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时,交州属于谁管辖?孙权又是什么时候得到交州的?

作者&投稿:龙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汉末三国时期交州的基本情况~

  一 交州战略地位的凸显

  对交州名称的几点说明,交州之名在西汉业已出现,两汉时期有“交趾”与“交阯”之称,时常混淆,大体上一般州称交州或交阯,郡称交趾。但《三国志》与《晋书》中的交趾郡都作交阯。由于(说文解字》中“趾”缺载,趾之意作“止”,似非上古字。然而《尚书》《诗经)(楚辞》等先秦著作出现过“交趾”,疑为后作。建安二年(一说八年),交州开始取得与内地州同等地位。
  本文从一州的角度论述,故都作交州。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交州偏安一隅,“中国士人往依避难者以百数”,据《三国志》记载,流寓交州的著名人士有许靖、袁沛、邓小孝、徐元贤、张子云、许慈、刘巴、程秉、薛琮、袁忠、桓邵等,使交州成为一个难得的人才聚集地,引发各派的争夺。后来,其中许多人都在吴、蜀官至显位。

  同时交州的稳定安宁吸引了大批不堪战乱的流民,他们带来了先进的耕种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加上交州优越的地理位置,肥沃的土壤,丰富的自然资源,农业迅速地发展起来,对于渗遭破坏的中原而言,丰饶的交州能提供更多的物质资源,“田户之租赋裁取供办,贵致远珍名珠、香药、象牙、犀角、璘瑁、珊瑚、琉璃、鹦鹉、翡翠、孔雀、奇物、充备宝玩,不必仰其赋人,以益中国也”。
  更重要的是交州北接扬州、荆州、益州,对要求统一和割据的几方而言战略地位突出。据两汉史料记载:

  恢因兵威使番阳湖令唐蒙风指晓南越。……道西北牂牁,牂牁江数千里,出番禺城下。……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窃闻夜郎所有精兵,可得十余万,浮船牂牁江,出其不意,此制越一奇也。……数岁,道不通。

  元鼎五年秋,卫尉路博德为伏波将军,出桂阳,下江水;主爵都尉杨仆为楼船将军,出豫章,下横浦;故归义越侯二人为戈船将军,出零陵,或下离水,或抵苍梧;使驰侯因巴蜀罪人,发夜郎兵,出牂牁江,咸会番禺。

  乃使尉屠唯发卒番禺五十万为五军,一军塞镡城之岭,一军守九嶷之塞,一军处番禺之都,一军守南野之界,一军结余干之水,三军不解甲驰弩,使监禄无以转饷。又以卒凿渠而通粮道。以与越人战。

  可见扬、益、荆都有道通交州,因此,北方争夺交州能对南方三州实现战略包围,而孙刘争取交州不但能巩固对扬州、荆州的统治,而且能对益州保持影响或另辟攻取途径。

  由于交州作为人才积聚地、物质供应地、战略策应地对各派都非常重要,因此对交州的争夺被纳人各派的战略中。

  二 曹操、刘表对交州的渗透

  曹操为扫平群雄,一匡天下,迎献帝于许,“挟天子以令诸侯”,南面的刘表是曹操的一大劲敌。建安初年,曹操先是表策讨逆将军,封吴侯。同时桓阶说张羡“举长沙及旁三郡以拒表,遣使诣太祖”,又“遣张津为交州刺史”,完成对刘表的战略包围。

  由于曹操与袁绍相持于官渡,军未得南。刘表虽然与袁绍深相结约,但由于形势恶劣,并未出兵北至,而是南下平定长沙太守张羡的叛乱。“表围之连年不下。羡病死,长沙太守复立其子怿,表攻并怿,南收零、桂,北拒汉川”,终于平定腋肘之患。同时,孙策西击黄祖,遇刺身亡,至此刘表得以全力经营交州。张津统治下的交州是曹操南面牵制刘表的重要势力,为“国家之藩镇,足下(曹操)之外援”。因此,“南阳张津与荆州牧刘表为隙,兵弱敌强,岁岁兴军”,但由于“诸军厌患,去留自在。津小检摄,威武不足,为所陵侮,遂至被杀”。交州此时出现权利真空期。刘表便“遣零陵赖恭代津,是时苍梧太守史璜死,又遣吴巨代之,与恭俱至”,交州北部被纳入刘表的势力范围。曹操失去了在交州的代理人,只得“赐(士)燮玺书曰交州绝域,南带江海,上恩不宣,下义壅隔,知逆贼刘表又遣赖恭窥看南土,今以燮为绥南中郎将,将董都七郡,领交阯太守如故。”在交州扶植了新的亲曹势力与刘表抗衡。士燮不认同刘表,便“遣吏张 奉贡诣京都,是时天下丧乱,道路断绝,而燮不废贡职,特复下诏拜安远将军,封龙亭侯,”成为曹操在交州南部的忠实代表。至此,交州北部为刘表势力范围,南部为曹操的扶植对象,南北分治也是此后交广分置的一个重要原因。
  建安十三年,曹操基本上统一北方,挥师南下,进击刘表。表卒,琮降,曹操形势大好。然而,“曹公征荆州,先主奔江南,荆楚群士从之如云。”孙刘联军又败曹操于乌林,操北还,心中却还惦记着荆南三郡和交州,便“辟(刘巴)为掾,使招纳长沙、零陵、桂阳。”无奈“先主略有三郡,巴不得反,遂远适交阯。”当是时,“巴往零陵,事不成,欲游交州道还京师,时诸葛亮在临。……巴人交阯更姓为张,与交阯太守士燮计议不合,乃由牂牁道去。”由次可见,刘备在荆南防守严密,而士燮赤壁之战后对曹操不再抱有幻想。此后,围绕着荆州之争,孙刘展开了新一轮对交州的争夺。

  曹操、刘表对交州势力的渗透,是曹操统一全国的一个重要步骤,同时也是刘表割据荆州的必要举措,然而曹操、刘表却以中分交州而告终,刘表对交州北部具有实际的统治权,而曹操则鞭长莫及。赤壁战后,南北军事均势,荆州易主,对交州的争夺便转入孙刘手中了。

  三 刘蜀、孙吴的交州之争

  诸葛亮在《隆中对》指出: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且能南抚夷越。胡三省曰:谓自桂阳、苍梧,跨有交州则利尽南海。可见占据交州是刘蜀的既定政策。加上吴巨是刘表派遣的苍梧太守,赤壁之战中,刘备念及“与苍梧太守昊臣(巨)有旧,欲往投之。”可知交州北部与荆州的联系十分紧密。因此,建安十三年,刘备南征四郡后,并没有出兵交州,而只是以诸葛亮“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这样既念及与吴巨的旧情,与之结成联盟,又重兵驻守荆南,势在保持对交州的影响,也加强了对东吴的防备。此时,争夺交州的优势全部在刘备。

  然而,交州突然间被孙权夺走。建安十五年,“步骘出领鄱阳太守,岁中徙交州刺史立武中郎将,领武射吏千人便道南行。明年,追拜持节中郎将,刘表所置苍梧太守吴巨阴怀异心,外附内违,骘降意怀诱请与想见,因斩徇之,威声大震,士燮兄弟相率供命南土之宾自此始也。”

  交州作为刘备的势力范围,建安十五年,为何孙权冒着与刘备交恶的危险,置交州刺史呢?《三国志》刘备传、诸葛亮传、关羽传建安十五年俱缺略,此时,刘备势力究竟干了些什么呢?对此,《三国志》有如下记载:建安十四年,“群下推先主为荆州牧治公安,权稍畏之,进妹固好,先主进京见权,绸缪恩纪”。对于刘备何时进京见权史学界有建安十三年、建安十四年、建安十五年三说,此时期正是孙刘调整战略,伺机进取之时,弄清这段史实对了解吴蜀交州的争夺及其关系很重要。
  对于建安十五年说,《资治通鉴》建安十五年条,(备)自诣京见孙权,求都督荆州。《通鉴纪事本末》十五年冬十二月,诣京见孙权,求都督荆州。后史家都从《通鉴》说。

  从京的设置看,“后汉献帝建安十四年,孙权自吴理丹徒,号曰“京城”,十六年迁都建业,以此为京口镇,”故《稽古录》中,京口应作京城。《三国纪年表》记载:十四年冬大帝自吴徙京。可见建安十三年说为误。再说倘若刘备十三年人吴借荆州数郡,何以“先主表琦为荆州刺史”又刘琦未死求都督荆州?由此言之,建安十三年说不成立。

  笔者以为,刘备当是建安十四年入吴,至迟在建安十五年得返荆州。建安十四年,瑜上疏曰: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权以曹公在北方,当广挚英雄,又恐备难卒制,故不纳。又庞统传注引江表传曰:先主与统从容宴语,语问曰:卿为周公瑾功曹,到吴闻此人密有白事劝仲谋相留,有之乎?统对曰:有之,备叹息曰:孤时危急,当有所求,故不得不往,殆不免周瑜之手,天下智谋之士所见略同耳,时孔明谏孤莫行,其意甚笃,亦虑此也。孤以仲谋所防在北,当赖孤为援,故决意不疑也,诚出险途,非完全之计,可知刘备建安十四年已经在吴。由于建安十四年,孙刘联军与曹仁相持,刘琦又突然死去,刘备缺乏占据荆州的理由,又江北战事紧张,但对孙吴有利,此外周瑜雄据南郡,荆南被吴包围,与跨有荆益相距甚远,对于刘备而言形势十分“危急”,不得不诣京见权求都督荆州。对孙吴而言,在南郡孙刘势力犬牙交错,且南有刘备,北有曹仁,被曹刘势力包夹。且东线战事吃紧,建安十四年春三月曹军至谁,作轻舟治水军。秋七月,自滑入淮,出淮水,军合肥。因此,孙吴需要刘备在长江上游共拒曹操,只得安抚刘备,“进妹固好”。因此刘备十四年入东吴更接近历史事实。

三国时期 交州已经是东吴的了


三国时期
在东汉末年中原大乱时,交州在士燮的统治下,成为相对而言和平安定的地区,包括今天的广东、广西及越南北部。许多中原人士移入当地,如许靖、袁沛、邓小孝、徐元贤、张子云、许慈、刘巴、刘熙、程秉、薛琮、袁忠、桓邵等。这对于汉人中原文化传入交州有很大的助益。这些交州的人才之后很多到三国各政权中位居高官。交州作为益州、荆州、扬州的南邻而被曹操、刘表、刘备、孙权等势力争夺。
211年(汉献帝建安十六年),趁刘备西征益州之际,东吴派遣大将步骘为交州刺史。交州成了东吴的势力范围。士燮将儿子收至东吴为人质,并每年贡献当地宝物以维持其政权。孙权加封其为左将军。
220年(汉献帝延康元年)吕岱代步骘为交州刺史。223年刘备死后

三国-吴-交州
,士燮诱导益州豪姓雍闿反叛归附东吴。诸葛亮平叛继而占领南中之后派李恢领交州刺史,企图染指交州。226年士燮去世后,吴国将南岭以南诸郡以今天广西北海市合浦为界,以北广州,以南为交州。广州治番禺,交州治龙编(在今越南河内东)。辖今越南北部和两广的雷州半岛和钦州地区。
令吕岱、戴良分别为广州、交州刺史,士燮的儿子士徽为九真太守。士徽不服反叛,吕岱带兵攻入交州、九真,之后重新把广州和交州合并。
263年,蜀汉灭亡之后,次年(魏元帝咸熙元年)交州吕兴等造反,试图得到曹魏的支持,但被很快镇压。西晋继承曹魏之后,通过益州、南中派杨稷等领兵到交州,大破吴军。东吴大都督薛珝、苍梧太守陶磺等率兵击败西晋,重新掌握交州。

1.刘表,曹操的渗透

赤壁之战前,交州地区的势力已经是盘根错节、纠葛纷繁了。简而言之,主要有三股势力。一是土著士氏势力;二是北方曹操势力的遥控;三是荆州刘表势力的渗透。

土著士氏势力的代表人物是士燮。士燮的祖先本是鲁国汶阳(今山东宁阳)人,早在王莽之乱的时候,就避祸来到交州。传到第六世,即士燮的父亲士赐时,被汉桓帝任命为日南太守,士氏也由此得以发迹。士燮年青的时候,在京师洛阳游学,拜名士颖川刘子奇为师,对《春秋左氏传》颇有造诣,并且能够折节下士,给中原的士大夫们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后来,士燮从洛阳回到交州,担任了位于交州腹地、且人口最多的交趾郡的太守。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江河日下。由于交州地处偏远,朝廷对它更是鞭长莫及。建安八年(203年),东汉朝廷任命的交州刺史朱符被当地的少数民族杀死。于是,士燮迅速让他的三个弟弟士壹、士黄有、士武分别占据了合浦、九真、南海三个郡。这样一来,交州七郡已被士氏兄弟轻而易举地拿下四个,大半个交州落入了士氏之手。更重要的是,由于交州没有遭罹战火的蹂躏,士燮又比较谦虚宽厚,喜欢结交朋友,颇有孟尝好士之风。所以,很多中原的士大夫,如许靖、刘巴、程秉、阚泽、薛综、袁徽等,先后前来投靠他。这些人又大都携宗拖族而来,再加上涌入交州的其他百姓,交州的人口自然随之猛增不少。从而,也意味着士氏力量获得了空前的膨胀。

陈寿在《三国志》中这样描述道:士燮兄弟并为四郡之长,雄冠交州,距离朝廷又在万里之外,因此他们在本州威尊无比。出入鸣钟击磬,鼓笳吹箫,车骑满道,浩浩荡荡,当地的少数民族常常数十人一起等在道路两旁对他们焚香膜拜。妻妾们出行都乘坐着华丽的车、轿,子弟们也常有大量兵马进行护卫。真可谓是贵重一时!哪怕是汉初在交州地区号称南越武王的尉佗,恐怕也无法他们的威风和排场相媲美啊!

当然,仅仅占据交州不可能北争天下。士燮也很有自知之明,并没有称霸天下的野心。所以,士燮虽然实际上已经成为交州的土皇帝,却没有像此时的曹操、袁绍、孙权等人那样明目张胆地“拉杆子”、“扯大旗”。他仍然对东汉朝廷俯首称臣,而且“不废贡职”(《三国志》卷49《士燮传》),屡次派遣使者到许昌向汉献帝朝贡。这时,东汉朝廷的大当家已经变成了曹操。而曹操这个时候主要的任务是统一北中国,但南下也在绸缪之中。由于这时候荆州被刘表占领,扬州被孙权占领,曹操想以东汉王朝的名义越过二州直接对交州地区的行使统治已经是不可能了,但曹操仍企图利用汉朝对该地区的拥有官吏任免权的传统,从行政上予以控制。

故而,在建安八年(203年)朱符死后,曹操立即派遣张津继任交州刺史。但张津名义上管理整个交州,实际上能插上手的地方并不多。而他又是个不争气的主,不但不思进取,而且经常“着绛帕头,鼓琴烧香, 读邪俗道书,云以助化”(《三国志》卷46《孙策传》注引《江表传》),装神弄鬼,企图羽化成仙。在建安十一年(206年)左右,为部将区景所杀。至此,东汉朝廷在交州的威严和权力,亦随之土崩瓦解。荆州刘表趁火打劫,借助地缘优势,迅速派赖恭担任交州刺史,吴巨担任苍梧太守,控制了交州北部。这样一来,交州南部为士氏盘踞,北部被刘表势力渗透,曹操的势力被排除出局、已无立锥之地。

袁绍父子被消灭后,刘表已成为曹操南下的既定目标,二者势如水火。在这种形势下,如果曹操不想闹个鸡飞蛋打,就只能倚重于对朝廷还算客气的士燮了。并且,士氏居住在交州已历七世,还握有四郡,震服百蛮,无论是民心基础,还是军事实力,都是相当可观的。所以,曹操向士燮发射出一连串的“糖衣炮弹”,先后加封士燮为绥南中郎将、安远将军、龙度亭侯。建安十五年(210年),更进一步以汉献帝的名义“加(士燮)以九锡六佾之舞”(《晋书》卷15《地理志下》)。

其实,曹操的诸般行动都是有深意的,并且根据形势变化在不断地进行相应的调整。建安八年(203年),曹操派遣张津为交州刺史,同年改交州“刺史部”为“州”,升张津“州刺史”为“州牧”。按照东汉朝廷的惯例,只有人口较多、战略地位较重要的州在行政才被称为“州”,长官成为“州牧”。否则,只能称为“刺史部”和“刺史”。这种突如其来的行政升置,显然是因为交州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也意味着曹操要利用交州有所作为。笔者以为,曹操此举除了要加强对该地区的控制外,还有部署军事行动的意图。因为,同年八月,曹操从郭嘉之计,暂缓进攻袁谭、袁尚,而佯攻荆州,意欲以缓兵之计令袁氏兄弟自相残杀,然后坐收渔翁之利。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后数日,操更欲先平荆州”(《三国志》卷二十五《辛毗传》)。众所周知,军事部署绝非儿戏。笔者以为,曹操之所以敢于重打算盘,很可能是认为张津会在交州配合自己,甚至可能已和张津达成默契,前后夹击荆州刘表势力。这次行动虽然最终未能实施,但也意味着曹氏攻取荆州已经提上了日程。此后,曹操又派张翔出使交州,联络张津和士燮。时在交州的许靖,在托张翔转交给曹操的书信中也曾经一针见血地谈到:“(张津)亦国家之藩镇、足下(曹操)之外援也”(《三国志》卷三十八《许靖传》)。

建安十四年(209年),曹军折戟沉沙、兵败赤壁,但曹操一统天下的雄心挫而愈炽,对交州的遥控自然放松不得。建安十五年(210年),曹操不惜以“九锡六佾之舞”加封士燮,其用意是不难推测的,即借以笼络士燮、羁縻交州,并为再次南下做“远景投资”。

但是,曹操后半生的精力相当一部分花在了对付拥汉派上,终其一生也没能成功南下,从结果来看,曹操的“远景投资”似乎盈利甚微。但是,通过仔细揣摩,笔者发现曹操在这一年赐给士燮“九锡六佾之舞”似乎还有更实际的打算。赤壁之战,曹操遭遇平生未有之惨败,元气大伤,仓皇北返。在朝廷中的权威颇有些动摇,政敌们纷纷指责他有“不逊之志”。曹操为此专门炮制了众所周知的《让县自明本志令》,极尽辩白之能事,以稳定内部局势。对此,学界已有充分的认识,故在此不予赘述。而士燮于东汉朝廷实在无任何功勋可言,而曹操在此时却猝以“九锡六佾”相加,确为暗藏玄机。笔者以为,此举除笼络士燮以后配合其再攻孙权外,更重要的是,要借助交州势力的臣服和归顺来巩固自身的地位和权威,并对自己在朝中所处的不利地位稍做匡助。

在前面,我们谈到了荆州刘表趁张津被部将区景杀死的机会,在建安十一年左右(206年),借助地缘优势,迅速派赖恭担任交州刺史,吴巨担任苍梧太守,控制了交州北部。下面,我们就分析一下刘表积极向交州渗透的原因所在。与曹操相比,刘表的动机就比较单纯了。虽然刘表占有荆州八郡,“地方数千里,带甲十余万”(《三国志》卷六《刘表传》),拥有一定的实力,�娑运媸笨赡苣舷碌牟懿伲�Ω盟祷故切睦锩坏籽剑《�剂旖恢莶糠值厍��瓤衫┏渥约旱氖盗Γ�挚衫┐笳铰宰萆睿�彩且桓龇浅S屑�氐难≡瘛?

2刘备、诸葛亮计划的破产

对于这样一个意义如此重大的战略要地,刘备和诸葛亮又怎能心中没谱呢?但关于蜀汉和交州的关系,由于史料相对隐蔽,至今未见特别深入的讨论。

其实,诸葛亮早在《隆中对》中为刘备设想国家版图时,已经不自觉地将交州地区包含在内了。当时,刘备正寄居在刘表那儿,诸葛亮认为刘表终究无法守住荆州,灭亡是迫在眉睫的事,苦口婆心地劝刘备取而代之,并进一步分析道:“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三国志》卷35《诸葛亮传》)。而该处谈到的“南海”,即为对交州地区的笼统称代。虽然在这里诸葛亮提到交州是为了彰显荆州的重要,但也说明了诸葛亮已敏锐地看到了交州地区可作为战略后方的“利”。

另外,“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三国志》卷35《诸葛亮传》)之中的“诸戎”、“夷越”多被片面地理解为益州西、南部的少数民族。但此处的“诸戎”、“夷越”是在“跨有荆、益”的大前提下定义的,其中也应该包含了荆州以南的少数民族,即包含了多种少数民族聚居的交州地区。仅从字眼上分析,“南抚夷越”的“越”也不可能指代益州地区少数民族,最合理的解释莫过于其指代的是“南越”(交州地区)的少数民族。

最后,“跨有荆、益”,是刘备、诸葛亮孜孜以求的理想国家版图,也是蜀汉北争天下的战略基础。笔者以为,蜀汉如果要保证“跨有荆、益”的稳固性,就不能不考虑到交州对荆州的拱卫作用。

建安二十年(215年),吴、蜀因争夺南郡而撕破同盟关系,反目交火。对刘备极其不利的是,曹操兵进汉中,汉中地方政权首领张鲁降曹,益州受到严重威胁,蜀汉北部战线告急。刘备为了避免两头作战的被动局面,只好退而求其次,和孙吴重新协议分割荆州。此后,刘备在荆州完整占有的仅有南郡、零陵、武陵三郡,原属刘备的长沙、桂阳二郡均被孙吴瓜分了半部分。而此时的孙吴,早已将交州牢牢地控制在手中了,长沙郡东接扬州、贵阳郡又南邻交州。如此考察,就发现这不仅仅是吴国国土扩大的问题。孙吴在东方和南方的实力推进,再加上北方曹操力量的敌对,已对蜀汉的荆州领土构成了强势包围。

荆、益之间山川险阻,严重影响蜀军的的机动增援能力,这是不争的事实。很多学者也经常把它当作关羽失荆州的主要客观原因之一。但笔者因为,仅从蜀汉荆州领土在当时所处的三包围状态来分析,它也是很难保全的。

笔者以为,在这种不利形势出现之前,刘备、诸葛亮不可能对交州的战略地位没有把握,对这种隐患也应当有所估计。那么,他们为何在赤壁之战后没能立即进攻交州呢?原因并不复杂,主要是因为刘备当时刚刚有了自己的立身之地,将寡兵少,甚至可以说尚未完全摆脱寄孙权篱下的境地。如果贸然南进,非但没有胜利的把握,反而存在被孙权从后方偷袭的危险。

后来,刘备、诸葛亮对未能占据交州毕竟心有不甘、耿耿于怀。蜀汉政权建立后,刘备以邓方为庲降都督,庲降都督的管辖区在益州的东南边疆,与孙吴毗邻。推测刘备的用意,当为既镇抚当地少数民族,又察防吴方交州势力,并在一定时机下进军交州。邓方死后,李恢接任,刘备以其“使持节领交州刺史”(《三国志》卷43《李恢传》)。这里的“领交州刺史”并不是真的担任交州刺史,而是“遥领”。

“遥领”是中国历史上一种特有的行政制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尤其普遍。实际上,就是把尚未纳入版图的他国领土设置州郡,并任命刺史、州牧或太守,以辖其土。在战争年代,这样做的目的是,第一、显示在战略上对敌人的蔑视;第二、战前使某人遥领某州,并许诺如战后拿下该地,即由遥领转为实封,以此来刺激他的战斗积极性。最有代表性的例子是,229年,蜀、吴再度结盟,信誓旦旦,声称合力进攻曹魏,“八字还没一撇呢”,就提前签好了平分曹魏领土的协议:“豫、青、徐、 幽属吴,兖、冀、并、凉属蜀。其司州之土,以函谷关为界”(《三国志》卷47《吴主传》),并且各自在设想的地盘上任命了自己的“州牧”。

虽然“遥领交州刺史”并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对刘备只不过是个心理安慰罢了,但却表明了刘备觊觎交州的心态是十分明朗的。

3孙权对交州的经营

按照孙权的初衷,是要先取益州的。赤壁战火方熄,周瑜即向孙权建言:现在曹操刚刚在我们这吃了一场大败仗,回到邺城,又遭到政敌们的攻击,正忙不迭地处理内部矛盾,恐怕一时半会不可能卷土重来了。因此,我请求与奋威将军孙瑜利用这个机会攻取蜀地,然后再去消灭张鲁,由汉中联络凉州的马超作为外援。到时候,我们从北、南两个方向进攻曹操,拿下北方就指日可待了。

周瑜的这番打算,其实不过是《隆中对》再版,大同小异。由此看来,“跨有荆、益”并不单单是刘备和诸葛亮的志向。孙权采纳了周瑜的建议,暗中单独取蜀,不料周瑜病死巴丘。后来,孙权又力邀刘备共同西进。刘备为了保障自身的安全和单独占有益州,听从殷观的计策,一方面赞同孙权的倡议,一方面又推辞说己方新占领的地盘形势不稳、未可轻动。孙权再三斟酌,发现单独西进不但没有十全必克的把握,退路还有可能为刘备所堵截,过于冒险。

相比之下,南进攻取交州就比较可行了。第一,刘备依靠孙吴势力才得以立足,不可能处处与孙权为难;第二,此时武陵、长沙、零陵、桂阳均属于刘备,即使孙权南进取道零陵、桂阳时遭遇刘备的阻扰,孙权还可以从庐陵等郡调集军队从东侧为自己的军队保驾护航。何况,孙权完全可以扬州南部进军,减少与刘备产生摩擦的机会。

建安十五年(210年),孙权乘新败曹操之锐气,派遣步骘挥师南征。吴军压境,交州各郡守无不俯首。唯有刘表所置苍梧太守吴巨“阴怀异心,外附内违”(《三国志》卷52《步骘传》),为步骘所诱杀。吴巨不甘为吴所制,而有些抵触行为是在所难免的,但吴方并未能指出其究竟有何“异心”,就将其迅速剪除,这其中似乎别有隐情。

笔者以为,步骘此举有双重打算:一,因吴巨与刘备有旧、关系非常融洽,在赤壁之战前,刘备曾多次表示要南投吴巨,刘备掠取与苍梧毗邻的桂阳后,也不可能不与吴巨互通声气。对此,吴方不可能没有顾虑,剪除吴巨就等于斩断了刘备伸入交州的触角。二,交州各郡守的归降尚属权宜之计,步骘杀吴巨正是要杀一儆百,以表明吴方对控制交州有足够的力量、坚定的决心。事实证明,步骘此举是收到显效的,士燮眼见曹操的遥控力再强也不能解燃眉之急,于是见风使舵、弃曹投吴。

“南土(交州)之宾,自此始也”(《三国志》卷52《步骘传》),即交州地区已宾服于交州,但在这背后似乎还有许多值得探讨的信息。其实,步骘南行“仅领武射吏千人”而已,《水经注》中的记载则更少,只有四百人。孙权和步骘并非不想铲除士氏土著势力,而是本土北有曹操、西有刘备,形势并不轻松,不便调出大量军队,所以只能对交州实行羁縻统治。

但这种统治状态亦非一成不变,而是逐渐加强的。建安二十四年,襄樊之战爆发,吕蒙“白衣渡江”,生擒关羽,最终将刘备荆州地盘尽收囊中,在实力大增的同时,孙权迅速调整策略,冀图对交州改羁縻为直接控制。此时,士燮也看清了形势,进一步改善与孙权的关系,主动将儿子士廞到孙吴都城作质子。士燮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对孙权是大献殷勤,不但岁岁朝贡,献上奇珍异宝,还针对孙权垂涎益州的心理,“诱导益州豪姓雍闿等,率郡人民使遥东附”(《三国志》卷49《士燮传》)。所以,在士燮生前,二者的关系还是比较融洽的。但也可以说,士燮已基本归顺孙吴,成为孙权的外臣。当然,这离交州正式入吴尚有一步之遥。

221年,曹丕加封孙权“以大将军使持节督交州”,并赐以“九锡”,其中“朱户”一“锡”专为表彰孙权“怀柔百越(交州少数民族群)”之功(《三国志》卷47《吴主传》)。229年,蜀、吴再度结盟,为缓和两国原本紧张的关系,诸葛亮“以交州属吴,解(李)恢(交州)刺史”(《三国志》卷43《李恢传》)。以上虽都是外交手段,但也可以说明魏、蜀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吴对交州的所有权。再加上这一时期的战争主要发生在魏蜀之间,所以孙吴完全可以抽调足够的兵力去经营交州。

于是,孙吴趁士燮去世之机,对交州实施了新的战略调整。孙权和吴军统帅吕岱为确保战争的胜利,作了相当周密的计划。

第一,极力削弱士氏的力量。士燮的儿子士徽仅仅被曹操任命为安远将军,担任交州南端的九真郡太守,而派自己的心腹陈时接替士燮的交趾太守职位。九真与交趾相比,地处偏远且人口较少。孙权之意图浮出水面,显然是要消除士氏在交州地区的传统影响,使交州由羁縻州变为直辖州。

第二,分交州为交、广二州。以北部的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为广州,以将军戴良为刺史。以南部的交阯、九真、日南为交州,吕岱任刺史。这样做不但可以先声夺人、激励士气。而且,南海、苍梧、郁林、合浦四军地近吴国本土,熟化程度较深,可作进攻士氏盘踞的交阯、九真、日南三郡的根据地。但这不过是战争时期的权宜之计,战事方结即撤销了广州,恢复了原来的行政建制。

但士徽也不是省油的灯,他自任交趾太守,调遣宗族兵力进攻戴良。士氏家族在交州“籍累世之恩,为一州所附,未易轻也”(《三国志》卷六十《吕岱传》),即士氏势力根深蒂固、不可小瞧。而孙吴打的又是喧宾夺主、鸠占鹊巢的战争,所以对士徽一伙必须快刀斩乱麻、不留后患,否则一旦转化为旷日持久的战争,胜败得失恐怕就难以估算了。

吴军统帅吕岱对这一点看得非常清楚,他在制定战略方针时谈到:现在士徽虽然做好了和我们对抗的打算,但不可能料到我们会猝然而至,如果我们能够轻装上阵、迅速潜入敌人阵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一定能克敌制胜。否则,“七郡百蛮,云合响应,虽有智者,谁能图之?”(《三国志》卷六十《吕岱传》)

结果如吕岱预料的一样,面对“从天而降”的吕岱部队,士徽恐怖万分,手忙脚乱,无计可施。最后,为了活命,只好率兄弟六人,裸背袒胸,向吕岱负荆请罪。

吕岱在稳住士氏兄弟之后,最终寻找时机将他们诱杀了。对于吕岱违背承诺,杀已降的士徽兄弟六人,裴松之引用孙盛的言论表达了自己的异议。认为“(士)徽兄弟肉袒,推心委命,岱因灭之,以要功利”(《三国志》卷四十九《士燮传》注引孙盛曰),并因此指斥孙权没有深谋远虑、吕岱背信弃义。笔者以为,孙盛、裴松之以仁义责求政治和军事,加之不了解孙吴的战略意图,所言自然失之偏颇。为了扩大战略后方,孙权亟需把交州由羁縻变为直辖,对交州继续怀柔安抚已经不合时宜了。基于这种战略,土著士氏自然要务必剪除,否则将难以保证孙吴对交州的统治安全。

后来孙权对其他士姓人物的处理措施也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点。士燮的弟弟士壹、士黄有、士壹之子士匡因为没直接参加反叛,孙权原谅了他们。但不久,他们三人和士燮在孙吴都城担任质子的士廞一起,全被废为庶人。又过了几年,士壹、士黄有二人也被孙权找了个借口杀死。

吕岱措置得当、大获胜利,迎合了孙权的政治野心,交州也正式纳入了孙吴版图。孙权对吕岱厚加赏赐,封其为镇南将军,驻守交州。

孙权的势力渗透到交州之后,荆州、交州连为一体,使得孙吴的西线边防实现了实质性延展,并对益州形成了全线威胁。非但如此,孙权还利用关羽失荆州、蜀汉受到空前重创的时机,故意让刘璋的儿子刘阐遥领益州刺史,并将他安置在交、益二州的交界处,意在诱降刘璋旧部,挑拨蜀汉政权内部各个集团之间的矛盾。

前面我们还提到,孙权伙同士燮,诱导益州郡豪族雍闿反叛蜀汉。雍闿率郡东附孙权,并将太守张裔流放到东吴,对益州东南地区的局势造成很坏的影响。刘备去世后,牂牁太守朱褒、越巂夷王高定也陆续反叛,朱褒还与雍闿相互勾结,着实给正处于多事之秋的蜀汉政权造成了相当的大压力和恐慌,整个益州南部眼看要保不住了。

诸葛亮审时度势,一方面派能言善辩的邓芝出使东吴,与孙权化干戈为玉帛;一方面亲率大军,挥师南下,及时平定了南部动乱。但荆州、交州连为一体对蜀汉的威胁,毕竟不可掉以轻心。蜀汉灭亡前,其边防重地主要有三处:姜维守汉中、罗宪守巴东、霍弋守南中。巴东在荆、益二州边界,南中则连接交州和益州,三处有两处是用来针对孙吴的。

邓艾破蜀后,司马昭受到钟会的蛊惑,对邓艾产生了疑心,令其速归洛阳,邓艾却不明就里,还在积极地为司马昭操心,多次上书道:“今蜀举众归命,地尽南海,东连吴会,宜早镇定”,“今吴未宾,势与蜀连,不可拘常以失事机”(《三国志》卷二十九《邓艾传》),显然,邓艾担心的正是孙吴荆、交二州所共同建构的潜在威胁,唯恐胜利成果会遭到孙吴的破坏和抢夺。

毋庸置疑,直辖交州不仅使吴国版图空前扩大,也将其国力推向了顶点。此后,孙权取珠崖、儋耳,攻夷州,探亶州,联公孙渊,大有逐鹿中原之志。

交州属士燮管辖,董卓之乱时,交州刺史朱符为夷贼所杀,汉遣张津为交州刺史,津后又为其将区景所杀,而荆州牧刘表遣零陵赖恭代津。是时,苍梧太守史璜死,表又遣吴巨代之,与恭俱至。汉闻张津死,赐士燮玺书曰:“交州绝域,南带江海,上恩不宣,下义壅隔,知逆贼刘表又遣赖恭窥看南土,今以燮为绥南中郎将,董督七郡,领交阯太守如故。”士门家族是当时实力雄厚的地方势力,士燮弟壹,为合浦太守;次弟黄有,为九真太守;三弟武,为南海太守,加上士燮的交趾太守,士家四郡占岭南疆土过半。

建安十五年孙权遣步骘为交州刺史。步骘到时,士燮率领众兄弟奉承节度。而吴巨则怀有异心,最后被步骘所斩。孙权遂加士燮为左将军。

交州是刘备的一个朋友,苍梧太守吴巨的地盘

西面刚开始是部分是南蛮占据,部分是刘璋占据;
东面一直是孙权占着;

荆州归刘备管,


赤壁之战时,交州属于谁管辖?孙权又是什么时候得到交州的?
赤壁之战前,交州地区的势力已经是盘根错节、纠葛纷繁了。简而言之,主要有三股势力。一是土著士氏势力;二是北方曹操势力的遥控;三是荆州刘表势力的渗透。 土著士氏势力的代表人物是士燮。士燮的祖先本是鲁国汶阳(今山东宁阳)人,早在王莽之乱的时候,就避祸来到交州。传到第六世,即士燮的父亲士赐时,被汉桓帝任命...

对于夺下交州,刘备本来很有优势,为何最后却被东吴抢先一步呢_百度知...
交州是东汉13个州之一,在汉朝哪个年代,交州算是非常偏远的地区了,而且属于极度不发达地区,所以在汉末天下大乱的时候,朝廷都没有时间去管理这里地方,就算后面董卓和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之时也没有花费精力去治理交州,当时交州可以说属于“三不管地带”。而为什么说刘备是最有机会夺取交州的呢...

参考: - 三国时期地图和各州名称及分布如何?
3、东吴疆域 东吴的疆域拥有大部分的扬州。孙权在赤壁之战后陆续获得荆州西部、交州,并在击败关羽后获得整个荆州南部。至孙权称帝后疆域方稳定下来。孙吴北与曹魏对峙在长江淮河一带及汉江长江一带,以建业、江陵为重镇;西与蜀汉相邻于三峡,西陵为重镇;东及南至东海南海,其中南达现在越南的中部。孙吴...

三国九州的地图,越详细越好,一定要精确到郡
治所雒(luò,川广汉市,后绵竹,再成都),所辖今川、黔、滇三省大部,陕及鄂、甘各一隅 交州 包括今天越南北、中部和中国广西的一部分。东汉交州治番禺,即今广州,辖今两广及越南北部。吴分交州为交州和广州,广州治番禺,交州治龙编(在今越南河内东),交州辖今越南北部和两广的雷州半岛和钦州...

建安12年,三顾茅庐时期前后,雍州 凉州 交州各为谁所控制?
。中央政府(实际是曹操政府)派钟繇镇守长安,试图控制雍凉诸雄。而其它各地有各种割据势力,包括政府的、反叛的、少数民族的,马腾和韩遂只是其中较大两支,他们受朝廷册封,但仍拥兵自重。交州应该由士燮所控制。赤壁之战后不久,孙权就派步骘攻取交州,士燮投降,苍梧太守吴巨不久被步骘所攻灭。

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行政区划,共有多少州和郡
62县):设济南、北海、平原、乐安、东莱、齐六郡;7、荆州(111县):东汉原设南阳、南郡、江夏、零陵、桂阳、武陵、长沙七郡;赤壁之战后南郡、零陵、武陵归刘备,江夏、桂阳、长沙归孙权,南阳、襄阳、南乡归曹操。这就是后来所谓的荆襄九郡。8、扬州(92县):设九江、丹阳、庐江、会稽、吴郡、...

请问三国时期各州郡名称指现在的哪些地方?
约于今江苏省南、安徽、江西、浙江、福建数省之地。 交州:分置交趾、新昌、武平、九真、九德、日南、九真属国、南海、苍梧、临贺、合蒲、珠崖、郁林、桂林、高凉、高兴、合蒲北部等十五郡一属国一都尉,下辖104县,属吴地。约于今广西、广东二省与越南国;后吴分南海、苍梧、临贺、合蒲、珠崖、郁林、桂林、...

三国时期地图和各州名称及分布如何?
1、东吴疆域 东吴的疆域拥有大部分的扬州。孙权在赤壁之战后陆续获得荆州西部、交州,并在击败关羽后获得整个荆州南部。至孙权称帝后疆域方稳定下来。孙吴北与曹魏对峙在长江淮河一带及汉江长江一带,以建业、江陵为重镇;西与蜀汉相邻于三峡,西陵为重镇;东及南至东海南海,其中南达现在越南的中部。孙吴...

请问是三国时期各个州的州城是什么
武威凉州区)。6、冀州,治所鄗(hào)(河北柏乡县北,后迁邺城)。7、扬州,治所历阳(皖和县,后迁寿春)。8、荆州,治所汉寿(湘常德市东,后迁襄阳)。9、益州,治所雒(luò,川广汉市,后绵竹,再成都)10、交州,东汉时治所在番禺。三国时期,吴国分交州为广州和交州,治所在龙编。

三国各州 和每州各郡
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及青海黄河以南的一部分。分置扶风、北地、新平、陇西、天水、南安、安定、武都、阴平等十郡,是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的关中地区。交州治所番禺,辖境相当于今广东、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大部分,及越南的一部分地区。分置交趾、南海、苍梧、合蒲、郁林、桂林等七郡,地广人稀。

歙县17358739873: 赤壁之战时,交州属于谁管辖?孙权又是什么时候得到交州的? -
毋进复方: 交州应该由士燮所控制.赤壁之战后不久,孙权就派步骘攻取交州,士燮投降,苍梧太守吴巨不久被步骘所攻灭.

歙县17358739873: 三国地名有哪些? -
毋进复方: 荆州:辖今湖北、湖南及河南、贵州、两广各一部分.原治汉寿,在今湖南常德,刘表治襄阳,后吴魏各有一部分,吴治 江陵,魏治襄阳. 勃海郡:治南皮,今河北南皮东北.辖今天津及河北、山东各一部分...

歙县17358739873: 汉末三国时期交州的基本情况 -
毋进复方: 一 交州战略地位的凸显 对交州名称的几点说明,交州之名在西汉业已出现,两汉时期有“交趾”与“交址”之称,时常混淆,大体上一般州称交州或交址,郡称交趾.但《三国志》与《晋书》中的交趾郡都作交址.由于(说文解字》中“趾”...

歙县17358739873: 在三国鼎立之后,曹操、刘备、孙权各占了哪几个州? -
毋进复方: 1、曹操占据了许昌、洛阳为核心的豫州,兖州,青州、荆州.当兵临城下时,孙刘联盟形成,赤壁之战打响.赤壁之战曹操战败,退回北方,曹操失去了一次占领南方统一天下的机会.至此曹操开始经营北方,攻占西北,占领了雍州、凉州等...

歙县17358739873: 三国吴国的地区有哪些?
毋进复方: 孙吴的疆域在孙策时即拥有大部分的扬州.孙权在赤壁之战后陆续获得荆州西部、交州,并在击败关羽后获得整个荆州南部.至孙权称帝后疆域方稳定下来.孙吴北与曹魏对峙在长江淮河一带及汉江长江一带,以建业、江陵为重镇;西与蜀汉相邻于三峡,西陵为重镇;东及南至东海南海,其中最南达现在越南的中部.孙吴原有32郡及三州:荆州、扬州、交州.于226年设置广州,后并入交州.

歙县17358739873: 三国时期孙权管辖何地 -
毋进复方: 要看各个时期,一直都是他地盘的是江东六郡,赤壁之战胜利后荆州有一半被刘备给“借”去了,后来和曹操联合起来偷袭关羽把这块地方夺回来了,大概就是这样;以及孙权最开始定都武昌后来才迁到建业(南京)的

歙县17358739873: 三国时期时间表? -
毋进复方: 1、184年2月,黄巾起义. 2、10月,张角病死. 3、187年,曹操任东郡太守. 4、189年9月,董卓废少帝刘辩为弘农王,立九岁的陈留王刘协为帝,是为献帝. 5、12月,操号召各镇诸侯共起讨伐董卓. 6、190年1月,各路诸侯起兵反卓....

歙县17358739873: 三国地图魏蜀吴分布是什么? -
毋进复方: 在三国时期,魏、蜀、吴的分布情况如下:1. 魏国:主要位于北方黄河以南、长江以北的地区,包括今天的河南、陕西、山西、河北、安徽、江苏、山东、北京等地.2. 蜀国:主要位于中国西南地区,包括今天的四川、重庆、西藏、云南、贵州、湖南、广西等地.3. 吴国:主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包括今天的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地.总体来说,三国时期的中国地图上,魏、蜀、吴的分布呈现出一种三角形的形态,魏国位于北方,蜀国位于西南,吴国位于东南.

歙县17358739873: 三国时期交州有什么战乱有什么名人
毋进复方: 建安十四年、建安十五年三说, 此时期正是孙刘调整战略,伺机进取之时, 弄清这段史实对 了解吴蜀交州的争夺及其关系很重要. 对于建安十三年说, 据三国志集解 “...

歙县17358739873: 刘备是如何把荆州的 -
毋进复方: 楼上说的是有问题的:1. 荆州分荆南和荆北,荆南有五郡(江陵、武陵、零陵、长沙、桂阳);荆北(宛、新野、襄阳、江夏).曹操打刘表之前,刘表主要占据的是荆北.而荆南四郡武陵、零陵、长沙、桂阳都不在刘表手上,但这四郡的力...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