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公有什么过人之处,他能够成就一番霸业?

作者&投稿:郜青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知人善用是成就霸业的关键所在,用人不疑才能聚集贤能良将,疑人不用、不懂赋能则无人可用,所以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是较为理性的用人观。

《史记》:晋文公重耳,晋献公之子也。自少好士,年十七,有贤士五人:曰赵衰;狐偃咎犯,文公舅也;贾佗;先轸;魏武子。太史公曰:晋文公,古所谓明君也,亡居外十九年,至困约,及即位而行赏

晋文公重耳自幼喜结贤士,十七岁时,就拥有五名贤士狐偃、赵衰、贾佗、先轸、魏犨,史称“五贤士”。五贤士不离不弃跟随重耳流亡长达19年之久,也是助之成就霸业的关键人物。重耳即位以后施行论功行赏且赏罚分明。那么重耳手下贤士是如何辅助重耳成就霸业的呢?

一、颠沛流离19年,随行贤良不离不弃

晋献公二十二年(公元前655年),晋国内乱,晋国公子重耳携助手逃往翟国避难,其弟公子夷吾逃往梁国。重耳逃亡时,随行贤士颇多,其中最有名的是五贤士狐偃、赵衰、贾佗、先轸、魏犨,随行的贤才良将大致为三类人。

  • ① 以赵衰为代表的贤才

这类人才识过人,且能以德服人,帮助重耳建立良好的外交关系以及各种社会联络。尤其是赵衰不仅学识渊博且能知人善举。重耳即位后,设立三军六卿,欲任命赵衰,赵衰却举荐先轸和郤谷。赵衰的子孙后代建立战国时期非常著名的赵国

  • ② 以狐偃为代表的谋士

这类人见多识广、足智多谋、运筹帷幄,为重耳出谋划策,其中狐偃为首席谋士,他是重耳能够称霸的关键人物。宋国公孙固就评价狐偃:“惠以有谋”,曹国大夫僖负羁评价狐偃:“可谓贤矣”。

  • ③ 以魏犨为代表的武士

这类人骁勇善战、凶猛无比,尤其是魏犨,可徒手降服猛兽,他的子孙后代建立了战国时期非常著名的魏国

晋献公二十六年(公元前651年),晋献公去世之后,也就是重耳一行人在翟国生活4年后,晋国内部以里克为代表的贵族发动政变,先后杀害两任国君,晋国处于无君状态。里克便派使者邀请重耳回国即位,重耳便跟手下谋士协商,狐偃却说时机尚未成熟,暂且不可回,他给出两点原因。

  • ① 晋献公去世后,重耳是为了逃避父亲的追杀到翟国避难,违背了父亲的意愿。而且晋献公去世前后重耳一直不在身边,活不养,死不葬,没有尽到做儿子的责任,倘若现在冒然回国,不仅得不到老百姓的拥戴,且将失去民心。
  • ② 晋国各种势力盘根错节,形势错综复杂,各贵族之间刚开始尔虞我诈、争权夺利、相互拼杀。如果现在回去恐怕只能步先前两位国君的后尘。所以先坐观其变,等到局势稳定、形势明朗之后再回国。

重耳听了狐偃的建议后,毅然决然的拒绝了使者,把即位的机会拱手相让给了弟弟公子夷吾,秦穆公知道后,对重耳顾大局之行为称赞有加。晋惠公元年(前650年),公子夷吾回国即位,是为晋惠公。晋惠公即位8年后,不得民心,跟秦国之间的矛盾日益恶化,他担心秦国和朝中大臣支持重耳,于是派人刺杀重耳。重耳一行人便开始逃亡,他们先后逃往卫国、齐国、曹国、宋国、郑国、楚国。在逃亡途中有的国君赠田送马,有的轻慢无礼,在逃亡途中重耳和他的流亡政府常常食不果腹,尝尽人间酸甜苦辣。

二、回国即位

晋文公最后一站逃往楚国,楚成王以九献之礼招待重耳,使得重耳受宠若惊。一次楚成王便问重耳:“我对你这么好,倘若您以后有机会回国即位,您怎么报答我?!”,重耳说:“如果将来晋楚两国不幸交战,我退避三舍。”楚将子玉劝诫楚庄王说:“晋公子手下贤士颇多,气度非凡,都是成就大事的人才,请杀之以绝后患。”楚成王没有同意,重耳从子玉的眼神中感到一股杀气,内心惶恐不安。

在楚国待了几个月后,晋怀公得罪了秦穆公,使得晋国和秦国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恶化。秦国决定帮助流亡在外的重耳即位,此时重耳已经62岁了,一旦错过这次机会,若再想回国,机会渺茫,待在楚国并非长久之计,于是重耳便接受了秦国的建议。秦国在护送重耳回国即位之前,举办饮酒礼,按照西周礼乐文明的特征,在典礼上需吟诵诗词来体现身份。

重耳收到秦穆公的请帖后,大家建议让狐偃出面,狐偃以自己力不胜任为由而举荐赵衰,赵衰文化底蕴深厚,博览群书,狐偃虽足智多谋但在文化修养上与赵衰相比略有逊色。由此可见晋文公随从不但才德兼备,还有自知之明,遇事能让贤。此为晋公子重耳一行人的特点,也体现重耳喜结天下贤士。

典礼如仪举行,秦穆公命乐工赋诗一首《菜菽》,诗的大意是秦国要赠送重耳礼物,如果重耳一行人没有较高的文化修养,未必能领悟诗之大意。《菜菽》一唱完,赵衰就告知重耳立刻下堂拜宾,与此同时,赵衰让重耳吟《黍苗》,大意是表示谢意。紧接着秦穆公又赋诗一首《六月》,大意是秦穆公答应帮助重耳回国建功立业,赵衰听后立刻让重耳再拜稽首。重耳一行人的表现让秦穆公很是赏识,就这样重耳回国即位,是为晋文公。

三、晋文公执政举措

重耳治国颇有法度,他即位以后立刻采取措施治国安邦,那么晋文公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都做采取了哪些措施?

  • ① 经济上济世救民,奖励农商

在经济上鼓励发展农业,奖励商业,免除债务,减免关税,鼓励邻国的商人入晋经商。赈济贫困百姓,减轻徭役,降低赋税,把老百姓和贵族的徭役尽量减少,以满足民心为主。大力整修道路,方便居民出行,以及商人经商。

  • ② 在军事上设三军

齐国想要称霸时,管仲提出设立三个军,而当时晋国只有两军,论军事实力不如齐国。随着晋国不断的发展,晋文公将晋国的两个军扩展到上、中、下三军。各军设立正统帅和副统帅,郤谷为中军正统帅,狐偃为上军正统帅,栾枝为下军正统帅。由于晋国不断的遭受游牧民族的骚扰。晋文公八年(公元前629年),晋文公又新设新上军、新下军,此时晋国军队扩展到五军。

  • ③ 在政治上重贤、举贤

晋文公在还没有即位之前就广纳贤才,即位之后,便论功行赏,立大功之人赐城邑,功小之人授予爵位。封赏大致分为三等,跟着晋文公颠沛流离者为首功,流亡途中在经济上给予支持的次之,迎接他回国且拥护他即位者再次之。任命狐偃为国相,先轸为主帅,赵衰、胥臣、栾枝、冀缺等辅政。贾佗、阳子等人负责礼仪的制作,魏犨、荀伯等主要防御北方牧游民族的入侵。同时制定规章制度,让官员依法办事。

晋文公大力宣扬以德服人,消除混乱的政治局面,恢复秩序。他广纳贤才,重新启用前朝不受重用的贤臣,重用姬姓、异姓贤良之人,姬姓贤良担任内务官,异姓贤良担任地方官。

综上,国家要发展靠一己之力难成大事,把贤才良将集聚起来,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团队,国家才能兴旺。晋文公还采取一系列的政策笼络百姓,把百姓的心凝聚起来。晋文公重贤任贤、赏罚分明之举,是他的过人之处。赏罚有理,万物方能各安其所、各尽其责,反之,立功而不赏,未立而赏之,则让贤才逃之夭夭,让小人当道。

四、尊王攘夷

晋国经过实施一系列的新政,使得晋国恢复晋献公时期蒸蒸日上的局势,晋文公便开始争霸。

  • ① 平息周王室内乱

周襄王十六年(公元前636年),周襄王之弟王子带联合狄人攻打周襄王,周襄王逃往郑国,便向各诸侯求救。此时晋文公有点犹豫,觉得晋国内政还尚未处理完善就发兵。

赵衰劝诫说:“齐桓公当年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称霸,开创先例,我们想要称霸,不能错过尊王的最佳时机。而且晋国和东周是同宗,如果让秦国抢先,我们有失体面。”

晋文公听后决定御驾亲征,兵分两路,一路讨伐太叔带,另外一路迎接周襄王回国。狄人被击溃,太叔带被杀,东周局势得以稳定。周襄王为了感谢晋文公把东周与晋国交接之处的两块地赐给晋国。从此以后,晋文公在诸侯中树立了威信,晋国威望进一步提升。


  • ③ 晋楚争霸

晋文公平息周王室内乱,达到尊王的目的,要攘夷可不容易,在当时最大的夷是南边的蛮夷楚国。楚国是大国,且不断的向黄河流域推进,成为实力雄厚的国家,那么晋国是如何降服楚国的呢?

晋国尊王之后,让宋国颇为赏识,加之在晋文公逃亡之时宋国曾伸出援手,宋国立刻背叛楚国倒向晋国,楚王大怒。晋文公四年(公元前633年),楚将子玉率兵围攻宋国,宋国向晋国求救。

此时晋将先轸说:“报答宋国的恩情,打击实力强大的楚国,取威定霸,在此一战。“

狐偃说:“为了避免与楚国直接交战,不能直接增援宋国,要先打楚国盟国曹国,楚国和曹国刚联姻,如果我们攻打曹国,楚国必定出兵增援,那宋国就解脱了。”晋文公五年(公元前632年),晋国率领大军进攻曹国,向卫国借道被拒。此时先轸改变计策,提出两计:

  • ① 卫国东北方向的五鹿一定要攻下,因为楚国一部分军队驻扎在五鹿附近的谷地。
  • ② 齐国和秦国还尚未表态,我们不可轻举妄动,晋军先攻占曹国和卫国,然后将一部分领土送给宋国。让宋国拿着这些领土送给齐国和秦国,让他们去说服楚国撤军。如果楚国撤军,那么晋国达到抗楚的目的。如果楚国不撤军,便得罪了齐国和秦国,到时晋国和齐秦两国结盟,那么伐楚犹如探囊取物。

晋军借道不成,转而向南过黄河兵分三路分别进攻曹国、卫国、五鹿。晋军攻下五鹿后,齐孝公立刻提出与晋国盟约。不久晋军先后攻下卫国和曹国,曹共公被俘。晋军攻下山东之时,晋文公把原邑赐给跟随自己多年的赵衰。


楚成王眼看秦国、齐国、晋国已经联盟,将驻扎在谷地的军队撤离,楚成王无心抗战,但是楚将子玉坚决与晋军决一死战,楚成王无奈之下带着一部分军队班师回朝,留下部分军队给子玉。

子玉想晋国利用外交手段与秦齐两国联合,我也使用外交手段,于是子玉想到一个万全之策。他派使者跟晋国交涉,提出晋楚两国双方撤军。子玉之计策高深莫测,晋国如何答应,那么宋国、卫国、曹国便对楚国感恩戴德,那么楚国就有了一言定三国之功。晋国如何不答应,那么宋国、卫国、曹国就记恨晋国,晋国便成为三国之敌,无礼之国。

就在危急关头,先轸想出对策,首先,晋国派使者告知子玉,晋国同意撤军。其次,晋国派使者跟卫国和曹国交涉,晋国答应归还占领卫曹两国之地,条件是要求他们与楚国断绝往来,与晋国结盟。第三步,扣押楚国使者。先轸的目的无非是想激怒子玉,让其主动出击。

楚将子玉收到曹卫两国的绝交信后,怒发冲冠,一气之下率兵北上攻打晋军。就在两军对峙之时,晋文公突然下令退避三舍,却遭到反对,狐偃说:“楚成王是我们的恩人,晋国曾经许诺倘若晋军和楚军交战,晋军退避三舍,我们不能失信于诸侯。”

晋文公五年(公元前632年)4月,晋军退避三舍后,军队驻扎在城濮。此时楚军想撤军,但子玉坚决不同意,率兵向晋军进攻,城濮之战爆发。


晋楚两国军队皆分上、中、下三军,楚军中军和左军是精锐部队,右军是楚国对外伐战时,俘虏的战俘,实力弱点,观察敏锐的先轸便发现楚军的弱点。

先轸命令晋军精锐部队左军攻击楚国的右军,楚军右军战败而逃,晋军乘胜追击。先轸又命令晋军右军进攻楚军左军,晋军右军假意撤退,楚军左军乘胜追击。先轸立刻调集正在追赶楚军右军的一部分左军,同时调离一部分中军,对楚军的左军进攻,楚军左右两军同时被击溃。楚军中军不敢轻举妄动,以防晋军中军突然发动攻击,为了保全兵力子玉下令撤军,此为史上著名的“城濮之战”。


城濮之战晋军战胜后,晋文公威震天下,晋国从而达到尊王攘夷的目的,此后楚国再也没有向中原诸侯国发难。战争胜利后,晋文公伦功欣赏。他没有把首功给三军统帅先轸,而是给支持他退避三舍的狐偃。晋文公说先轸劳苦功高,无可厚非。但一战之胜乃一时之功,支持他信守承诺是万世之功,一个国家要诚实守信才能造福千秋万代,才能得到百姓的拥戴。这就是晋文公的用人之道,晋文公手下贤士颇多,他重视真正守信之人,这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从此以后晋国成为中原长期的霸主。

综上,晋文公自幼喜交贤才良将且善于纳谏,因为他深知刚愎自用是成功路上的绊脚石。在他落魄流亡之时,常常食不果腹,五贤士却对晋文公忠心不二、不离不弃,在史上是非常罕见的。晋文公身边小人稀少,他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之德行,使得越来越多的贤才良将投奔晋国,晋文公雄才霸略,他重贤任贤之举备受世人称赞,古往今来雄主与贤才是相互吸引的。



晋文公能成就一番霸业,得益于他效仿齐桓公,尊崇周王。晋文公聪明贤达,是老成持重之人。长期的流亡生活,更磨练了他的意志,增长了他的才干。

其一、晋文公吃的苦中苦,长期的流亡生活磨练了他的意志。其二、晋文公知人善任、广招贤士成为自己所用,有这些过人之处,自然就能成就一番霸业。

晋文公非常善于利用人才,而且言行能够服众,大家都喜欢给他卖力,所以这样


请介绍一下曾国藩
太平天国运动,其军事思想内涵极丰,确有过人之处。他认为,兵不在多而在于精,“兵少而国强”,“兵愈多,则力愈弱;饷愈多,则国愈贫”。主张军政分理,扣负其责。他购买洋枪、洋炮、洋船,推进中国军队武器的近代。治军以严明军纪为先,同时着意培养“合气”,将士同心,他认为“将军有死之心,士卒无生之气”...

从正反两方面讨论诸葛亮,他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资料不要太多,也不...
诸葛亮虽多次出征北伐,但大军所到之处秋毫无犯,蜀军的军纪是最为严明的,这也是诸葛亮的治理有方。至于说到诸葛亮的智力方面,不否认诸葛亮的确有过人之处,但我只能说是他算是较为聪慧,绝不是演义中所描述的像神人一般。关于这一点,说缺点的时候再细说。三、品性尚佳。这个是相对一些品性不太...

司马光名言吾无过人者是什么意思
司马光像事奉严父般事奉他,像保护婴儿般保护他。司马光从小到老,讲话从不乱言,他自己说:“我没有过人之处,只是平生所做的,从没有不能对人说的事情。”诚心出于自然,于是天下人敬仰信服他,陕州、洛阳之间都为他的道德所感化,有什么事做得不好,就说:“司马君实会不知道吗?”...

...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这里所讲的“文章”,包括什么呢...
文章”在这里包括所有的文学作品,这是曹丕《典论》中的一句名言。“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意思是说,文章是治理国家的重大事业,是流传万代的不朽之事。曹丕把文章的撰写抬高到了极致,说文章的作用,是经见国家的社稷,不朽的大事,警告人们写文章要用心 。

清代,孝庄文皇后有何过人之处,被人称为天选之女?
皇太极去世后明明多尔衮和豪格最有可能当皇帝,但后来却是孝庄文皇后的儿子福林当了皇帝。说白点儿有时候肯定很多人都觉得她就是上帝的宠儿,这种好事竟然落到了她头上,而且因为福林年纪小大权都落在多尔衮手上,但后来多尔衮还是把权力还给了福林,所以可见她真的可以被称为天选之女。

真正的精明人懂得:做人的城府,做事的底牌
哪个单位都会有一些员工是看不起自己的领导的,总觉得领导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还有一些是害怕领导的,觉得领导爱发脾气批评人,对自己的工作总是鸡蛋里挑骨头,所以他们都不太愿意和领导在一起工作,其实大可不必。领导之所以是领导,必然有他的过人之处。他们的精明和城府肯定不会比一般人差,不接近...

中国古代最具知识的人
刘琦数次向诸葛亮请教自安之术,但诸葛亮每每推辞,刘琦便在一次饮宴时用上屋抽梯的办法令诸葛亮说出解决办法,诸葛亮便反问刘琦:“君不见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你不见到春秋时期申生在内而有危险,但重耳(指的是晋文公)在外却可得安吗?)”当时黄祖被东吴杀害,刘琦便上荐为江夏太守外求自保。 建安...

把你是谁翻译成文言文
“此话在理。”说着郑文公又皱起了眉头,“可是,谁去做这个说客?”显然他最大的担心在这里。“郑公不必为此忧心,臣已想好了一个合适的人选。” “原来上大夫已是成竹在胸也。”郑文公恍然一笑,“快说说,要用何人?” “烛之武。” “哦?”郑文公意外了,“烛之武有何过人之处,值得上...

曾国藩 凤凰大视野 观后感
对于曾国藩,梁启超称其“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蒋介石则多次告诫子弟僚属“曾文正公家书及书礼……,为任何政治家所必读”;毛泽东“独服曾文正”。那么,作为一名封建王朝的官运亨通之士,他身上究竟有哪些过人之处,值得三位名人、伟人如此推崇?笔者认为有以...

历史中的盖苏文进宝归唐什么意思
因此, 是役丽军虽未大败, 但也未获成功, 其中更未显示出盖苏文有何过人之处。其三, 调十五万大军驰援安市则肯定是盖苏文的大手笔, 这十五万大军大约是当时丽军总数的一半, 而由于当时高句丽北抗强唐, 南拒新罗,平壤及一些重镇又不可能全无军队防守, 因此这支军队实际上是盖苏文所能调动的全部兵力。

钦北区13583567227: 晋公子重耳出亡突出重耳什么特点 -
以侮抗癌: 不拘于形式,知道变通,有心计,有着很好的谋划能力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正是在经历了19年背井离乡、颠沛流离的生活后,磨练出了他独特的性格,成就了他的不世伟业. 公元前656年晋献公听信宠姬骊姬的谗言,于献公21年,逼死太子...

钦北区13583567227: 简析《晋楚城濮之战》中晋文公形象 -
以侮抗癌: 晋文公:作为晋国的一代明君,能够审时度时,先后采纳了先轸、狐偃等人的正确意见,合理的安排战略战术,取得战争的胜利,最终成为一代霸主,并开创晋国百年霸业~

钦北区13583567227: 晋文公成为春秋霸主的原因和齐恒公有和相似之处?又有何区别 -
以侮抗癌: 两人都是捍卫周天子的尊严并且踩着楚国上位的,齐桓公即位后重用管仲,使得齐国迅速强大起来,加上继承了周王赋予姜太公征伐诸侯的权利,齐桓公数次召集诸侯提出了“尊王攘夷”的政治口号.最后以楚国不向周天子进贡过滤祭酒的某种...

钦北区13583567227: 晋文公称霸原因是什么? 总结齐国和晋国能够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
以侮抗癌: 晋文公 第一对内任用贤臣,励精图治,发展生产. 他提拔狐偃为相;先轸为帅;赵衰、胥臣辅其政.晋国上下团结,政令畅通,国富仓廪充实. 第二对外制定联秦合齐,保宋制郑,尊重周天子赢得天下人心的策略. 第三,军事上编制三军六卿,城濮之战击败楚国. 共同原因:两个人是春秋五霸前两位.他们都善于改革,善于用人,加上本来国力就较强,于是成就了霸业.当然,周王室的衰弱也是一大原因.这是历史的偶然也是必然.

钦北区13583567227: 城濮之战晋文公成功的原因 -
以侮抗癌: 1、晋文公能够善察战机,虚心采取先轸等人的正确建议,选择邻近晋国的曹、卫这两个楚之盟国为突破口,先胜弱敌,取得以后作战的前进基地. 2、运用高明的谋略争取齐、秦两大国与自己结成统一战线,争取了战争的主动权. 3、当城濮决战之时,敢于贯彻后发制人的作战方针,主动“退避三舍”,避开楚军锋芒,以争取政治、外交和军事上的主动,诱敌冒险深入,伺机决战. 4、会合齐、秦、宋各国军队,集中起相对优势的兵力;并针对敌人的作战部署,乘隙蹈虚,灵活地选择主攻方向,先攻打敌人的薄弱环节,予敌各个击破,从而获得了这场战略决战的辉煌胜利. 望采纳!!!

钦北区13583567227: 历史上的忠义之士有哪些? -
以侮抗癌: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文化同样养育着一方人.受三晋文化滋养的三晋儿女,积淀了太多的三晋文化的遗风余韵,对萦绕着、支配着或影响着他们的三晋文化,或偏爱之于颂扬,或批判之于继承,或离经之于叛道.然而,谁也不可否认,“忠...

钦北区13583567227: 分式齐桓公和晋文公成为霸主的共同原因有哪些 -
以侮抗癌: 齐桓公,曾被管仲差点杀死,但是他没有计较管仲,反而因为他的才能重用了他,管仲是一个很厉害的政治家,所以齐国国力厉害了.晋文公重耳呢,在外流浪数十年,本不想回国继承王位,但是身边的几位大臣将晋文公灌醉连夜带出了秦国,重耳大怒不已,但是还是原谅了臣子,六十岁继位,他善于听贤谏,重用有才能的人,所以成就霸业.二人的共同原因就是宽宏大量,继承王位之后,也没有因为自己的一己私利而让国家兴动干戈(比如晋文公就原谅了他流浪时对他不敬的国君,虽然出兵打他了,但是好歹没有灭国),同时心中有成就大业的想法.当然我个人认为晋文公的霸业也是因为有秦国的帮助.

钦北区13583567227: 春秋时期,齐桓公和晋文公能够称霸中原的共同原因有哪些?谁知道, -
以侮抗癌:[答案] 共同原因:①有成就宏图霸业的雄心壮志;②重用人才;③重视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增强国力;④能运用正确的谋略,取得政治上、军事上的优势.

钦北区13583567227: 晋文公生平功绩 -
以侮抗癌: 遏制楚国北上中原,保证了中原文化的存续

钦北区13583567227: 晋文公是如何成为春秋时期的霸主之一的 -
以侮抗癌: 文公对内,拔擢贤能:以狐偃为相;先轸为帅;赵衰、胥臣辅其政;栾枝、冀缺佐其事;郤溱、霍伯将其兵;贾佗、阳子制其礼;魏犨、荀伯御其戎.晋民各执其业;吏各司其职.晋国由此大治.对外,联秦合齐,保宋制郑,尊王攘楚.作三军六卿,勤王事于洛邑、败楚师于城濮,盟诸侯于践土,开创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文治武功,昭明后世,显达千秋,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为后世儒家、法家等学派称道.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