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 凤凰大视野 观后感

作者&投稿:离达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曾国藩家训观后感2000字~

一直不愿读晚清这段历史,也不愿了解那时代的人物。毕竟这是段国势日渐衰弱、列强虎视眈眈、签订丧权辱国条约的屈辱历史,读来让人心情沉重。一个偶然的机会,读了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这边书,竟然有种相见很晚的感觉。
现代人有多少为孩子的教育问题头疼心烦,有多少人为家庭事务所累,心力交瘁,不妨读读郦波教授评说的曾国藩家训,没有古代汉语的生涩难懂,并且尊重历史,把曾国藩家训的精髓剖析的深入浅出,最适合我们这些古代文学功底薄弱的大众阅读,现代教育专家的各种教育理论,各种家教方法,原来我们的先人早已做了精要全面的总结。一书在手,所有的家庭教育问题、提升自身修养问题都已迎刃而解。时间关系,只是阅读了上部,已是感觉受益匪浅。感触较深的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 读书改变命运
曾国藩出身于农民世家,天资并不聪颖,如何能够成为晚清一代鸿儒呢?读书是一个重要因素。少年时的曾国藩科举落榜,用借来的100两银子买了一套二十三史,可见对书的痴迷程度。他在家书里是这样说的“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以图无忝所生,一者修业之事,以图自卫其身。”我们知道,曾国藩是个个人信仰和信念十分强大的人,他之所以能形成这些信仰信念,完全来自于读书。曾国藩总结出的读书方法主要有三条,要读经典;一书不尽,不读新书;要培养个人的读书兴趣与方向。这三条非常值得我们现代人借鉴。
二、 自省的力量
曾国藩一生不仅“无一日不读书”,他修身养性的功夫更是值得后人称道。32岁的曾国藩,写下了有名的《日课十二条》:主敬;静坐;早起;读书不二;读史;日知其所亡;月无忘所能;谨言;养气;保身;作字;夜不出门;最难能可贵的是,自写下的那夜起一直到生命的最后历程,他几乎是非常完美的做到了,也是曾国藩最惊人的地方。他自己总结为一个字-----恒。曾国藩有句名言“人但有恒,事无不成,”这种恒心和毅力,试问有谁能望其项背?这种自省的精神和毅力,太值得我们学习了!
三、 高超的家教水平
曾国藩的治家也很有名,八字格言“书蔬鱼猪,早扫考宝”即是他治家的宝典。曾国藩要求曾家每个子弟,都要身体力行,坚持不辍,他自己就一丝不苟的带头去做,在对子女的教育上,他更是不惜在繁忙的公务中抽出时间,了解孩子的学习和思想,陪孩子研究他们感兴趣的学问,哪怕这种学问他自己并不在行,也能尽自己所能去努力学一点,在他的言传身教下,曾家子弟代代皆有英才,曾国藩的子孙、曾孙、甚至玄孙里,有很多科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不论从事什么工作,总能以高尚的人格与品行彰显家庭教育的成就和家族传承的辉煌。
我们现代人学习曾国藩,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习他身上的那种努力与实践的精神。————————————
谁都渴望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但是再温馨的家也会有俗务琐事、闲言碎语,甚至是小吵小闹。正所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在家庭中,为人父母,应该怎样教育子女?为人子女,又应该怎样孝顺父母?一个家族如何才能绵延兴旺地传承下去?早在一百多年前的曾国藩,就通过与家人的书信中,慢慢体悟出很多治家的智慧。人们常说“富不过三代”,但是曾氏后裔却能历经百余年而不衰,这与其严谨的家训、家教都是紧密相联的
曾国藩如此重视家训,第一是因为他是一代大儒、理学传人。第二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他也是一个非常爱家、非常重家的好男人,可以算是“我爱我家”的典型男人。有一个证明,他说过一句名言,说什么呢?说“今人都将学问看错了,绝大学问,即在家庭日用之间。”为什么这样说呢?还是从家庭小事来破解一下。33岁时,他发了一笔横财,但是物极必反,引发了他的家庭危机。他在翰林院当翰林。工资不高。再加上他出身一农民家庭,本来就穷。花了血本上了学,端了铁饭碗了,得往家里寄钱,他家人多,兄弟九个呀。欠了一屁股的债。他自己过得也是紧巴巴的。京城居大不易呀。他非常拮据。终于时来运转,开心极了,上半年升官了,侍讲,工资高点。下半年来了肥差,去四川乡试做主考官,这是肥差。他多年前就盼着呢。这是出公差。另有差旅费与资助。考中的得谢师宴呀。没见过这么多钱呀。一下收入一千几百两呀。真高兴呀。立刻拿出一千两寄回老家。写一封长长的家书。汇报一下这个快乐的人生际遇。最后还提了一下一千两的用法。“付银千两至家,以六百为家中完债及零用之费,以四百为馈戚族之用。”拿出六百还债,剩下四百分给亲戚族人,这个想法不说怎么样,钱是寄回去的,本应有发言权,寄给父亲的,应该是父亲决定怎么花。但他一高兴忘了。郑重地提出了四六分的计划。结果,父亲看过没生气,没觉得过分,就这样划分了。不代表别人没意见,弟弟们意见大。六九弟气愤之下,两人写信给大哥强烈抗议。甚至说他是沽名钓誉。主要有三条:一是寄钱回来是曾家的钱,不是来路不明,凭什么给别人?二,六百两还债,你知道欠多少吗?刚好一千两。三,寄钱回来,老爸还在,得他说了算,你这样是不是太不把老爸放在眼里?这几个弟弟是他带大的,常训他们,看到信,本会写信教训他们,可是这时他写了更长的家书。这是他有名的一篇。“来书云,‘非有未经审量之处,即似稍有近名之心’,此二语推勘入微,兄不能不内省者也。”先引用弟弟的话,想作秀,没必要做这种事呀。这话重了,尤其在兄弟间。但他说这两句话,觉得你们说得太好了,我立刻反省,当时想法有没有作秀,好象没有。虽然没有,对我也是重要的鞭策与提醒。所以我感谢你们提醒我。下边列举了他听说的亲戚的窘迫生活。所以资助也不是不对。还说,我确实失察了,没想到欠了那么多。就改成二八分好了。还不同意,就听父亲的。最后还有好长,写看到你们的信,好高兴呀。文风与字都有进步。还可以再提高一些。又上了一堂课。还说,我最近的修身养性,可以跟你们交流一下。一封长长的家书,出人意料。他在这封家书里是长兄的风采。弟弟们羞愧难当,财务危机安然度过。还有两点疑问。
不宽裕时,为什么要坚持拿出一部分来资助族人?倔强的他为什么如此温良?他是标准的儒生,号称朱熹之后理学唯一传人,修身与平天下间不是断裂的,最现实的是齐家。家国天下,中国人对家非常重视。家这个字,文化信息丰富。上边是房子,下边为什么是一头猪呢?宝盖是阳宅,最早的房子,不是给人住的,一是部落会议场所一是部落祭祀的地方。祭祀时,远古最重要的是猪。那时都是野猪,不容易得到。当时家祭,所以儒家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对这个家自然无与伦比的重视。他的家观念是:
曾国藩认为家庭是人生的根据地,他有名言:“子弟之贤否,六分本于天性,四分由于家教。”一个人能否有成就,有没有高尚的人格,百分之四十是家庭环境决定的。所以他看得更清楚,决定的小环境就是家庭环境,所以给他们曾家的老屋起了个名字,叫什么呢?叫八本堂。他们曾家,翻修老屋新建的屋子盖完之后要题个门匾,现在你去湖南,已经改名叫富厚堂了,后来他儿子曾纪泽改的这名字,原来曾国藩起的叫什么?八本堂。为什么呢?他说人生有八件根本:“读书以训诂为本,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作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这是从齐家、治国、平天下各方面说过去的,说了人生的八条根本。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后来者推崇其为"千古完人"、"官场楷模"。他整肃政风、倡学西洋,开启"同治中兴",使大厦将倾的清王朝又苟延了60年,其功业无人可以效仿,而他的著作和思想同样影响深远、泽被后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曾国藩是近代中国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是从清朝官吏到现代很多人都崇拜的主要偶像之一。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就曾说过:"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可见曾国藩影响之大。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地位显赫而又最有争议的一位人物,其所著的《曾国藩家书》是研究曾国藩其人及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至,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事中蕴含真知良言。尽管曾氏著作留传下来的太少,但仅一部家书足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从而赢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并使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尊精神偶像。

  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写给儿子纪泽、纪鸿以及诸弟的家书中。曾国藩的家书,共有330多封,是历史上家书保存下来最多的一个。全书分为治家类、修身类、劝学类、理财类、济急类、交友类、用人类、行军类、旅行类、杂务类,共10大类。 曾氏家族,向来治家极严,也很有章法。曾国藩受家风熏陶,对子弟也要求极严,并谆谆加以教诲。他的家庭教育指导思想中,有许多可取之处。诸如在教子弟读书、做学问、勤劳、俭朴、自立、有恒、修身、作官等方面,都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自近代以来曾国藩就被政界人物奉为"官场楷模"。他熟读中国历史,对官场之道参深悟透,积淀了一整套官场绝学,用之于中国官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曾国藩是最好的儿子,能使父母宽心;是最好的哥哥,教导和照顾弟妹,体贴入微;曾国藩更是仁慈的父亲,是儿女的好榜样。他的家书讲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在骨肉亲情日渐淡漠、邻里亲戚形同陌路的现代社会里,确实有劝世化俗的价值,值得每个人一读。大多数官宦之家,盛不过三代,而曾氏家族却代代有英才,出现了像曾纪泽、曾广均、曾约农、曾宝荪、曾宪植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诗人、教育家、科学家和高级干部。 曾国藩具有高深的学问素养,是一个"办事(干出事业)兼传教(留下思想学说)之人"(毛泽东)。他一生勤奋读书,推崇儒家学说,讲求经世致用的实用主义,成为继孔子、孟子、朱熹之后又一个"儒学大师";他革新桐城派的文学理论,其诗歌散文主持了道(光)、咸(丰)、同(治)三朝的文坛,可谓"道德文章冠冕一代"。

  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读《曾国藩传》有感

  初识曾国藩,当属年少时看太平天国连环画和读中学历史时,因只知其力剿农民起义有功,受当时阶级斗争观的影响,对其印象如当时多数人观点,即“汉奸、卖国贼、刽子手”。后来,尽管也看了一些介绍曾国藩生平的文章,对其人其事有了些许了解,但仍属只字片语,不够全面。
  不久前,在书店看到唐浩明所著《曾国藩传》(上中下)一书,信手翻翻,却一下被吸引住,购得后本欲有空再悉心拜读,谁知竟不能收手,遂一气读完,顿感耳目一新。

  纵观中国近代史,很少有人像曾国藩那样,所得评价天壤之别,敬佩与痛恨、推崇与指责,同时集于一身。褒之者敬称其:深谋远虑、沉稳持重,是国之栋梁;贬之者蔑视其:老奸巨滑、深不可测,是官场中的“老狐狸”。如果摘掉有色眼镜,客观地评价曾国藩其人其事,不乏后世之人学习借鉴之处。

  曾国藩(1811—1872),字伯函,号涤生,湖南省双峰县人,历经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四朝。祖辈以农为主,生活较为宽裕。1832年考取秀才,28岁考中进士,从此踏上仕途之路。在京十年间,他七次升迁十级,从翰林院庶吉士升至礼部侍郎,官居二品。后因母丧返乡,恰逢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横扫湘湖大地,他因势在家乡拉起了一支民团----湘军,历尽艰辛为清王朝平定了天下,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文人而封武侯第一人,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死后被谥“文正”。

  综观曾国藩所处的时代,是清王朝由乾嘉盛世转为没落衰败、内忧外患接踵而来的动荡年代,由于曾国藩等人的力挽狂澜,清王朝曾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局面,曾国藩正是这一过渡时期的重心人物,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产生了令人注目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仅作用于当时,而且一直延至今日,从而使之成为近代中国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历史人物。

  对于曾国藩,梁启超称其“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蒋介石则多次告诫子弟僚属“曾文正公家书及书礼……,为任何政治家所必读”;毛泽东“独服曾文正”。那么,作为一名封建王朝的官运亨通之士,他身上究竟有哪些过人之处,值得三位名人、伟人如此推崇?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是勤奋好学、学以致用。曾国藩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八股文诵五经,14岁时能读周礼、史记文选,并参加长沙童子试,成绩俱佳列为优等。尤其在京参加朝考进入庶常馆学习后,“日以读书为业”,勤于求教,不耻下问,在很多方面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如在理政方面,他提出“倡廉正之风,行礼治之仁政”,反对暴政、扰民,主张严惩贪官污吏;在治军方面,他提出“选将之道,诚为至要” 、积极购买洋枪洋炮洋船,兴办安庆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组建长江水师,用先进的装备武装军队;在文化方面,他推崇程朱理学,学术造诣颇深,著有《经史百家杂钞》,尤以《曾文正公家书》流传最广、影响最大;在发展经济方面,他认为“民生以穑事为先,国计以丰年为瑞”、“要以重农为第一要务”等。这些主张,多被当时的统治者所采纳,并为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二是重视人才,知人善任。曾国藩认为导致晚清社会危机的主要原因在于吏治的腐败,而吏治的败坏又源于人才的缺乏。“国家之强,以得人为强”,他将人才问题提到了关系国家兴衰的高度,把选拔、培养人才作为挽救清王朝危机的重要措施。正因如此,他十分注重发现和举荐人才,只要确有特长,哪怕此人给他的印象不佳,甚至心存隔阂,他都不会以个人好恶决定取舍。所以,经他发现举荐的人才不可计数,大到总督、巡抚,小至到管带、营哨等,这些人为清王朝的稳固与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们的成长与进步,曾国藩功不可没;

  三是百折不挠、临危不惧。曾国藩进京参加会试,两度名落孙山,但他并未气馁,而是愈加努力,第三次终于一试及第。他从29岁 起开始记日记,持之以恒,直到在直隶总督位上去世的前一天。作为一介书生,他本不具备武将的优势,但却凭着顽强的意志, 以“屡败屡战”的不屈精神,统领湘军,以少胜多,镇压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在兵败岳州、九江受挫、祁门被困等多次战役中,兵将士气不振,几乎是身陷绝地,但他从容不迫、视死如归,终于稳定了军心,鼓舞了斗志,转危为安;

  四是虚怀若谷、心胸坦荡。左宗棠作为曾国藩的门生,因两人政见不和,多年不通问讯,外人传闻他们之间有矛盾,但当李鸿章问曾国藩“谁是当今第一人?”时,曾国藩却说左宗棠雄才大略、为人耿直、清正廉洁,第一人非他莫属。李鸿章大惑不解,曾国藩称左宗棠“知人之明、谋国之忠”,两人之间争的是国家大事,不是个人私情。后左宗棠得知此事后,甚感惭愧。曾国藩在任钦差大臣、两江总督期间,曾与归其节制的江西巡抚沈葆桢因厘金分配问题发生争执,虽然主要责任不在自己,事后曾国藩还是主动反省自己在处理这件事情上的失误。正因为他襟怀坦荡,易于合作共事,才成就了一番事业;

  五是严于律己、勤俭廉明。曾国藩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家人,要求都非常严。30岁时,他做了一件青缎马褂,只有遇庆贺及新年时才穿一次,30年后,衣犹如新;在南京总督府任内,他要求夫人和儿媳们,每晚要纺纱织布,下厨做饭;他的诸位弟弟同在军中,在承担职责方面,他总是督促他们身先士卒,论功行赏时则让他们排在后面,并嘱咐他们:“凡事不可占人半点便宜,不可轻取人财”;当他得知叔叔打着自己的旗号干预地方公事后,他立即写信予以制止,劝阻家人,即使自家有事,情愿吃亏,也不可与他人“构衅争讼”,以免让地方官难堪或鄙视;他的儿子在其谆谆教诲下,也都非常出色,其中长子曾纪泽靠自学精通英语及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成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外交家。

  “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正如辛亥革命中的怪杰章炳麟所言:近百年来,对曾国藩的评价,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曾国藩褒扬者有之,责骂者也不乏其人。洪秀全作为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领袖,起义初衷既是为自己、也是为广大受压迫的农民寻求一条生路,但受传统文化和个人能力的局限,一旦打下江山,便视为一己私利,骄奢淫逸,因此不可能长久。如果因曾国藩镇压农民起义,就将其说成是“刽子手”,并将清王朝在“天津教案”事件处理上的不当,全部归罪于曾国藩,而给其扣上一顶“汉奸”、“卖国贼”的帽子,实乃有失公允。

  作为一名封建王朝的高官,曾国藩殚精竭虑维护朝局稳定,而被后世许多人斥之为“卫道士”,实际上是后人站在现代立场上去苛求一个古人。历史是多种复杂因素构成的有机组合体,历史人物也是如此。“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看人看主流。对一个复杂的历史人物,更应以辩证的眼光去分析和看待,而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简单、片面地全盘予以否定或肯定,都是不客观的,也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实事求是的要求。相信历史会还原曾国藩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的本来面目。随着人们对曾国藩其人其事研究的不断深入,对他的评价也会越来越趋于客观公正。好的方面,自当继承和弘扬,反之,则应摈弃和批驳。

  希望对你有帮助!

  唐浩明以一种敬重历史的态度,和曾国藩神交了二十余年,厚积薄发写下历史小说《曾国藩》,经朋友的推荐,我有机会每日夜读。毛泽东曾说过一句话:“我观近代,独服曾文正。”不论是蒋介石还是毛泽东都拜曾国藩为师。晚清70多年是一段动荡、颠簸、封建和共和斗争、东西方文化碰撞的历史,也是中华近代苦难历史的开端。

  时势造英雄

  当西方大国崛起时,东方闭关锁国的帝国被迫打开了大门,华夏的大地上皇朝暗淡、官场腐化,外有列强的侵略,内有各地农民的起义,尤其是太平军势如破竹,在这种背景下,历史给有准备的,有才能的人一个很大的舞台,是一个不拘一格出人才的时代。曾国藩没有因为眼前的混乱和衰败而退缩,没有简单的像一般读书人感慨自己生在乱世,而不能潜心著书,他勇于融入历史洪流。在这段历史时期,以不同的方式,涌现许多各式各样的风云人物,例如:四十多岁才走上官场的晚清重臣左宗棠;三十几岁就被重用的李鸿章;打仗勇猛、杀人如麻、贪财无度的曾国荃;四十多岁穷秀才,后来坐上天王的洪秀全;二十多岁身经百战,战无不胜的翼王石达开;从海外生活多年回国开展洋务,力主派幼童留学的容闳;二十九岁就守寡而掌控中国政坛四十余年的慈禧…

  坚持就是胜利

  自信从外表看,是从容和张扬;自信其实是一种内心的坚定。曾国藩从湖南起兵,屡战屡败,二度因战败而自己觉得没有脸面而投江自杀,数次被敌围困而准备殉国,但他还是最终坚持下来了。

  在曾国藩建湘勇之初,在湖南和江西的官场上屡屡被排挤、压榨和指责,他忍辱负重,坚持认为自己的做法是正确的,不改初衷,并利用各种手段为自己创造更大的空间。

  太平军占领金陵后,建立太平天国,曾国藩和他的幕僚在很早的时候就制定了一套如何平定“长毛”,如何剑指金陵的策略。他们策略是建立一只强大的水师,并延长江而下,逐步蚕食太平天国的立足区,占领金陵周边的经济供给区,使金陵成为孤城。而朝廷并不理会,却在金陵的周边建立江南和江北大营,最终两个大营都以失败而告终。曾国藩的策略是对的,但刚一开始付诸实施,就被石达开看破,并把曾国藩的水师打得落花流水,使他差点丧命于战场,许多官员开始指责他的做法,但他还是不被动摇,后石达开被排挤,曾国藩的机会来了,顺江而下,克九江、围安庆一年而取之、最终包围金陵长达二年而破之。

  曾国藩奉命去剿湖北、山东、河南一带的捻军,他听从一名有见识的下级官员计谋,采用建立一个大的封锁区,步步为营,把捻军孤立在一个区域内,当他把此方案在军事会议上提出,大部分官员都反对,说:包围圈太大,不易建。但他还是力排众议坚持做,不久,捻军就利用包围圈中八旗和绿营战斗力薄弱这个弱点,跳出包围圈,曾国藩被朝廷上下指责,身败名裂,而他泰然处之。当他得意门生李鸿章率淮军去和捻军作战,他还是坚持这个战略,并告诫李鸿章,在腐朽的八旗、绿营设置的第一道封锁线后面再放上淮军和湘军,果不其然,不出一年捻军被此方案扼杀了。

  曾国藩自知在和太平军交手的过程中几乎没有胜利,太平天国也不是被他灭掉,因为太平天国自身的内讧,气数已尽,他的胜利来源于坚持。他在大战略上的坚持,反映出他卓有远见;在为人处事,生活细节的坚持,更反映出他坚持原则。他一生官拜高位,屡立奇功,但生活很简朴,坚持喝家乡的绿茶,坚持使用简陋的木箱,他这种简朴,不是做样子给外人看,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修炼。在战争动荡时期,他还坚持修订古文,写文章勉励部下,写信告诫家人如何读书立身,数十年的坚持写日记。这种细节的坚持,造就他内心的坚定和平和。

  相人、知人、用人

  近代和现代在中国政坛上游走的人,都无不佩服曾国藩相人的本领。“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这是左宗棠和他交往数十年后,对曾国藩最高的评价。曾国藩在晚年对自己一生做了反省,在其中他意识到自己长处在于相人,他把识人用人做为人生中最大的本领。

  能做到相人,就要先知己,曾国藩经历几十年的熔炼,对自己有深刻的认识,他知道自己在学识、诗文、官场的本领都逊色于人,对于打仗、洋务更是一窍不通,他后来每次打仗都远离战场,让他手下的将领充分发挥,他知道自己成功一靠自己对皇帝忠诚、二靠别人鼎立的辅助。他自知之明成就了他,他也不断的挖掘人才、培养人才。

  曾国藩对读书人有深刻的认识,他对于科举有自己独特的认识,他不是读死书的人,他能掌握读书人的心理,在组建湘勇时就立下用文人来当军队领袖的方向,他组建的各营大多是秀才、举人之士当首领,使得湘军中高层将领有远见、有才能,其中最典型就是湘军的水师头领彭玉麟,彭即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谦虚的文人,又是嫉恶如仇、有情有义的将帅。曾国藩身边许多幕僚出身卑微,大多是在毛遂自荐时被曾国藩相中,许多人年纪轻轻,而曾国藩都以礼相待,平等相见。曾国藩在于太平军和捻军作战时,许多方略、计谋都来源于普通的幕僚,在屡次官场上险象环生时,这些门客出谋划策,渡曾国藩于危难之中。曾国藩身边还有许多忠义侠胆的义士,他贴身的保卫康福来源于市井,在曾国藩被俘和两次自杀的时候,康福奋力把他相救。

  培养人才一直是曾国藩终身在做的事情,他尽力给有才能人足够的舞台,在湘军初期他力荐满族将领塔齐布,使塔很快晋升为优秀的将领,在曾危难时,多次塔齐布挽救他,后来他着重培养了他六弟、九弟、彭玉麟、容闳…并帮助朝廷力荐了许多优秀的人才。最典型是他得意的门生---李鸿章,李鸿章二十多岁由其父在京城带着,拜曾国藩为师,曾一眼就认为李鸿章是可塑之才,虽然在江西,湘军最危难时,李鸿章和曾国藩有产生了矛盾,李出走回乡。但曾并不在意,在上海被太平军包围时,曾国藩力荐李鸿章组建淮军,并亲自送李去上海剿太平军,临走告诫李要充分利用上海洋人势力。李鸿章不辜负恩师,同时他天生就是和洋人打交道的好材料,后来淮军帮助湘军剿灭太平天国、捻军,最后淮军成为清朝最强的军队,清朝借李鸿章之手又苟延残喘了几十年。也使曾国藩晚年在朝廷名声还能立足。曾国藩在临死前和李鸿章一段长谈十分精辟,在谈话中他对当时的时局做了点评,同时对天下人物入木三分的评论。

  曾国藩识人和用人得到了很大的回报,在他最艰苦时候、在他最无助的时候、在他自己都放弃的时候,就会有人不图回报,及时渡他上岸。在他准备出山组建湘军时有高人告诉他太平天国气数不好,他有宰相之名,坚定他起誓的决心;第一仗,靖港大败,曾国藩投江自杀未遂后,左宗棠跑来骂他是一个胆小鬼,不敢承担责任;江西战局受阻,他父亲突然病逝,他隐身在家乡一年多,还是有高人给曾国藩一本《道德经》,使曾大彻大悟…

  在相人方面,曾国藩也有过失败,最典型是他选的4个女婿,没有一个让他满意和省心的,人食五谷,孰能无过呢?

  远见、理性

  大家都说曾国藩能忍,他在和李鸿章的长谈中也自夸自己长处是在于“忍”。其实他的忍是来源于远见和理性。京城的皇室肃顺对曾国藩爱惜有加,并多次提携,而曾国藩审时度势,理性分析出:“肃顺虽大权在握,却树敌太多,以后会遭不测”,所以不予他私下来往。在慈禧灭了肃顺后,没有查到曾国藩一点把柄。在太平天国被灭了,曾国藩适时的提出裁剪湘军,打消了朝廷对他的猜疑。

  曾国藩的理性也会伤害他自己和他人,他在湘军成立初期,为了建好的军威和风气,杀自家恩人来振奋军队;在他六弟因阵亡而受爵,后六弟奇迹回来后,为了保全曾家的名望,不让六弟显身,使六弟以死人的身份漂泊,客死他乡;为了不留后患和杀一儆百,他无端杀死从太平军投诚过来的韦俊叔侄…晚年曾国藩对于他“曾剃头”的绰号深感后悔。

  天和、人和、时和、己和

  成大事者要做到“天和、人和、时和、己和”,曾国藩所处的时代,太平军兴起,朝政腐败,是呼唤英雄出现时代,而这正是“时和”;曾国藩身边都是读书人,向往一官半职,又推崇孔孟之道,而太平军破坏孔孟、破坏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些读书人当然不干了,这是“人和”;当时曾国藩处在中年,兄弟更处在青年,正是干一番事业的盛年,这是“己和”。

  “不信书、信运气”曾国藩把自己和太平天国争斗成功概况为这六个字,老天多次在危难中帮助曾国藩,但这些能说明“天和”吗?在曾国藩临死前,他请教陈广敷先生为什么自己一生特别困恼,陈先生答道:“知之者不少,和之者甚少”。说明曾国藩没有顺应“天和”,清末世人都敬佩曾国藩为人,也敬佩他成就的事业,但清末世人更期盼曾国藩能带领大家把腐朽的清政府推翻。

  后记:

  小时候接受的共产主义式的教育,没有一处谈到晚清真正腐朽的原因,没有一处谈到曾国藩这个对中国近现代史有深刻影响的人物,而正统的教育,说:曾国藩是剿灭农民起义的刽子手,晚年是卖国求荣的奸臣,真是太遗憾了。我要以什么样的态度去看待历史?要建立什么样的历史观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黄仁宇说过要建立大历史观,我觉得要站在当时的历史环境去看待历史中的人物。

  唐浩明写的《曾国藩》是当今官场上的必读书籍,许多公务员拿它作为官场立命的参考,晚清官场上的陋习,腐败之风在今日官场中屡见不鲜,愈演愈烈,人治和官场政治还是立足之本。这正是:有什么样的土壤长什么样的花,有什么样人民就有什么样的政府。

凤凰大视野中说到的曾国藩未免有些炒作之嫌,人无完人,但这个节目过于强调他的缺点,或者夸大缺点,或者借片面之事行片面之言,使我们对感觉曾国藩为人处世低等卑微,看不出有任何高明的地方,这与曾国藩的家书及正史提到的完全不符,这其实是对曾国藩一种抹杀,这个节目,太缺乏真实性了,历史根据不足,为的就是一种提高收视率的炒作,正想骂这个节目。


蕲春县15584453009: 看百家讲坛之曾国藩有感600字作文 -
孟劳法罗: 《曾国藩家训》观后感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作为中国近代史上地位显赫而又最有争议的一位人物,其所著的《曾国藩家书》是研究曾国藩其人及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春节期间,我馆组织...

蕲春县15584453009: 历史人物观后感300字 -
孟劳法罗: 读《曾国藩传》有感 近日读《曾国藩传》颇有感触,特别是对曾国藩前半生的治学精神很是佩服,我觉得此种精神可用“呆子”哲学来形容. 曾国藩前半生的治学可谓书呆子.此种精神我思之为当今中国少有之精神,因为双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

蕲春县15584453009: 关于曾国藩的电视剧,最好是从小到大 -
孟劳法罗: 凤凰卫视有个《凤凰大视野》节目,有10集是讲曾国藩和湘军的!你找找看!还有李鸿章,太平天国,袁世凯等等!

蕲春县15584453009: 曾国藩日记有多少篇 -
孟劳法罗: 推荐你看看凤凰卫视《凤凰大视野——近人曾国藩》梁文道主持的,很有文采,让你认识全面的曾国藩,我以前把它当做神一样的人物,后来才知道他也有私心,心狠手辣,还很好色,这是他在日记中写到的,比如有次他朋友请他到家里做客,他朋友在饭桌上左拥右抱着自己新纳得两个小妾,曾国藩则对他说:“我们两换换位置吧”.他让我佩服的地方在于他能持之以恒的做一件事,有邪念能在日记中写出来,骂自己是禽兽. 他大概写了32年的日记.

蕲春县15584453009: 曾国藩一生的六戒是什么? -
孟劳法罗: 第一戒: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 能一直获利的事不要做,人人都想得到的地方不要前去.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世界上没有一劳永逸的事情,做人做事应留有余地. 第二戒: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不要因为别...

蕲春县15584453009: 帮忙:《曾国藩三部曲》的读后感,700字的,谢了! -
孟劳法罗: 读了唐浩明写的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三部曲》:《血祭》《野焚》和《黑雨》,总体感觉他是个了不起的功大于过的人物.我最佩服曾国藩为官清廉,崇尚节俭的行为.官至极品的他始终严以律己,曾国藩十分清楚“由俭入奢易,由奢...

蕲春县15584453009: 有谁看过曾国藩这本书的 有何感想 -
孟劳法罗: 是指血祭那三部么?对为人处事有一定帮助,但因为不是第一人称描写,如果做研究的,不如看看曾国藩家书,更有力于剖析这个人的性格,闲来无事随便读读,曾国藩这三部算是小说,也不错

蕲春县15584453009: 曾国藩的思想核心是什么? -
孟劳法罗: 我试着从《曾国藩家书》的角度谈谈对其思想的理解: 曾国藩的思想极为朴素,务实.“进德”、“修业”而已.他并不求名,名望却跟随他. 他自认为无恒,却几十年如一日,坚持读书写日记. 只有亲自去读才能了解这个人的生活、思想,...

蕲春县15584453009: 曾国藩家书100字读后感 -
孟劳法罗: 搬运自网络读曾国藩家书有感 曾国藩有名言,“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养活一团春意思,心里要有像春天一样的活力.得生机盎然,得有情趣才有春意思.落实到趣上,不止是说笑话逗乐,对人生而言这种趣其实有着重大的意...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