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两次上书请求立王,为何都是在刘邦被困的时候?

作者&投稿:恽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韩信为什么不自立为王,反过来刘邦还要杀他~

一、韩信不自立为王有以下几个原因:
1、他没有那个能力
虽然他有三十万大军,但是军队中高级将领没有一个是能跟着他造反的,都是刘邦的亲信。
如果韩信想要造反,首先要面对的就是这些高级将领的反对,如果把这些人都给杀掉了,军队肯定会混乱,韩信如果没办法控制住局面肯定也造反不了。
如果韩信杀伐果断,用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了这些人,然后强力的控制住了局面,那军队肯定也会因为内战元气大伤。
2、没有粮草和后勤兵源
韩信造反了,刘邦肯定不会给他提供粮草和后勤兵源,他做为一个叛将,齐国境内的守将和官员肯定不敢和他站在一起,所以也就不会给他提供粮食和新兵。
士兵们如果没有粮食,没有军饷,肯定不会继续支持韩信,别说打仗,连自保都是一个难题。
3、没有人才辅助
刘邦之所以能建立汉朝,是因为有张良在出谋划策,有萧何在管理政治上和后勤上的东西,还有韩信这么一个会打仗的将领。
但是韩信如果自立为王,他没有张良这样的谋士,也没有萧何这样的政治人才,所以一旦打起仗,军队的后勤补给,后方管理的稳定,都会成为韩信的软肋。
二、刘邦杀韩信原因
韩信被杀,祸起于自请封王。在平定三齐之后,韩信与刘孝正被楚军围困在荥阳的危急关头,竟上书刘邦,自请代理齐王。
后来,韩信对刘邦没有主动封其为王而深表不满,借故不肯发兵,致使刘邦在固陵一役吃了败仗。对此,刘邦极为恼火,只是迫于当时形势,不便立即诛之。以后随着局势的稳定,韩信也就成了刀下之鬼。

扩展资料:
关于韩信的成语典故
1、胯下之辱:韩信落魄时,一个同乡人欺负他,让他从自己的裤裆下钻过去,韩信果真从那个人裤裆下钻过去,指极大的侮辱。
2、一饭千金:韩信落魄时曾对施舍给他的老妇说以后定当后报,韩信衣锦还乡时并赏赐她千金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3、解衣推食:韩信说刘邦把穿着的衣服脱下给自己穿,把正在吃的食物让自己吃,形容对人热情关怀。
4、战无不胜:刘邦建立汉朝后对韩信的评价,指的是打仗没有不取得胜利的。形容力量十分强大,百战百胜。
5、国士无双:萧何在向刘邦推荐韩信是说他是国士无双。指一国独一无二的人才。
6、十面埋伏:韩信设伏兵于十面以围歼项羽。指周围布置了重重埋伏。
7、背水一战:在韩信攻打赵国的时候,他采取背水一战的计谋,赢得了战争胜利比喻在艰难情况下跟敌人决一死战。
参考资料:人民网-汉初名将韩信:中国最“有故事'的人 32个成语典故

这个问题非常难回答,因为历史上没有关于这个问题的记录。司马懿和诸葛亮都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们之间曾经有过多次交锋,但是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他们在死后进行过斗争或留下过。因此,这个问题只能是想象,没有确定的答案。

关于这个事情来说我觉得在刘邦被困的时候立王是因为韩信自己觉得他有这个能力,而且他是当时刘邦手下举足轻重的人物,所以在这个时间选择称王成功率不得不说是十分的大的。因此韩信的两次上书都是在刘邦被困的时候。


其实本来的话韩信在荥阳请立齐王虽然本质没有坏处,而且这样一来的话还可以起到更好的治理齐国,巩固已经取得胜利等一系列的好处。但从我们的角度来说额话,以当时的情况,刘邦被困,韩信不先来帮助刘邦解围,反而想要立自己为齐王。韩信就有拥兵自重、威胁主公的嫌疑。让刘邦怎么能对韩信放心,所以这也导致后来的刘邦对项羽产生隔阂,最后杀了他。

韩信在刘邦被困的时候韩信的这个举动的确是可以使得自己成功上位,而与此同时韩信又攻下齐国,韩信手里的实力大增,于是就派人去刘邦那里请求为假齐王,刘邦一听非常气愤,所以没有同意。


刘邦觉得韩信趁火打劫,于是对韩信破口大骂,还好当时的张良陈平及时的劝阻,而且当时刘邦一想也对,韩信现在的地位和举动是举足轻重的。当时正时楚汉相争的关键时刻,如果安抚不好韩信,就会招来很大的麻烦!所以没办法就同意了。

但是到了后来当刘邦当上了老大的位置的时候韩信就惨了。所以说,韩信相当齐王是觉得自己的当时的实力已经很强了,而且当时的韩信需要帮助,所以在当时提出了想要立王的。



刘邦亲自率兵前去征讨,韩信称病不随高祖出征。有人告韩信与家臣谋划:可以在夜里假传诏旨,赦放那些在官府中的囚徒和官奴,然后率领他们去袭击吕后和太子。

韩信请求立王的时机都是在刘邦被困的时候,因为他认为这时才有机会立王。

因为只有在刘邦被困的时候,他才有机会立王。不过韩信最后被刘邦说造反。人家可从来没想过造反。杀死韩信的是分封制度,到刘邦这边不允许有异性王的。

因为他深信刘邦,或者说信任萧何,导致了他的悲剧,如果再给韩信一个机会,相信韩信会毫不犹豫的自立为王,三分天下吧。


韩信两次上书请求立王,为何都是在刘邦被困的时候?
关于这个事情来说我觉得在刘邦被困的时候立王是因为韩信自己觉得他有这个能力,而且他是当时刘邦手下举足轻重的人物,所以在这个时间选择称王成功率不得不说是十分的大的。因此韩信的两次上书都是在刘邦被困的时候。其实本来的话韩信在荥阳请立齐王虽然本质没有坏处,而且这样一来的话还可以起到更好的治...

将率领文言文
后面停顿,“立”的宾语是“大元帅”,后面停顿,“掎”是拖住,拖住的是“金人之后”,故停顿,因此可以断为:属康王起兵相州\/乃上书枢密曹辅\/请立王为大元帅\/拥兵镇抚河北\/以掎金人之后\/则京城之围自解,译为:恰逢康王在相州起兵,于是上书枢密使曹辅,请求立康王为大元帅,带兵镇守安抚黄河以北,以此来拖住...

武则天竟宽恕了两次上书让女皇禅位的人
内容主要有两点:一,他认为武则天年事已高,处理繁重的国事,不利于圣体安泰;而皇太子年富力强,不如禅位于太子,自己安享天年。二,他主张将武氏诸王全部降为公侯,任其闲居,同时要将二十多个李姓子孙全部裂土封王。苏安恒还威胁似的说,如果不这样做,一旦陛下死后,武氏诸王将难以自处(《全唐文...

韩信磨砺自己的故事
七年冬,上自往击,破信军铜鞮,斩其将王喜。信亡走匈奴。(与)其与白土人曼丘臣、王黄等立赵苗裔赵利为王,复收信败散兵,而与信及冒顿谋攻汉。匈奴仗左右贤王将万馀骑与王黄等屯广武以南,至晋阳,与汉兵战,汉大破之,追至于离石,复破之。匈奴复聚兵楼烦西北,汉令车骑击破匈奴。匈奴常败走,汉乘胜追北,...

韩信的生平
韩信又请求立张耳为赵王,镇抚赵国,刘邦同意,就封张耳为赵王。此时,楚多次派兵渡黄河击赵,赵王张耳和韩信往来救援,行军中安定了许多赵国城池,并发兵支援刘邦。当时楚国正在荥阳围困刘邦,刘邦逃跑到宛、叶间,收服英布同入成皋,楚又急忙围攻成皋。汉三年六月,汉王出成皋向东渡过黄河,单独与夏侯婴跑到了修武的张耳...

问一下,韩信为什么不能成为一代名将?
但韩信没有听从蒯通的计谋脱离刘邦自立为王,也没有选择做忠臣顺民,而是以齐地初定,需立王掌政以安民心为由,遣使修书请求刘邦封他为代理齐王。 当时,项羽正把刘邦紧紧围困在荥阳,情势危急,急需救援,看了韩信上书内容,刘邦十分恼怒,大骂韩信不救荥阳之急竟想自立为王。张良、陈平暗中踩刘邦的脚,凑近他的耳朵说:...

一书生大胆上书,请求君王立后,为何稀里糊涂地送了命?
这个书生不太会揣摩帝王心思 之所以这个书生上书请求乾隆帝立后,是因为乾隆帝的第二任皇后乌拉那拉氏被废后,后宫一直无主,所以该书生才会想着上书立后,以此来博得乾隆的关注度。但很明显,这个书生的做法是完全错误的,他压根没有揣摩到乾隆的心意,乾隆最爱的人已经溘然长逝了,所以谁来当皇后乾隆都...

汉代都分了那些异姓王
如韩信在平定齐地后、请求立为假王(暂署为王),刘邦为了笼络他,就封他为齐王。后又封英布为淮南王。西汉政权建立后,刘邦对诸侯王的封国作了调整,如彭越封为梁王,齐王韩信徙为楚王等等。当时异姓王有7人: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赵王张耳、燕王臧荼、长沙王吴芮、韩王信。这些异姓王...

西汉初的韩王信,是说韩王名信还是他名字就是这三个字?
韩王信上书请求把都城改至马邑,得到刘邦批准。后来匈奴攻马邑,朝廷怀疑韩王信暗通匈奴,刘邦更致书责备韩王信,韩王信担心会被诛,便与匈奴约定共同攻汉,以马邑之地请降,进军太原。高祖七年冬,刘邦亲自带兵击败韩王信,信逃到匈奴那里。刘邦追击时被匈奴围困在白登,刘邦在脱险后便退兵了,此后...

峄城的名人轶事
可是齐地初定,需立王掌政以安民心。所以韩信已遣使修书请求刘邦立他为假齐王(代理齐王)。当时,刘邦正被项羽困在荥阳,自顾不暇,看罢来书后勃然大怒,本不想应允。后来,听取了张良和陈平的意见后,又说:“大丈夫平定了诸侯就是真王,当假王干什么!”于是,立韩信为齐王,并征调他的部队攻楚。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

高邮市17717406595: 韩信为何不肯背叛刘邦错失自立山头的机会 -
苍削麝香: 韩信审时度势,认为脱离刘邦自成第三势力是不可能的,因而放弃了. 韩信要想独立于刘邦自成第三势力,他手下的将领们,甚至他的亲兵这一关就无法通过. 他从刘邦轻易就可以进入他的军营,他的卧室,他不会不感到一旦背离刘邦,会有...

高邮市17717406595: 韩信是不是真的谋反? -
苍削麝香: 韩信谋反一说并无实据.首先,韩信无意叛汉.在秦亡汉兴的过程中,韩信为刘邦的帝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多次援救刘邦于军情危急之时;拒绝自立为王的劝诱,并说:“汉王遇我甚厚……吾岂可以娜(向)利倍(背)义乎?”及至闲居长安,丧失兵权时,他反而心生异志,岂不违背常理?第二,汉高祖十年(前197),陈稀举兵反,刘邦率兵击之,十一年破陈 .其后,发生了所谓韩信谋反事件.此时陈稀已败,何以里应外合?第三,韩信谋反事件的告发者,是韩信属下一个舍人的弟弟.那个舍人得罪于信,信将其囚禁起来欲加诛杀,舍人之弟遂告信欲反状于吕后.如果韩信真欲谋反,能将此秘密泄露给一个罪徒的弟弟吗?

高邮市17717406595: 韩信的资料. -
苍削麝香: 韩信(?—前196),汉初军事家.淮阴(今属江苏)人.年少时父母双亡,家道贫寒,却刻苦读书,熟演兵法,怀安邦定国之抱负.苦于生计无着,于不得已时,在熟人家里吃口闲饭,有时也到淮水边上钓鱼换钱,屡屡遭到周围人的歧视和冷...

高邮市17717406595: 成也萧何败萧何是什么意思 -
苍削麝香: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此为民间对西汉建国功臣韩信一生的经典概括,萧何是汉高祖刘邦的丞相.“成也萧何”是指韩信成为大将军是萧何推荐的;“败也萧何”是指韩信被杀是萧何出的计谋.不论是成功还是败亡都是由于同一个人. 这个成...

高邮市17717406595: 韩信是什么朝代的人 -
苍削麝香: 韩信有二. 1、一是汉初三杰之一淮阴侯韩信,西汉开国功臣. 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汉族,淮阴人.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淮阴候,兵家四圣之一,汉初三杰之一,中国军事思想“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

高邮市17717406595: 韩信当时为什么不反刘邦呢?难道他真是一个与世无争的人 -
苍削麝香: 韩信从一个默默无闻的人成了一国之王,得益于刘邦全力提拔. 人们常说刘邦利用韩信的军事能力,取得天下后就忘恩负义地杀掉他,太无情了.诚然,韩信立过很多功,但大家忽视了一个问题,没有刘邦,你知道韩信是谁吗?没有韩信的时候...

高邮市17717406595: 为什么韩信不杀那个无赖? -
苍削麝香: 白话说就是韩信太天真,也很重义,当时刘邦没称王时,项王派武涉去游说韩信当饭则反,韩信一番大义演说回绝了,后来他的谋士蒯通又劝韩信,让他自立为王三分天下,韩信不想背汉,就又没当回事,有这两次机会他都不把握,只能说他太没有霸气了.虽有国士之才,却无帝王之资,只想独霸一方,无意称霸天下,最后就是他拥兵自重,想当个军阀,还讨得刘邦“三不杀”,他把刘邦想的太好了,汉王不是项王,更不是周武王,汉王不喜欢分封制,他不想与异姓诸侯共天下.当韩信还在分封制的旧塌上做着他独霸一方的大梦时,刘邦下手了.应该说是刘邦他媳妇儿下手了..

高邮市17717406595: 是时,韩信为假齐王什么意思 -
苍削麝香: 那时,韩信为名义上的齐王. “假”理论的解释应该通“借”,而此处可以解释为“名义上的”. 当时,刘邦战事吃紧,需要韩信去帮,韩信先自立为齐王,然后要挟刘邦封王.也就是说,韩信是先自称齐王,而并非得到官方认可,所以用“假”.

高邮市17717406595: 韩信自立为王,他手下的曹参,灌婴等武将会拥立他吗? -
苍削麝香: 这两位都是刘邦沛县的老班底,不可能拥立他的.樊哙就是一个典型,虽然对韩信很服气很尊敬,但是谈不上效忠.一旦需要在刘邦和韩信之间选择,肯定毫不犹豫地站到刘邦这边.

高邮市17717406595: 韩信为什么要向刘瘪三讨做假齐王 -
苍削麝香: 其一,正如他所说山东之地人心不稳,需要有德高望重的人主持大局.其二,韩信有一定的政治野心(后来正是由此原因惨遭杀戮)其三,韩信觉得自己功高劳苦,当上齐王那是你刘邦该给的封赏.其四,有点是乘人之危.刘邦被困楚地急调韩信来解围,韩信则适时伸手.殊不知遇上刘邦这种小人,最终还是饮恨肖府,气短英雄,可悲可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