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学说在秦朝和汉朝武帝时期遭遇了什么不同?

作者&投稿:仉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家学说采取的政策有何不同?~

比较秦始皇焚书坑儒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异同?

同:都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统治而采取的措施,都采用了1种学说作为统治理念,都对社会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不同:采取的发展手段不同,秦始皇是残酷镇压别的学说,而汉武帝则是大力发扬儒家学说.造成的影响不同,秦朝钳制了人们思想,造成文人不满,加速了秦朝灭亡.而汉朝则使儒家学说逐渐成为统治阶级的正派思想,在一定历史时期促进了生产力发展


后果:公元前221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集权王朝——秦朝建立。由于当时社会上百家争鸣,严重的阻碍了秦始皇对征服的原六国民众思想的统一,并威胁到了秦朝的统治。公元前213年秦丞相李斯进言,说诸子百家“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于是,秦始皇为了统一原六国人民的思想,于当年开始销毁除法家以外的所有诸子百家的著作,一直到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史称“焚书”。
秦始皇焚书坑儒,意在维护统一的集权政治,反对是古非今,打击方士荒诞不经的怪谈异说,但并未收到预期的效果。

武帝即位时,从政治上和经济上进一步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已成为封建统治者的迫切需要。
主张清静无为的黄老思想已不能满足上述政治需要,更与汉武帝的好大喜功相抵触;而儒家的春秋大一统思想,仁义思想和君臣伦理观念显然与武帝时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相适应。于是,在思想领域,儒家终于取代了道家的统治地位。
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专制帝王,汉武帝在思想文化界首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政策,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与主导地位,使得专制“大一统”的思想作为一种主流意识形态成为定型,而作为一种成熟的制度亦同样成为定型;

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异同:都是意在维护统一的集权政治。

政策:秦始皇焚书坑儒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两者都的共 同之处:都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统治而采取的措施,都采用了一种学说作为统治理念,都对社会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不同之处:采取的发展手段不同,秦始皇是残酷镇压别的学说,而汉武帝则是大力发扬儒家学说.造成的影响不同,秦朝钳制了人们思想,造成文人不满,加速了秦朝灭亡.而汉朝则使儒家学说逐渐成为统治阶级的正派思想,在一定历史时期促进了生产力发展 后果:公元前221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集权王朝——秦朝建立。由于当时社会上百家争鸣,严重的阻碍了秦始皇对征服的原六国民众思想的统一,并威胁到了秦朝的统治。公元前213年秦丞相李斯进言,说诸子百家“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于是,秦始皇为了统一原六国人民的思想,于当年开始销毁除法家以外的所有诸子百家的著作,一直到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史称“焚书”。 秦始皇焚书坑儒,意在维护统一的集权政治,反对是古非今,打击方士荒诞不经的怪谈异说,但并未收到预期的效果。 武帝即位时,从政治上和经济上进一步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已成为封建统治者的迫切需要。 主张清静无为的黄老思想已不能满足上述政治需要,更与汉武帝的好大喜功相抵触;而儒家的春秋大一统思想,仁义思想和君臣伦理观念显然与武帝时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相适应。于是,在思想领域,儒家终于取代了道家的统治地位。 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专制帝王,汉武帝在思想文化界首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政策,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与主导地位,使得专制“大一统”的思想作为一种主流意识形态成为定型,而作为一种成熟的制度亦同样成为定型; 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异同:都是意在维护统一的君主集权政治。

  儒家学说在秦朝和汉武帝时期的遭遇可以用冰火两重天来形容,有关解释如下:
  一、综述:
  秦朝:秦始皇“焚书坑儒”。
  汉朝: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二、分别解释儒家学说在以上两个时期的遭遇详情:
  (1)、焚书坑儒:
  1、焚书
  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1年-前221年)由于社会逐渐进入青铜时代,中国的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一些平民百姓逐渐从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他们面对纷乱的社会状况,希望通过思索和钻研前人治世理念寻找到一条可以使社会安定,百姓不再流离失所的救世之路。于是产生了诸多的学派学说,并撰写出无数著作,史称诸子百家。
  公元前221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秦朝建立。由于当时社会上百家争鸣,严重的阻碍了秦始皇对征服的原六国民众思想的统一,并威胁到了秦朝的统治。公元前213年秦丞相李斯进言,说愚儒“入则心非,出则巷议,非主以为名,异趋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于是,秦始皇为了统一原六国人民的思想,于当年开始销毁除秦记以外的所有六国史书和私藏于民间的《诗》《书》,一直到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史称“焚书”(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等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其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需要特加注意的是,从李斯的上书可知,当时帝国所有的书籍,包括明令烧毁的在内,在政府中都留有完整的备份。朱熹也云:秦焚书也只是教天下焚之,他朝廷依旧留得;如说“非秦记及博士所掌者,尽焚之”,则六经之类,他依旧留得,但天下人无有。
  隋朝牛弘提出“五厄”之说,论中国历代图书被焚毁,首当其冲即为秦始皇焚书,二是西汉末赤眉起义军入关,三是董卓移都,四是刘石乱华,五是魏师入郢。而刘大魁作《焚书辨》,毫不客气地指出:书之焚,非李斯之罪,实项羽之罪也。据《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帝国的珍贵藏书,就此付之一炬。可怜唐、虞、三代之法制,古先圣人之微言,最终只化为若干焦耳的热量而已。
  2、坑儒
  而在焚书开始的第二年,即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在当时秦首都咸阳将四百六十余名术士坑杀,即为所谓的“坑儒”。需要注意的是,《史记》记载秦始皇坑杀的乃是儒生。
  这件事是由两个术士的畏罪逃亡引起的。原来,秦始皇十分迷信方术和方术之士,以为他们可以为自己找到神仙真人,求得长生不死之药。他甚至宣称:“吾慕真人,自谓‘真人’,不称‘朕’。”而一些术士,如侯生、卢生之徒,也投其所好,极力诳称自己与神相通,可得奇药妙方。但时间一长,他们的许诺和种种奇谈总是毫无效验,骗局即将戳穿。而秦法规定:“不得兼方,不验,辄死。”因此,侯生、卢生密谋逃亡,在逃亡之前,《史记》记载的侯生、卢生非议始皇的话来看,诸如:“始皇为人……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上乐以刑杀为威”,明显是用儒家口吻批评偏重法家的秦始皇。未可为之求仙药。始皇知道后大怒道:“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是重吾不德也。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妖言以乱黔首。”遂下令拷问咸阳400多名儒生,欲寻侯生、卢生。事后,将相关460名儒生全部坑杀。此一事件,后世往往和焚书并列,合称为焚书坑儒。
  除了坑杀在咸阳的四百六十余人外。同时还谪迁了一批人至北方边地。事情发生后,始皇长子扶苏进谏道:“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既然扶苏以术士法孔子替术士求情,更加有力的说明了坑的是“术士”)始皇不仅怒而不听,还使扶苏离开咸阳,北卞的宋志辉被秦始皇给诛杀九族。史称斩宋叼,诛九族。
  竹帛烟消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诗中“坑灰未冷”指的是当年秦始皇焚书坑儒一事。始皇统一天下后,意图“二世三世于万世,传之无穷”,怕儒生“不师今而学古”、“道古以害今”,故先焚书后坑儒。但仅过了十多年,“坑灰未冷”就天下大乱,造反的“刘项”,却是“不读书”之人。
  (2)、解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西汉武帝实行的封建思想统治政策,也是儒学在中国文化中居于统治地位的标志。
  西汉初年,汉高祖不喜儒学,使儒家的学术源流几乎断绝。博士制度虽承秦制依然存在,但博士人数不多,且仅具官待问而已,在传授文化方面难以起多大作用。惠帝废《挟书律》,使诸子学说复苏,其中儒、道两家影响较大。在学术思想发展的低潮中,道家的黄老无为思想为汉初统治者所提倡,居于支配地位,各种不问流派的思想家也都乐于称说黄老之言。文、景时期,出现了由无为到有为、由进家到儒家的嬗变趋势。旧秦博十伏生出其壁藏《尚书》二十八路,文帝派晃错从其受业。此时。博士之数达到七十余人,百家杂陈而儒家独多。儒家的《书》、《诗》、《春秋》以及《论语》、《孝经》、《孟子》、《尔雅》都有博士,其中《诗》博士有齐、鲁、韩三家,《春秋》博土有胡毋生、董仲舒二家。这为汉武帝独尊儒术提供了条件。武帝即位时,历经文景之治,社会经济已得到很大的发展。与此同时,随着地主阶级及其因家力量的强大,从政治和经济上进一步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已成为封建统治者的迫切需要。在这种情况下,主张清静无为的黄老思想已不能满足上述政治需要,更与汉武帝的好大喜功相抵触。而儒家的春秋大—统思想、仁义思想及君臣伦理观念,又恰恰与汉王朝当时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相适应。于是,在思想领域,儒家思想终于取代了道家的统治地位。
  建元元年(前140),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提出建议:凡是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的各家学说,都要从博士官学中排除出去。汉武帝对董仲舒的这种大一统思想非常赏识。武帝又采纳丞相卫绾之议,罢黜治申不害、商鞅、韩非、苏秦、张仪之言的贤良。汉武帝此举受到好黄老的祖母窦太后的强烈反对,她于次年借故把鼓吹儒学的御史大夫赵绾和郎中令王减系狱。儒家势力受到打击,但武帝在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又置《五经》博士,使儒家经学在官府中更加完备了。建元六年(前135),窦太后死,儒家势力再度倔起。元光元年(前134),他将不治儒家《五经》的太常博士一律罢黜,排斥黄老别名百家之言于官学之外,提拔布衣出身的儒生公孙弘为丞相,优礼延揽儒生数百人,还批准为博士官置弟子五十人,根据成绩高下补郎中文学掌故,吏有通——艺者选拔担任重要职务。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独尊儒术以后,官吏主要出自儒生,儒家逐步发展,成为此后二千年间统治人民的正统思想。虽然这样做不利于学术文化的发展,但在当时却有益于专制制度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1、在秦朝时,实行焚书坑儒;在汉武帝时期,则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焚书坑儒:
焚书坑儒,又称“焚诗书,坑术士(一说述士,即儒生)”,西汉之后称“焚书坑儒”。秦始皇在公元前213年和公元前212年焚毁书籍、坑杀“犯禁者四百六十馀人”。
“焚书坑儒”一词出处《史记·卷121·儒林列传》的说法是“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经常被“坑儒”观点引做证据的是《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秦始皇长子扶苏的话(“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1] ,西汉末孔安国(孔子10世孙)《〈尚书〉序》亦言:“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西汉刘向《〈战国策〉序》:“任刑罚以为治,信小术以为道。遂燔烧诗书,坑杀儒士”。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西汉武帝实行的封建思想统治政策,也是儒学在中国文化中居于统治地位的标志。
西汉初年,汉高祖不喜儒学,使儒家的学术源流几乎断绝。博士制度虽承秦制依然存在,但博士人数不多,且仅具官待问而已,在传授文化方面难以起多大作用。惠帝废《挟书律》,使诸子学说复苏,其中儒、道两家影响较大。在学术思想发展的低潮中,道家的黄老无为思想为汉初统治者所提倡,居于支配地位,各种不问流派的思想家也都乐于称说黄老之言。文、景时期,出现了由无为到有为、由进家到儒家的嬗变趋势。旧秦博十伏生出其壁藏《尚书》二十八路,文帝派晃错从其受业。此时。博士之数达到七十余人,百家杂陈而儒家独多。儒家的《书》、《诗》、《春秋》以及《论语》、《孝经》、《孟子》、《尔雅》都有博士,其中《诗》博士有齐、鲁、韩三家,《春秋》博土有胡毋生、董仲舒二家。这为汉武帝独尊儒术提供了条件。 武帝即位时,历经文景之治,社会经济已得到很大的发展。与此同时,随着地主阶级及其因家力量的强大,从政治和经济上进一步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已成为封建统治者的迫切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它张清静无为的黄老思想已不能满足上述政治需要,更与汉武帝的好大喜功相抵触。而儒家的春秋大—统思想、仁义思想及君臣伦理观念,又恰恰与汉王朝当时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相适应。于是,在思想领域,儒家思想终于取代了道家的统治地位。

建元元年(前140),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提出建议:凡是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的各家学说,都要从博士官学中排除出去。汉武帝对董仲舒的这种大‘统思想非常赏识。武帝又采纳丞相卫绾之议,罢黜治申不害、商鞅、韩非、苏秦、张仪之言的贤良。汉武帝此举受到好黄老的祖母窦太后的强烈反对,她于次年借故把鼓吹儒学的御史大夫赵绾和郎中令王减系狱。儒家势力虽暂时受到打击,但武帝在建元五年(前136)又置《五经》博士,使儒家经学在官府中更加完备了。建元六年(前135),窦太后死,儒家势力再度倔起。元光元年(前134),他将不治儒家《五经》的太常博士一律县黜,排斥黄老别名百家之言于官学之外,提拔布衣出身的儒生公孙弘为丞相,优礼延揽儒生数百人,还批准为博士官置弟子五十人,根据成绩高下补郎中文学掌故,吏有通——艺者选拔担任重要职务。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独尊儒术以后,官吏主要出自儒生,儒家逐步发展,成为此后二千年间统治人民的正统思想。虽然这样做不利于学术文化的发展,但在当时却有益于专制制度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其时代的特点。他推崇的儒术,已吸收了法家、道家、阴阳家等各种不问学派的—些思想,与孔孟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思想有所不同。汉武帝把儒术与刑名法术相糅合,形成了“霸王道杂之”的统治手段,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

秦朝并没有坑杀儒生,坑杀的都是术士方士,这是以往的误解之一,但秦重用法家,汉初期用黄老之术,武帝时期用的儒家已经变味了,对于皇权没有挑衅反而奉承具多,也不敢直接硕皇帝哪里错了,而是弄出了天人感应,借老天爷之口劝诫皇帝勤勉治国,失去了本来的铮铮铁骨

在秦时被打压,在汉时被推为主流思想

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学说在秦朝和汉朝武帝时期遭遇了什么不同?
儒家学说在秦朝和汉武帝时期的遭遇可以用冰火两重天来形容,有关解释如下:一、综述:秦朝: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朝: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二、分别解释儒家学说在以上两个时期的遭遇详情:(1)、焚书坑儒:1、焚书 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1年-前221年)由于社会逐渐进入青铜时代,中国...

秦朝对百家学说与汉朝有什么不同
秦朝主推百家学说中的法家,汉朝推行儒家学说。秦朝是采用法家思想进行统治的,主张严刑峻法,强化君主专制统治.而儒家主张仁政等思想是不利于强化中央集权,因此,为了强化思想统一和君主专制统治,秦始皇进行了“焚书坑儒”。西汉初期采用的是黄老之学,无为而治,使国家经济逐渐强盛起来。到了汉武帝时期,...

说出儒家学说在秦朝和西汉王朝的不同命运
秦朝法家思想占统治地位,儒家思想只是其中一个流派,不占主导地位,而汉朝从汉武帝始开始尊儒,经董仲舒提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从此在中国占领统治地位,但各朝各代,儒家思想虽然在思想占统治地位,但帝王其实还是用法家思想管理天下的。

儒家学说在秦朝,汉朝地位有何不同?得到什么启事?分析其地位不同的原因...
秦朝时期统治思想是法家思想,秦始皇焚书坑儒,商鞅变法提倡法治。汉朝是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源于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以后历代都已儒家思想为统治思想。

秦与汉都只尊崇一门学说,为何汉都会成为强国?
秦朝崇尚的是法家思想,而汉朝则是儒家思想。虽然两者都只尊崇一门学说,但是汉朝能成为一个强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汉朝建立在秦朝的基础上,继承了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和地方行政制度,这有助于政治和社会的稳定。其次,汉朝的儒家思想注重人文精神,强调道德伦理,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同时,汉朝的...

儒学在先秦西汉地位的变化
儒家思想,是先秦诸子百家学说之一。秦朝是以法家思想为政权的统治思想,而汉朝在汉武帝之前以道家思想作为正统思想。秦始皇焚书坑儒后,加之汉字尚处于雏形,不具备准确表达的功能,正统的儒家思想已基本消失。先秦儒家没有为当时的统治者所接受甚至还遭到了秦始皇毁灭性的打击,这是由先秦儒家初创时自身的...

...同时期受到了统治者的不同对待分别写了秦朝和汉朝对待儒学的态度_百 ...
秦朝时期,由于儒家思想追求仁政和礼教,反对暴政和法家政治思想,因此受到秦始皇及其后继者的打压和排斥。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不仅焚书坑儒,烧毁了大量典籍,还将儒家学说和儒家学者都视为异端邪说,采取了极其残酷的手段进行打压和迫害,儒家学说在秦朝时期几乎被扼杀。而汉朝时期则对儒家文化产生了很高的重视...

指出儒家学说在战国和秦汉时期的不同社会地位
战国时期诸侯兼并,儒家学说虽有很大发展,但只是诸子百家之一而已,各国也并不采纳。秦朝崇尚法家,对儒家严厉打击。汉朝原本信仰道家学说,但在董仲舒,汉武帝的努力下儒家学说战胜其他学说,成为官方学说,也就是正统学说,开始统治中国思想界2000年。

秦汉两朝统治者对儒家思想的态度有何不同
秦汉两朝对待儒家学说的不同态度,本质上是由于两朝时占据上风的主流学说的观念不一样造成的,秦朝是法家学说为主流,主张法治,汉朝是儒家学说占据主流,主张仁治——之所以两朝采取不一样的治国理念,是有历史背景的.先秦时期,具体说就是秦始皇之前的战国时期的秦国立国之根本就是法家思想,从商鞅(尽管因为...

简述汉代儒法两家地位的变化趋势
二、法家:1、李斯作为法家代表人物,其作为秦朝宰相,大力推行法治。即使在秦朝灭亡后,汉代初,根深蒂固的法家学说仍大量残存。2、在汉代的逐渐发展中,先是道家的地位上升,使得法家地位下降,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其地位也随之大幅下降,已无法再与儒学达到地位上的竞争 ...

周口市13537469405: 概述儒家思想在战国、秦朝和西汉的不同遭遇,并分析说明其不同遭遇的各自原因及历史影响. -
松邢济迪:[答案] 儒家思想在战国时期是流行的学派之一,但没有得到统治阶级大力的推崇.秦朝,儒家学派遭到秦始皇压制打击.西汉武帝时,儒家思想得到统治阶级大力提倡,逐步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主张实行“...

周口市13537469405: 儒家学说在秦朝与汉朝时期的命运分别是快 -
松邢济迪:[答案] 在秦朝被禁止 压制 在汉朝被提倡 推崇

周口市13537469405: 儒家学说在秦朝和汉武帝时期遭遇了什么不同? -
松邢济迪: 秦朝: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朝: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周口市13537469405: 儒家学说在秦朝和汉朝的命运如何?分别有什么影响? -
松邢济迪: 儒学在中国的崇高地位不是在短时间内发展起来的,孔子的原始儒学精神实在是不大适合当时的统治需要,更悲惨的是被秦始皇焚书坑儒,儒家备受摧残. 汉王朝建立后,诸子学说又开始纷纷复苏,儒家学说又逐渐开始兴旺起来,但因长期的战乱,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环,百废待兴,统治阶级为了发展生产,稳定统治秩序,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在经济上轻徭役薄税赋,黄老学说得到重视,儒家虽然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但仍然是个配角.

周口市13537469405: 儒家学说的地位在秦朝和汉朝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
松邢济迪:[答案] 儒家学说在秦朝是得不到重视的,不是还有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么?秦时用的是法家,以法治天下.到了汉朝前期,由于经济破败不敢,刘邦以及汉文帝,汉景帝都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用的是道家无为.直到汉武帝的时候,董仲舒也才汉武...

周口市13537469405: 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秦朝和西汉时期有何不同遭遇? -
松邢济迪:[答案] 1)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提出“仁”,具有古典人道主义的性质:主张“礼”,维护周礼这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儒家文化后来发展成为中国古代正统文化.这时的儒学不是很受欢迎,但传播很快. (2)孟子是战国...

周口市13537469405: 秦朝时期儒家受到了怎样的挫折 -
松邢济迪: 总的来说,秦孝公时期商鞅变法让秦朝人尝到了法家思想治国的甜头(商鞅变法改变了秦朝日益颓废的国政,挽救了频临崩溃的穷苦秦国!为秦国以后灭六国,一统江山奠定了强大的物质基础!)灭六国后,秦国习惯性的重视严刑峻法,相对于其他学术思想、治国理念,包括儒家思想在内,难免被轻视、排斥,甚至是遭到压制!具体怎么个挫折历程,还得细细重翻课本……~!sorry!

周口市13537469405: 儒家学说在战国和秦汉时期的不同社会地位.
松邢济迪: 战国时期诸侯兼并,儒家学说虽有很大发展,但只是诸子百家之一而已,各国也并不采纳.秦朝崇尚法家,对儒家严厉打击.汉朝原本信仰道家学说,但在董仲舒,汉武帝的努力下儒家学说战胜其他学说,成为官方学说,也就是正统学说,开始统治中国思想界2000年.

周口市13537469405: 儒家学说在战国和秦汉时期的不同社会地位. -
松邢济迪:[答案] 1·战国时期儒家学说就是诸多学说中的一种,这个时期没有一个处于绝对主导地位的学说,各种学说都在寻求人们的支持、希望获得主导地位.但是儒家学说在这个时期相比其他学说还是一种比较受到重视、地位比较突出的学说,有“非儒即墨”一...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