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余秋雨的文章怎样看待

作者&投稿:剑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何评价余秋雨的文章?~

余秋雨先生的散文是一种典型的文化散文,在我们看惯了标榜散文的精巧灵活之作后,它呈现在我们眼前一道亮丽清新的风景线,如一股罡风劲吹。.它摆脱了沉湎于自我小天地的小家子气,而表现为一种情怀更为慷慨豪迈的大散文,当然不是篇幅冗长之大,而是体现在一种沉甸甸的历史感和沧桑感,一种浩然而衮毫不矫情的雍容与大气,一种俯仰天地古今的内在冲动与感悟,一种涌动着激情与灵性的智慧与思考。余秋雨先生的散文,在丰富的文化联想与想象中完成对所表现的对象的理性阐释,融合了庄子哲学散文的天马行空,汪洋恣肆的思维与两汉赋体铺叙夸饰,华美凝重的修辞方式,从而表现出浸润了理性精神与内在理趣的诗化特征。落笔如行云流水,舒卷之间灵性激溅,有博雅的文化内涵,笔端饱蘸着深切的民族忧患意识,字里行间充盈着越迈千年的睿智哲思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余秋雨有些文章确实不是很好理解,你可以慢慢读,然后逐渐理解,这些文章都不是一下子就能领悟理解的。
余秋雨写文章的时候,个人有丰富的阅历,我们不能一下子理解也是正常的。
多读几遍,也许我们也会有不同的见解。

简论余秋雨散文的艺术特色 文 /郑扬

摘要:余秋雨散文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也得到许多评论家的好评。他的散文独特之处在于,打破了传统散文文体的束缚,开创了散文的一代新风。本文拟就其散文艺术特色的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第一,主题和题材的扩展超越;第二,对小说艺术形态的借鉴;第三,对原有散文文体模式的突破及创新。
关键词:余秋雨散文艺术特色

当代文坛,谈到散文不能不谈余秋雨。余秋雨结集出版的《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秋雨散文》等,都受到了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据说,单他的《文化苦旅》在台湾一年就重印了11次,可见其散文的魅力。余秋雨的独特之处在于,他打破了传统散文的束缚,创造了新的意与思结合的文化散文,借山水风物,寻求中国文化意蕴与人生真谛,探寻中国文化的巨大内涵与中国文人的人格构成。本文试就其艺术特色进行分析探讨。
一、 主题和题材的扩展超越
贯穿余秋雨散文的主题是:对文明的召唤和呼喊。“至少有一个最原始的主题,什么是蒙昧和野蛮,什么是它们的对手——文明!每一次搏斗,文明都未必战胜,因此,我们要远远近近地为它呼喊几声。”①可见其散文的主题和题材并没有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而是在传统观念的基础上,更加深广。他的散文主题和题材的扩展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寻找隐藏于山水古迹的文化意蕴
余秋雨的散文大多以景物为题名,但是他不同于以往散文只关注景物的自然现象,多以个人的感情抒发和自我表现为主,而是用他深邃的目光,透过这些现象,把关注的焦点定位在这些自然景观背后所沉淀的文化内涵上。正如作者所说的:“我发现我特别想去的地方,总是古代文化和文人留下的较深脚印所在,说明我的心底的山水,并不是完全的自然山水,而是一种人文山水。”②这就与以前或偏重于时代精神的激扬,或沉迷于个人感性生活的抒发的散文有了迥然不同的风貌,开辟了中国当代散文的新的艺术空间。如《阳关雪》,对阳关雪的描写其实只是作为一个引子,“文人的魔力,竟能把偌大一个世界的生僻角落,变成人人心中的故乡,他们褪色的青衫里,究竟藏着什么法术呢?”“今天,我冲着王维那首《渭城曲》,去寻阳关了。”他们的法术,不是别的,正是他们的文章。作者在此要表现的是中国古代文人的价值和他们作品的魅力,来突出他们在官场上的尴尬与在文坛上的不朽地位所形成的巨大反差。《风雨天一阁》对天一阁也未多作描述,而突出写天一阁的创建人范钦其人,写其超强的意志力与基于文化良知的健全人格,从而显现天一阁本身的存在价值。
2、关注中国传统文人的人格精神
在余秋雨的笔下,闪现出一大批中国文学史上熠熠生辉的名字,他们都是才华横溢而又命运多蹇的人,苏东坡、范仲淹、柳宗元等。他们都具有“高贵又苦闷的灵魂”,他们因富有才华和个性而不容于朝廷,受到小人的诋毁。他们被冷落、被流放、被贬谪。他们的生命力受到挤压和摧残。但是,无论他们处在怎样的险恶条件之下,都有不变的文化良知。恶劣的环境没有折服他们,相反,反而磨练了他们的意志,激发他们更大的智慧,绽发出更灿烂的文明之花。《苏东坡突围》中苏辙指出:“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作者描写了伟大诗人苏东坡一次次地被小人诋毁,一次次被贬谪到更加偏远的地方。但是,他始终没有放弃对文化的探索,相反,官场的失意使他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文学创作中,事实证明,他的大多数优秀作品是在被贬谪的时候创作的。作者通过对传统文人的悲剧性命运的展示,使人更深刻地了解到,中国的文明史是一部苦难深重的文明史,文明的发展史是一部和专制制度及愚昧野蛮不断进行抗争的搏斗史。
3、以独特的视角探索中国文化
作者不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以独特的视角去看待中国的山水风古迹,更加人道主义,更加深刻、透彻。《都江堰》中,作者认为,都江堰比长城要伟大得多,长城是雄伟的,但更多的是排场,背后是让人惊悸的残暴。而都江堰是质朴的,它造福千年,永久地滋润和灌溉了中华民族。“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而都江堰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有了它,才有诸葛亮、刘备的雄才大略,才有李白、杜甫、陆游的川行华章……”作者不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不掩盖历史的创痛和丑恶,指出了长城背后的残暴,而肯定了都江堰的实用与贡献。
4、重建评判坐标
在对中国文明历程的展示中,价值观念不受民族、政治、地域的功利局限,而是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以一种公平的视野去鸟瞰中国发展的历史。如《一个王朝的背影》深刻地批判了姓氏正统论和民族正统论,“在我看来,现在的中国人特别需寻找人类历史的整体坐标,以人类历史作为价值坐标去分析看到的各种文化现象。”
对待历史人物,用诚实的理性的态度去对待,不受任何主观因素的影响。众所周知,秦桧是南宋的奸臣,人们都痛恨他咒骂他,没有人会为他说话,但余秋雨还是客观地理性地留出空间让他申辩。而对于苏东坡的好友沈括,也不避揭露其短,他曾因妒忌而陷害过苏东坡,他所检举的诗句,正是苏东坡分别时送给他的诗句。秋雨散文不同于以往散文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具有理性审美意识所支撑起的恢弘气度。
二、 对小说艺术形态的借鉴
为什么我们阅读余秋雨鸿篇巨制的散文不会觉得枯燥,相反,会爱不释手呢?我认为,这跟他散文的小说化艺术形态不无关系。读他的散文,你会觉得你同时也在享受一篇小说,作者有意识地将他的散文与小说以最好的形式结合起来,追求一种小说化的艺术效果。有利于不同层次,不同趣味的人读懂、接受、喜欢。其散文小说化艺术形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完整生动的故事情节
传统的散文一般不注重故事的完整性、顺序性,一般都是为了体现某一主题而截取某一故事片断,把他们结合起来,使之突现主题。而余秋雨的散文则不同,他注重故事情节的塑造,并且做得非常好。《道士塔》中,给我们呈现了敦煌文化沦丧的整个过程,王道士如何愚昧地将壁画刷白,与外国人进行廉价的交换,中国官员如何对中国古代最灿烂的文化视之不理,最终敦煌的研究者只能从外国买来文献的胶卷进行研究。整个故事完整生动,让人如身临其境。尤其是某些精彩场面的描写,更是让人义愤填膺、痛心疾首,“一箱子,又一箱子。一大车,又一大车。都装好了,扎紧了。吁——车队出发了。”“王道士频频点头,深深鞠躬,还送出一程。”《信客》、《柳侯祠》、《遥远的绝响曲》、《漂泊者们》、《华语情结》等篇也都包含着一个或多个生动的故事。秋雨散文的小说化艺术形态使得散文具有小说的强烈感染力。
2、历史现场还原似的虚拟,丰富的艺术想象
一般认为,散文应当是写人的真情实感,历史散文的内容应当符合历史事实。但是,许多历史散文作家,就是由于太拘束于历史事实,导致其散文成了考古学,枯燥而无新意。余秋雨他认识到这一点,并不局限于传统的散文创作规范,而采用了虚拟性的小说手法,发挥了合理的想象,把抽象而概括的历史材料,给予生动形象的艺术再现。如《阳关雪》中,描写王维“他瞟了一眼渭城客舍窗外青青的柳色,看了看友人已打点好的行囊,微笑着举起了酒壶……”我们都没有身临其景,都不知道王维的友人是否帮他打点行李,也不知道他是否“瞟了一眼”,是否“微笑着”,但是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渲染了朋友离别的气氛,呈现给我们一个具体而生动的画面,让我们更加容易理解王维当时的心境,更能够体会作者的情感。作者就是通过合理的想象,让历史再现,让人如身临其境。
三、 对原有散文文体模式的突破与创新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古典散文形成了简约的审美规范,曾有人称之为“小品文”。写作学科给散文所下的定义是:散文是指以记叙、抒情、描写为主要方式的篇幅短小,取材广泛,写法自由,文情并茂的文学体裁。
然而,读余秋雨散文的第一感觉就是,篇幅宏大。《文化苦旅》31篇中,以都江堰最短,也有3500余字,而压卷之作《江南小镇》有9000余字,《风雨天一阁》有16000余字。其实,长篇散文的出现是散文发展的必然趋势,篇幅短小的文体规范极大地制约了散文的表现内容,使许多过程长的、容量大的、情节复杂的重大题材被排斥在外,只有长篇散文,才能吞吐古今,驰骋中外,具有黄钟大吕的磅礴气势,读起来令人荡气回肠。林语堂曾指出:好散文必须具有容纳充分发挥才能的篇幅和轮廓,必须改变迫于生产力落后而形成的简约、削足适履的旧观念。可见,余秋雨散文的出现迎合了散文的发展趋势。
另外,写作手法上,秋雨先生的散文并非以抒情为主,而是以议论为主。他的散文核心成分是议论,但又多以抒情的笔法来表达,这种抒情与议论的水乳交融,使文中的议论充满了睿智与情趣,使读者总能在理性的思考中获得一种特有的精神享受。如《阳关雪》中“即便是土墩,是石城,也受不住这么多叹息的吹拂,阳关坍弛了,坍弛在一个民族的精神疆域中,它终成废墟,终成荒原……”“这儿应该有几声胡笳和羌笛的,音色极美,与自然浑和,夺人心魄。可惜它们后来都成了兵士们心头的哀音。”正是这种抒情与议论的结合,才使人们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中国文化所经历的苦难历程,中国文人所独有的悲剧性命运,促使人们反身自问,文明是什么?文化是什么?我们在哪里遗落?又怎样才能找回。可以说,在余秋雨的散文中,最具特色和最有魅力的部分,不是来自生动的场面描写,也不是来自温情脉脉的抒情,而是这种用抒情的笔法,进行理性思考的议论。
综上所述,余秋雨的散文,跨越了纯文学的界线,走向文化领域。他开创了散文的一代新风,以崭新的范例拓宽了当代散文的领域,创造了新的散文审美形态,使散文的河流改变了流向,由小到大,由浅到深,由个体意识的抒发到到整体精神的张扬。

注释:
①余秋雨《文明的碎片》题序.春风文艺出版社,1994.5,第2页.
②余秋雨《文化苦旅•自序》.知识出版社,1992.3,第3页.
③沈汉达《秋雨散文的写作艺术》[J].上海大学学报,1997,第28页.
参考文献:
[1]散文创作艺术[专著]/佘树森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8
[2]散文创作与鉴赏/祝德纯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3]文艺鉴赏学/魏饴主编;刘海涛副主编.-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艺术创造工程[专著]/余秋雨著.-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3
[5]余秋雨的背影/杨长勋著.-广州:花城出版社,2000
[6]文化苦旅[专著]/余秋雨著.-上海:知识出版社,1992.3
[7]山居笔记/余秋雨著.-上海:上海文汇出版社,1999
[8]霜冷长河/余秋雨著.-北京:作家出版社,1999.3

~~~~~~~~~~~~~~~~~~~~~~~~~~~~~~~~~~~~~~~~~~~~~~~~

评《余秋雨散文集》

我不知道能不能算作看过一本书,也不知道这能不能算作一本书。想必人们对余秋雨的散文所作的评论已是多如繁星的了,我此举不免有班门弄斧之嫌。我没有看过很多所谓的世界名著,只因自己没有这么高的品味。然而对这些著作等身的大作家评足论道,又不免太肤浅了。终究还是忍受不住激情的诱惑,心灵的撩拨。
秋雨散文历史的气息很浓。像《酒公墓》、《寂寞天柱山》、《阳关雪》等许许多多的篇章其中浓缩了历史,浓缩了人生。秋雨是年轻的,他能冲着王维的《渭城曲》而去寻访阳关雪,仅仅是为了一个多年的梦,为了一份童真。因而他又是洒脱的,试想在各种现代文明的烦扰下,又有谁有这么的一份闲情逸致呢。谁心中无一个饶撩的梦想,但谁依然有这么的一份纯真呢?我们对很多在年轻的心中是新奇的东西已见惯不怪了,甚至对于诸如抢劫、盗窃的现象也视而不见,不知道这些能不能看作麻木不仁,但至少说明我们已经失去了那份童真,我们的心已经老了。
秋雨是年轻的却又如一位睿智的老人。在秋雨的心中历史虽然有许多美好的东西,更多的是给我们无穷的悔恨。在《道士塔》心中透露的就是这样一种情绪。人们往往把敦煌石窟的罪人归结为王道士。从一个历史的角度来看,这是当时的那种所谓“官员”的官员的错,一个国家都如此的了,又何况一个如此无助的人呢?王道士为生活的所迫也只能如此的了。作为华夏子孙莫不对此感到悲愤的,却很少人像秋雨那样洞察更深层的原因。对于往事的描述,秋雨能如一位老人用历史的心态看待,平和而非柔弱,悲愤而能决无忘其所然。秋雨应该对历史有很深刻的了解。
有纯真的童真,有老人的睿智,秋雨也不乏丰富的情感。在《老师》一文中,为在自己老师面前大声喧哗却能听于劝阻的学生表示感激。为昔日叫老师的绰号而悔疚。文中有这么一段“许多非主课老师却实在有点认不得了,这些非主课老师大多也早退休;今天特地赶来,静静地站在路旁,站在楼梯的拐角处,期盼往日的学生能认出他们。我的目光与他们一碰撞,立即感受到他们的期盼,便快步赶上去,一边呼喊着“老师”,一边试图以最快的速度回忆起他们的姓氏。”由此可见秋雨心中更有着深厚的师生情谊,友情对秋雨来说也有重要的地位,如他写道“日子一年年过去,连我们也渐渐老了。三十人的班级,已有四个同学去世,每次追悼会,同学们哭得像家属一样伤心。”也正如他所写的那样“来一次世间,容易吗?有一次相遇,容易吗?叫一声朋友,容易吗?仍然是那句话——学会珍惜,小心翼翼。”
读秋雨散文,就如读着一本厚厚的历史,更有万象的人生世态和丰富的个人情感.。秋雨的心是年轻的,他的心又是迟暮的。有着儿童的天真,有着老人的睿智,因而有了天真的向往新奇的心,有了发自内心的对历史的感悟。因此他的人生应是美丽的。正如他在散文集的序文中所写的那样他应该是一个“天使般的老人”即使他年老了,也会有一颗年轻的心的。
秋雨对梦想的初衷,对历史的感悟。更是由于他对人类历史的重视。他追寻的心中的“阳关雪”,他对对待敦煌文明隐没的遭受蹂躏的过去不再如别人所云的那样将罪过归咎于一个无力回天的王道士。历史的失落该有历史的更深层的本质的。历史的源远流长也正是因为它有令人悲痛的过去。有了老人的睿智,有了儿童的心情,方有正视历史的勇气。(http://www.cdlp.heagri.gov.cn/default3.aspx?id=2685)
参考资料:http://www.hwxz.com/writeclub/view.asp?ArticleID=13784

读文先读人,说实话,这个人的人品太差,我很鄙视他。早期的文章或许可以读读,近期的书完全看不下去。

我喜欢他是文章,他的文章很有思想性,你要不去思考是很难看进去的。还有他对整个世界范围内各种文明的理解让我很受益。一句话:余先生的文章是值得一读的!他会让你的思想得到升华!

中期文章可以,早期近期作品都比较差.
这个人的人品太差,导致骂名四起。

文章可以,人品不行。

有学有识但少才!可作科普作物


如何评价余秋雨的文章?
余秋雨先生的散文是一种典型的文化散文,在我们看惯了标榜散文的精巧灵活之作后,它呈现在我们眼前一道亮丽清新的风景线,如一股罡风劲吹。.它摆脱了沉湎于自我小天地的小家子气,而表现为一种情怀更为慷慨豪迈的大散文,当然不是篇幅冗长之大,而是体现在一种沉甸甸的历史感和沧桑感,一种浩然而衮毫不矫...

结合作品,谈谈对余秋雨文化散文的认识
例如余秋雨开始在甘肃就创作出文化苦旅-莫高、文化苦旅-道士塔、文化苦旅-阳前雪,从这些文章中可以看到余秋雨对文化、历史、人物以及山水的反思,以及所表达的文化感受,包括他对我们国家传统历史以及文化的一些思考。2、文化的内涵非常的深刻,通过余秋雨的众多的散文,可以看出他思考了几大文明,虽然没有超...

你对余秋雨的散文有什么看法?
我只是看过一部分文章,主要是散文部分的,至于他关于学术方面的作品,目前我还是看不来的。总体上的感觉,余的文章首先就是在字里行间透露出了极强的人文气息,一种纯粹的文化氛围,尤其是在他早期的作品当中表现的淋漓尽致。其次,他的文字驾驭能力,深深的让我迷醉,遣词造句,旁征博引,读起来有酣...

怎样理解余秋雨的散文?
1.余秋雨之所以被广泛认可,恐怕不全在于其高贵的思考,豪华的知识阵容,风格的老道成熟,表达的分寸感及遣词造句的精妙,而在于有平民之心,大众之心,真正属于天下人的心。一个不关注人类命运及其文化的人,一个鼠目寸光、心地狭隘的人,不可能写出这种东西.2.无论多么深奥的道理他都能深入浅出的娓娓...

余秋雨的文章有什么特点
我觉得吧,余秋雨的文章总体上有种宽厚,清新,有很深的东西在里面,但是叙述起来却以很平实朴素的语言来叙述,每当我看他的文章时,总会先使自己平静下来。怎么说呢,我觉得如陈年老酒。当读到深刻的地方时,自己心里也有相应的感觉,而且有时普通的语言会有很深刻的意蕴。我认为所有的作家写出的东西都...

你如何看待余秋雨和他的散文?
他的散文作品,和别的散文家略有不同,他的散文有张力,有情怀,有诗意,正如白先勇先生赞扬的一样:“诗化地思索天下”。他笔下蕴藏的“诗化”灵魂,是“给一系列精神悖论提供的优美仪式”。余秋雨先生的散文作品,真是像极了诗作。字里行间流露的诗的飘逸、词的优美、断句的洒脱自如,是别的散文...

余秋雨文字的特点
6.对古文的研究 他读过不少古典书籍,其渊博的古文理论让当代作家们望尘莫及。总之,正是这些特点的相互结合,让余秋雨散文的充满灵性和智慧,读他的散文有一种精神的美感和人生启迪,加上他对重要主题的阐述,使读者痴迷不悟,爱不释手。正因为这样,尽管有很多人指出他文章知识上的硬伤和所谓的弊端...

对余秋雨的文章怎样看待
[8]霜冷长河\/余秋雨著.-北京:作家出版社,1999.3 ~~~ 评《余秋雨散文集》 我不知道能不能算作看过一本书,也不知道这能不能算作一本书。想必人们对余秋雨的散文所作的评论已是多如繁星的了,我此举不免有班门弄斧之嫌。我没有看过很多所谓的世界名著,只因自己没有这么高的品味。然而对这些著作等身的大...

试析余秋雨的散文的总体特征
文章摘要:余秋雨走在中华民族的土地上,用其独特的观察力和洞悉力去深思我们古老民族的深层文化,用心思细腻的笔触,巡视华夏文化,思考人生。余秋雨的散文作品中始终贯穿着一条鲜明的主线,那就是对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追溯,思索和反问,与其他一些所谓文化散文家相似,他的作品更透着几丝灵性与活泼,尽管表达的内容是浓重...

废墟阅读理解解析
小题2:怎样理解文章开篇说“我诅咒废墟,我又寄情废墟”?(4分)小题3:“时间的力量,理应在大地上留下痕迹;岁月的巨轮,理应在车道间辗碎凹凸。”结合文章,阐释这句话的含义(4分)小题4:作者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废墟?(4分)小题5:结合文章说说废墟在古今历史发展中有什么重要的意义?(5...

平乡县15143844018: 对余秋雨的文章怎样看待 -
祖士苯丁: 简论余秋雨散文的艺术特色 文 /郑扬摘要:余秋雨散文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也得到许多评论家的好评.他的散文独特之处在于,打破了传统散文文体的束缚,开创了散文的一代新风.本文拟就其散文艺术特色的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第一,...

平乡县15143844018: 谈谈你对余秋雨散文的看法. -
祖士苯丁:[答案] 优美,精神上的洗礼,感悟未来,如沐春风

平乡县15143844018: 余秋雨文章咋样? -
祖士苯丁: 语言通俗,散文小说化.作者有意识地将他的散文与小说以最好的形式结合起来,追求一种小说化的艺术效果.有利于不同层次不同趣味的人读懂、接受、喜欢.其散文小说化艺术形态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完整生动的故事情节,注重故事...

平乡县15143844018: 余秋雨写的文章怎麽样?
祖士苯丁: 我很喜欢他的历史散文和他比较低调的做人风格 但毕竟树大招风啊 可我是不在意的 因为我看到的实实在在的好文章 知识丰富 阅历不凡 气势磅礴 富有人文关怀 鲁迅当年不也是“千夫所指”吗?结果他都一一“横眉冷对”了 我相信历史会证明余老师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期待 吧... 《山居笔记》好,还是《文化苦旅》好要看本人的欣赏水平了

平乡县15143844018: 我很喜欢看余秋雨的散文,可是后来都说他书里面有很多文史错误,到底怎么看待呢 -
祖士苯丁: 讲真的,我小学时极喜欢看他的,因为感觉他的东西能给我带来平静.而上了初中他的东西就不再碰了,因为你会发现那种东西很容易带坏你的文风,久而久之也没什么出彩的.而文章中有些错误,你一定要注意,看了就看了,但千万不要去记,也不要潜意识的去记,因为那篇文章如果你看得多了,则自然就记得,而有时你和别人交谈时,就很容易把那些错的东西讲出来,别人不知道还好,如果恰巧知道,你在别人眼中的分值就降低了许多.不过他有的文章还是极好的,会让你深思.不管怎样,你喜欢就是喜欢,管那么多其他的干什么!

平乡县15143844018: 如何评价余秋雨这个人以及他的作品 -
祖士苯丁: 我周围其它领域的朋友闲来无事经常会来我家借几本书来读,但凡借散文集,若是喜爱文字的,我大多会推汪曾祺先生的作品.若是对方只心血来潮,我便拿给他余秋雨的书. 余秋雨的书辞藻华丽,内容是否有深度,是否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就不...

平乡县15143844018: 余秋雨的文章文化色彩极浓,总有历史的厚重感,他的文章风格是属于阳刚的呢,还是阴柔的呢 -
祖士苯丁: 余秋雨的散文相当不错,他的文采很好,也很有内容,读罢有一种历史的沧桑感,让人感叹良多.我高中时,是特别喜欢读他的散文的,感觉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他的高超之处在于,写一些十分沉重的主题,却能让人读得津津有味...

平乡县15143844018: 余秋雨的书很好看吗? -
祖士苯丁: 早期作品相当不错,以至于诞生出了秋雨文化,但作者这几年已经挺笔了好几年了,而且听说在媒体上说他做人有点问题,打了不少口水仗,要是以人论作品那还是别看了,要是单从作品上来看,还不错

平乡县15143844018: 余秋雨的散文读后感是余秋雨的历史散文 -
祖士苯丁:[答案] 余秋雨散文读后感 “比梁实秋,钱钟书晚出三十多年的余秋雨,把知性融入感性,举重若轻,衣袂飘然走过他的《文化苦旅》.”这是余光中先生《散文的知性与感性》中的一段话.余光中把余秋雨与梁实秋,钱钟书相提并论.的确,十多年来,余秋雨...

平乡县15143844018: 评价一下余秋雨的 山居笔记 -
祖士苯丁: 说几句不够专业的话: 余秋雨的散文读起来感觉既亲切,又很有收获,如行云流水一样自然.幽默处让人忍俊不禁,其中虽无过分的渲染之词,也总会不觉地流泪.一些话,一些观点,感想、议论,总是能说到心坎上,正所谓“于吾心有戚戚焉”!看似信手拈来,其实都很有分量,这就是博学的魅力、大家的风范啊.初读他的作品,感觉这人很小家子气,看得多了,再没这感觉! 《山居笔记》记得不太清楚了.只是记得他讲话客观,他的作品是纯粹的文学、纯粹的思想体现,不是什么方面的喉舌! 《千年一叹》、《霜冷长河》很不错的,还有《行者无疆》、《借我一生》、《笛声何处》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