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素养对个体和人群健康有何影响

作者&投稿:聂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社会健康素养对个体和人群健康有何影响~

心理疾患是当前危害我国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突出问题。应当广泛开展心理训练,以解决青少年心理成长、心理缺陷、心理障碍及挖掘心理潜力等问题。要综合选择具有先进性、互补性的训练方式,引导青少年心理素质不断完善和发展。 美学家朱光潜说;“凡是美都必须经过心灵的创造。”青少年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也必须经过青少年学生自我的“心灵创造”。因此,应当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心理训练,这是发展和完善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必要手段,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尤应采取的重要措施。 我国有关机构近年来所进行的一系列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表明,心理疾患的高发病率已经成为当前危害我国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一大突出问题。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我国青少年中约有35%左右的人存在着障碍性心理表现。因此,应当普遍倡导和广泛开展心理训练,帮助青少年不断完善自我内在机制,缓解心理冲突,消除心理疾患,增进其心理平衡和人格系统的健康发展。 人的一生的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特定的困惑和修身养性的要求,“通过自我冲突,达到自我完善可列为人的一种欲望,即列为在实际上是潜在的一种趋势,人应该成为自我完善的人,也可以成为自我完善的人”。例如,怎样提高学习效率,怎样使自己有开朗的性格和社交能力,怎样使自己出类拔萃、怎样才能使自己走出困境、走出“误区”,怎样才能使自己多些欢快幸福,少些烦恼忧愁,等等,这些都是人们时时面临而又必须经常解决的问题。青少年正处于人生的十字路口,处于选择和抉择人生道路的关键时期,可能困惑更多,更迫切需要不断解决面临的“心理纠葛”,了解和掌握自我心理控制与训练的方法及策略。通过持之以恒地开展心理训练,引导学生有意识、有目的地对自己的自发性行为加以限制和调控,主动热情地开展有意义和有益的活动,最大限度地减少无意义和有害的行为,长此以往,就能使他们的心理素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起来。 心理训练主要是通过接受师长指导和通过心理状态与行为方式的自我调控进行某一特定的心理素养方面的训练,通过改变自身的生理状态和心理状态,解决自己在认识、情感、人格、社交等方面的心理问题。具体地讲,对现代青少年进行心理训练主要是为了解决:l心理成长问题 通过有目的的全面训练,掌握正确的日常行为策略,以促进自身人格系统全面、健康地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促使其沿着正确的目标和方向健康成长。2心理缺陷问题 个体已知自己在情绪反应和人格系统方面存有某些缺陷,并且对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已有比较迫切的要求,从而有意识地采用某些相应的正确行为策略和矫正方式,以纠正自己不正确的观念、情绪和行为。3心理障碍问题   个体整个人格系统或某一重要的心理活动侧面发生危机,不能自主地控制自己的行为,无法与外界开展正常的接触、交流,甚至有心理变态倾向。针对这种情况,通过接受专家的指导性训练或逐步开展自我训练,逐步纠正其心理状况与外部人际及社会环境关系的不恰当的观念和行为反应方式,通过调整其心理结构和心理状态,达到心理平衡和其心理对外界的和谐适应。4挖掘心理潜力问题   潜能是人类最大的宝藏。然而,由于情境上的限制以及个体长期以来缺乏潜能意识,未予充分挖掘。人的一生训练越多,自我活动越活跃,则所接受的刺激越丰富;自身能量释放得越充分,则本体训练的强度就越充分,潜能被开发的也就越多。因此,经常进行心理训练,   是有效地自我开发潜能的重要手段。   就学校教育而言,怎样切实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心理训练呢?一般来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教育和引导学生一分为二地看待自己。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找准了自己的优点和特长,就能选择突破口,推动自身整体心理功能趋向最优化的目标;找准了弱点和不足,才能掌握自身前进的主要内在障碍,从攻克“自我”着手,重点进行训练和“再造”,以完善和发展自己。这里重要的就是要善于深刻剖析自我,找到自我心理训练的“起点”。论青少年心理训练 来自: 免费论文网   其次,要教育和指导学生学会努力自我创造“氛围圈”。心理训练要高度重视环境的作用,要努力自我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与人际关系,最大可能地发挥外界对自己的塑造功能和影响力,借助客观力量以推动自身心理状态、心理素养的发展与提高。为此,心理训练者必须注重从人际关系与环境氛围方面创造有利条件,为进行有效的心理训练提供良好背景条件。   人总是在一定的环境氛围中生活,而不同的环境氛围对人的精神、心理与情绪所产生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因此,为了使自己始终保持振奋的精神、宁静的心理与饱满的情绪,每个人都应自觉地、主动地去努力创造一种美好的环境氛围,这也是自我心理训练、自我心理调控的重要方面。   第三,要增强学生优良素质的自我建构意识,激励学生自我完善。心理训练需要具备强烈的自我建施意识。只有具备了自我建构良好素质的要求和愿望,并主动寻找自身心理素养中的弱点,积极探索有效方法去攻克这些弱点,教师的教育与指导才能卓有成效。因此,要使学生懂得优良的心理素质是个体主动建构的结果,从而增强积极开展心理训练的自觉性与主动性。   心理训练的过程是个体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过程,这种交换过程越充分,越主动,自身的存在和发展就越完善。   四,进行心理训练的具体方法和操作技巧是多种多样、灵活多变的。随着现代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信息科学等学科的高度发展,也带来了心理学方法,包括心理训练方法的更新。现代心理学十分注重运用和移植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心理学移植其他不同学科而形成的心理训练方法主要有:1物理一心理法   这一方法强调运用物理学的语言和方法来研究心理学,强调物理量与心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强调环境以及环境调控对人的影响作用。为了增强心理训练的效果,训练活动中,个体应自觉遵循心理物理学的原理,注意调控环境力度与自身心理承受力之间的对应关系,主动地投入周围客观环境之中,注重主动接受和承受环境的影响,从而增强自己的思维、感知和行为方式等素养朝着“优化”的方向发展。2生物一心理法   这一方法重在从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揭示心理及其发展的生物机理,在身心统一不可分的原理指导下,致力于改变自身的生理状态、生理素质,进而达到改变和改善人的心理素质。这是现代心理训练中应高度重视和积极采取的策略和方法。现代社会生活中,人们高度重视科学进食、体育锻炼,以及食物治疗、药物治疗等等,都是自我改变生理状态,强化生理功能,进而优化心理素质的体现。实践证明,这些自我活动,如果能遵循科学原理,讲究科学的方式方法,将具有显著的“激发性”,不仅是引起积极活动的原因,而且是引起行为抑制的原因。不断地训练和强化,能够显著地增强人的心理功能,使人的某些优良心理素质得到稳固的提高与发展,不良心理品质得以逐步“淡化”和消除。3信息加工方法   这一方法主要是运用信息论的理论来探讨人类认知过程,探讨人类形成观念、目标、认知结构、理念体系等心理素养过程中的发展变化的规律及原理,并探讨人们如何通过自身理念的重组、思辨方式的完善、思维模式的自我更新来优化自身的心理结构与心理素养。人们学习活动中的广泛阅读,日常生活中的自我暗示、自我安慰、自我提醒、自我欣赏以及运用格言、警句、座右铭约束自己的行为,以写日记、周记方式自剖弱点,提出自我攻克‘顽疾”的措施等,都是心理训练活动中初步运用信息加工方法的表现。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心理科学的繁荣,这种跨学科的综合性发展趋势必将促进心理科学方法多样化和更趋科学化,从而为心理训练提供更多和更为实用、有效的先进方法。要善于依据学生特点,综合选择那些具有先进性、互补性的训练方式,使青少年心理训练取得更理想的效果。

1 前言

  现在的大学生由于受到学习、择业、经济压力和社会、学校、家庭、个人因素等各方面的影响,精神负担过重,导致了许多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同时,大学生们肩负着历史和人民赋予的使命,心理健康与否,不仅直接影响到自身的健康成长还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因此,努力改善这种状况,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不容忽视的。

  健美操是融体育与艺术、集健身与娱乐于一体的体育运动项目,并以其独具的特色和魅力吸引着广大学生,深受他们的喜爱。健美操运动从影响人体健康的角度来说,具有良好的作用,尤其是对于控制体重,减肥和改善体型体态,提高协调性和韵律感具有良好的效果。因此,它对身体健康的积极影响显而易见,然而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又有何影响呢?本文以健美操为切入点在理论上探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培养终身体育习惯,塑造合格人才。

  2 健美操运动的特点与功能

  2.1健美操运动的特点

  2.1.1 高度的艺术性 健美操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其“健、力、美”的项目上特征上。健美操动作协调、流畅、有弹性,使练习者不仅锻炼了身体、增强了体质,而且从中得到了“美”的享受,提高了审美意识和艺术修养。

  2.1.2 强烈的节奏性 健美操运动之所以深受喜爱,除练习本身的功效性、动作的时代感外,很重要的因素之一是现代音乐给健美操带来了活力,健美操动作与音乐的强烈的节奏性使健美操练习更具有感染力。

  2.1.3 广泛的适应性 健美操练习形式多样,运动量可大可小、容易控制,对场地器材的要求也不高,因此对各个年龄层次、不同性别、不同身体素质、不同技术水平的人都适宜,各种人群都能从健美操练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都能从健美操练习中得到乐趣。

  2.1.4 健身的安全性 健美操所设计的运动负荷及运动节奏,都充分考虑了运动而产生一系列刺激结果的可行性,使之适合一般人的体质,甚至若体质的人都能承受的有氧范围。人们在平坦的地面上,在欢快的音乐声中,跟随快慢有序的节奏进行运动,十分安全,而且有效。

  2.2 健美操运动的功能

  2.2.1 增进健康美 “健康美”是一种积极的健康观念和现代意识,已有研究表明,“健康美”是机体最有效发挥其机能的状态。一个具有“健康美”的人除了自我感觉良好、可轻松应付日常工作与生活外,还有充沛的精力参加各种社交、娱乐及闲暇活动,亦能自发地处理突发的应激状态。

  2.2.2 塑造形体美 通过健美操练习尤其是力量练习,可是骨骼粗壮、肌肉围度增大,从而弥补先天的体型缺陷,使人变得均匀健美。其次,健美操练习还可消除体内和体表多余的脂肪,形成优美的体姿。

  2.2.3 缓解精神压力,娱乐身心 科学研究表明:体育运动可缓解精神压力,预防各种疾病的产生。而健美操做为一项体育运动,以其动作优美、协调、全面锻炼身体,同时有节奏强烈的音乐伴奏而著称,是缓解精神压力 的一剂良方。另外,健美操锻炼增强了人们的社会交往,大家一起跳、一起锻炼,共同欢乐、互相鼓励,可使人在锻炼中得到一种精神享受,满足人们的心理需要。

  2.2.4 医疗保健 健美操除对健康的人具有良好的健身效果外,对一些病人、残疾人和老年人也是一种医疗保健的理想手段。如对下肢瘫痪的病人来说,可做地上健美操和水中健美操,以保持上体并促进下肢功能的恢复。只要控制好运动范围和运动量,健美操练习就能在预防损伤的基础上,达到医疗保健的目的。

  3.健美操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3.1 健美操运动有助于排解不良情绪,消除心理障碍,治疗心理疾病

  在现代社会中,大学生由于学习和其它各方面的压力,挫折可能产生悲观、失望的消极情绪,进而导致忧郁、孤独、自闭等心理障碍。研究表明,体育运动有助于人们摆脱压抑、悲观等消极情绪,降低焦虑、消除忧郁等心理障碍,使们们保持心理平衡,达到心理健康。健美操所具有的独特的活动内容和形式,使学生在优美音乐伴随下,获得“学会了”的愉快感、“增长了”的喜悦感、“成功了”的兴奋感以及“获胜了”的欢心感,这些运动满足感和成就感的体验能排解不良的情绪,且具有很好的消除心理障碍的效果。健美操属于中等运动强度的有氧运动,近几年来,有氧运动的健心效果已被愈来愈多的科学研究所证实,既可以降低抑郁,又对长期中度的焦虑和抑郁症等心理疾病有治疗作用。

  3.2 健美操运动有助于培养审美意识

  健美操是讲究艺术性的运动项目,经常从事健美操的练习,要求在动作中展现动作美;在欣赏音乐中,增强韵律感和节奏感,品味音乐美,提高音乐素养和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在形体练习中,培养学生高雅的气质,追求形体美。这样能使学生们得到一种情感被激发和情感得到宣泄的美感,一种从认识美、鉴赏美、追求美、表现美、创造美、展现美到体会美和享受美的满足,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文化艺术素质到全面的提高。

  3.3 健美操运动有助于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

  健美操中有许多不对称的动作和较复杂的上下肢配合动作,以及对动作的力度、幅度都有一定要求,持续的时间也较长,尤其是长达一个多小时的有氧健身操,需要克服生理极限,磨炼学生装克服疲劳的意志力和耐力,形成坚韧的意志品质;难度动作中的腾空类动作则可以锻炼学生勇敢的意志品质。同时在强劲的音乐伴奏下进行锻炼,往往使学生忘却疲劳,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身体的耐力水平。大学生形成吃苦耐劳、坚忍不拔、果断、勇敢、自控、自信等良好的心理品质要以为立足于竞争激烈的世界增加了一份筹码。

  3.4 健美操运动有助于提高表现力,增强自信心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虽然有的人已经注意到了自身的价值的重要,但害羞心理的作怪,使表现受到抑制。而健美操属于技能性的身体活动,它区别于其它的运动项目,以健美操为手段,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场所,不断激发表现的热情,使之转化为表现行为,提高表现力。表现力的提高会使心理状态更加稳定,在学习过程中,循序渐进的进行引导,学生体会到自己的能力,在不断完成动作,同时也增强了自信心。

  3.5 健美操运动有助于智力的发展,提高创新能力

  智力是指在完成学习活动时所必须具备的认识能力的综合体,是人们圆满完成学习、工作任务的基本条件,而正常的智力是心理健康的基础。经常参加健美操运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等,促进大脑的开发和利用,增强神经系统的功能,促进脑部血液循环,提高呼吸系统机能,使大脑获取更多的养分,有利于大脑的记忆和形象思维。另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脑力劳动引起的疲劳,提高学习的效率,并能充分挖掘和开发学习的潜力。

  3.6 健美操运动有助于增强终身锻炼的自觉性,形成良好的体育习惯

  高等院校开设体育课的宗旨是增进健康,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健康的体魄和心理迎接社会的竞争和挑战,增强锻炼的自觉性和获得终身体育习惯。具有较强锻炼功效、运动负荷及难度适宜、富有魅力的健美操能激发学生锻炼的兴趣,会全身心的投入练习,并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增强自觉参加锻炼的主动性,逐渐形成良好的体育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4 结论

  健美操以其独特的活动内容和形式,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它是其他任何方式、手段无法取代的。在欢快强劲的音乐中,可以使学生的自我封闭意识彻底解脱,消除紧张情绪,活动中的融洽和谐、高雅的艺术气氛能增强学生间沟通和交往的意识和欲望,提高人际交往能力。长时间一定强度的有氧练习,能够锻炼学生的意志,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自我意识的增强。有组织有目的表演或比赛,可以激发学生的进取心,改善情绪状态,激烈奋发图强和追求健康积极的生活目标。通过健美操运动,在大学生中树立全面的健康观,摆正健身与健心的关系,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活跃了校园文化生活,是值得大力提倡的。

德育是教育中最古老的话题之一。要彻底解决幼教领域中德育低效的问题,必须从幼儿德育内容、幼儿德育方法两方面去探本寻源,并以此为依托,探寻解决幼儿德育低效的对策。

一、幼儿德育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幼儿德育内容的构成

不同时代的要求、特定的教育目标、社会的性质以及社会现实状况等,决定着幼儿德育的内容。在现时,我国幼儿德育内容的构成如何呢?

“思想道德教育,就其广义来说,包含了政治思想教育、思想意识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等。可见,我国传统的德育主要包括了思想教育、政治理论教育和道德教育三部分,长期来,我们就是以这三项内容为核心进行德育工作的。普通教育学领域中的德育内容投射到幼儿教育德育领域中,即为“幼儿德育即品德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文明习惯和性格”;幼儿教育是“用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对幼儿进行思想意识与道德品质的教育”。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在教育学范畴中,道德品质教育甚至是思想意识教育构成了幼儿德育的基本内容。

分析与对策:德育主要指向人的社会性发展过程,有研究者(刘焱,1999年)指出,德育与社会性发展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图来概括。

从上图可以看出,人的社会性发展的本身是有规律的。所谓“合群性”,是指在人群中生活的基本态度与能力。虽然一个人合群性的强弱,往往不具有道德评价意义,但是,培养在人群中应有的健康态度和能力,可以更好地帮助儿童适应社会生活,保障儿童的心理健康。因此,合群性是社会性的低级的但是是必不可少的基础部分。低级层面的社会性发展内容,是高级层面的社会性发展内容的基础。而目前的德育内容,是跨越基础层面,直接进入高级层面对幼儿进行道德品质甚至是思想教育,这犹如造楼阁不打地基,营造空中楼阁一样。德育在内容结构上的这种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幼儿德育的低效。此外,在幼稚儿阶段,受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限制,幼儿不可能接受与理解抽象的政治理论与哲学观点。因此,幼稚儿德育应主要在社会性发展的基础层面上发挥作用,主要培养幼儿在人群中生活应有的健康态度和能力,形成与发展幼儿的道德品质。可见,幼儿德育的内容应以亲社会性行为的培养和道德品质教育为主。

2.从心理学范畴,分析我国幼儿德育内容的构成情况:从心理学的角度,“德”可以分为三个组成部分;认识、情感和行为,三者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在理论上,研究者指出,对幼儿“德”的培养,虽然可以从某个方面先着手,但不能割断三者的联系,也不能对其中一方面有所偏废(李丹,1987)。而实践中的情况往往相反。卢乐珍等人于1993年在北京、河北等六个地区同时调查幼儿德育现状,结果表明,在相当数量的幼儿园和家庭中,存在着“重说轻行”的倾向,致使不少幼儿讲起来头头是道,而行动却是另外一套。有研究者(王丽,2000年)在对幼儿分享行为的研究中指出,目前教育最明显的效果就是使幼儿知道和能说出“玩具要大家一起分享,分享就是快乐”这样的话语,而这些话语并没有真正成为孩子的观念的一部分,也不能使孩子出现真正的分享行为。

分析与对策:在心理学范畴内构建德育内容,必须正确处理好知、情、行三者之间的关系。从我国目前的现状来看,理论上主张三者为一个整体,不可偏废任何一个方面,而实践上存在重知轻行的倾向。本人认为,“德”是规范人的行为之价值尺度,德育的目标显然是要按照特定时代、特定社会的道德观念来培养、塑造人的品德、信念和行为习惯。要完成此目标,涉及到三步:知与不知信与不信行与不行。其中,知与不知应是智育要解决的问题,德育要进一步面对和解决信与不信的矛盾,以及如何使受教育者的道德认识内化、升华为道德信念和道德理解。

这是德育超出智育的目标和要求,也是德育比智育更困难的地方;此外,德育还要考虑如何使受教育者将道德认识和道德信念转化为道德行为,并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总之,德育要在解决知与不知这个智育中基本矛盾的基础上,进一步使受教育者实现由知到信、由信到行这两个层次的转化。更重要的是,行为是检验德育成效的唯一的客观标准。正如亚里斯多德所说,伦理说“这门科学的目的,不是知识而是实践”。因此,从心理学范畴看,应扭转以往德育内容构成中重知轻行的倾向,重视和加强行为的培养。

(二)幼儿德育内容的性质定位情况:在我国传统的哲学价值观中,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把个人的欲望当作“恶”的消极的东西加以否定与限制,认为个人欲望是导致“恶”的根源。由此出发,认为个人的“利”是处于极为次要地位的,只能以“义”来统摄“利”,压抑个人对“利”的追求,实质上,是把个人的欲望定位在与“善”对立的“恶”的道德范畴中。时至今日,这一传统观念对幼儿德育仍产生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如,研究者(王丽,2000年)在研究幼儿分享行为时发现,幼儿的分享更多的是作为解决矛盾的一种方式,更多地带有道德规则的、自然发展的特点,并不具有明显的道德意义。但是,在实际教育活动中,教师并没有对分享等行为规范深入地或正确地进行认识,只是人为地强调它们的道德性和利他性,主观地认为它们对幼儿的发展是有好处的。此外,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教育者片面强调幼儿对于义务、责任的认同,而无视义务与权利的对等性,无视具体情境地和幼儿个人权利,片面地、孤立地要求幼儿作出分享、谦让、友爱等行为。

分析与对策:人是社会地存在的,他必然与社会进行能量与信息的交换,从而人的需要的满足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个人的积极性的调动如果不借助于个人的欲望,片面单纯地讲“道”论“义”,是无法得到充分发挥的。因此,在对德育内容的性质进行定位时,我们必须首先承认“人欲”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其次,德育的效果归根结底表现为人的社会行为,而人的社会行为的发展是有层次的。






第一层次

社会性行为:存在于“你一我”关系之中的一种行为

第二层次

亲社会行为:受社会规范影响与指导的合群性行为,其最低标准是利已不损人,其上限是利他与助人,可以归入“道德行为”范畴

第三层次

道德行为:在各种社会活动中具有道德意义、能够进行善恶评价的行为

从基本的社会行为到道德行为是人的自觉性和对人的要求逐步提高的过程,同时,这也是行为所包含的意义逐步发生变化的过程──从基本的包含平等的、互惠互利的意义逐步过渡到包含有利于他人、牺牲自已的一些利益的意义。这一从基本到高级的发展使我们对德育内容的性质认识也应按照这一顺序来不断形成和提升。此外,心理学的研究早已表明,幼儿存在较强的自我中心,他们的认识属于缺失性的、未成熟的认识,处处着眼于个体的自我需要是否得到了满足,幼儿的行为即不是道德的,也不是非道德的。因此,我们必须把幼儿德育内容定位在基本社会行为的基础上,按照维护和协调双方关系和利益的基本目的尊重、互惠互利的原则来进行具体的教育,而不应从成人的道德和思想发展水平出发,人为地拔高要求。

二、幼儿德育方法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幼儿德育方法会直接影响德育工作的成效。目前我国采用的德育方法是怎样的呢?

情况: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出版的《幼儿教育学》中所提出的德育方法为:1.说服;2.范例、榜样;3.行为练习;4.行为评价方法(表扬、奖励、批评、惩罚);5.陶冶教育。在实践方面,卢乐珍等人于1993年对北京等六省市幼儿教师的调查发现:在德育的途径和方法方面,有62%的教师主张“评比的教育孩子的常用方法”;有37%的教师主张“通过游戏进行德育”;有15%的教师认为“主要通过常规教育来进行德育”;更有13%的教师主张运用惩罚,认为“惩罚孩子最有效的方法技术是他喜欢干什么偏不让他干什么,他喜欢吃什么偏不让他吃什么”。陈宪等人于1995年在上海地区调查幼儿德育现状,在德育方法方面的结果表明,教师选用较多的方法依次为谈话、表扬、讲故事和树榜样;家长选用较多的方法依次为讲故事、谈话、表扬。选择“抓行为”的教师为7%,家长为13%。

分析与对策:杜威说过,“虽然我们可以把马引到水边,却不能迫使它喝水”,也就是说,教育的可能性最终应归结于教育对象主体本身。但分析以上的现状,从理论上,我们不难看出隐于其后的指导思想,即幼儿德育是以教师为主导,而很少考虑幼儿的主体作用,强调对幼儿进行集体教育,而很少顾及幼儿的个别特点与差别,是一套以外在的价值标准对幼儿进行道德知识的灌输,并以行为主义为根据的幼儿德育方法。在实践过程中,虽然我们在理念上承认德育中幼儿的主体性地位,但是,教师往往是按照自己既定的目标和步骤来作用于幼儿,并运用一套严格的评价系统来监控和限制幼儿的反应。幼儿──这个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基本上处于形式上被承认而实际上被漠视的境地。灌输的主要特征就是强制或对幼儿的主体性和理智能力的蔑视,主要表现在它是“把某种特定的观点强加给儿童而排斥与之相反的观点与价值”,这样,不仅不能产生好的教育效果,反而限制了幼儿的智慧和道德的发展。由此可见,就整体上而言,目前德育并没有走出灌输理论长期投射下的阴影。由于社会的发展变化,使原来行之有效的德育方法失去了效用,从发展的眼光来看,这本是正常的,但问题在于,有时我们明明知道这些方法无效,却仍然在使用它,这就非常不好。因此,当务之急是摒弃灌输理论影响下的方法,开发有效的新方法。其实,不管采用何种方法,关键在于必须明确幼儿本身是从自身出发学习和掌握“德”的,因此,任何方法的前提都必须承认并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从道德上讲,任何德育原则都要求社会本身尊重个人的自律和自由,一般地说,道德要求社会公正地对待个人,并且不要忘记,道德的产生是有助于个人的好的生活,而不是对个人进行不必要的干预。道德是为了个人而产生,但不能说人是为了体现道德而生存。”(威廉·k·弗兰克纳著,黄纬和等译:《善的求索──道德哲学导论》,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这是我们在探索新的德育方法时所必须牢记的。 添加评论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或中职毕业生)。
学制:全日制三年。
二、专业名称
高级护理
三、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
(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强护理职业能力,能够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中从事护理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护理人才。学生应当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良好的护理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及从事护理工作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护理职业技能,能分析和解决护理实践中的一般问题;具有继续学习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以及立业创新能力;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素质;具有正确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
(二)培养规格
经过三年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具体业务要求:
1、知识结构
(1)具有高层次护理专门人才所必需的人文、社会及与医学相关的知识;
(2)掌握必需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卫生保健等知识;
(3)掌握护理学基本理论、常用护理技术以及临床护理知识;
(4)掌握英语及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
2、能力结构
具有以护理对象为中心,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
(1)具有规范的基础护理和各专科护理操作技能;
(2)具有对常见病病情变化、常用药物疗效及药物、心理反应的观察能力;
(3)具有对急、危、重症病人进行急救的能力;
(4)具有配合医生进行常规诊疗技术操作的能力;
(5)具有面向个体、家庭、社区提供保健服务及健康指导的能力;
(6)有一定的英语会话、阅读能力和计算机操作能力,英语水平达到国家三级,计算机应用水平达国家二级。
3、素质结构
(1)具有较高的敬业精神、思想品质和人格情操;
(2)具有适应社会环境和工作岗位的文化素养和人际沟通能力;
(3)具有坚毅、稳定、向上的心理素质;
(4)具有适应工作岗位的健康体魄。
四、主要课程及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一)主要课程
必修课
1、普通课:
(1)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思想品德(职业道德)课(318学时):
主要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法律基础”、“护理伦理学”、“形势与政策”等内容,培养学生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遵纪守法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课内完成176学时,课外通过讲座、自学、讨论和社会实践等完成142学时。
(2)英语(280学时):
讲授大学英语的基本内容,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译的语言技能训练,使学生通过国家三级英语水平考试。
(3)大学语文(32学时):
讲授写作基本理论、方法和技巧,对学生进行常见文体写作训练及演讲训练,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应用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
(4)体育(68学时):
通过体育基本理论的传授和有效的体育实践,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能力。
(5)计算机应用基础(136学时):
讲授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知识,磁盘操作系统常用命令的使用,常用汉字输入,表格处理方法和pc工具的基本知识,简单二维软件介绍及计算机病毒防治及数据库语言等内容,使学生掌握用微机处理信息的能力。并通过国家二级水平考试。考前课外安排80学时的强化训练。
(6)医用化学(32学时):
讲授溶液的渗透压、缓冲溶液、胶体溶液、配位化合物以及醇、酚、醚、醛、酮、醌、脂类、糖类、有机酸类等的分类、结构及理化性质,使学生具备本专业所必需的化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化学实验基本技能,为学习生物化学、药理学等课程打下一定的基础。
2、专门课
(1)人体解剖及组织胚胎学(112学时):
讲授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三部门内容,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必需的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基本知识、人体胚胎发育的基本知识,能辨认人体各器官的位置、形态及毗邻,能规范地进行基本实践操作,为了学习后续医学基础课和临床专业课奠定基础。
(2)生理学(54学时):
讲授人体各种功能活动的产生、存在和变化,人体、环境与健康的关系,使学生能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认识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基本功能,人体机能与结构的联系,机体活动的整体性及机能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遵循人体功能活动的客观规律,从事临床护理及社区卫生保健工作。
(3)生物化学(54学时):
讲授几种与生命活动有关物质的功能及主要代谢过程,使学生能解释物质代谢与生命活动关系及物质代谢与健康的关系,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
(4)微生物及免疫学(54学时):
讲授免疫学基础、微生物学、寄生虫学,使学生能初步应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对临床常见的免疫现象与免疫性疾病、传染病与寄生虫病的发病机理、实验室检查和特异性防治做出解释;加深对病原生物与人体和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理解,建立无菌观念,在消毒、隔离、预防医院感染等工作中加以具体运用。能初步学会使用显微镜油镜观察标本,能采集常见传染病、寄生虫病的检验标本,能在老师指导下进行消毒灭菌。为学习后续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
(5)病理学(54学时):
讲授疾病的共同性病理变化(基本病理过程)和各系统常见疾病的病理改变及其病理规律。使学生掌握疾病过程的一般共同规律;获得主要常见病和脏器功能衰竭的基本病理知识;加深对人、环境、健康、疾病四者关系的理解。能科学分析疾病本质及其演化规律,能理解疾病过程中局部与整体、形态与功能、损伤与抗损伤的辩证关系,为临床护理与保健护理,以及常见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6)药理学(54学时):
讲授常用药物的作用、用途、用法、不良反应和用药注意事项等内容,使学生具有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的能力;具有对常见病非处方药的用药指导能力和药物咨询能力;具有对常用药品进行制剂的外观检查、查阅药物相互作用、检索配伍禁忌与准确换算药物剂量的能力。通过与相关学科的共同努力,使其初步具有执行处方、医嘱的能力。
(7)就业指导(18学时):
讲授学生就业必需知识,就业基本程序和应聘技巧的相关知识和方法等。为学生就业提供指导,使学生掌握就业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正确处理就业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为学生能找到适宜的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8)护理导论(32学时):
讲授护理学的基本概念、护理学的发展与展望、护理理论及与护理学相关的理论,护理人员在卫生保健体系中的角色功能、护理程序等知识。使学生掌握护理学基本概念、护理程序、护理理论的基本内涵,能正确运用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为学习专业课奠定基础。
(9)护理学基础(126学时):
讲授护士素质及其行为规范、压力与适应、医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病区护理管理新模式、临终护理及基础护理技术操作等。使学生能运用护理的基本技术于病情观察、护患沟通、卫生保健指导和各项护理技术操作中,能规范地进行各项基础护理操作和专科护理操作;能规范地进行各项诊疗技术的配合操作。
(10)内科护理学(90学时):
讲授有关判断人体对疾病反应的理论和方法、各系统常见内科疾病病人的护理评估及其判断、决策、处理和评价。使学生能在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思想指导下,运用护理程序的科学方法,对内科病人进行整体护理;能规范地进行专科护理技术操作。
(11)外科护理学(90学时):
讲授外科护理学总论、普通外科护理、颅脑、胸部、泌尿、骨关节等系统的护理和常见皮肤性病护理,以及常用的外科护理操作技术(包括手术室技术)。使学生能应用上述有关知识,以护理程序的方法对外科病人进行整体护理,较熟练地进行外科护理操作。
(12)妇产科护理学(72学时):
讲授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生理、生理产科护理、病理产科护理、妇科病患者护理、计划生育等。使学生能根据妇女的生理、心理、社会特点,运用新的护理观和已学到的妇产科基本知识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方法,对孕妇、产妇、妇科病患者及新生儿进行整体护理,并初步具备对母婴保健、计划生育等方面的健康教育工作的能力。
(13)中医护理学(36学时):
讲授阴阳五行学说、藏象、经络、病因病机、诊法、辩证、预防与治则等中医基础理论,以及中药、针灸等常用中医疗法与护理等内容。使学生能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辨证施护)的思想指导下,进行常用中医疗法与护理的基本操作。
(14)老年护理学(36学时):
讲授老年人正常的功能形态改变、常见的老年疾病、老人健康评估、老人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老年心理及老年人的家庭护理等内容。使学生能运用护理程序对老年人存在的健康问题进行整体护理,能运用人体沟通技巧对老年人及其家属进行护理评估和健康教育,能进行正确的老年护理操作和康复护理。
(15)儿科护理学(54学时):
讲授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促进小儿身心健康的卫生保健措施,儿科基础护理与常用专科护理技术操作以及儿科常见疾病的护理等。使学生能运用护理程序对患儿进行整体护理,能对个体、家庭及社区进行保健指导与卫生宣教,帮助与促进小儿身心健康成长。
(16)社区护理(54学时):
讲授社区健康调查研究的流行病学和统计方法、社区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自我保健、家庭保健和特殊人群保健、社区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劳动卫生、学校卫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及社区护理的工作范围和工作程序。使学生能运用预防保健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向个人、家庭、社区提供保健服务,并进行健康指导。
(17)护理管理学(18学时):
讲授管理学的基本原理、护理管理制度、护理质量管理、护理业务技术管理、护理人才管理、护理科研管理、护理临床教学管理等内容。使学生能运用管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实施和参与护理管理工作。
(18)五官科护理学(36学时):
讲授眼、耳、鼻、咽、喉及口腔各部的护理方法以及五官科护理评估及卫生保健,使学生能运用护理程序,制订五官科住院病人的护理计划,能运用五官科护理评估技术进行本科病人的护理评估和检查的护理配合,能进行五官科常用护理技术的基本操作,能对五官科常见急、危、重症病人正确实施初步应急处理和配合抢救。
(19)精神科护理学(36学时):
讲授精神科护理的基本概念、异常精神活动的病因与典型症状、精神科护理的基本要求与基本技能、异常精神活动患者的评估与诊断、心理咨询与异常精神活动的常用治疗与护理等内容。使学生能对人类异常精神活动做出评估,能运用护理程序对护理对象进行整体护理,维护其利益与尊严。
(20)传染病护理学(36学时):
讲授传染病学的基本知识、传染病的护理诊断、整体护理与预防措施。使学生能运用护理程序的科学方法,对传染病科病人进行整体护理,规范地进行专科护理技术操作。
选修课
医学公共关系学、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医学文献检索、康复护理、护理美学、健康教育、护理心理学、预防医学、营养与膳食、医用拉丁文、健康评估等。
(二)主要实践性教学
1、护理学基础(74学时):
备用床、暂空床、麻醉床、卧有病人更换床单、褥疮护理、鼻饲法、氧气吸入法、人工呼吸法、输液、输血、各种注射、洗胃法、床上洗头法、床上擦浴、口腔护理、护理病历书写、病人入院护理的评估单、护理记录单、搬运病人法、保护具的使用、无菌技术操作、隔离技术、生命体征的观察及处理、绘制体温单、冷热疗的护理、导尿术、灌肠法、口服给药法、药物过敏试验、尸体料理、医疗文件的书写等。
2、内科护理学(34学时)
相互练习护理体征操作、胸腔穿刺护理操作、双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术示教、血液透析录像、练习内科整体护理及书写内科护理病历等。
3、外科护理学(36学时)
无菌技术操作、手术人员手和臂的消毒、病人手术区皮肤消毒、心肺复苏操作、外科感染病人示教、外伤清创和烧伤病人示教、换药、绷带包扎、手术病人示教、甲状腺肿瘤及颈部肿块示教、疝病人示教、胃肠减压示教、胃肠手术病人前后示教等。
4、妇产科护理学(28学时)
孕期卫生与产后健康教育、产科腹部四步触诊、骨盆外测、新生儿沐浴、外阴冲洗及消毒、妇科常用护理技术操作、门诊计划生育手术的护理等。
5、儿科护理学(22学时)
小儿身高体重的测量、儿科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训练、组织学生到儿科icu见习急救处理等。
五、培养措施
(一)首先必须加强高职护理教育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根据本地经济发展和建设规划的战略目标,制定本系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并制订出具体实施计划,目标明确、步骤有序。
(二)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其一,优化教学计划。课程体系建设、教材体系建设等都应摆脱学科系统性、完整性的束缚,根据岗位群的需要,建立与普通高等教育具有本质差异的教学体系。尤其在课程设置上要针对高职生源(高中生、中专生)的不同文化基础和专业知识基础,在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课不同平台上实施不同内容及方法的教学。
(三)采取不同生源分层教学的措施。根据两类学生存在着文化知识和医学知识的差异而又各有优势的特点,中专、高中生生源分别编班,对中专生源增加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课程教学,如大学语文、大学英语等,利用晚自习、双休日授课。举办英语角活动,提高此类学生英语的听、说、读、写、用等能力。为学生考英语三级提供机会。专业课采取补差的方式,突出重点,攻克难点,温故知新。对于高中生源的学生主要加大医学基础知识及护理专业课的教学力度,突出护理操作技术的训练。

六、实现培养目标的途径说明
培 养目标分解 实现培养目标途径 相关课程序号 要 求
德育教育 通过理论教学、管理育人、教书育人、形势教育、社会实践来实现。 1、2、3、4、5、25 以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良好职业道德的合格人才为目标。
体育教育 理论教学与体能训练相结合,开展两操一活动和专项性的体育竞赛活动及达标竞赛活动来实现。 7 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目标。
计算机应用能 力 通过相关课程的理论教学和上机实践来实现。 10 以熟练操作计算机和计算机在护理领域的应用为目标。毕业时应通过计算机二级水平。
外语应用能 力 通过读、听、写、会话训练和专业外文资料翻译实践来实现。 6 以能进行常用英语会话、借助词典阅读医学外文期刊为目标。基础英语达到国家三级英语水平。
专业基础理论教育 通过相关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来实现。 9、11、12、13、14、15、16、17、24 以能综合应用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指导临床护理实践为目标。
专业操作技能教育 通过相关课程的理论教学,尤其是通过课堂操作训练、临床见习和实习来实现。 18、19、20、21、22、23、26、27、28、29 以能进行规范的、熟练的护理操作为目标。
备注:上表相关课程序号为高级护理专业教育教学进程表课程类型序号

个体心理因素


健康素养对个体和人群健康有何影响
所谓“合群性”,是指在人群中生活的基本态度与能力。虽然一个人合群性的强弱,往往不具有道德评价意义,但是,培养在人群中应有的健康态度和能力,可以更好地帮助儿童适应社会生活,保障儿童的心理健康。因此,合群性是社会性的低级的但是是必不可少的基础部分。低级层面的社会性发展内容,是高级层面的社会性发展内容的基础...

你的健康素养达标了吗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健康管理的概念是什么?
(二)健康素质 对个人来说,健康素质是个体身体和心理的社会适应能力;对社会来说,健康素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人群健康状况的综合反映。 提高全民健康素质,既是对人类基本健康权利的实现,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三)健康素养 健康素养是目标,健康教育史达到该目标的方法和手段。 健康素养和文化程度...

如何提高健康素养
问题九:如何评价一个人是否具备健康素养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 一、基本知识和理念 1.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且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健康表现为体格健壮,人体各器官功能良好;能正确评价自己,应对处理生活中的压力,能正常工作,对社会作出贡献;通过自我调节保持个人与环境、社会及在人际交往...

普及健康知识把提高公民健康素养作为增进全民健康的前提总体目标正确的...
普及健康知识是提高公民健康素养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增进全民健康的前提和必要条件之一。公民健康素养可以理解为公民具备维护自身健康、预防常见疾病、应对常见健康问题的知识、技能、意识和行为能力。普及健康知识可以帮助公民更全面、准确地认识自身健康问题,提高自我保健、防病治病能力,使公民少生病、少受...

健康素养:什么才是真正的健康
第三,罹患躯体疾病后会诱发心理问题。这是个体对躯体疾病所致的功能受损、生活方式的改变等难以接受、不能适应而继发的心理问题。例如糖尿病患者拒绝饮食调整和规律用药,肾功能不全患者不接受复杂而昂贵的透析治疗,肿瘤患者对预后的悲观失望等。躯体疾病患者中各种心理问题的发病率远高于一般人群。而心理...

居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报告
1. 健康素养水平 健康素养水平指具备基本健康素养的人在总人群中所占的比例。 判定具备基本健康素养的标准:问卷得分达到总分80%及以上,即问卷得分≥80分,被判定具备基本健康素养。 2. 三个方面健康素养水平 依据《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结合健康教育知-信-行理论,将健康素养划分为三...

健康教育人群的转变怎么描述
1、健康教育往往是针对特定群体进行的,儿童、老年人等,随着人们对个性化需求的提高,健康教育也开始向个体化发展,提供更加针对性的健康指导。2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 释义
1.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且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载于世界卫生组织(WHO)宪章的这个定义,提示人们健康不仅仅是无疾病、不虚弱,它还涉及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 身体健康表现为体格健壮,人体各器官功能良好。 心理健康指能正确评价自己,应对处理生活中的压力,能...

心理健康素养 名词解释
二.适应障碍、人际交往障碍、躯体化障碍和人格障碍等是人群中存在的主要心理健康异常问题。三.生物学因素的影响 1.遗传因素。2.性别和年龄因素与心理健康异常存在一定的关系。3.个体心理因素的影响 4.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异常的关系是存在的。5.个体认知评级与心理健康也有关系。四.影响心理健康的诱发因素...

公主岭市18329987979: 健康素养和健康有什么关系?
羿矩哌库: 健康素养是健康的重要决定因素,受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反映.世界卫生组织研究表明:健康素养是预测人群健康状况的较强指标,提高公众健康素养可有效减少健康不公平,显著降低社会成本;建议政府将健康素养纳入公共政策,将提高国民健康素养作为卫生和教育等政策的明确目标.

公主岭市18329987979: 从健康与身体素质的概念来论述发展身体素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
羿矩哌库: 1、促进人脑清醒、思维敏捷 体育活动能促使中枢神经系统及其主导部分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增强,抑制加强,从而改善神经过程的均衡性和灵活性,提高大脑分析综合能力. 2、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心脏功能 进行体育活动加速血液循环,以适应...

公主岭市18329987979: 身体素质的重要性 -
羿矩哌库: 身体素质是个综合性问题,体力因素是身体素质的首要构成部分,指与人的体力相关的生理学意义上的器官或系统发育及其健康状况.如人体的肌肉、四肢、五脏等的生理功能,体力因素既是身体素质的最基础的部分又是身体素质构成的低层次...

公主岭市18329987979: 健康素养可明显改变慢性病患者的什么因素
羿矩哌库: 健康素养可明显改变慢性病患者的行为风险因素

公主岭市18329987979: 如何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素质水平 -
羿矩哌库: 首先当然是要懂得健康的重要性.在大数据时代,不仅健康普及教育变得更具科学性和针对性,人们自己获取健康信息的途径也更加便捷和多元.比如之前卫生部发布的“健康素养66条”就颇具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而更重要的,则在于把健康素养转化为有效的健康行动.否则,既有的健康认知就失去了意义,甚至还会让人盲目自大,丢失警惕.近年来,在中国的很多都市里,从印度漂洋过海来的瑜伽,自发地成了一种流行文化的象征,这就是一个好现象. 实际上,健康素养不仅是公民个人的健康素质体现,也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维护个体健康,当然有政府和社会的责任,但每一个人更应当为自己、为他人、为社会承担健康责任.毕竟,归根结底,只有自己才是健康的主人.

公主岭市18329987979: 健康素质包括哪些主要因素? -
羿矩哌库: 世界卫生组织据此制定了健康的10条标准: (1)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的担负日常生活和繁重的工作而不感到过分紧张和疲劳. (2)处世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大小,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好. (4)应变能力强,适应外界环境中的各种变化. (5)能够抵御一般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睑不发炎. (8)牙齿清洁,无龋齿,不疼痛,牙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

公主岭市18329987979: 健康素养是如何养成的 -
羿矩哌库: 人们的健康意识与理念已经在逐步提升,只是健康知识还有待普及.所谓健康素养,显然和健康脱离不了关系.据了解,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作出正确决策,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例如,遇到火灾或是溺水等紧急危险的时刻怎么办;知道一些重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等.

公主岭市18329987979: 健康素养:什么才是真正的健康 -
羿矩哌库: 身体健康有标准,心理健康也有标准.心理健康是指:个体的心理活动处于正常状态下,即认知正常、情感协调、意志健全、个性完整和适应良好,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最大潜能,以适应生活、学习、工作和社会环境的发展与变化的需要.与心...

公主岭市18329987979: 健康素养包括哪些方面 -
羿矩哌库: 健康素养包括身体锻炼,饮食结构,作息规律,情绪调节控制等等各方面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