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智氏向韩赵魏三族要地,韩为什么不肯给?

作者&投稿:壹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晋国智氏向韩氏要地,韩氏不肯,段规:给他吧,上天让一个人毁灭之前,必须先让其膨胀】

《圣经》中有这样一句话:上帝要使人灭亡,必先使人疯狂。上帝要让一个人疯狂,一定会先夺走他的理智。

这句话说的是一个人在失去理智过后,会因为自身的贪婪和疯狂,做出对他人不利的事情,从而导致自己陷入自取灭亡的地步。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不少,所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就是这个道理。

今天,给大家讲一个春秋时期,关于过度膨胀最终自取灭亡的故事。

1、适可而止的道理

春秋后期,晋国有韩赵魏智四大家族,其中智族综合实力应当是最强的。

智族的族长智伯对韩氏族长韩康子说:我看上了你的一块领地,请把它让给我吧。

韩康子很生气,觉得智伯的行为冒犯了自己,他并不想给智伯地。

韩康子的家臣段规就对他讲:智伯这个人爱贪小便宜,又格外记仇,如果我们不给他地,他会出兵攻伐我们,到时候我们挨了打,还是要把土地给出去,还不如现在就给他。等他得到领地,尝到甜头后,一定会去找赵魏两家要地,到时候别人不肯给,双方肯定会打起来。到时候,我们坐观其变,还可以坐收渔利。

韩康子听完后,觉得这话很有道理:善!

于是,韩康子便派使者去告诉智伯:地,我们愿意给。

智伯见此,大喜,又派人去找魏氏和赵氏要土地。

魏桓子刚开始也不想给他,魏氏家臣任章又劝他:“何故弗与?”

“无故索地,故弗与。”

“无故索地,诸大夫必惧;吾与之地,智伯必骄。彼骄而轻敌,此惧而相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人,智氏之命必不长矣。《周书》曰:”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主不如与之,以骄智伯,然后可以择交而图智氏矣,柰何独以吾为智氏质乎!“

魏桓子一想是这个理,于是,他选择了和韩氏一起做渔翁的角色,他俩都打算等有人和智伯打起来时,自己好趁机获利。

以智伯膨胀的模样,这个时机并没有让韩康子和魏桓子等太久,因为,智伯派往赵国的使者带回了一个坏消息:智伯又求蔡、皋狼之地于赵襄子,襄子弗与。

不出段规和任章所料,果然,【智伯怒,帅韩、魏之甲以攻赵氏。】


2、三族伐智

智伯带领着韩魏两族,合起来三族一起去讨伐赵国。

以一敌三,赵襄子是个爷们,可爷们并不能当饭吃,他被智伯决水淹城,百姓们的灶台被水冲垮,家里都可以捞出青蛙了,可即便如此,民众依然不愿意投降。

【三家以国人围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沈灶产蛙,民无叛意。】

韩康子和魏桓子看到赵国的惨状,并没有即将可以瓜分赵国领地的喜悦,他们想起了自己各自臣子告诉自己待时而动的话语。

韩康子和魏恒子明白,以智伯的为人,他的野心是止不住的,一旦给了他赵国的领地,那么自己两家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

【桓子肘康子,康子履桓子之跗,以汾水可以灌安邑,绛水可以灌平阳也。】

此时,赵襄子也派出了使者张孟谈来游说两人:“臣闻唇亡则齿寒。今智伯帅韩、魏以攻赵,赵亡则韩、魏为之次矣。”

两人回答说:“我心知其然也;恐事未遂而谋泄,则祸立至矣。”

张孟谈见两人并未直接拒绝自己,而是谈及担心计划暴露的事情,说明他俩和智伯也不是真正一心一意的盟友,换言之,这两人一边畏惧智伯,一边和他结盟呢!

张孟谈心里有了底,他宽慰两人:“谋出二主之口,入臣之耳,何伤也!”

闻言,两人心中有了决断,他们约好里应外合,打智氏一个措手不及。

到达约定的起事时间后,赵襄子派人去杀掉智氏守堤的军官,将水反引向智氏军营。

智氏猝不及防,正忙于救水的时候,韩魏两族又从侧面出击,三面临敌,智氏大好优势瞬间逆转。

【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之众,遂杀智伯,尽灭智氏之族。】

3、零和博弈和共赢法则

智伯的教训背后,涉及到人与人之间,如何共处的问题,它警示我们:合作共赢远比零和博弈走得远,站得高。

零和博弈,指的是双方进行博弈的过程中,必有一方获利,一方亏损,最终导致两人之间都无法获利。

而共赢法则,便是采取合作互补的方式。

比如生存一件产品,一边原料充足,但缺少技术,而另一方缺少原料,刚好擅长这种技术,那么,双方的合作便可以借助对方的优势降低生存成本,如此,便是一个共赢的局面,大家下一次也会很乐意合作。




晋国智氏向韩赵魏三族要地,韩为什么不肯给?
2、三族伐智 智伯带领着韩魏两族,合起来三族一起去讨伐赵国。以一敌三,赵襄子是个爷们,可爷们并不能当饭吃,他被智伯决水淹城,百姓们的灶台被水冲垮,家里都可以捞出青蛙了,可即便如此,民众依然不愿意投降。【三家以国人围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沈灶产蛙,民无叛意。】韩康子和魏桓...

三家分晋,智家为什么不联合其它国灭掉韩赵魏
三家分晋的时候,智家已经被韩、赵、魏联手灭掉了。根据《史记》、《资治通鉴》等史料记载:公元前453年,智伯领导韩、魏两方势力围攻赵氏于晋阳,但因韩、魏临阵反水,导致智伯军队惨败于晋阳,智氏家族也遭到韩赵魏的屠灭,两百余族人死于非命。韩、赵、魏瓜分了智氏领地,在晋国没有对手的情况下,...

《资治通鉴》第一个故事:智氏的覆灭,真的是因为德不配位吗?
只要赵氏被灭,韩、魏便会更加无足轻重,智氏取代晋君的道路就一马平川了。所以,智伯突然向三家索地,绝不是任性胡为,而是智伯精心策划的灭赵的一步棋。 智伯以加强晋公室为由,以晋室的名义向三家索地,但索地的要求对三家却不尽相同。对于韩、魏,智伯只是要求提供土地,而对于赵氏则明确要求割让蔡、皋狼之地...

韩赵魏始称诸侯,究竟是偶然事件还是故意为之呢?
那么为何又说韩赵魏始称诸侯是偶然事件?因为智瑶灭了赵氏,就可以完成智氏代齐,结果因为这句话,却被韩赵魏三家反杀,而演变成了三家分晋,究竟是什么话呢,别急我们慢慢说。晋国六卿内斗不断升级。韩赵魏三家分晋,是战国时期的开启的标志,正所谓:三晋分,七国立,七国立战国起,但春秋末期晋国...

春秋末年之韩赵魏三家分晋
前455年,晋国贵族只余下智、赵、魏、韩四家。智氏出兵攻赵氏,并胁迫魏、韩两氏出兵。战事持续两年,后赵氏游说魏、韩两家倒戈,灭智氏,瓜分智地并把持晋国国政。前438年韩赵魏三家分晋,晋幽公仅余绛、曲沃两地。前403年周威烈王册立韩、赵、魏三家为侯国,即为资治通鉴中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点。公元...

晋国被谁灭了
三家(赵、韩、魏)分晋。一向称为中原霸主的晋国,到了春秋末期,国君的权力衰落了,实权由六家大夫把持。范氏﹑中行氏两家被灭,晋国只剩下智、赵、韩、魏四家卿大夫,其中以智氏最强。专擅晋国国政的智伯瑶恃强向韩康子、魏桓子索得土地,在向赵襄子索地遭拒后,于周贞定王十四年前455年攻打...

三家分晋,赵、魏、韩三打一,结果到底怎么样了?
赵、魏、韩三家用水倒灌智氏军营,智氏大败,被杀的措手不及,智氏的首领智伯被擒杀,其后赵、魏、韩清算智氏,智氏两百余口尽数被灭,不可一世的智氏,很快就被赵魏韩三家瓜分,晋国国君实在看不下去这种事情,于是像齐国借兵讨伐赵魏韩,如同鸡蛋碰石头,晋国国君败逃他国,病死在异国他乡,赵、魏、韩又从晋国宗室找出傀...

只是因为智瑶的嚣张跋扈,才导致赵、魏、韩三家分晋吗?
智瑶是继智武子、智文子之后,智氏家族第三位正卿。在担任晋国正卿后,智瑶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下了,也即正卿相当于之后的丞相一职,位高权重。当然,虽然智瑶为正卿,但是,韩、赵、魏三家也不可小觑,此时的晋国,其实权已经被智、韩、赵、魏四卿所掌握。作为晋国的正卿,智瑶不仅忠于晋国公室,...

韩、赵、魏三家扳倒智氏,拉开了战国混战序幕(一)
最终的结果是韩赵魏三国打败了智氏,废掉了晋君,瓜分了晋国。 在公元前403年时,周天子封韩、赵、魏三家为诸侯,战国时代开始。 时间再往前推,当初,智氏首领智宣子打算立他的儿子智瑶为继承人,遭到了贵族智果的反对。 智果对智宣子说:立智瑶为继承人,不如立智宵,虽然智瑶比智宵在各种才能上强的...

“三家分晋”为什么是“韩赵魏”瓜分领Ŝ
晋献公宠幸骊姬,杀诸子。晋文公即位后不立公子贵族,导致私门与公室的斗争,以及六卿之间相互争夺兼并的斗争愈演愈烈。前458年(晋出公十七年),智氏与赵、韩、魏灭范、中行氏而共分其地;前456年,四卿又驱逐晋出公而立晋哀公。晋国的政局至哀公之立而进入一个新时期。这个时期的特征是四卿并立,...

桃源县17337573802: 春秋时期的晋为什么到了战国就变成了赵 魏 韩? -
况凯不拉: 晋国的四大家族荀、赵、韩、魏权力日渐扩大,晋王室(公室)权力不断萎缩,开始最强大的荀家,把持着晋国朝政,日益蚕食其他三家.一次荀家的头子智伯要求另外三家割地...

桃源县17337573802: 韩赵魏和晋的关系 -
况凯不拉: 韩、赵、魏三家本是晋国的大夫.后三家掌握了晋国的实际权力,晋国实际上已被韩、赵、魏三家瓜分.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承认韩、赵、魏三家为诸侯,韩国、赵国和魏国建立.三家分晋是中国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确立的标志....

桃源县17337573802: 智伯索地 智伯为什么失败 -
况凯不拉: 因为知伯最强 韩赵魏都怕他 因为担心被他一个个灭亡 所以联手把他灭亡了

桃源县17337573802: 春秋时期的晋国到战国初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况凯不拉: 晋国在进入战国时期被分成了赵魏韩三个国家,使秦国去掉了一个劲敌.晋国的分解,间接的帮助了秦国后来的统一.

桃源县17337573802: 三家分晋后,怎么《资治通鉴》还有晋孝公去世,晋靖公即位? -
况凯不拉: 三家分晋不代表晋的灭亡. 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打发使者上洛邑去见周威烈王,要求周天子把他们三家封为诸侯.这就是三家分晋了.但前375年,韩赵魏三家瓜分晋侯剩余土地,晋国才彻底灭亡.

桃源县17337573802: 春秋末年韩赵魏,三大诸侯做地主.指的是什么 -
况凯不拉: 三家分晋是指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事件. 春秋晚期,晋国被晋国韩氏、晋国赵氏、晋国魏氏、晋国智氏、晋国范氏、中行氏六卿专权.公元前490年,赵氏击败范氏和中行氏.公元前458年,范氏和中行氏的土地尽为韩、赵、魏、智氏四家瓜分. 公元前457年,韩、赵、魏联合击败智氏,平分其地,分别建立韩、赵、魏三个政权. 公元前406年,周威烈王封三家为侯国,正式承认了他们诸侯的地位.《资治通鉴》记载:“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史学界以此作为东周时期春秋与战国的分界点.

桃源县17337573802: 春秋战国时期,新旧制度更替社会大变革,其根本原因是 -
况凯不拉: 根本原始是由春秋时期奴隶社会变成了战国时期以士大夫为主的封建社会.标志性事件是韩赵魏三家分晋,标志着封建士大夫地主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掌握国家政权. 春秋晚期,晋国的韩、赵、魏、智、范、中行氏六卿专权.公元前490年,赵氏击败范氏和中行氏. 公元前458年,范氏和中行氏的土地尽为韩、赵、魏、智氏四家瓜分. 公元前453年,韩、赵、魏联合击败智氏,平分其地,分别建立韩、赵、魏三个政权.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封三家为侯国,正式承认了他们诸侯的地位.史称三家分晋.《资治通鉴》记载:“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

桃源县17337573802: 韩赵魏三家分晋从实质上反应了什么 -
况凯不拉: 历史意义 “三家分晋”成为了中国春秋时代和战国时代的分界点.同时也标志着新兴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推动了封建制度的确立.

桃源县17337573802: 知伯送钟的翻译解释 -
况凯不拉: 公元前490年,晋卿范氏和中行氏因在内争中失败,被逐出晋国.到前458年这一年,知伯与赵、韩、魏,四家就瓜分了范、中行的领地.知伯为四卿之首,继续专晋国之政.晋国东北方有中山国,又有仇由国,在晋与中山之间.仇由和中山都...

桃源县17337573802: 春秋战国时晋的情况 -
况凯不拉: 春秋末期韩赵魏三家分晋,成为诸侯,因此又称韩赵魏三家为三晋,给你说一下三家分晋的过程吧 晋文公重耳周游列国时有两个重要且很有名的属下,赵衰和魏犨,重耳回国即位后俩人都得到重用成为权臣,赵氏和魏氏都是从这时候开始兴起的,韩氏则是从韩厥时兴起. 经过一段时间,晋国有权势的大臣有六家,人称六卿,分别为范,中行,智,韩,赵,魏.范氏与中行氏结盟,后因得罪其他四家,被其他四家合力驱逐.剩余的四家以智氏为最强.后智氏讨伐赵氏,要求或者说胁迫魏氏和韩氏于他一起,两家迫于智氏的强大答应.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