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鄙二僧的教案和意思

作者&投稿:凌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蜀鄙二僧》 意思是什么?~

1、文章着重论述做学问的道理,指出人的天赋才资并非决定学业有否成就的条件,只有通过主观努力,才能有所成就。
2、先讲为学的难与易的关系并非一成不变,而可相互转化,转化的条件在于人的主观努力,平庸与聪明的关系也可转化。
3、通过僧人的故事指出,自恃聪明而不学者必败,愚庸者能勤奋学习则必有成就。全篇采用以虚带实,就实论虚的写法,两僧对比,例证生动,观点鲜明。
故事简介:
四川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其中一个富裕。穷和尚对有钱的和尚说:“我想要到南海去,你看怎么样?”富和尚说:“您凭借着什么去呢?”穷和尚说:“我只需要一个盛水的水瓶一个盛饭的饭碗就足够了。”
富和尚说:“我几年来想要雇船沿着长江下游而(去南海),尚且没有成功。你凭借着什么去!”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把到过南海的这件事告诉富和尚。富和尚的脸上露出了惭愧的神情。

扩展资料
《蜀鄙二僧》的启示:
1、现实社会中,各人的资源条件往往有很大差别,但对许多事情,条件好的不见得就能成功。只说不练,不去实施,再好的想法还是空的。要勇于实践,发挥好主观能动性,不利环境下往往也能争取到更好的结果。
2、做事要有决心、有决断,勇于迈出第一步,不要被可能的困难吓倒。要积极实践,在实践中解决困难、积累经验,而不是停滞于筹划之中。同时,良师益友对人的成长也有重要帮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蜀鄙二僧

本篇课文原题为《为学一首示子侄》,收录于《白鹤堂文集》,为清代彭端淑作品,作于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因彭端淑同族子侄很多,仅其祖父直系就达69人之众,但当时连一个文举人都没有,作者见状,甚为忧心,急而训之,所以才写出这篇文章来。

文章着重论述做学问的道理,指出人的天赋才资并非决定学业有否成就的条件,只有通过主观努力,才能有所成就。先讲为学的难与易的关系并非一成不变,而可相互转化,转化的条件在于人的主观努力:"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平庸与聪明的关系也可转化,如孔子的学说却由天赋不高的学生曾参相传。接着讲了四川边境贫富两僧想去南海的故事,富者一直想雇船而不能实现,贫者苦行一年而返,说明天下无难事,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点出立志为学这一中心命题。结尾指出,自恃聪明而不学者必败,愚庸者能勤奋学习则必有成就。全篇采用以虚带实,就实论虚的写法,两僧对比,例证生动,观点鲜明。

一、教案:

第一课时
一、从题入手,营造文言文学习环境
1.今天,我们将听到一个故事,四川偏远地方的和尚的故事。
板题:蜀鄙bǐ之僧
2.这个故事是清代人彭端淑写的,用的是文言文。看标题。猜猜,老师从哪个词知道故事发生在四川?——蜀。又从哪个词知道是在偏远地方?——鄙。
3.对,齐读标题。注意“鄙”的读音。
4.关于蜀鄙之僧到底有什么奇特故事呢?
二、整体感受,讨论文言文学法
1.想知道,快读读。(各自试读)
2.读了课文,说说你的初步印象。
预设:学生可能会认为难读,难懂等。
3.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文言文的词、句与今天的意思常有不同。今天我们读文言文,难度较大。那怎么学呢?说说你的办法、打算。
预设及教师引导要点:
①多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嘛!(读时注意正确停顿)
②对照图片、注释或大意学习。
三、反复诵读,读出文言文的韵味
1.听老师读读,感觉感觉。
2.师范读,同时用课件同步出示停顿标记,并给难读准的字注音:
yù语shì恃bō钵
3.刚才大家听得挺起劲儿,能不能自己找找感觉?
重点指导读的方法:文言文用字简洁,慢读才好慢慢琢磨;注意停顿。根据停顿标记,自由试读。
4.你会读哪些句子了?来,带我们读一读。如果这些句子你读起来还有困难,也可提出来。大家一起练。相机引导全班练读长句、难句: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5.全班齐读。
四、借助大意,读懂文言文故事
1.“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结合第二个方法——对照译文学习,你会懂得更多。
2.生自读自悟。
3.你读懂了什么,或者你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小组内交流。
交流弄懂后,请组长拿出问号袋(见下面交流内容),试用文中句子回答。
4.全班交流。
①交流问号袋中的问题。同时相机学习重点词语,并板书故事主要内容。
A.贫富二僧立下何志?(欲之南海)相机理解“之:去”。
B.结果如何?(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相机理解“至:到”。
C.你知道他去的地方多远吗?(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相机理解“去:距离”。
②自由交流质疑。预设要点:语,告诉(动词)。子:你。恃:依靠。买舟:此处为租船。
5.明白了意思,现在我们一定比刚才读得更好。试试看。
五、作业
1.熟读课文。
2.找同伴练习分角色读。
第二课时
一、回顾故事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二人皆欲之南海,最终,贫者至,而富者未能至,何也?(相机板书)生齐读。
二、在朗读中感悟
1.分角色朗读。
对待同一件事,僧富者和僧贫者的态度截然不同,他们说话的语气也大不相同。请同桌二人分别来扮演富者和贫者,看看谁能读出他们当时的神情和语气。指名2人读。
2.师生点评,在点评中关注两个“子何恃而往”的语气。以此为切入点研读课文。
3.聚焦“子何恃而往”:
①读译文,再次理解“子何恃而往”的字面意思。同时可相机点出学文言文的一个小技巧——换词序理解(针对词语倒置句式)。
②分别问贫者和富者:子何恃而往?强化朗读三句对话。(根据学生交流随机板书:一瓶一钵、欲买舟而下)
③研读:两处“子何恃而往”语气上有变化吗?
④从四川到南海要经过很远,这其中既有海拔4000多米,空气稀薄的高原,也有杳无人迹的原始森林,更有一望无际的大海,贫者只身前往,肯定会遇到许多困难。可贫者依然说——(齐读贫者的话,注意“足矣”的坚定语气。)
⑤引导学生合理想象,让学生在形象的对比中体验贫者立志之坚。
A.合理想象:在富者看来,贫者以一瓶一钵去南海,他将遇到哪些困难?(先让学生充分交流,师适时从“吃、穿、住、行”等方面引导。)
B.情境引读“子何恃而往!”
首先在“吃”的方面,贫者经常有了上顿没了下顿,饥饿严重威胁着他;引读:怪不得富者曰——
其次在“穿”的方面,贫者夏天无法防暑,冬天不能御寒,引读:怪不得富者曰——
第三在“住”的方面,贫者几无立足之地,引读:怪不得富者曰——
第四在“行”的方面,“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贫者要长途跋涉,其艰难可想而知;引读:怪不得富者曰——
三、升华感悟
1.
师:是啊!任何一个困难都足以阻挡贫者!贫者以一瓶一钵去南海,简直是不知天高地厚,然而——“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读到这里,你们一定有许多想说的
吧?那就赶快拿出笔,将自己的感受用精练的词句写下来。(教师可用自己的感悟来抛砖引玉。)学生写感受,并朗读自己的感受。
2.你还能讲一个“有志者事竟成”的故事吗?
四、拓展活动
1.“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贫者会告诉富者什么呢?富者心里会想些什么?你在这个小练笔中可以大展身手(提示:要符合贫者和富者的身份)。
2.这个故事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这个故事也会有益于你的朋友,你一定希望和你的朋友分享。练习讲这个故事,再讲给别人听。
3.你是否有过“有志者事竟成”的成功经历或反面教训?也可搜集相关的故事读一读,以常常激励自己。
二、意思:
四川边远的地方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很贫穷,其中一个很富裕。贫穷的和尚对富裕的和尚说:“我想要到南海(普陀山)去,你看怎么样?”富裕的和尚说:“您凭借着什么去呢?”贫穷的和尚说:“我只需要一个盛水的水瓶一个盛饭的饭碗就足够了。”富裕的和尚说:“我几年来想要雇船沿着长江下游而去南海(普陀山),尚且没有成功。你凭借着什么去!”

到了第二年,贫穷的和尚从南海回来了,把到过南海的这件事告诉富裕的和尚。富裕的和尚的脸上露出了惭愧的神情。

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裕的和尚不能到达,穷和尚到达了。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贫穷的和尚吗?

《蜀鄙二僧》同步练习一

文:不详 录稿:xiaoyuer 日期:2005-12-10 阅读:2400次
--------------------------------------------------------------------------------

与本资源相关的教材有:
初中语文(鄂教版)七年级上册 >> 26、蜀鄙二僧

第一部分:
1.本文选自 ,作者 。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蜀之鄙( ) 子何恃( )而往 贫者语( )于富者 一瓶一钵( )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1)贫者语于富者曰 语:
(2)蜀之鄙有二僧 之: 鄙:
(3)吾欲之南海 之:
(4)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之: 顾:
4.下边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不同,有的读音也不同,请加以说明:
(1)蜀之鄙有二僧
古义:
今义:
(2)贫者语于富者曰
古义:
今义:
(3)子何恃而往
古义:
今义:
(4)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古义:
今义:
5.下面加点词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
A.蜀之(的)鄙 买舟(将船买下来)而下
B.越(过了)明年 犹(还、尚且)未能也
C.子何恃(凭借、倚仗)而往 顾(难道)不如蜀鄙之僧哉
D.欲买舟而下(顺流而下) 西蜀之去(到、往)南海
6.与人之立志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吾欲之南海
B、蜀之鄙有二僧
C、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D、西蜀之去南海
7.区别下列词语的不同含义。
(1)去:西蜀之去南海( ) 快去快回( )
(2)明年:越明年( ) 明年会有一个好收成( )
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②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9.本文写蜀鄙二僧时,“贫”、“富”强调了二僧具备的 截然不同。
10.富僧自述的“数年”“买舟”表明了什么?

11.作者引述蜀鄙二僧的故事,目的是什么?

12.本文所阐明的观点是( )
A.无论干什么事都要立志,并付诸行动。
B.做学问首先要立志,并付诸行动。
C.做学问干什么事都不要怕困难。
D.贫困是财富,可以促使人立大志。
13.“富者有惭色”的原因是 。
第二部分:
(一)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14、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 数年: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 自:
15、选文第一段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作者意在说明什么道理?

16.下列句中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过了第二年(到第三年),贫穷的和尚从南海回来。
B.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四川的边境有两位和尚,其中一人很穷,另一人很有钱。
C.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从西蜀去南海,不知道要走几千里呀。
D.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人立志,应如同四川边境的和尚。
17.对“吾一瓶一钵足矣”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贫僧的怯懦,畏惧困难的神态,充分表现在句中。
B.表明了贫僧的决心。
C.证明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道理。
D.表明贫僧有信心,不畏困难的精神。
18.请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表示的语气。
A.反问 B.感叹 C.疑问 D.肯定 E.加强
①天下事有难易乎( )
②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
③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
④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
19.文中两个“子何恃而往”所表达的意思和语气是否完全相同?

(二)
滥竿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浩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20、南郭处士为什么要“请为王吹竽”?

21、南郭处士本不会吹竽,可他却为齐宣王吹竽多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22、齐泯王听吹竽,喜欢一个一个独奏,南郭处士为什么要逃走?

23、南郭处士逃走后,你认为他会去做什么?

《蜀鄙二僧》答案
1.《白鹤堂文集》彭端淑 2.略 3.(1)告诉、说(2)的;边境(3)到(4)助词,无实义;难道 4.(1)古义是边境,今义是品质低劣或轻蔑(2)古义是告诉,读yù;今义是话或语言,读音是yǔ(3)古义是对方的敬称,相当于“您”;今义是指儿子。(4)古义是反而、难道;今义是看或照管、注意 5.C 6.D 7.(1)距离;到……去(2)第二年;今年的下一年 8、略 9.物质条件 10.富者计划去南海的时间之长。(意近即可) 11.在困难面前,物质条件不起决定作用,重要的是做,是主观努力,通过主观努力克服困难,任何事情都能做成。(意近即可) 12.D 13.贫僧凭一瓶一钵去了南海,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而自己条件好得多却未能实现自己的愿望。(意近即可) 14.多年;从 15.蜀鄙二僧去南海的故事;意在说明事在人为的道理。 16、B 17、A 18、①C②B③E④A 19、不完全一样。前一个是询问,意在了解情况;后一个表感叹,意在指出毫无可能。 20、为了生存。 21、必三百人吹竽,齐宣王用人没有察觉到。 22、南郭处士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吹竽技艺不精(或怕露馅、怕杀头)。 23、略 本资源来自中华教育资源网

<a href=http://www.cn910.net/resourceshow.asp?id=4439><font color="#0000FF" style="font-size:18px">标题:《蜀鄙二僧》同步练习一</font></a><br><a href=http://www.cn910.net><font color="red">本资源来至:中华教育资源网(www.cn910.net)</font></a><br><br>第一部分: <BR>1.本文选自 ,作者 。 <BR>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BR>蜀之鄙( ) 子何恃( )而往 贫者语( )于富者 一瓶一钵( ) <BR>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BR>(1)贫者语于富者曰 语: <BR>(2)蜀之鄙有二僧 之: 鄙: <BR>(3)吾欲之南海 之: <BR>(4)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之: 顾: <BR>4.下边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不同,有的读音也不同,请加以说明: <BR>(1)蜀之鄙有二僧 <BR>古义: <BR>今义: <BR>(2)贫者语于富者曰 <BR>古义: <BR>今义: <BR>(3)子何恃而往 <BR>古义: <BR>今义: <BR>(4)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BR>古义: <BR>今义: <BR>5.下面加点词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 <BR>A.蜀之(的)鄙 买舟(将船买下来)而下 <BR>B.越(过了)明年 犹(还、尚且)未能也 <BR>C.子何恃(凭借、倚仗)而往 顾(难道)不如蜀鄙之僧哉 <BR>D.欲买舟而下(顺流而下) 西蜀之去(到、往)南海 <BR>6.与人之立志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BR>A、吾欲之南海 <BR>B、蜀之鄙有二僧 <BR>C、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BR>D、西蜀之去南海 <BR>7.区别下列词语的不同含义。 <BR>(1)去:西蜀之去南海( ) 快去快回( ) <BR>(2)明年:越明年( ) 明年会有一个好收成( ) <BR>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BR>①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BR><BR>②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BR><BR>9.本文写蜀鄙二僧时,“贫”、“富”强调了二僧具备的 截然不同。 <BR>10.富僧自述的“数年”“买舟”表明了什么? <BR><BR>11.作者引述蜀鄙二僧的故事,目的是什么? <BR><BR>12.本文所阐明的观点是( ) <BR>A.无论干什么事都要立志,并付诸行动。 <BR>B.做学问首先要立志,并付诸行动。 <BR>C.做学问干什么事都不要怕困难。 <BR>D.贫困是财富,可以促使人立大志。 <BR>13.“富者有惭色”的原因是 。 <BR>第二部分: <BR> (一) <BR>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BR>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BR>14、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 <BR>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 数年: <BR>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 自: <BR>15、选文第一段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作者意在说明什么道理? <BR><BR>16.下列句中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BR>A.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过了第二年(到第三年),贫穷的和尚从南海回来。 <BR>B.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四川的边境有两位和尚,其中一人很穷,另一人很有钱。 <BR>C.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从西蜀去南海,不知道要走几千里呀。 <BR>D.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人立志,应如同四川边境的和尚。 <BR>17.对“吾一瓶一钵足矣”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BR>A.贫僧的怯懦,畏惧困难的神态,充分表现在句中。 <BR>B.表明了贫僧的决心。 <BR>C.证明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道理。 <BR>D.表明贫僧有信心,不畏困难的精神。 <BR>18.请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表示的语气。 <BR>A.反问 B.感叹 C.疑问 D.肯定 E.加强 <BR>①天下事有难易乎( ) <BR>②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 <BR>③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 <BR>④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 <BR>19.文中两个“子何恃而往”所表达的意思和语气是否完全相同? <BR><BR> (二) <BR> 滥竿充数 <BR>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浩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BR>20、南郭处士为什么要“请为王吹竽”? <BR><BR>21、南郭处士本不会吹竽,可他却为齐宣王吹竽多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BR><BR>22、齐泯王听吹竽,喜欢一个一个独奏,南郭处士为什么要逃走? <BR><BR>23、南郭处士逃走后,你认为他会去做什么? <BR><BR><BR><BR><BR><BR><BR>《蜀鄙二僧》答案 <BR>1.《白鹤堂文集》彭端淑 2.略 3.(1)告诉、说(2)的;边境(3)到(4)助词,无实义;难道 4.(1)古义是边境,今义是品质低劣或轻蔑(2)古义是告诉,读yù;今义是话或语言,读音是yǔ(3)古义是对方的敬称,相当于“您”;今义是指儿子。(4)古义是反而、难道;今义是看或照管、注意 5.C 6.D 7.(1)距离;到……去(2)第二年;今年的下一年 8、略 9.物质条件 10.富者计划去南海的时间之长。(意近即可) 11.在困难面前,物质条件不起决定作用,重要的是做,是主观努力,通过主观努力克服困难,任何事情都能做成。(意近即可) 12.D 13.贫僧凭一瓶一钵去了南海,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而自己条件好得多却未能实现自己的愿望。(意近即可) 14.多年;从 15.蜀鄙二僧去南海的故事;意在说明事在人为的道理。 16、B 17、A 18、①C②B③E④A 19、不完全一样。前一个是询问,意在了解情况;后一个表感叹,意在指出毫无可能。 20、为了生存。 21、必三百人吹竽,齐宣王用人没有察觉到。 22、南郭处士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吹竽技艺不精(或怕露馅、怕杀头)。 23、略

译文:
蜀鄙二僧

四川的偏远山区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一个富有。

有一天,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去南海朝佛,你看行吗?”富和尚说:“你依靠什么去呢?”穷和尚说:“我只要一只水瓶和一个饭钵就够了。”富和尚不以为然:“我几年前就想雇条船下南海,到现在还没去成;你一无所有,就别做美梦吧!”

可第二年,穷和尚竟然从南海朝佛回来了。他把自己的云游经过讲给富和尚听,富和尚听了,惭愧得羞红了脸色。

人穷志不短。蜀鄙的穷僧能只身到南海,凭的就是“志”。相反,人富了却能丧志,蜀鄙的富僧不就如此吗?看来,决定事物成败的,是内在因素,而不是客观条件。

现实生活是,我们一定不要做那表面富有,头脑却空空的富僧,而要学习穷僧矢志不移、不畏难艰的精神。

http://www.5156edu.com/page/06-09-18/14651.html蜀鄙二僧的教案

http://www.hzsdyfz.com.cn/chz/article.asp?articleid=451

http://www.cn910.net/resourceshow.asp?id=4439 答案在下面。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8641150.html 课文翻译


蜀鄙二僧的教案和意思
2.这个故事是清代人彭端淑写的,用的是文言文。看标题。猜猜,老师从哪个词知道故事发生在四川?——蜀。又从哪个词知道是在偏远地方?——鄙。3.对,齐读标题。注意“鄙”的读音。4.关于蜀鄙之僧到底有什么奇特故事呢?二、整体感受,讨论文言文学法 1.想知道,快读读。(各自试读)2.读了课文...

六上语文《蜀鄙之僧》教学设计汇编
《蜀鄙之僧》是一篇文言文,节选自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文章讲述的是蜀鄙之贫富二僧皆欲往南海,最终,贫者至而富者未至的故事,寓意志向坚定,付诸于行动,即使客观条件很差也能取得成功。 故事情节主要用人物对话来展开,蜀鄙二僧的对话洗练而含蓄。富者言语中充满了怀疑与轻视,而贫者的一个“足矣”,把他的...

蜀鄙二僧原文译文及注释
一、原文: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二、翻译:四川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

文言文蜀鄙二僧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持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

蜀鄙二僧原文及翻译带注释
蜀鄙二僧原文及翻译带注释如下:一、原文 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2、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

蜀之鄙有二僧原文译文及注释
1、原文如下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

蜀鄙二僧文言文翻译
2、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3、越明年的意思是到了第二年。明年,第二年。今虽有全国人民的力量作它的后盾,但目前还不能在一刹那之间架起几万里的海底的长桥来,(明年古义:第二...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翻译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的意思:四川的边境有两个僧人,其中一个僧人贫穷,其中一个僧人富裕。这句话出自清代文学家彭端淑的《为学一首示子侄》,全文旨在劝勉子侄读书求学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天资昏庸或聪敏对于成功的影响不是决定性的。蜀之鄙有二僧的原文 蜀之鄙有二僧出自《为学一首示...

蜀鄙二僧文言文及翻译
蜀鄙二僧文言文原文为: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

蜀之鄙有二僧原文译文
蜀之鄙有二僧原文译文《蜀鄙二僧》原文: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持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蜀鄙二僧》译文:四川的偏远山区有两...

南岔区17514121724: 《蜀鄙二僧》 意思是什么? -
夷泽丁苯: 原文: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持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

南岔区17514121724: “蜀鄙二憎”寓言的释义1.《蜀鄙二憎》的释义 2.(1).“子何恃而住”,表明富僧对贫僧的————————. (2).“吾一瓶一钵足矣”表明平僧具有————... -
夷泽丁苯:[答案] 【词语】:蜀鄙二僧 【注音】:shǔ bǐ èr sēng 【释义】:蜀:四川;鄙:边境;僧:和尚.比喻穷与富不是事业成功的关键条件.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不同条件的人 出处:为学 [清]彭端淑 天下...

南岔区17514121724: 蜀鄙二僧 讲蜀鄙二僧的故事,目的是什么? -
夷泽丁苯: 《蜀鄙二僧》是用故事做比喻,来暗示.暗示带启发性,可培养人的悟性.告诉我们只要坚韧不拔,难事也能变成容易;告诉我们决定事物成败的,是内在因素,而不是客观条件.教育我们立定志向,刻苦学习,学有所成.

南岔区17514121724: 蜀鄙二僧的翻译 -
夷泽丁苯: 四川的偏远山区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一个富有. 有一天,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去南海朝佛,你看行吗?”富和尚说:“你依靠什么去呢?”穷和尚说:“我只要一只水瓶和一个饭钵就够了.”富和尚不以为然:“我几年前就想雇条船下南海,到现在还没去成;你一无所有,就别做美梦吧!” 可第二年,穷和尚竟然从南海朝佛回来了.他把自己的云游经过讲给富和尚听,富和尚听了,惭愧得羞红了脸色. 人穷志不短.蜀鄙的穷僧能只身到南海,凭的就是“志”.相反,人富了却能丧志,蜀鄙的富僧不就如此吗?看来,决定事物成败的,是内在因素,而不是客观条件.

南岔区17514121724: 为学中蜀鄙二僧的故事有何含义和作用 -
夷泽丁苯:[答案]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需要凭借的东西越多,就越多地被这些外物所限制;而不需要依靠什么外在的东西来完成自己的计划,也便更大程度上地获得了行动的自由. 人穷志不短.蜀鄙的穷僧能只身到南海,凭的就是“志”.相反,人富了却能丧志...

南岔区17514121724: 《蜀鄙二僧》的正确译文.蜀鄙二僧. -
夷泽丁苯:[答案] 原文: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

南岔区17514121724: 蜀鄙二僧的教案和意思 -
夷泽丁苯: http://www.5156edu.com/page/06-09-18/14651.html蜀鄙二僧的教案 http://www.hzsdyfz.com.cn/chz/article.asp?articleid=451 http://www.cn910.net/resourceshow.asp?id=4439 答案在下面.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8641150.html 课文翻译

南岔区17514121724: 谁知《蜀鄙二憎》是什么意思? -
夷泽丁苯: 出自 清 彭端淑《为学》 正文: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

南岔区17514121724: 文言文蜀鄙二僧全文翻译 -
夷泽丁苯:[答案] 蜀地偏远的地方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其中一个富有.贫穷的和尚对富有的和尚说:“我想去南海,怎么样?”富和尚说:“您凭借着什么去?”贫穷的和尚说:“我只要一个水瓶和一个饭碗就够了.”富有的和尚说:“我多年来想要雇船南下...

南岔区17514121724: 蜀鄙二僧翻译 -
夷泽丁苯: 蜀鄙之僧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而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清·彭端淑(白鹤堂诗文集)) [译文] 蜀国的边远地方,有二个僧人.一贫一富.穷的和尚有一天对富裕的和尚说:“我想到南海的普陀山去,怎样?”那有钱的和尚说:“你靠什么去呢?”贫和尚说:“我有一瓶一钵就足够了.”富和尚说:“好多年以前我就打算买一只船沿江而下,到现在还没买成.你靠什么去呢!”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高高兴兴地回来了,并且告诉了富和尚.富和尚不禁惭愧地低下了头.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