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发动的三大战役是什么

作者&投稿:宫贺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什么叫历史?~

中国历史年代表∶
1、原始社会
五帝∶炎帝、黄帝、尧、舜、禹
约前2528年-前2029年(约500年)
2、先秦时期
夏朝∶前2070年-前1600年(470年)
商朝∶(前1600年-前1046年(554年)
周朝∶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275年),东周∶前770年 -前221年(549年)
春秋∶前770年 -前476年(295年)
战国∶前475年 -前221年(254年)
3、秦汉时期
秦朝∶前221年-前206年(16年)
西楚王朝∶前206年-前202年(5年)
汉朝∶
西汉∶前202—公元8年11月(210年),东汉∶25年-220年(195年)
新朝∶公元8年12月-23年10月(16年)
玄汉王朝∶23年10月-25年(2年)
4、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220年-280年(60年)包含魏,蜀,吴;
魏∶220年-265年(45年)
蜀∶221年-263年(42年)
吴∶222年-280年(58年)
晋朝(266年-420年)包含西晋,东晋;
西晋∶265年-316年(51年)
东晋∶317年-420年(103年)
南北朝(420年—589年)
五胡十六国∶304年-439年(135年)
南朝(420年—589年)包含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四朝;
南朝·宋∶420年-479年(59年)
南朝·齐∶ 479年-502年(23年)
南朝·梁∶502年-557年(55年)
南朝·陈∶ 557年-589年(32年)
北朝(386年—581年)则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
北朝·北魏∶386年-534年(148年)
北朝·东魏 ∶534年-550年(16年)
北朝·西魏∶535年-557年(22年)
北朝·北齐∶550年-577年(27年)
北朝·北周∶ 557年-581年(24年)
5、隋唐时期
隋朝∶581年-619年(38年)
唐朝(618年—907年)包含唐朝前期,武周,唐朝中后期
唐朝前期∶618年-690年(72年)
武周∶690年-705年(15年)
唐朝中后期∶705年-907年(202年)
6、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891年-979年(89年)包含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前蜀,后蜀,杨吴,南唐,吴越,闽国,马楚,南汉,南平,北汉;
7、宋元时期
宋∶960年-1279年(320年) 含北宋,南宋;
北宋∶960年-1127年(167年)
南宋∶1127年-1279年(152年)
大蒙古国∶1206年-1271年(66年)
元∶271年-1368年(98年)
北元∶1368年—1402年(35年)
8、辽金夏
辽朝∶916 年-1125年(210年)
西辽∶1124年-1218年(94年)
西夏王朝∶1038年-1227年(190年)
金朝 ∶1115年-1234年(120年)
大理国包含前大理,后大理937年-1094年,1096年-1253年(316年)。
9、明清时期
明 ∶1368年-1644年(277年)
南明 ∶1644年-1662年(19年)
后金∶1616年-1636年(21年)
清前期∶1636年-1840年(205年)
10、近代时期
晚清∶1840年-1912年(73年)
辛亥革命(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
中华民国∶1912年-1949年(38年)
11、新中国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至今)

扩展资料∶
中国历史经历了几个社会形态∶
一、原始社会
人类蒙昧时代∶公元前100世纪以前
旧石器时代∶ 约公元前100世纪-公元前41世纪
华夏文明初始时代之三皇(部落联盟首领)传说时期∶公元前41世纪到公元前26世纪
华夏文明初始时代之五帝(部落联盟首领)传说时期∶约前26世纪-前2070年
二、奴隶社会
1、萌芽阶段∶ 前2070年-前1559年
2、发展阶段∶前1559年-前1046年
3、衰落阶段∶前1046年--前221年
三、封建社会
1、萌芽发展阶段∶前841年--前221年
2、大一统时期∶前221年--316年
3、大分裂时期∶420年--581年
4、民族大融合时期∶581年-907年
5、民族分裂时期∶916年--1271年
6、封建没落时期∶1271--1840年
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封建崩溃时期∶1840-1912年
2、封建终结时期∶1912-1949年
五、新民主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49-1956年
六、社会主义社会
初级阶段∶1988年-至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历史年表

河南之战、河西之战和漠北之战。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提出要北方游牧民族———匈奴臣服于中原王朝的皇帝,为此又在今内蒙筑受降城。从公元前133年至119年,汉武帝派兵和匈奴进行了多次作战。其中决定性的战役有三次:河南之战、河西之战和漠北之战。

元光二年(前133年),武帝采纳王恢的建议,派遣李广、公孙贺、王恢、李息、韩安国五将军,率30万汉军,埋伏在马邑附近。又派聂壹出塞与匈奴交易、诱敌。匈奴军臣单于发现这是诱兵之计,便立即引兵撤退。汉朝30万大军无功而返。

元朔二年(前127年),匈奴贵族以两万骑入侵上谷(河北怀来县)、渔阳。汉武帝采取声东击西的策略,派青年将领卫青率3万骑出云中(内蒙托克托县),西至陇西(甘肃东部),收复河套地区,扫除匈奴进犯的军事据点。卫青采取迂回进攻的方法,从后路包抄,一举赶走匈奴的楼烦王和白羊王,解除了长安的威胁。

元狩二年(前121年)。汉武帝派霍去病出陇西,越过焉支山(甘肃山丹县东南胭脂山)西进,入匈奴境千余里,和匈奴军短兵肉搏,大获全胜。同年夏天,霍去病第二次西征,越居延泽(内蒙古居延海),攻到祁连山,大破匈奴军,河西的匈奴贵族损失惨重。

同年,匈奴贵族内部分裂,浑邪王率四万人降汉。这次战役后,汉在这里置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历史上称“河西四郡”。

元狩四年(前119年)的漠北战役规模最大。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率10万骑兵,几十万步兵,分别从定襄郡(内蒙呼和浩特东南)和代郡(河北蔚县)出发,共击匈奴单于(匈奴首领)于漠北。

卫青北进千余里渡过大沙漠(戈壁沙漠),直抵阗颜山(蒙古杭爱山脉),歼敌1.9万余人。霍去病深入1000多公里,追击匈奴左贤王兵到狼居胥山(蒙古肯特山),俘敌7.4万余人,饮马瀚海,到达今天的贝加尔湖(俄罗斯), 漠北之战给匈奴以致命打击。

扩展资料:

汉武帝是中国封建王朝中最杰出的君主之一,奠定了汉王朝强盛的局面,成为中国封建王朝第一个发展高峰,还开辟了辽阔的疆域,奠定了汉地的基本范围。

《汉书》评叙刘彻“雄才大略”,《谥法》说“威强睿德曰武”,就是说威严,坚强,明智,仁德叫武。在中国历史书内,“秦皇汉武”经常互相衔接。他的功业,对中国历史进程和之后西汉王朝的发展影响深远。

汉武帝一不会因言废人:只要有才华,主父偃持不同政见,汉武帝照样求贤若渴;二是敢于破格提拔:因为有能力,卫青家奴出身,汉武帝竟然破格提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彻



河南、漠南、河西三大战役,都是汉匈战争的一部分

河南之战

汉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在西汉与匈奴的战争中,汉车骑将军卫青率军夺取河南(今黄河河套南内蒙古伊克昭盟一带)地区的远程迂回作战。

元朔元年,匈奴骑兵先后袭掠辽西(郡治阳乐,今辽宁义县西)、渔阳(郡治渔阳,今北京市密云西南)、雁门(郡治善无,今山西右玉城南)等地。二年春,又袭掠上谷(郡治沮阳,今河北怀来东南)、渔阳,杀掳吏民干余人。

在匈奴连续袭掠西汉东部边郡的情况下,汉武帝刘彻采取胡骑东进,汉骑西击,避实就虚之作战方针。令卫青收复河南地和秦长城,以保卫边郡和京师长安的安全。卫青率精骑出云中(郡治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过西河(今山西、陕西、内蒙古之间黄河)向西迂回,再度北河(今内蒙古乌加河),直插高阙(今内蒙古狼山中部计兰山口),又转军向南,对游牧于河南地区的匈奴白羊王、楼烦王部实施包围和突袭。白羊王、楼烦王北逃。汉军共斩首2300余级,俘虏3000余人,获牛羊百余万头。遂取河南地。又渡北河,破匈奴蒲泥、符离二部,尽取河北漠南地。

战后,西汉在河南建朔方郡,令苏建发10万人修筑朔方城(今内蒙古杭锦旗北),并修缮了秦蒙恬所筑长城及障塞。还从内地移民10万至朔方,充实边防。

点评:河南之战,汉军取得前所未有的大胜,首先得自汉武帝积极主动的战略部署。当匈奴军逞威于西汉东北边境时,他不为局部的失利所牵制,毅然采取避实就虚的战略,奇袭防御空虚的河南地,从而牢牢把握厂战争的主动权。其次,此次取胜,还得益于远程奔袭和大迂回战术使用的成功。卫青、李息率领精锐骑兵,敢于孤军深入,大胆地从匈奴白羊、楼烦二王与有贤王辖区中间的缝隙中穿过,行军千余里,切断了白羊、楼烦与匈奴腹地的联系,然后迂回包抄,直达陇西,打了敌人一个措手不及。此外,汉军的胜利,还与白羊、楼烦二王所部人马不多、战斗力较弱有关。此战,双方投入的兵力不多,规模亦不为大,但它在汉匈战争史上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西汉收复了战略要地河南及秦蒙恬所筑长城,使得汉朝的北部边防线更往北推移辛黄河沿岸,为长安增添一道屏障,从而在很大程度上解除了匈奴对关中地区的直接威胁。

漠南之战

汉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至六年,在西汉与匈奴的战争中,卫青率军反击漠南(蒙古大沙漠以南)右贤王部和单于主力的作战。

元朔二年,河南(今黄河河套南内蒙古伊克昭盟一带)之战(参见河南之战)后,匈奴不甘心失败,先后袭掠代郡(郡治代县、今河北蔚县东北代王城)、雁门(郡治善无,今山西右玉城南)、定襄(郡治成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土城子)、上郡(郡治肤施,今陕西榆林市南鱼河堡)等地。右贤王率骑数攻汉边郡,并入河南,袭扰朔方郡(今内蒙古杭锦旗北),杀掳民众。

汉武帝刘彻遂决定对右贤王和匈奴单于发起反击。五年春,武帝以10余万骑兵反击右贤王。以车骑将军卫青率3万骑出高阙(今内蒙古狼山中部计兰山口),并指挥游击将军苏建、强弩将军李沮、骑将军公孙贺、轻车将军李蔡等六将军俱出朔方,远程奔袭右贤王庭;同时,以大行李息、岸头侯张次公为将军率部出右北平(郡治平刚,今辽宁凌源西北),牵制左贤王部。

卫青军出塞六、七百里,乘夜包围袭击右贤王。右贤王毫无防备,率数百骑逃走。卫青俘获其部众1.5万余,牲畜近100万头。六年春,武帝命大将军卫青率中将军公孙敖,左将军公孙贺,前将军赵信,右将军苏建,后将军李广,强弩将军李沮等六将军共10余万骑出定襄击匈奴。重创匈奴单于主力,斩首数千而还,休整于定襄、云中、雁门。同年夏,卫青率六将军10余万骑又一次出定襄击匈奴,斩杀和俘虏1.9万人。

点评:漠南之战,就战略决策而言,汉军在击破匈奴右贤王之后,利用匈奴单于庭右翼暴露的弱点,选择单于本部为打击目标,显然是比较恰当的。但是,由于这个战役是继河南之战的第二次大规模战略反击战,汉军的进攻已失去了隐蔽性和突然性,匈奴军队吸取前次失败的教训,加强侦察,在战前即已设下埋伏,严阵以待,汉军因而未能达到预期目的。经过激烈战斗,汉军之所以还能取胜,在很大程度上是凭借着兵力上的优势和卫青、霍去病的英勇战斗精神和出色的指挥才能。战役结束后,汉武帝虽然对霍去病褒奖有加,但却末给卫育益封行赏,说明他对这个战役的结果并不满意。不过,经过此役的打击,匈奴单右贤王和单于的主力毕竟受到沉重打击,他也由此正视了汉军的兵威,开始考虑如何避开汉兵锋锐的问题,被迫退至大漠以北苦寒地区,巩固了河南地区,切断了匈奴东部和西部的联系,为尔后出击河西(今河西走廊和湟水流域)之匈奴和打通河西走廊创造了有利条件。

河西之战

西汉与匈奴的战争中,汉对河西(今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地区匈奴进行的两次纵深突袭作战。

汉武帝刘彻对匈奴发起战略反击后,先后取得了河南、漠南之战的胜利(参见河南之战、漠南之战)。匈奴单于和右贤王远遁大漠以北,河西仅存休屠王、浑邪王等部,势孤力单。汉武帝抓住有利时机,发起河西之战。此役分为春、夏两次作战。

二年春,汉以霍去病为骠骑将军,率精骑万人,由陇西(郡治狄道,今甘肃临洮)出发,涉狐奴水(今甘肃石羊河),历五国,转战六天,过焉支山(今甘肃山丹东南之大黄山),向西北挺进千余里。大败休屠王、浑邪王部,杀折兰王、卢胡王,俘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斩获8900余人,汉军损失十分之七(参见第一次河西之战)。

同年夏,为进一步歼灭匈奴有生力量,完全控制河西走廊,汉武帝令霍去病与合骑侯公孙敖率精骑数万,由北地(郡治马岭,今甘肃庆阳西北)出发,分两路进攻河西匈奴。霍去病率部渡黄河,经沙漠南缘,迂回至居延泽(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西过小月氏(今甘肃敦煌市南湖镇阳关遗址西南),转向东南,攻至祁连山(今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西北),大败酋涂王。降俘6500人。斩首3万余。汉军亦伤亡十分之三。另路公孙敖部因迷失方向未能参加作战(参见第二次河西之战)。

为策应霍去病作战,郎中令李广、卫尉张骞率骑兵万余,从右北平(郡治平刚,今辽宁凌源西北)出发,进击左贤王。李广率4000骑北进数百里,因张骞部未能按时出发,被左贤王4万骑包围,军士皆恐慌,李广命其子李敢率数十骑冲击匈奴骑兵队伍,以鼓舞士气;并将骑兵列成圆阵御敌,匈奴进攻,则弓弩齐发。激战终日,汉军箭矢将尽,李广手持强弩“大黄”,连续射杀匈奴裨将数人,缓解了匈奴的进攻。战至次日,汉军死伤过半,匈奴也伤亡很大。时张骞率万骑赶到,左贤王解围北撤,完成了牵制左贤王部的任务(参见李广、张骞击匈奴左贤王之战)。

战后,伊樨斜单于怒浑邪王、休屠王惨败,欲召至单于庭诛之。二王恐,乃向汉求降。休屠王悔,浑邪王遂杀休屠王,并其众,共4万余人降汉(参见霍去病迎浑邪王降汉之役)。西汉将降众分置陇西、北地、上郡(郡治肤施,今陕西榆林市南鱼河堡)、朔方(郡治朔方城,今内蒙古杭锦旗北),云中(郡治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五郡塞外,称五属国。此后,陇西、北地和河西地区少有匈奴攻掠,遂减戍卒之半。

点评:此战,西汉采取大骑兵集团大纵深迂回,远程奔袭、连续突击等战法,使匈奴措手不及,受到歼灭性打击。霍去病之所以在数月之间连败河西匈奴军,除了归功于汉武帝用兵河西战略决策的英明之外,还得益于下述约诸多因素。首先,四军的作战时机选择恰当,战术运用巧妙。匈奴历来多在秋高马肥之时用兵作战,而汉军由于马匹有粮草饲养,故骑兵的作战并不完全受到季节的影响,春、夏两季皆可出击。此次,汉军在春季作战之后稍事休整,随即发起第二次进攻,这种连续作战的方式突破了匈奴骑兵的作战常规,完全出乎匈奴的意料之外,因而能取得出敌不意、攻其不备的良好效果。其次,汉军统帅英勇、将士能战,具有强大的战斗力。霍去病于漠南战役中脱颖而出,此次出战河西,是他第一次独立领兵作战。这位年轻的主帅,一向具有剽悍勇猛的战斗作风,不畏艰险,不怕强敌,作战时“敢深入,常与壮骑先其大军”,这不能不极大地鼓舞汉军的士气,激励他们英勇奋战。汉军广大将士的英雄主义行动和高昂的斗争精神,为夺取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保障。第三,汉军注意区分主要敌人和胁从分子,分化瓦解敌对势力。河西历来是多民族的聚居区,在匈奴奴隶主贵族的统治之下,民族矛盾一直比较尖锐。霍去病在两次河西之城中,都注意利用匈奴内部的矛盾,坚持“舍服知成而止”山的政策,只要敌军表示归眼便赦而不问,而把汀击的目标集中在拒不归服、坚持反抗的一小部分顽敌身上。第一次进军河西时过遫濮部落而不战,皋兰山下的废战也只抹杀“锐悍者”而不残无辜等,都是“舍服知成而止”政策的具体表现。这不仅对分化瓦解敌军、夺取战争的胜利,起到了相当的作用,而且还对河西各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促使浑邪王的数万部众在后来归降了汉廷。河西之战使汉匈双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此役使匈奴继失河南地后又丧失河西,其统治西部地区的根基便被彻底拔除了。此后,匈奴不仅在与汉朝争夺西域的斗争中长期陷于被动的地位,同时也在经济上遭受重大的损失。

漠北之战

汉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在西汉与匈奴的战争中,双方主力在大漠以北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

汉武帝刘彻对匈奴发起战略反击后,先后取得了河南之战、漠南之战、河西之战的胜利,匈奴单于和右贤王远遁漠北,大大减轻了西汉西北边境的边患。但匈奴并未放弃对汉边郡之袭掠。三年秋,匈奴骑兵数万攻入右北平(郡治平刚,今辽宁凌源西)、定襄(郡治成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土城子),杀掠吏民数千。

武帝为彻底消灭匈奴主力,决心利用匈奴认为汉军无力越过大漠作战之错误判断,于四年春,集中骑兵10万由大将军卫青和骠骑将军霍去病分别统率进击漠北,寻求匈奴主力作战。为保证大骑兵集团军需品的运输和补给,组织了运输行李之私人马匹4万(一说14万)和转运辎重之步兵数十万随军行动。

汉军原计划全部由定襄出发北进,以霍去病攻单于主力。后从俘虏口供中得知单于在东部的错误消息,即改变原部署,卫青仍出定襄,霍去病则东出代郡(郡治代县,今河北蔚县东北代王城)。伊樨斜单于得知汉军进击漠北的消息,采纳赵信的建议,将人畜辎重转移至后方,率精兵于漠北以待。

卫青率前将军李广,左将军公孙贺,右将军赵食其,后将军曹襄共5万骑出定襄后,从俘虏口中得知单子居处,令李广、赵食其合军出东道策应,自率精骑北进千余里,越过大漠,见单于已列阵而待,即令以武刚车环绕为营,而纵5000骑出战。战至日落,卫青以左右翼包围单于。单于不敌,遂率壮骑数百突围逃去。汉军追至阗颜山(今蒙古杭爱山南面一支)赵信城而还,前后共捕斩1.9万余人。李广、赵食其一路因迷失道路,未能如期到达。

霍去病率部出塞,穿过大漠,北进2000余里,与左贤王部遭遇。经激战,左贤王战败溃退。霍去病封狼居胥山(今蒙古肯特山)以祭天,禅姑衍山(今蒙古肯特山北)以祭地,至瀚海(今俄罗斯之贝加尔湖)而还。共俘斩7万余人。

此战共歼灭匈奴军9万余人,使其一时无力渡漠南下。西汉亦损失兵力数万人,马10万余匹。此后,双方暂时休战。

点评:漠北之战,是西汉与匈奴战争中规模最大也最艰巨的一次作战,是在草原地区进行的一次成功作战,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汉军作战指导明确,准备充分,汉武帝在取得河南、漠南、河西三大战役的胜利的基础上,根据汉军经过实战的锻炼积累的运用骑兵集团进行长途奔袭与迂回包抄的作战经验,利用匈奴王廷北徒之后误以为汉军不敢深入漠北的麻痹心理,决定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大胆地制订了远途奔袭、深入漠北、犁廷扫穴、寻歼匈奴主力的战略方针。与此同时,他又细心进行战前的准备,除集中全国最精锐的骑兵和最优秀的战将投入战斗外,还调集大批马匹与步兵,运送粮草辐重,以解决远距离作战的补给问题。在作战中,汉军统帅又发挥了出色的指挥才能,充分利用大骑兵集团快速、机动与冲击力的特点,以优势兵力,分路出击,不仅敢于深入敌境,而且善于迂回包秒,特别是卫青,在遭遇单于主力后,机智地运用了车守骑攻、协同作战的新战术,先借助战车的防御能力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继而发挥骑兵迅速机动的攻击能力,迂回包妙敌军的两翼,一举击溃单于的主力,更显示出其战役指挥方面的优异才能。所有这一切,都为汉军的胜利提供了保障。漠北之战最终以汉军的全面胜利而告终。给予匈奴前所未有的打击。经过这次大决战,危害汉朝百余年的匈奴边患已基本上得到解决。从这个意义上说,漠北之战实是汉武帝反击匈奴战争的最高峰。

1 公元前141年即位
2 卫绾、窦婴、许昌、田蚡、薛泽、公孙弘、李蔡、庄青翟、赵周、石庆、公孙贺、刘屈氂、田千秋
3 河南之战

汉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在西汉与匈奴的战争中,汉车骑将军卫青率军夺取河南(今黄河河套南内蒙古伊克昭盟一带)地区的远程迂回作战。

元朔元年,匈奴骑兵先后袭掠辽西(郡治阳乐,今辽宁义县西)、渔阳(郡治渔阳,今北京市密云西南)、雁门(郡治善无,今山西右玉城南)等地。二年春,又袭掠上谷(郡治沮阳,今河北怀来东南)、渔阳,杀掳吏民干余人。

在匈奴连续袭掠西汉东部边郡的情况下,汉武帝刘彻采取胡骑东进,汉骑西击,避实就虚之作战方针。令卫青收复河南地和秦长城,以保卫边郡和京师长安的安全。卫青率精骑出云中(郡治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过西河(今山西、陕西、内蒙古之间黄河)向西迂回,再度北河(今内蒙古乌加河),直插高阙(今内蒙古狼山中部计兰山口),又转军向南,对游牧于河南地区的匈奴白羊王、楼烦王部实施包围和突袭。白羊王、楼烦王北逃。汉军共斩首2300余级,俘虏3000余人,获牛羊百余万头。遂取河南地。又渡北河,破匈奴蒲泥、符离二部,尽取河北漠南地。

战后,西汉在河南建朔方郡,令苏建发10万人修筑朔方城(今内蒙古杭锦旗北),并修缮了秦蒙恬所筑长城及障塞。还从内地移民10万至朔方,充实边防。

点评:河南之战,汉军取得前所未有的大胜,首先得自汉武帝积极主动的战略部署。当匈奴军逞威于西汉东北边境时,他不为局部的失利所牵制,毅然采取避实就虚的战略,奇袭防御空虚的河南地,从而牢牢把握厂战争的主动权。其次,此次取胜,还得益于远程奔袭和大迂回战术使用的成功。卫青、李息率领精锐骑兵,敢于孤军深入,大胆地从匈奴白羊、楼烦二王与有贤王辖区中间的缝隙中穿过,行军千余里,切断了白羊、楼烦与匈奴腹地的联系,然后迂回包抄,直达陇西,打了敌人一个措手不及。此外,汉军的胜利,还与白羊、楼烦二王所部人马不多、战斗力较弱有关。此战,双方投入的兵力不多,规模亦不为大,但它在汉匈战争史上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西汉收复了战略要地河南及秦蒙恬所筑长城,使得汉朝的北部边防线更往北推移辛黄河沿岸,为长安增添一道屏障,从而在很大程度上解除了匈奴对关中地区的直接威胁。

漠南之战

汉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至六年,在西汉与匈奴的战争中,卫青率军反击漠南(蒙古大沙漠以南)右贤王部和单于主力的作战。

元朔二年,河南(今黄河河套南内蒙古伊克昭盟一带)之战(参见河南之战)后,匈奴不甘心失败,先后袭掠代郡(郡治代县、今河北蔚县东北代王城)、雁门(郡治善无,今山西右玉城南)、定襄(郡治成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土城子)、上郡(郡治肤施,今陕西榆林市南鱼河堡)等地。右贤王率骑数攻汉边郡,并入河南,袭扰朔方郡(今内蒙古杭锦旗北),杀掳民众。

汉武帝刘彻遂决定对右贤王和匈奴单于发起反击。五年春,武帝以10余万骑兵反击右贤王。以车骑将军卫青率3万骑出高阙(今内蒙古狼山中部计兰山口),并指挥游击将军苏建、强弩将军李沮、骑将军公孙贺、轻车将军李蔡等六将军俱出朔方,远程奔袭右贤王庭;同时,以大行李息、岸头侯张次公为将军率部出右北平(郡治平刚,今辽宁凌源西北),牵制左贤王部。

卫青军出塞六、七百里,乘夜包围袭击右贤王。右贤王毫无防备,率数百骑逃走。卫青俘获其部众1.5万余,牲畜近100万头。六年春,武帝命大将军卫青率中将军公孙敖,左将军公孙贺,前将军赵信,右将军苏建,后将军李广,强弩将军李沮等六将军共10余万骑出定襄击匈奴。重创匈奴单于主力,斩首数千而还,休整于定襄、云中、雁门。同年夏,卫青率六将军10余万骑又一次出定襄击匈奴,斩杀和俘虏1.9万人。

点评:漠南之战,就战略决策而言,汉军在击破匈奴右贤王之后,利用匈奴单于庭右翼暴露的弱点,选择单于本部为打击目标,显然是比较恰当的。但是,由于这个战役是继河南之战的第二次大规模战略反击战,汉军的进攻已失去了隐蔽性和突然性,匈奴军队吸取前次失败的教训,加强侦察,在战前即已设下埋伏,严阵以待,汉军因而未能达到预期目的。经过激烈战斗,汉军之所以还能取胜,在很大程度上是凭借着兵力上的优势和卫青、霍去病的英勇战斗精神和出色的指挥才能。战役结束后,汉武帝虽然对霍去病褒奖有加,但却末给卫育益封行赏,说明他对这个战役的结果并不满意。不过,经过此役的打击,匈奴单右贤王和单于的主力毕竟受到沉重打击,他也由此正视了汉军的兵威,开始考虑如何避开汉兵锋锐的问题,被迫退至大漠以北苦寒地区,巩固了河南地区,切断了匈奴东部和西部的联系,为尔后出击河西(今河西走廊和湟水流域)之匈奴和打通河西走廊创造了有利条件。

河西之战

西汉与匈奴的战争中,汉对河西(今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地区匈奴进行的两次纵深突袭作战。

汉武帝刘彻对匈奴发起战略反击后,先后取得了河南、漠南之战的胜利(参见河南之战、漠南之战)。匈奴单于和右贤王远遁大漠以北,河西仅存休屠王、浑邪王等部,势孤力单。汉武帝抓住有利时机,发起河西之战。此役分为春、夏两次作战。

二年春,汉以霍去病为骠骑将军,率精骑万人,由陇西(郡治狄道,今甘肃临洮)出发,涉狐奴水(今甘肃石羊河),历五国,转战六天,过焉支山(今甘肃山丹东南之大黄山),向西北挺进千余里。大败休屠王、浑邪王部,杀折兰王、卢胡王,俘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斩获8900余人,汉军损失十分之七(参见第一次河西之战)。

同年夏,为进一步歼灭匈奴有生力量,完全控制河西走廊,汉武帝令霍去病与合骑侯公孙敖率精骑数万,由北地(郡治马岭,今甘肃庆阳西北)出发,分两路进攻河西匈奴。霍去病率部渡黄河,经沙漠南缘,迂回至居延泽(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西过小月氏(今甘肃敦煌市南湖镇阳关遗址西南),转向东南,攻至祁连山(今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西北),大败酋涂王。降俘6500人。斩首3万余。汉军亦伤亡十分之三。另路公孙敖部因迷失方向未能参加作战(参见第二次河西之战)。

为策应霍去病作战,郎中令李广、卫尉张骞率骑兵万余,从右北平(郡治平刚,今辽宁凌源西北)出发,进击左贤王。李广率4000骑北进数百里,因张骞部未能按时出发,被左贤王4万骑包围,军士皆恐慌,李广命其子李敢率数十骑冲击匈奴骑兵队伍,以鼓舞士气;并将骑兵列成圆阵御敌,匈奴进攻,则弓弩齐发。激战终日,汉军箭矢将尽,李广手持强弩“大黄”,连续射杀匈奴裨将数人,缓解了匈奴的进攻。战至次日,汉军死伤过半,匈奴也伤亡很大。时张骞率万骑赶到,左贤王解围北撤,完成了牵制左贤王部的任务(参见李广、张骞击匈奴左贤王之战)。

战后,伊樨斜单于怒浑邪王、休屠王惨败,欲召至单于庭诛之。二王恐,乃向汉求降。休屠王悔,浑邪王遂杀休屠王,并其众,共4万余人降汉(参见霍去病迎浑邪王降汉之役)。西汉将降众分置陇西、北地、上郡(郡治肤施,今陕西榆林市南鱼河堡)、朔方(郡治朔方城,今内蒙古杭锦旗北),云中(郡治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五郡塞外,称五属国。此后,陇西、北地和河西地区少有匈奴攻掠,遂减戍卒之半。

点评:此战,西汉采取大骑兵集团大纵深迂回,远程奔袭、连续突击等战法,使匈奴措手不及,受到歼灭性打击。霍去病之所以在数月之间连败河西匈奴军,除了归功于汉武帝用兵河西战略决策的英明之外,还得益于下述约诸多因素。首先,四军的作战时机选择恰当,战术运用巧妙。匈奴历来多在秋高马肥之时用兵作战,而汉军由于马匹有粮草饲养,故骑兵的作战并不完全受到季节的影响,春、夏两季皆可出击。此次,汉军在春季作战之后稍事休整,随即发起第二次进攻,这种连续作战的方式突破了匈奴骑兵的作战常规,完全出乎匈奴的意料之外,因而能取得出敌不意、攻其不备的良好效果。其次,汉军统帅英勇、将士能战,具有强大的战斗力。霍去病于漠南战役中脱颖而出,此次出战河西,是他第一次独立领兵作战。这位年轻的主帅,一向具有剽悍勇猛的战斗作风,不畏艰险,不怕强敌,作战时“敢深入,常与壮骑先其大军”,这不能不极大地鼓舞汉军的士气,激励他们英勇奋战。汉军广大将士的英雄主义行动和高昂的斗争精神,为夺取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保障。第三,汉军注意区分主要敌人和胁从分子,分化瓦解敌对势力。河西历来是多民族的聚居区,在匈奴奴隶主贵族的统治之下,民族矛盾一直比较尖锐。霍去病在两次河西之城中,都注意利用匈奴内部的矛盾,坚持“舍服知成而止”山的政策,只要敌军表示归眼便赦而不问,而把汀击的目标集中在拒不归服、坚持反抗的一小部分顽敌身上。第一次进军河西时过遫濮部落而不战,皋兰山下的废战也只抹杀“锐悍者”而不残无辜等,都是“舍服知成而止”政策的具体表现。这不仅对分化瓦解敌军、夺取战争的胜利,起到了相当的作用,而且还对河西各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促使浑邪王的数万部众在后来归降了汉廷。河西之战使汉匈双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此役使匈奴继失河南地后又丧失河西,其统治西部地区的根基便被彻底拔除了。此后,匈奴不仅在与汉朝争夺西域的斗争中长期陷于被动的地位,同时也在经济上遭受重大的损失。

漠北之战

汉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在西汉与匈奴的战争中,双方主力在大漠以北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

汉武帝刘彻对匈奴发起战略反击后,先后取得了河南之战、漠南之战、河西之战的胜利,匈奴单于和右贤王远遁漠北,大大减轻了西汉西北边境的边患。但匈奴并未放弃对汉边郡之袭掠。三年秋,匈奴骑兵数万攻入右北平(郡治平刚,今辽宁凌源西)、定襄(郡治成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土城子),杀掠吏民数千。

武帝为彻底消灭匈奴主力,决心利用匈奴认为汉军无力越过大漠作战之错误判断,于四年春,集中骑兵10万由大将军卫青和骠骑将军霍去病分别统率进击漠北,寻求匈奴主力作战。为保证大骑兵集团军需品的运输和补给,组织了运输行李之私人马匹4万(一说14万)和转运辎重之步兵数十万随军行动。

汉军原计划全部由定襄出发北进,以霍去病攻单于主力。后从俘虏口供中得知单于在东部的错误消息,即改变原部署,卫青仍出定襄,霍去病则东出代郡(郡治代县,今河北蔚县东北代王城)。伊樨斜单于得知汉军进击漠北的消息,采纳赵信的建议,将人畜辎重转移至后方,率精兵于漠北以待。

卫青率前将军李广,左将军公孙贺,右将军赵食其,后将军曹襄共5万骑出定襄后,从俘虏口中得知单子居处,令李广、赵食其合军出东道策应,自率精骑北进千余里,越过大漠,见单于已列阵而待,即令以武刚车环绕为营,而纵5000骑出战。战至日落,卫青以左右翼包围单于。单于不敌,遂率壮骑数百突围逃去。汉军追至阗颜山(今蒙古杭爱山南面一支)赵信城而还,前后共捕斩1.9万余人。李广、赵食其一路因迷失道路,未能如期到达。

霍去病率部出塞,穿过大漠,北进2000余里,与左贤王部遭遇。经激战,左贤王战败溃退。霍去病封狼居胥山(今蒙古肯特山)以祭天,禅姑衍山(今蒙古肯特山北)以祭地,至瀚海(今俄罗斯之贝加尔湖)而还。共俘斩7万余人。

此战共歼灭匈奴军9万余人,使其一时无力渡漠南下。西汉亦损失兵力数万人,马10万余匹。此后,双方暂时休战。

点评:漠北之战,是西汉与匈奴战争中规模最大也最艰巨的一次作战,是在草原地区进行的一次成功作战,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汉军作战指导明确,准备充分,汉武帝在取得河南、漠南、河西三大战役的胜利的基础上,根据汉军经过实战的锻炼积累的运用骑兵集团进行长途奔袭与迂回包抄的作战经验,利用匈奴王廷北徒之后误以为汉军不敢深入漠北的麻痹心理,决定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大胆地制订了远途奔袭、深入漠北、犁廷扫穴、寻歼匈奴主力的战略方针。与此同时,他又细心进行战前的准备,除集中全国最精锐的骑兵和最优秀的战将投入战斗外,还调集大批马匹与步兵,运送粮草辐重,以解决远距离作战的补给问题。在作战中,汉军统帅又发挥了出色的指挥才能,充分利用大骑兵集团快速、机动与冲击力的特点,以优势兵力,分路出击,不仅敢于深入敌境,而且善于迂回包秒,特别是卫青,在遭遇单于主力后,机智地运用了车守骑攻、协同作战的新战术,先借助战车的防御能力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继而发挥骑兵迅速机动的攻击能力,迂回包妙敌军的两翼,一举击溃单于的主力,更显示出其战役指挥方面的优异才能。所有这一切,都为汉军的胜利提供了保障。漠北之战最终以汉军的全面胜利而告终。给予匈奴前所未有的打击。经过这次大决战,危害汉朝百余年的匈奴边患已基本上得到解决。从这个意义上说,漠北之战实是汉武帝反击匈奴战争的最高峰。

历史上汉武帝发动的对匈奴的“三大战役”
武帝初年,继续实行文景之世对匈奴和亲的政策,“厚遇关市,饶给之。匈奴自单于以下皆亲汉,往来长城下。”元光二年(公元前133 年),武帝采用雁门富豪聂壹计谋,命聂壹诈降,引诱匈奴攻取马邑城(今山西朔县东北),汉埋伏三十余万大军准备一举消灭匈奴主力。匈奴单于以十万骑兵入塞,半途发觉有诈引还。从此以后,匈奴绝和亲,常常在边塞攻掠。但双方仍保持关市贸易。元光六年,武帝开始派军进攻匈奴,从此三十余年间,双方多次发生战争。其中关系最大的有三次战役。

公元前 129年,匈奴又一次兴兵南下,前锋直指上谷(今河北省怀来县)。汉武帝果断地任命卫青为车骑将军,迎击匈奴。

这次用兵,汉武帝分派四路出击。车骑将军卫青直出上谷,骑将军公孙敖从代郡(今河北蔚县东北)出兵,轻车将军公孙贺从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出兵,骁骑将军李广从雁门出兵。四路将领各率一万骑兵。卫青首次出征,但他英勇善战,直捣龙城(匈奴祭扫天地祖先的地方),斩首 700人,取得胜利。另外三路,两路失败,一路无功而还。汉武帝看到只有卫青胜利凯旋,非常赏识,加封关内侯。

汉朝对匈奴的反击,使得匈奴的进犯更加猖狂了。公元前 128年的秋天,匈奴骑兵大举南下,先攻破辽西,杀死了辽西太守,又打败渔阳守将韩安国,劫掠百姓两千多人。汉武帝派匈奴人敬畏的飞将军李广镇守右北平(今辽宁省凌源西南),匈奴兵则避开李广,而从雁门关入塞,进攻汉朝北部边郡。汉武帝又派卫青出征,并派李息从代郡出兵,从背后袭击匈奴。卫青率三万骑兵,长驱而进,赶往前线。卫青本人身先士卒,将士们更是奋勇争先。斩杀、俘获敌人数千名,匈奴大败而逃。

公元前 127年,匈奴贵族集结大量兵力,进攻上谷(今河北省怀来县)、渔阳。武帝决定避实击虚,派卫青率大军进攻久为匈奴盘踞的河南地(黄河河套地区)。这是西汉对匈奴的第一次大战役。

卫青率领四万大军从云中(治所在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出发,采用“迂回侧击”的战术,西绕到匈奴军的后方,迅速攻占高阙(今内蒙古杭锦后旗),切断了驻守河南地的匈奴白羊王、楼烦王同单于王庭的联系。然后,卫青又率精骑,飞兵南下,进到陇西,形成了对白羊王、楼烦王的包围。匈奴白羊王、楼烦王见势不好,仓惶率兵逃走。汉军活捉敌兵数千人,夺取牲畜一百多万头,完全控制了河套地区。因为这一带水草肥美,形势险要,汉武帝在此修筑朔方城(今内蒙古杭锦旗西北),设置朔方郡、五原郡,从内地迁徙十万人到那里定居,还修复了秦时蒙恬所筑的边塞和沿河的防御工事。这样,不但解除了匈奴骑兵对长安的直接威胁,也建立起了进一步反击匈奴的前方基地。卫青立有大功,被封为长平侯,食邑3800户。

匈奴贵族不甘心在河南地的失败,一心想把朔方重新夺回去,所以在几年内多次出兵,但都被汉军挡了回去。公元前 124年春,汉武帝命卫青率三万骑兵从高阙出发;苏建、李沮、公孙贺、李蔡都受卫青的节制,率兵从朔方出发;李息、张次公率兵由右北平出发。这次总兵力有十几万人。匈奴右贤王认为汉军离得很远,一时不可能来到,就放松了警惕。卫青率大军急行军六、七百里,趁着黑夜包围了右贤王的营帐。这时,右贤王正在帐中拥着美妾,畅饮美酒,已有八九分醉意了。忽听帐外杀声震天,火光遍野,右贤王惊慌失措,忙把美妾抱上马,带了几百壮骑,突出重围,向北逃去。汉军轻骑校尉郭成等领兵追赶数百里没有追上,却俘虏了右贤王的小王十余人,男女一万五千余人,牲畜有几百万头。汉军大获全胜,高奏凯歌,收兵回朝。

汉武帝接到战报,喜出望外,派特使捧着印信,到军中拜卫青为大将军,加封食邑8700户,所有将领归他指挥。卫青的三个儿子都还在襁褓之中,也被汉武帝封为列侯。卫青非常谦虚,坚决推辞说:“微臣有幸待罪军中,仰仗陛下的神灵,使得我军获得胜利,这全是将士们拚死奋战的功劳。陛下已加封了我的食邑,我的儿子年纪尚幼,毫无功劳,陛下却分割土地,封他们为侯。这样是不能鼓励将士奋力作战的。他们三人怎敢接受封赏。”汉武帝随后又封赏了随从卫青作战的公孙敖、韩说、公孙贺、李蔡、李朔、赵不虞、公孙戎奴、李沮、李息、豆如意等。

经过几次打击,匈奴依然猖撅。入代地,攻雁门,劫掠定襄(今内蒙古和林格尔)、上郡(今陕西绥德县东南)。公元前 123年二月,汉武帝又命卫青攻打匈奴。公孙敖为中将军,公孙贺为左将军,赵信为前将军,苏建为右将军,李广为后将军,李沮为强弩将军,分领六路大军,统归大将军卫青指挥,浩浩荡荡,从定襄出发,北进数百里,歼灭匈奴军数千名。这次战役中,卫青的外甥霍去病率 800精骑首次参战,取得了歼敌两千余人的辉煌战果。战后全军返回定襄休整,一个月后再次出塞,斩获匈奴军一万多名。但是,右将军苏建和前将军赵信与匈奴打了一场遭遇战,汉军死伤惨重,苏建突围逃回,赵信本是匈奴降将,兵败后就又投降了匈奴。

在讨论如何处置苏建弃军而逃的罪过时,有人建议将他斩首以建立大将军的威严,有人认为苏建是尽力而战的,不应斩首。卫青认为自己身为皇亲国戚,没有必要再建立威严;自己本有权力可以处决部将,却不敢擅杀。他要做一个人臣不敢专权的榜样,于是把苏建用囚车送回长安由皇帝处理。汉武帝赦免了苏建的死罪,令其交纳了赎金后贬为平民。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 年),武帝命霍去病将兵远征。霍去病自陇西出兵,过焉支山(今甘肃山丹县境),西入匈奴境内千余里。同年夏,霍去病由北地出击,逾居延海,南下祁连山。这次战役,沉重地打击了匈奴右部,匈奴浑邪王杀休屠王,率部四万余人归汉。汉分徙其众于西北边塞之外,因其故俗为王属国。后又迁徙关东贫民七十二万余口,充实陇西、北地、西河、上郡之地。西汉朝廷又在浑邪王、休屠王故地陆续设立酒泉、武威、张掖、敦煌四郡。汉得河西四郡地,不但隔断了匈奴与羌人的联系,而且沟通了内地与西域的直接交通,对于西汉和匈奴势力的消长发生了显著作用。

为了彻底击溃匈奴主力,汉武帝集中全国的财力、物力,准备发动对匈奴的第三次大战役。公元前 119年春,汉武帝召集诸将开会,商讨进军方略。他说:“匈奴单于采纳赵信的建议,远走沙漠以北,认为我们汉军不能穿过沙漠,即使穿过,也不敢多作停留。这次我们要发起强大的攻势,达到我们的目的。”于是挑选了十万匹精壮的战马,由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各率精锐骑兵五万人,分作东西两路,远征漠北。为解决粮草供应问题,汉武帝又动员了私人马匹四万多,步兵十余万人负责运输粮草辎重,紧跟在大军之后。

原计划远征大军从定襄北上,由霍去病率骁勇善战的将土专力对付匈奴单于。后来从俘获的匈奴兵口中得知匈奴伊稚斜单于远在东方,于是汉军重新调整战斗序列。汉武帝命霍去病从东方的代郡出塞,卫青从定襄出塞。

大将军卫青麾下,强将济济。李广为前将军,公孙贺为左将军,赵食其为右将军,曹襄为后将军。卫青考虑到前将军李广年纪已高、运气又不好,就没让他担任先锋,而是与右将军赵食其两军合并,从右翼进行包抄。卫青自己率左将军公孙贺、后将军曹襄从正面进兵,直插匈奴单于驻地。

赵信向伊稚斜单于建议:“汉军不知道厉害,竟打算穿过沙漠。到时候,人困马乏,我们以逸待劳,就可以俘虏他们。”于是下令所有的粮草辎重,再次向北转移,而把精锐部队埋伏在了沙漠北边。

卫青大军北行一千多里,跨过大沙漠,与严阵以待的匈奴军遭遇了。卫青临危不惧,命令部队用武刚车(铁甲兵车)迅速环绕成一个坚固的阵地,然后派出5000骑兵向敌阵冲击。匈奴出动一万多骑兵迎战。双方激战在一起,非常惨烈。黄昏时分,忽然刮起暴风,尘土滚滚,沙砾扑面,顿时一片黑暗,两方军队互相不能分辨。卫青乘机派出两支生力军,从左右两翼迂回到单于背后,包围了单于的大营。伊稚斜单于发现汉军数量如此众多,而且人壮马肥,士气高昂,大为震动,知道无法取胜,就慌忙跨上马,在数行精骑的保护下奋力突围。向西北方向飞奔而去。

这时,夜幕已经降临,战场上双方将士仍在喋血搏斗,喊杀声惊天动地。卫青得知伊稚斜单于已突围逃走,马上派出轻骑兵追击。匈奴兵不见了单于,军心大乱,四散逃命。卫青率大军乘夜挺进。天亮时。汉军已追出二百多里,虽然没有找到单于的踪迹,却斩杀并俘虏匈奴官兵 19000多人。卫青大军一直前进到真颜山赵信城(今蒙古乌兰巴托市西),获得了匈奴屯积的粮草,补充军用。他们在此停留了一天.然后烧毁赵信城及剩余的粮食。胜利班师。

霍去病率领的东路军出代二千余里,与匈奴左贤王的军队遭遇。经过激战,俘获了匈奴三个小王以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入,消灭匈奴七万多人。左贤王败逃而去。霍去病“封狼居胥山,临瀚海而还。”(“封狼居胥”中狼居胥山应是今蒙古乌兰巴托东边的肯特山。瀚海,“今呼伦湖和贝尔湖。”也有史学家称瀚海不是海,既不是贝加尔湖,也不是呼伦湖、贝尔湖,而是指荒无人烟的沙漠。)。

这次战役,汉军打垮了匈奴的主力,使匈奴元气大伤。从此以后,匈奴逐渐向西北迁徙,出现了“漠南无王庭”,匈奴对汉朝的军事威胁基本上解除了。

汉武帝为表彰卫青、霍去病的大功,特加封他们为大司马。

卫青霍去病对匈奴发起的三次战争


汉武帝文韬武略,他发动的三大战役是什么?
河南之战、河西之战和漠北之战。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提出要北方游牧民族———匈奴臣服于中原王朝的皇帝,为此又在今内蒙筑受降城。从公元前133年至119年,汉武帝派兵和匈奴进行了多次作战。其中决定性的战役有三次:河南之战、河西之战和漠北之战。元光二年(前133年),武帝采纳王恢的建议,派...

汉武帝北伐匈奴的三大战役分别是什么
1、河南之战 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匈奴骑兵进犯上谷(今河北怀来东 南)、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等地。汉武帝避实就虚,实施反击,派遣年青将领卫青率大军进攻为匈奴所盘踞的河南地。卫青引兵北上,出云中,沿黄河西进,对占据河套及其以南地区的匈奴楼烦王、白羊王所部进行突袭,全部收复了河南地。

汉武帝时打败匈奴的战役是什么?这次战役影响是什么?
汉武帝亲自发动和领导的河南、河西、漠北三大战役,汉军虽也伤亡士卒数万,马10余万匹,同时也沉重地打击了匈奴单于,歼灭了左、右贤王的主力,基本上消除了匈奴犯边掠夺的能力。匈奴狐鹿姑单于给汉武帝的书信,既反映汉初对匈奴政策所造成的后果,也反映出狐鹿姑单于的狂妄无知,从而也导致了其后匈奴的分裂。其中北匈奴...

汉武帝简介
从军事上来说,汉武帝北击匈奴,东征朝鲜,南服南越,是为我国疆域扩大作出巨大贡献的~从外交上来说,汉武帝多次派人出使西域,张骞,苏武,为开通西域作出巨大贡献~从经济上来讲,汉武帝增加国家税收,实行盐铁专卖~从政治上来说,汉武帝增加中央集权,增加朝廷控制力~可是刘彻暴戾,强横,自大,专制,...

我想了解三国时最著名的三大战役经过?
官渡之战:官渡之战是中国东汉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后来的魏武帝)统军在官渡(今中国中部河南中牟境)地区击败袁绍军队进攻的一次决战。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失败后,镇压义军的豪强势力拥兵割据,逐鹿中原。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袁绍自恃实力雄厚,图谋相机消灭曹操集团。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整饬政务,...

【请问】关于汉武帝的一些问题
汉军作战指导明确,准备充分,汉武帝在取得河南、漠南、河西三大战役的胜利的基础上,根据汉军经过实战的锻炼积累的运用骑兵集团进行长途奔袭与迂回包抄的作战经验,利用匈奴王廷北徒之后误以为汉军不敢深入漠北的麻痹心理,决定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大胆地制订了远途奔袭、深入漠北、犁廷扫穴、寻歼匈奴主力的战略方针。与此...

东汉末年的三大战役是哪三个
应该是 官渡之战(曹操与袁绍)、赤壁之战(三分天下)、夷陵之战(刘备和孙权)

三国演义的著名战役有哪些?
夷陵之战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章武元年七月,也就是刘备称帝三个月后,刘备以替名将关羽报仇为由,挥兵东征东吴孙权,气势强劲。孙权求和不成后,决定一面向曹魏求和、避免两线作战,一面派...

关于三国演义的一些简单的问题!!!进
此一战役,曹操以少胜多,歼灭袁绍的主力,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赤壁之战 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孙权、刘备联军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蒲圻市西北的赤壁山,一说在今湖北武昌县西赤矶山)一带,大败曹操军队的一次决战。曹操败袁绍、破乌桓,基本统一北方后,于建安十三年七月,自宛(今河南南阳)挥师...

三国三大战役兵力
1. 官渡之战,曹操约2万,袁绍10万。袁绍军的兵力基本没有什么争议,《三国志》有比较明确的记载:参加进攻的为精兵10万,战马万匹。曹操军分成两部分,从许昌亲自带到官渡的有1万人的中央精锐部队。《三国志·武帝纪》的说法是:“曹公兵不满万”。加上原来在黄河一线驻守的部队是:白马刘延军1千人...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17253957478: 汉武帝三次反击匈奴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
包金内舒:[答案] 汉武帝时反击匈奴的战役主要有三次.第一次在公元前127年,汉武帝派卫青、李息沿黄河北岸前进,采取避实击虚的战略,迂回到陇西,对河套及其以南的匈奴军进行了包围,完全收复了河南地区,解除匈奴对长安的威胁.第二次在公元前121年,汉...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17253957478: 为什么汉武帝时期开始大规模反击匈奴 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哪三次战役?只要名称 -
包金内舒:[答案] 河西战役、漠南之战和漠北之战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17253957478: 汉武帝时西汉与匈奴的三次大战时什么 -
包金内舒: 汉武帝抗击匈奴是发生在西汉年间的一件影响重大的事件. 汉武帝刘彻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成功地抗击了匈奴奴隶主贵族的侵扰,进一步巩固了汉初新兴的封建政权. 匈奴是中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汉朝初年,已建立了...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17253957478: 公元前2世纪汉武帝在边疆治理上发动哪一战争 -
包金内舒: 一、汉武帝对匈奴的反击战: 汉武帝时反击匈奴的战役主要有三次. 第一次在公元前127年,汉武帝派车骑将军卫青、将军李息率兵出云中,沿黄河北岸前进,采取避实击虚的战略,迂回到陇西,对河套及其以南的匈奴军进行了包围,完全收...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17253957478: 汉武帝北击匈奴最关键的战役是什?汉武帝北击匈奴最关键的战役是什么
包金内舒: 主要有三次战役:1.河南之战,2.漠南之战,3.河西之战,其中尤以河西之战给河西地区的匈奴军以歼灭性打击,使汉朝统治延伸到这一地区,打通 了汉通西域的道路,实现了“断匈奴右臂”的战略目标,为进一步大规模反击匈奴提供 了可能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17253957478: 论剑历史网 - 汉武帝在位期间总共对匈奴发动了几次大规模的战争?他们的最后结局怎么样? -
包金内舒: 这三次战略反击,分别是河南、漠南之战、河西之战和漠北之战.汉武帝反击匈奴之战,始于武帝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共历时四十四年之久,其中又可以取得漠北决战胜利为标志,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而以第一个阶段为主体.在这一时期内,汉军曾对匈奴展开三次重大反击作战(也有人称之为五大战役),并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匈奴的南下骚扰问题.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17253957478: 公元前2世纪汉武帝在边疆治理上发动哪一战争 -
包金内舒:[答案] 一、汉武帝对匈奴的反击战:汉武帝时反击匈奴的战役主要有三次.第一次在公元前127年,汉武帝派车骑将军卫青、将军李息率兵出云中,沿黄河北岸前进,采取避实击虚的战略,迂回到陇西,对河套及其以南的匈奴军...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17253957478: 汉武帝反击匈奴战争的名称时间人物和影响 -
包金内舒: 汉武帝反击匈奴的伟大历史意义 汉武帝反击匈奴之战,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农耕民族完全战胜游牧民族,从根本上摧毁了匈奴赖以发动骚扰战争的军事实力,使匈奴再也无力对汉王朝构成巨大的军事威胁.战争中,匈奴被歼人数累计高达15万之多,无力再与汉朝相抗衡.匈奴失去水草丰盛、气候温和的河南、阴山和河西两大基地,远徙漠北苦寒之地,人畜锐减,开始走向衰落了.这为后来东汉时期彻底击垮匈奴,迫使匈奴一部分南附,一部分西遁西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具有十分问深渊的历史意义.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17253957478: 汉武帝时期与匈奴一共发生过几次战争?只需要一个比较权威的数据,笼统的说河南、河西、漠北三次大战的请勿扰. -
包金内舒:[答案] 首先马邑之围不能算是战争,这只能算是一场军事行动.真正的战争是由卫青领衔的7次大战(最后一次霍去病同战)和霍去病的两次大规模战役.卫霍之后有二师将军李广利领衔的一次战争,7万汉军埋骨他乡.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17253957478: 汉武帝经历了哪些战争?
包金内舒: 西汉皇帝汉武帝(公元前140前87年),汉景帝 刘启子,名彻.在位期间,颁布“推恩令”,采 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建立 官学.自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始,多次 派张骞等出使月氏、乌孙、安息等国.自元光 二元狩四年(公元前133前119年),用卫青、 霍去病为大将,连续发动讨伐匈奴的战争.元 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又发兵攻灭南越,设 郡县.在位后期,西汉国力由盛转衰.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