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单元起始课教学的目标

作者&投稿:自潘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这几天上四年级天气单元第一课,产生了一些迷惑,每个单元的第一课目标到底是什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关键。通过什么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呢?应该从小入手还是从大处着手。

网上查到了一篇比较有价值的资料分享。

小学科学单元起始课教学有价值性的策略探查

瑞安市安阳实验小学 彭青青

【内容提要】

小学科学单元起始课起到了“向学生交代单元主要学习内容”和“向学生介绍学习的方法”的单元起始教学 任务。目前,这两大类型的单元起始课教学还分别各自存在两大教学误区:“面面俱到”型和“知识罗列”型;“似简还难”型和“迷茫”型。那么小学科学单元起始课怎样教学才是有价值性呢?“向学生交代单元主要学习内容”类型的单元起始课教学策略:1、整体观——站在单元教学目标的高度,确定单元起始课的教学目标;2、课程观——教师要有课程意识,准确解读教材,合理设计教案。“向学生介绍学习的方法” 类型的单元起始课教学策略:1、学生观——站在儿童认知的高度,巧妙利用各探究活动之间的结构和联系进行有梯度教学环节的预设;2、后续观——教师要注重后续研究的教学设计,达到激发学生后续研究的兴趣。

【关键词】单元起始课 有价值性 策略探查

前 言

“一碗米的价值,有人把它放入锅中,用15分钟的时间煮成米饭,价值2块钱;有人把它包成几个粽子,用几小时的时间蒸煮变成香喷喷的粽子,价值十来元钱;也有人用近一个月的时间发酵用把它酿成香气袭人的酒,价值几十元。”这是我偶然一次看综艺节目听文化讲坛主持人于丹转述他人的一句话,特有感触:其实小学科学单元起始课教学的价值,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价值观就有不同的教学效果。

所谓单元起始课是指每个单元中,统领单元教学内容的单元起始第一课。纵观小学科学整套教材,共有32节单元起始课,起到了“向学生交代单元主要学习内容”和“向学生介绍学习的方法”的单元起始教学任务。横观教师单元起始课的课堂教学效果,纵忆笔者单元起始课课堂教学的所思所得,对照单元起始课的作用和地位,小学科学单元起始课教学的价值也呈多元性。平时的常规课,随意的展示,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是米到米饭的价值;没有主题的教科研活动,一场“散讲”的活动,为了完成校本教研活动,是米到粽子的价值;那么小学科学单元起始课怎样教学才可以提升到从米到酒的价值呢?我思考着,探索着……

一、 问题思考

1、“向学生交代单元主要学习内容”的单元起始课教学——米到米饭的价值

视角一:“面面俱到”型

有些单元起始课在教材的安排上因为涉及了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因此在起始课的几个环节中都有相关的科学概念涉及。如三上《材料》单元中的第一课《我们周围的材料》和六下《物质》单元中的第一课《我们身边的物质》等都属于这种类型,新教师很容易走入照本宣科的误区,一味地追求当堂课的教学目标达成,很可能造成“面面俱到,却只能收获到‘米饭’”的价值。

典型案例描述:

一位新教师在上《我们周围的材料》时,用了整整27分钟让学生观察交流金属、木材、塑料、玻璃、纸、纤维等6种材料的特征:金属,光滑、生锈、坚固、反光(光泽)、导电性、导热性;木材,硬、燃烧、粗糙、乳白色、很轻、花纹;塑料,滑、再次利用;玻璃,透明、硬、光滑;纸:薄、书写、折、湿;纤维,弹性大、做衣服。最后只好用5分钟的时间解决本课的重点——让学生调查周围的物品是由哪些材料构成的,至于什么是常见材料、为什么不同的物体所用的材料不同、材料的拓展延伸部分也只好暂放一边。

理性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观察和辨认身边不同的材料,教学难点是用适当的词语描述六种材料的特性。其实这六种材料的特性,将在本单元教学中逐课时落实,所以在单元起始课,教师只需要有选择的、有重点的让学生了解部分材料的部分特征则足矣,因为我们不可能要求学生在一节课中,完成一个单元的任务。

视角二:“知识罗列”型

这类课的特征是罗列知识点,最后整理提升。一般教师的平时常规课是布置学生查找相关资料或调查相关事项,最后汇报整理结束。条件好的到电子阅览室一查到底,虎头蛇尾;条件差的则照本宣科几句点过。教师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备课,就可以轻松地收获到“米饭”的价值。如六上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的第一课《校园生物大搜索》和六下《宇宙》单元中的第一课《地球的卫星——月球》等都属于这种类型课。

典型案例描述:

六上科学第四单元《生物多样》第一课《校园生物大搜索》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以校园生物为研究对象,组织了认识常见的校园动植物以及调查校园中的动植物两个活动,目的是通过对校园生物种类的调查,感受校园生物的多种多样,帮助学生初步构建生物多样性的认识。调查活动强调分区域进行,及时记录,并说明这样的方法也是生物学家调查、研究地球生物的方法。很多教师在平时的常规课上是这样处理的:课堂上利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布置学生在校园不同区域调查动物和植物的数量大约20分时间,5分钟整理汇报,5分钟机动这样自然结束。

理性分析:

如何有效地调查校园里动植物种类?教师并没有给学生充分地思考时间凸现学生的思维张力,只是根据平时的经验放手让学生随意说说自己的调查方法,马上到校园里去进行热热闹闹的调查,一节课上完后,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并没有多少新的收获和提升,学生学和不学区别并不明显。从表面上看,热热闹闹似乎已经达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实际上只是突出了活动的热闹性,而淡化了调查生物多样性方法的渗透,使课堂缺乏了应有的思维张力,那么我们的科学探究价值也就失去它应有的意义。

2、“向学生介绍学习的方法”的单元起始课教学——米到粽子的价值

视角一:“似简还难”型

这一类课题的特征是教材内容看似简单,但却很容易把学生绕迷糊的课,结果很容易出现“不说还清楚越说越糊涂”的现象,使原本清晰的主题反而变得模糊了。教师虽然做了一定程度的精心设计,但也只能达到“粽子”的价值,如四上科学第三单元的起始课《听听声音》就是这种类型的课。

典型案例描述:

笔者在上这节课时,课前精心收集各种声音,让学生聆听中感受声音的高低强弱的不同,很快把课堂氛围推向一个高潮。接下来在“倾听音叉发出的声音”这一活动中,却有点尴尬。学生对声音的强弱(响轻)判断比较清晰,用力敲声音强(响),轻轻地敲声音弱(轻);但对声音的高低区别并不清楚,因为同样的力度敲击大小不同的音叉,大音叉声音低,小音叉声音高。由于同样的力度不容易控制,所以在描述声音的高低不同时,学生的表达就很多:小音叉发出的音是叮、振动得快----(声音更高,尖);大音叉发出的音是咚、振动得慢-----(声音更低沉)。表面上看,似乎清楚了声音的高低,但很难用做到用“高低”两个字来描述,到最后把声音的高低强弱似乎都混淆到一块,很出乎笔者的意外,还没等到笔者想出相应的对策,已到下课时间只好匆匆结束。

理性分析:

究其原因有三:其一,是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对科学起始课缺乏整体的认识,又淡化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调整,对学生该如何敲击和倾听没有做细致指导,以至出现学生实验时的混乱:心浮气躁,乱敲一通;其二,教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描述没有做很好的预测,对学生出现的各种回答不能很好引导疏理;其三,教师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想当然地认为声音的高低是很容易掌握的,没有想到对四年级的学生而言却是一个难点。

视角二:迷茫型

有些单元起始课是完全陌生的一个研究领域,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等比较遥远,完全在一个陌生的氛围中摸索前进,教师用心设计,还是很难把自己的主题强行灌输给学生,效果还是“粽子”的价值,如六上第三单元《能量》单元中的第一课《电和磁》。

典型案例描述:

笔者在本课中本着让学生经历“问题—猜测—探究—结论”的科学学习过程,“重演”科学史上著名的发现电磁现象的过程,让学生“发现”通电导线能使小磁针偏转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经历对新现象进行分析、解释的思维过程,从而认识电可以产生磁。方案很完美,但在真正的教学实践中,学生只是被动地跟着教师完成学习任务,很难真正建构“磁”概念,结果上完这节课后,学生还是处于迷茫状态。其教学效果也只能是“粽子”的价值。

理性分析:

很多学生对三年级学过有关磁铁的特性几乎已经忘光了,如果课前只是简单地复习,那么对后面的要研究的问题“电和磁之间有没有什么联系?”将是对牛弹琴,因为通电导线所产生的磁看不见摸不着,学生很难真正建构“磁”概念;如果复习回顾的时间过多,后面让学生“发现”通电导线能使小磁针偏转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探究实验就会大打折扣,看不见摸不着的“磁”概念建构更是“悬”。二、 策略探查——米到酒的价值

(一)“向学生交代单元主要学习内容”类型的单元起始课教学策略

1、整体观——站在单元教学目标的高度,确定单元起始课的教学目标。

教师要熟悉单元内容体系,真正读懂教材编者意图,明确单元教学目标,这样才能有助于单元起始课教学目标的确定和落实。基于这样的认识,教师就要先做到单元系统备课,明确单元教学策略的梯度,这样对单元起始课实验方案的指导,就知道不能要求学生在单元起始课一步到位,可以在以后的教学再逐步完善提升,这样才能真正各探究活动的科学价值和教育价值。如:

三上科学第3单元《我们周围的材料》

课题序号

课题题目

学生达成目标

教师目标

第1课

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周围的物体是由哪些材料做的,指认6种常见材料并用词语描述它们。

了解学生在材料方面的已有经验,引导学生从材料的角度观察物体、引发他们对材料的研究兴趣,明确研究材料的意义。

第2课

谁更硬一些

通过4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测试实验,依次从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在水中的沉浮能力4个方面展开对它们特性的研究。

在这4课的学习中,学生们完善对木头、纸、金属和塑料特殊性质的认识,理解材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第3课

比较柔韧性

第4课

它们吸水吗

第5课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第6课

砖和陶瓷

提供给学生应用检验材料物理性质方法的机会。

让学生运用已经学习到的知识,对砖和陶瓷这两种材料的物理性质进行检验,并且选择准确的词语对它们进行描述。

第7课

给身边的材料分类

学生将对生活中的常见物品从材料角度进行分类,总结和归纳木头、纸、金属、塑料、砖和陶瓷6种材料的物理性质。

这些活动可以帮助我们评价学生在这一单元科学概念形成的状况、探究能力的发展和描述物体的能力,同时促进学生通过测试更多地了解材料的有关特性。

从以上的表格中,我们不难发现:三上科学第3单元《我们周围的材料》中,六种材料的特性是本课的教学难点,需要在本单元教学中逐步给予渗透。在单元起始的教学中只是让学生初步学会用感觉器官去观察去了解它们的部分特征,可以有侧重或者有所选择,因为这6种材料的软硬程度、柔韧性、沉浮能力、吸水性等性能还要在本单元教学中逐步加以落实渗透。 2、课程观——教师要有课程意识,准确解读教材,合理设计教案。

佛家概括人生有三重境界:一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二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三是山还是山,水还是水。教师钻研教材也需要经历阅读文本—跳出文本—回归文本三个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学会做到“用教材教”,从而形成课程意识。有了这样的意识,教师才会真正站在学生认知基础和心理年龄特征的高度,能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确定教学目标后,明确课时重点,根据自身教学的需要逐步学会对教材进行大胆的取舍,合理有效地重组教材,达到教学效果的最高境界。

在这样思考的深度上,我对《校园生物大搜索》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相应的调整,分二课时教学。第一课时把教学重点落实在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调查校园动植物种类这一环节,使我们的课达真正达到“一英寸深”的效果,而不是“一英尺宽”的高度。为了更好地突出整个教学环节的整体性,我对教案重新进行了调整:在放手让学生讨论“如何有效地调查校园动植物种类”的时候,插入安阳实验小学校园分布图,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校园的整体分布,再从局部上来了解我们校园十景的分布,为学生学会分区域调查做好铺垫,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让大部分学生能在原有水平上有新的提升,也为单元教学内容的学习方法做好铺垫。第二课时放在课外调查上,让我们的学生明确教学目标后,再放手让学生去探究校园里的动植物种类,学生的收获会更多: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在使用的过程及时反思,及时学会调整自己的研究方案,在整个调查过程中能认识更多的动植物和还能很好地运用这些调查方法。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提高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这就是科学教学的目标。其实我们的科学家对一个区域的动植物和分布情况进行调查时,就是采取分区域分组的调查方法。

(二)“向学生介绍学习的方法” 类型的单元起始课教学策略

1、学生观——站在儿童认知的高度,巧妙利用各探究活动之间的结构和联系进行有梯度教学环节的预设。

从某一个方面来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没有效果的一个指标。学生科学探究学习的过程是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科学探究学习中,他们的思维、知识、能力等科学素养才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新的发展,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有效的科学课堂。教师要以“从学生角度出发,关注学生的学习”的教育理念为基点,促进教师对整个单元体系间的理解和认识,强调科学活动的内在联系和活动之间的结构,才能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的重难点和进度安排,实现教学的连贯性和实效性。因此,教师课前要做好三件事,其一要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其二要了解单元科学活动的内在结构;其三要了解本课时活动之间结构的层次性,并努力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并在课堂教学中得以落实,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使我们的课堂动而不乱,静而不止,从而增强活动的流畅性,真正达到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笔者再次上《听听声音》这节课时,课前通过谈话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了初步的有关声音高低的前概念调查,发现学生对声音的强弱(响轻)比较清晰,用力敲,声音强(响);轻轻地敲,声音弱(轻)。但对声音的高低区别并不清楚。根据课前的调查结果,明确学生的科学前概念,确定本课的重难点为学生对声音高低的区别。在这样的基础上,设计有梯度的各个教学环节:进入课堂教学时,学生聆听各种不同的声音后,再通过具体典型的声音让学生明确高低音(如画眉的叫声为高音,牛的叫声为低音),最后引导学生用具体的物体制造高低音,从而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高低音的认识,很好地突破了教学难点。节省了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也为本单元其他课时的教学做了很好地铺垫。

2、后续观——教师要注重后续研究的教学设计,达到激发学生后续研究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儿童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尤其是这种“迷茫型”的起始课,教师更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天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把课堂上的“迷茫”引导到课外,通过课外探究寻找其中的奥秘,既能帮助学生解惑,又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儿童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尤其是这种“迷茫型”的起始课,教师更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天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把课堂上的“迷茫”引导到课外,通过课外探究寻找其中的奥秘,既能帮助学生解惑,又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兴趣。

在“迷茫型”这类起始课的教学中,教师要想激发学生后续研究的兴趣,就要注重后续研究内容的设计,更要注重体现单元内容之间的联系,这样才能真正唤起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也为单元其他课时的教学做良好的铺垫。如六上第三单元《能量》单元中的第一课《电和磁》,笔者抓住学生对通电导线能产生磁现象的困惑或似懂非懂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课后通过家庭实验室——拆自家报废赛车中的马达再研究、连接电路再研究或上网、看书查找资料继续探究,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又可以延续学生自行探究解惑的兴趣,同时也为单元其他课时内容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真正达到了“铃声并不是一节课的终止”的境界,教师何乐而不为呢?

参考文献:

1、《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3

2、顾萍 唐建英 一课三例话有效 [J] 2012.2

3、陈莉 探寻有效教学之路 [J] 2012.2

4、李玉宇 单元起始课教学漫谈(在平阳昆阳一小的讲话).2011、11.1

5、南海实验学校小学部 提高科学单元起始课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与实践[J] 2010.11


小学科学单元起始课教学的目标
1、“向学生交代单元主要学习内容”的单元起始课教学——米到米饭的价值 视角一:“面面俱到”型 有些单元起始课在教材的安排上因为涉及了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因此在起始课的几个环节中都有相关的科学概念涉及。如三上《材料》单元中的第一课《我们周围的材料》和六下《物质》单元中的第一课《我们身边的物质》等...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1、水滴里的生物设计理念: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常见的动植物、人体这些生命体的一些共同特征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标准中关于微生物及生物的基本结构来编写的。本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从总体上对微生物进行概述,以这样的结构来认识: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寻找水中的微生物——再借助...

《岩石与土壤的故事》教学反思
        本课作为单元起始课,首先要让学生理解研究岩石和土壤的意义,即为什么人们一直在对岩石和土壤进行研究。因此,用“了解岩石和土壤背后故事”这一活动贯穿本课的学习。一方面激发学生探究岩石和土壤的兴趣,更重要的是通过了解它们的故事,认识到岩石、土壤记录了地球形成...

科学书五年级下册不用种子也能繁殖读后感400字
许多植物除了可以用种子繁殖以外,还可以用无性繁殖的方式繁殖后代。甚至有些植物主要依靠营养繁殖的方式繁殖后代。本课的教学就是在植物的种子繁殖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植物的营养繁殖,并且通过实践活动学习一些人工的营养繁殖的方法,从中体会创造生命的乐趣。本课是《它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单元的起始...

《电和我们的生活》教学反思
      作为单元起始课,对于学生来讲,是要激发兴趣和为后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对于教师而言,除了以上两个任务以外,还需要了解学生的学情,知道他们的前科学概念,从而知道学生学习增量的生发点。        那怎么可以了解学生的前科学概念,让学生...

三年级数学下册 什么是面积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
《什么是面积》是本单元的起始课。本套教材为了改变过去偏重面积计算和单位换算,不重视培养和发慌学生空间观念的现象,把面积的含义单独列开教学。教材安排了以下几个实践活动:一是创设生活具体情境让学生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二是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活动体验比较面积大小策略的多样性,三是通过画图的...

高二年级下册化学说课稿模板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节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通过,学生掌握、了解。 2.能力目标:通过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的教学,形成相信科学、尊重科学、依靠科学的思想。养成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及不断进取,创新的优良品质。 二、说教法...

长海县15175774745: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急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
沃缪费安:[答案] 一、教材分析: 《科学》四年级上学期教材共由五个单元组成: 有生命的物体、溶解、天气、磁铁、声音,分别涉及新课程标准的生命科学和物质科学的部分.教材设计了多个探究活动、专题研究,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

长海县15175774745: 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 -
沃缪费安: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放大镜和显微镜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使我们能看到物体的更多细节. 为了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透镜应是透明的、中间较厚的,放大倍数与中间的厚度直接有关. 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最基本单位...

长海县15175774745: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学设计 -
沃缪费安: 1、《声音是怎样传播的》这节课是在学生了解了声音的大小、高低、产生的原因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探究声音能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的,学生经过实验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究大自然奥秘的情趣. 根据本单元的教...

长海县15175774745: 小学科学的教学设计流程的五个环节中是什么? -
沃缪费安: 一、教学目标 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过程 四、板书设计 五、教后反思 也可以加上一个教具准备,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长海县15175774745: 谁有人教版小学科学教案 五年级下册生长与变化 -
沃缪费安:[答案] 什么版本的,我这里有人教版的. 生物与环境 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经历“种子发芽实验”,从提出问题、进行假设、选择控制条件、设计实验、制订实验计划、按照计划实施实验、记录实验数据、整理和分析实验数据、...

长海县15175774745: 如何进行小学科学教学目标的设计 -
沃缪费安: 其次确定实验的基本方法在了解了实验的目标基础上,就可以确定实验的基本方法.如证明温度高低、空气流动快慢可以影响蒸发,蒸发快慢还和液体表面积大小有关系.学生只有通过对比才能知道,因而,这个实验的基本方法就是要用对比法...

长海县15175774745: 如何确立科学有效的教学目标 -
沃缪费安: 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教学目标是指通过有计划的教师教的过程与学生学的活动所要实现的教学成果,它是促进有效课堂教学的关键.然而,目前相当一部分科学教师对教学目标的作用与如何制定有效教学目标,还缺乏足够的认识...

长海县15175774745: 如何围绕科学领域总目标设计教案 -
沃缪费安: 1.课堂教学目标不等同于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预先确定的要求学生通过某门课程的学习所应达到的学习结果.课程目标指导的是整个课程的建设,它决定了教学内容的设置、编排,以及实施和评价的整个过程.就小学科学课程目标而言,它所关注...

长海县15175774745: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
沃缪费安: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 本册编排了《凸透镜》、《这是怎么回事》、《认识自己》、《太阳地球月亮》、《生物与环境》、《信息与生活》、《研究与实践》等七个单元. 二、教材解读 第一单元以凸透镜等为对象,引导学...

长海县15175774745: 鄂教版小学科学三上:《水位为什么会升高》教案 -
沃缪费安: 水位为什么会升高 教学目的:1、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水位升高)作假设性解释.2、用简单的器材做观察实验,并作实验记录.3、了解通过加热和冷却可使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变化,即物体热胀冷缩现象.4、能运用...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