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万纪文言文阅读

作者&投稿:倪桑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求太宗悔斩张蕴古文言文翻译

原文:贞观五年,张蕴古为大理丞。

相州人李好德,素有风疾,言涉妖妄,诏令鞫其狱。蕴古言:“好德癫病有征,法不当坐。”

太宗许将宽宥。蕴古密报其旨,仍引与博戏①。

治书侍御史权万纪劾奏之。太宗大怒,令斩于东市。

既而悔之,谓房玄龄曰:“公等食人之禄,须忧人之忧,事无巨细,咸当留意。今不问则不言,见事都不谏诤,何所辅弼?如蕴古身为法官,与囚博戏,漏泄朕言,此亦罪状甚重。

若据常律,未至极刑。朕当时盛怒,即令处置。

公等竟无一言,所司又不覆奏,遂即决之,岂是道理。”因诏曰:“凡有死刑,虽令即决,皆须五覆奏。”

五覆奏,自蕴古始也。又曰:“守文定罪,或恐有冤。

自今以后,门下省覆,有据法令合死而情可矜者,宜录奏闻。”译文:贞观五年,张蕴古任大理寺丞。

相州有个名叫李好德的人,一向有疯癫病,讲了些荒谬狂妄的话,唐太宗诏令治罪。张蕴古说:“李好德患疯癫病证据确凿,按照法律不应判罪。”

太宗答应对他予以从宽处理,张蕴古私下把太宗的旨意告诉李好德,并和他博戏。治书侍御史权万纪弹劾张蕴古,太宗对张蕴古的行为感到十分愤怒,便下令把张蕴古在东市斩首。

不久,唐太宗对自己的做法很后悔,对房玄龄说:“你们吃了君主的俸禄,就要替君主分忧,事无大小,都得留心。如今我不询问,你们就不说自己的看法,看到事情都不谏诤,这怎么能称作辅弼呢?比如,张蕴古身为法官,和狱囚一起博戏,还泄露我的话,虽说罪状严重,但如果按正常的法律量处,还不至于判处死刑。

我当时盛怒,立即下令处死,你们竟然不说一句话,主管部门又不复奏,就把他处决,这难道合乎道理吗?”于是下诏说:“凡有死刑,虽下令立即处决,都还得五次复奏。”唐代五复奏的规定,就是从张蕴古这件事情开始的。

诏令中又说:“遵照律文定罪,也可畿有冤情。从今以后,由门下省复审,有按照法令应当处死而情有可原的,应将案情抄录奏报。”

① 指张与囚犯狱中对弈贞观政要 刑法第三十一 吴兢 节选以上。

2. 戒枉戒贪文言文翻译

为你奉上,请你参考,满意请你采纳。谢谢!

贞观初年,太宗对身边的大臣说:“有个明珠,没有不敬重。如果拿去弹射鸟雀,这难道不是很可惜?何况人的性命比明珠,见金银钱帛不畏惧刑法网,立即直接接受,这是不爱惜性命。明珠是身外之物,还不能拿去弹射鸟雀,何况性命的重,就以换取财物呢?群臣如果能准备尽忠诚,更利于国家人,那么官职爵位建立到。都不能用这种方法求得荣耀,于是我接受财物,贿赂既露,他自己也死,实在是可笑。帝王也是这样。任性放纵,劳役无度,信任小人,疏远忠诚正直,有一个在这里,怎么会不灭亡?隋炀帝奢侈而自认为,死于匹夫之手,也是可笑。”

贞观二年,太宗对身边的大臣说:“我曾对贪婪的人不懂爱财的。至于朝廷内外五品以上的官员,傣禄优厚,一年所得,他多次从多。如果接受别人的贿赂,不过几万。一旦暴露出来,俸禄剥夺,这难道是懂得吝惜财物?他们是因小失大,得不偿失的事。从前公仪休很喜欢吃鱼,而不接受别人送的鱼,他的鱼长存。而且为君主贪婪,必定亡国;为我贪婪,必定丧命。《诗》说:大风疾吹呼呼响,贪利败类有一帮。'所言不虚啊。过去秦惠王想征伐蜀,不知道这条,于是刻五石牛,设置金以后,蜀人见到他,认为牛会金。蜀王派遣五个力士拉牛入蜀,萧道成。秦国军队随后进攻的,蜀国灭亡。汉朝大司田延年贪赃三千万,事情被发觉而死亡。这样的流,不胜枚举!我现在把蜀王为借鉴,你们也要把田延年当做前车之鉴啊。

贞观四年,太宗对公卿们说:“我整天忙忙碌碌,不但忧念爱惜百姓,也希望你们能够长守富贵。上天不是不高,土地不是不好,我常常小心谨慎,以敬畏天地。你们如果能小心遵守法律,常像我畏惧天地,不但百姓安宁,自己经常得到欢乐。古人说:‘贤人多财损其志,愚蠢的人多财生自己的过失。这句话可以深以为戒’。如果徇私贪污,不仅败坏国法,损害百姓,即使事情没有败露,心中怎能不常害怕?恐惧多,也有因此而导致死亡。大丈夫岂能苟且贪图财物,以害及性命,让子孙们常常感到惭愧羞耻吗??你们应该认真思考这些话。”

贞观六年,右卫将军陈万福从九成宫赴京,违法收取驿家麸皮几石。太宗赐给他数,让自己背出以可耻的。

贞观十年,治书侍御史权万纪上说:“宣、饶州各山大有银坑,采用了极大的收益,每年可以得到钱几百万贯。”太宗说:“我贵为天子,这件事没有所缺少的。只需忠言,进好事情,对老百姓有益的。而且国家剩下几百万贯钱,如何得到一个有才能德行人?你不推举贤能进善之事,也不揭发违法,肃清豪强震惊,只有道路税卖银坑认为好处。从前尧、舜美玉在山林,珠宝投入深渊,因此,崇名美号,被称为“千年。后来汉桓帝、灵帝重利轻义,作为近代昏庸无能的君主。你就想将我与桓帝、灵吗?”这日下令将权万纪回家。

贞观十六年,太宗对身边的大臣说:“古人说:‘鸟栖息在树林,恐怕他不高,再窝在树梢;鱼藏于水,恐怕他不深,又挖在地下下。然而,为人所获得的,都是因为贪图诱饵的缘故。现在臣下接受任命。,在高位,享受优厚的薪水,必须履行忠诚正直,遵循公正,那么就没有灾难,长守富贵了。古人说:‘祸福无门,只有人的召唤。’而损害自身的,都是因为贪图财利,与那些鱼鸟有什么不同呢??你们应该思考这些话,作为鉴诫。

“作为君主贪婪,必定亡国;为我贪婪,必定丧命。”这是唐太宗对大臣不要贪赃受贿的告诫和对自己的努力。唐太宗及左右大臣能够修德治国,戒贪安邦,最终使大唐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空前繁荣的一个朝代。

其实,不仅是 *** 治理水平需要不要贪婪,在物欲横流的中,正对永无枯竭停的私欲,只有知足和随其自然才能长保乐。

3. 游仲鸿文言文阅读题

译文资料供参考: 游仲鸿(1138-1215),字子正,谥为忠,南充人。

1175年(孝宗淳熙二年)进士第,官犍为主簿,被总赋李昌图看中,荐给赵汝愚作制置司干办工事。赵汝愚也器重他,称他是"直谅多闻"之士。

赵汝愚回朝作相后,游仲鸿也被交章推荐入朝,官监登闻鼓院。赵汝愚受打击出朝后,游回川作过利州路转运判、提点刑狱。

可见,游仲鸿在京的官不到部长级,在地方上也只做到路一级的部门之官?quot;大拜"和"参知政事"之说,纯属子虚乌有。 游似(亦写侣)(?-1252),字景仁,号克斋,谥清献,赠少师。

他勤奋好学,师事刘光祖。1221年(宋宁宗嘉定十四年)中进士,官大理司直。

1239年(理宗嘉熙三年)拜端明殿学士,签枢密院事,封南充县伯,同年八月拜参知政事。1245年(淳[礻右]五年)拜右丞相。

游似的官运超过乃父,从拜端明殿学士到拜右相封国公死,都一直在"宰执"的位置上。游似高官后定居今浙江德清县新市镇,那里曾有他的祠。

游氏父子的政绩。游仲鸿的官阶虽不及儿子的高,但他的胆识和办事气魄则远在儿子之上。

他在任制置司干办工事时,宜宾一带的董蛮部内侵到犍为,并俘获了一些宋人。宋准备派兵进击,游仲鸿自请单独前去处理。

他去问明衅端后,叫董部放还俘虏,宋即照付马价,一场干戈就这样化为玉帛。游仲鸿受降而归,从此名声大起,被成都帅杨辅调为幕僚。

他向杨辅提出,用将要淘汰的士兵去耕种。这样既安置了将要退役的士兵,减少人民的赋税,又利用了荒废的土地,真是"一石三鸟"。

绍熙四年入朝,正是韩 胃排斥理学、打击赵汝愚的时候。首相留正、理学家朱熹、谏官黄度都离开了朝廷。

游仲鸿愤然上疏道:"陛下宅忧之时,御批数出不由中书;前日宰相留正之去,去不以礼;谏官黄度之去,去不以正;近臣朱熹之去,复去不以道。自古未有舍宰相、谏官、讲官而能自为聪明者也。

愿极还熹,勿使小人得志,以养成祸乱"他敢于这样逆鳞犯颜,予头直指宁宗和韩 胃,确非常人所能为。 自"庆元党禁"起,他被列入党人受到打击,回川在宣抚司任职,又常忤宣抚副使吴曦。

吴曦叛时他已回到南充,宣抚司的幕官薛绂也来到南充,宣抚使程松也来南充,总赋刘崇之也到南充来。游仲鸿指着案上书有"开禧丁卯正月游某死"的册子向薛绂说:我已向家里人说好,"曦逼我死,即填其日"。

游仲鸿又向薛绂说:我已写信劝杨辅讨贼,杨辅不用我议。如程松肯用我议,我用积俸二万缗犒兵,护送他到成都。

结果,程松不顾而去。游仲鸿又遣子游似,将讨贼之义说刘崇之,崇之也不听。

这说明游仲鸿有过人的胆识,才有上述的主张与活动。如当时的游仲鸿有路以上地方大员的权位,那讨吴曦的大功,就不属于安丙和杨巨源了。

游似从中进士起,一直官运亨通,做到右相封国公,没有受过挫折。其间,除了跟理宗讲心学、论王道、劝其亲儒从谏、敬畏检身、节用致爱、选贤共理外,则没有什么特异的政绩可言。

但游似在朝期间,正是南宋中兴,理宗求治,确立理学地位时间。一些贤才及受党禁打击和影响人员多被引用到朝里来了,如范钟、真德秀、魏了翁、赵葵、余[王介]等,均是这个时期入朝和受职的。

所以游似被人称为朝中正士,被杨升庵评为南宋"蜀中四贤相"之一。 游氏父子开南充性理之端。

理学起于北宋,南宋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他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哲体学系。游仲鸿入朝,一面佐赵汝愚定策,一则"常从朱子讲学"。

游仲鸿因此接受了朱熹理学的思想观点,朱熹还称游仲鸿是蜀中奇士。当朱熹被斥出朝时,他上书反对,要求"极还"朱熹。

后来,把游仲鸿列入"伪学",受到打击。死后,刘光祖表其墓道日:"呜呼!庆元党人游公之墓。

" 游似的学术观点不但受其父和他老师刘光祖的影响,还受到理学功臣魏了翁的影响。魏在潼川(今三台)做官时,即邀游似去研究性理之学。

游似说:"嘉定十四载(1221),余方家居。公致之潼川郡斋,同诸友读易,偏考旧说,切磋究之。

"这年游似中进士,开始在朝为官。第二年魏了翁也被召入朝,他们关系更好,用游似的话说:"常过余语"。

他对魏"第在外而心服是寄不为外,在内而情意不亲不为内"的讲解是"击节称叹"(拍掌叫好)。可见,游似在理学上是以受魏了翁的影响为大。

所以游似同皇帝论理讲治时,就充分体现了以心为主的理学。游似在权兼礼部侍朗时上疏说:"欲尽事天之礼,当尽敬天之心,心存则政事必适其宜,言动必当其理,雨 循其序,夷夏必安其生。

"当游似官史部尚书入侍经幄、皇帝问治时,游似说:"人主一念之烈,足以旋乾转坤,……一念有时间断,则无以挽回天下之大势。"游似的论述是紧紧抓着心、念不放,把它当成万能的东西,这既反映了他的理学思想,也反映了魏了翁的主观唯心的理学思想。

我们知道,魏了翁的理学思想来于李燔,李燔是朱熹的学生。朱熹-李燔-魏了翁-游似,这条线是非常清楚的。

所以嘉庆版《南充县志·外纪》说:"南充游忠公,常从朱文公(熹)讲学,深明性理,迄今县中颇得其传,盖自游氏父子云。"《杂识志》又说:"宋高宗南渡后,中原文献。

4. 唐太宗戒贪文言文翻译

贞观初年,太宗对身边的大臣说:“有个明珠,没有不敬重。如果拿去弹射鸟雀,这难道不是很可惜?何况人的性命比明珠,见金银钱帛不畏惧刑法网,立即直接接受,这是不爱惜性命。明珠是身外之物,还不能拿去弹射鸟雀,何况性命的重,就以换取财物呢?群臣如果能准备尽忠诚,更利于国家人,那么官职爵位建立到。都不能用这种方法求得荣耀,于是我接受财物,贿赂既露,他自己也死,实在是可笑。帝王也是这样。任性放纵,劳役无度,信任小人,疏远忠诚正直,有一个在这里,怎么会不灭亡?隋炀帝奢侈而自认为,死于匹夫之手,也是可笑。”

贞观二年,太宗对身边的大臣说:“我曾对贪婪的人不懂爱财的。至于朝廷内外五品以上的官员,傣禄优厚,一年所得,他多次从多。如果接受别人的贿赂,不过几万。一旦暴露出来,俸禄剥夺,这难道是懂得吝惜财物?他们是因小失大,得不偿失的事。从前公仪休很喜欢吃鱼,而不接受别人送的鱼,他的鱼长存。而且为君主贪婪,必定亡国;为我贪婪,必定丧命。《诗》说:大风疾吹呼呼响,贪利败类有一帮。'所言不虚啊。过去秦惠王想征伐蜀,不知道这条,于是刻五石牛,设置金以后,蜀人见到他,认为牛会金。蜀王派遣五个力士拉牛入蜀,萧道成。秦国军队随后进攻的,蜀国灭亡。汉朝大司田延年贪赃三千万,事情被发觉而死亡。这样的流,不胜枚举!我现在把蜀王为借鉴,你们也要把田延年当做前车之鉴啊。

贞观四年,太宗对公卿们说:“我整天忙忙碌碌,不但忧念爱惜百姓,也希望你们能够长守富贵。上天不是不高,土地不是不好,我常常小心谨慎,以敬畏天地。你们如果能小心遵守法律,常像我畏惧天地,不但百姓安宁,自己经常得到欢乐。古人说:‘贤人多财损其志,愚蠢的人多财生自己的过失。这句话可以深以为戒’。如果徇私贪污,不仅败坏国法,损害百姓,即使事情没有败露,心中怎能不常害怕?恐惧多,也有因此而导致死亡。大丈夫岂能苟且贪图财物,以害及性命,让子孙们常常感到惭愧羞耻吗??你们应该认真思考这些话。”

贞观六年,右卫将军陈万福从九成宫赴京,违法收取驿家麸皮几石。太宗赐给他数,让自己背出以可耻的。

贞观十年,治书侍御史权万纪上说:“宣、饶州各山大有银坑,采用了极大的收益,每年可以得到钱几百万贯。”太宗说:“我贵为天子,这件事没有所缺少的。只需忠言,进好事情,对老百姓有益的。而且国家剩下几百万贯钱,如何得到一个有才能德行人?你不推举贤能进善之事,也不揭发违法,肃清豪强震惊,只有道路税卖银坑认为好处。从前尧、舜美玉在山林,珠宝投入深渊,因此,崇名美号,被称为“千年。后来汉桓帝、灵帝重利轻义,作为近代昏庸无能的君主。你就想将我与桓帝、灵吗?”这日下令将权万纪回家。

贞观十六年,太宗对身边的大臣说:“古人说:‘鸟栖息在树林,恐怕他不高,再窝在树梢;鱼藏于水,恐怕他不深,又挖在地下下。然而,为人所获得的,都是因为贪图诱饵的缘故。现在臣下接受任命。,在高位,享受优厚的薪水,必须履行忠诚正直,遵循公正,那么就没有灾难,长守富贵了。古人说:‘祸福无门,只有人的召唤。’而损害自身的,都是因为贪图财利,与那些鱼鸟有什么不同呢??你们应该思考这些话,作为鉴诫。

“作为君主贪婪,必定亡国;为我贪婪,必定丧命。”这是唐太宗对大臣不要贪赃受贿的告诫和对自己的努力。唐太宗及左右大臣能够修德治国,戒贪安邦,最终使大唐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空前繁荣的一个朝代。

其实,不仅是 *** 治理水平需要不要贪婪,在物欲横流的中,正对永无枯竭停的私欲,只有知足和随其自然才能长保乐。

5. 文言文:贞观政要.贫鄙

【原文】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人有明珠,莫不贵重。

若以弹雀,岂非可惜?况人之性命甚于明珠,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①,径即受纳②,乃是不惜性命。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弹雀,何况性命之重,乃以博财物耶?群臣若能备尽忠直,益国利人,则官爵立至。

皆不能以此道求荣,遂妄受财物,赃贿③既露,其身亦殒,实可为笑。帝王亦然,恣情放逸,劳役无度,信任群小,疏远忠正,有一于此,岂不灭亡?隋炀帝奢侈自贤,身死匹夫之手,亦为可笑。”

【译文】贞观初年,太宗皇帝对侍臣们说:“人们手中有一颗明珠,没有不视之为宝贵的,如果拿去弹射鸟雀,这难道不是很可惜吗?何况人的性命比明珠珍贵,见到金银钱帛不惧怕法律的惩罚,立即直接收受,这就是不爱惜性命。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且不能拿去弹射鸟雀,何况更加珍贵的性命,怎么能用它来换取财物呢?群臣如果能够全力竭尽忠诚正直,有益于国家,利于百姓,那么官职爵位立即就可以得到。

一律不能用这种受贿的手段求取荣华富贵,随便就收受财物。赃物贿赂暴露以后,自身也将受到损害,确实是可笑的。

帝王也是这样,任性放纵,无限度地征用劳役,信任小人,疏远忠诚正直的人,犯有其中一件事,岂能不灭亡?隋炀帝奢侈而自认为贤能,自身死在一介匹夫手里,也是很可笑的。”【原文】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朕尝谓贪人不解爱财也。

至如内外官五品以上,禄秩优厚,一年所得,其数自多。若受人财贿,不过数万。

一朝彰露,禄秩①削夺,此岂是解爱财物?规②小得而大失者也。昔公仪休③性嗜鱼,而不受人鱼,其鱼长存。

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云:‘大风有隧,贪人败类。

’固非谬言也。昔秦惠王④欲伐蜀,不知其径,乃刻五石牛,置金其后,蜀人见之,以为牛能便金。

蜀王使五丁力士拖牛入蜀,道成。秦师随而伐之,蜀国遂亡。

汉大司农⑤田延年赃贿三千万,事觉自死。如此之流,何可胜记!朕今以蜀王为元龟⑥,卿等亦须以延年为覆辙也。”

【译文】贞观二年,唐太宗对侍臣说:“我曾经说过,贪婪的人不知道如何爱惜财物。像五品以上的官员,他们高官厚禄,一年所得的财物,数目非常大。

如果接受别人的贿赂,数目不过几万。然而,一旦丑行暴露,就会被革去官职和俸禄,这样做,哪里是爱惜钱财呢?他们是因小失大,得不偿失。

过去,鲁国的丞相公仪休很喜欢吃鱼,但从不接受别人进献的鱼,因此他得以长期享受鱼的美味。国君贪婪,必定亡国,臣子贪婪,必定丧命。

《诗经》上写道:‘大风刮得迅猛,贪心的人败坏家族。’所言不虚啊!过去,秦惠王要攻打蜀国,但不熟悉蜀国的道路,于是,他叫人刻了五斗石牛,并把金子放在石头身后。

蜀国人看见了,以为石牛可以屙金子。蜀王便叫五个大力士把石牛拖到蜀国去,由秦入蜀的道路就这样开辟出来了。

于是,秦国大军尾随而至,灭掉了蜀国。汉代,大司农田延年接受贿赂三千万,事发他自杀身亡。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我现在以蜀王为警戒,你们也要把田延年当做前车之鉴。”

【原文】贞观四年,太宗谓公卿曰:“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天非不高,地非不厚,朕常兢兢业业,以畏天地。

卿等若能小心奉法,常如朕畏天地,非但百姓安宁,自身常得欢乐。古人云:‘贤者多财损其志,愚者多财生其过。

’此言可为深诫。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恐惧既多,亦有因而致死。

大丈夫岂得苟贪财物,以害及身命,使子孙每怀愧耻耶?卿等宜深思此言。”【译文】贞观四年,太宗对公卿说:“朕整天都不敢懈怠,不但忧念爱惜百姓,也想让你们能够长守富贵。

天非不高,地非不厚,朕长久以来小心谨慎以敬畏天地。你们如果能小心遵守法令,总是像朕敬畏天地那样,这样不但百姓安宁,自己也可常得快乐。

古人说:‘贤者多财损其志,愚者多财生其过。’这话可以深以为戒。

如果徇私贪污,不但是破坏国法,伤害百姓,即使事情没有败露,心中怎能不常怀恐惧呢?恐惧多了也有因此而导致死亡的。大丈夫岂能为了贪求财物,而害了自己的身家性命,使子孙总是蒙受羞耻呢?你们应当深刻地思考这些话。”

【原文】贞观六年,右卫将军陈万福自九成宫赴京,违法取驿家麸数石。太宗赐其麸,今自负出以耻之。

【译文】贞观六年,右卫将军陈万福从九成宫去京城,他在驿站人家处违法取得几担麦麸。唐太宗知道后,就把这些麦麸赐给他,让他自己背出宫,以此来羞辱他。

【原文】贞观十年,治书侍御史权万纪上言:“宣、饶二州诸山大有银坑,采之极是利益,每岁可得钱数百万贯。”太宗曰:“朕贵为天子,是事无所少之。

惟须纳嘉言,进善事,有益于百姓者。且国家剩得数百万贯钱,何如得一有才行人?不见卿推贤进善之事,又不能按举不法,震肃权豪①,惟道税鬻银坑以为利益。

昔尧、舜抵璧于山林,投珠子渊谷,由是崇名美号,见称千载。后汉桓、灵二帝好利贱义②,为近代庸暗之主。

卿遂欲将我比桓、灵耶?”是日敕放令万纪还第③。【译文】贞观十年,治书侍御史权万纪上书说:“宣州、饶州的大山里。

6. 魏征为什么批评权万纪是小人

话说这权万纪也是个“人物”,因为敢于直言,所以从潮州刺史提拔为正四品下的朝廷京官。

而身为持书侍御史,权万纪理当好好珍惜这得之不易的向上升迁的机会,继续发挥自己直言善谏的一面,结果却不然。根据《旧唐书》《贞观政要》等史书的记载,权万纪升职后,开始利用职务之便“告讦谮毁”——揭发别人的隐私、诬陷诽谤,甚至肆意弹劾别的大臣,惹得朝臣惶惶不安。

最后魏征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忍无可忍之下非常严肃地向唐太宗上奏说:“权万纪、李仁发并是小人,不识大体,以谮毁为是,告讦为直……以取强直之名。”一针见血地指出权万纪不过是个意图骗取直言敢谏之名的小人,认为唐太宗若是出于招揽敢于进言之人的目的,也大可不必将权万纪这样的人留在朝中,因为这样做只会有损自己的名声。

唐太宗听了之后,欣然采纳了魏征的建议。权万纪后来“奸状渐露”,被贬为连州司马,史书上记载此消息一出,朝廷其他官员的反应是“咸相庆贺焉”,可见权万纪平日里的行径是有多么的卑劣与不得人心了。

事实上,权万纪不仅喜欢通过揭发别人隐私来搏取名声这一点为人所厌恶,他唯利是图,只重眼前利益的行为也招来了唐太宗的憎恶。 权万纪曾提议可以通过大量开采宣饶二州的银矿以获取巨额利润,唐太宗听了后十分生气地说道:“朕贵为天子,所缺的不是钱财,而是没有利于百姓的好建议!与其多得到数百万贯钱,不如得到一名贤才!你不曾推荐过一名贤才,就一心专言税银之利。

你这是想让我做汉桓帝、汉灵帝吗?”于是当天就罢免了权万纪的官职,让他回家了。 也正因为此,后世之人在点评权万纪时评价都很低,直言权万纪是“败仁义者”,是个只求幸媚的小人。

权万纪被贬黜后又过了很久,才被唐太宗任命为吴王李恪的长史。结果就在权万纪担任吴王长史之后没多久,李恪就因为打猎时踩坏了百姓的庄稼而被柳范弹劾,唐太宗知道后勃然大怒,认为权万纪没能尽到自己的职责罪该当死。

柳范劝道:“房玄龄尚且都不能阻止陛下打猎,何况权万纪呢?”唐太宗这才罢休,不过李恪本人继和乳母的儿子赌博之后,再次被唐太宗削去了安州都督一职,仅剩的500户实封也再次被削去了300户。 而权万纪经历了这样一场惊魂后,对李恪进行了严厉的管教,之后的李恪虽然对大唐无甚功劳,却也没再犯过什么过错而再被唐太宗斥责,对比齐王李祐与蜀王李愔这种屡教不改的,已经是莫大的进步了。

由于权万纪终于表现出了“有正直节”的样子,唐太宗也十分惊讶地发现,权万纪竟然能管住一直不能安分守己且不断犯错的李恪,于是将他指派给了另一个同样喜欢屡屡犯事的皇子齐王李祐,意图匡正李佑。 然而事实证明,唐太宗终究还是高估了权万纪。

因为做了齐王长史后,权万纪外强中干的“纸老虎”本性再度暴露无遗。 根据《旧唐书》的记载,李祐在自己的封地“溺情群小,尤好弋猎”,又在其舅阴弘智——一个正七品下的尚乘直长的挑唆下,萌生了谋逆之心。

而权万纪接任了李祐长史一职后,自然是兢兢业业,看到李祐胡来就犯言直谏,“骤谏不纳”后便把李祐平日里喜欢接触的那几个小人统统打发掉,结果李祐又将他们偷偷地找回来,还“狎昵逾甚”变本加厉。 而唐太宗见李祐不能悔过,几次写信严厉地责备他。

权万纪见状,唯恐自己会像上次李恪打猎踩坏庄稼那样受到牵连,于是主动上京向唐太宗信誓旦旦地保证李祐一定会改过。结果李祐认为只有自己被斥责了,对权万纪极为不满。

而权万纪生性由褊隘,只知道一味地严防死守,不准李祐这个不准李祐那个,惹得李祐大怒甚至想杀了他。不过权万纪事先得了风声,将意图谋杀自己的几个人全部关进牢里,并将此事上报给了朝廷,最后唐太宗令人将李祐与权万纪带回京城,权万纪奉诏先行,却被李祐在半路中射死。

总的说来,权万纪表面上看起来为人挺正直的,然而正如魏征所一针见血指出的那样,实质上不过是个沽名钓誉之辈。 说他是小人也许还不够恰当,但半生庸碌、外强中干、唯利是图的确是权万纪的真实写照。

因为能够直言进谏所以被诏进朝廷当官,结果又不能真正有贡献于朝廷,反而成天只知道诬陷诽谤别的大臣,就连房玄龄、张亮这样的肱骨之臣都被谗毁过。权万纪的所作所为绝非一位正直的人会有的。

而被外放做官后,权万纪又不能妥善地处理好与李祐的关系,反而变相地让其恶行变本加厉。可见权万纪所谓的“有正直节”不过是表面功夫,“以取强直之名”方是其本质。




杨再思文言文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5. 文言文阅读徐坚字元固 徐坚,字元固,幼有敏性。沛王闻其名,召见,授纸为赋,异之。十四而孤,及壮,宽厚长者。举秀才及第,为汾州参军事,迁万年主簿。 天授三年,上言:“书有五听,令有三覆,虑失情也。比犯大逆,诏使者勘当,得实辄决。人命至重,万有...

求官败风俗文言文阅读
何曾日食万钱,至孙以骄溢倾家。石崇以奢靡夸人,卒以此死东市。 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其余以俭立名,以侈自败者多矣,不可遍数,聊举数人以训汝。 汝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云。 7. 五官争功文言文阅读答案 译文供参考: 眉毛,眼睛...

开篇纪万公——万民英小传
在明嘉靖四十二年癸亥年的初春,历史的篇章在黎明的曙光中拉开了帷幕。一位身披银甲的中年将领——福建布政司右参议万民英,正坚守在泉州城的东城墙箭楼上,目光如炬地注视着东方。夜空中,一抹暗红色的星体若隐若现,那是古称荧惑的火星,它悄然驻足于斗宿分野,预示着扬州,乃至闽浙地区,战乱的征兆...

论衡文言文阅读
帮助的人:37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1. 《选自论衡·自纪篇阅读答案及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自纪篇【东汉】王充充书既成,或稽合于古,不类前人。或曰:“谓之饰文偶辞,或径或迂,或屈或舒。 谓之论道,实事委琐,文给甘酸①,谐于经不验,集于...

文言文对比阅读好处
文言文对比阅读好处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哪些癌症可能会遗传给下一代?吃瓜群众1718 2022-11-04 · TA获得超过2425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65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37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1. 有哪些文言文让人明白读书的好处和获得读书的方法 荀子的《...

论威文言文答案
6. 《梁慬字伯威阅读答案及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阅读下面文言文。 按要求完成4—7题梁慬字伯威,北地弋居人也。懂有勇气,常慷慨好功名。 初为车骑将军邓鸿司马,再迁,拜西域副校尉。会众羌反叛,朝廷大发兵西击之,诏懂留为诸军援。 懂至张掖日勒。羌诸种万余人攻亭侯,杀略吏人。 慬进兵击,大破之,...

张洞文言文阅读
英宗哀疚,或经旬不御正殿,洞上言:“陛下春秋鼎盛,初嗣大统,岂宜久屈刚健,自比冲幼之主。当躬万机,揽群材,以称先帝付畀之意,厌元元之望。” 3. 管宁割席文言文阅读 原文1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 管宁、华歆(xīn),尝同席读书, 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而观,宁割席分座曰:...

德行文言文阅读答案
6.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1)D 干宝兄弟年纪还小,不知道这件事.审:知道.(2)C “宣皇帝廓定四海”与“武皇帝受禅于魏”结构对称,中间,“魏”后断句,排除A、D;“纪传不存于王府”与“德音未被乎管弦”结构对称,中间断句,排除B.句子翻译为:宣皇帝平定了天下,武皇帝在魏国受禅,美好的德行...

文言文轩輗传
4. 管宁割席文言文阅读 原文1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 管宁、华歆(xīn),尝同席读书...吕不韦乃使其客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

王罕字师言文言文阅读
万公言:“劳民非便文言文阅读答案 张万公字良辅,东平东阿人也。幼聪悟,喜读书。登正隆二年进士第,调新郑簿。文言文阅读答案 张万公字良辅,东平东阿人也。幼聪悟,喜读书。登正隆二年进士第,调新郑簿。。”诏百官议于尚书省,遂罢兵。明昌二年,知大兴府事。逾年,以母老乞就养,诏不许,赐告省亲。还,...

高邮市18836935135: 权万纪 - 搜狗百科
冶光美洛:[答案]10.B11.C12.B13.(1)(因)陛下 接受他们的一起言论,他们才敢偏袒下属欺骗君上,捞取刚正的名声,惑乱君王圣明的心.(2)齐王李祐不守法纪,太宗皇帝向来赏识万纪能掌控吴王的能力,就调他担任李祐的长史.【解析】10.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

高邮市18836935135: “仍引与博戏” 古文什么意思?
冶光美洛: 让他和自己博戏原文: 贞观五年,张蕴古为大理丞.相州人李好德,素有风疾,言涉妖妄,诏令鞫其狱.蕴古言:“好德癫病有征,法不当坐.”太宗许将宽宥.蕴古密报其旨,仍引与博戏.治书侍御史权万纪劾奏之.太宗大怒,令斩于东市....

高邮市18836935135: 李世民的儿子李恪亲王,打猎时伤害农民,被检察院(御史)柳范弹劾.李世民责备亲王府秘书长(长史)权万纪,责怪他未能规劝阻止,罪应处死.柳范说... -
冶光美洛:[选项] A. 唐代监察机制完备 B. 三省六部制下君主权力被有限制约 C. 唐代谏议制度形成 D. 君主个人素养影响集权体制的效果

高邮市18836935135: 关于唐太宗李世民的后人,你知道多少?
冶光美洛: 引言李世民作为古代非常著名的君主,其在位期间,开启了唐朝的盛世.其功过是非... 因此唐太宗专门给予他换了一个敢于直谏的长史,名叫权万纪.结果激起了小霸王的...

高邮市18836935135: 李恪小时候的老师是谁?要有史书依据的哦 -
冶光美洛: 权万纪前为吴王恪长史,有正直节,以万纪为佑长史,以匡正之 新唐书 卷一百 列传第二十五 是讲的 李佑叛乱的由头

高邮市18836935135: 李世民有多少个儿子啊! -
冶光美洛: 李世民有14个儿子.按惯例,立太子以长,余为王,这是李唐“家天下”的基础,可是非嫡长子立为太子的也代不乏人.李世民自己便非长子.因而,皇帝的所有儿子总是处于一种极为特殊的地位.而结果呢,这些天潢贵胄绝大多数不成器,...

高邮市18836935135: 贞观之治中权万纪的扮演者 -
冶光美洛: 话说这权万纪也是个“人物”,因为敢于直言,所以从潮州刺史提拔为正四品下的朝廷京官.而身为持书侍御史,权万纪理当好好珍惜这得之不易的向上升迁的机会,继续发挥自己直言善谏的一面,结果却不然.根据《旧唐书》《贞观政要》等...

高邮市18836935135: 历史上有姓权的名人吗 -
冶光美洛: 权德舆(759~818),唐代文学家.字载之.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人.德宗时,召为太常博士,改左补阙,迁起居舍人、知制诰,进中书舍人.宪宗时,拜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徙刑部尚书,复以检校吏部尚书出为山南西道节度...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