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苏轼,这些人的关系如何?

作者&投稿:饶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包拯 欧阳修 范仲淹 司马光 王安石 苏轼是一个时代的人吗 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范仲淹(989-1052)
包拯(999—1062)
欧阳修(1007-1073)
司马光(1019-1086)
王安石(1021-1086)
苏轼(1037-1101)

范仲淹在宋仁宗时期,主持过庆历新政,包拯是反对派,欧阳修是支持派。宋仁宗变法决心不强,只一年新法就完败了,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等人被指为”朋党“,欧阳修不得不写《朋党论》为自己辩诬。
范仲淹、包拯、宋仁宗相继死去,宋英宗是个病秧子,即位后四年也挂了,到了宋神宗登基,第二年就起用王安石变法,直到宋神宗死去, 才被司马光提出”以母改子“的儒家新理论废掉。
好吧,历史评价这次持续十七年的变法运动也失败了,至少史学界的主流观点如此。
值得一提的是,欧阳修当时是文坛领袖,他对王安石和苏轼的诗文不遗余力的推荐和赞赏,但王安石变法之后,原先的新法支持派成了保守派(欧阳修没有旗帜鲜明的反对王安石变法,只是提出了一些批评性建议,把他捧为保守派,应该是后来保守派扯虎皮做大旗的杰作)。
至于司马光,没听说他跟欧阳修有什么关系,司马光的诗文可能功力不到,所以欧阳修不甩他。但司马光在政治上,是铁杆保守派,曾苦口婆心三次写信劝王安石不要变法,王安石的回信《答司马谏议书》成了名文,司马光的三封信只是史料。因为司马光打死也不愿意变法,宋神宗把他打发到洛阳写《资治通鉴》了,宋神宗死后才被太后召唤回来,废除所有变法主张。
苏轼是几人中最小的一个,在政治上反复无常,一会儿是保守派,一会儿又承认错误,想做革新派;一会儿把王安石捧上天,一会儿又把司马光送上云端(王和司马的谥文都是他写的,比较之后,处处矛盾)……

提起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苏轼,这可是北宋年间响当当的人物,都是著名的文学家。除了苏轼外,其余三人也都是政治家,都做过宰相,对北宋的社会发展都做出过杰出贡献。就是当今的儿童都在吟诵他们的诗词。他们的诗词文章倍受后世尊崇,可见他们影响力有多么深远。这就是他们的共性。若说他们之间什么关系,如果把他们的生平列出来,足可以成为北宋文学的缩影。
先来总体说说他们关系
欧阳修是他们这四位人中最年长的一个。欧阳修曾经主考礼部,录取了苏轼、苏辙、曾巩等人,也就是说苏轼是欧阳修的学生。欧阳修非常欣赏苏轼的文笔,常常感叹后生可畏。司马光、王安石他们俩年龄相差不多。他们与当时的包拯志趣相投,私交非常好,而且司马光、王安石是同年逝世的的。但是他们政见明显不同,司马光明确反对王安石变法。欧阳修对王安石的青苗法也是反对的。而苏轼是这四位中最年轻的一位。他的父亲苏洵和欧阳修私交很好。
先来说说欧阳修

欧阳修,四川绵阳人,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死后累赠太师、楚国公,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他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他的文学成就非常突出,在古文、古诗、词作、书法等方面都引领风向标。比如他在词作上表现自我情怀的创作方式对后来的苏轼有着直接的影响。
后来她科举进士及第,步入仕途。由于上司钱惟演欣赏年轻文人,不让他们承担琐碎的行政事务,欧阳修等人有了充分的时间去琢磨古文创作。
欧阳修与范仲淹交往颇深,范仲淹在仁宗的支持下实行庆历行政。欧阳修参与革新,成为革新派干将,提出改革吏治、军事、贡举法等主张。但在守旧派的阻挠下,新政遭到失败。范仲淹被贬饶州,欧阳修作为范仲淹一派也受牵连,被贬为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接下来几年,他是仕途坎坷,召回、被贬,反反复复被贬往不同地方。
贬在滁州,欧阳修写下了不朽名篇《醉翁亭记》,古文艺术达到成熟。后来,他在仁宗一朝,就开始修撰史书《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在英宗、神宗时,官运亨通,做到了参知政事(宰相),后又相继任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欧阳修对有真才实学的后生极尽赞美,竭力推荐,使一大批当时还默默无闻的青年才俊脱颖而出,名垂后世,堪称千古伯乐。
不但包括苏轼、苏辙、曾巩等文坛巨匠,还包括张载、程颢、吕大钧等旷世大儒的出名与欧阳的学识、眼光和胸怀密不可分。他一生桃李满天下,包拯、韩琦、文彦博、司马光,都得到过他的激赏与推荐。“唐宋八大家”,宋代五人均出自他的门下,而且都是以布衣之身被他相中、提携而名扬天下。
正是欧阳修堪为人师的道德文章,才有薪火相传的苏门四学士的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才有了曾巩、曾布昆仲,才有了“中国十一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王安石。是欧阳修奠基了宋代文化盛世的基础。
小结一下:
王安石、司马光在仕途上得以发展都与欧阳修的大力举荐有关系,而苏轼的才华成就也受到欧阳修影响比较大。
再来说说司马光

他历经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属于一个元老级的人物。司马光在仁宗朝的主要表现就是在史学上。主要的任务是修史,也做过五年的谏官。他做谏官期间忠于职守,兢兢业业。他多次上书仁宗解决继嗣问题。英宗赵曙被立为皇太子,司马光的功劳很大。英宗即位后与曹太后矛盾日益加深,也是司马光前后共上17封奏章,从全局出发,讲历史、摆厉害、晓大义,苦苦相劝,才使太后和英宗矛盾缓和。他任职期间,非常关心下层人民的生活,多次为下层人民的利益提出建议。
司马光与王安石,包拯由于志趣相投,私人感情很好。很遗憾的是,他们政治上观点截然相反。
在神宗朝,当时任参知政事欧阳修极力向神宗推荐司马光,神宗任司马光为翰林学士,不久,又任司马光为御史中丞。
后来神宗支持王安石变法,司马光明确反对王安石的变法。曾经的好友因为政见不和而各持己见。司马光为好友范镇不满王安石变法罢官而鸣不平,他就辞职离京,退居洛阳,绝口不论政事,继续编撰《通鉴》。
经过了15年,他完成了《通鉴》。呈给神宗看,受到了神宗的高度赞誉,并亲自改名为《资治通鉴》。
到了哲宗一朝,太皇太后高氏重用司马光,拜为宰相。当时司马光已是60多岁高龄,他上任后废除了王安石的变法。同时把反对新法而遭到贬官的苏轼、苏辙等人召回朝中任职。历史上这个事件叫“元祐更化”。
王安石也是一位有个性的政治家

王安石的好友曾巩是欧阳修的学生,他曾经向欧阳修推荐王安石的文章,受到欧阳修的高度赞赏。仁宗朝时,欧阳修举荐王安石为谏官。可王安石拒绝了。他志不在此,他决心改革。看出来王安石非常有个性。欧阳修又以王安石俸禄养家为由任命他为群牧判官。在他的早期官宦生涯中,欧阳修对他帮助很大。
1058年,王安石就上书仁宗,提出变法主张,当时并没有被仁宗采纳。
到了英宗朝的时候,朝廷屡次征召他赴京任职,他均以服母丧和有病为由拒绝入朝。看来。为了自己的理想,王安石还是非常坚守的。
神宗朝的时候,他受到了神宗的器重,开始进行变法。史称“熙宁变法”。他曾经两度拜相。但他的变法遭到了保守派的强烈反对。而保守派典型代表就是王安石的好友司马光。而欧阳修对王安石的青苗法也是不赞同的,也提出过批评。
最后说说苏轼
他是四个人当中年龄最小的。他经历了五朝,一直到宋徽宗的时候他还健在。他的成就主要在文学上,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他的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他开创了“豪放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也是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同时他书法了得,为“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其擅长墨竹、怪石、枯木等。
可是他的仕途坎坷,屡次被贬,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不过苏轼天性乐观,贬到哪里,他的才华,文章就传播到哪里,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留给后世数不尽的灿烂华章让后世吟诵至今。

仲淹、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苏轼,年龄是这个先后顺序。先说政治地位。按几人最高的实际地位来算,则是在宋神宗熙宁年间,与“上如一人”的王安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最;

宋哲宗年间守旧派领袖,废尽新法的司马光(尚书省左仆射)次之;

而在宋仁宗时期范仲淹和欧阳修虽然都曾位居参知政事,但当时朝中还有其他如吕夷简、杜衍等一干重臣耆老坐镇,决然比不上王荆公、司马温公那般独断朝纲??

至于苏轼??他所做的最重要的位置大概是中书舍人!主要负责写诏书......这大概是王安石30岁的时候就干烦了的事情。其后虽然还履任兵部尚书,但这是个闲职,职能被枢府和吏部瓜分殆尽。再之后就一直遭贬,直到徽宗即位才召他回京,政治上苏轼无法与前四人相提并论。再说集团利益。其中,范仲淹和欧阳修算是一个集团,他们两个之间关系极好,范仲淹作为老大哥,对欧阳修多有照顾。

范仲淹是四人中最早位处宰相的,但在位不久便遭贬黜。(怪不得他,党争失败,杜衍都遭贬,何况范仲淹)庆历年间,范仲淹曾主持变法,号称“正本澄源”,其实根本未能触及深层次的问题,而且不到一年便作罢,意义实在不值一提,唯一能拿出来讲的,就是为日后王安石的变法开了一个不好的头。

而在杜衍、范仲淹先后被贬之后,欧阳修仍然不知进退,连续上书为其力争,最后也因“朋党”一事屡屡遭人口诛笔伐。最后还被设计(其实属实,更为可疑的还有他和他外甥女极为暧昧的关系),以“侵占外甥女财产”之罪出贬滁州。但在之后,欧阳修又在皇?元年(1049年)回朝,之后起起落落,几番风雨,也未能在政治上大有作为。最后是相互关系。范仲淹与欧阳修哥俩好,也没啥好说的;欧阳修与王安石。最开始二人关系还不错,欧阳修作为文坛领袖、政坛前辈还和王安石互赠诗文,向韩琦举荐王安石。后期却因为政见不合,对新法多有抵触,在地方执政期间曾拒不执行新法有关工作,致使与王安石在政治上交恶??

王安石与司马光,则是政治上的死对头,但在私交上倒也过得去,两人联手做出了历史上鼎鼎有名的“君子之争”。但二人为政时可谓斗的不可开交,你来我往之下十余年苦斗,司马光虽然明显落于下风,但他能够本着不屈不饶的革命精神,持之以恒的发挥台谏“风闻奏事”的先进作用,不断对新法进行阻扰,实在是可歌可泣。所以,王安石也称司马光为“流言宗主”??虽然我们的司马光同志文采斐然,兢兢业业,但其业务工作能力实在及不上王安石,以至于在王安石当政时期几乎是黯淡无光,碌碌无为,期间还被贬去西京洛阳,安心编撰《资治通鉴》去了。

这两人之争在历史上已成公案,利害争议颇多,千百年间朝野之上,江湖一下早已嚼的稀烂,这里就不多说了。楼主尽可以将其想象成北宋版的,湖人对凯尔特人吧?...

至于苏轼......则是一朵奇葩??在变法派反变法派,在守旧派反守旧派,两边不讨好,一生在朝中都不如意,王安石说他:“华辞诚无用,有吏材则能治人”,连宋神宗都说:苏轼非佳士。皇上都看不上你,你还能做什么呢??这一点苏轼可就远不如他弟弟苏辙,看似木讷迂阔,实则明镜晓势。

当然,他和欧阳修确实情谊深厚,苏轼在1057年,被欧阳修钦点为榜眼,据说欧阳修当时还认为所阅之卷乃是弟子曾巩所做,故意排在了第二,哪知公榜才知自己多心,苏轼的状元就这么没了??当然这是野史,苏轼和欧阳修的关系还是经得起考验的??



司马光是王安石变法反对派领袖。查一下宋徽宗用瘦金体写的《元佑党籍碑》,文彦博、苏轼、苏辙、范祖禹、晁补之、黄庭坚、秦观等共309人赫然在反对变法的奸党之列。司马光与苏轼关系非常的好,可是两人的政见也不相同,双方经常因为王安石变法的事情发生激烈的辩论。

就战线来说,苏轼和司马光是站在王安石对立面的立场,但是苏轼和司马光还有不同,他虽不同意全面改良,但是某些政见还是触犯了一些贵族阶级的利益,属于夹缝中的政客。

没有偏向任何实力派,也就注定了他在政治舞台上的生存空间小,难度大,其政治地位远没有其弟苏辙高.但是在文学艺术方面却为一世之翘楚,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全才的才子。

四人排名:

这四人的排名之中,范仲淹是最早出生,其次是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年纪最小的便是苏轼。欧阳修是范仲淹的门下,王安石和司马光又都是欧阳修。

推荐给朝廷的人物,而苏轼是欧阳修的门生。虽然大家都是文坛圣人,不过政治地位之上苏轼稍低,其他几人都在宋朝的中枢机构进行工作,王安石和司马光更是担任过宋朝的宰相。



前面楼主答得非常好


欧阳修传文言文及翻译是什么?
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稍徙乾德令、武成节度判官。仲淹使陕西,辟掌书记。修笑而辞曰:“昔者之举,岂以为己利哉?同其退不同其进可也。”久之,复校勘,进集贤校理。庆历三年,知谏院。时仁宗...

宋朝的文艺活动及文化
宋代文化空前进步,理学、文学、史学、艺术以及科学技术领域硕果累累,二程、朱熹、欧阳修、苏轼、司马光及沈括等优秀人物,享誉千古;而活字印刷、指南针及火药的发明和应用,更对人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宋朝是个群星汇粹的年代,寇准、包拯、欧阳修、范仲淹、王安石、苏东坡、沈括、岳飞、朱熹、李清照、辛弃疾、文天祥等等一...

仲淹为将 号令明白翻译
元昊请和,召拜枢密副使。王举正懦默不任事.谏官欧阳修等言仲淹有相材,请罢举正用仲淹,遂改参知政事。仲淹曰:“执政可由谏官而得乎?”固辞不拜,愿与韩琦出行边。命为陕西宣抚使,未行,复除参知政事。会王伦寇淮南,州县官有不能守者,朝廷欲按诛之。仲淹曰:“平时讳言武备,寇至...

文言文 宋史欧阳修传全文翻译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时即死了父亲,母亲郑氏一直守节未嫁,在家亲自教欧阳修读书学习,因家里贫穷,以至于只能以芦荻作笔,在地上学习写字。 后来考中了...初,范仲淹之贬饶州也,修与尹洙、余靖皆以直仲淹见逐,目之曰“党人”。自是,朋党之论起,修乃为《朋党论》以进。其略曰:“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

文言文范仲淹翻译
仲淹奏对更加急切,因此免职任饶州知府。 殿中侍御史韩渎迎合宰相的旨意,请求写下范仲淹的朋党,把他们的名字在朝堂上揭露。在这种情况下,秘书丞余靖进献...会司马伦⑶侵犯淮南,州县官有守不住的,朝廷想要杀了他。范仲淹说:“平时话不说军备,敌人来了而专门要求守臣,可以吗?郡守县令都可以不杀”。 4. 文言...

请各位给篇文言文故事!
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五)欧阳修苦读《欧阳公事迹》 【原文】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

文言文之范仲淹读书的答案
欧阳修的身世与范仲淹极为相仿,所以在欧公的心中范仲淹即是他终生追慕的前辈,而青年时的范仲淹,极其追慕的是刚毅果敢、文治武功的名臣寇准。 范仲淹为官正直敢谏言,遭到了一些别有用心的臣子猜忌,屡次被贬,仲淹仕途极其坎坷。据《宋史》记载言:“天圣七年冬至,仁宗率百官贺太后于会庆殿,对于此种有损国威的事情...

翻译:仲淹为将,号令明白,爱抚士卒……守令皆得不诛。
范仲淹说:平时忌讳讲完善装备,遇到敌人进攻时却专门责令县官员以死殉职,这样做合适吗?于是州县官吏才保全了性命。二、原文 仲淹为将,号令明白,爱抚士卒,诸羌来者,推心接之不疑,故贼亦不敢辄犯其境。元昊请和,召拜枢密副使。王举正懦默不任事,谏官欧阳修等言仲淹有相材,请罢举正用仲...

我对( )的尊敬 | 一篇作文 , 括号里填“一个古人的名字”,各位大侠帮...
当时范仲淹以其刚正不阿的人格魅力已在士林享有重望,馆职余靖、尹洙上疏论救,相继被贬外;欧阳修致书右司谏高若讷,斥其迎合时相不论救仲淹为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被贬知夷陵。蔡襄愤而作“四贤一不肖”诗记其事,士论荣之,传诵中外,洛阳纸贵。这场风波史称“景祐党争”,上述诸人后来均成为宋代名臣,范仲淹士...

范仲淹一生几次被贬?
直到庆历三年(1043年)春,由欧阳修力荐,“天子以仲淹众望所归拔用之”。于是,已届54岁的范仲淹又回京擢升为参知政事(副宰相)。几经贬黜放逐,仍是禀性难易,壮心不已,始终如一。这时,仁宗让吕夷简退职养病,让范仲淹与富弼、韩琦等实主朝政。很快,范仲淹就搞出了一个一揽子改革方案《答手诏...

鹤壁市19499996340: 包拯 欧阳修 范仲淹 司马光 王安石 苏轼是一个时代的人吗 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
芒张五维:[答案] 范仲淹(989-1052)包拯(999—1062)欧阳修(1007-1073)司马光(1019-1086)王安石(1021-1086)苏轼(1037-1101)范仲淹在宋仁宗时期,主持过庆历新政,包拯是反对派,欧阳修是支持派.宋仁宗变法决心不强,只一年...

鹤壁市19499996340: 宋朝都有哪些明人明将? -
芒张五维:[答案] 1、宋朝名人:苏轼、苏询、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赵普、司马光、范仲淹、包拯、沈括、宋江、方腊、秦桧、朱熹、辛弃疾、李清照、陆游、文天祥、陆秀夫,等等. 2、宋朝名将:杨业、石守信、高怀德、张令铎、王审琦、张光翰、赵彦...

鹤壁市19499996340: 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有哪些? -
芒张五维: 1、散文:唐宋八大家,宋有六,分别是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2、诗词:宋诗著名诗人有王安石、欧阳修、陆游、辛弃疾 婉约派的柳永,姜夔,李清照,周邦彦(另有晏殊,)

鹤壁市19499996340: 宋朝的名人有哪些? -
芒张五维: 1)宋太祖赵匡胤 (2)欧阳修 (3)包拯 (4)王安石 (5)司马光 (5)苏东坡 (6)朱熹 (7)岳飞 (8)沈括 (9)文天祥 (10)宋江

鹤壁市19499996340: 宋代的文学家有哪些??? -
芒张五维: 苏氏三父子,欧阳修,黄庭坚,曾巩,王安石,司马光,范仲淹,·····你可以去这个网址看看.

鹤壁市19499996340: 王安石,司马光,欧阳修,苏轼,他们在北宋王安石变法中是什么关系? -
芒张五维: 1. 主要可以分为以司马光和王安石为首的两大阵营,其中司马光是保守派,王安石是改革派 2. 苏轼的立场分为前后期,前期不支持变革,后期支持变革 3. 欧阳修也是支持变法的,不过更倾向于科举改革 4. 其实王安石的变法很有一套的,包括他自己的威望,能力和人品都是很为人称道的,唯独一个败笔,就是任人不贤,他不会察人,识人和用人,只看其才不查其德,所以才会导致人人离心,一步步走向失败.

鹤壁市19499996340: 宋代的三大诗人有谁? -
芒张五维: 北宋是六大诗人:苏轼、苏洵、苏辙 (苏轼,苏洵,苏辙父子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曾经拜过欧阳修为师).

鹤壁市19499996340: 中国古代有哪些著名文人? -
芒张五维: 中国古代文人:汉:司马相如,蔡文姬,班超,班固,司马迁;唐:李白,杜甫,李商隐,杜牧,高适,刘禹锡,王之涣,孟浩然,骆宾王,贺知章,李贺,岑参,柳宗元;宋:王安石,苏轼,苏洵,苏辙,李清照,柳永,晏殊,米芾,黄庭坚,欧阳修,范仲淹,辛弃疾,陆游;清:纳兰性德,郑燮,龚自珍,康有为,张潮;其他:屈原,曹植,左思,陶渊明.

鹤壁市19499996340: 宋朝时期的名人有谁?
芒张五维: 王安石、范仲淹、司马光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晏殊、柳永、秦观、周邦彦

鹤壁市19499996340: 在宋朝时有哪些名人?
芒张五维: 北宋名人很多啊 好象包拯、范仲淹、欧阳修、三苏、王安石、司马光、韩琦、富弼、文彦博、曾巩…… 岳飞:(1103~1142),南宋抗金名将.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北宋末年投军,任秉 义郎(下级军官).南宋王朝建立,以上...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