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正义》系辞上传诗解7至易至精至变至神

作者&投稿:之呼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 周易正义 》 系辞上传 诗解 7至易至精至变至神

题文诗:

圣人之道,易有四焉:用以言者,尚取其辞,

用以动者,尚取其变,用以制器,尚取其象,

以卜筮者,尚取其占.是以君子,将有为也,

将有行也,问焉以言,受命如响,无有远近,

无有幽深,遂知来物,非天至精,孰能于此.

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卦变,成天下文;

极其卦数,定天下象.非其至变,孰能于此?

易无思也,易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

天下之故,非其至神,孰能于此?夫易也者,

圣人所以,极深研几.唯深能通,天下之志;

唯几能成,天下之务;唯至神故,不疾而速,

不行而至.孔子有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

此之谓也.至易至精,精诚至情,真情自神,

至易至常,常易不变,而能应变;至易至变,

变易不常,靡不体常.精诚所致,通无化有,

无微不至,非思非为,情真易深,通志成物.     

注魏·王弼等,疏唐·孔颖达

   【原文】

(十)

《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是以君子将有为也,将有行也,问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响,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于此③。参伍以变,错综其数④,通其变,遂成天下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⑤。非天下之至变,其孰能与于此?《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⑥? 夫 《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⑦。子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谓也。

注魏·王弼等,疏唐·孔颖达

   《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 ”此四者存乎器象,可得而用也。

[疏]“《易》有”至“其占”。正义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者,言《易》之为书,有圣人所用之道者凡有四事焉。“以言者尚其辞”者,谓圣人发言而施政教者,贵尚其爻卦之辞,发其言辞,出言而施政教也。“以动者尚其变”者,谓圣人有所兴动营为,故法其阴阳变化。变有吉凶,圣人之动,取吉不取凶也。“以制器者尚其象”者,谓造制形器,法其爻卦之象。若造弧矢,法睽之象,若造杵臼,法小过之象也。“以卜筮者尚其占”者,策是筮之所用,并言卜者,卜虽龟之见兆,亦有阴阳三行变动之状。故卜之与筮,尚其爻卦变动之占也。注“器象”。正义曰:“辞”是爻辞,爻辞是器象也。“变”是变化,见其来去,亦是器象也。“象”是形象,“占”是占其形状,并是有体之物。有体则是物之可用,故云“可得而用者也”。

   是以君子将有为也,将有行也,问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响,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於此?

[疏]正义曰:“是以君子将有为也,将有行也,问焉而以言”者,既易道有四,是以君子将欲有所施为,将欲有所行,往占问其吉凶,而以言命蓍也。“其受命也如响”者,谓蓍受人命,报人吉凶,如响之应声也。“无有远近幽深”者,言易之告人吉凶,无问远之与近,及幽遂深远之处,悉皆告之也。“遂知来物”者,物,事也。然易以万事告人,人因此遂知将来之事也。“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於此”者,言易之功深如此,若非天下万事之内,至极精妙,谁能参与於此,与易道同也。此已上论易道功深,告人吉凶,使豫知来事,故以此结之也。

   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下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变,其孰能与於此?

[疏]正义曰:“参伍以变”者,参,三也。伍,五也。或三或五,以相参合,以相改变。略举三五,诸数皆然也。“错综其数”者,错谓交错,综谓总聚,交错裛聚其阴阳之数也。“通其变”者,由交错总聚,通极其阴阳相变也。“遂成天地之文”者,以其相变,故能遂成就天地之文。若青赤相杂,故称文也。“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者,谓穷极其阴阳之数,以定天下万物之象。犹若极二百一十六策,以定乾之老阳之象,穷一百四十四策,以定坤之老阴之象,举此馀可知也。“非天下之至变,其孰能与於此”者,言此易之理,若非天下万事至极之变化,谁能与於此者,言皆不能也。此结成易之变化之道,故更言“与於此”也。前《经》论易理深,故云“非天下之至精”。此《经》论极数变通,故云“非天下之至变”也。

   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於此? 夫非忘象者,则无以制象。非遗数者,无以极数。至精者,无筹策而不可乱。至变者,体一而无不周。至神者,寂然而无不应。斯盖功用之母,象数所由立,故曰非至精至变至神,则不得与於斯也。

[疏]“易无思”至“於此”。正义曰:“易无思也,无为也”者,任运自然,不关心虑,是无思也;任运自动,不须营造,是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者,既无思无为,故“寂然不动”。有感必应,万事皆通,是“感而遂通天下之故”也。故谓事故,言通天下万事也。“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於此”者,言易理神功不测,非天下万事之中,至极神妙,其孰能与於此也。此《经》明易理神妙不测,故云“非天下之至神”,若非天下之至神,谁能与於此也。注“非忘象”。正义曰:云“夫非忘象者,则无以制象”者,凡自有形象者,不可以制他物之形象,犹若海不能制山之形象,山不能制海之形象。遗忘巳象者,乃能制众物之形象也。“非遗数者,无以极数”者,若以数数物,则不能极其物数。犹若以万而数,则不能苞亿,以一亿而数,则不能苞千亿万亿。遗去数名者,则无所不苞。是非遗去其数,无以极尽於数也。言“至精者,无筹策而不可乱”者,以其心之至精,理在玄通,无不记亿,虽无筹策,而不可乱也。言“至变者,体一而无不周”者,言至极晓达变理者,能体於淳一之理,其变通无不周遍。言虽万类之变,同归於一变也。“斯盖功用之母,象数所由立”者,言至精、至变、至神,三者是物之功用之母。物之功用,象之与数,由此至精、至变、至神所由来,故云“象数所由立”也。言象之所以立有象者,岂由象而来,由太虚自然而有象也;数之所以有数者,岂由数而来,由太虚自然而有数也;是太虚之象,太虚之数,是其至精至变也。由其至精,故能制数;由其至变,故能制象。若非至精、至变、至神,则不得参与妙极之玄理也。

   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 极未形之理则曰深,适动微之会则曰几。

[疏]正义曰:“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者,言易道弘大,故圣人用之,所以穷极幽深,而研覈几微也。“极深”者,则前《经》初一节云:“君子将有为,将有行,问焉而以言,其受命如响,无有远近幽深”,是极深也。“研几”者,上《经》次节云“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地之文;极其数,以定天下之象”,是研几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务”者,圣人用易道以极深,故圣人德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意,即是前《经》上节“问焉而以言,其受命如响”,“遂知来物”,是通天下之志也。“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者,圣人用易道以研几,故圣人知事之几微,是前《经》次节“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地之文”是也。几者离无入有,是有初之微。以能知有初之微。则能兴行其事,故能成天下之事务也。

   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子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谓也。 四者由圣道以成,故曰“圣人之道”。

[疏]正义曰:“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者,此覆说上《经》下节易之神功也。以无思无为,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故不须急疾,而事速成;不须行动,而理自至也。案下节云“唯深也”言“通天下之志”,“唯几也”言“成天下之务”。今“唯神也”直云“不疾而速,不行而至”,不言“通天下”者,神则至理微妙,不可测知。无象无功,於天下之事,理绝名言,不可论也。故不云“成天下之功”也。子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谓也”者,章首论圣人之道四焉,章中历陈其三事,章末结而成之,故曰“圣人之道四焉”是此之谓也。章首“圣人之道有四”者,韩氏注云“此四者存乎器象,可得而用者”,则辞也,变也,象也,占也。是有形之物,形器可知也。若章中所陈则有三事,一是至精,精则唯深也。二是至变,变则唯几也。三是至神,神则微妙无形,是其无也。神既无形,则章中三事,不得配章首四事。韩氏云“四者存乎器象”,故知章中三事,不得配章首四事者也。但行此四者,即能致章中三事。故章中历陈三事,下总以“圣人之道四焉”结之也。


《周易正义》系辞上传诗解9恒一顺信天助自助
[疏]正义曰:“《易》曰:自天祐之,吉无不利”者,言人於此易之四象所以示,系辞所以告,吉凶告所断而行之,行则鬼神无不祐助,无所不利,故引《易》之《大有》上九爻辞以证之。“子曰:祐者助也”者,上既引《易》文,下又释其易理,故云“子曰:祐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

《周易正义》系辞上传诗解4广大情生谨言慎行
[疏]正义曰:“是故谓之象”者,以是之故,谓之象也,谓六十四卦是也,故前章云卦者言乎象者也。此以上结成卦象之义也。“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者,谓圣人有其微妙,以见天下万物之动也。“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者,既知万物以此变动,观看其物之会合变通,当此会通之时,以施行其典法礼仪也。 系辞焉...

《周易正义》系辞上传诗解7至易至精至变至神
《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 ”此四者存乎器象,可得而用也。 [疏]“《易》有”至“其占”。正义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者,言《易》之为书,有圣人所用之道者凡有四事焉。“以言者尚其辞”者,谓圣人发言而施政教者,贵尚其爻卦之辞,发...

《周易正义》系辞传上诗解1乾坤有情大道简易
[疏]正义曰:“天尊地卑”至“其中矣”,此第一章,明天尊地卑,及贵贱之位,刚柔动静寒暑往来,广明乾坤简易之德。圣人法之,能见天下之理。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乾坤其易之门户,先明天尊地卑,以定乾坤之体。 [疏]“天尊”至“定矣”。○正义曰:天以刚阳而尊,地以柔阴而卑,则乾坤之体安定矣。乾健与...

《周易正义》系辞上传诗解8情通正定至变自神
《 周易正义 》 系辞上传 诗解8情通正定至变自神 题文诗: 孔子有曰:易何为者?开物成务,覆天下道, 如斯而已.至易至情,情通万物,圣人真情, 真情至正,通天下志,定天下业,断天下疑. 蓍德法天,至圆而神,神妙无穷,卦德象地, 至方以知,至知知止.六爻之义,简易工巧. 圣人以此,修炼其心,退...

《周易开讲》——阐明易之大旨
《系辞上传》在开篇第一章就着笔于对天地、乾坤之道的论述,正是抓住了《周易》的主线以揭明要旨。从这章的论述中,我们看到作者展示的理论层次约有三重:其一,乾坤阴阳奠定了《周易》哲学的基础。“天尊地卑,乾坤定矣”,用一个“定”字,表明天地阴阳在《周易》象征哲学中的重要作用。有此之“...

易知是什么意思 易知的含义
1、易知,语出《周易·系辞上》:“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2、意为容易知晓。孔颖达认为乾的本性是自然无为的。故“易知”。“易知者,易谓易略,无所造为,以此为知,故曰‘乾以易知’也。”《周易正义》卷七)北宋张载说:“知者,知而已。乾...

说卦传原文及译文
1、原文 《说卦传》《周易正义》正义曰:“《说卦》者,陈说八卦之德业变化及法象所为也。孔子以伏牺画八卦,后重为六十四卦,八卦为六十四卦之本。前《系辞》中略明八卦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又曰:“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又云:...

<周易.系辞上>说:"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何解
阴阳是宇宙大化流行的根本。《系辞上》说:“一阴一阳谓之道”。又说:“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乾为阳,坤为阴,故一阖一辟也就是一阴一阳。“道”也就是“变”,是宇宙万物运变的过程。《系辞上》言:“变化者,进退之象也。”进退指旧物的消失和新物的产生过程,...

中国的汉字是什么时间产生的 ?
关于汉字起源的推测却有多种,也挺有趣。一、结绳 晚清学者朱宗莱在《文字学形义篇》中说:“文字之作,肇始结绳。”《易经??系辞下》也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周易正义》引郑玄注:“结绳为约。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我们汉族自古以来,恋人就有赠“同心结...

越西县15745178060: 请问宅院的大门有什么讲究? -
霍咽紫杉: 一所宅院的营建与施工,是属于传承性、程式化的,是采用图样或依凭经验营建的.而择宅相地则是创造性的工作,主要包括择地(地形地势、环境关系)、定方位(中线、宅门、各房位)、调整(避让、符镇、改造).一般是以罗盘校方位,...

越西县15745178060: 何为太极?何为寸劲之力?何为四俩拔千斤? -
霍咽紫杉: 太极就是所谓的无招也无式的,寸劲之力就是丹田内发出的力,“死俩拨千斤”只是一种夸张性的比喻,四俩为巧,千斤为拙,巧能破拙,并非具体,从文字学和修辞学的角度看,也不过就是对“以小胜大,以弱胜强,以巧破拙”的意思.

越西县15745178060: 孔子十翼好吗 -
霍咽紫杉: 必须好啊.《十翼》即《易传》,是解经《易经》(《周易》)专著,出于孔门之手,共有十篇,因此又称《十翼》.《周易》分为两个部分,《易经》和《易传》.孔门作《易传》,标着孔子开创了易学.《易传》有十篇:《彖》上下、《象...

越西县15745178060: <周易.系辞上>说:"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何解 -
霍咽紫杉: 《易传·系辞上》中提出的一种本体论命题.《易传》认为“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序卦》),而万物都可以分属阴阳.如“阴阳之义配日月”(《系辞上》),“乾,阳物也;坤,阴物也”(《系辞上》)等等.阴阳是宇宙大化流行的根...

越西县15745178060: 什么是周易? -
霍咽紫杉: “周”,东汉郑玄《易论》,认为“周”是“周普”的意思,即无所不备,周而复始.而唐代孔颖达《周易正义》认为“周”是指岐阳地名,是周朝的代称.有人认为《易经》流行于周朝故称《周易》,亦有人依据《史记》的记载“文王拘而演...

越西县15745178060: 阮元校刻本是什么意思
霍咽紫杉: 阮元校对、刻印的版本. 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云台、雷塘庵主,晚号怡性老人,扬州仪征人.清代嘉庆、道光间名臣.他是著作家、刊刻家、思想家,在经史、数学、天算、舆地、编纂、金石、校勘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高的造诣,被...

越西县15745178060: 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是啥子意思 -
霍咽紫杉: 孔颖达在《周易正义》中的解释:正义日:“易无思也,无为也”者,任运自然,不关心虑,是无思也;任运自动,不须营造,是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者,既无思无为,故“寂然不动”.有感必应,万事皆通,是“感而遂通天下之故”也.故谓事故,言通天下万事也.句子的意境首先是从“无思、无为”展开的.何为无思?简而言之就是心不动,任凭运行保持自然而然的状态,不让心去思虑,此即无思的境界;而无为呢?对应理解就是身不动,任凭运行自由地活动,不需要经营、构造,这就是无为.说到无为,这本身在传统文化中尤其于道家而言就是一个大命题,在此暂不多谈.无思亦无为,就是心不动、身不动,所以呈现寂静.

越西县15745178060: 《周易这本书的作者是谁?现在很多国家都在研究我国的周易》,它
霍咽紫杉: 《周易》的解释 “周”,东汉郑玄《易论》,认为“周”是“周普”的意思,即无所不备,周而复始.而唐代孔颖达《周易正义》认为“周”是指岐阳地名,是周朝的代称...

越西县15745178060: <十三经注疏><周易正义>.什么是正义?什么是注疏?有什么区别? -
霍咽紫杉: 注释的体裁与名称: 注.集解.传.笺.疏.正义等. 1.注着重训怙就是注解.对难解的字.句加以解释疏通. 2.集解通常是集诸家的解释和自己的解释而成. 3.传是传述的意思.有的阐明经义.有的也解释字句. 4.笺是对传注的引申发挥.或补充订正. 5.疏是解注...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