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孙思叫邈药王?

作者&投稿:栋刮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药王孙思藐到底活到多少岁?~

孙思邈,是京兆东原人(今陕西省耀县孙家塬)人,出生于隋开皇元年,卒于唐永淳元年。活了102岁(也有说他活了141岁),他是我国乃至世界历史上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历史上,被人们尊为“药王”。

孙思邈(541或581~682)为唐代著名道士,医药学家。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幼聪颖好学。自谓“幼遭风冷,屡造医门,汤药之资,罄尽家产”。及长,通老、庄及百家之说,兼好佛典。年十八立志究医,“颇觉有悟,是以亲邻中外有疾厄者,多所济益”。北周大成元年(579),以王室多故,乃隐居太白山(在今陕西郿县)学道,炼气、养形,究养生长寿之术。及周静帝即位,杨坚辅政时,征为国子博士,称疾不就。隋大业(605~618)中,游蜀中峨眉。隋亡,隐于终南山,与高僧道宣相友善。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召至京师,以其“有道”,授予爵位,固辞不受,再入峨眉炼“太一神精丹”。显庆三年(658),唐高宗又征召至京,居于鄱阳公主废府。翌年,高宗召见,拜谏议大夫,仍固辞不受。咸亨四年(673),高宗患疾,令其随御。上元元年(674),辞疾还山,高宗赐良马,假鄱阳公主邑司以属之。永淳元年卒,遗令薄葬,不藏明器,祭去牲牢。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追封为妙应真人孙思邈把医为仁术的精神具体化。他在其所著的《大医精诚 》一书中写道:“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贫富,长幼研茧,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借身命。见彼苦恼,若已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恶,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夫大医之体……又到病家,纵绮罗满目,勿左右顾眄;丝竹凑耳,无得似有所娱;珍羞迭荐,食如无味;酝禄兼陈,看有若无。夫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己德,偶然治瘥一病,则昂头戴面,而有自许之貌,谓天下无双,此医人之膏肓也。”上述的寥寥片语,已将孙思邈的高尚医德情操,展示在人们面前。 据传孙思邈擅长阴阳、推步,妙解数术。终身不仕,隐于山林。亲自采制药物,为人治病。他搜集民间验方、秘方,总结临床经验及前代医学理论,为医学和药物学作出重要贡献。后世尊其为“药王”。他汲取《黄帝内经》关于脏腑的学说,在《千金要方》中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以脏腑寒热虚实为中心的杂病分类辨治法;在整理和研究张仲景《伤寒论》后,将伤寒归为十二论,提出伤寒禁忌十五条,颇为后世伤寒学家所重视。他搜集了东汉至唐以前许多医论、医方以及用药、针灸等经验,兼及服饵、食疗、导引、按摩等养生方法,著《千金要方》三十卷,分二百三十二门,已接近现代临床医学的分类方法。全书合方、论五千三百首,集方广泛,内容丰富,是我国唐代医学发展中具有代表性的巨著,对后世医学特别是方剂学的发展,有着明显的影响和贡献;并对日本、朝鲜医学之发展也有积极的作用。《千金翼方》三十卷,属其晚年作品,系对《千金要方》的全面补充。全书分一百八十九门,合方、论、法二千九百余首,记载药物八百多种,尤以治疗伤寒、中风、杂病和疮痈最见疗效。 他坚持辨证施治的方法,认为人若善摄生,当可免于病。只要“良医导之以药石,救之以针剂”,“体形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他重视医德,不分“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皆一视同仁。声言“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他极为重视妇幼保健,著《妇人方》三卷,《少小婴孺方》二卷,置于《千金要方》之首。 孙氏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干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将他自己的两部著作均冠以“千金”二宇,名《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这两部书的成就在于:首先对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有很深的研究,为后世研究《伤寒杂病论》提供了可*的门径,尤其对广义伤寒增加了更具体的内容。他创立了从方、证、治三方面研究《伤寒杂病论》的方法,开后世以方类证的先河。《千金要方》是我国最早的医学百科全书,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各科,理、法、方、 药齐备。一类是典籍资料,一类是民间单方验方。广泛吸收各方面之长,雅俗共赏,缓急相宜,时至今日。很多内容仍起着指导作用,有极高的学术价值,确实是价值千金的中医瑰宝。《千金要方》是对方剂学发展的巨大贡献。书中收集了从张仲景时代直至孙思邈的临床经验,历数百年的方剂成就,在阅读仲景书方后,再读《千金方》,真能大开眼界,拓宽思路,特别是源流各异的方剂用药,显示出孙思邈的博极医源和精湛医技。后人称《千金方》为方书之祖。 《千金要方》在食疗、养生、养老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孙氏能寿逾百岁高龄,就是他在积极倡导这些方面的理论与其自身实践相结合的效果。 孙思邈的辉煌成就,生前就受到了人们的崇敬。人称“药王”,“真人”,“药圣”,隋、唐两代都很器重他,知名人士亦多对他以礼事之。他去世后,人们在其故居的鉴山畔,虞诚奉祀。乔世宁序中云:“鉴山香火,于关中为盛,虽华岳吴镇弗逮焉。”孙思邈在日本也享有盛誉,尤其是日本名医丹波康赖和小岛尚质等对他十分崇拜。 在药物学研究方面,孙思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从药物的采集、炮制到性能认识,从方药的组合配伍到临床治疗,孙思邈参考前人的医药文献,并结合自己数十年的临证心得,写成了我国医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两部医学巨著——《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其中《千金要方》载方5000多首,书中内容既有诊法、证候等医学理论,又有内、外、妇、儿等临床各科;既涉及解毒、急救、养生、食疗,又涉及针灸、按摩、导引、吐纳,可谓是对唐代以前中医学发展的一次很好的总结。而《千金翼方》载方近3000首,书中内容涉及本草、妇人、伤寒、小儿、养性、补益、中风、杂病、疮痈、色脉以及针灸等各个方面,对《千金要方》作了必要而有益的补充。书中收载的800余种药物当中,有200余种详细介绍了有关药物的采集和炮制等相关知识。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书中将晋唐时期已经散失到民间的《伤寒论》条文收录其中,单独构成九、十两卷,竟成为唐代仅有的《伤寒论》研究性著作,对于《伤寒论》条文的保存和流传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临床实践中,孙思邈总结出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如“阿是穴”和“以痛为腧”的取穴法,用动物的肝脏治疗夜盲症,用羊的甲状腺治疗地方性甲状腺肿,用牛乳、豆类、谷皮等防治脚气病;对于孕妇,提出住处要清洁安静,心情要保持舒畅,临产时不要紧张;对于婴儿,提出喂奶要定时定量,平时要多见风日,衣服不可穿得过多……这些主张,在今天看来,仍然有其一定的现实意义。 孙思邈崇尚养生,并身体力行,正由于他通晓养生之术,才能年过百岁而视听不衰。他将儒家、道家以及外来古印度佛家的养生思想与中医学的养生理论相结合,提出的许多切实可行的养生方法,时至今日,还在指导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如心态要保持平衡,不要一味追求名利;饮食应有所节制,不要过于暴饮暴食;气血应注意流通,不要懒惰呆滞不动;生活要起居有常,不要违反自然规律…… 由于《千金要方》及《千金翼方》的影响极大,因此这两部著作被誉为我国古代的医学百科全书,起到了上承汉魏,下接宋元的历史作用。两书问世后,倍受世人瞩目,甚至飘扬过海,广为流传。日本在天宝、万治、天明、嘉永及宽政年间,都曾经出版过《千金要方》,其影响可见一斑。孙思邈死后,人们将他隐居过的“五台山”改名为“药王山”,并在山上为他建庙塑像,树碑立传。每年农历二月初三,当地群众都要举行庙会,以经念孙思邈为我国医学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庙会时间长达半月之久,前来游览、凭吊的八方来客络绎不绝。 史载其著作计三十余种,唯多亡佚。现存之《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各三十卷,系我国著名医学著作。其他如《摄养论》《太清丹经要诀》《枕中方》等数种,尚有部分佚文可见。 孙思邈又是世界上导尿术的发明者。据记载:有一个病人得了尿潴留病,撒不出尿来。孙思邈看到病人憋得难受的样子,他想:“吃药来不及了。如果想办法用根管子插进尿道,尿或许会流出来。”他看见邻居的孩子拿一根葱管在吹着玩儿,葱管尖尖的,又细又软,孙思邈决定用葱管来试一试,于是他挑选出一根适宜的葱管,在火上轻轻烧了烧,切去尖的一头,然后小心翼翼地插进病人的尿道里,再用力一吹,不一会儿尿果然顺着葱管流了出来。病人的小肚子慢慢瘪了下去,病也就好了。

孙思邈(581~682年),唐代著名的医家和道家,寿101岁,行医80多年,躬行实践养生之道,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后人尊为“药王”。生平好学而博采众家之长,善言老庄,又好释典,著述甚多,主要有《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摄养论》、《存神练气铭》、《摄养枕中方》、《卫生歌》、《保生铭》等。

(1)养性重德、百行周备、自慎为首

孙思邈一生为医,德、术兼备,养生重在养德,提倡养性以自慎为首。《千金要方》说:“百行周备,虽绝药饵,足以遐年。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因此,他把养性修德称为“养生之大旨”,并提出养性当以“自慎为首”,“善养性者,则治未治之病。”只有“安神、定志、无欲无求、不慕求浮桑,不患得患失”,才能达到养性的目的。

(2)食养茹淡,务求节俭

孙思邈之谓茹淡即素食淡味以养生。提倡“每学淡食”以养生。又主张饮食节俭。有“丰饶之地,人多早夭;俭啬之地,人多高寿”之说。多食肉“喜生百病”、“常须少食肉”。指出:“人学养老之道……饮食当令节俭,若食味伤多,老人肠胃皮薄,多则不消,彭亨短气,必致霍乱。”他的食养、食疗经验丰富,素为后人所推崇,多有实用价值。

(3)日常生活讲究卫生

他对日常生活起居、衣着、饮食卫生很重视。如冬睡不盖头、卧取侧身曲体、衣着俭朴、衣服常洗、平日常洗澡,务求“雅素净洁”。又讲究饭后漱口、散步、少饮酒、不食陈腐变质食物等等卫生。在《卫生歌》、《保生铭》中多有概括。

(4)注重锻炼养生之术

孙思邈的著述中气功、导引、按摩方法甚为丰富。他认为老人尤当重视锻炼,《千金翼方》说:“非但老人须知服食将息节度,极须知调身按摩,摇动肢节,导引行气。”除收集各种气功、导引、按摩方法,还自创孙真人按摩法等保健锻炼方法。

孙思邈著的《保生铭》流传甚广,今录之如下,以供读者欣赏:人若劳于形,百病不能成。饮酒忌大醉,诸疾自不生。

食了行百步,数将手摩肚。睡不苦高枕,唾涕不远顾。

寅丑日剪甲,理发须百度。饱则立小便,饥乃坐旋溺。

行坐莫当风,居处无小隙。向北大小便,一生昏幂幂。

日月固然忌,水火仍畏避。每夜洗脚卧,饱食终无益。

忍辱为上乘,谗言断亲戚。思虑最伤神,喜怒伤和息。

每去鼻中毛,常习不唾地。平明欲起时,下床先左脚。

一日免灾咎,去邪兼辟恶。但能七星步,令人长寿乐。

酸味伤于筋,辛味损正气。苦则损于心,甘则伤其志。

咸多促人寿,不得偏耽嗜。春夏任宣通,秋冬固阳事。

独卧是守真,慎静最为贵。财帛生有分,知足将为利,

强知是大患,少欲终无累。神气自然存,子道须终始。

书于壁户间,将用传君子。




悬壶济世是什么意思
不过,医家门口挂药葫芦还有深意 一 是向世人表明其悬壶济世之宏愿;二是看重葫芦之实用价值 用葫芦保存药物确实比其他的容器如铁盒、陶罐、木箱等更好,因其有很强的密封性能,潮气不易进人,容易保持药物的干燥。古时的行医者无论走到哪里身上都背着葫芦,如唐代药王孙思避采药时就必挂一个药葫芦...

为什么孙思叫邈药王?
孙思邈(581~682年),唐代著名的医家和道家,寿101岁,行医80多年,躬行实践养生之道,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后人尊为“药王”。生平好学而博采众家之长,善言老庄,又好释典,著述甚多,主要有《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摄养论》、《存神练气铭》、《摄养枕中方》、《卫生歌》、《...

孙思邈简介 唐代著名道士医药学家孙思邈生平
儿科、针灸穴位等都是先人未有。一生致力于药物研究,曾上峨嵋山、终南山、下江州,隐居太白山等地,边行医,边采集 ,边临床试验,他是继张仲景之后中国第一个全面系统研究 药的先驱者,为祖国的 发展建树了不可磨灭的功德。> 思邈医德高尚。他认为,医生须以解除病人痛苦为唯一职责,其它则「...

“药王”孙思邈到底活了一百几十岁呀
孙思邈的年龄现今有六种说法:1.最小的101岁,2.说法是120岁,3.说法是131岁,4.说法是141岁,5.说法是165岁,6.还有168岁的说法。 不管哪种说法孙思邈都是一个年过百岁的长寿老人。

张仲景,孙思藐,华陀,扁鹊都分别怎么称呼他们,张仲景好像是医圣吧?
医圣 药王 神医 扁鹊名秦越人,称呼就是扁鹊,

中国古代十四圣贤盘点
十四。姚思邈,本名孙真人,京兆花垣人,隋唐时期伟大的医学家。从小,孙氏就很聪明,喜欢读书,勤奋学习,努力工作。20岁精通百家学说,善说旧事,善解经典,通阴阳,推医学。隋唐皇帝召他为官,他却无心仕途。晚年从事医学著述,是一位文史医全面多才的杰出人物,尤其是医学。孙思邈治病,勤俭持家。他不仅知识渊博,而且品德...

三昧真火是什么意思?
基本解释:道教谓元神、元气、元精函藏修炼能生真火,谓之三昧真火。《药王救苦忠孝宝卷·思邈救白蛇》:“孙思邈虔诚参道,每日家收丹炼药,时时下苦,将五气一处烤,将六门紧闭牢,三昧火往上烧,炼就了无价之宝。”《西游记·玉帝起赛宝通明会》:“我不免放出三昧真火,烧死你这妖怪。”《...

优秀的古代民间的故事
一月多时间过去了,孙思邈再度出门,碰见一位穿白衣的少年,带着许多随从和马匹。少年下马,迎上前来拜谢孙思邈,说道:“小弟承蒙道长相救,父母想见见您。”孙思邈救的人多,也不记在心上,听到此话也不当什么回事。那少年再次恳切拜谢邀请,思邈只好上了他准备好的马,和他并驾齐行。那马如飞,—会儿到了处庄园。那里...

道教四大名山的景福山(或说五大名山)
石洞内两窟相连,祀奉有药王逊思邈塑像,及有关药王故事画像,洞外仅有丈余台地可以回旋。过去曾在此养驴磨面,供应山场。又因洞处峭壁,下临深渊,杳不见底,加上冷风呼号,急湍轰鸣,临洞令人恐惧。黑虎潭:为后山入口蹑云桥下深陷大石潭,直径约5米,水深1米,一汪黝碧。因潭边怪石嶙峋似虎,故名黑虎潭。山洪暴发时,...

孙思邈简介:“药王”孙思邈的故事
孙思邈是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孙家塬) 人,自幼聪颖好学,自谓“幼遭风冷,屡造医门,汤药之资,罄尽家产”。他18岁立志学医,“颇觉有悟,是以亲邻中外有疾厄者,多所济益”,20岁时精通诸 子百家学说,善言老庄,兼好佛典。 >孙思邈热爱医学,淡泊名利,拒绝入朝做官,而是一边行医,一边采药...

鹰手营子矿区13870353980: 为什么称孙思邈为药王? -
油咬盐酸: 孙思邈是我国隋唐时期伟大的医药学家.他一边行医,一边采药,曾先后到过陕西的太白山、终南山,山西的太行山,河南的嵩山以及四川的峨嵋山等地.广泛搜集单方、验方和药物的使用知识,在药物学研究方面,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鹰手营子矿区13870353980: 为什么孙思邈被称为“药王”?
油咬盐酸: 孙思邈是我国隋唐时期的著名医学家,生于公元581年,正是隋朝建立的那一年,逝... 为了纪念这位著名的医学家,人们尊称孙思邈为“药王”,把他经常采药的五台山称...

鹰手营子矿区13870353980: 为何孙思邈被后人尊为“药王”?
油咬盐酸: 孙思邈(581~682年)京兆华原 (今陕西省耀县孙家塬)人,隋唐时期著 名医药学家,被后人尊为“药王”.孙思邈自幼体弱多病,家人为给他看 病几乎耗尽家财.因此...

鹰手营子矿区13870353980: 孙思邈为什么被称为活神仙 -
油咬盐酸: 因为孙思邈医术高超,治愈过很多人,被后人称为“药王”. 孙思邈(541年—682年),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医药学家、道士,被后人尊称为“药王”. 西魏大统七年(541年),孙思邈出生于一个贫穷农民的家庭 .他从小就聪明过人,长大后开始爱好道家老庄学说,隐居陕西终南山中,并渐渐获得了很高的声名. 孙思邈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及时记录下来,终于完成了他的著作《千金要方》.唐朝建立后,孙思邈接受朝廷的邀请,与政府合作开展医学活动.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

鹰手营子矿区13870353980: 孙思邈为何成为药王? -
油咬盐酸: 古代民间供奉的医药之神.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药王,其原型亦有所不同.“药王”一名,最早见于东晋时佛经译本中的药王菩萨.药王菩萨慈悲为怀,救人危难,故民间常把同样能救人危难的医生比喻成药王.

鹰手营子矿区13870353980: 中国历史上被称为”药王“是 - ----------------- -
油咬盐酸: 孙思邈,世称孙真人,后世尊之为药王,唐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孙家塬人,约生于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卒于唐高宗永淳元年(682),享年101岁.也有人根据《旧唐书》、《新唐书》等分析,认为孙思邈大约生于公元542年,卒于公元682年,终年140岁左右(我们以为后者更为正确,故以之为准).因各地民俗的不同,故信奉的药王还不止一个,其中著名的还有神农,春秋时期的扁鹊,三国时的华佗,韦慈藏、韦善俊、韦古道(韦老师)、河北安国邳彤等.

鹰手营子矿区13870353980: 孙思邈是药王吗?他到底活了多少岁? -
油咬盐酸: 是的`` 孙思邈 孙思邈,是京兆东原人(今陕西省耀县孙家塬)人,出生于隋开皇元年,卒于唐永淳元年.活了102岁(也有说他活了141岁),他是我国乃至世界历史上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历史上,被人们尊为“药王”. 孙思邈7岁时...

鹰手营子矿区13870353980: 孙思邈为我国古代中医药事业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油咬盐酸: 孙思邈(581—682年)为京兆人氏,是我国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 “药王”.其卒年102岁,跨越数朝,堪称奇人. 孙思邈小的时候,体弱多病,因此他发奋学医....

鹰手营子矿区13870353980: 中药王是什么 -
油咬盐酸: 若是问中医药王应是孙思邈,世称孙真人,后世尊之为药王. 因各地民俗的不同,故信奉的药王还不止一个,其中著名的还有神农,春秋时期的扁鹊,三国时的华佗,韦慈藏、韦善俊、韦古道、河北安国邳彤等.孙国邈自幼聪颖好学,敏慧强...

鹰手营子矿区13870353980: 孙思邈被称为什么 -
油咬盐酸: 药王吧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