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给我解释下统一场论

作者&投稿:郜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谁能说说统一场论是什么~

“统一场论”
在十九世纪中期,人们就已经知道了四种能越过真空发
生作用的现象。它们是:(1)引力;(2)光;(3)电
吸引和电排斥;(4)磁吸引和磁排斥。
乍一看来,这四种现象彼此之间似乎根本无关,似乎没
有什么必然联系。然而,在1864年到1873年这段期
间内,苏格兰理论物理学家麦克斯韦从数学角度分析了电与
磁的现象。他发现自己得出了一些带有根本性的关系式——
麦克斯韦方程组,它们既可以用来描述电现象,又可以用来
描述磁现象,这证明两者是互相关联的。只要发生某种电现
象,就必不可免地要发生某种确定的磁现象,反过来也是这
样。换句话说,我们可以提出一种叫做“电磁场”的提法。
这种电磁场存在于真空中,并在接触到空间中的一个物体时,
就按照它自己在接触点上的场强来影响这个物体。
不仅如此,麦克斯韦还证明,如果设法使电磁场以规则
的方式发生振动,它就会从这个振动中心向各个方向送出一
种辐射,辐射的速度等于光的速度。光本身就是这样的一种
“电磁辐射”。麦克斯韦还预言存在着其他形式的光,不过
它们的波长分别要比普通光长得多或短得多。二十多年以后,
这两种光都被人们发现了。现在我们总是说整个“电磁波谱”。
因此,本节开始时所提到的四种现象中,有三种(电、
磁、光)已经结合成为一种场了。但还有引力场没有被考虑
到。这样,我们就还有:(1)电磁场;(2)引力场。它
们看起来似乎是两种无关的场。
然而,物理学家认为,如果只存在一种场(这就是“统
一场”),事情就会简单得多,因此,他们一直在寻找一种
既能描述电磁效应,又能描述引力效应的理论,以便能够用
一种场的存在去描述另一种场存在的本性。
不过,现在看来,即使发现了这种能把电磁效应和引力
效应结合起来考虑的方程组、我们也还是没有找到真正的统
一场:自1935年以来,又发现了两种新的场。这两种场
都只对亚原子粒子才有影响,而且只在不大于原子核直径的
距离内才起作用,它们就是“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
真正的统一场论必须能把已知的这四种场都解释清楚才
行。

http://www.oursci.org/lib/explain/Expl046.htm
构成宇宙最基本要素是空间和物质,时间反映了物质运动的先后次序,它们是统一的是不可分割的,假定有限大宇宙有一个物质的中心点发生运动,宇宙空间也就会跟着运动,如果宇宙空间不跟着运动,空间.物质.时间就不是统一的,就不存在宇宙,同样,宇宙空间的运动,中心点也会随之运动。我们从这一哲学思想得到一个宇宙的基本定律,任何物质都有属於自己的空间,物质的运动会导致空间的运动,速度会随着空间的增大而减少,空间的运动也会影响物质的运动。先看看这一基本定律能否解释一直困扰人类的宇宙难题,以太阳系为例,太阳自转,太阳周围的空间随太阳转动,九大行星只是静止在弯曲运动的空间上,运动速度是随着太阳周围的空间增大而减小,太阳以及行星相对於运动空间是不消耗能量的相对静止,符合能量守恒定律,而牛顿的理论和能量首恒定律有矛盾,星球的自转牛顿只怪上帝蹬了一脚,而实际上空间运动速度是随着太阳周围的空间增大而减小,地球落在两面运动速度不同运动空间,靠近太阳一面的空间运动速度较快,远离太阳一面的空间运动速度较慢,较快一面的速度减去较慢一面的速度,刚好等於地球的自转速度,同时对地球产生压力,整个宇宙的运动空间互相叠加,对地球的运动造成影响,同时对地球产生更大的压力,这种力就是万有引力,可见空间运动的速度差对物体产生万有引力,也就是加速度对物体产生力的过程,和牛顿定律中的力对物体产生加速度是统一的,也符合广义相对论的惯性力等效万有引力理论,也能够清晰地解释了万有引力的超距作用,这是牛顿和相对论所不能解释的问题。事实上空间运动的速度差和空间弯曲的曲率.空间的叠加是产生所有宇宙自然力的原因,也就是统一场论,万有引力和磁力实际上是同一种力,比如电子在导线中流动产生运动空间,当两根导线电流同向时,导线之间的运动空间产生叠加,空间运动速度比导线外围的空间运动速度快,从而产生吸引力,而当两根导线电流方向不同向时,导线之间的空间运动速度相减,空间运动速度比导线外围的空间运动速度慢,从此而产生斥力,有人认为这是磁力子起作用,我们清楚地知道导线中电子运动就有磁力,电子不运动就没有磁力,难道电子运动就有磁力子,电子不运动就没有磁力子,这是不符合物质守恒定律的。统一场论可以解释宇宙一切问题,包括宇宙起源,了解宇宙运动的本质就会发现爱因斯坦宇宙运动和牛顿惯性运动是不一样的,传统上物体的运动速度是单位时间内走过的距离,当物体在引力场中或高速运动时使用牛顿力学去计算就不准确了,必须应用相对论,由於我们生活在慢速的世界很难理解宇宙,我们必须从宇宙的角度去看宇宙,而不能从人的角度去看宇宙,就可以解决所有和宇宙运动有关的问题,例如相对论认为物体在引力场中或高速运动时,物体的时间.体积.质量等参数会发生变化,为什么 ?传统上在惯性系中单位时间内从一点到另一点的速度为一,如果两点之间放入第三点,速度是不会改变的,但从宇宙的角度去看速度加快了,放入的点数越多速度越快,就如从人的角度去看单位时间内我们做的事越多,办事速度越快,宇宙运动的速度也是一样,单位时间内运动物体扫过质点的数量越多,其速度越快,相对於运动物体,这些点相对速度也越快,这说明了质量越大的天体,其相对速度也越快,和高速运动的物体产生效应是一样的,时间.体积.质量等参数会发生同样的变化。在惯性系统,由於物体运动速度很慢,空间的运动速度.时间.体积.质量等参数发生的变化很小,可以忽http://www.hzjys.net/xkweb/zxwuli/Article/Class34/200405/154.html略不计。

爱因斯坦的统一场理论并没有真的,只是有一些雏形而言,虽然理论上来讲他真的成型的话,他可以统一现在物理学里面的四大力,但是他没有成型,爱因斯坦把自己的后半辈子的时光全都砸在了统一场理论上,但是并没有决定性的进步。
同一场理论就是说,爱因斯坦似乎想找到一种方式或者说找到一些公式,你也可以称它为法则,用这样一个框架去解释现有所有的力,比如重力,比如电磁力,还有我们推动的时候所产生的这些力,它如果这个理论真的成型的话,它这一个理论可以解释现有物理学所有的力,也就是我们现有的物理学框架将会崩塌,你不需要去学那么多电磁学力学,牛顿三大定律,磨磨唧唧的东西了,你只需要把统一场理论说明白,它就可以解释所有的东西。
但是理论是一回事,实际上他并没有真的成型,爱因斯坦确实是一个非常伟大的物理学科学家,他年轻的时候就提出了狭义相对论,30岁出来的时候提出广义相对论,根据他的智能方程发明了现有的核能。他提出了光的玻璃二象限结论,凭这个结论就能获得诺贝尔奖,更不要说是广义相对论了,因为在当时他的广义相对论没有办法通过科学的实践去验证,所以存在争议,他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理论成就,不过他在后半生的时光里面,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构思这个统一场理论。
现在仍然有一些科学家沿着爱因斯坦这条道路继续走下去,比如说杨米尔斯理论,某种程度上来说,它就是一个规范场理论,它和统一场理论是有一定的相似程度的,但是相似是一回事,实际上两者也是有差异的,因为他们研究的方向主要是在量子力学杨米尔斯理论就是杨振宁凭借这个东西获得的诺贝尔奖,可以说也是一个非常伟大的理论,但是现在还没有办法真正把它推行下去,毕竟量子力学现在还是一个很高端的东西。

80年代中期,超弦理论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众多的理论物理学家加入到了超弦理论研究的行列。不少人在不同程度上相信,自从发现自然界存在四种相互作用以来终于首次获得了一种量子理论能统一描述所有的基本粒子及它们之间的这四种相互作用,而且不存在通常的大统一场论所无法避免的各种困难。但是也有一些著名的物理学家告诫人们,超弦理论的方向严重地背离了物理学的宗旨从而有可能贻误年轻一代学生,因为尚不存在任何关于超弦理论的实验证据,而且他们认为永远也不会有这方面的实验证据。目前,尽管这种争论仍在继续,但人们更多地采取务实的态度,希望让事实来说话。无论如何,超弦理论做为一种理论模型为我们探索自然界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从这个意义上讲,它的影响也许会比所预料的要深远的多。

这里我们只能对超弦理论做一个非常简短的介绍并指出尚待解决的困难。关于超弦理论的详细论述需要高深的现代数学。事实上,超弦理论的发展带动了这些新的数学分支的发展并且使得粒子物理理论、量子引力理论和某些新兴现代数学理论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在超弦理论之前,人们按照传统的点粒子场论来处理引力的量子化理论,这种方法不可避免地要产生无法重整化的发散。问题主要来自引力理论在非常小的尺度下的奇异量子行为。在10-35米的小尺度上,粒子的引力(Schwarzschild)半径变得与康普顿(Compton)半径相当的时候,真空态中充满了虚的黑洞。所以,在关于引力的点粒子场论方案中,时空本身在普朗克尺度将开始塌陷。超引力理论的引入并没有能够扭转局面。将超对称定域规范化,就会自动地得到一个包含引力在内的理论。这是因为洛伦兹群的定域化势必导致坐标架的局域化及广义坐标变换下的协变性,而按照爱因斯坦的等效原理,这完全等效于考虑了引力的效应。一般而言,超对称的引入会减弱点粒子量子场论的无穷大发散行为。在定域化之前,超对称使得人们头一次有可能构造一个无需重整化就已经是有限的规范理论。但是希望通过定域规范化同样得到一个有限的量子引力理论的设想并没有能够实现。由于普朗克尺度下真空的涨落,点粒子的超引力理论存在无法重整化的发散。

弦理论之不同于传统的量子场论在于假定物质的基本结构不是点粒子而是弦—一条一维的曲线。它的特征尺度是由普朗克长度LP和普朗克质量MP代表

在这样的尺度下,弦理论与点粒子理论明显不同,但在较大的尺度或更低的能量标度下,由于人们“感觉”不到物质基本单元的这种弦结构,于是可以近似地用点粒子理论。正是由于这种弦结构存在于如此小的尺度(或等价为极高的能量标度),所以人们担心或许永远无法证实弦理论。按现在的水平即使每10年增加一个数量级我们也至少要等上200年才可能在实验室的加速器上达到普朗克能量标度。但是,普朗克能标是与任何包含引力的统一理论相联系的,所以人们相信超弦理论的特点一定会在低得多的能量尺度下有所反映,正如SU(5)大统一场论会有相应的低能有效理论一样。超弦理论的低能有效理论应该和目前人们在这个能标下的正确理论——标准模型有基本相同的行为并且可以克服标准模型现有的困难。事实上,下面我们将看到,超弦理论距离达到这个目标还有相当漫长的路程。

正如本书粒子物理部分指出的,标准模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也存在不少的问题。人们期望这些问题将由一些更基本的原理来回答。所以对于标准模型的扩充一直是人们关注的事情,何况标准模型并不完全——它没有包括引力。大统一、超对称以及额外的空间自由度这些概念是人们在对标准模型的扩充中发展起来的。尽管这些概念能够在通常的规范场论中实现,但是它们全部可以自然地吸收进弦理论中。

弦理论最初出现在粒子物理中是在60年代后期。当时维涅吉阿诺(G.Venezi-ano),南部等人提出弦模型,用来解释实验上发现的强子共振态质量和自旋的如图3.12的关系。它称为雷吉(Regge)轨迹。该模型认为强子如介子由一个夸克和一个反夸克通过色力束缚而成,可以形象地用夸克和反夸克之间的色力线代表。由于色力很强,这些色力线在胶子一胶子作用下形成管状并且携带有能量。夸克的质量与之相比可以忽略,于是强子的质量主要来自这个色力线构成的管。好比橡皮筋两端系着小球,如果橡皮筋粗壮有力,而小球很轻的话,人们就容易只感觉到橡皮筋而忽略了小球的存在。将强子的质量分布在弦上可以算出质量与自旋的关系。刚好解释雷吉轨迹。但是同时预言存在一个质量为零自旋等于2的粒子。强子谱中并没有这样的粒子。70年代中期标准模型的成功,弦模型已被遗弃时,舍科和施瓦兹指出若把这个自旋2的零质量粒子用来描写引力场的量子—引力子,则弦的延展性或许将有助于克服以往的引力量子理论中存在的发散。1984年格林和施瓦兹沿这个方向推进了一大步,构造了一种特殊的弦模型,它具有时空的超对称,因而称为超弦理论。当时空维数等于10,内部对称群为SO(32)时,这个理论不存在反常。

人们或许会问为什么只考虑弦这样的延展客体而不考虑维数更高的如二维膜的理论,事实上,构造延展客体的量子理论,使之满足所要求的幺正性、微观因果性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对于一维弦人们找到了构造量子理论的方案,而且其经典解的粒子谱包含有一个自旋为2的零质量粒子,它们在相互作用中的确满足广义协变性从而自然地包含了引力。所有这些可以说是值得十分庆幸的。但可惜的是这些特性并不能推广到高维的客体。

弦有两种基本的拓扑结构:开弦和闭弦。开弦是两端自由的线段而闭弦是首尾相接的闭合环。弦运动的各种简正模式的量子激发给出了基本粒子谱。这些激发可以有弦的振动和转动自由度,对应到粒子谱上,反映为粒子存在各种内部自由度。在弦理论中,所有的基本粒子都是一个基本弦的不同运动模式而已。弦的运动态中低于普朗克能量的态数目是有限的,对应为可观测的粒子。那些质量与普朗克能量相当或是高于普朗克能量的模式有无穷多,它们很可能是不可观测的。一般说来,它们是不稳定的,会衰变为更轻的模式。

目前知道的有三类自洽的超弦理论。第一类是关于不定向的开弦或闭弦的理论。另外两类基于定向的闭弦,它们的区别在于内部对称群不同。其中一种称为第二类超弦理论;而剩下的那种称为异常弦理论。这三类超弦理论中不存在任何可调的无量纲参数或是其它的任意性。所以,除了这三种选择外,几乎得到了一个完全唯一的包含引力在内的量子理论。现在人们希望进一步缩小候选者的范围。如果能够证明其中两类是等价的而另一类是不自洽的,那末就只有唯一的理论来解释整个基础物理了。这是当前弦理论研究的任务之一。另外,只有正确的方程是不够的。是方程的解提供了对自然现象的数学描述。一般地,人们先研究最低能量和较低能量的量子态。一个理论很有可能存在不只一个基态,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根据实验数据来做出选择。对于弦理论情况正是如此。

弦理论的构造与点粒子的情况是类似的。量子场论的微扰展开处理中点粒子的相互作用是由费曼图表示的。点粒子的运动在时空中划出的轨迹称为世界线。世界线的交汇或分开代表了粒子的相互作用。在给定初末态的情况下把所有可能的图的贡献加起来就得到过程的完全几率振幅。可以按照拓扑性质对图进行分类。某个特定拓扑性质的贡献由一个有限维的积分给出。这个积分通常是发散的,但是对于可重整化的理论有办法从中得出有限的结果。弦在时空中运动的轨迹是一个二维面,称为世界面。相应的费曼图是有确定出态和进态的二维曲面。由于相对论的要求,弦的形状不可能是固定的(刚体是不存在的),因而世界面的拓扑性质才是有意义的。对于第二类超弦理论和异常弦理论,存在单一的基本相互作用顶角。它的费曼图如图3.13所示。这类图称为裤子图。代表T1时刻的平面与裤子相交,可以看到有两个闭弦。T2时刻的平面与裤子相交就只有一个闭弦了。很显然,在中间某时刻两个闭弦彼此靠近最后合二为一了。由一个闭弦分解为两个闭弦的逆过程也是允许的。

裤子图所描写的相互作用与点粒子理论中的相互作用在基本的方面存在差异。图3.14中画有点粒子相互作用顶角和弦作用的裤子图。在什么时刻两个粒子变成一个粒子了呢?我们用两根虚线分别代表两个不同的观察者所处的洛伦兹坐标系中的等时线t和t′。可以看到相互作用发生的时空点对于不同的观测者是重合的,换句话说,有唯一的相互作用点。相反地,在弦理论的裤子图中相互作用点为等时面与世界面的切点,它因观测者的不同而不同。对于点粒子的相互作用顶角,作用点的唯一性是“流形”奇异性的体现。各种选择都是允许的,这也是为什么普通的量子场论在构造上存在如此多的自由度的部分原因。弦理论的世界面是平滑的流形,并不存在特殊的点。相互作用完全是曲面的拓扑性质的原因正在于此。这样一来,相互作用的性质就完全由自由理论的结构所决定了。

弦的世界面可以看做为黎曼面,利用复分析的技术来处理。弦理论的基本特点在于由共形映射z→f(z)联系起来的世界面是等价的,其中z是复坐标。所以在对各种构形的贡献求和时只考虑那些共形变换下不等价的世界面。幸运的是,对于每种拓扑构形,其共形不等价类由有限的参数标志,相应的费曼积分是有限维的。对于第二类和异常弦理论而言,费曼图的拓扑分类特别简单。它们由一个称为亏格数的整数来区别。亏格数代表了从球面上连出来的手柄个数(见图3.15)。初末态弦由黎曼画上的黑点代表,它们共形等价于延伸到无穷远的管。可以看到,亏格数对应为微扰展开中的圈数。弦理论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对于微扰展开的每一阶只有唯一的费曼图,而在普通的量子场论中往往会有很多的费曼图。由于这个性质,人们可以利用弦理论的方法更方便地将量子色动力学中的复杂计算大大简化。不但如此,弦理论中与图相对应的积分的收敛性质也要好得多。亏格大于1的费曼图的计算仍未解决,这涉及到黎曼面理论、代数几何甚至数论的前沿研究。但是,有迹象表明所有的发散都是我们已经了解并能够处理的类型。例如,任何含零质量粒子的理论都会存在红外发散。我们已经知道如何处理它们。更为重要的是,弦理论中不存在那些导致理论无法重整化的发散。

为什么对于广义相对论进行的量子修正会导致无法重整化的发散,而在低能情况下与广义相对论等效的弦理论却是可重整化的呢?这似乎是矛盾的。事实上,弦理论可重整的主要原因在于普朗克尺度下其行为不同于点粒子场论。特别是弦的那些质量等于或大于普朗克能量的运动模式,它们对应粒子谱中无穷多的粒子。这些粒子做为虚粒子对于散射过程中间态的贡献很巧妙地相互抵消从而改善了费曼积分的紫外行为。这种情况类似于中间玻色子对于四费米子理论的作用。

超弦理论的基本原理的发展以及对于它们的更为几何化的描述已经吸引了一大批人为之付出了不懈的努力。把它的发展与当初广义相对论的情形做个比较将会是富有启发性的。爱因斯坦建立了具有深远意义的等价原理和广义协变性,随后又找到了实现这些原理的恰当的数学语言——黎曼几何。这导致了相应的动力学方程以及对实验的预言。这些预言许多已得到证实。在弦理论中,可以说我们得到了方程却还没有找到做为广义坐标变换和等效原理的推广的那些基本原则。这样的原则一定是存在的,因为广义相对论是弦理论的低能等效理论。无论这些基本原则究竟会是什么样的,它们很有可能要求一种新的几何,或许是黎曼几何在无穷维的推广。当然现在要弄清这些还为时尚早。对于超弦理论的研究仍在继续,但期望很快就能得到所要的基本原理是不现实的。或许要经过几代人的艰辛工作才可能得到满意的答案。毫无疑问这方面的研究需要数学的进展,同时今后一、二十年里的实验结果也将有助于我们新观念的形成。

有一类哲学家如谢林一直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简单的,众多的复杂现象其后有统一的本质。根据这一思想,1820年,奥斯特首先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电产生磁)。1831年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磁生电)。麦克斯韦在19世纪 60年代提出了一个数学式,使电力和磁力统一于一个单一的电磁场理论。在1850年法拉第就进一步猜测在电与引力之间或许存在某种联系。为探究这一想法是否真实,法拉第制作了几件巧妙的装置,它们可以用来检验比如说落体是否产生电场。

随后关于统一引力与电磁作用的认真尝试是在1921年。爱因斯坦一直想把电磁场和引力场统一起来。只是当时还没有发现强力和弱力,其困难是可想而知的。他的理论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空间和时间统一成为一个四维时空。受此启发,德国数学家西奥多·卡鲁扎决定,作为一种简单尝试,通过附加一维额外的虚空间自由度来写出五维而不是四维的爱因斯坦引力场方程。这一尝试出人意料地富有成果。在通常的四维时空中看,这一五维的爱因斯坦场方程不但给出了通常的四维引力方程,同时还给出另外一组方程,而它们恰好就是电磁场的麦克斯韦方程组。所以,通过在五维时空中表述引力人们可以从一个单一的理论中同时得到引力论和电磁理论。换句话说,按照卡鲁扎的理论电磁作用原本不是一种单独的力,它不过是引力的一个方面,尽管是在一个有着不可见的更高维空间自由度的世界里。

这一理论的主要弱点在于:事实上现实世界中我们只感受到四维自由度。所以,如果要认真看待五维时空的想法,就有必要解释什么是第五维自由度。1926年瑞典物理学家奥斯卡·克莱因(OscarKlein)对此给出了一个非常简洁的回答。克莱因认为我们没能察觉到那一维额外自由度的原因是,在某种意义上它“卷缩”到一个非常小的尺度。这情形好比软水管。从远处看,水管就像一条弯弯的曲线。一旦走近细瞧,才发现我们先前认作曲线上的一点原来竟是绕管子圆周的一个环。按克莱因的猜测,设想我们的宇宙就类似软水管。我们通常当作三维空间的一点其实是绕第四个空间轴的一个小环。从空间中的每一点衍生出一个小圈,它的方向既非向上向下,或向左向右,也非我们所能感觉的空间的任何其他方向。我们没有察觉到这些小圈--这使得克莱因能自圆其说--的原因是由于它们的周长小到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

对克莱因的想法要花些力气才能习惯。这里的部分困难在于很难具体设想那些小圈是在什么地方环接起来的。这些圈并不在我们的三维空间里,它们将空间扩展,正如一条波浪线刚性地绕某一个圈移动会形成一根管子。在二维空间我们很容易设想这一情形,但在四维却不能。尽管如此,这一想法仍是有意义的。克莱因能够从电子或其他粒子所带电荷单位的已知值以及这些粒子之间的引力强度计算出那些绕第五自由度的小圈的周长。这一周长的值为10-30厘米,或约为一个原子尺度的10-17倍。无怪我们迄今未能察觉这一假想的第五自由度,因为它如果存在的话也将卷缩到一个比我们目前能够分辨的(甚至在亚核粒子物理中的)任何结构要小得多的尺度。虽然卡鲁扎-克莱因理论构思精巧,但在50多年里它始终仅仅是一种数学上的奇思异想。

由于科学深入到原子核,20世纪30年代后,强作用和弱作用被发现。以后某些富有远见的理论物理学家想到,大自然有四种基本力,这数目似乎太多了。很可能这四种基本力并不是真正独立的。40年代后,人们发现大量基本粒子,它们既具有粒子性又具有场的特征,而当时量子场论认为一种粒子就一种场,粒子被认为是场的激发态。但这样场太多了,于是统一场的思想被重视起来。

1954年,杨振宁和米尔斯提出了崭新的统一场论,他们发展了德国数学家韦尔提出的规范不变的思想,即认为物质性质的对称性在物理学中可能有更普遍的意义,认为应该把这种思想同场的研究联系起来,并引入数学当中的群来表示场的各种规范不变,以此为基础,他们开创了规范统一场论的新时代。

他们认为量子电动力学是粒子物理中最成功的一种理论。因此类比量子电动力学,并引入数学中的群来表示场的各种规范变换,开创了规范统一场论的新时代。杨振宁和米尔斯提出的规范场是矢量场,传递作用的粒子与光子一样是矢量粒子,自旋-宇称也为1-,而质量也为0。但实验上没有发现除光子外的零质量粒子,所以没有立即得到应用。10年后希格斯(P.Higgs)找到一种使规范粒子获得质量的途径,要求引入一种希格斯粒子。以后规范统一场论理论迅速发展起来。

根据规范统一场论如果一个粒子有两种状态,就可以用两个分量的状态函数来描写它,这样构成的粒子态称二重态。用SU(2)群描述。这种二重态的运动规律在SU(2)规范变换下的不变性与某种规范场相对应。SU(2)规范变换包括三个独立变换即三个规范场,称杨—米场。

难以解决的数学问题更推动了某些理论物理学家继续努力。除了最简单的作用之外,每当人们把量子论应用于所有的作用时,得到的结果总是无穷,因而也就是无意义的。而将量子论应用于电磁场时,有一种数学特技使人们能够绕开无穷,量子论因而也就一直能预测一切人们所能想象的电磁作用。

事实上,在已知的四种力中,只有电磁作用存在一种理论(量子电动力学)既内部自洽又与相对论和量子力学这些十分重要的理论相协调。宇称不守恒的发现要求对弱相互作用的理论进行全面彻底的检修以便使它的作用量中可以包含左右不对称项。这一点做到了,但相应的理论只对一些简单弱作用过程给出有意义的结果并且过程涉及的能量尚不可太高。对于大多数过程来说理论计算的结果毫无意义。所以这一理论在数学上不自洽,缺乏预言力,因而明显地存在根本性缺点。

弱电统一理论:在60年代初期,希尔顿·格拉肖(SheldonGlashow)以及其他一些物理学家注意到,尽管弱作用与电磁作用表面上非常不同,但在更深层次上它们却具有相当多的共同点。例如,它们都是通过自旋为1的玻色子传递的,而且在许多方面,可以类比电荷、电场等概念引入弱“荷”与弱“流”来描述弱相互作用。电磁作用与弱相互作用的主要不同在于光子是无质量的,所以电磁作用是长程力;而弱相互作用的场量子却很重,使得弱相互作用的力程非常短。如果弱相互作用也能具有电磁力一样的长程性,那么两种相互作用就几乎是完全相同的。因而物理学家们开始相信或许有可能在一个共同的理论里同时包括两种力,从而将麦克斯韦在19世纪开创的统一计划进一步扩展。

数学上的分析表明光子无质量这一性质是与麦克斯韦电磁场方程组的规范对称性密切相关的。正是后来证明十分重要的这一规范对称性保证了量子电动力学在数学上的自洽性。相反地,弱相互作用的“媒介”粒子具有质量,这将使得相应的动力学可能具有的任何规范对称性遭到破坏。这一性质使得弱相互作用的早期理论不尽如人意。如果能够克服这一困难,那么将有希望找到一个描述弱相互作用的自洽理论并且使之与电磁作用统一起来。

在1967年代后期,斯蒂芬·温伯格(Sieven Weinberg)和阿卜杜斯·萨拉姆(AbdusSalam)各自独立地发现弱作用场SU(2)与电磁场SU(1)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唯一的区别是SU(2)的传播子是玻色子,有三个,且质量不为零。有可能在不破坏弱作用内在的规范对称性的情况下使弱“媒介”粒子获得质量。这一质量可以通过弱作用场内部一定的相互作用来自发地产生,而不是在理论的基本层次--动力学方程之中引入。质量的这种自发产生是一种次级效应,可使动力学所具有的规范对称性免受影响。于是他们引入了新的数学变换即SU(2)×SU(1)。建立了弱电统一理论。

弱作用的规范对称性可能是自发破坏而不是动力学破坏,这一想法是基于同物理学许多分支中人们较为熟习的其他对称性自发破坏形式的类比。如下图所示,设想一个小球位于“墨西哥帽”顶。小球处在这一位置显然使得整个系统的状态相对于过顶的垂直轴具有转动对称性。而且,因为重力作用在竖直方向,所以对于系统来讲所有水平的方向都是等同的。因而小球所受的力也同样具有转动对称性。于是,在这一位形中小球的位置(也就是系统的状态)反映了作用在它上面的力的内在对称性。然而,这一状态很明显是不稳定的。如果小球受到扰动,它将顺着帽子的顶面滚下,通过消耗势能,最终会停在“帽沿”的某一个位置上。这时的位形是稳定的,但转动对称性被破坏了。小球落在帽沿的哪一个位置并不十分重要,事实上它是完全随机的。然而小球处在帽沿上使得体系的状态不再反映作用在它上面的力所具有的对称性。这里,基本的力所具有的对称性依然存在,但它被状态的非对称性所掩盖。这种对称性破坏方式称为“自发”破坏。温伯格和萨拉姆提出W和Z粒子(弱作用的“媒介”粒子)是通过弱作用内在规范对称性的自发破坏获得质量的。这样,至关重要的对称性依然存在,只不过是隐藏起来而已。假定对于“媒介”粒子质量的这种解释成立,那么弱作用就与电磁作用具有相同的基础,从而可能存在一种共同的描述。然而,在系统真实的量子状态下,尽管通过适当的安排可以使得光子保持零质量从而仍然反映相应的规范对称性,但W和Z则由于它们的大质量已不再能够体现内在的规范对称性。

为了使上面的论述成立,温伯格和萨拉姆引入了一种附加的量子场,这种场按照它的发明者的名字被称为希格斯(Higgs)场。希格斯场量子是有质量无自旋的玻色子,它与电磁-弱作用场相耦合的效果是给出一种同 “墨西哥帽”完全类似的势能(尽管相应的势能曲面是在一个抽象的空间而非图中所画的真实空间)。在这种耦合的作用下,系统选择了最低能量状态(类似于小球处在帽沿)从而使W和Z获得大质量。

他们的理论表明,我们通常之所以把电磁力和弱作用力看成是不同的力(确实,二者在性质上显著不同),是因为在我们现行的实验中所利用的能量极低。格拉肖-萨拉姆-温伯格理论很好地解释了有效的低能弱作用与电磁作用在强度上的差别。按照这一理论,两种力的实际作用强度是差不多的,和电荷e类似,引入一个弱荷g,由它得到一个有效的弱耦合常数g/M,其中M是W粒子的质量。因为M很大(约为质子质量的80倍),所以弱耦合的有效强度,正如它的名字所表明的那样,是非常弱的。

在理论中,比例e/g是一个自由参数,通常用关系式e=gsinθ中的角度θ来表示。θ的值要由实验来测定,大约为28°。所以θ决定了两种力实际强度的相对大小。

对于该理论,一个关键的理论上的证实在于消除了困扰老的弱作用理论的那种数学上的不自洽。而且,新理论的高能行为是完全令人满意的。事实上,对于人们感兴趣的过程,当能量升高时,弱作用与电磁作用的差别就相应地减小,当能量与M(80GeV,1GeV=109电子伏特)可比时,两种相互作用基本上具有完全一样的性质了。

新的理论预言了一系列可以测量的细微的物理效应。其中之一是中微子在不产生新粒子的情况下对中子的散射。这一过程在老的弱作用理论中是不可能发生的。1973年在欧洲核子研究组织(CERN),一项由一束很强的中微子流穿越气泡室的实验无可争议地显示出,中微子被气泡室中原子核所含的中子散射。1980年,他们为在统一力研究方面的工作获得了诺贝尔奖。然而,关于G-W-S理论的最为明显的证实是在1983年末和1984年初,那时在欧洲核子研究组织的质子--反质子对撞机上首次产生了W和Z粒子。它们的质量同利用已知数据所作的理论预言吻合得很好。

大统一理论: 在70年代中期,物理学家们受到统一规范理论成功的鼓舞,把注意力转向了另一种核力——夸克间的色动力。不久之后,就提出了色规范理论,接着,有人便试图将弱力和色动力统一到一个“大统一理论”(GUT)中去,即用弱电统一理论加量子色动力学,统一解释除了引力之外的力。办法是使用更大的规范对称,引入SU(3)将所有的其他对称包容在一个规范对称之中。SU(3)引入了8个规范场(胶子场),可以描述夸克三重态或三色的运动。找到一种更具包容性的较大的群使得量子色动力学的SU(3)和电弱作用的SU(2)以及U(1)统统成为它的子群。在这些方案中,θ不再是一个自由参数,而可以通过大群分解为所要求的子群的特定方式确定下来。

大统一理论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将三种力的源的特性混合在一起。于是标志电弱作用的轻子与强力的源--夸克联系起来。夸克和轻子(至少就目前已经知道的而言)具有相同的数目,这一事实暗示了它们之间的这种联系。它们之间的混合是通过交换一组新的媒介粒子来实现的,这组新的媒介粒子统称为X粒子。通过交换一个X粒子,一个夸克可以转变成一个轻子,反之亦然。

同电弱统一的情形一样,在低能情况下,三种力有着各不相同的特性,而高能时它们归结为同一种相互作用。达到这种统一所需的能量可以由夸克之间的相互作用随间距加大而增大的性质确定下来。回顾一下海森堡测不准原理,它将一定的能量和动量与一定的距离和时间相联系。由此可知,低能实验揭示了夸克间距离较大的行为,而高能实验则探索夸克彼此非常靠近时的短距离行为。因而,有可能计算在多大距离上--由测不准原理可以相应地换算成能量--夸克间的相互作用强度降到电弱作用的水平。在这一能量附近,统一变得明显,因为所有三种力具有差不多的强度。相应的大统一能量比电弱统一的尺度大了约1013倍,远远超出了现有实验的限度。

所幸的是,大统一理论还有一些关于低能情况的预言。正如已经提到的,大统一理论将夸克和轻子混合在一起。在发生统一的能量尺度上这些原本不同类别的粒子将成为一体。而在相对较低的能量尺度上,这种混同尽管微弱但还是可以探测得到的。夸克--轻子混合的最为引人注目的后果,就是预言质子不稳定,是可以衰变的。在一个衰变的方案中,构成质子的底夸克转变为一个正电子,而两个顶夸克中的一个变成一个顶反夸克。这一反夸克与原来的那个顶夸克一起构成一个π粒子。寻找质子衰变事例成为检验大统一理论的一个关键。不幸的是,预言的质子寿命随模型的不同而不同,为1028年或者更长。

目前,理论在多方面获得成功,如可以说明夸克的禁闭现象。1979年丁肇中等人在正负电子对撞的研究中发现的“三喷注”现象,被认为是胶子存在的踪迹。但估价GUT的成就还为时尚早,它所作的一个预测——经过1030年的时间之后,质子可能会很不稳定并自发地衰变——现在正有人进行检验

80年代中期,超弦理论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众多的理论物理学家加入到了超弦理论研究的行列。不少人在不同程度上相信,自从发现自然界存在四种相互作用以来终于首次获得了一种量子理论能统一描述所有的基本粒子及它们之间的这四种相互作用,而且不存在通常的大统一场论所无法避免的各种困难。但是也有一些著名的物理学家告诫人们,超弦理论的方向严重地背离了物理学的宗旨从而有可能贻误年轻一代学生,因为尚不存在任何关于超弦理论的实验证据,而且他们认为永远也不会有这方面的实验证据。目前,尽管这种争论仍在继续,但人们更多地采取务实的态度,希望让事实来说话。无论如何,超弦理论做为一种理论模型为我们探索自然界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从这个意义上讲,它的影响也许会比所预料的要深远的多。

这里我们只能对超弦理论做一个非常简短的介绍并指出尚待解决的困难。关于超弦理论的详细论述需要高深的现代数学。事实上,超弦理论的发展带动了这些新的数学分支的发展并且使得粒子物理理论、量子引力理论和某些新兴现代数学理论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在超弦理论之前,人们按照传统的点粒子场论来处理引力的量子化理论,这种方法不可避免地要产生无法重整化的发散。问题主要来自引力理论在非常小的尺度下的奇异量子行为。在10-35米的小尺度上,粒子的引力(Schwarzschild)半径变得与康普顿(Compton)半径相当的时候,真空态中充满了虚的黑洞。所以,在关于引力的点粒子场论方案中,时空本身在普朗克尺度将开始塌陷。超引力理论的引入并没有能够扭转局面。将超对称定域规范化,就会自动地得到一个包含引力在内的理论。这是因为洛伦兹群的定域化势必导致坐标架的局域化及广义坐标变换下的协变性,而按照爱因斯坦的等效原理,这完全等效于考虑了引力的效应。一般而言,超对称的引入会减弱点粒子量子场论的无穷大发散行为。在定域化之前,超对称使得人们头一次有可能构造一个无需重整化就已经是有限的规范理论。但是希望通过定域规范化同样得到一个有限的量子引力理论的设想并没有能够实现。由于普朗克尺度下真空的涨落,点粒子的超引力理论存在无法重整化的发散。

弦理论之不同于传统的量子场论在于假定物质的基本结构不是点粒子而是弦—一条一维的曲线。它的特征尺度是由普朗克长度LP和普朗克质量MP代表

我层看过介绍爱因斯坦的书
书中的大意是这样的:爱因斯坦晚年时期非常悔恨自己当年试图去建立荒谬的同一场论做法。

百度贴吧有个“博宇十论吧”,也是个统一的理论,好像把所有的理论都整合了。


爱因斯坦
的经典问题和它们的量子理论的应用,解释了布朗分子运动,原子跃进概率,单原子气体的量子论,地辐射密度的光的热性质(基于光子理论),包括受激发射的放射理论,统一场论的概念和物力几何化。爱因斯坦写了多于50篇的科学著作,也包括非科学的书。1999年爱因斯坦被时代杂志封为“世纪人物”,一份有卓越成就...

爱因斯坦是哲学家吗?
4、爱因斯坦喜欢阅读哲学著作,并从哲学中吸收思想营养,他相信世界的统一性和逻辑的一致性。爱因斯坦常常被称为一个孤独的人。数学想象的领域有助于把精神从纷繁的俗物中解脱出来,就这个意义而言,我认为他确实是一个孤独的人。他的哲学可以叫做一种超验的唯物论,这种哲学达到了形而上学的前沿,那里可以...

由一个普通人变成天才的事例
这太不幸了。茅以升直愣愣地望着天花板,好半天才说出一句话来:“我长大了一定要学会造桥,为大家造最结实的桥!”从此,茅以升的头脑几乎被桥占据了。他出门只要见到桥,总要上上下下看个仔细;读书读到有关桥的内容,就立即将其抄在本子上。他收藏的各种桥的图画、照片,更是数不胜数。因为这个,...

相对论是科学量子力学也是科学,为什么两者不能互相解释呢?
可惜的是,他仍然没有完成自己的夙愿。“统一场论”到底是何方神圣?这是一个能够将宏观,微观做出整体诠释,并且包容“四大力”所有变化的大一统理论。因此,杨振宁教授说,尽管爱因斯坦的研究无疾而终,但是他仍然为人类指明了未来的方向。有朝一日,我们真的面临到“量子&...

哪年是爱因斯坦的奇迹年?
1905年。1905年3月,爱因斯坦发表“量子论”,提出光量子假说,解决了光电效应问题。4月向苏黎世大学提出论文《分子大小的新测定法》,取得博士学位。1905年5月完成论文《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独立而完整地提出狭义相对性原理,开创物理学的新纪元。这一年因此被称为“爱因斯坦奇迹年”。

爱因斯坦的资料
爱因斯坦于1879年出生于德国乌尔姆市的一个犹太人家庭(父母均为犹太人),1900年毕业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入瑞士国籍。1905年,获苏黎世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爱因斯坦提出光子假设,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因此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奖,1905年创立狭义相对论。1915年创立广义相对论。1955年4月18日去世,享年76岁...

爱因斯坦做出的贡献
4、宇宙常数 1917年﹐爱因斯坦利用他的引力场方程﹐ 对宇宙整体进行了考察。为了解释物质密度不为零的静态宇宙的存在﹐他在场方程中引进一个与度规张量成比例的项﹐用符号Λ 表示。该比例常数很小﹐在银河系尺度范围可忽略不计。只在宇宙尺度下﹐Λ 才可能有意义﹐所以叫作宇宙常数。

时间允许回溯过去或穿越未来吗(详细解释)
允许!首先时间可以倒流: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当太空船经过重力场时,把重力场的拉力转换成推力,太空船在那段时间里,便可以以光速或超光速的速度飞行。美国航空航天局的专家们已经创立了“时空场共振理论”,这是以爱因斯坦和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的“统一场论”为基础的。因此,时光倒流是有依据可言的。同...

有谁能为我讲一下相对论?
我的 有谁能为我讲一下相对论? 详细一点... 详细一点 展开  我来答 5个回答 #热议# 孩子...另外,爱因斯坦对宇宙学、用引力和电磁的统一场论、量子论的研究都为物理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的简介
1925年以后,爱因斯坦全力以赴去探索统一场论。 1928年以后转入纯数学的探索 1925年~1955年这30年中,除了关于量子力学的完备性问题、引力波以及广义相对论的运动问题以外,爱因斯坦几乎把他全部的科学创造精力都用于统一场论的探索。 1937年,在两个助手合作下,他从广义相对论的引力场方程推导出运动方程,进一步揭示了空...

宽城区19567631371: 什么是统一场论 -
一备珠贝: 统一场论 构成宇宙最基本要素是空间和物质,时间反映了物质运动的先后次序,它们是统一的是不可分割的,假定有限大宇宙有一个物质的中心点发生运动,宇宙空间也就会跟着运动,如果宇宙空间不跟着运动,空间、物质、时间就不是统一...

宽城区19567631371: 什么是物理学的统一场论 -
一备珠贝: 简单而言就是用一个数理公式和语言把目前人类所知的四种自然作用力(或物质场)统一到一个理论框架里来的哲学或科学理论.目前只是统一了三种(强作用力、弱作用力和电磁作用力)自然作用力,但万有引力还无法实现纳入这个大一统的理论框架.

宽城区19567631371: 什么是统一场论 - 爱因斯坦的统一场论?
一备珠贝: 爱因斯坦的统一场论与混元整体理论 ○高重峰 爱因斯坦后半生的雄心壮志,就是要建立被当时大多数物理学家认为是“完全无望的科学问题”的统一场论.爱因斯坦孤独地...

宽城区19567631371: 什么是“统一场论”?
一备珠贝: 爱因斯坦生前最大的愿望,就是用一种新的理论重新解释现在的电场,引力场,静电场,使之具有新的理论体系,完全统一的,而不是像现在的各成一套.

宽城区19567631371: 统一场论是怎么回事?物理学的力有可能统一吗? -
一备珠贝: 可以统一的,现在都归结为强力,弱力,还有电磁力..这些都是场力.

宽城区19567631371: 请问,物理学的统一场论是什么意思?请问,爱因斯坦的统一场论是什么意思?
一备珠贝: 爱因斯坦认为最终 所有的力都会归为一种力 用一个理论来解释 这就是同一场论 不过现在还统一不到一块去 静电场也是你问的啊 才发现

宽城区19567631371: 《终极理论》爱因斯坦生前最害怕人类知道的秘密:统一场论. -
一备珠贝: 1955年4月17日是星期日,爱因斯坦从普林斯顿医院的病榻上坐起来,开始了他一生的最后一次计算.几个小时以后,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去世了.他的床边放着他最后的、也是失败的一项努力,即创造自己的“统一场理论”——对于宇宙中...

宽城区19567631371: 什么叫规范场论?什么叫统一场论?大统一理论? -
一备珠贝:[答案] 规范场论 (Gauge Theory) 是基于对称变换可以局部也可以全局地施行这一思想的一类物理理论.非交换对称群的规范场论有时也称为杨-米尔斯理论.物理系统往往用在某种变换下不变的拉格朗日量表述,当变换在每一时空点同时施行,它们有全局...

宽城区19567631371: 统一场论的具体解释
一备珠贝: 四种基本作用的综合

宽城区19567631371: 为什么说质能关系式是原子能应用的基础?统一场论到底是什么? -
一备珠贝: 因为质能方程是原子能的理论基础,简单点说就是原子所具有的势能在一定条件下能转换为能量;具我所知没有什么统一场论你说的因该是相对论吧至于相对论太过复杂一时半会解释不清楚.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