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课文分段和段落大意是什么

作者&投稿:书欢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将相和》的段落大意~

本文主要讲了完璧归赵、渑池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
中心思想:故事表达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将相和,平天下”这个中心思想。
全文可以分成三段。
第一段(1~10)自然段,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氏璧。
第二段(11~15)自然段,写秦王约赵王在渑(miǎn)池会见。蔺相如在渑池会上,不畏强暴,维护国威。
第三段(16~18)自然段,写廉颇负荆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扩展资料
人物品质
廉颇:有些高傲和嫉妒心,但是勇于改过,知错就改。后以国家利益为重。
蔺相如 :勇敢机智,宽容大度,深明大义。以国家利益为重。
赵王:虽胆小,知人善任,能听取别人意见的人。
负荆请罪的故事发生在今河北省邯郸市,至今在邯郸市区内还有一条廉颇巷的保留街道。

中心思想:
故事表达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将相和,平天下”这个中心思想。

各个段意:
全文可以分成三段。
第一段(1~10)自然段,写蔺相如出使秦国,机智勇敢,保护国宝,立了大功。
第二段(11~15)自然段,写蔺相如在渑池会上,不畏强暴,维护国威,又立新功。
第三段(16~18)自然段,写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好。


词语解释:
无价之宝:形容物品特别珍贵,用多少钱也买不到。
完璧归赵:璧,古代玉器的一种,平圆形,中间有孔。本课的和氏璧,指的是用楚国人卞和发现
的一块玉制成的璧。“完璧归赵”指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送回赵国。
理屈:理亏。
绝口不提:因回避而不说。
失信:答应别人的事没做到,失去信用。
渑池:地名,在今河南省渑池县境内。
示弱:表示比对方弱,不敢较量。
瑟:古代的一种弹拨乐器。鼓瑟,就是弹瑟。
缶:古代一种瓦质的打击乐器。
攻无不克:攻城夺地,没有拿不下来的。
负荆请罪:负,背着。荆,荆条,用来打人的东西。本课指廉颇光着上身,背着荆条,到蔺相如
家请罪。这个成语现用来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难句解释
①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蔺相如觉察到秦王根本无诚意拿城换玉,就上前一步,故意说璧上有瑕,巧妙地将和氏璧要回手中。这一言行充分表现了他的机智。璧当时在秦王手里,硬上去夺,既失礼,秦王左右也会上来阻拦;直接指出秦王的无信讨还和氏璧,秦王非但不承认不还璧,还会指责蔺相如无理和小家子气;此时的蔺相如充分看透了秦王的心理,即对和氏璧的好奇和喜爱的心理,蔺相如顺其心理,做法又合情合理,利令智昏的秦王怎能不上当。


②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往柱子上撞。
“理直气壮”,指理由充分,说话有气势。真是手中有璧,心中有底。蔺相如知道秦王特别喜欢这块璧,于是抓住秦王喜欢璧的心理,威胁秦王,吓唬秦王。一个“撞”字足以表现出蔺相如的勇敢无畏,也可看出他的才智过人。


③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
在秦王假意答应给城后,蔺相如又提出举行授璧典礼的主意,既赢得把璧送回赵国的时间,又可以让更多的人知道秦王以城换璧的事是真是假,他说话是不是算数。由此看出蔺相如做事考虑得非常周全,一点空子不留给秦王。

中心思想:
故事表达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将相和,平天下”这个中心思想。

各个段意:
全文可以分成三段。
第一段(1~10)自然段,写蔺相如出使秦国,机智勇敢,保护国宝,立了大功。
第二段(11~15)自然段,写蔺相如在渑池会上,不畏强暴,维护国威,又立新功。
第三段(16~18)自然段,写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好。

词语解释:
无价之宝:形容物品特别珍贵,用多少钱也买不到。

完璧归赵:璧,古代玉器的一种,平圆形,中间有孔。本课的和氏璧,指的是用楚国人卞和发现的一块玉制成的璧。“完璧归赵”指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送回赵国。这个成语现在常用来比喻物归原主。

理屈:理亏。

绝口不提:因回避而不说。

失信:答应别人的事没做到,失去信用。

渑池:地名,在今河南省渑池县境内。

示弱:表示比对方弱,不敢较量。

瑟:古代的一种弹拨乐器。鼓瑟,就是弹瑟。

缶:古代一种瓦质的打击乐器。

攻无不克:攻城夺地,没有拿不下来的。

负荆请罪:负,背着。荆,荆条,用来打人的东西。本课指廉颇光着上身,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请罪。这个成语现用来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难句解释
①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蔺相如觉察到秦王根本无诚意拿城换玉,就上前一步,故意说璧上有瑕,巧妙地将和氏璧要回手中。这一言行充分表现了他的机智。璧当时在秦王手里,硬上去夺,既失礼,秦王左右也会上来阻拦;直接指出秦王的无信讨还和氏璧,秦王非但不承认不还璧,还会指责蔺相如无理和小家子气;此时的蔺相如充分看透了秦王的心理,即对和氏璧的好奇和喜爱的心理,蔺相如顺其心理,做法又合情合理,利令智昏的秦王怎能不上当。

②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往柱子上撞。

“理直气壮”,指理由充分,说话有气势。真是手中有璧,心中有底。蔺相如知道秦王特别喜欢这块璧,于是抓住秦王喜欢璧的心理,威胁秦王,吓唬秦王。一个“撞”字足以表现出蔺相如的勇敢无畏,也可看出他的才智过人。

③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

在秦王假意答应给城后,蔺相如又提出举行授璧典礼的主意,既赢得把璧送回赵国的时间,又可以让更多的人知道秦王以城换璧的事是真是假,他说话是不是算数。由此看出蔺相如做事考虑得非常周全,一点空子不留给秦王。


《将相和》课文分段和段落大意是什么
故事表达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将相和,平天下”这个中心思想。各个段意:全文可以分成三段。第一段(1~10)自然段,写蔺相如出使秦国,机智勇敢,保护国宝,立了大功。第二段(11~15)自然段,写蔺相如在渑池会上,不畏强暴,维护国威,又立新功。第三段(16~18)自然段,写廉颇负荆请罪,将相...

将相和分为哪三个部分
《将相和》分为《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部分。《将相和》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课课文,这个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将相和》这出故事宣扬的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将相和,平天下。《将相和》节选: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常常进攻别的国家。有一回,赵王得了...

《将相和》分段、段意、课文主要内容、生字解析。
战国时赵国舍人蔺相如(相)奉命出使秦国,不辱使命,完壁归赵;又培同赵王赴秦王设下的渑池会,使赵王免受暗算.为奖励蔺相如的汗马之功,赵王封蔺相如为丞相.老将廉颇(将)居功自傲,对此不服,而屡次故意挑衅,蔺相如以国家大事为重,始终忍让.后廉颇终于醒悟,向蔺相如负荆请罪.将相和好,共同辅国,...

将相和怎样分段
将相和课文 将相和的三个小故事 《将相和》 将相和读后感 将相和分段、总要内容 将相和小标题分段 将相和的主 将相和。 将相和教学设计 其他类似问题2008-10-27 《将相和》课文怎么分段,段意是什么 22 2016-04-12 将相和分段4部分,快快快,谢谢啦 2 2015-11-28 将相和的第九段段意 5 2006-03-1...

12.将相和的分段?
第一段(1—10)写了蔺相如“完壁归赵 第二段(11—15)写了蔺相如在“渑池之会”上又立了功 第三段(16—18)写了蔺相如回避廉颇,廉颇上门负荆请罪

《将相和》的段落大意
《将相和》的段落大意 5 把这篇课文分段,写出段落大意 蓝色々冰雨 | 浏览2492 次 问题未开放回答 |举报 推荐于2017-12-16 16:19:29 最佳答案 第一段(第1~10自然段):写蔺相如完璧归赵。第二段(第11~15自然段):写蔺相如在渑池会上有立了功,被封为上卿。第二段(第16~18自然段):写蔺相如回避...

《将相和》这篇课文由完璧归赵、渑池会见、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组成...
因为蔺相如完璧归赵,在渑池会上维护了国家的尊严,立了大功,理所当然受到赵王提升,职位比廉颇高,引起了廉颇的不服气,造成将相不和。因此可以把第一、二个故事看做是第三个故事的起因。将相和源于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廉蔺交好”(或“负荆请罪”)。

《将相和》这篇课文中“和”是什么意思
将相和出自于春秋战国时期赵国的大臣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廉颇因不满蔺相如外交取得成功而深受赵王倚重,对蔺相如一直颇有微词。而蔺相如为顾全国家大局,处处礼让廉颇。有一次,蔺相如在路上遇到廉颇还主动让路,廉颇嘲笑蔺相如胆小怕事,而蔺相如对手下人说出了他为何这么做的原因。廉颇听后深感惭愧...

给将相和分段,并加上合适的小标题,并分别说说主要内容,再说说这三个...
《将相和》这个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篇课文是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廉蔺交好”(或“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组成。“完璧归赵”的“璧”指的就是“和氏璧”。它是一块宝玉的名称,有一段不平凡的来历。相传在春秋时期的楚国,有个叫卞和的人,在楚山中拾到一块玉璞(即未经过...

将相和课文有中心句吗?分段理解每段什么意思 概括主人公故事分别有什...
1、课文《将相和》有三个故事,这三个小标题分别是:(1)完璧归赵 (2)渑池之会 (3)负荆请罪 2、《将相和》课文中的三个故事的联系:课文中的三个故事,每个故事都有矛盾的发生、发展和结果,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又有紧密的联系。“完璧归赵”是“渑池之会”的发展;“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

平罗县19838046226: 《将相和》的段落大意 -
严妹奥博: 第一段(第1~10自然段):写蔺相如完璧归赵. 第二段(第11~15自然段):写蔺相如在渑池会上有立了功,被封为上卿. 第二段(第16~18自然段):写蔺相如回避廉颇,廉颇上门负荆请罪,两人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平罗县19838046226: 将相和这篇课文的全文中心是? -
严妹奥博: 中心思想:故事表达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将相和,平天下”这个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全文可以分成三段.第一段(1~10)自然段,写蔺相如出使秦国,机智勇敢,保护国宝,立了大功.第二段(11~15)自然段,写蔺相如在渑池会上,不畏强暴,维护国威,又立新功.第三段(16~18)自然段,写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好.

平罗县19838046226: 将相和 分段及段意 还有那三件事的内容 要简洁、明了第一件:完璧归赵 第二件:渑池相会 第三件:负荆请罪 -
严妹奥博:[答案] 完璧归赵:1到10自然段渑池相会:11到14自然段负荆请罪:15到18自然段完璧归赵:蔺相如利用秦王爱壁的特点,将和氏壁完好无损的送回赵国渑池相会:蔺相如陪同赵王赴秦王设下的渑池会,使赵王免受侮辱.为表彰蔺相如的功劳,赵...

平罗县19838046226: 完璧归赵如何分段? -
严妹奥博: 《将相和》这个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篇课文是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廉蔺交好”(或“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组成. “完璧归赵”的“璧”指的就是“和氏璧”.它是一块宝玉的名称,有一段不平凡的...

平罗县19838046226: 将相和怎样分段 -
严妹奥博: 可分为三部分.分别是:1-10第一部分,主要内容是:完璧归赵 11-15第二部分,渑池之会 16-18第三部分,主要内容是:负荆请罪

平罗县19838046226: 廉颇蔺相如列传每段的大概意思是什么 帮帮忙 -
严妹奥博: 课文共21段,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第1、2段),介绍廉、蔺二人的身份和地位.介绍廉颇较详;介绍蔺相如极为简略.一个是战功赫赫、地位显贵、天下闻名的良将,一个是地位卑微、不为人知的小小食客.对比鲜明,为下文两人矛盾...

平罗县19838046226: 《负荆请罪》怎么分段,段意是什么?主要内容是什么? -
严妹奥博: .......没学过这课文,我那会学的是将相和,古文 如果你的也是的话,可以分成三个部分:完壁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如果说但分负荆请罪,那就按照

平罗县19838046226: 12.将相和的分段? -
严妹奥博: 〔1~10〕写完璧归赵 〔11~15〕写渑池之会 〔16~18〕写负荆请罪

平罗县19838046226: 如何概括段意? -
严妹奥博:[答案] 段落是通向全篇的桥梁,准确地概括段意,是理解课文内容,理清作者写作思路,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基础.准确地概括段意,就能较快地抓住文章的重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在概括段意的过程中,既要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又要运用简练、准...

平罗县19838046226: 谁知道《廉颇蔺相如列传》的全文大意?把《廉颇蔺相如列传》文章的主要意思概括出来 -
严妹奥博:[答案] 《将相和》这个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组成.3个故事的联系:“渑池之会”是“完璧归赵”的发展,“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又是“负荆请罪”...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