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翻译新唐书 魏征传中的一部分,速度~

作者&投稿:禾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新唐书<魏征传>中一部分的翻译~

隐太子引荐他为太子洗马.魏征看到秦王功高,暗中劝说太子早做打算.太子事败以后,唐王责备魏征说:"你离间我们兄弟感情,怎么办?"魏征回答说:"如果太子早听众我的话,不会遭遇今日之祸!"李世民器重他的正直,没有一丝怨恨的意思. 有一天,宴请群臣,皇帝说:"贞观以前,跟从我平定天下,经历艰险草创国家,是房玄龄的功劳.贞观以后,献纳忠谏,匡正朕的过失,使国家长治久安,只有魏征而已.即使古代名臣,又用什么能超越他们!"亲自解下佩刀,赐给二人.皇帝曾经问群臣:"魏征和诸葛亮谁贤?"岑文本说:"诸葛亮才兼将相,不是魏征所能比的."皇帝说:"魏征施行仁义,来辅佐朕,想使朕成为尧,舜之君,即使诸葛亮也无法与之抗衡."
十七年,病重.魏征家里本没有正寝,皇帝命令停止盖自己用的小殿把木材给魏征建正寝,五天就竣工了.并赐给素褥布被,以顺从他的喜好.叫中郎将住在魏征的宅第,有情况随时奏报,药物膳食赏赐无数,宦官使者接连不停地在路上往来.皇帝亲自去探望,屏退左右,和魏征说了一天的话才回宫.后来又和太子到魏征的宅第,魏征披上朝服,拖着带子.皇帝忧伤烦闷,抚着魏征流眼泪,问他有什么需要.魏征回答说:"寡妇不发愁织布的纬线,而去忧虑宗周的灭亡!"皇帝后来临朝时叹息说:"用铜作为镜子,可以正衣冠;用古作为镜子,可以知兴衰;用人作为镜子,可以明得失.朕曾经保有这三面镜子,以防止自己的果实.如今魏征去世了,一面镜子失去了."

谏太宗十思疏--魏征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1〕,居域中之大〔2〕,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3〕,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4〕,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5〕,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复舟,所宜深慎。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6〕,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7〕;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8〕,则思三驱以为度〔9〕;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此九德〔10〕。简能而任之〔11〕,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选自中华书局标点本《旧唐书·魏征传》

【译文】
我听说过,要求树木生长,就一定要加固它的根本;想要河水流得长远,就一定要疏通它的源头;想使国家安定,就一定要积聚自己的道德仁义。水源不深却希望水流得长远,根不牢固却要求树木生长,道德不深厚却想使国家安定,我虽然十分愚笨,也知道那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明智的人呢?国君掌握着帝王的大权重任,处于天地间至尊的地位,不考虑在安逸的环境中想到危难,戒除奢侈而厉行节俭,这也就象砍断树根却要树木长得茂盛,堵塞泉源却希望流水长远一样啊!
凡是古代的君主,承受上天的大命,开始做得好的确实很多,但是能够坚持到底的却很少。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就困难吗?大概是他们在忧患深重的时候,必然竭尽诚意对待下属,一旦得志,便放纵情欲,傲视他人。竭尽诚意,那么即使象吴、越那样敌对的国家也能结为一个整体;傲视他人,那么骨肉至亲也会疏远得象过路人一样。即使用严酷的刑罚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恫吓人们,结果只能使人们图求苟且以免于刑罚,却不会怀念国君的恩德,表面上态度恭敬,可是心里并不服气。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百姓。百姓象水一样,可以载船,也可以翻船,这是应该特别谨慎的。
果真能够做到:见了想要得到的东西,就想到知足以警戒自己;将要大兴土木,就想到要适可而止以使百姓安宁;考虑到帝位高随时会有危险,就想到要谦虚,并且加强自我修养;害怕骄傲自满,就想到江海是居于百川的下游;喜欢打猎游乐,就想到每年三次的限度;担心意志懈怠,就想到做事要始终谨慎;忧虑会受蒙蔽,就想到虚心接纳下属的意见;害怕谗佞奸邪,就想到端正自身以斥退邪恶小人;加恩于人时,就想到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赏赐不当;施行刑罚时,就想到不要因为正在发怒而滥施刑罚。完全做到上述十个方面,扩大九德的修养,一定会得到很多补益。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选择好的意见而听从它,那么,聪明的人就会竭尽他们的智谋,勇敢的人就会竭尽他们的气力,仁爱的人就会广施他们的恩惠,诚实的人就会奉献他们的忠诚。文臣武将都得到任用,就可以垂衣拱手,安然而治了。何必劳神苦思,代行百官的职务呢!(顾伟列)

【注释】
〔1〕神器:帝位。〔2〕居域中之大:占据天地间的一大。《老子》上篇:“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域中,天地间。〔3〕景:大。〔4〕殷:深。〔5〕董:督责,监督。〔6〕作:兴作,建筑。指兴建宫室之类。〔7〕谦冲:谦虚。自牧:自我修养。〔8〕盘游:打猎游乐。〔9〕三驱:一年打猎三次。《礼·王制》:“天子诸侯无事,则岁三田(猎)。”〔10〕九德:指忠、信、敬、刚、柔、和、固、贞、顺。〔11〕简:选拔。

【作者小传】魏征(580—643),字玄成,馆陶(今属河北)人,后迁居相州内黄(今河南内黄)。少时曾出家为道士,隋末参加瓦岗起义军,后降唐。唐太宗时拜谏议大夫、检校侍中等职,领导周、隋、陈、齐诸史的撰修工作。后封郑国公,任太子太师。魏征在历史上以能犯颜直谏著称,前后陈谏二百余事,多被太宗采纳。魏征提倡“无面从退有后言”,“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建议太宗广开言路,认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魏征病卒后,唐太宗痛惜“遂亡一镜矣”。作有《隋书》的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主编有《群书治要》,还有《魏郑公诗集》、《魏郑公文集》等。言论散见于《贞观纪要》。

【题解】唐太宗即位初期,因隋鉴不远,故能励精图治。随着功业日隆,生活渐加奢靡,“喜闻顺旨之说”,“不悦逆耳之言”。魏征以此为忧,多次上疏切谏,本文是其中的一篇。全文围绕“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主旨,规劝唐太宗在政治上要慎始敬终,虚心纳下,赏罚公正;用人时要知人善任,简能择善;生活上要崇尚节俭,不轻用民力。这些主张虽以巩固李唐王朝为出发点,但客观上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有利于初唐的强盛。本文以“思”为线索,将所要论述的问题联缀成文,文理清晰,结构缜密。并运用比喻、排比和对仗的修辞手法,说理透彻,音韵铿锵,气势充沛,是一篇很好的论说文。

魏征字玄成,河北巨鹿人。自小丧父丧母,家境贫寒,放弃经营家业,胸怀远大志向,贯通各种学问典籍。隋末天下大乱,魏征曾假装成道士。武阳郡郡丞元宝藏起兵反隋响应李密,任命魏征掌管书籍信函等。李密收到宝藏的来信,经常称赞写得好。当他听说是魏征写的,急忙召见魏征。魏征向李密进言十项计策,但不被采纳。王世充进攻洛口,魏征拜见长史郑颋说:“魏公虽然在短时间内获胜,但是骁勇的将士精锐的战士伤亡惨重;府库里又没有钱财,即使打了胜仗也不奖赏。因为这两点此次不可以战。如果深挖壕沟,加高城墙,拖延时间打持久战,等贼兵粮食用尽而退走,我们再去乘胜追击,这是取得胜利的道理。”郑颋说:“你这言论老朽儒生经常在我耳边说”魏征不辞而别。
李密失败后,魏征随其入关降唐,但很长时间都不被重用。魏征自请安抚河北,于是皇上提升他为秘书丞,他乘驿驰至黎阳。当时李勣仍旧为李密守黎阳,魏征给李勣写信:“自从魏公反叛隋朝起兵,振臂高呼,响应归附的有数十万人,声威披靡所向半个天下,然而一次败北就无法振作,最后投降唐朝,原本可知这是天命有所归附呀。现在你所处的地方是兵家必争之地,如果你不早作打算,将要大势已去。”李勣收到书信,于是决定了归顺唐朝,并且开仓放粮馈赠淮安王的军队。
不久,窦建德攻占黎阳,魏征被俘,拜为伪朝起居舍人。窦建德失败后,魏征和裴矩入关回到长安,被太子李建成任命为洗马。魏征见秦王李世民功劳高,私下里劝太子早作打算。太子失败后,秦王责问他:“你为什挑拨我们兄弟关系?”魏征回答:“如果太子早听我的话,就不会死于今日的灾祸。”秦王器重他的耿直,并没有记恨他。

我自己翻译的,你看可以吗?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9529604825: 《新唐书 魏征传》太宗与魏征 译文唐太宗叹曰:“以铜为鉴……知而比谏也.”急需三点前加10分,五点前加5分全文翻译! -
荤珊腹膜:[答案] 唐太宗感叹地说:“用铜作镜子,可以使我衣帽端正;用古代作镜子,可以了解兴盛、衰败;如今用人作镜子,可以明白得与失.我曾经保持这三面镜子,谨防自己的过失.如今魏征逝世,我的一面镜子失掉了!最近我派人到他家去,得...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9529604825: 新唐书 魏征传的译文 急用 谢谢了 -
荤珊腹膜: 因问:“为君者何道而明;何失而暗?”征曰:“君所以明,兼听也;所以暗,片信也.尧、舜氏辟四门,明四日,达四聪.虽有共、鲧,不能塞也,靖言庸违,不能惑也.秦二世隐藏其身,以信赵高,天下溃叛而不得闻;梁武帝信朱异,侯景...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9529604825: 初,隐太子引为洗马.…帝后临朝叹曰:“以铜镜为鉴,可正衣冠…今魏征逝,一鉴亡矣.”本段文言文节选自《新唐书 魏征传》的翻译 -
荤珊腹膜: 之前隐太子李建成召魏征为洗马,魏征见秦王李世民功高,劝李建成早日除掉他.后来玄武门之变太子失败了,李世民责备魏征离间他们兄弟关系,魏征从容答道:“太子早听我的的话,就不会造成今天这样了. 有一天,宴请群臣,皇帝说:...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9529604825: 文言文《三鉴》(选自《新唐书 魏征传》)的翻译是什么?
荤珊腹膜: 唐太宗感叹地说:“用铜作镜子,可以使我衣帽端正;用古代作镜子,可以了解兴盛、衰败;如今用人作镜子,可以明白得与失.我曾经保持这三面镜子,谨防自己的过失.如今魏征逝世,我的一面镜子失掉了!最近我派人到他家去,得到了一份手稿,才写半面,稿子中能认清的部分说:'天下的事情有善有恶.任用善人国家就平安,任用坏人国家就衰败.公卿之中,在感情上有喜爱有憎恶.对于憎恶的人,只看到他的缺点;对于喜爱的人,又只看到他的长处.在喜爱和憎恶之间,是应当全面而慎重的.如果喜爱一个人而能了解他的缺点;憎恶一个人,而能了解他的长处;撤免邪恶的人而不犹豫,任用贤能的人而不猜疑,那么国家就可以兴盛了.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9529604825: 以人为鉴译文,开头是'郑公魏征卒' -
荤珊腹膜: 出自《新唐书·魏征传》:郑公魏征卒.征寝疾,上与太子同至其第,指衡山公主欲以妻其子叔玉.征薨,上自制碑文,并为书石.谓侍臣曰:“人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朕尝保此三坚以防已过.今魏征没,朕亡一鉴矣. 翻译:人们用铜作为镜子,可以使衣帽整齐;用古史作为镜子,可以明白兴衰的道理;用人作为镜子,可以明白自己的正确和错误.从前我保持这三面镜子,用来慎防自己犯过失.现在魏征去世了,我丢掉了一面镜子啊!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9529604825: 文言文 以……为…… 如何翻译 -
荤珊腹膜: 把…当作…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一定要把长安君当作人质,才肯出兵.夫以铜为鉴,可正衣冠.(《新唐书·魏征传》)——把铜板当作镜子,可使衣冠端庄.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9529604825: 湮 用古文翻译出来 -
荤珊腹膜: 湮者,洪水泛滥,将其掩埋之意,引申之有泯灭无闻之意.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9529604825: 爱憎之间,所宜详慎的翻译是? -
荤珊腹膜: 语出《新唐书·魏征传》.在喜爱和憎恶之间,应该仔细谨慎.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9529604825: 新唐书魏征传恐不免斯过的斯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 -
荤珊腹膜: 根据上下文,"斯"的意思:这,这个,指代前文提到的用人得失.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9529604825: 寻求 旧唐书 魏征传译文求译文:太宗新即位,励精政道.数引征入卧内,访以得失.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与之言,未尝不欣然纳受.征... -
荤珊腹膜:[答案] 我那边已经帮你翻过了,基本上还行,就是“形迹”,“让征”不是很清楚.唐太宗刚开始继承王位,励精图治,改革治国之道.多次引进魏征进入卧室内.因为在乎得失而访问他,魏征为人清高,有治理国家的才能.性格又亢奋固执.没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