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心察念,念起即觉,觉之即空,不随是功,天长日久,自然无念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宜所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念起即断,念起不随,念起即觉,觉之既无,这是什么意思?~

念起即断——念头一起来,就停住,掐断它(像猫发现了老鼠,一爪子就按上去逮住它);念起不随——念头一起来不要跟着念头走(刚开始小猫会被大老鼠拖的团团转);念起即觉——念头一起来就要发现它(像猫随时注意老鼠的动静);觉之既无——保持自己的觉知,念头就渐渐的木有了(像大猫盯着小老鼠)
这是禅定时的法门.所谓“念”,指的是我们内心因境、因情等各种不同的状况而浮现出来的念头,这些念头既是入门时的大障碍,也是修成以后的资粮.其次,你要了解什么叫做“觉”,这里特指“觉知”,但是觉知很难解释,师父惯用的方法就是叫我们把手放在背后,五指伸开又合拢,如是数次,然后问我们,为何看不到却知道手掌的状态呢?这就是“觉知”了.所以,觉知是我们意识中那一点不排除任何事物、任何状态,能够包含一切的明性,师父把“觉知”比喻成猫,“念头”比喻成老鼠,整个禅定的过程就是一个猫捉老鼠的过程,即觉知与念头博弈的过程.刚开始禅定的时候,觉得很累、腿疼,因为觉知很弱,念头很强,是“小猫捉大老鼠”,经常被老鼠拖着到处跑,这个层次就叫“粗念住”;等到了后面,猫长大了,对付老鼠就不费力了,只需盯着老鼠,老鼠就乖乖的了,这个时候就进入了禅定的“细念住”境界,禅定就会满心欢喜,不累也不烦躁了(这就是传说中的“禅悦”).如何鉴别呢?通常以2个时辰也就是4小时为依据,禅定4小时以上不觉疲倦者,细念住的境界就到了.了解了这些基础知识,这几句话就好理解了。
扩展资料
禅,为梵语dhya^na之音译;定,为梵语sama^dhi 之意译。禅与定皆为令心专注于某一对象,而达于不散乱之状态,或谓禅为dhya^na 之音译,定为其意译,梵汉并称作禅定。又色界之四禅与无色界之四定,合称四禅八定。法华经提婆达多品与坐禅同义。五家参详要路门附录(大八一·六一五上):‘夫修禅定者,先须厚敷蒲团,结跏趺坐。’
禅定是佛教译语中特别的译法,「禅」,这是印度梵语禅那的简称,其义为「定」、「思维修」、「功德丛林」等,故「禅定」是华、梵兼称,这是从其名称上来解说的。
若从其意义上来说,一个修行人,能摄受散乱心专注一境,即是所谓「定」;摄心系念一种法门,能出生种种三昧,即是「思维修」;依于禅定能出生种种功德,即所谓「功德丛林」。总括起来说,禅定是修菩萨道者的一种调心方法,它的目的是净化心理、锻炼智慧,以进入诸法真相的境界。由此看来,禅定是修菩萨行所必经过程的手段;禅味不可着,死水不藏龙,正是纠正认手段为目的的错误。
因禅定未必就是禅宗,所以世界各宗教,凡是有神秘效验的,无非是从禅定的工夫而来,不论他们是用持咒也好、祈祷也好、礼拜也好、诵经也好,所得的结果,多是禅定的作用。

参考资料
禅定-百度百科

爱情,汉语词汇,拼音是ài qíng,是指两个个体之间相爱的感情、情谊;也指爱的感情。
爱情是个体与个体(多数指人)之间的强烈的依恋、亲近、向往,以及无私并且无所不尽其心的情感。它通常是情与欲的对照,爱情由情爱和性爱两个部分组成,情爱是爱情的灵魂,性爱是爱情的附加属性,并不是必要存在的,情爱才是爱情的根本与核心。
爱情往往通过伴侣之间的接吻、拥抱、爱抚以及性的行为表达出来。爱情最重要的表现是一个人对爱人无所不尽其心。
爱情会给恋爱的双方带来心理的变化。首先是理想化,热恋中的两人会忽略对方的缺点,而夸大对方的优点。理想化可以促使双方相信自己是做了最正确的选择。其次是忍受痛苦。
即使被喜欢的人拒绝,这个人也会通过忍受痛苦的方式来使毫无回报的行为正当化。第三是幻想。恋爱中的人会对未来抱有某种幻想,甚至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另外,爱情也会使一个人高度敏感,特别是对对方的行为产生情绪化反应。这不仅带来不安全感,但也伴随着满足感。

扩展资料:
爱情誓言:
我不需要感人的承诺,只要你在我的身边,便是那最坚贞的守候。
我愿用一生等侯,期许你一刻回头。
你是我一生的唯爱,我是你一世的追逐。
愿用此生年华,与你共筑一份幸福,美丽的传世爱恋。
如果,你爱我,那一定是上天对我的眷顾,而非我的魅力之属。
只要有我们在,这世间,幸福,美满的爱便还在。
吾将于茫茫人海中访吾唯一之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徐志摩

观心察念 :就是儒家讲的自省,论语有言:吾日三省,这自省就是观察自己的动机, 道家道德经上有句话叫做:“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这自知就是反省自己的起心动念。佛家讲的观心察念 ,叫做观照般若,在心经上有句名言啊:“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 ,就是那个照。
念起即觉,:人之念头,念念都在觉性中。。所以说 佛说,一切众生,皆俱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觉之即空: 你能觉察到你的念头,自然能放空这念头啊,譬如,你抽烟,突然想抽烟,你知道这是你长久以来吸烟导致的习惯,所以才会来了这念头,当下念头就空了。 正如圆觉经上讲的,知幻即离啊,当你知道那个念头是幻时,那个幻的念头,早就远离了。。
不随是功,:不随就是离啊,你不要随着那个念头,那个境界 转,自然得定,自然见如来,譬如,街头见美女,丑女,这本是你五根所得境,你意识不要跟着境走啊,不要看着美女,觉得好美啊,做我老婆多好啊,之类的想法, 见到丑女,亦不要觉得人家长的好恶心! 都是你眼所见,本是平等啊,心不随境转,自然得菩提。 我们做功夫,就是练的这个功夫,譬如,你静坐,感觉腿好疼啊,坐不住啊, 那个也是境啊,所以能坚持住,不被疼境所转,自然得定。 很多人以为静坐是为了长生啊,不是啊,那本是为了练习这种不随即离的能力。
天长日久,就是滴水穿石啊,譬如 ,有一部经叫做禅秘要法经,是讲修白骨观的,很多人用来做为戒色之法,其实那都错了,这部经不是让你戒色的,你仔细看下,便知 经上经常出现一个词:“恒做是念 ” ,就是一直要有这种想法, 这也是为什么后来 净土宗有人天天修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啊, 不是说,你念那咒子,那经有啥功德,而是念到,无经、无咒,而佛心永存啊。 正如道济禅师所讲:“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心中有佛,处处觉,心中无佛,境境转, 靠的就是一个恒心 ,一个习惯,这个在唯识上讲叫做念心所。 用的就是这个功能, 所以道济禅师还有一句:“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 ,这个说的很在道理啊,好多人说:“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都当成自己破戒的理由了,没有真正领悟,其中真意啊。
自然无念: 无念不是说什么念也没有,佛家戒定慧三无漏之学,这戒不是说不要,譬如戒色,不是说无色,因为和色无关,与心相关啊。 这定 也不是说一动不动,真正的定 那是时时 处处 都在动啊,恰如 毛爷爷当年说的:”坐地日行八万里啊“ ,不是说坐在那里不动,这慧,这佛家的智慧,也不是说 外面有个智慧,佛经上有智慧,高僧,名师那里有智慧,都在你身上啊,不要向外求智慧啊。。


观心察念,念起即觉,觉之即空,不随是功,天长日久,自然无念是什么意思
观心察念 :就是儒家讲的自省,论语有言:吾日三省,这自省就是观察自己的动机, 道家道德经上有句话叫做:“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这自知就是反省自己的起心动念。佛家讲的观心察念 ,叫做观照般若,在心经上有句名言啊:“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 ,就是那个照。念起即觉,:...

念起即觉觉己不随是什么意思
念起即觉,觉已不随。这句话的意思是,当念头来的时候你就去觉察它,当你觉察它的时候就不会那么容易跟随它被它左右了。这是禅定时的法门。所谓“念”,指的是我们内心因境、因情等各种不同的状况而浮现出来的念头,这些念头既是入门时的大障碍,也是修成以后的资粮。念起即断——念头一起来,...

修心的诀窍——专注觉察,念起即觉,觉而不随 「自我反省」
所有事物都起源于心,它们的存在基础是心,这是一个石破天惊的认知,它会强烈地对你的既有观念产生冲击,这种冲击的结果是,心的执着将不再强烈,而内心的和谐状态会得到强化。 观察者的任务是明确的,念起即觉,觉而不随,这是一个系列修习课程。知道念头的生起,反复觉知,对所觉知之念保持不动,循环往复地只是观察。

烦恼的时候,请读三遍“念起即觉,觉已不随”
读三遍“念起即觉,觉已不随”,既是一种暂停,也是一种让我们观照自己情绪的机会。在观照的过程中,我们不批判,全然接受,这个时候你会发现,自己摆脱了念头的控制,你可以自己选择更积极的态度去评价外界发生的事情,而烦恼的念头,也不再跟随你。《一只牡羊的金刚经笔记》的作者,就提到自己实践《...

“念起即觉”一词的寻源
1. “念起即觉”一词出自《金刚经》的说法,我在原文中并未找到确切依据。据称这一概念是从“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句话中悟出的。2. 我找到了郝明义先生的另一部作品《越读者》,这本书很有名。郝先生在书中对《金刚经》的理解个人感觉写得不错,但这一概念并非直接出自《金刚经》。3. ...

念起即断,念起不随,念起即觉,觉之既无,这是什么意思?
念起即断——念头一起来,就停住,掐断它(像猫发现了老鼠,一爪子就按上去逮住它);念起不随——念头一起来不要跟着念头走(刚开始小猫会被大老鼠拖的团团转);念起即觉——念头一起来就要发现它(像猫随时注意老鼠的动静);觉之既无——保持自己的觉知,念头就渐渐的木有了(像大猫盯着小老鼠...

念起即觉觉己不随是什么意思
这是说修行用功的事,念起指的不是正念,而是妄念、妄想,察觉以后,就不能随着它跑,所以有这样的话:“念起是病,不续是药”。

大家好怎样才是真正的念起即觉,觉之即无
但觉知并不一定会升起,觉知升起的近因是心对觉知的状态熟悉,因此对于刚开始修行的人来说,需要稍微刻意的觉知六根门(注意,是觉知六根而不是六尘,比如,应该觉知自己看到,而不应该觉知自己看到了红色的苹果),久而久之,心就能在六尘接触六根的时候自动的升起觉知,这就算能做到“念起即觉”了。

念起即断念起不随念起即觉觉之即无有用吗
这是因为我们的心念随着事物生起后,没有断灭。事物会幻灭、转变,而我们的心念却一直念着当时的情景,当时的感觉等等,而没有随着事物的幻灭而断灭。这就造成了我们的执著烦恼。 而念头起初,如果能够觉察到的话,那我们肯定不是再用我们的烦恼心,情绪心来察觉的。当我们不以情绪心为心,不以...

“念起即断,念起不随,念起即觉,觉之既无。
念,指一个念头,一个想法,一个欲望,一个需求。念起即断,就是说你应该在念升起的时候就断念。念起不随,就是说你应该在念升起的时候不随念而行。念起即觉,就是说你应当在念升起的时候就能意识到自己起了这样的念头,人心是这样,有时候意识不到自己的某个行为究竟是为什么而做,也不知道...

红原县17313652577: 念起即觉觉己不随是什么意思 -
势颜瑞宁: 念起即觉,觉已不随.这句话的意思是,当念头来的时候你就去觉察它,当你觉察它的时候就不会那么容易跟随它被它左右了. 这是禅定时的法门. 所谓“念”,指的是我们内心因境、因情等各种不同的状况而浮现出来的念头,这些念头既是...

红原县17313652577: 念起即断,念起不随,念起即觉,觉之既无,这是什么意思? -
势颜瑞宁: 念起即断,念起不随,念起即觉,觉之既无,意思是不起心、不动念,以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这是禅定时的法门,所谓“念”,指的是我们内心因境、因情等各种不同的状况而浮现出来的念头,这些念头既是入门时的大障碍,也是...

红原县17313652577: 念即起觉,觉已不随,不怕念起,就怕觉迟,是什么意思? -
势颜瑞宁: “不怕念起,就怕觉迟”是慧能禅法.一般人在这个五浊恶世中,不可能不面对种种的环境,面对环境必有妄心的生起.妄心一起,即生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被这四相所迷惑,不见自已的本来面目.所以我们不要担心自己的念生起,就怕念头生起时,不知道觉察它、断除它,使其发展,自己只能走在生死轮回的道路上

红原县17313652577: 念起则断,念起不随,念起则觉,觉之则无! -
势颜瑞宁: 这得分几个层次来说: 最基本的层次,从生活中说,人被生活很多繁琐的事务缠身,身忙心乱,但其实如果能够念念如是,则能身忙心却不忙.比如说当我们工作时,突然想起家里还有衣服没有洗,本来应该说;好,回家再洗,现在先工作....

红原县17313652577: 朋友们好、请教一下问题?耽误你们几分钟念起即断、念起不随、念起即觉、觉之既无是绕口令还是修行口语? -
势颜瑞宁: 这是禅定时的法门.所谓“念”,指的是我们内心因境、因情等各种不同的状况而浮现出来的念头,这些念头既是入门时的大障碍,也是修成以后的资粮.其次,你要了解什么叫做“觉”,这里特指“觉知”,但是觉知很难解释,师父惯用的方...

红原县17313652577: 关于自制力的古诗 -
势颜瑞宁: 念起即觉,觉即不随.出自《金刚经》意思是 念头起来就要警觉 ,警觉以后就不会跟随,我时常用它提醒自己

红原县17313652577: “念起即觉 觉已不随”这句话是意思呢,说明什么道理呢 -
势颜瑞宁: 不好的念头在刚刚想起的时候就要觉醒,醒悟了就不要随不好的念头去做事了

红原县17313652577: 只观心,不问境,如何?什么意思 -
势颜瑞宁: 手捻磨沧海:“捻”为搓转佛珠的动作,在佛教中是一种修行和悟道的行为;“沧海”,在佛教中自然界的沧海桑田,人类的生老病死,一切都在生住异灭中.因此,“沧海”代指尘世间的种种.观心自为空:“观心”就是“调心”,人能“三省吾身”,很多人心念很杂,不能专一,妄想很多,这就需要观心察念,念起即觉,觉之即空,不随是功,天长日久,自然无念.无念之后,一切即为空.因此,“手捻磨沧海,观心自为空.”指的是一个人只要能屏息静气的打坐捻珠悟道、悟佛,就可以参透尘世间的种种虚无和假象,一个人只要能够时时保持自省,观心察念,就能发现世间一些皆为空,心中便没有了杂念,达到平静而美好的境界.

红原县17313652577: 请教大乘观心与小乘心念处的问题? -
势颜瑞宁: 法无有高下大乘观心和小乘四念处是一样的,只是停留在修观上你可以理解为这都是在修禅定你所谓的小乘有禅定的基础,这是个伪命题,是不存在的,那没有基础的人,通过四念处也可以打基础,也可以修禅定,最初的禅定又是通过什么得来的呢?到底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呢?而大小乘之所以有高下之分,主要是发菩提心,发愿渡世人,小乘不发这个心,所以小乘的修法很难断我执,自然很难达到佛果换言之,发菩提心也是一个修行的法门,通过这个方法,可以证到究级果位,这就是区别

红原县17313652577: 观察心念的几条原则 -
势颜瑞宁: 对心念保持敏锐,保持觉知.了知心念的特征,当心念生起时知道生起,当心念消失时知道消失,这就是观察心念.观察心念,首要的是敏锐,即禅修者要具有捕捉心念的能力.其次,要能与心念保持距离,不会掉入心念之中. 在实际观察中,...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