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是哪朝人?除了《岳阳楼记》还有什么著作?

作者&投稿:战昌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范仲淹还有哪些著作,除了 岳阳楼记~

江上渔者  
江上渔者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定风波·自前二府镇穰下营百花洲亲制  罗绮满城春欲暮。百花洲上寻芳去。浦映□花花映浦。无尽处。恍然身入桃源路。  莫怪山翁聊逸豫。功名得丧归时数。莺解新声蝶解舞。天赋与。争教我悲无欢绪。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御街行·秋日怀旧  纷纷堕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  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剔银灯·与欧阳公席上分题  昨夜因看蜀志。笑曹操、孙权、刘备。用尽机关,徒劳心力,只得三分天地。  屈指细寻思,争如共、刘伶一醉。  人世都无百岁。少痴騃、老成尫悴。只有中间,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牵系。  一品与千金,问白发、如何回避。

《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10月17日)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时范仲淹被贬放河南邓州,这篇文章便是写于邓州,而非写于岳阳楼。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北宋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及第。庆历三年(1043),参与庆历新政,提出了十项改革主张。庆历五年(1045),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
按照宋代人的习惯,写“记”以及散文一类的文章,本人并不一定要身在其地,主要是通过这种文章记录事情、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古时,邀人作记通常要附带一份所记之物的样本,也就是画卷或相关文献之类的资料,以供作记之人参考。
滕子京虽然被贬岳州,但他在任期间,做了三件政绩工程,希望能够取得朝廷的谅解。重修岳阳楼便是其中之一,完成于庆历五年(1045)。滕子京为了提高其政绩工程的知名度,赠给范仲淹《洞庭晚秋图》,并向他求作两记,一则就是《岳阳楼记》,另一则是《偃虹堤记》。

宋代名臣范仲淹,字希文,989年生于江苏吴县,他的生母生父早年亡,继母谢氏无以为生,便改嫁于青阳县长山朱文瀚。当时,尚在襁褓之中的范仲淹,也随继母育于朱家,不久,朱氏因病而亡,范仲淹全由继母抚养长大。尽管生活贫苦,但他坚持刻苦读书。大中祥符八年(1015),范仲淹与滕子京同时进士及第,不久,便邀滕子京来青阳长山,并赴九华山游憩。从此,两人成为至交。

范仲淹是宋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庆历三年(1043),仁宗任用范仲淹为参知政事(副宰相)。这年9月,他奉诏条上十事,即“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桑农”、“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意欲改革时弊、考核官吏、裁减闲冗。但他提出的所谓“新政”,前后只一年时间,便因贵族官僚的攻击和反对而告失败。庆历四年,范仲淹出任陕西河东宣抚使,翌年初又被罢。滕子京中进士后也曾任京官多年,后因被人诬告,于仁宗庆历四年贬为岳州(岳阳县)知州。1046年,滕子京重修建于唐初的岳阳楼,并加以扩建,把唐宋人咏岳阳楼的诗赋刻在石上,嵌于楼壁。范仲淹于这年9月15日“作文以记之”。尽管他们当时或被谪贬,或被罢官,但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而是指出自己的更高抱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正是这样的思想境界,《岳阳楼记》成了世世代代的名篇。

范仲淹在池州许多地方留下足迹,《建德县志》卷之九中,载有他的一首题为《尧庙》的诗:“千古如天日,巍巍与善功。禹终平洚水,舜载致熏风。江海生灵外,乾坤揖让中。乡人不知此,萧鼓谢年丰。”历史悠久的建德(今东至)县,素有尧舜之乡的称誉。尧庙即位于县城尧渡镇北10公里处的历山。相传舜帝耕于此山,尧帝千里来访。所以,历山及县城有多处皆以“尧舜”命名。范仲淹游历山唱尧庙,也许罢官之后游此而作,亦或进士及第所写,均无从考据。《尧庙》这首诗是对尧舜功勋的赞颂。

范仲淹卒于1052年,卒谥文正,生前著有《范文正公集》。因其与池州结下不解之缘,后人对其十分景仰。清代,曾在范仲淹少时居地的长山(今青阳木镇长山村),建有范文正公祠堂,“为屋十楣,有室以奉遗像,有堂以严祭享,有廊以居守祀者”(丁黼:《范文正公祠堂记》)。由此可见,范氏祠堂规模之大。惜历经兵火,今已无存。

附他的诗词全集

宋代名臣范仲淹,字希文,989年生于江苏吴县,他的生母生父早年亡,继母谢氏无以为生,便改嫁于青阳县长山朱文瀚。当时,尚在襁褓之中的范仲淹,也随继母育于朱家,不久,朱氏因病而亡,范仲淹全由继母抚养长大。尽管生活贫苦,但他坚持刻苦读书。大中祥符八年(1015),范仲淹与滕子京同时进士及第,不久,便邀滕子京来青阳长山,并赴九华山游憩。从此,两人成为至交。

范仲淹是宋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庆历三年(1043),仁宗任用范仲淹为参知政事(副宰相)。这年9月,他奉诏条上十事,即“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桑农”、“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意欲改革时弊、考核官吏、裁减闲冗。但他提出的所谓“新政”,前后只一年时间,便因贵族官僚的攻击和反对而告失败。庆历四年,范仲淹出任陕西河东宣抚使,翌年初又被罢。滕子京中进士后也曾任京官多年,后因被人诬告,于仁宗庆历四年贬为岳州(岳阳县)知州。1046年,滕子京重修建于唐初的岳阳楼,并加以扩建,把唐宋人咏岳阳楼的诗赋刻在石上,嵌于楼壁。范仲淹于这年9月15日“作文以记之”。尽管他们当时或被谪贬,或被罢官,但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而是指出自己的更高抱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正是这样的思想境界,《岳阳楼记》成了世世代代的名篇。

范仲淹在池州许多地方留下足迹,《建德县志》卷之九中,载有他的一首题为《尧庙》的诗:“千古如天日,巍巍与善功。禹终平洚水,舜载致熏风。江海生灵外,乾坤揖让中。乡人不知此,萧鼓谢年丰。”历史悠久的建德(今东至)县,素有尧舜之乡的称誉。尧庙即位于县城尧渡镇北10公里处的历山。相传舜帝耕于此山,尧帝千里来访。所以,历山及县城有多处皆以“尧舜”命名。范仲淹游历山唱尧庙,也许罢官之后游此而作,亦或进士及第所写,均无从考据。《尧庙》这首诗是对尧舜功勋的赞颂。

范仲淹卒于1052年,卒谥文正,生前著有《范文正公集》。因其与池州结下不解之缘,后人对其十分景仰。清代,曾在范仲淹少时居地的长山(今青阳木镇长山村),建有范文正公祠堂,“为屋十楣,有室以奉遗像,有堂以严祭享,有廊以居守祀者”(丁黼:《范文正公祠堂记》)。由此可见,范氏祠堂规模之大。惜历经兵火,今已无存。

范 仲 淹
柳公权说:心正则笔正。这句话用在范仲淹身上再合适也不过了。这位大宋一代名臣,书法外柔内刚,一派凛然之气,如其风神、如其情怀、如其为人。

范仲淹(公元989-1052年),字希文,唐朝宰相范履冰之后。范氏原藉陕西州,后迁江苏吴县定居。他幼年丧父,母亲改嫁,家境清寒,但志操高洁,力学不缀。据说他学习“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冰沃 面;食不给,至于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天道酬勤,苦学成才,宋大中祥符八年(公元 1015年)举进士,授广德军司理参军。后辗转为官,至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 兼知延州。任职期间,他提出了一整套以防守为主的抵御了西夏的袭扰,博得了宋仁宗“若仲淹出援, 吾无忧矣”的赞赏。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范仲淹迁参知政事,施行新政,提出明黜陟、抑侥幸、 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血、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十项改革措施,后终因受诽谤而罢执政。事虽未成,范仲淹庆历新政实开王安石熙宁新法之先河。六十四岁病逝,赠兵部尚书,谥文正, 因此人多称他为文正公。范仲淹死后,宋仁宗亲自为他书写了一块“褒贤之碑”,以示恩宠。

范仲淹也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尽管作品不多,但凡读过他传颂千古之名作《岳阳楼记》的人,无不被巴陵胜状洞庭景色所陶醉,无不被这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卓越政治家的崇高抱负和宽广胸怀所折服。他的诗词尤其是词在宋代文学史有一定的地位,意境宽广,风格沉雄,一扫唐末五代词的萎靡之气。

范仲淹不仅以政声文名著称,他的书法也被世人所重。范仲淹无意当一位书法家,但他的墨迹如他的《岳阳楼记》,字字珠玑,行行珍宝,广为后人所喜爱。这不仅是因为他人品清正,后人以人取书,而是他的书法确实有一种特殊的魅力。宋四家之一的黄庭坚称范仲淹的书法“落笔痛快沉着,极近晋、宋(南朝刘宋)人书。苏才翁(舜元,宋代书法家)书与《乐毅论》同法。盖文正钩指回腕,皆优入古人法度。”又云“范文正公书《伯夷颂》极得前人笔意,盖正书易俗,而小楷难于清劲有精神”。 朱长文在《继书断》里也说,仲淹“晚年学《乐毅论》,是东晋“书圣”王羲之书写的小楷法书,被唐代大书家褚遂良评为“笔势精妙,备尽楷则”。前人评书,对书法家能继承“晋、宋人书”、“优入古人法度”,特别是脱胎二王、备极古韵,是最佳的褒美之词。黄庭坚等人说范仲淹书法源自《乐毅论》, 无论是对他书艺的首肯。当然,范仲淹的书法决不是《乐毅论》的简单再现,他书法中的外和内刚之态, 蕴涵的凛然之气,以及技法中的钩指回腕法,无不说明范氏书法中既有对传统的吮吸,也包含了新的艺术体验(尽管有的可能是无意的)。这在他传世的两件名迹即《与师鲁舍人书》、《道服赞》可以窥见一二。《与师鲁舍人书》是范仲淹写给他朋友,也是声震文坛的名士师鲁的行书信件墨迹。范氏与师鲁非泛泛之交,有文字缘。相传范仲淹的文字时经师鲁的审定:“范文正尝为人作墓铭,已封将发,忽曰: 不可不使师鲁见之。明日以示师鲁,师鲁曰:希文(范仲淹的字)名垂一时,后世所取信,不可不慎也, 今谓转运使为部刺史,知州为太守,诚为脱俗,然今无其官,后必疑之,正起俗儒争论也。希文抚几曰: 刺以示子,不然吾几失之”。既然两人关系非一般,写信也就不必拘束紧张,可以一任指腕之自运了。

范仲淹(989—1052)
北宋中叶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字希文,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官到参知政事(副宰相)。
范仲淹青少年时期,在日食两餐冷粥的困境中坚持刻苦攻读,甚至五年未尝解衣就枕,这番艰苦生活的磨炼,使他后来始终能以清廉律已,关心人民疾苦,不忘“忧天下”的初志。中年做官后,接连上书议论国事,讥切时弊。后得罪宰相吕夷简,贬饶州。康定元年(1040),边事紧急,召为龙图阁直学士,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防御西夏。由于号令严明,训练有方,又能团结当地羌人,戍边数年,名重一时,羌人尊呼为“龙图老子”,西夏称为“小范老子”,赞其腹中有数万甲兵。庆历三年(1043),吕夷简罢相,范仲淹参知政事。曾提出十条建议以革新朝政,重在整顿吏治,限制公卿大臣的子侄荫官,引起腐朽官僚势力的不满,攻击他引用朋党,迫使离朝,“庆历新政”即此结束。后于赴颖州途中病死。
范仲淹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他意识到宋初数十年来文章柔靡、风俗巧伪的危害,强调继承历史上进步的文学传统,并推荐当代能坚持风雅比兴传统的好作品,自己的诗文也代表着文学创作中的进步方向。他的论说文旨在阐明民为邦本的重要性,议论风发,具有夺人的气势。《岳阳楼记》是其传颂千古的名作。文章提出正直的士大夫应立身行一的准则,认为个人的荣辱升迁应置之度外,“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光”。全文记叙、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动静相生,明暗相衬,文词简约,音节和谐,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对比,成为杂记中的创调。诗歌方面,坚持风雅传统,诗风古朴,有散文化及多议论的倾向,以《四民歌》为代表。词存五首,《渔家傲》为其名作,写戌边生涯,以身许国的英雄气慨及忧国思乡的悲凉情怀表达得协和统一,开拓了宋词的表现领域。有《范文正公集》。

范仲淹(989—1052)
北宋中叶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字希文,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官到参知政事(副宰相)。
范仲淹青少年时期,在日食两餐冷粥的困境中坚持刻苦攻读,甚至五年未尝解衣就枕,这番艰苦生活的磨炼,使他后来始终能以清廉律已,关心人民疾苦,不忘“忧天下”的初志。中年做官后,接连上书议论国事,讥切时弊。后得罪宰相吕夷简,贬饶州。康定元年(1040),边事紧急,召为龙图阁直学士,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防御西夏。由于号令严明,训练有方,又能团结当地羌人,戍边数年,名重一时,羌人尊呼为“龙图老子”,西夏称为“小范老子”,赞其腹中有数万甲兵。庆历三年(1043),吕夷简罢相,范仲淹参知政事。曾提出十条建议以革新朝政,重在整顿吏治,限制公卿大臣的子侄荫官,引起腐朽官僚势力的不满,攻击他引用朋党,迫使离朝,“庆历新政”即此结束。后于赴颖州途中病死。
范仲淹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他意识到宋初数十年来文章柔靡、风俗巧伪的危害,强调继承历史上进步的文学传统,并推荐当代能坚持风雅比兴传统的好作品,自己的诗文也代表着文学创作中的进步方向。他的论说文旨在阐明民为邦本的重要性,议论风发,具有夺人的气势。《岳阳楼记》是其传颂千古的名作。文章提出正直的士大夫应立身行一的准则,认为个人的荣辱升迁应置之度外,“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光”。全文记叙、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动静相生,明暗相衬,文词简约,音节和谐,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对比,成为杂记中的创调。诗歌方面,坚持风雅传统,诗风古朴,有散文化及多议论的倾向,以《四民歌》为代表。词存五首,《渔家傲》为其名作,写戌边生涯,以身许国的英雄气慨及忧国思乡的悲凉情怀表达得协和统一,开拓了宋词的表现领域。有《范文正公集》。


五子指的是哪五子
文中子:本名王通,(584年—617年),字仲淹,号文中子,隋朝河东郡龙门县通化镇(今山西省万荣,一说山西河津)人,著名教育家、思想家,王通从小受家学熏陶,精习《五经》,著名的启蒙读物《三字经》把他列为诸子百家的五子之一:“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老子:姓李名耳,字聃...

《范仲淹》历史评价与正史事迹,《范仲淹》人物故事小传
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入朝为参知政事,与富弼、欧阳修等推行新政,后被政敌诬为朋党,罢政,出知邠、邓、杭、青等州,卒年64。死时“四方闻者、皆为叹息”,“羌酉数百人,哭之如父。” 〔正史〕 范仲淹字希文,其先邠州人也,后徙家江南,遂为苏州吴县人。仲淹二岁而孤,母更适长山朱氏,从其姓,名说。既长...

古代出生卑微,但是没有苟且的人
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年)八月初二,范仲淹在徐州降生.他的父亲范墉,当时做宁武军节度掌书 记——徐州军事长官的秘书.范墉先娶陈氏,继娶谢氏.仲淹是他第三个儿子.范仲淹出生第二年.父亲便病逝了.谢氏贫困无依,只好抱着襁褓中的仲淹.改嫁山 东淄州长山县(今山东邹平县附近)一户姓朱的人家.范仲淹也...

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苏轼,这些人的关系如何?
仲淹、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苏轼,年龄是这个先后顺序。先说政治地位。按几人最高的实际地位来算,则是在宋神宗熙宁年间,与“上如一人”的王安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最;宋哲宗年间守旧派领袖,废尽新法的司马光(尚书省左仆射)次之;而在宋仁宗时期范仲淹和欧阳修虽然都曾位居参知政事,...

杨坚和杨广是什么关系?
3、王通(584—617),字仲淹,道号文中子,河东郡龙门县通化镇(今山西万荣县通化镇,通化镇1972年由山西河津县划入万荣县)人,隋朝著名儒家、教育家、思想家。事迹:王通弃官归乡后,便潜心钻研孔子的“六经”,据说曾经受书于东海李育、学诗于会稽夏典,问礼于河东关子明,正乐于北平霍汲,考易于...

纵观历史,为什么整个宋朝文人辈出?
因为宋太祖赵匡胤注重对文学的发展,还曾下令要求其子孙永远不得杀害文人,文人在宋朝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升,重文轻武的风气在宋朝达到了极致,"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也在宋朝文化兴盛时期被传为佳话。文学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同样关联的史学领域也得到了支持和推动,其中...

名人传记(简略一点200字)
端拱二年(989 年)八月二日,范仲淹生于徐州,次年(990 年)父亲不幸逝世,范家失去了生活来源,范仲淹之母谢氏贫而无依,只好带着尚在襁褓中的仲淹改家山东淄州长山县一户姓朱的人家。从此,范仲淹改姓名叫朱说(音yue),在朱家长大成人。范仲淹从小读书就十分刻苦,朱家是长山的富户,但他为...

历史上的王姓名人
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王杨卢骆”、“初唐四杰”。王勃自幼聪敏好学,据《旧唐书》记载,他六岁即能写文章,文笔流畅,被赞为“神童”。九岁时,读颜师古注《汉书》,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十六岁时,应幽素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因做...

文言文纯礼以父仲淹
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党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使者以白陵使韩琦,琦曰:“范纯礼岂不知此?将必有说。”他日,众质之,纯礼曰:“陵寝皆在邑境,岁时缮治无虚曰,今乃与百县均赋,曷若置此,使之奉常时用乎?。琦是其对。 还朝,用为三司盐铁判官,以比部...

读人诗先读诗人——我是少年天才王勃
我王勃何许人也?诸位后生至少熟识两首诗词: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 也罢,命已矣。 1 我爸爸的爸爸叫王通,字仲淹。谥“文中子”。 取自《周易》“黄裳元吉,文在中也”。 祖父善学,继承孔孟之说,贯通儒学,创建河汾学说。 家中门联:教衍河汾门罗将相 ,道存子集名著隋...

青秀区15147172370: 范仲淹是谁呢?
尘蒲独活: 范仲淹(989年一 1052年),字希文,和包拯同朝,是北宋名臣,政治家、文学家,汉族,吴县(今属江苏)人.年少家贫,但勤奋好学,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

青秀区15147172370: 范仲淹简介50字左右? -
尘蒲独活: 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1]),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2]授广德军司理参军.后...

青秀区15147172370: 范仲淹的简介 -
尘蒲独活: 范仲淹:(969 -1052),字希文,吴县(今属江苏)人.宋真宗朝进士.庆历三年(1043)七月,授参知政事,主持庆历改革,因守旧派阻挠而未果.次年罢政,自请外任,历知州、邓州、杭州、青州.卒谥文正.他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成就亦杰然可观.散文《岳阳楼记》为千古名篇,词则能突破唐末五代词的绮靡风气.有《范文正公集》,词仅存五首其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闻名天下,享誉至今

青秀区15147172370: 范仲淹是什么朝代的? -
尘蒲独活: 北宋真宗,仁宗时人

青秀区15147172370: 诗人范仲淹是什么 -
尘蒲独活: 范仲淹(989年—1052年)【男】(即太宗端拱二年——皇佑四年) 字希文.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谥号“文正”,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望亭)人.少年时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

青秀区15147172370: 关于范仲淹的故事!
尘蒲独活: 范仲淹 (989 - 1052) 范仲淹(公元989-1052年),字希文,北宋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自小胸怀大志,苦学不辍.26岁(1015年)时举...

青秀区15147172370: 1.范仲淹,字什么?北宋什么家.什么家?有什么作品集? 2.李清照号什么? 3.苏轼,字什么?号... -
尘蒲独活: 1、希文,文学,思想,军事家,《岳阳楼记》; 2、易安居士; 3、子瞻,号东坡居士,父苏洵,弟苏辙,三苏; 4、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与苏轼并称苏辛; 5诗与李商隐“温李”词与韦庄“温韦”.温八叉.

青秀区15147172370: 文学家的范仲淹 -
尘蒲独活: 生於徐州,隔年(990年)父亲不幸逝世,母亲谢氏改嫁到山东淄州长山县一户姓朱的人家,范仲淹改姓名叫朱说.范仲淹后来在长白山上的醴泉寺读书,每天只煮一锅粥,凉了以后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范仲淹知道自己身世之后,便辞别...

青秀区15147172370: 范仲淹是北宋初年杰出的什么 -
尘蒲独活: 范仲淹是北宋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他不仅在政治上有卓越贡献,而且在文学、军事方面也表现出非凡的才能.著名的《岳阳楼记》就是出自他手,文章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深为后人喜爱,广为传诵...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