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仁,不让于师》教案教学设计(2)

作者&投稿:归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论语·先进11第7》)

  孔子在这里不顾及其他学生的感受,而言现在没有好学之人,可见颜回在孔子心中的堪为典范的印象。

  5、但孔子毕竟是注重“礼”的,即便是对颜回,他也不愿失去“礼”的制约。如:

  ①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论语·先进11第8》)

  ②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论语·先进11第11》)

  这两则说明孔子的清醒和理智——不愿意为着世俗的热闹虚荣而违背“礼”。

  三、学习第三部分“孔子对学生的教导及孔子在生活中体现出的个性魅力”。

  学生朗读,疏通第4-8则。

  4、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论语·述而7第34》

  5、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卫灵公15第36》

  6、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论语·述而7第24》

  7、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论语·阳货17第4》

  8,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论语·雍也6第28》

  教师明确:

  1、理解好以下字词:

  若,诲人不倦,当仁不让,割鸡焉用牛刀,莞尔一笑,子路不说,矢。

  2、语意略说:

  ①第4则,是体现孔子的谦逊,但伟大寓于平凡,“为之不厌,诲人不倦”是孔门弟子公西华难以做到的,也更是一般人难以踵从的。

  ②第5则,有两点:一是仁义所在,可以反对老师;二是孔子的教育非专制教育。与亚里士多德“吾爱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如出一辙。

  ③在第6则里,孔子是说自己行为坦然,对学生是没有保留的。从上下语意看,这里好像是学生中有人怀疑孔子有所保留,或者是对孔子所教授的内容有所失望,孔子为自己作的一个简单辩护。末句自我表白:自己的人格、学问是体现在日常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的。

  ④第7则,孔子笑曰“割鸡焉用牛刀”,是句玩笑话,意谓“如此小城,何必动用礼乐教化”,这体现了孔子轻松随意的心态。子游则据理而争,也体现出了对师道的理性态度、师生间的平等关系。

  ⑤“子见南子”章,一般认为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子路对老师仍然持率真的态度,不因是老师,就对自己不满之事三缄其口;一是孔子面对弟子的不满,为取信于弟子,连连发誓的窘态,说明孔子不是一个一直正襟危坐道貌岸然的长者,在生活中,他有着常人一样的平常性格。

  但南怀瑾先生持异解,他认为,南子貌美是事实,行为不检点也是事实,子路不高兴老师去见她也是事实,甚至孔子发誓也是事实,但孔子本意是要澄清弟子们对南子的认识:南子没有做过罪大恶极之事,大家这么对待南子,有失公正。必须明白“予所否者”的“否”是对什么而言以及“天厌之”的“之”指代什么内容。南先生认为“否”是“批判”“否定”之意,而“之”是指代“被孔子所否定的人”,全句意为:如果是我所反对、批判的人,上天一定会厌弃他。而我没有“否”之,则其人尚无大恶。当然,如果如南先生所言,则孔子为何要“矢之”,恐也难以服人。

   《当仁,不让于师》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重点字词、句式,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理解、运用文中关于学习、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认识孔子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端正从师态度,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

  教学重点:

  1. 结合孔子的经历,分析本文的主要思想内涵。

  2.重点欣赏文中关于师生学习方面的片段并且尽可能背诵。

   教学难点:

  深层理解《论语》内蕴;引导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 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出示目标:

  掌握本文重点字词、句式,进一步认识孔子形象。

   二、学案导学:

  结合注释,阅读本文,掌握如下基础知识。

  1、为下列划线字注音

  喟然( )莞尔( )饥馑( )哂笑( )沂( )牖( )

  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君子一言以为知  '知'通'智'

  道之斯行     '道'通'导'

  夫子矢之曰    '矢'通'誓'

  毋吾以也     '以'通'已'

  鼓瑟希      '希'通'稀'

  莫春者      '莫'通'暮'

  3、解释下列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

  叔孙武叔毁仲尼:诽谤

  多见其不知量也:只,仅仅

  颜渊喟然叹曰:叹气的样子

  仰之弥高:更加

  如有所立卓尔:卓越、突出的样子,'尔'是形容词、副词的词尾,相当于'然'

  当仁:遇到,面对

  子之武城:往、去

  饥馑:灾荒、荒年

  由也为之:治理

  比及三年:等到

  且知方也:儒家伦理道德和学问

  以俟君子:等到

  舍瑟而作:站起来

  异乎三子者之撰:陈述

  为国以礼:用

  博我以文:使动用法。

  4、分析如下特殊句式。

  是丘也:判断句。

  不吾知也: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

  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疑问句中的宾语前置。

   三、成果展示:

  1、安排两名学生趴板演练

  2、组织同桌对查讨论交流

  3、纠正,达成共识

  四、教师讲解与点拨:

  1.讲解学案检测题中存在的疑难点

  2. 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3.理解文章内涵,进一步认识孔子的形象

  结合课文内容讨论以下问题:

  (一)弟子眼中的孔子是怎样的?

  总结:孔子凭借自己的学识与德行,赢得了弟子们的敬仰与尊重。

  (二)孔子对自己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总结:孔子自认为是一个努力追求圣与仁的人,自己的言行是光明磊落的,不隐瞒、不背道,愿意让天来评价衡量自己

  (三)孔子眼中的弟子是怎样的呢?

  总结:孔子对弟子充满了欣赏与关爱,反复的话语表达了对弟子的一片真情。

  (四)回眸孔子经典神情:

  归纳总结: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孔子

  孔子是一位学识丰富、谦虚有礼、道德高尚、施教有法、毫无自私之心的圣人。

  (五)结合今天的师生关系,你如何评价孔子与弟子的关系?

   五、练案拓展:

  完成下列习题

  1、本文“之”字的意义与用法小结:

  (1) 他人之贤者,丘陵也。----------(2)夫子之得邦家者-----------------(3)仰之弥高---------------(4)天厌之----------------(5)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6)亡之,命矣夫-------------(7)子之武城_------------------

  2、 “焉”字意义与用法:

  (1)割鸡焉用宰牛刀!------------(2)赡之在前,忽焉在后------------

  (3)愿为小相焉--------------

  3、固定结构:

  (1)二三子以我为隐乎?----------------------

  (2)予所否者,天厌之。----------------------

  4、特殊句式:

  (1)吾无隐乎尔。-------------(2)不吾知也!-------------(3)当仁,不让于师----------(4)浴乎沂,风乎舞雩---------------(5)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六、整理反思:

  1. 梳理知识点(重点字、词、句式)

  2.背诵名句

  3.同桌对查堂堂清

  4.抽查学生收获




《当仁,不让于师》教案教学设计
4、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论语·述而7第34》 5、子曰:“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15第36》 6、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论语·述而7第24》 7、子...

当仁不让于师原文注释翻译
1、子曰:“当仁,不让于师。”语出《论语·卫灵公》。意为在“以仁为己任”而寻求真理的时候,凡是不合乎仁的,必须据理力争,就是有老师在面前,也决不能迁就退让。2、这段是孔子的名言,为所有行仁道、为壮举、力求上进的人鼓足了底气。在仁面前,众人平等,不必谦让于师长。

论语翻译 当仁不让于师
翻译:孔子说:“面对着仁德,就是老师,也不同他谦让。”原文:子曰:“当仁,不让于师。”子曰:“君子贞而不谅。”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子曰:“有教无类。”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子曰:“辞达而已矣。”白话译文:孔子说:“面对着仁德,就是老师,也不同他谦让。

当仁不让于师的全文是什么?
《当仁,不让于师》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陈子离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翻译:叔孙武叔诽谤孔子,子贡说不要这样吧。孔...

《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的翻译是什么?
原文:子曰:“当仁,不让于师。”评析:孔子和儒家特别重视师生关系的和谐,强调师道尊严,学生不可违背老师。这是在一般情况下。但是,在仁德面前,即使是老师,也不谦让。这是把实现仁德摆在了第一位,仁是衡量一切是非善恶的最高准则。孔子的思想 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

当仁不让于师什么意思
“当仁不让于师”: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担当实现仁道的重任,即使和老师相比,也不逊色。出自:《论语·卫灵公》载:“子曰:‘当仁,不让于师。当仁不让于师,俗语,意思是寻求真理的时候,凡是不合乎仁的,必须据理力争,就是有老师在面前,...

当仁,不让于师 课文翻译
【译文】叔孙武叔诽谤孔子。子贡说:"不要这样吧,孔子是诽谤不了的,其他人的贤良,象丘陵一样,还可以超越;孔子却象日月,别人没法超过。虽然有人要自绝于日月,但对日月又有什么损伤?只能表明他不自量而已。【原文】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

《卫灵公篇》15.36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15.36子曰: “ 当仁,不让于师。 ”【注释】▲当:面对。▲师:一是指老师;二是指众人,《尔雅》:“师,众也。”【译文】孔子说:“面对实行仁义之事,争着去做,就是与老师也不必谦让。”【学而思】君子之德在于“不争”,不争名,不争利,不争功,若要有所争,一定是面对实行...

当仁不让于师教案 弟子眼中的孔子是怎样的
二、当仁,不让于师孔子对弟子的爱往往体现出他的道德选择。伯牛和颜渊两个例子,很能说明这一点。《论语·先进》篇说:“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意思是指孔子众弟子中德行好的,是颜渊、闵子骞、冉伯牛和仲弓。孔子为伯牛感慨“斯人也而有斯疾也”,这个“斯人也”就包含着他对伯牛德行的推许。

子曰 当仁 不让于师 翻译
孔子说:“寻求真理的时候,凡是不合乎仁的,必须据理力争,就是有老师在面前,也决不能迁就退让。”一、原文:春秋 孔子与其弟子《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二、引证解释: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三、示例:吴组缃 《山洪》二九:“他...

徐水县15264628615: 当仁不让于师全文翻译
廉项克廷: 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解读】 面临着仁义,就是老师,也不必同他谦让.这句话与“我爱我的老师,我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语)的意思有些类似.阐发仁义、捍卫真理、伸张正义等应该做的事,要积极主动地去做,绝不能推让. 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解读】 面临着仁义,就是老师,也不必同他谦让.这句话与“我爱我的老师,我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语)的意思有些类似.阐发仁义、捍卫真理、伸张正义等应该做的事,要积极主动地去做,绝不能推让.

徐水县15264628615: 关于:当仁,不让于师 -
廉项克廷: 原文】子曰:“当仁,不让於师. 【译文】孔子说:“在面对着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的关系时,不推辞、不拒绝效法、学习.” 【说明】本节亦是紧接上节.人民对于建立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的关系,比需要水火更为迫切.但怎样去建立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的关系呢?这个问题并不简单,不是说我对你好,你对我好就行了.关于这个问题,古人流传下来很多好的经验教训,我们不能拒绝效法、学习这些好的经验教训.在孔子的说法就是要寻求最佳的行事方式,用最佳行事方式来建立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的关系.而这个最佳的行事方式就是古人流传下来的经验教训,所以我们不能拒绝,不能推辞.要以史为鉴.

徐水县15264628615: 当仁不让于师孔子几个学生的特点? -
廉项克廷: 当仁不让于师中孔子的学生的特点,有的比较委婉,有的说的比较直接.

徐水县15264628615: 在《当仁,不让于师》孔子怎样对待他的弟子 -
廉项克廷: 我们平常不可以违背老师的教诲,但面对仁德的事情,我们要积极的去做,面对仁德老师也要退居第二位.

徐水县15264628615: 论语《当仁,不让于师》的翻译 语文选修第一单元的第二课 -
廉项克廷: 1、【原文】 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译文】 叔孙武叔诽谤孔子.子贡说:'不要这样吧,孔子是诽谤不...

徐水县15264628615: 成语“当仁不让” 出自孔子《论语·卫灵公》,孔子在给学生讲学时提出“当仁,不让于师”意在 -
廉项克廷:[选项] A. 倡导学生自主学习 B. 鞭策学生承担社会责任 C. 鼓励学生要超过老师 D. 提倡学生独立思考

徐水县15264628615: 孔子提出当仁不让于师 -
廉项克廷:[答案] 当仁”有两 1、一为面临仁德; 2、一为担当实现仁道之重任. 你的这句话,出自《论语·卫灵公》:“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朱熹作过一个注释:“当仁,以仁为己任也.虽师亦无所逊,言当勇往而必为也.盖仁者,人所自有而自为之,非有争也...

徐水县15264628615: 先秦子选读的第二课(当仁,不让于师)的全篇翻译, -
廉项克廷:[答案] 1鲁国大夫叔孙武毁谤仲尼.子贡说:“这样做没有用啊!仲尼是不可毁谤的.别人的才德是丘陵,还可以超越;仲尼的才德是太阳月亮,没有办法超越.人纵使要自行断绝跟太阳月亮的关系,那对太阳月亮又有什么损害呢?只显示出他...

徐水县15264628615: 材料一 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材料二 当仁不让于师 材料三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1)材材料一 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材料二 当仁不让于师 材料三 知之为知之 ... -
廉项克廷:[答案] (1)分别出自《论语·述而》孔子所说; 出自《论语·卫灵公》孔子所说;·出自《论语·为政》孔子所说 生活在春秋末期(2)三人行必有吾师焉的启发是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当仁不让于师的启发是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

徐水县15264628615: 请找出《当仁,不让于师》第一节中的两个比喻,说明这两个比喻的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廉项克廷:[答案] 他人之贤者,丘陵也;仲尼,日月也.作者运用比喻及对比的修辞方法表达了对孔子的敬仰之情. (意对即可)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