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什么人逼得元朝统治者不敢大规模修建陵墓?

作者&投稿:东方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中国古代都讲究“厚葬”,身份越高,陪葬品越丰富。然而有一个特殊的王朝,却讲究“薄葬”,没有为任何一位皇帝修建陵寝--那就是元朝。

然而有这样的一个人逼得元朝统治者不敢大规模修建陵墓,他就是杨琏真迦,一个挖空大宋皇陵的妖僧。

杨琏真迦,唐兀(党项)人,僧侣。至元十四年(1277),任元朝江南释教都总统 (后改江淮释教都总统),掌江南佛教事务。次年,在宰相桑哥支持下,盗掘钱塘、绍兴宋陵。他们首先挖掉南宋宪王赵恺的墓,接下来又对南宋六陵下了毒手。

1285年,一伙恶人在杨琏真伽带领下,用铁钎、铁铲等盗墓工具砸开了南宋六陵。他们进入墓室,把大量的奇珍异宝据为己有,又把棺椁劈开,盗取了棺内随葬的各种金银细软歹徒又把理宗的尸体倒挂,撬走口内含的夜明珠,沥取腹内的水银。理宗原想保护自己的尸体不朽,却不知落到如此的下场。

第二天凌晨,唐珏出百金,酬谢众人,七日之后,杨琏真伽复取理宗头颅,截为饮器,有下令裹取诸帝骨骸,部众只得杂以牛马枯骨拾来,在临安故宫中"筑一高十三丈的白塔压之,名曰镇本",以示制胜江南人民之意。

作恶多端的杨琏真伽疯狂盗掘后,时隔六年,被朝廷问罪抄家。有杨琏真迦疯狂盗墓的案例后来的元朝统治者们觉得不树不封的秘葬更好。当然也是因为元朝皇族,特别是皇帝死后首先是要有一个下葬的仪式,随葬品也要多一些,只是在皇帝下葬时不得有汉族官员参加,也不会在地面上建设大规模的建筑物,不设功德牌坊和墓碑,一切看起来都很简单。另外为了不留下可以让盗墓贼发现的线索和痕迹,元朝在皇帝下葬地点上的史书记载也少得可怜,以至于让人感到元朝不存在皇帝陵墓。



是广大的农民起义军让元朝统治者不敢大规模修建陵墓。当时。元朝末年,天下大乱。根本不敢修建陵墓。

因为当时的杨琏真迦非常霸道和猖狂,挖了很多皇帝的陵墓,所以元朝的那些统治者都不敢大规模修建陵墓。

盗墓呗,盗墓太可怕了,而且是在宋朝更是盗墓者的天下,基本没几个墓可以完好无损的存留下来。


南宋皇陵在元朝遭到盗墓,到底是什么人在背后使坏呢?
当时的元朝政府对此却不怎么热乎,尽管会稽县当地官员及时将此事上报中央。元世祖忽必烈只回复了三个字:已知晓。此后,便没有了下文。南宋遗民们苦苦渴盼元朝政府出面将凶徒绳之以法,告慰宋朝皇族在天之灵,可是等了这么长时间,只等来了一句“知道了”,令大家深感绝望。有些人愤怒起来,到会稽县县衙...

朱元璋得到一位江南才女,宠幸一晚就将其杀害,这是为何?
当时“浙西四贤”的名声很大,朱元璋也听说过很多次,据说这四个人各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都有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本事,于是朱元璋就想把他们纳入到自己麾下,他派出很多人去打探,同时还在城中贴满了告示,但是告示上的公文写得比较晦涩难懂,老百姓不知道说些什么,这个时候苏坦妹看到了告示上的...

元朝之所以得名,是纪念一个叫“慧元”的人,他有何功绩?
说到弯弓射大雕大家一定会想到的是忽必烈,但是粮草问题,自古就是一件很令人头大的事情。然而他发明的奶粉,使整个游牧民族都不用担心外出征战没有得吃了。他就是奶粉的发明者慧元 ,为了纪念他的丰功伟绩,所以有了现如今的元朝。一、论粮食乃打仗必备武器 尖刀利器更有有利于发挥自己的优势,敌人死...

哪段历史连电视剧都不敢拍,虽比三国还精彩,但也是最黑暗的朝代?
其实成吉思汗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因为他知道建立的大元王朝得罪了多少人,有很多人恨不得将他碎尸万段,所以他才没有张扬的将自己的坟墓凸显出来,当年朱元璋出生后,家里的兄弟姐妹陆续的饿死,从这一点也能够看得出元朝政府的腐败程度。所以朱元璋能走上起义这条路,完全都是被逼迫出来的。

为什么说元朝是中华民族最丢脸的一个朝代?
这个我不敢苟同,毕竟这么说有失公正,比元朝窝囊的朝代带有人在,这么说的大概是不满蒙古人的汉人吧,毕竟当时蒙古人对汉人的统治很残酷也不公平,当时实行四等人制,只有汉人的地位是最低的,而且当官汉人永远是二把手,这种民族歧视政策使得汉人极为不满,自然在后世极力的诋毁元朝。其次就是元朝灭了...

元朝的暴君是谁
作为元朝的末代统治者,元顺帝继续推行残酷的民族压迫政策,并把这种压迫政策推向极致,进而对汉族和其他民族采取极端的歧视政策。他多次下诏,禁止汉人、南人、高丽人持军器,养马匹。他还专门颁布一条法令:蒙古人殴打汉人、南人,汉人和南人不得还手。他允许蒙古贵族占有战俘中的汉人,让他们成为从事...

当时元朝既然称霸欧亚为什么还会被明朝所灭?
是蒙古帝国称霸欧亚,而不是元朝称霸欧亚。元朝只是蒙古帝国中的拖雷汗国。蒙古也打过日本,当时元朝集结朝鲜,女真部队向日本发动进攻,但遇到大风而失败。日本称之为“神风”。不过这件事也导致日本镰仓幕府因无战利品的赏赐而倒台。所灭原因如下:1.元末,蒙古人居中原之地已久,战斗力已大为下降。2....

忽必烈建立了强大的元朝,蒙古人为什么恨忽必烈?
二、推行汉化虽说忽必烈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王位上也是待得比较优秀了,但是后来他不断地开始推陈新的政策,不断地汉化,去除自己民族的各自的特点,这让每个蒙古人都觉得难以接受,之前他们每个人都是拥有自己独立特色的民族,现在盲目的向汉朝学习。同时忽必烈在登位之时,其实也是不得民心的,蒙古帝国自古...

请问我们能从朱元璋身上学到些什么?
有了远大的目标,朱元璋的眼光也放得更长远,起义也不仅限于豪州地区。后通过刘福通结识了白练教教主韩山童,并任用徐达、常遇春等将才攻入元朝大都逼走元顺帝,建立帝业。人若无志,必是只重视眼前利益的昏庸之辈。常听普通人告戒:志比天高,命比纸薄。可要成就一翻大事业遭受的打击承受的痛苦又何尝...

北伐元朝时,朱元璋发表讨元檄文,他为何说元朝是“胡虏禽兽”?_百度知 ...
当时朱元璋还没有打败元朝,毕竟元朝是当时的政府实力很是很强的,为了可以笼络汉人一起对抗元朝,所以朱元璋才会在北伐元朝的时候,在发表的讨元檄文中说元朝是“胡虏禽兽”。虽然元朝统治中原快百年,不过元朝始终是蒙古人的政权,并且元朝时期汉人的地位很低,后来满族人建立的清朝,虽然满族人也有特权,...

靖江市13722027990: 为了让文天祥投降,元朝统治者都做了什么?文天祥是怎样应对的?(课文《文天祥》) -
守顷先强: 文天祥从至元十六年(1279年)十月抵达大都到至元十九年(1282年)十二月被杀,一共被囚禁了三年两个月.这段期间,元朝千方百计地对文天祥劝降、逼降、诱降,参与劝降的人物之多、威逼利诱的手段之毒、许诺的条件之优厚、等待的...

靖江市13722027990: 蒙元在各个路口设卡,盘查百姓,发现所谓"赵,张,王,李"四大姓汉人就拖到一边杀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
守顷先强: 元初,蒙人少汉人多,元朝统治者害怕不好统治汉人,就有臣建议,张、王、李为汉族三大姓,三姓占汉族大半,故只需杀尽这三姓汉族人口就能大大减少,赵姓是因为赵是宋朝的官家姓,所以再加上一个赵

靖江市13722027990: 元朝统治时期,汉人和蒙古人会被区别对待吗 -
守顷先强: 如果你是要正规官方说法那肯定是蒙古人会区别对待汉人,比如著名的四等民的划分、初夜权、看不起儒生等等. 其实真实历史中元朝统治者对待汉人没有我们想象的严苛,比如元朝的税收主要来源与商贸,它的农业税非常的低,老百姓被地主...

靖江市13722027990: 听说元朝时期统治很残暴,人民都很艰苦,真的吗? -
守顷先强: 元朝的历史其实是历来被歪曲最多,被污蔑最多的.说真的,元朝真比窦娥还冤! 洗刷冤情,还历史以本来面目,正是今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很多人片面认为元朝灭宋是侵略,元朝民族压迫万分黑暗.其实,这都是犯了一个以今推古的错误——...

靖江市13722027990: 后人是怎样评价元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状况的? -
守顷先强: 效仿中原王朝的政治体制,建立行省制度.推行重农政策.元朝统治者在正式实行大一统时,接受中原先进文化.在中央设立专门学习儒家经典的学校子学,其中一半是蒙古学生.随着时间的推移,民族矛盾逐渐缓和,呈现以中原传统为主的文化认同趋势.但也带有消极落后的因素,实行民族其实和压迫政策,把各族人分为四等,以达到份而治之的目的.

靖江市13722027990: 关于元朝名族融合的论文(1500)字 -
守顷先强: 忽必烈时代,蒙元统治集团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夫争国家者,取其土地人民而已.”战争破坏因而日益减少.“保守新附城壁,使百姓安业力农”的方针获得部分实施.在中原汉地,元政...

靖江市13722027990: 中秋除了吃月饼还吃什么? -
守顷先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

靖江市13722027990: 《高老头》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
守顷先强: 《高老头》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1、高老头 高老头是封建宗法思想被资产阶级金钱至上的道德原则所战胜的历史悲剧的一个缩影.小说主人公高老头向读者展示了一份特别的父爱. 他把女儿当做天使,乐于牺牲自己来满足她们的种种奢望.为...

靖江市13722027990: 元朝对汉文化接受到什么程度? -
守顷先强:[答案] 元朝的历史,如从广义上算,自1206年大蒙古国建立,到1368年元亡,共一百六十三年.从狭义上算,则自1260年忽必烈即位汉地,改行汉法,建元中统,到1368年,只有一百零九年.作为大一统王朝,它的寿命并不长久.尤其值得提出的是,中国古...

靖江市13722027990: 朱元璋“缓称王”实际是谎言. -
守顷先强: 朱元璋已经很缓称王了,这个缓不是说到时候称王,而是比别人晚.我们对比下:张士诚:至正十四年(1354年)在高邮建国号大周,自称诚王,以天佑为年号陈友谅:至正十九年(1359年)称汉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