唐朝的烟宋朝的风,拂拂地吹过多情而脆弱的心灵。“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

(三)自由灵动,联想丰富,随意挥洒

林语堂说的:“意到笔随,消散自在,断断不是拘泥章法之辈所做的文章。”讲究的随便,故意的大意。无挂无碍、风神潇洒。自由灵活的散文写作,是“装着随便的涂鸦模样,其实却是用心雕心刻骨的苦心的文章。”(厨川白村:《出了象牙之塔》)散文写作自由、灵活这一特点,在写作上,首先指的是表达方式灵活自如,不局限于某一种表达方法。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写雨,一下子写台北的雨,一下子写大陆的雨,一下子写美国的雨,一下子写古人如何听雨,自己童年如何听雨,一下子写现代人如何听雨;一下子写历史,写古代诗词,一下子写音乐、电影、绘画;听雨,看雨,嗅雨,闻雨,舔雨。“听听,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闻闻,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雨在他的伞上这城市百万人的伞上雨衣上屋上天线上,雨下在基隆在防波堤海峡的船上,清明这季雨。雨是女性,应该最富于感性。气空而迷幻,细细嗅嗅,清清爽爽新新,有一点点薄荷的香味,浓的时候,竟发出草和树林雨后特有的淡淡土腥气,也许那竟是蚯蚓的蜗牛的腥气吧,毕竟是惊蛰了啊。也许地上的地下的生命也许古中国层层叠叠的记忆皆蠢蠢而蠕,也许是植物的潜意识和梦呓,那腥气。”在结构上特点是围绕主人公在漫长雨季中的种种感受来表现主题意蕴,他调动了听、视、嗅等多种感觉方式来展开联想,把多种意象汇聚于统一意境之中。比如作者写听雨产生的意象是凄凉、凄清、凄楚,更加一层凄迷,从而感叹“雨,该是一滴湿漓漓的灵魂”。作者写“唤雨”感到"清清爽爽新新",“有一点点薄荷的香味"和"特有的淡淡的土腥气”,从而联想到“地下的生命”和“中国层层叠叠的记忆”。作者写“视雨”,通过屋瓦“浮漾湿市的流光,灰而温柔,迎光则微明,背光则幽暗”的意象捕捉,以及“城市像罩在一块巨幅的毛玻璃里”和“阴暗在户内延长复加深”的描写,写出了“温柔的灰美人”的独特意象。并从这“柔婉与亲切”想到了母亲的摇篮曲,想到江南水乡的盎然生机。总之作者以多种感觉写雨,在多种雨境中抒情,把多种意象汇聚到思乡爱国的意境之中。

(四)散得开,收得拢

宋代大散文家、诗人苏轼在《文说》中说:“吾文如万斛泉涌,不择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

随意捡起社会人生的边角料,随意聊开,却大气充盈。梁遇春:“写小品时故意胡说一阵,更见得秀雅生姿。”梁实秋《男人》:“男人令人首先感到的印象是脏!……有些男人,西装裤尽管挺直,他的耳后脖根,土壤肥沃,常常宜于种麦!多少男人洗脸都是专洗本部,边疆一概不理,洗脸完毕,手背可以不湿,有的男人是在结婚后才开使刷牙。‘扪虱而谈’的是男人。还有更甚于此者,曾有人当众搔背,结果是从袖口里面摔出一只老鼠!”兴之所至,说些言不及义、可有可无的话,有时却如神出鬼没,有莫名的空疏和笔墨意趣。不用感情色彩强烈的词,不扳着脸孔说话。“形散神不散”,这是许多散文作家的经验之谈。散文必须“散”,必须“博”,也就是说从表面上看,从形式上看,它运笔如风,不拘成法,似乎散漫无章,行文时断时续,时而勾勒描绘,时而倒叙联想,时而感情迸发,时而侃侃议论,既有天文地理,又有伦理人情,这段写甲地,那段却写乙地。但是,它的“神”却是始终不散的,是首尾一贯的,是表现作者一定的思想、感情的。“神收”、“不杂”,就指的是文章始终紧紧围绕一个中心,贯穿一条红线,做到结构紧凑,层次分明,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把“形散”与“神聚”结合起来,做到寓控制于放纵。这是余秋雨文化散文的一个显著特点。从放纵一面说,丰富想象、说理畅达、冲谈平和,这些因素构成放纵的张力,使他的笔如同奔马,纵横驰骋,叙事、联想显得自由自在、游刃有余,表现出情溢于言,理胜于辞的文章气势。从控制一面说,叙述、描写、议论、抒情总是贯串着这样的思想线索——低徊、感伤的历史氛围。在题材的剪裁、缝合和表现主题的过程中,散文的线索成为内在的凝聚力,使叙事、写景、议论和一切知识性材料,时时、处处都紧扣住说理或抒情的“中心”,散而归一,杂而不乱,形散而神不散。在他的每一篇散文中,都叙述着鲜为人知的掌故、轶闻、趣事、传说、故事以及中国和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这些丰富的历史知识,有助于思想的敏捷,想象的翱翔,以及作品内容的深厚和境界的开拓。如在《上海人》一文中,作者思接千载,天马行空的联想,举重若轻地把文史等多方面的知识积累融入了感性的叙述中,写了徐光启的文化性格,上海的历史等,无不成为余秋雨恰如其分地阐释构建上海文明新形态这样一个主题思想的生动、形象的材料。其他如《千年庭院》、《进士》等都是以思想的线索贯串全篇,并注意运笔的轻重浓淡,抑扬张驰,在波起云涌的变化中间取得结合的形神的统一。

(五)个性突出,风格迷人

写作要“文如其人”,散文更是这样。名家都有自己的风格,他们的作品即使不署名,读者也能从风格上看出作者。如鲁迅的散文深刻、精炼、峭拔,虽然他写文章经常改换笔名,然而“何家干”的文章,明眼人一看就看出是鲁迅。郭沫若的散文气势浩荡,又清丽、缠绵。茅盾的散文与郭沫若的浩荡相反,表现为深刻而细微。还有,老舍的散文诙谐,冰心的散文慈爱,叶圣陶严谨畅达,方纪潇洒俊逸,等等。初学写作者一时不可能形成自己的散文风格,但是必须向这些各有风格的散文作家学习,经过多次的实践、创造,努力形成自己的散文风格。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雨打在树上和瓦上,韵律都清脆可听。尤其是铿铿敲在屋瓦上,那古老的音乐,属于中国。王禹偁在黄冈,破如椽的大竹为屋瓦。所说住在竹楼上面,急雨声如瀑布,密雪声比碎玉。而无论鼓琴,咏诗,下棋,投壶,共鸣的效果都特别好。这样岂不像住在竹筒里面,任何细脆的声响,怕都会加倍夸大,反而令人耳朵过敏吧。

雨天的屋瓦,浮漾湿湿的流光,灰而温柔,迎光则微明,背光则幽黯,对于视觉,是一种低沉的安慰。至于雨敲在鳞鳞千瓣的瓦上,由远而近,轻轻重重轻轻,夹着一股股的细流沿瓦槽与屋檐潺潺泻下,各种敲击音与滑音密织成网,谁的千指百指在按摩耳轮。“下雨了,”温柔的灰美人来了,她冰冰的纤手在屋顶拂弄着无数的黑键啊灰键,把晌午一下子奏成了黄昏。”

(六)才气横溢,文采斐然

文采,不在于文字的花哨和刻意雕饰,而在于表情达意,朴实真挚。如堆砌词藻,就象爱美而又不善于打扮的女人一样,以为涂脂抹粉,越浓越好,花花绿绿,越艳越好,其实俗不可耐,令人见了皱眉。
散文作者,要有特别敏锐的眼光和洞察力,能看到和发现别人所没有看到的事物,还需有异常严密而深厚的文字功夫。创作时,不能心浮气躁,要静下心来,挖空心思找到准确的词句,并把它们排列得能用很少的话表达较多的意思。这就是古人所说的“言简意繁”。要使语言能表现出一幅生动的画面,简洁地描绘出人物的音容笑貌和主要特征,让读者一下子就牢牢记住被描写人物的动作、步态和语气。

余秋雨在一种诗意的叙述风格中,综合地运用了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还采用了小说笔法、戏剧笔法、故事传奇、镜头特写、典故引证等多种手法,这些别具一格的写作手法对于烘托主题、使文章内涵更深刻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是他的散文写得既好读又耐读。如他的散文都以议论文的章法来结构,一二三四,起承转合,少见散文应有的那种轻松,这是议论话语式的大胆引进,使文章具有很强的行文气势和艺术感染力。

叙事的小说化传奇化特点。余秋雨很了解中国人的阅读习惯,希望找到一个可以依赖的脉络,能抓住读者的阅读兴趣,而小说就有这样的功效。小说的要素之一是故事。就文学常识而言,我们都知道,散文是一种轻松、自由的问题,只要是主题需要、写作的需要,适当地进行虚构是可以的。余秋雨比较善于构建故事,他的散文里就有很多传奇色彩很强的故事,简单如《道士塔》,通篇写的就是本世纪初敦煌文物被外国人骗买的故事;复杂一点的如《风雨天一阁》、《苏东坡突围》,前篇写明清数百年间宁波一座私人藏书楼的传奇故事,后篇写苏东坡写出《念奴娇》、《赤壁怀古》之前的一段遭遇故事,都是极有味儿的小说素材。余秋雨把这些小说素材引入散文,正好达到了散文的创作意图,异曲而同工,殊途而同归。小说的要素还有细节,靠细节构筑成一幅幅人间风情画是小说家的功夫之一。余秋雨的散文中也常常有栩栩如生的描绘,多到不胜枚举,从而达到与故事一起成为他那些精辟议论的基石。当然,余秋雨主要还是沿用了传统小说的技法和观念,并将其渗透到文章中,使得文章跌宕起伏,曲折多变,始终充满着阅读的张力,从而使读者在接受文本时不会感到精神上的疲劳。《风雨天一阁》有惊心动魄的家族秘史,《这里真安静》有神秘诡异的坟地,《柳候祠》,《江南小镇》等大部分篇目,均有墨客骚人以及形形色色的名人和种种风流余韵和奇闻轶事,成为文本中一个个兴奋点,不断刺激着读者的阅读兴趣。


有关文言文的问题的答案
临江之麋 【译文】 临江有个人,打猎时捉到一只小鹿的幼崽,把它带回家饲养。刚一进门,一群狗流着口水,翘着尾巴全来了,那个人非常恼火,愤怒地喝斥、吓唬那群狗。从此,那人每天都抱着小麋鹿接近狗,经常给狗看,让狗不要乱动,后来又逐渐让狗和小鹿在一起玩耍。时间长了,那些狗也都顺从主人...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黄杨每岁长一寸,不溢分毫,至闰年反缩一寸,是天...
小题:C小题:C小题:B小题:C 小题:C(减损、减少)小题:C(①同“矣”,②已经,③④的“之”同为代词,代黄杨。)小题:B(“茂叔”为周敦颐之字,“笠翁”为李渔之号)小题:C(注意题干“最为”二字,从积 极的方面来把握文旨)?译文黄杨每岁长一寸,不溢分毫,至闰年反缩一寸,是天...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1、这篇短文是按照()顺序来写的,能够表明这一顺序的词语是()。答:沙湖是按游览的顺序写的。表明顺序的词句:我们乘船驶入湖区;游船在行进中;船行到南岸。2、短文第二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这篇短文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于自己故乡的热爱。表达了作者我热爱故乡...

语文现代文阅读的问题
像这类问题,可以确定的说是不能删去的。说理由的时候只要说出原词在句子中的好处即可。但是不同的文体回答的方向也不同,记叙文的话,答的时候侧重于他的修辞;说明文侧重于语言的准确性;议论文侧重于语言的严密性等等 总的来说,这种问题其实就是在变相的考察你对某个词在句子中的作用的理解,100...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1.解释多义词。①自南海还(回来) 望桓侯而还走(还是通假字,通“旋”,掉头,转身的意思。 )②蜀之鄙有二僧(边境) 肉食者鄙(鄙陋。旧时指身居高位、俸禄丰厚的人眼光短浅。)③西蜀之去南海(距离) 去国怀乡(离开)2.翻译下列句子。①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我几年来一直...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1、于是、就 一些时间、不久 2、这件事,指祁黄羊举荐人才的做法。3、南阳没有县令,哪个是担任这官职的合适人选呢?(祁黄羊)荐举外人,不避开自己的仇人,荐举自家的人,不避开自己的儿子。4、明大义识大体,公正无私,唯才是举。

语文分析问题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巧言乱德。巧言令色,鲜矣仁。刚、毅、木、讷近仁。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听其言...

秘书写作指导:电子公文的七大问题
七大问题之二:系统功能单一,层次不高 电子公文处理系统就是利用电脑网络功能,实现从公文的起草、审核、批示、分发及来文登记、归档、承办、传阅等一系列综合性的公文流转全程管理。在办公自动化系统中,公文处理是较为复杂的一个子系统,其复杂度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公文系统是一个纵向、横向交错的...

关于新文化运动的文化的问题?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他在该刊发刊词中宣称,“善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为本志之天职,批评时政,非其旨也。”此时陈独秀把主要注意力倾注于思想变革的原因是:他认定改造国民性是政治变革的前提。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吹响了...

大学语文中的问题
楼上四个问题的答案中,第三个答案没有切题。1.白香山是白居易,韩退之是韩愈,李长吉是李贺。2.白居易的作品是《琵琶行》,韩愈的作品是《听颖师弹琴》,李贺的作品是《李凭箜篌引》3.“皆摹写声音至文”是说这三首诗“在摹写乐器的声音方面都是极其出色的文章”。4.韩诗对琴声的摹写足以使天地...

吴起县15323924758: 散文阅读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
漫育烟酸: 问题不好回答~ 1、从形象入手把握主旨 散文如同诗歌,通过形象来表情达意.散文中的形象既包括具体人物,也包括典型环境下的具体群体或个体,甚至是一种意象,一...

吴起县15323924758: 关于散文的一些问题
漫育烟酸: 贾平凹创办《美文》,提出“大散文”的主张,他的基本观点有二:一是散文要有大境界,反对把散文变成一种“小摆设”,这也是鲁迅先生在30年代强调并反对的;二是强调散文面,各类题材各种形式都可以进入散文创作.从境界、题材、形...

吴起县15323924758: 问一问有关散文的问题 -
漫育烟酸: 不一定.散文是形与神的结合,讲究的是一种意境美,要做到形散而神不散,这就是散文的最高境界.散文是一定要用感情来丰富的,这不仅需要优美的语言,更要一种合理的想像.所以,散文是可以虚构的,但一定不要脱离了散文的定义就行.

吴起县15323924758: 一个关于散文的问题!蜜蜂采蜜时的勤劳,可以从一个有趣的统计里面看出来.一只蜜蜂要酿造1公斤蜂蜜,必须在100万朵花上采集原料.假如花丛与蜂房之间... -
漫育烟酸:[答案] 初三语文《蜜蜂的赞美 》秦牧

吴起县15323924758: 关于散文的问题 -
漫育烟酸: 散文根据所运用的表达方式来分 可以分为抒情散文 叙事散文和哲理散文(议论).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要目的;叙事散文主要是通过写事情来表达文章的主旨;而哲理散文是要告诉我们一些道理或关于生活的或关于人生的.

吴起县15323924758: 散文写作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
漫育烟酸: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解答:散文写作需要注意的问题:1、沉溺亲情,没有新意.很多作者写起亲情十分有感觉,这是理解的,但是很多写亲情的散文没有新意,写起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父母来,无非勤劳、慈爱、善良,宽以待人等等....

吴起县15323924758: 关于《天窗》这篇散文的问题①老屋的玻璃天窗,小巧晶莹,开设在光线不足的卧房.对于我们小孩来说,天窗不仅为我们平添光亮,更让我们感受到许多无法... -
漫育烟酸:[答案] 在这篇短文中,看似是回忆老屋,而在作者的回忆中,在这老屋里,母亲的身影无处不在,使童年的回忆更完整.母爱这一主题使文字更饱满,更富有感情,也更生动.对母亲的爱包含在对着一景一物的描述中,何来顺带一说.

吴起县15323924758: 一个高中生如何写好散文? -
漫育烟酸: 关于散文结构问题 (1)散文的结构反映了一个散文家的才华,是散文一个重要的形式因素,无论如何是不可轻视的. (2)散文的结构反映了散文作者对于生活的认识过程,也是对于生活“规律”的认识过程.反映了作者散文表达上的特点,轻视...

吴起县15323924758: 《别了,我爱的中国》关于这篇散文的问题郑振铎的信念是什么?不要给我《别了,我爱的中国》文章的内容,只要回答我的问题就好了. -
漫育烟酸:[答案] 他为了祖国的富强,宁愿自己出海,过得苦一点,也要把帝国主义者赶出中国,也要让后代的子子孙孙过上幸福的日子……

吴起县15323924758: 有关散文的问题 -
漫育烟酸: 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她给我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黄青,花苞轻轻地在风中摆动,似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昏黄.可是只要经过一场春雨的洗淋,那种颜色和神态是难以想像的.每一棵树仿佛都...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