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儒家与政治的结合

作者&投稿:桓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怎样评价儒家思想~

1,儒家思想是由孔子创立。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提出“仁”,具有古典人道主义的性质:主张“礼”。而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他主张施行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劳动时间,宽刑薄税。儒家基本上坚持“亲亲”、“尊尊”的立法原则,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仁治”。儒家思想对封建社会的影响很大,被封建统治者长期奉为正统思想。从孔子和孟子的思想中,我认为儒家思想能作为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主流,发展到今天,一定有其独特的内涵。而儒家思想以调和君民关系为核心,以维护封建专制为目的,并以人文关怀为导向,对历代统治者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对我们当前进行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2,从儒家思想以调和君民关系为核心可以看出,儒家思想是关于君民关系的政治理论,其核心论点是:国家为君主之本,庶民为国家之本,所以安定民生为政治之本。“重民”思想最早萌生于西周初年,在春秋时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重民轻神”成为社会上的普遍思潮,《左传》中的有关论述,都突出宣扬了“恤民以德”的主题。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继承这些宝贵资源,系统形成了“以民为本”的政治主张。儒家民本思想的奠基人孔子整理出一套以“仁”为核心的学说,其“仁爱”精神推及社会,“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即为外王,亦即“德政礼治”。他将政治和伦理相结合,要求统治者“为政以德”,以德教为本,德刑相辅,宽猛相济。孔子还反对厚敛、攻伐与独裁,要求统治者正己以正天下,所谓“政者正也”,正是对统治者提出了严格的道德要求。战国中后期的孟子,极大地充实和发展了孔子的仁爱学说及德政主张。在对待君民关系上,他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他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立足“以民为本”的原则,将其更多地应用于政治之中,以内圣之学开启了外王之道,进而提出了丰富而具体的“仁政王道”思想。 从儒家思想以维护封建专制为目的,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根本立足点是出于巩固封建专制的目的。其思想是重视民众的力量,注意民众的生计,关心民众的哀乐,归根究底是出于民众为统治阶级剥削的对象的考虑,意识到不能以过度压迫的政策驱使这个被统治对象走向反面,失去控制,成为封建王朝的掘墓人。从其本质属性上看,儒家思想是在承认民众生存前提下的带有阶级调和色彩的政治理论,由此决定了其治国思想是实行专制统治的重要工具,是“替民做主”,而不是“由民做主”。
3,儒家思想以人文关怀为导向这就是按照“以民为本”的原则施政,儒家普遍强调在治国管理上要体现一定的人文关怀精神,治国目标的设定与治理方式的运用,都必须考虑到民众的具体利益,采取富有人性、相对温和的统治方式,力求避免激化矛盾,酿成冲突,在满足统治者根本利益与照顾民众基本生存权利之间保持一定的张力,并为这种张力寻找到一个适当的平衡点。因此,以“德政”作为治国的最高纲领,以“仁政”作为治国的最佳模式,就成为儒家治国思想的必要之义和主导倾向。孔子规劝人君要“薄以待一身,厚以待百姓”,并进而阐发了对君主的道德规范,从而表明了自己的人文关怀。孟子的人文关怀则体现在其民生主张上,概而言之,就是保民、养民、富民、教民,施仁政于民。对与治国思想的建构具有重要的指导规范意义。
4,儒家思想其实质是为了更好地统治民众并用来服务封建专制。这一本质体现了儒家思想的阶级局限性。也正是这种阶级局限性使得民本思想无法在理论上彻底,进而导致其无法在实践中真正实现。首先,儒家民本思想是为了调节君民关系而产生的。其目的是为了使“民”更好地接受“君”的统治,君主则在不损害封建专制统治的前提下采取一些“利民”的措施,使民众更加心甘情愿地受统治阶级的驱使。其最终目的是“利君”。其次,儒家民本思想虽然标榜“重人”、“重民”,但这种“重人”的思想又以国家和集体利益为先,一旦个人利益或群体利益与国家利益抵牾,都要无条件地让位于国家利益。同时,在“君”和“民”的关系上,“民”始终处于被动消极、无所作为的一方,其最终意义只能靠君主的统治和施舍来体现。因此,“重民”只能是统治阶级的一种统治手段,而非最终目的。最后,儒家民本思想对于统治者而言,不过是上台时巩固统治的工具。由于缺乏相应的机制限制统治阶级的权力,儒家民本思想的政治主张只能依赖于君主的个人喜好和道德修养,大部分都无法真正得到落实,只能充当无力的道德说教,所以说儒家思想居然一定的局限性。 虽然儒家思想有一定的局限性,儒家思想对我们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儒家思想的作用是不可以忽视的,儒家思想讲究的智、信、圣、仁、义、忠,直到现在还在对我们做出影响,可以说儒家思想是我们当代的主流思想之一。

先秦的儒家传统思想,本身就是中国数千年来政治的结晶。1. 儒家是中华本土的思想,绝非外来的。2. 儒家的民本思想,如苛政猛于虎,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丝毫不亚于当今的民主自由理念。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视角看,一个多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思想交织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20世纪20—30年代。在这个阶段,马克思主义对待儒学的态度是双重的:在思想资源上,马克思主义对儒学持肯定态度,比如李大钊在阐发唯物史观时,就吸取和改造了中国儒家的民本思想和心性理论;而在对待中国的现代化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却与儒学发生了尖锐的对立。这种对立的焦点在于: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来解决中国的现代化问题,把中国的现代化建立在现代文明的基础之上,还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来解决中国的现代化问题,把中国的现代化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上。马克思主义者主张前者,倡导“科学”与“民主”精神,新儒学的代表人物梁漱溟、张君劢、张东荪主张后者,强调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今世界的意义。这种对立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儒学对于中国现代化的前景和解决路径的不同理解。由此决定,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没有也不可能把儒学作为自己的文化内核。  第二个阶段:20世纪30—70年代。在这个阶段,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在反对本本主义,坚持中国实际、中国道路的斗争中开始重新评价中国的思想传统,自觉地建立起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思想传统的联系。1938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上作《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明确地把继承中国的优秀传统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内容,他指出:“学习我们的历史遗产,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给以批判的总结,是我们学习的另一任务。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在这里,毛泽东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对于中国思想传统的遗产问题作出了清晰的说明,并从方法论原则的高度予以阐释。事实也表明,毛泽东真正做到了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相结合。《实践论》、《矛盾论》就是运用辩证唯物论来吸取和改造中国思想传统的典范。由此可见,即使是自觉地吸取中国传统思想,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也并没有以儒学为文化内核,使马克思主义儒学化,而是立足于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主义,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内核来改造儒学,使其“古为今用”。  第三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在这个阶段,中国马克思主义者为了实现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向经济建设的转移,正确处理和平与发展时期的国内外各种矛盾关系,吸取了中国辩证思维传统中“仇必和而解”的思想。邓小平在谈到“南南合作”时说:“我们都是第三世界国家,应该团结起来,不要把力量消耗在相互争端上。不要自己抵消了力量,丧失了发展时机,使自己处于困难的境地。要利用目前有利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我还是一句话‘和为贵’。”邓小平在这里引用的“和为贵”就是儒学的重要思想。但是,邓小平强调“和为贵”并不是简单地因袭儒学的思想,而是把它融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精髓之中,所以,在他那里,坚持社会主义的原则,坚持中国的独立自主是第一位的。进入新世纪后,“和为贵”又成为了建构和谐社会的思想资源,但不是唯一的思想资源,建构和谐社会的更重要的思想资源是马克思主义的公平正义理论和生态学思想。正是这样,新世纪以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学者更为重视,也研究得最多的,不是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关系问题,而是马克思主义的公平正义理论和资本主义批判理论,在某种意义上说,中国马克思主义学者吸取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资源远远超过了吸取儒学的思想资源。事实也证明,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在解答当代中国发展问题时,运用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而不是单纯的儒学理论。  从以上三个阶段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离不开对儒学思想的吸取,但是,马克思主义在吸取儒学思想资源的同时,也在改造儒学,并推动儒学的现代化。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主义赋予了儒学新的形式,激活了儒学中富有活力的内容,从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面对这一事实,我们不能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儒学化,因为马克思主义在吸取儒学的思想资源时,从来就没有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内核,而恰恰是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内核来吸取和改造儒学,使其现代化了。同样地,我们也不能因此而断言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依然是西方的学说,不能解决当代中国的问题。一个多世纪的中国现代化历程表明,任何一种思想和学说在中国的合法性不是以是否儒学化来证明的,而是由它是否解决了中国的现代化问题来证明的。中国的现代化就是测定各种思想和学说在中国合法性的理性尺度,不仅马克思主义需要以这个尺度来测定,就是儒学也需要以这个尺度来测定。因此,马克思主义在今天是否依然具有中国哲学的合法性,不在于它是否儒学化了,而在于它是否能解决当代中国的问题。

首先要说您的这种表述是不正确的。应该是指儒家执政思想与社会主义治国理念的结合或者说是儒家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的结合吧?如是,那么儒家思想既是封建社会的主流文化,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今天应该如何对待呢?对此,毛泽东同志早就做出了回答~~“去除糟粕,留起精华”!


儒家思想如何体现个人修养与政治主张?
儒家思想,源自春秋末期孔子创立的学说,是一个以“仁”为核心,注重个人修养与政治主张的完整体系。孔子强调“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即在继承与总结前代文化的基础上发展,主张“内圣外王”——个人要追求道德修养(内圣),而政治上则倡导仁政和德治(外王)。伦理学方面,儒家注重人际关系和谐,提倡...

浅论儒家思想与官僚政治的关系
”这足以体现了,儒家思想是封建专制统治、官僚政治的精神支柱。它适应了官僚政治的需要。而官僚政治的进一步发展,又必将推动儒家思想的发展和传播,其中最显著的就是中国古代的官吏选拔制度,从汉代设立的察举制到隋唐起源延续至清朝末期的科举制,它们考试的内容都是儒家学说。然而这些制度又配合官僚政治系统的...

如何看待儒家与政治的结合
第一个阶段:20世纪20—30年代。在这个阶段,马克思主义对待儒学的态度是双重的:在思想资源上,马克思主义对儒学持肯定态度,比如李大钊在阐发唯物史观时,就吸取和改造了中国儒家的民本思想和心性理论;而在对待中国的现代化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却与儒学发生了尖锐的对立。这种对立的焦点在于:是以马克思主义...

儒家思想如何影响民主政治与人权观念?
一、孔子的“学”与文化意识 孔子强调学以致用,其教育理念为儒家文化的基石,塑造了深厚的文化意识。二、阳明学与民主政治的交融 阳明学中的心性论,探讨了道德实践与民主政治的可能联系。三、性善说与民主理论的探讨 儒家性善说为理解民主价值观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如何将其融入现代政治体系成为讨论热点...

心性儒学与政治儒学有何关系
心性儒学是道之作用表现,政治儒学是道之架构表现。心性儒学主要出于个人之自觉,政治儒学是儒家基本价值之规范化制度化。心性儒学的目标是成贤成圣,有出世向度。政治儒学的目标是政治秩序和社会道德秩序,不直接以塑造圣贤为目标,出世向度不明显。总之,心性儒学主要关注“内圣”,政治儒学主要关注“外王”...

关于儒家哲学的新讨论 儒家的政治性体现在哪些方面?它的当代意义在哪...
政治性:儒家哲学在没有摒弃德性与和谐思想的前提下反专制,并在不屈从于压迫与控制的条件下维护儒家存在于礼与等级制度中的重要价值观。当代意义:儒家思想的重要社会影响在于它为封建统治阶级创造了整套治理国家和社会的理论思想体系,并让中国的统治阶级成功的应用于中国的社会国家治理实践获得了封建社会...

儒家的仁政思想
一、仁爱之本的观念 儒家认为,仁是人之本,也是政治之本。仁的核心是爱人、以人为本,这一观念贯穿于儒家的仁政思想之中。在儒家看来,政治权力的运用应当出于对人民的关爱和考虑,以增进人民的福祉为最高目标。二、德治的具体实践 儒家主张以德育人,认为通过道德教化可以使人民内心向善,从而实现社会...

儒学与中国政治内容简介
儒学在中国政治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作为封建专制体制的理论基石,其影响力深远。这部作品《儒学与中国政治》深度探讨了儒学与历代王朝政治的相互作用,以及在各个历史阶段中,儒家思想如何影响着政治决策和治理。它揭示了儒学如何汲取诸子百家的智慧,凭借其持久的活力,成为了中国传统主流文化的核心,与...

从政治的角度看,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一、阶级立场和哲学基础 儒家思想代表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没落的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提出的政治主张是不符合当时的时代潮流的;法家思想代表的是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锐意改革,主张征战,是符合当时的历史潮流的。儒家从自己阶级立场出发,崇尚周朝“礼”,政治思想的哲学基础是“仁”, 孔子把“仁”作为最...

如何看待儒家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作用?
1.儒家主张“君权神授”,为“大一统”提供了理论支持。2.儒家思想主张三纲五常,使政治制度僵化。3.儒家宣扬仁义等优秀品质。

宕昌县18942539315: 简单描述儒家与政治的内在联系 -
万怜怡普: ——创立儒家思想的动机与出发点就是为统治阶级服务,儒家思想创造了一整套治理国家和社会的理论思想体系,使中国的统治阶级成功的应用到中国的社会国家治理实践中,并由此创造了封建社会统治中国二千多年的发展社会史,这在全世界范围内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是空前绝后的. ——政治化就是儒家思想本身的立意和出发点.儒家思想本身就是为统治国家而创立的一种思想体系(社会意识形态),失去了政治化儒家思想也就没有了立身之地.摘自百度网友,谢谢.

宕昌县18942539315: 儒家思想发展变化有怎样的特点? -
万怜怡普:[答案] (一)儒家思想形成——先秦 特点:此时期儒家思想较为具体,带有浓厚的理想化色彩;没有严密的理论基础,大多是关于思想修养方面的道德规范和政治理想的治国原则;孟子的“仁政”、“民贵君轻”使儒家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但因脱离现...

宕昌县18942539315: 康有为在宣传维新变法时 为什么要把儒家思想和西方政治思想结合起来进行宣传 -
万怜怡普:[答案] 康有为要变法,变法里面有西方的政治思想,但是接受了上千年儒家文化熏陶的中国知识分子,大部分是不能一下字接受西方的政治思想的,所以为了减轻变法来自知识分子和普通老百姓的阻力,康有为把儒家文化和西方政治结合在一起,便于人们...

宕昌县18942539315: 如何评价儒学的历史地位
万怜怡普: 在儒家思想体系里,政治和伦理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但是,从论述的角度出发,两者却有不同的着重点.在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孔子创立的儒学不仅...

宕昌县18942539315: 怎样理解儒家的为政在人思想 -
万怜怡普: 儒家的“人治”主义,就是重视人的特殊化,重视人可能的道德发展,重视人的同情心,把人当作可以变化并可以有很复杂的选择主动性和有伦理天性的“人”来管理统治的思想.从这一角度看,“德治”主义和“人治”主义有很大的联系.“德治”强调教化的程序,而“人治”则偏重德化者本身,是一种贤人政治.由于儒家相信“人格”有绝大的感召力,所以在此基础上便发展为“为政在人”、“有治人,无治法”等极端的“人治”主义.

宕昌县18942539315: (1)分析儒家思想对于封建统治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的历史地位 -
万怜怡普: 儒学真正发挥治世的作用,是至汉儒开始的,在宋儒那里得到极大发展,而在先秦,儒学的作用并非得到真正的体现,所以说,儒家思想的治世作用应是与政治权利的干预存在着巨大的关系. 而儒学是否真得有治世的作用,这是值得我们深入反...

宕昌县18942539315: 孔子的政治主张体现了儒家的什么思想 -
万怜怡普: 儒家治国思想与法家治国思想截然相反,一个以宽,一个以严,二者皆有利有弊,故后世的统治者普遍儒法并用,平衡利害,“外儒内法”就是这个体现.孔子治国主张的最大的特点是实施仁政.他曾说过“苛政猛于虎”,孔子提倡治国以礼,主张用礼教制度来管理国家,理想状态是人人知礼守礼,人人都安分守纪,国家才能安定发展.这一儒家思想至今在影响着我们的治国理念.

宕昌县18942539315: 儒家学派政治思想有哪些基本特征? -
万怜怡普: 儒家的政治思想具有的特点 1.重视传统,注重继承.儒家—贯标榜祖述尧舜,效法文武,欣赏古昔,崇拜先王.孔于说他自己,“信而好古”.孟子提倡“法先王”.荀子主张“法后王”,不过他说的后王指的也是文武周公,与孟子的先王是一...

宕昌县18942539315: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怎么理解 -
万怜怡普: 中华文明古国,向有礼仪之邦的美誉.重视个人道德修养,重视社会的道德教化和以德作为治国的重要基础,以及崇尚道义节操等,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一大特征和重要组成部分.孟子提出的:“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

宕昌县18942539315: 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孔子思想为主的传统文化 -
万怜怡普:[答案]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自西汉武帝时代开始,由于董仲舒的提议,中国文坛就和政治挂上了勾,儒家思想在亚圣孟子的“平天下”的理想中发扬光大,为中国的政治,文化等等各方面的繁荣起了不可限量的作用,其基本教义更是深入人心,...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