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岩岩,鲁邦所瞻”的意思

作者&投稿:梁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泰山岩岩,鲁邦所赡的意思~

来自于《诗经》。意思是把泰山这座鲁国北面的大山当作鲁国的靠山,一方面鲁国因在其旁屡受祸患而担忧,一方面鲁国也因倚此大山而感到荣幸。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诗文解释】
泰山是如此雄伟,青翠的山色望不到边际。大自然在这里凝聚了一切钟灵神秀,山南山北如同被分割为黄昏与白昼。望着山中冉冉升起的云霞,荡涤着我的心灵,极目追踪那暮归的鸟儿隐入了山林。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那众山,而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
【词语解释】
岱宗:泰山别名岱山,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
齐鲁:古代二国名,这里泛指山东一带地区。
造化:指天地、大自然。
钟:聚集。
阴阳:阴指山北,阳指山南。
割:分割。
层云:云气层层叠叠,变化万千。
决眦:形容极力张大眼睛远望,眼眶像要决裂开了。眦:眼眶。
会当:一定要。
杜甫《望岳》赏析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赏析一】

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这一首是望东岳泰山。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

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虚字,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齐鲁青未了”,是经过一番揣摹后得出的答案,真是惊人之句。它既不是抽象地说泰山高,也不是象谢灵运《泰山吟》那样用“崔崒刺云天”这类一般化的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所以这一句描写出地理特点,写其他山岳时不能挪用。明代莫如忠《登东郡望岳楼》诗说:“齐鲁到今青未了,题诗谁继杜陵人?”他特别提出这句诗,并认为无人能继,是有道理的。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判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割”本是个普通字,但用在这里,确是“奇险”。由此可见,诗人杜甫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作风,在他的青年时期就已养成。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不言而喻,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最后两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如王勃《春思赋》:“会当一举绝风尘,翠盖朱轩临上春。”有时单用一个“会”字,如孙光宪《北梦琐言》:“他日会杀此竖子!”即杜诗中亦往往有单用者,如“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奉送严公入朝》)如果把“会当”解作“应当”,便欠准确,神气索然。

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这就是为什么这两句诗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而至今仍能引起我们强烈共鸣的原因。清代浦起龙认为杜诗“当以是为首”,并说“杜子心胸气魄,于斯可观。取为压卷,屹然作镇。”(《读杜心解》)也正是从这两句诗的象征意义着眼的。这和杜甫在政治上“自比稷与契”,在创作上“气劘屈贾垒,目短曹刘墙”,正是一致的。此诗被后人誉为“绝唱”,并刻石为碑,立在山麓。无疑,它将与泰山同垂不朽。 (萧涤非)

【赏析二】

一曲民族精神与个人抱负的颂歌——杜甫《望岳》诗赏析

这首《望岳》诗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作。年轻的诗人科举不第后游历齐赵,见到了泰山,写下了这首大气磅礴而又含蕴无穷的诗歌。在此诗中,你见不到任何科举失败后的消极颓唐情绪,只感受到一种伟人般的气魄与情怀。

那么,这首诗最耐人寻味的东西是什么呢?

为理解这首诗所蕴含的情感内容,我们应首先对泰山的政治文化背景有个基本的了解。清人仇兆鳌《杜诗详注》云:“郑昂曰:王者升中告代必于此山,又是山为五岳之长,故曰岱宗。”古代某些帝王曾在这里举行过封禅大典,战国时齐鲁一些儒生以为泰山在五岳中最高,帝王应到泰山祭祀;所以在统治者的眼中,泰山是封建政权“与天无极”、“天禄永得”的一个象征(见《汉书·武帝纪》)。统治者的这种观念,自然会对当时社会造成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当然,巍巍泰岳,不仅会引起统治者永葆政权的联想与祈祷,而且也引发着国人一种崇高之感受和敬仰神往之情。“泰山岩岩,鲁邦所瞻”(《诗经·鲁颂·閟宫》)。“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谢道韫《登山》)。“岱宗秀维岳,崔崒刺云天”(谢灵运《泰山吟》)。“登高者以致九霄之上,爱景者欲在万人之先”(丁春泽《日观赋》)。从这些对泰山讴歌的诗赋中,我们不难体会到,泰山在国人心中唤起的,该是一种何等至高至美的境界的联想。作者在这首诗歌中,便将对民族崇高精神的礼赞和个人奋发的入世情感融为一体,歌颂了一种“泰山精神”。

如上所说,“岱宗”是五岳中古人认为最高的泰山的尊称,是“王者升中告代”之地;在民族意识中,已具有最高境界的象征意义。所以当诗人一开端就以“岱宗”二字呼唤,其情思之庄严凝重可想而知。一个虚字“夫”,就把如此庄严凝重的情思与至深至厚的自豪感,精妙传出;“如何”二字,更表明诗人此种至深之情只可意会而难以言传。

接下的“齐鲁青未了”句,历来为人们所叹赏。泰山位于齐之北,鲁之南,以齐鲁之广大,能见其青青之色,故而更觉泰山之高。这种写法,确实十分新颖。然而,它还能给读者更深远的联想:齐与鲁既曾为古国,则泰山屹立于此,由来久矣;悠悠古国与泰山苍翠之颜相依相存,竟无了时。这历史悠远的“齐鲁”之国,曾是登过泰山的文化巨人孔子传播文化之处,是中华文明的一个极为重要之基地,最能引起读者对其文化蕴味的亲切感受。杜甫笔下的泰山,不似谢灵运《泰山吟》的“崔崒刺云天”那样高不可攀,也不似李白的“举手弄清浅,误攀织女机”(《游泰山六首》之六)那样引起遗忘人世之感,而是扎根于大地,绵延于齐鲁,给人间带来无限青翠之生机。“齐鲁青未了”之警句,来源于诗人对民族历史文化的崇敬和他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第三句的“神秀”,实从“青未了”传神而来。泰山之超绝处,不仅在其高耸云霄,横亘万里,而且尤在其神秀之气。而此“神秀”,又是大自然(造化)格外赐予。在几分神秘的气氛中,泰山透露出永恒、超然的气质。这其间饱含着特定时代人们对泰山的敬畏、崇尚之意,也蕴含着本属于泰山之子的诗人无比自豪的感情。

“阴阳割昏晓”,是接写泰山之高。由于山势高峻,山之阴、阳两面竟判然分为一昏一晓之色。这一句紧承“造化”而来。正因为“造化”将其一切神灵之气赋予泰山,泰山亦以其奇绝之姿割断昏晓,参与造化。《庄子》云:“造化之所始,阴阳之所变。”三、四句,将“造化”与“阴阳”对偶而写,在有意无意之间造成天地间阴阳之气于泰山周围运作之势。古籍中对泰山常有“东岳之灵,造化氛氲,是生二仪”(北魏孝文帝《祭岱岳文》)或“东方万物,始交代处”(《五经通义》)的一类观念。可见杜甫是受了这类观念很深的影响的。

以上四句,作者以浩然沉著之笔,勾勒出一个包罗万象、气韵超然的泰山;下四句更渐渗入了作者一己之亲切感受,诗人欲将自己远大浩茫之思与高奇苍莽的泰山合为一体了。

“荡胸生层云”,是承转的妙笔。此时作者虽未直接写泰山,却通过山中层出不穷、飘浮不定的云雾,写出泰山的深邃;而随山云层出而心胸激荡、思绪万千的诗人,其襟怀也正如吞云吐雾的泰山一样广大。一“荡”一“生”,由静至动,给肃穆的泰山再添生气,诗人的兴致也达到了一个小小的高潮。

“决眥入归鸟”,把诗人开阔博大的胸襟进一步展现开来。这是全诗意象较为细微的一句,却在飞鸟的高翔中,展示了泰山的无限广阔。疾然而飞的鸟儿,使诗歌的动感更加强烈,也鼓起了作者想象的翅膀。

无论是远望、近望还是细望,都不能尽望岳之情。泰山之独绝处,正在其居高临下、俯视群峰的气概。所以中国一位伟大的哲人登泰山以后,感到天下变小了:“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篇》)而杜甫正是抱着登最高处的理想、创最辉煌业绩的心情来望岳的。

细品《望岳》诗,会深深感到在莽苍雄浑的自然景物中蕴藏着无穷的生机活力。这种生机活力,是属于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文明古国的。“岱宗”的尊严,“齐鲁”的高古,“造化”、“阴阳”的博大浩渺,孔子登泰山之顶时胸怀的坦荡浩然,都是文明古国之活力与智慧的生动体现。而一位诗人,只有当他把自己的抱负理想融入具有无穷活力的民族博大精神中时,他的诗歌才能如祖国的山川河流一样长久。这首《望岳》诗正是属于杜甫自己,又属于民族的不朽诗篇。 (黎烈南)

【赏析三】

这首诗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

首联两句,从远望角度写泰山高大雄伟的景象。开篇以问句领起,形成突兀的语势振起全篇。“夫如何”非常传神地抒发了诗人乍见泰山时的激动喜悦、惊叹揣摩之情。第二句则大笔挥洒出一片青翠山色,显示出泰山的高大雄伟。

颔联两句,从近望的角度写泰山神奇秀丽巍峨高大的形象。“钟神秀”写泰山的神奇秀丽;“割昏晓”写泰山的雄伟阔大。“钟”字使大自然染上了感情色彩,传达出诗人对泰山的钟爱、赞美之情。“割”字用的新奇有力,仿佛“昏”和“晓”是泰山割开来的,写出了泰山的雄伟高峻的气势。这一联虚实结合,化静为动,使静止的山峰充满活力。

颈联两句,从凝望的角度来写泰山,通过动态的画面,极力表现出泰山的高大。这里用“鸟”这细物来烘托空廓辽远的大景,有点睛传神之妙。“归鸟”点明时至傍晚,但诗人还在望,如此入神,说明诗人爱岳。这一联以云和鸟烘托泰山的高大雄伟,并写出诗人长久望泰山的出神神态和内心汹涌的豪情,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

尾联两句,写诗人由仰望泰山而产生的登临“绝顶”的愿望。诗人通过想象的情景来衬托渲染眼前的情景。“凌”字表现登临泰山顶峰的决心和豪迈气概。“一览众山小”则写出了他想象中登上绝顶俯瞰群山的感受,极富诗意,劲拔有力。从这两句可以看出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万物的雄心壮志。(这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少的。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两句诗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而至今仍能引起我们共鸣的原因。)

全诗以一“望”字为红线,情景交融。就距离而言,望是自远而近,就时间而言,望是自朝至暮,并由望岳而想象将来登岳远望之情景。在描写方法上,这首诗虚实相生,由景及情,由情及景,亦情亦景,情景交融。

【赏析四】

胸怀豪放 格调高昂——读杜甫诗《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锺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写过三首咏岳的诗,分别咏颂东岳、南岳和西岳三座名山。这首《望岳》诗是诗人为咏颂东岳泰山而作的名篇之一。

这首五言古诗是杜甫诗集中最早的作品。写作此诗时,诗人才二十多岁。在作诗的前一年,杜甫曾参加进士考试而落第。他当时少年气盛,对社会和人世的阅历都还不深,所以这次落第并没有使他受到多大打击,他对自己的前途还是很有信心,抱有美妙的幻想。在落第的第二年(736年),他照旧开始了又一次壮游。“归帆拂天姥,中岁贡旧乡。气劘屈贾垒,目短曹刘墙。忤下考功第,独辞京尹堂。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壮游》)生动地反映了青年诗人在当时所具有的那种豪放的胸怀,激越的感情以及高尚的品格,而且还充满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在《望岳》诗里,也同样表现了这种格调。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诗人用设问的句式,极其自然地引出泰山来;又以自答的方式,描绘出泰山巍峨的形象。所谓岱宗,又称岱山,就是泰山,因为它是五岳之首,故云岱宗。前人说“泰山之阳则鲁,其阴则齐”,“从齐到鲁,历二国其未了。”诗人紧紧抓住了一片青绿的特点,没有费多少笔墨,仅仅用“齐鲁青未了”五个字,就活灵活现地刻画出它那巍然耸立、青翠欲滴而又绵亘天外的浑茫外形来。诗论家对此曾给予了高度评价,说它“只五字,真雄盖一世”。

“造化锺神秀,阴阳割昏晓”,是诗人着意描绘出来的泰山灵奇秀美的恣态:这座奇形异状的高山,好像是为神灵所特意创造,把大自然所具备的一切神奇秀美都集中了起来;山峰直插云霄,遮断阳光,把山南山北分割成了明暗不同的两个天地——这边已是明朗的早晨,而那边还是昏黑的夜晚。诗人在这里所用的“锺”和“割”字,都是别具匠心的。前者是形容泰山凝聚了所有山峦应具的“神秀”,而后者则是形象地衬托出遮天蔽日、高峻峭拔的山峰。在诗人笔下,这座泰山真是既神奇,又雄伟!

接着,杜甫以“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两句,进一步描写泰山的景色及其望岳的感受。因为这座山峰很高,云势积叠而起,诗人站在山麓仰望,仿佛感到云气荡其心胸,故抑郁之气荡涤殆尽,襟怀为之大开;由于相距甚远,所以尽量睁大眼睛,集中视线,盯着飞鸟,并循其行踪而极目远望。这两句并非完全写实,乃是诗人的假想。正如王嗣奭所说:“‘荡胸’句,状襟怀之浩荡。‘决眥’句,状眼界之空阔。公身在岳麓,而神游岳顶。”

最后,诗人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种充满豪迈气概的诗句为全诗作结。既然诗人面对这座如图如画的神秀峰峦,仰望之中业已使人心胸舒展,神采飞扬,那么何不亲身登上这座山峰之颠,以饱览泰山的风光呢?诗人在这里表现出一种登山的渴望。“凌绝顶”,正反映了他的远大目光和豪迈气概。这个“凌”字用的极为贴切、传神,那种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登临决心,简直跃然纸上。这两句诗,杜甫用“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意,不仅进一步赞美泰山的雄伟姿态,而且也是以此抒发自己勇于攀登,必将腾凌绝顶的壮志豪情。从这里可以十分清楚地了解到年轻诗人的坚强信心和自恃态度,这也是杜甫早期积极进取思想的自然流露。

这首诗是写景和抒情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真正做到了以景寓情,情中有景,情随景移,情景交融。贯穿全诗始终的则是一个“望”字,由远而近,又从近至远,都是通过眼望而步步扩展和层层深入的。故前人认为:“望岳与登岳不同。登岳,即须细详岳麓中之奇特,�岩伟岸,不可端倪。若望岳,则又不得若是,必须就其函盖体统处,写其挺出物表,有一语胜人千百之奇。”(见《杜诗言志》)因此,整首诗篇意境开阔,形象鲜明,格调高昂,气势磅礴,使人读过之后印象极深,韵味无穷,如临其境,不愧是杜甫诗集中的佳作。同时,泰山正因为是五岳之首,景色神奇,气象万千,所以历来为骚人墨客所赞颂。然而,历代咏颂泰山的诗篇都无法与这首《望岳》诗相比拟,所以仇兆鳌说:“少陵以前咏泰山者,有谢灵运、李白之诗。谢诗八句,上半古秀,而下却平浅。李诗六章,中有佳句,而意多重复。此诗劲遒峭刻,可以俯视两家矣。”又说:“此章,格似五律,但句中平仄未谐,盖古诗之对偶者。而气骨峥嵘,体势雄浑,能直驾齐梁以上。”这些评价当然是很高的,可也是中肯的。

《望岳》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吟诵率较高的一首诗。大约在开元二十八年(740),杜甫二十九岁时,到兖州探望父亲后由齐入鲁,途经泰山,写下了这首诗。这是诗人仅存少数的早年作品之一。人们在品读此诗时,除了感受到泰山之雄伟外,恐怕更多的是被诗中那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胸怀所激动、感染,因为这既是盛唐的时代精神的概括,又给人们留下很深的启示。

通天街,是泰城最古老的街道之一,在《泰安县志》中曾被称为“景岩街”(因取《诗经》“泰山岩岩,鲁邦所瞻”之意而得名)。从通天街往北,过遥参亭,穿岱庙,经岱宗坊可直达南天门,所以在清末时又称之为通天街。1928年,此街被改为中山街,1938年又被改为新民街,直到1949年才重新被定名为通天街。这条街道见证着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历程,见证着往返于街上各色不一的人群,也见证着文明通向未来的一切。街长长地延伸于城市的一端,目睹着城市的兴衰、起落。通天街名字更迭的过程便是一段历史发展的过程,街名经过了岁月的洗礼从而更加沉厚、稳重,更加具有古老的韵致神态。诗人贾鲁在《登泰山》中形象地将登山前的感觉展现给世人,将站在那条坚硬曲折、回旋着时光之彩的大街上的所见所思一语道破:“山前回首望,一梦恍相符。”如梦的长街伸展在人们眼前,且不说泰山上数不胜数的文化古迹,仅此一条街就将泰安深刻地定义在文化名城的位置上。街,是城的经络,是连接人文地理的重要线条,这一线条让一座城市有了骨感美,有了难以料想的气质与魅力。著名的通天街在泰安人民的心里是一条通往神的大街,是一条通往灿烂与辉煌的街体,与山脉紧密相拥的石阶像一道历史之音扬奏在泰山脚下。街上的行人或手捧烛台,或手擎香火,那姿态之安详,那形质之平缓,久久徘徊于街面上。街由此更为神圣、大气,更为宽容、神韵。在街上穿过的人大多会在即将转入山门时回望踏过的路石,回望那些似曾被脚印覆盖的过去,那记忆却永远都在,永远都铭刻在路人的心中。

简单介绍一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从通天街往北,过遥参亭,穿岱庙,经岱宗坊可直达南天门,所以在清末时又称之为通天街。

《诗经》中收了一首歌颂
鲁僖公时
国力强盛的诗篇《鲁颂·閟宫》。上面写着:“泰山岩岩,鲁邦所瞻。奄有龟蒙,遂荒大东。至于海邦,淮夷来国。莫不率从,鲁候之功。”:泰山之高岩岩然若鲁之邦境所至也。意思是把泰山这座鲁国北面的大山当作鲁国的靠山。一方面鲁国因在其旁屡受祸患而担忧,一方面鲁国也因倚此大山而感到荣幸
原文:泰山岩岩,鲁邦所詹。奄有龟蒙,遂荒大东。至于海邦,淮夷来同。莫不率从,鲁侯之功!
保有凫绎,遂荒徐宅。至于海邦,淮夷蛮貊。及彼南夷,莫不率从。莫敢不诺,鲁侯是若!
天锡公纯嘏,眉寿保鲁。居常与许,复周公之宇。鲁侯燕喜,令妻寿母。宜大夫庶士,邦国是有。既多受祉,黄发儿齿。
徂徕之松,新甫之柏。是断是度,是寻是尺。松桷有舄,路寝孔硕,新庙奕奕。奚斯所作,孔曼且硕,万民是若!


泰山岩岩,鲁邦所瞻是什么意思
“泰山岩岩,鲁邦所瞻”意思是泰山巍峨高大,为山东各国所瞻仰。出自《诗经》中收录的一首歌颂鲁僖公时国力强盛的诗篇《鲁颂_宫》。诗文中写道:“泰山岩岩,鲁邦所瞻。奄有龟蒙,遂荒大东。至于海邦,淮夷来国。莫不率从,鲁候之功。”泰山之高岩岩然,若鲁之邦境所至也,意思是把泰山这座鲁国北面...

泰山岩岩鲁邦所瞻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泰山巍峨高大,为山东各国所瞻仰。出自《诗经》中收录的一首歌颂鲁僖公时国力强盛的诗篇《鲁颂閟宫》。诗文中写道:“泰山岩岩,鲁邦所瞻。奄有龟蒙,遂荒大东。至于海邦,淮夷来国。莫不率从,鲁候之功。”泰山之高岩岩然若鲁之邦境所至也。意思是把泰山这座鲁国北面的大山当作鲁国的靠山。一...

“泰山岩岩,鲁邦所瞻”的意思
通天街,是泰城最古老的街道之一,在《泰安县志》中曾被称为“景岩街”(因取《诗经》“泰山岩岩,鲁邦所瞻”之意而得名)。从通天街往北,过遥参亭,穿岱庙,经岱宗坊可直达南天门,所以在清末时又称之为通天街。1928年,此街被改为中山街,1938年又被改为新民街,直到1949年才重新被定名为通...

泰山岩岩 鲁邦所瞻
《诗经》中收了一首歌颂 鲁僖公时 国力强盛的诗篇《鲁颂·閟宫》.上面写着:“泰山岩岩,鲁邦所瞻.奄有龟蒙,遂荒大东.至于海邦,淮夷来国.莫不率从,鲁候之功.”:泰山之高岩岩然若鲁之邦境所至也.意思是把泰山这座鲁国...

关于泰山的诗句,一般人读不超过三篇,你读过几篇?
泰山是一座文化名山,《诗经》中的“泰山岩岩,鲁邦所瞻”,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叹,诗圣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千古绝唱……这些描绘泰山的诗篇,无不彰显着泰山的巍峨壮丽和泰山文化的悠久厚重。诗词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每一首诗词的背后,都是鲜活的游历图;每一位诗人,都是多情的旅行家。诗经·鲁颂·...

孟子:《尽心上》“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中的泰山是“太山...
“泰山岩岩,鲁邦所瞻”。这是孔子晚年删定的《诗经》中对泰山的赞叹。孔子临终,孔鲤,颜回、子路相继死去,自知已日薄西山,遂唱出“泰山其颓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的最后歌声,把自己的生死与泰山联在一起.泰山在春秋时期是齐鲁两国的交界之地,在泰山顶远眺齐国 孔子小天下处,即瞻鲁台是...

泰山岩岩,鲁邦所赡de意思
泰山高高的岩石啊,是鲁国人抬头就看得到的。

求杜甫的《望岳》的资料
“泰山岩岩,鲁邦所瞻”(《诗经·鲁颂·閟宫》)。“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谢道韫《登山》)。“岱宗秀维岳,崔崒刺云天”(谢灵运《泰山吟》)。“登高者以致九霄之上,爱景者欲在万人之先”(丁春泽《日观赋》)。从这些对泰山讴歌的诗赋中,我们不难体会到,泰山在国人心中唤起的,该是一种何等至高至美的...

泰山石文化的泰山石及其界定
《诗经·鲁颂》中歌道:“泰山岩岩,鲁邦所瞻!”岩岩,是山石叠磊、突兀的意思。泰山石以其古朴、苍劲、凝重的格调名扬海内外,泰山是一部石头写成的史书。神秘而粗犷的泰山石是最古老的岩石之一。25亿年前,泰山还沉寂在茫茫大海之中,沧海桑田,古泰山运动中,泰山呼啸着跃出海面,亿万年地火的锻冶...

关于泰山的诗句有那些?
泰山岩岩,鲁邦所瞻。 …… 徂徕之松,新甫之柏。 丘陵歌 [周] 孔丘 登彼丘陵,峛崺其阪。 仁道在迩,求之若远。 遂迷不复,自婴屯蹇。 喟然回顾,题彼泰山。 郁确其高,梁甫回连。 枳棘充路,陟之无缘。 将伐无柯,患滋蔓延。 惟以永叹,涕霣潺湲。 封禅颂 [汉] 司马相如 自我天覆,云之油油。 甘...

仁怀市18989522962: 泰山岩岩鲁邦所瞻是什么意思?
悟鬼脉络: 《诗经》中收了一首歌颂 鲁僖公时 国力强盛的诗篇《鲁颂·閟宫》.上面写着:“泰山岩岩,鲁邦所瞻.奄有龟蒙,遂荒大东.至于海邦,淮夷来国.莫不率从,鲁候之...

仁怀市18989522962: “泰山岩岩,鲁邦所瞻”的意思 -
悟鬼脉络: 通天街,是泰城最古老的街道之一,在《泰安县志》中曾被称为“景岩街”(因取《诗经》“泰山岩岩,鲁邦所瞻”之意而得名).从通天街往北,过遥参亭,穿岱庙,经岱宗坊可直达南天门,所以在清末时又称之为通天街.1928年,此街被改...

仁怀市18989522962: 泰山岩岩 鲁邦所瞻 -
悟鬼脉络:[答案] 《诗经》中收了一首歌颂 鲁僖公时 国力强盛的诗篇《鲁颂·閟宫》.上面写着:“泰山岩岩,鲁邦所瞻.奄有龟蒙,遂荒大东.至于海邦,淮夷来国.莫不率从,鲁候之功.”:泰山之高岩岩然若鲁之邦境所至也.意思是把泰山这座鲁国...

仁怀市18989522962: 泰山有哪些特点?具体写写3个特点.谢谢!知道的速度
悟鬼脉络: 泰山奇石不仅在石文化中因内涵丰富而珍贵,亦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泰山奇石多出... 鲁颂》中歌道:“泰山岩岩,鲁邦所瞻”.岩岩,是山石叠磊、突兀的意思. 凡是攀...

仁怀市18989522962: 三山的意思是什么 -
悟鬼脉络: 三山:东海里的三座仙山,分别是:瀛洲、蓬莱、方丈三山五岳,成语,泛指名山或各地.三山是指旅游胜地闻名的黄山、庐山、雁荡山,五岳指泰山、华山、衡山、嵩山、恒山;也有一种说法认为三山是传说中的蓬莱(蓬壶)、方丈山(方...

仁怀市18989522962: 孟子:《尽心上》“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中的泰山是“太山”还是“泰山”? -
悟鬼脉络: “泰山岩岩,鲁邦所瞻”.这是孔子晚年删定的《诗经》中对泰山的赞叹.孔子临终,孔鲤,颜回、子路相继死去,自知已日薄西山,遂唱出“泰山其颓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的最后歌声,把自己的生死与泰山联在一起. 泰山在春秋时期是...

仁怀市18989522962: 文学作品类阅读题让从取材和语言方面赏析,取材和语言都有哪些特点 -
悟鬼脉络: 取材精当为中心服务 语言特点有很多或精炼或优美或幽默可从修辞 重点词含义 分析要联系上下文,最终都是和作者想要表达的主旨相一致

仁怀市18989522962: 诗经中有哪些诗句能体现民间旅游的? -
悟鬼脉络: 三、诗经里的旅游文学元素1、关于山岳.诗经里面曾经多次出现描写山岳的诗句,如“山有扶苏,隰有荷华”、“泰山岩岩,鲁邦所瞻”、“嵩高维岳,骏极于天.”类似的诗句很多地方可见,并开始加入了作者的主观评判,如形容泰山,用...

仁怀市18989522962: 杜甫《望岳》诗中写的“山”是指 -
悟鬼脉络: 杜甫《望岳》赏析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赏析一】 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

仁怀市18989522962: 五岳的简单介绍最好是手抄报样子的 不是也行 不过要扣题 -
悟鬼脉络:[答案] 五岳是远古山神崇敬拜、五行观念和帝王巡猎封禅相结合的产物,后为道教所继承,被视为道教名山,它们是: 东岳泰山... 《诗经》中有“泰山岩岩,鲁邦所瞻”、“嵩高维岳,骏极于天”等诗句,由此也可以看出五岳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 五岳...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