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历代皇帝都封孔子的后人为“衍圣公”,而曹操却敢杀孔融?

作者&投稿:舌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曹操已经杀了孔融三族,为何后世各朝代还有“衍圣公”?~

有人评选出世界上最著名的十大家族,中国的孔子家族名列其中,孔子生前未遇伯乐,死后到了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孔子开始享受了崇高的待遇,尊称为“孔圣人”,上到皇亲国戚下到平民百姓,只要是读书写字,第一件事就是祭拜孔子,古代中国每个基础设施完备县城都会有孔庙,还有就是每次中国历史上的改朝换代,孔氏家族总是岿然不动,新建立的朝代总会封孔子后人为“衍圣公”,借此表达自己崇文重教的态度。

孔氏家族也得到了大发展,这一封号一直世袭到民国时期,可以说在封建社会,孔子后人得到了政府的极大照顾,但是有个人除外,这就是曹操,他杀了孔子的第二十世孙孔融,而且还灭了孔融的全家。孔融生于公元153年,那时正是东汉时期,他的父亲孔宙文武双全,文能知严氏《春秋》,武能平山东泰山地区的动乱,被封为泰山都尉,将门出虎子,孔融就生于这样一个豪门世家,优秀的基因加上优越的家庭环境,孔融小时候就显示出过人的聪慧,“孔融让梨”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说的是有一天父亲孔宙拿了一盘子梨给孩子们吃,让孔融先挑,孔融挑了个小一点的梨,父亲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就问为什么不拿个大的,孔融说大的留个哥哥吃,他年龄小吃小的。
又过了几天父亲同样拿了一盘梨给他和弟弟吃,故意让孔融先拿,孔融还是拿了个小的梨子,父亲问孔融这又是为什么不拿大的,孔融说他是哥哥,要把大的留给弟弟吃。当父亲听到儿子比女儿还贴心的回答时,忍不住写在了日记里,后来这事传到了别人家里,成了父母教育孩子“别人家孩子”的典范,再后来经过《三字经》的大力宣传,“融四岁,能让梨”成为呀呀学语的小孩都熟知的典故。

小小少年孔融成了小孩们的偶像,大家交口称赞,孔融成了自带流量的风云人物,这在当时可是了不起的资源,那时候还没开始科举,要想做官就比的是谁的口碑好,每年郡国都要向中央举荐一批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人,而且名额有限,这是当官的正途。因此大家都很看好小孔融,但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有人开始羡慕嫉妒恨孔融,而且这人还是个成年人,他想找个机会刁难一下孔融。孔融十岁跟着父亲到洛阳拜访李膺,那时李家名气很大,到他家去的人,不是些社会名流就是他家亲戚,一般人连门都进不去。
孔融到了李家门前,对看门卫说:“我是李膺的亲戚。”通报了以后,上前坐下来。李膺问:“你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从前我的祖先孔子曾经拜您的祖先老子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代通好。”李膺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孔融直接怼他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一句话怼得陈韪坐立不安。他13岁时父亲过世,他悲痛欲绝,需要人扶才能站起来。16岁时哥哥孔褒的朋友张俭触怒了权贵遭追杀,张俭跑到孔家,孔褒不在,年幼的孔融收留了他,后来事情败露张俭逃走,结果孔家两兄弟被逮捕入狱,兄弟二人争着说是自己收留的张俭,丝毫不惧怕牢狱之灾,官吏问孔母事情真相,孔母也把责任揽到自己身上,出现了“一门争赴死”的情况,后来朝廷定了哥哥的罪,孔融因此更加有名。孔融做官是顺理成章的事,但是他的仕途却并不顺利,主要是因为他的刚正不阿和心直口快,最终也给自己带来了杀身之祸。

孔融初入官场,眼睛里揉不得沙子,人家让他暗察监督官僚中的贪污之人,但是他检举的多为宦官的亲族,后来又得罪了总揽朝政的董卓,董卓想要废掉汉少帝刘辩,孔融与董卓争辩,董卓哪是孔融的对手,因此怀恨在心,将孔融发配到到黄巾军最为猖獗的北海县令,也就是现在的山东昌乐一带,董卓想借黄巾军的刀杀掉孔融, 孔融到北海后因为治理有方,被当时人尊称为“孔北海”,一次,孔融被黄巾军所围情势紧急,派人向平原县令刘备求救。刘备惊奇地说:“孔北海竟知道天下还有个刘备呢。”可见孔融当时的名气在刘备之上。
说到刘备,就不能不提同时代的曹操,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然而名义上的皇帝还是汉献帝,汉献帝征召孔融来到自己身边,孔融常在朝堂上发表言论,当时舆论大都想恢复肉刑,因孔融建议而作罢。后来曹操进攻邺城屠杀邺城居民,曹操的儿子曹丕还私自娶了袁熙的妻子甄氏。孔融写信给曹操,说:“武王伐纣,把妲己赏赐给周公。”曹操不明白,后来问孔融这出于何经何典。孔融答说:“按现在的事情量一量,想当然而已。” 曹操这才知道自己被耍了。后来曹操上表请禁酒,理由是战乱时期酿酒浪费粮食,孔融认为这是多此一举,列举了饮酒的诸多好处,并带头喝酒,气的曹操咬牙切齿,但是孔融名气太大,不好下手。后来听说孔融又发表言论:父亲有了孩子是一时情动,谈不上恩情,母亲怀孕期间孩子就像东西装在瓶子里,生出来是自然的过程,因此没有必要把父母子女关系说的那么高尚。曹操终于找到了借口将孔融处死,并株连全家,孔融当时五十六岁,孔融被害时,他的女儿七岁,男孩九岁,孔融求情保全孩子,孩子说:“哪里有巢毁坏了卵不破的呢?”曹操果然杀了孔融全家。

中国历史上,有不少传承了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大家族,他们垄断着各种社会资源,享尽天时地利,凭借门阀的优越制度,管它改朝换头,总能傲立于峰头,俯看众生。


然而,即使他们再长久、再活跃,与那两个“渊远流长、绵延不绝”的家族相比,就有点小巫见大巫了。
这两大家族,从开始到至今一直传承了数千年,无论社会风云如何变幻,他们依然能够屹立不倒,不管外面打得怎样翻天覆地,他们仍然能够置身事外,享受着“万千宠爱于一身”的荣光。
这两大家族,就是孔子世家与天师世家。孔子世家的第一代开山人是我们熟知的孔大圣人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虽然在他所处的那个年代,并不吃香,甚至在周游列国时“犹如丧家之犬,惶惶不可终日”,但他的学说最终为后来的历代统治者所沿用,在“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的背景下,随着时间的推进,他的地位被捧得越来越高,到了汉代时直接地被供奉上了神台。
与此同时,遵循“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原则,孔子的家族及其后人的地位与待遇也紧跟着水涨船高。汉朝初年汉高祖刘邦封了孔子的第八世孙世袭爵位,之后的各朝各代都对孔子的嫡系后代进行了加官晋爵的传承活动。
三国时期,曹操又封了他们的当家人为侯爵,北周时升格为了公爵,宋朝时宋仁宗封了孔子的后代为衍圣公,世袭公爵,从此衍圣公这个封号一直流传了八百多年,直到民国时期改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才算“又换了容颜”。

历代对于孔子世家的封赏从未间断,明朝时期衍圣公官爵从四品升级成为一品,是当时文官的首位。孔孔家不仅享有免赋税、免徭役的特权,老家曲阜的县令也一直是由孔家后代世袭。孔府的规模更是经过各代修建扩大,己经成为我国现存的规模最大的私人府邸。

孔融是三国名士,无论其在当世和后世都有很大的影响,有人说曹操妒忌他的才能,借故杀了他。我的一个朋友很推崇他,常遥想他“座中客常满,樽中酒不空”的风采,感叹不已。

孔融初治北海,自命英才,颇想如袁曹般有一番作为,建功立业。也曾招贤纳士,延拦了一批人才,然而他“所任用,好奇取异,皆轻剽之才。至于稽古之士,缪为恭敬,礼之虽备,不舆论国事也”,这几句话,说得明白一点,就是不知任用,不识良贤。

孔融四岁有让梨美名,成年后才名四扬,通古今,有文采,其为政却一塌煳涂:因为收不上租赋,他曾一天连杀五督邮。幕宾左丞祖,是当时的杰出之士,鉴于东汉末年诸侯蜂起,弱肉强食的局面,根据孔融势弱力薄的现状,建议他“自托强国”:外附强援,聊以自安,内图发展,用以自强。这本是乱世生存图强的妙策,然而孔融不但没有听从他的建议,反而因此杀了左丞祖。

左丞祖到底因何触怒孔融以致被杀呢?是他的态度过于激烈吗?一个幕宾提一个如此寻常的建议那里值得丢掉性命呢?于此事我做了一个推测:左丞祖初附孔融曾被委以重任,左感恩戴德,竭力报效,以政务为己任,这样做的结果是:或者因教化有方,政绩卓着,却没有及时归功于孔融遭忌;或者是行政过程中过于死板,触犯了孔融,在孔的心里落下了死结。田丰对袁绍忠心耿耿,却被袁绍杀了,从孔融的为政来看,他的心胸是不及袁绍的,左丞祖因此被杀是很有可能的。否则的话,很难解释孔融为什么仅凭这一合理化的建议就杀了左丞祖。

孔融杀了左丞祖,原本抱有幻想,想跟着孔融有一番作为的人们只好失望的离开了,谁也不想再为此送掉性命。这正也合了孔融的意:这批人一走,就不必一天到晚摆恭敬的面孔了。

孔融博闻强记,是有名的学者文人,这一点连曹操都很佩服。他对古之治国方略、教化方针的是相当熟悉的,与人辩论起来,数据论典,援古引今,达到了“玩而诵”的程度。战国的赵括纸上谈兵,是因为兵书看得多,没有实践的机会,加上一个有名的父亲,上手就做统帅,终于害得自己身败名裂,赵国被坑了四十万将士。如果说赵括的失败归咎于没有经验,好高骛远,但他的目的还是做点实事。孔融比赵括恐怕还远为不如:治国、教化之策在孔融眼里只是出风头的工具,是与人辩论逞口舌之利,获取虚名的资本。

信用小人,依为心腹;恭敬君子,不肯任用,由此我们可以大约看出孔融的性格为人。在北海八年,孔融将北海治理得民不聊生。袁谭一来,他把妻儿老小一扔,只顾自己逃命去了。

孔融投奔曹操以后,向曹操推荐祢衡,要求“令衡以褐衣召见”,称赞祢衡“忠果正直,志怀霜雪,见善若惊,疾恶若仇”,盛夸祢衡“飞辩骋辞,溢气坌涌,解疑释结,临敌有余”。这位被他夸上天的祢衡不但无所建树于乱世,还因讥讽粗人黄祖被杀。

他也向曹操提了很多建议,然而恐怕多是不识时务的空议——要真有什么安国之策,也不至于将北海搞得乌七八糟了。曹操是个务实的政治家,如果孔融的主张有可取之处,是不会不采纳的,如果孔融有安邦之能是不会不任用的。也许正是孔融提的那些不切合实际的建议,暴露了他百无一用的真面目,使曹操看清了他的虚实,又因为孔融当时诺大的名声,就只好将他养了起来。

孔融毕竟是博古通今之士,具有能玩能诵的治国本领,喜欢吹牛谈天,在崇尚清谈的时代孔融的名声如日中天,眼高于顶的祢衡当时只看中了两个人:“大儿杨祖德,小儿孔文举”。

盛名之下却不得任用,孔融很为自己不平,就佯痴假颠的数次冲撞曹操。

曹操下了禁酒令,孔融作文反对说:天上有酒星,地上有酒泉,“尧不饮千钟,无以成其圣”;如果说酒能乱世,那么纣王因色失国,现在为什么只禁酒,不禁婚姻呢?

当时正值战乱,灾荒频现,民不聊生,为了战事的需要,为了百姓的生机,魏蜀吴三国都多次下达禁酒令。曹操的禁酒令一下,孔融却公然出来唱反调,以孔融在当时的名声,这影响是很坏的。可能是考虑到孔融的名声,也可能觉得孔融不过是为了出风头,曹操对此没有理会。

曹操打败了袁绍,曹丕纳了袁熙的老婆甄氏,孔融又写信给曹操说“武王伐纣,得到了妲己,把她赐给了周公。”曹操因为孔融博学,把此事当了真,请教此论的典处,孔融说:从你为你儿子纳甄氏这件事情推断出来的。

孔融做的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我觉得除了有卖弄才学哗众取宠的味道儿外,孔融是有些持才而骄的。如果曹操真的不能容物,孔融怎敢拿着性命开玩笑?

孔融被杀的直接原因是与孙权来使对答,有讪谤之言——当着吴使的面非议朝政。

蜀使出使吴国,洋洋自夸,无人能折,吴国君臣觉得很没面子,孙权感叹说:如果张昭在场的话,他(蜀使)不灰熘熘的就算好的了,怎么还能如此趾高气扬的自吹自擂?!孔融应答吴使只顾自己意气风发,对朝政妄加评议,在吴使面前丧尽曹魏脸面,他的被杀也不是什么很冤枉的事情。

孔融虽博学多才,却恃才傲物,对抗政令,自己又不是治世之才——他是个对曹操没有什么用的人。务实的曹操能一再容忍他,确是因他博学且有虚名之故,如果换做孙权刘备,早就将他砍头了,是不会容他这么久的。

有人说孔融“不满曹操雄诈,多所乖忤,被奏免官,后复拜太中大夫,退居闲职,好士待客,座上客满,奖掖推荐,声望甚高,终为曹操所忌,枉状构罪,下狱弃市”。对这些我是颇不以为然的——以孔融之疏狂,想杀他还用费那么多事吗?

反过来,如果孔融是曹操的话,他早就把自己杀掉了,那还能等得许久?按照他杀左丞祖之例,魏之郭嘉、荀攸、程煜之辈也早被他杀绝了,更不要说一个频频触忌的孔融了!

孔融奖掖推荐是有的,声望甚高也是有的,但不过是有知无识,有才无智的书生,身无旷世之能,人无治国之才,若在治世当然是才高八斗的文学之士了;生在乱世,无用于乱世的本领,名高于实,不知自守,好虚名,逞口舌之利,哗众取宠以邀名,他的被杀不能说是意外。

主要是孔融的存在威胁到曹操的既定政策(挟天子以令诸侯)
类似的历史人物伏氏等等比孔氏更有地位的人都被杀了
还能留孔融

衍圣公是从阉割人性的宋朝开始有的,崇孔也是统治者阉割民思的工具
明清尤为严重,类似裹小脚,儒生,老八股都是同时代产物

中国的真正传统是只拜祖先,其它一切崇拜都是统治工具

汉朝孔子地位只是个侯
汉朝是黄老治国
内老外儒

孔氏地位并没有什么免死的作用,反倒是许多不少左道人士是杀不得的(类似左慈、于己等,便是张鲁也算半个)

所谓不能杀孔子后代更是无稽之谈
多半是宋朝不因言杀士大夫
在历史长河中留言的衍生物

算是孔氏阀门向自己脸上贴金的愚民之策

向这种流穿几千年不被灭门的家族,各个都是软骨头
墙头草,投降派,还有少林、武当,统统算上

曹操一生蔑视权威,什么皇帝、孔子之类的他都不屑,以至于他亲自挖掘前代王侯陵墓为解决军费,根本不顾什么仁义道德。而孔融屡次得罪他,所以活该。

首先你要知道曹操是一代奸雄,他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他自封为宰相,但行皇帝之实权是不被天下人认可的,所以刘备才会以皇叔公的名义招揽能人兴复汉室,并且说曹操是窃国者。而孔子崇尚周礼,他所创立的 儒家学派自然会反对他的行为,而且西汉武帝时董仲舒又提出了天人感应强,三纲五常等学说,这简直就是 极大的强化了王权。同时这个事件又可以看做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类似的事情。焚书坑儒就不要我说了吧。好了大概是这样子了。如果有不妥请指正,本人只是一个略懂历史的高三学生。

其实这很简单啊。
孔融,一开始是听说曹操为国家而崛起,一心认为曹操会报效朝廷,后来观察曹操好象有野心,所以就处处和曹操作对,尤其是,他不只一次提出了个“万里之内不封侯”即要曹操不能挟天子以令诸侯。
那么,对曹操而言,是挟天子以令诸侯重要呢,还是区区一个孔子后代重要呢?况且,假设曹操一统天下,那么,史书上,估计都不会记载是曹操杀掉孔融的


孔光是什么人?他为何会得罪傅太后?
孔光认为,如果让定陶王做了皇帝,那么强势的傅太后必然把持朝政。但是汉成帝好像是忘记了吕后乱政的事了,完全没有意识到,如果立定陶王的潜在危机。甚至因为孔光反对他封定陶王的事,对孔光心生怨怼。其实孔光的想法并没有什么过错,但是汉成帝竟然因此将孔光贬为了廷尉。公元前7年,定陵侯淳于长和红阳侯王立都犯了...

孔子后代家谱是什么呢?
一、孔子家谱 \\x0d\\x0a孔孟后人现在取名,正式订出行辈是在明朝:明初朱元璋赐孔氏八个辈字:公、彦、承、弘、闻、贞、尚、胤,供起名用。后因洪武元年五十六代孔希学及洪武十七年五十七代孔讷先后袭封衍圣公。这样就把“希”和“言”旁加上去为十个字,即:希、言、公、彦、承,弘、闻、...

中国历史千年世家
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封孔腾为奉祀君,专管祭祀孔子的事务,此为奉祀孔子之始。 享年57岁。 第十代,孔忠,字子贞。 有高尚之志,被汉文帝封博士、褒成侯。享年57岁。 第十一代,孔武,字子威。汉文帝封为博士。 早卒。 第十二代,孔延年。 博览群书。汉文帝时以治《尚书》出名,征为博士,转继太傅,后...

以《论语》或孔子思想为题材的习作
孔安国的儿子叫孔昂 孔昂的儿子叫孔驩 【曲阜“三孔”】 孔庙、孔府、孔林举世闻名。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地方,初建于公元前478年,当年规模很小,仅就孔子故居为庙,“岁时奉祀”。西汉后,随着历代帝王对孔子的不断加封,孔庙规模也随之扩大。孔府是个庞大的院落,其实并非孔子之家,而是其子孙后人的居所。孔林是孔子和...

孔子后代家谱是什么呢?
六世祖 孔父嘉 五世祖 木金父 高祖 祁父 曾祖 防叔 祖父 伯夏 父 叔梁纥 孔子 子 孔鲤 孙 孔伋 曾孙 孔白 玄孙 孔求 六代孙 孔箕 七代孙 孔穿 八代孙 孔谦 九代孙 孔鲋、孔树、孔腾,汉高祖刘邦封孔腾为“奉祀君”十代孙 孔忠 十一代孙 孔武 十二代孙 孔延年 十三代孙 ...

中国儒教协会的发展历史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行郡县,孔子九代孙孔鲋被秦始皇召封为鲁之“文通君”,这是对孔子后裔最早的加封,其后历代帝王不断加封孔子后裔。公元1045年宋仁宗封孔子四十六代孙孔宗愿为“衍圣公”,并世袭。从此册封衍圣公成为历代王朝为中华正统的文化标志,衍圣公这一封号历经宋、金、元、明、清、民国,直至1935年国民政府...

为什么古代每当外族入侵时,孔子后人衍圣公总是俯首称臣呢?
孔端友南迁之后,曲阜这边,就由其弟孔端操负责祭祀等事,刘豫伪齐政权建立后,孔端操的二儿子孔?被伪齐皇帝封为衍圣公,主持曲阜孔庙祀事。伪齐政权被推翻后,金熙宗于天眷三年(公元1140年)继封孔?为衍圣公。其后有孔拯、孔?ā⒖自?氲认?庋苁ス??俏?弊凇?\/p>金攻占汴京之后,孔元措随金政权...

关于孔子的问题
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几乎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不这样认为,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孔子学无常师,谁有知识,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直道而行孔子...

中国有没有存在上千年的大家族
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封孔腾为奉祀君,专管祭祀孔子的事务,此为奉祀孔子之始。享年57岁。 第十代,孔忠,字子贞。有高尚之志,被汉文帝封博士、褒成侯。享年57岁。 第十一代,孔武,字子威。汉文帝封为博士。早卒。 第十二代,孔延年。博览群书。汉文帝时以治《尚书》出名,征为博士,转继太傅,后又任大...

顺治皇帝祭孔
顺治帝遵照太后的意见,加强了思想文化阵地的占领和统治。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八月二十七日孔子诞辰那天,秋高气爽,阳光灿烂,祭孔大典在北京国子监隆重举行。祭前派人将孔子第六十五世孙孔允植,接到北京参加祭典仪式,清军人关后已封孔允植为衍圣公。祭祀仪式完全按明制进行。顺治帝首先用香汤淋浴,换...

崇文区15741466469: 衍圣公是什么意思 -
方度门冬: 衍圣公”,是孔子嫡派后 裔的世袭封号,开始于西 汉元始元年,当时平帝为 了张扬礼教,封孔子后裔 为褒侯.之后的千年时间 里,封号屡经变化,到宋 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改封为衍圣 公,后代一直沿袭这个封号.而到了公元 1935年,民国政府取消“衍圣公”,改 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生于1920年 的孔德成先生,便成为末代衍圣公,首 任祭祀官.2008年,伴随着孔德成先生 的去世,“衍圣公”也就划上了句号

崇文区15741466469: 孔子嫡长子孙称“衍圣公”的历史沿革是怎样的?
方度门冬: “衍圣公”是皇帝恩赐给孔子嫡系长子长孙的封号.自孔子死后,随着后世对孔子的不断加封,其后裔也倍得恩泽.史载最早对孔子后裔的加封始于秦朝,秦始皇二十八年...

崇文区15741466469: 衍圣公是从哪一代,那一年,哪一个皇帝开始封的???? -
方度门冬: 公元1055年(北宋至和二年)仁宗封孔子四十六代孙孔宗愿为衍圣公,子孙世袭.孔子后代赐爵始于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十二年)刘邦封孔子九代孙孔腾为奉祀君,奉...

崇文区15741466469: 我看电视说孔子的后代被封为衍圣公历朝历代都不变,那作为亚圣的孟子后代也有封类似的嘛? -
方度门冬: 孟子后裔与孔子后裔不同,孟子后裔有的会入朝为官,有的朝廷召而不受,有的隐居,对于这群不太听话的,皇帝自然不会给他们封爵,皇帝们更看好听话的孔氏一族,乖的跟狗一样,对于听话的狗,主人自然不吝啬骨头.

崇文区15741466469: 历代统治者是如何优渥孔子后裔的?
方度门冬: 孔子是儒学的创立者,是儒家学派的宗师,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孔子和儒家的思想与中国社会结下了不解之缘.随着孔子和儒学地位的提高,孔子的后裔也备受历代封建...

崇文区15741466469: 衍圣公是一个封爵名,为孔子嫡系后裔的世袭封号,始于北宋第一个加封?
方度门冬: 应该是刘邦.汉高帝十二年(前195年),孔子九世孙、奉祀君孔腾受惠帝刘盈封赐.

崇文区15741466469: 分析西汉及历代封建王朝尊崇孔子的原因 -
方度门冬: 直接原因:刘彻要对抗窦太后,拥有自己的权力,实现自己的抱负与理想,则不能选择道家;秦朝覆灭不久,以法家治国不可选;相对于墨家的不作为,且过于追求平等,不是最无缝钢管选择;而董仲舒恰好靠过来,儒家尊崇君王,有利统治,...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