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经济名词之间是什么关系(影响)

作者&投稿:殷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关于经济学的一点问题~

经济学的发展过程有个大概的规律:
某天 A提出某个理论
过了些年 B跑出来说A不对不对 然后挑起理论革命
然后又过了些年 C再跑出来劝架说 别吵别吵 大家都对 然后把A和B的理论综合起来
在这个过程中 A叫做创始者 B叫做革命者 C叫做集大成者
经济学的源头是"古典经济学" 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 提出了"看不见的手"
古典经济学的很多分歧 在穆勒那里得到综合 这是经济学历史上第一次综合 成果是"劳动价值论"
后来 瓦尔拉斯等革命者认为价值的来源不是劳动 而是取决于边际效用 于是引发了"边际革命"
后来 马歇尔跑出来 说大家都对 然后用一条供给曲线表征了劳动价值论 用一条需求曲线表征了边际效用 并得出"自由市场自然均衡"的结论 这是经济学历史上第二次综合 创立了"新古典经济学" 其理论核心就是"自由经济主义"
后来 马歇尔的学生凯恩斯觉得他老师在忽悠他 凯恩斯认为市场不能自然均衡 于是挑起"凯恩斯革命" 同时"宏观经济学"也因此而诞生了
后来 萨缪尔森跑出来了 说马歇尔也对凯恩斯也对 然后他把这两个人的理论综合起来 这就是经济学历史上的第三次综合 叫做"新古典综合" 而新古典综合的实质就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后来 名震天下的芝加哥学派跑出来反对凯恩斯主义 认为凯恩斯主义缺乏微观经济学的土壤(脱离了"理性人"这一最基本的经济学假设) 进而创立了有微观基础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其中最有影响的是以弗里德曼为首的"货币主义"派和以卢卡斯为首的"理性预期"派
后来 费歇尔 费尔普斯 斯蒂格利茨等等的人又跑出来为"凯恩斯主义"平反 他们努力的为"凯恩斯主义"找到了微观基础 并建立了许多华丽的模型 这就是"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最后 要多废话一句 那位远近驰名的曼昆教授(Mankiw) 就是"新凯恩斯主义"派的
曼昆的Principles of Economics和Macroeconomics写得太好了 建议有机会的话看一下 当然我指的是看原版
因为"神韵"这个东东总是在翻译和被翻译之间而悄然消失掉的

1.先说供给函数, 之所以要减2,可以这样想。如果你是供货商,现在政府要征税了。你会提供更多的产品还是更少呢??肯定是更少,因为你要缴税。即使能把所有的税收都转嫁给消费者最多也就是供应量不变。

2.关于税收的承担问题,一般是双方都会承担。这个取决于双方的需求和供给弹性。弹性绝对值小的一方承担的税收少!
有一个税收转嫁规则,就是政府无论向消费者收税还是向生产者收税,只要弹性一定,最终的税收承担就是不变的。

3.有限增量公式,这个和微分定义不一样。微分定义要求△x要趋近于0,但是这个增量公式不需要。只要在(a,b)开区间可导,闭区间连续,满足拉格朗日定理就可以应用。你可以看看高数罗尔定理,拉格朗日定理还有柯西中值定理,费马引理等等的推导。

继续努力啊!!天道酬勤。加油!!

它们都是互相牵连的
世界经济
世界经济是世界各国的经济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世界范围的经济整体。它是在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基础上,把世界范围内的各国经济通过商品流通、劳务交换、资本流动、技术转让、国际经济一体化等多种形式和渠道,把各国的生产、生活和其他经济方面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在现代社会,世界上任何国家的生产和生活都不可能完全闭关自守,都要或多或少地依赖于其他国家的生产,依赖于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正是这种错综复杂的经济联系,构成了世界经济整体。因此,世界经济既包括国际经济关系,又包括构成这种经济整体的各国内部的经济关系,这种经济关系既涉及生产领域,也涉及商品交换、资金流动、技术转让等各个领域。

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早已开始,尤其是80年代以后,特别是进入90年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大大加快了。经济全球化,有利于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置,有利于资本和产品在全球性流动,有利于科技在全球性的扩张,有利于促进不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是人类发展进步的表现,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它对每个国家来说,都是一柄双刃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特别是对经济实力薄弱和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面对全球性的激烈竞争,所遇到的风险、挑战将更加严峻。目前经济全球化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建立公平合理的新的经济秩序,以保证竞争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自然资源禀赋论
自然资源禀赋论,是指由于各国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自然资源蕴藏等方面的不同所导致的各国专门从事不同部门产品生产的格局。各国自然资源禀赋不同基础上的国际分工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是自然资源的“有与无”产生分工。这种有与无决定了一些国家要生产这种产品,而另一些国家根本不能生产这种产品,只能依赖进口。第二是“多与少”产生分工。一些国家尽管蕴藏着较少的自然资源,但其需要量却很大,另一些国家尽管蕴藏量比较大,但其需要量相对比较小,这就形成一些国家要像国内生产小于国内需要的国家提供一部分资源产品。第三种原因主要是经济上的。第四是战略上的原因。自然资源禀赋论尽管直观合理,但它仅适用于解释那种建立在自然资源条件或地质、地理条件产品生产条件下的国际分工。因此自然资源禀赋论只能对一部分国际分工现象做出解释。

生产要素禀赋论
生产要素禀赋论,是用各国生产要素丰裕程度的差异解释国际分工的原因和结构的理论。各种产品的生产是生产要素的有机结合。生产要素主要包括土地、劳动力和资本。各国生产要素的丰裕程度是不同的。有的国家劳动力比较丰裕,有的国家资本比较丰裕,一国要充分使用本国的全部生产要素,就形成了各国专门生产某种产品的倾向性。资本比较丰裕的国家倾向于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劳动力比较丰裕的国家倾向于生产劳动密集性产品,结果形成了建立在要素丰裕程度不同基础上的国际分工。生产要素禀赋论也有其局限性。首先,这种理论仍然假定各国生产要素的质量和素质没有差别,实际上这种差异是存在的;其次,生产要素的丰裕程度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因此生产要素的禀赋不是固定不变的。
国际分工不完全理论
国际分工不完全理论,是指生产要素在部门之间的转移引起各部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使国际分工不完全专业化的理论。生产要素在部门间的转移所发生的要素生产率降低的情况,使国际分工不能实现专业化。因为要素生产率的降低会阻止一国放弃另外一种产品的生产。可以看出,国际分工是指两个国家同时生产两种产品,一国侧重于生产某种产品,另一国侧重于生产另一种产品。国际分工不完全专业化理论的意义在于,它指出了国际分工的程度,并且阐述了这种不完全专业化分工的原因在于,随着生产要素在部门间的转移,流入生产要素部门的该种生产要素的生产率递减。建立在机会成本条件下的国际分工最初是美国经济学家高特·哈伯勒提出的。这一理论揭示了现实中多数国家处于不完全专业化的国际分工之中。然而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在某些部门生产要素的流入可能使国际分工趋向于完全专业化。

协议分工理论
所谓协议分工,是指两国在生产同类产品的生产效率相近的情况下,通过相互达成协议分别专门生产其中的一种产品,实现规模经济,造成国际分工。所谓生产率比较接近是指要素的生产率比较接近。从直观的意义上看,如果两国的生产率比较接近,就很难实现国际分工,如果通过达成协议,两国可以实现专业化分工、实现规模经济。协议分工理论是由日本的经济学家小岛·清提出的。他指出,即使两国不存在计较优势差异的极端情况下,还可以实现规模经济和协议分工。这种协议分工有两个特点。第一,从表面看,有关国家并不存在明显的技术差异或要素生产率差异;第二,通过达成协议实现国际分工、获得规模经济,从根本上看,这种国际分工既不是建立在天然禀赋的基础上,也不是建立在技术差异的基础上,而是借助认为的协议引发的国际分工。

垄断优势理论
垄断优势理论为60年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斯蒂芬·海默所首创。他认为跨国公司进行直接投资的动机源自市场缺陷。首先,不同国家的企业常常彼此竞争,但市场缺陷意味着有些公司居于垄断或寡占地位,因此,这些公司有可能通过同时拥有并控制多家企业而牟利;其次,在同一产业中,不同企业的经营能力各不相同,当企业拥有生产某种产品优势时,就自然会想方设法将其发挥到极致。这两方面都说明跨国公司和直接投资出现的可能性。海默还进一步指出,从消除东道国市场障碍的角度看,跨国公司的优势有一种补偿的作用,亦即它们起码足以抵消东道国当地企业的优势。海默的导师金德伯格对此作了进一步引申,列出了各种可能的补偿优势,如商标、营销技巧、专利技术和专有技术、融资渠道、管理技能、规模经济,等等。垄断优势论从理论上开创了以国际直接投资为对象的新研究领域,使国际直接投资的理论研究开始成为独立学科。这一理论既解释了跨国公司为了在更大范围内发挥垄断优势而进行横向投资,也解释了跨国公司为了维护垄断地位而将部分工序,尤其劳动密集型工序,转移到国外生产的纵向投资,因而对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发展产生很大影响。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弗农的关于国际投资和跨国公司的一种颇有影响、分析独特的理论。弗农认为,产品在市场上呈现周期性特征,该周期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产品创始阶段、成熟阶段和标准化阶段。在第一阶段,由于新产品需求弹性小,成本差异对企业生产区位的选择影响不大,因此一般集中在国内生产,国外市场的需求基本上是靠出口来满足。在第二阶段,产品的技术逐渐成熟,并开始呈扩张态势,因而在竞争的压力下,便以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占据国外主要销售市场。第三阶段,由于市场准入障碍已经弱化,企业面临新的竞争压力,生产区位更多的是由成本差别因素所决定。由于发展中国家在技术上处于相对滞后的地位,因而处于标准化的产品生产将转入低工资、劳动密集的国家和地区,开辟当地或出口到传统的消费市场。该理论较为确切地描述了二战前及战后初期美国跨国公司的产品策略。而且,它还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它为跨国公司的行为研究引进了动态分析;展示了跨国公司直接投资过程中,供给与需求两方面的交互作用;通过对生产区位决策的论证,说明了区位因素在跨国经营理论发展中的重要性。

市场内部化理论
由巴克利和卡森首次提出的市场内部化理论,试图在垄断优势理论基础上进一步阐明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利益所在。巴克利等人认为:1、外部市场机制失败,这主要是同中间产品(如原材料、半成品、技术、信息、商誉等)的性质和买方不确定性有关。买方不确定性是指买方对技术不了解,卖方对产品保密,不愿透露技术内容,因此跨国公司愿意纵向一体化。横向和纵向都愿意向国外投资。2、交易成本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公司无法控制全部因素。如果实现市场内部化,即把市场建立在公司内部,通过内部转移价格可以起到润滑作用。3、市场内部化可以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经济效率。国际直接投资倾向于高技术产业,强调管理能力,使交易成本最小化,保证跨国公司经验优势,都是为了实现上述各方面要求。由于内部化理论综合吸收了其他理论的合理内核,能解释大部分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因而有助于对跨国公司的成因及其对外 投资行为的进一步深入理解。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英国经济学家邓宁提出的一种具有广泛影响的关于国际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的理论。按照邓宁的解释,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具体形态和发展程度取决于三方面优势的整合结果。第一,若外国企业想要在另一国家进行生产,与当地企业竞争,必须拥有所有权优势(又称企业优势、垄断优势、竞争优势等),而且这些优势足以补偿国外生产经营的附加成本;第二,企业对其优势进行跨国转移时,必须考虑到内部组织和外部市场两种转移途径,只有当前者所带来的经济利益较后者大时,对外直接投资才可能发生;第三,区位优势,即企业把在母国生产的中间产品从空间上转移到别国,并同该国的生产要素或其他中间产品结合以后,能够获得最佳利益时,才会在国外进行投资和生产。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对跨国公司的运作有其指导作用,它促使企业领导层形成更全面的决策思想,用整体观念去考察与所有权、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相联系的各种因素,以及其他诸多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可以减少企业决策上的失误。

比较优势论
比较优势论是日本一桥大学教授、经济学家小岛清在70年代中期提出来的。小岛清认为,各国经济情况均有特点,所以根据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状况研究出来的理论无法解释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他认为,日本对外投资之所以成功,主要是由于对投资企业能够利用国际分工原则,把国内失去优势的部门转移到国外,建立新的出口基地;在国内集中发展那些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使国内产业结构更趋合理,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由此,他总结出“日本式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即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投资国已经或即将陷于比较劣势的产业,即边际产业依次进行。概括他的比较优势理论,可突出以下三方面内容:1、摒弃了“市场不完全竞争”的观点,提出了从投资国的具体情况出发,据以制定切实可行的对外投资策略。2、摒弃了“垄断优势”的观点,强调了比较优势的原则,继续维护传统的国际分工原理。3、摒弃了“贸易替代型”的观点,提出了“贸易创造型”的发展战略。这种从国际分工角度来解释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与其他理论相比显然有其独到之处,对传统的国际直接投资无疑是一种冲击。小岛清在区别日本式对外直接投资与美国式对外直接投资的不同方面,在阐述边际产业向外转移方面,以及在提出的政策主张方面,都只是反映和解释了60-70年代尚处于初期阶段的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状况。这种理论既不能解释当时处于鼎盛阶段的美国 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也不能完全解释80年代以后日本迅速崛起的新的对外直接投资情况。可以说,这种理论具有较强的时代特色。

跨国公司
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经济实体所组成,并从事生产、销售和其他经营活动的国际性大型企业。又称国际公司或多国公司。跨国公司的雏形最早出现在16世纪,成长于19世纪70年代之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国际化和全球化发展的重要内容、表现和主要推动力。跨国公司的主要特征有:1、一般都有一个国家实力雄厚的大型公司为主体,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或收购当地企业的方式,在许多国家建立有子公司或分公司;2、一般都有一个完整的决策体系和最高的决策中心,各子公司或分公司虽各自都有自己的决策机构,都可以根据自己经营的领域和不同特点进行决策活动,但其决策必须服从于最高决策中心;3、一般都从全球战略出发安排自己的经营活动,在世界范围内寻求市场和合理的生产布局,定点专业生产,定点销售产品,以牟取最大的利润;4、一般都因有强大的经济和技术实力,有快速的信息传递,以及资金快速跨国转移等方面的优势,所以在国际上都有较强的竞争力;5、许多大的跨国公司,由于经济、技术实力或在某些产品生产上的优势,或对某些产品、或在某些地区,都带有不同程度的垄断性。

浮动汇率制
是指一国货币的汇率根据市场货币供求变化,任其自由涨落,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原则上不加限制,也不承担义务来维持汇率的稳定,这样的汇率就是浮动汇率制。浮动汇率制的正式采用和普遍实行,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美元危机进一步激化后开始的。浮动汇率制按照国家是否干预外汇市场,可分为自由浮动和管理浮动。实际上,今天没有哪个国际实行完全的自由浮动,而主要发达国家都对外汇市场进行不同程度的干预。当前管理浮动汇率制的形式多种多样,可分为单独浮动和联合浮动,也有的实行钉住政策的浮动汇率制。在浮动汇率制度下,一国汇率变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除了经济因素经常在发生作用外,也包括政治和心理方面的因素。浮动汇率制的主要长处是防止国际游资冲击,避免爆发货币危机;有利于促进国际贸易的增长和生产的发展;有利于促进资本流动等等。缺点是经常导致外汇市场波动,不利于长期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进行;不利于金融市场的稳定;基金组织对汇率的监督难以奏效,国际收支不平衡状况依然得不到解决;对发展中国家更为不利。

关税同盟
关税同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之间通过达成某种协议,相互取消关税和与关税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措施,并建立了共同对外关税的经济一体化组织。关税同盟的主要特征是:成员国相互之间不仅取消了贸易壁垒,实行自由贸易,还建立了共同对外关税。共同对外关税的建立意味着:1、它避免了自由贸易区需要以原产地原则作为补充,保持商品正常流动的问题。在这里,代替原产地原则的是筑起共同的“对外壁垒”,从这个意义上看,关税同盟比自由贸易区的排他性更强一些。2、它使成员国的“国家主权”出让给经济一体化组织的程度更多一些,以致一旦一个国家加入了某个关税同盟,它就失去了自主关税的权利。现实中比较典型的关税同盟是1958年建立的欧洲经济共同体。

二十国委员会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及有关问题委员会”的简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设立的研究国际货币的制度改革问题的咨询机构。十国集团即巴黎俱乐部成员在国际货币金融问题上的一系列做法,引起了发展中国家的不满。特别是1971年十国集团自行做出的重新调整货币汇率的决定,使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蒙受重大损失。因此,在这些国家的要求下,于1972年5月第三届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上通过了设立“二十国集团”的决议,并规定其中发展中国家至少占9个席位。同年9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正式成立了二十国委员会。其成员除十国集团的成员外,还增加了澳大利亚和9个发展中国家。其任务是负责拟订有关改革货币体系的方案,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采用。二十国委员会的建立,打破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国际金融领域的长期垄断局面。但内部矛盾重重,一直未取得实质性进展。1974年6月,二十国委员会在通过了一个有12条内容的临时性货币改革方案后宣告结束。其活动改由以上20个国家的部长组成的临时委员会继续进行。该委员会实际上成了一个决策性机构。

特里芬两难
美国著名国际金融专家、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罗伯特·特里芬提出的著名论断:任何一个国家的货币作为国际储备资产都不会适应国际清偿能力的客观需要,最终导致国际货币体系崩溃。1957年他就对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的美元兑换黄金的前途表示怀疑,指出50年代下半期各国储备发生巨大变化导致美国的黄金储备流向其他国家,如这种情况持续下去,最终将削弱对美元的信心。在政府加强干预的情况下,各个独立主权国家的政策目标并不一致,各国货币政策也难以协调,不能保持美元的可兑换性。如美国矫正其国际收支逆差,黄金生产也不可能在黄金官价基础上充分满足世界储备增长的需要。如美国继续保持其国际收支逆差,它的对外债务将大增并远远超过美元兑换黄金的能力,产生黄金与美元危机。这便是著名的“特里芬两难”。它揭示了以“两个挂钩”为核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内在的、不可解决的矛盾。20世纪60—70年代初的10次美元危机及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最终崩溃,证实了特里芬论断的正确性。

特别提款权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创设的一种储备资产和记账单位,代表会员国在普通提款权之外一种使用资金的权利。1969年9月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24届年会上为解决国际储备资产不足而创设。开始是一种有黄金保值的记账单位,每一单位含金量定为0.888671克,与美元等值。它根据会员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的份额按比例进行分配。会员国分配到的特别提款权只是一种账面资产,可以作为会员国的国际储备资产,用于偿还国际货币基金的贷款,以及会员国之间偿付国际收支逆差。但它不能兑换黄金,也不能当作现实的货币用于国际的一般支付,所以也被成为“纸黄金”。1974年特别提款权与黄金脱钩,改按16种主要发达国家货币定值。1981年起又简化为按1975—1979年间5个最大出口国 的5种货币定值,这5种货币为美元、马克、法郎、日元和英镑。特别提款权的70%无偿还期限,这也是它和普通提款权不同的地方。特别提款权自建立以来尽管进行了多次调整,但仍有其不足之处:1、特别提款权发行的数量有限,在整个外汇储备中的比重很小,直到1983年只占整个外汇储备的4%左右,因此如果用它作为主要储备资产,就会产生国际清偿手段不足的问题。2、特别提款权分配不平衡。不能满足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平衡国际收支的需要。3、特别提款权只是基金组织的一种记账单位,只能用于各国政府之间的国际结算,而不能作为流通手段来在国际贸易和金融往来中进行直接支付,因此它的作用有很大的局限性。4、特别提款权作为主要国际储备资产,是“牙买加协定”人为规定的,是虚构的世界货币,它既不像黄金本身具有价值,也不像美元有本国的经济实力作为后盾,一旦国际经济、政治关系发生巨变,就可能成为废纸。因此,现阶段实质上它只能作为国际储备资产的补充,而不能代替整个国际储备资产。

十国集团
亦称巴黎俱乐部。1961年11月成立。成员国有美、英、法、联邦德国、意大利、日本、荷兰、加拿大、比利时和瑞典。最初是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筹措60亿美元以解决储备货币危机的借款总协定而在巴黎会议上建立的,后来活动不断扩大。1964年起,瑞士以联系国资格参加活动,1984年4月4日成为正式成员。十国集团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决策有决定性影响,由代表 小组负责具体活动,向十国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提出有关各项报告。

自由贸易区
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通过达成某种协定或条约取消相互之间的关税和与关税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措施的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它除了具有自由港的大部分特点外,还可以吸引外资设厂,发展出口加工企业,允许和鼓励外资设立大的商业企业、金融机构等促进区内经济综合、全面地发展。自由贸易区的局限在于,它会导致商品流向的扭曲和避税。如果没有其他措施作为补充,第三国很可能将货物先运进一体化组织中实行较低关税或贸易壁垒的成员国,然后再将货物转运到实行高贸易壁垒的成员国。为了避免出现这种商品流向的扭曲,自由贸易区组织均制订“原产地原则”,规定只有自由贸易区成员国的“原产地产品”才享受成员国之间给予的自由贸易待遇。理论上,凡是制成品在成员国境内生产的价值额占到产品价值总额的50%以上时,该产品应视为原产地产品。一般而言,第三国进口品越是与自由贸易区成员国生产的产品相竞争,对成员国境内生产品的增加值含量越高。原产地原则的涵义表明了自由贸易区对非成员国的某种排他性。现实中比较典型的自由贸易区是北美自由贸易区。

共同市场
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之间通过达成某种协议,相互取消关税和与关税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措施,建立共同对外关税,在成员国之间实行商品自由流动的基础上,取消劳务、资本和人员自由流动限制的经济一体化组织。共同市场的主要特征是,在成员国之间实现了商品、劳务、资本和人员四个方面的自由流动。商品和劳务的自由流动就是指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完全自由;资本的自由流动意味着,在各成员国政府不能干预它们之间直接或间接的资本流动,也不能对这种资本流动设置任何障碍。人员的自由流动意味着,成员国的居民可以在共同市场内的任何国家或地区居住,寻找工作机会。与关税同盟相比,共同市场是更高级的经济一体化组织。各成员国不仅向“共同体”让渡商品和服务贸易保护的权利,而且还让渡了干预资本和人员流动的权利。从这个意义上说,共同市场的市场一体化程度更高。现实中比较典型的共同市场是1993年以后开始实施的“欧洲统一大市场”。

经济联盟
经济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之间通过达成某种协议,不仅要实现共同市场的目标,还要在共同市场的基础上,实现成员国经济政策的协调。经济联盟的显著特征是,在成员国之间实现市场一体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实现为保证市场一体化顺利运行的政策方面的协调。这种政策协调包括财政政策的协调、货币政策的协调和汇率政策的协调。这种政策协调,从根本上有助于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顺利运行,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成员国政府经济政策的某些调整方向,或调整程度的不一致给市场一体化正常运行带来的干扰。经济联盟是经济一体化程度更高的经济一体化组织。参加这种一体化组织的国家不仅要时常让渡对商品、资本和劳动力的干预,还要将政府干预或调节经济的主要政策工具上缴给超国家的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有些一体化组织更进一步,还要实现货币联盟。现实中比较典型的经济联盟是“欧洲经济共同体”。

贸易创造效应
所谓贸易创造,是指由于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成员国之间相互取消了关税和与关税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措施,造成了他们相互之间贸易规模的扩大和福利水平的提高。我们假设,有三个国家,即甲国、乙国和丙国,在甲国和乙国组成关税同盟之前,甲国从卖价较低的丙国进口商品A,而不从乙国进口。现在甲国和乙国组建了关税同盟,由于乙国的A商品再出口到甲国去不向甲国缴进口关税,而丙国没有加入关税同盟,要缴关税,所以,乙国A 商品在甲国市场上的卖价就要低于丙国,因而甲、乙两个成员国之间的贸易规模扩大了。与此同时,甲国的居民享受了较低价格进口商品的利益或曰“福利”。

贸易转向效应
是指由于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成员国之间相互取消了关税和与关税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措施,扩大了成员国之间的贸易规模,特别是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代替了一些成员国与非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产生的“贸易方向的转变”。一国参加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的主要静态尺度,就是权衡一个一体化组织给他带来的贸易创造大、还是贸易转向大,如果贸易创造大于贸易转向,该国可以加入;如果一国从参加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中得到的贸易转向大于贸易创造,该国不应参加该一体化组织。从总体上说,如果一个经济一体化组织的贸易创造大于贸易转向,其吸引力就较大,反之吸引力比较小。

大市场效应
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为各成员国提供的第一个重要的效应就是“大市场效应”。所谓大市场效应,是指各成员国相互之间取消贸易障碍后,向成员国企业提供的较大规模或容量的市场。这种大市场给企业创造了实现生产“规模经济”的效果。规模经济效果鼓励大企业的组建和成长,同时不鼓励、甚至淘汰小企业,以提高一体化组织内部资源的利用效率。从一个成员国的角度看,大市场效应有助于根除本国内形成自给自足经济的“小而全”。

竞争效应
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为各成员国提供的第二个方面的效应是竞争效应。在一国的情况下,国内的主要工业部门,如高科技部门、重化工业部门等都会形成某种程度的垄断,这种垄断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国内竞争局面的形成,而且这些 部门在保持长期稳定的情况下,缺乏竞争压力,进而缺乏技术进步的动力。组建经济一体化组织之后,各国的垄断企业在一个较大的市场中变成了竞争企业。为了企业自身的生存,它必须改进技术,扩大生产规模,力争实现在共同体市场范围内的规模经济,占领整个市场。因此,经济一体化组织为企业尖的竞争注入了动力,客观上有利于单个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技术的进步。

“国际油价”就相当于一个标准,世界各地卖油买油都要按照这个价格走,有个石油组织opc欧派克知道吧,它就是负责这个的,因为石油是一种比较稀缺的资源,它的价格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中国是一个缺少石油的国家,那几块油田已经连油气都采光了,所以尤其关注这个。我国在几年前建立了许多用来储存石油的大仓库,那时石油是三十美元,我国一直等着价格下降,没买,现在100多了,最便宜时90多,买不起了,都空着呢~还有,美国攻打伊拉克,看中的就是石油啊~伊朗现在说话那么硬,就是因为人家有石油~
“纽约股市价格”最近总提是因为次贷危机,次贷危机简单的说就是银行把坏账又贷了一次款出去,钱收不回来了,就形成了次贷危机。要知道当今世界是美元本位制的,美国经济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别国造成影响,所以世界相当关注。
“中国股票价格”不用解释了吧,就是沪市和深市,今年初的股市大崩盘之后,越来越惨的中国股市市值已经快回到十几年前的水平了~没办法,市场机制不完善啊~
“楼价”与股价直接挂钩,有人说楼价高就是泡沫经济的表现——有价无市,股市崩盘后,楼价也直跌,其实就是价格太高,供求不均了,价格一定会跌的
“存款利率”上调是一个解决通货膨胀的方法,通货膨胀简单说就是流通中人民币过多,导致物价上涨,只要人们把钱都存起来就会有部分抑制通货膨胀的效果。
"存款准备金率”是中央银行预留给储户提款的额度,今年是15%吧,因为银行吸收储户资金后会把钱贷款给企业,但是为了防止储户取钱时没有现金支付,所以有“准备金”。

“中国商品价格”就是商品价格,别想太复杂了...,通货膨胀,所以提的过一些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首先股票价格应该很好理解吧。比如我们常常说的3000点,4000点什么的 就是上证指数,当然还有别的指数。反正价格高代表股市行情好。股市就是经济运行的晴雨表。
而股市行情好不好是怎么决定的呢?因素很多,但是长期来看与一国的经济发展是否良好有直接关系。经济好,股市就好。经济发展地不行,股票就没人要。
那么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又有哪些呢?这个就非常非常多了,所谓的发展经济学就是专门研究这个的理论。我们只讲些最简单的。首先,在全球化大背景下,中国经济与外国经济是密切相关的。所以国际油价 纽约股市 都会影响到中国的经济。尤其是油价,中国是搞制造业的 到处都要用油,油价涨了 各种商品就不得不涨价。
如果各种商品价格太高 那么就会发生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定义就不说了,总之通货膨胀太高,就会对经济发展有非常有害。报纸上常常说的CPI PPI 等等都是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
一般来说,每年经济增长的速度,都有一个预期的值。如果超过这个速度,也有可能引发通货膨胀以及其他问题。所以当国家觉得经济增长太快了,他们会想办法去干涉。存款利率、 存款准备金率就是干涉工具中常用的。调高利率或者准备率,会抑制经济增长。反之则促进。因为利息高的,很多企业就贷不起款,最后发展不下去 只好关门。这样最终会影响企业的发展。同时 利息高 我们也会把钱存起来 而不是去消费,这个也会使增长变缓。所以一般提高利息或准备金率的话,在股市里会被大家认为是利空的消息,认为经济会减缓了,企业发展也会变慢了。所以很多人会卖股票,最后有可能导致大跌。
楼市和股市差不多。长期来看也与经济的发展情况相关。撇开各种投机行为来说,楼市好不好也代表了经济发展好不好。这一点它与股市差不多。所以而者常常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宏观经济学 自己看书比问人有效率


这些经济名词之间是什么关系(影响)
因此,世界经济既包括国际经济关系,又包括构成这种经济整体的各国内部的经济关系,这种经济关系既涉及生产领域,也涉及商品交换、资金流动、技术转让等各个领域。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经济全球化是当...

50个经济名词
经济名词有P2P、P2C、O20等。1、P2P(Peer-to-peer)个人通过第三方平台(P2P公司)在收取一定服务费用的前提下,把钱借贷给有资金需求的人的一种金融模式。2、P2C(Production-to-Consumer)商品和顾客,产品从生产企业直接送到消费者手中,中间没有任何的交易环节。这在国内被叫做生活服务平台。3、O...

请问经济学中AVC AR MR MC P AC这些指的是什么?之间什么关系?
AC(average cost):平均成本 它们之间的关系只用嘴说的效果不是很好,最好是图文并茂,建议楼主看一下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成本论的那一章。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三心草LR | 推荐于2017-12-16 19:06:05 举报| 评论 241 42 AVC是平均可变成本AR是平均收益;MR是边际收益;MC是边际成本;P是价格...

...家、封建主义.封建家、无产阶级.无产家这些是什么意思?
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是一种经济制度,其中生产资料(如工厂、土地、资金)主要由私人所有,并以追求利润为目标。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是拥有生产资料并从中获取利润的人。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是一种经济制度,强调生产资料的社会化所有和公共控制。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生产资料通常由国家或集体所有,目标是实...

有没有经济学的一些名词解释?
4、通货膨胀——当一个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时,宏观经济学就成这个经历着通货膨胀。5、通货膨胀率被定义为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6、法定准备金率——商业银行准备金与存款的最低比例,超过部分称为超额准备金率,该最低限额则称为法定准备金率...

经济名词有哪些?
4、国民收入: 指一个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中所生产的以货币来表示的物品和劳务的总值。 5、个人收入: 它是指个人在纳税前得到的收入。PI=国民收入-不分配的利润-企业交纳的利润税+政府的转移支付 6、个人可支配收入: 它是个人交纳所得税后的收入 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所得税 7、投资函数: 指...

经济名词有哪些
1、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其中,政府财政分配及其提供公共服务在政府经济活动中居核心地位。2、政府经济学:是专门研究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管理规律的学科。3、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有些领域不能或不能有效发挥...

...QDII QFII这些什么意思!还有那些关于经济学上名词的缩写!
CPI是消费物价指数的英文缩写,是根据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GDP是国内生产总值,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综合实力强弱的重要性指标。PMI是通过对采购经理的月度调查汇总出来的指数,反映了经济的变化趋势。PPI是衡量工业企业产品出厂价格变动趋势...

...商…这些商之间存在的关联吗,如果经济学中没提到这些名词之间...
1.先说供给函数, 之所以要减2,可以这样想。如果你是供货商,现在政府要征税了。你会提供更多的产品还是更少呢??肯定是更少,因为你要缴税。即使能把所有的税收都转嫁给消费者最多也就是供应量不变。2.关于税收的承担问题,一般是双方都会承担。这个取决于双方的需求和供给弹性。弹性绝对值小的...

日常生活中经济学名词有哪些
1. 政府经济:这是指以政府为主体的经济活动,与企业和个人经济活动形成对比。在政府经济中,政府的资源配置和宏观经济管理扮演着核心角色,尤其是财政分配和公共服务提供。2. 政府经济学:这是一门专门研究政府资源配置和宏观管理规律的学科。3. 市场失灵:这个概念描述的是市场机制在某些领域无法或无法...

城东区13224871411: gdp、ppi、cpi等等常用的宏观经济学常用术语解释和这些数据相互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
钞饰治咳:[答案] 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GDP = CA + I + CB + X 式中:CA为消费、I为私人投资、 CB为政府支出、X为...

城东区13224871411: 关于经济学的一点问题 -
钞饰治咳: 经济学的发展过程有个大概的规律:某天 A提出某个理论过了些年 B跑出来说A不对不对 然后挑起理论革命然后又过了些年 C再跑出来劝架说 别吵别吵 大家都对 然后把A和B的理论综合起来在这个过程中...

城东区13224871411: 财经、金融、经济学三个名词之间有何联系和区别 -
钞饰治咳: 经济学economy有三个分块: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管理学.所以它的研究更加全面,逻辑性非常强.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经济学家是数学家出生.金融学finance主要是研究资金怎样运作流动,包括最简单的存储、证券等等;银行、投行、...

城东区13224871411: 关于经济的一些名词解释 -
钞饰治咳: 试着回答一下,出超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顺差,就是出口额大与进口额,出口会得到外汇,进口需要支付外汇,因为出口额大,也就是说,出口得到的外汇量大于进口额需要支付的外汇量;因为许多国家只允许本国使用自己国家的货币,比如中...

城东区13224871411: 工商管理 企业管理 市场营销 经济管理名词之间的关系 -
钞饰治咳: 一、经济管理是一大类,包括工商管理、国际经济、国际金融、会计学、统计学等诸多学科 二、工商管理是经济管理的一个分支,工商管理包括企业管理、行政管理等分支 三、企业管理是工商管理的一个分支,企业管理研究方向包括1、企业发展与战略;2、市场营销;3、人力资源管理;4、财务管理;5、国际经营管理 四、市场营销是企业管理的一个分支,市场营销专业研究方向包括市场调研、市场预测、分销渠道管理、广告等 以上四个名词,是从属关系.

城东区13224871411: 经济名词有哪些? -
钞饰治咳: 1、政府购买支出: 是政府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 2、政府转移支付: 公共部门无偿地将一部分资金的所有权转让给他人所形成的支出 3、国民生产净值: 它是国民生产总值减去折旧费以后的余额.它表示经济社会在补偿了资本存量损耗...

城东区13224871411: 开放经济名词解释 -
钞饰治咳: 经济学意义的开放经济(open economy)指一国与国外有着经济往来,如存在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往来,也就是对外有进出口和货币、资本的往来,本国经济与外国经济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即为开放经济. 就是通过放宽贸易限制,利用外资、引进技术,大力发展面向国外市场的产业,以出口贸易带动企业和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加速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优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小型开放经济在世界上的资金供给和需求都是微乎其微的,对世 界利率几乎没有影响力; 而大型开放经济资本市场规模足够大, 以至 于能够影响世界资金市场上的利率. 2 、 小型开放经济与大型开放经济的关键差别就在于资本净流出 ( CF ) 和利率( r )的关系.

城东区13224871411: 财务的几个名词之间的关系
钞饰治咳: 销售费用=营业费用,因为销售费用就是营业费用,它们所表示的含义是一样的.我也是初学会计,所以计的时候就是这样讲的,用科目做分录的时候,根本就不用销售费用这个科目,一直就用营业费用.

城东区13224871411: 请教几个经济学名词
钞饰治咳: 1、新古典增长理论,认为高的储蓄率导致高的人均产出水平.过高的储蓄率导致低的人均消费,而过低的储蓄率,人均产出低,人均消费也低,存在一个储蓄率水平使得,人均消费取最大值,这个储蓄率下的人均资本就是资本黄金率水平( ...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