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地山的资料,快快快快快快快

作者&投稿:溥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关于刺猬的百科资料,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

  刺猬

  百科名片

  刺猬是属于哺乳动物中的猬形目。最普遍的刺猬种类是学名为“欧洲刺猬”的普通刺猬,广泛分布在欧洲、亚洲北部,在中国的北方和长江流域也分布很广,这种刺猬冬季冬眠。

  目录

  简介
  种类及英文名称
  习性
  四季习性
  分类
  刺猬如何冬眠
  其他展开
  编辑本段
  简介

  拼音:cì wèi
  Erinaceus europaeus
  地方名普通刺猬,英文名:Hedgehog。猬科。
  猬亚科 Erinaceinae
  食虫目猬科刺猬亚科的通称。又名刺球。体背和体侧满布棘刺,头、尾和腹面被毛;吻尖而长,尾短;前后足均具5趾,跖行,少数种类前足4趾;齿36~44枚,均具尖锐齿尖,适于食虫;受惊时,全身棘刺竖立,卷成如刺球状,头和4足均不可见。分布于亚洲、欧洲、非洲的森林、草原和荒漠地带。中国有2属4种。普通刺猬栖山地森林、草原、农田、灌丛等,昼伏夜出,取食各种小动物,兼食植物,有时为害瓜果。冬眠。
  编辑本段
  种类及英文名称


  非洲猬属 (Atelerix)
  四趾刺猬 (Atelerix albiventris)
  北非刺猬 (Atelerix algirus)
  南非刺猬 (Atelerix frontalis)
  索马里刺猬 (Atelerix sclateri)
  猬属 (Erinaceus)
  黑龙江刺猬(Erinaceus amurensis)
  东欧刺猬(Erinaceus concolor)
  西欧刺猬(Erinaceus europaeus)
  大耳猬属 (Hemiechinus)
  沙漠刺猬(Hemiechinus aethiopicus)
  长耳刺猬(Hemiechinus auritus)
  印度长耳刺猬(Hemiechinus collaris)
  伯兰特刺猬(Hemiechinus hypomelas)
  印度刺猬(Hemiechinus micropus)
  光腹刺猬(Hemiechinus nudiventris)
  林猬属 (Mesechinus)
  达乌尔猬 (Mesechinus dauuricus)
  Hugh's Hedgehog (Mesechinus hughi)
  编辑本段
  习性


  刺猬是杂食性动物,在野外主要靠捕食各种无脊椎动物和小型脊椎动物以及草根、果、瓜等植物为生。家庭饲养可以自配饲料,以肉类下脚、粮食及副产品、青菜等按比例配合饲养。另外,毛毛虫、甲虫、蜗牛、蚯蚓等小动物和水果也可喂[1]养。
  刺猬年产仔1-2胎,每胎3一6仔。刺猬适应能力强,疾病较少,没有传染性疾病,只要饲养管理和卫生措施得当,刺猬是很少得病的,主要疾病是肠炎、皮癣、寄生虫等,一般用人类相应的药物就可治疗。由于刺猬性格温顺,不会随意咬人,动作举止憨厚可爱,深得少年儿童的宠爱,逐渐成为人们喜爱的家庭宠物。
  提起刺猬,这可是咱们北京人“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老相识了。每到夏秋的傍晚,无论是平房小院、楼群绿地、公园小径,甚至在楼梯间、落叶堆,到处可以看见这些小刺球忙活觅食的身影。但是有谁知道,这位人类古老的老邻居已经是世界级的濒危物种。作为北京市保护野生动物,普通刺猬成为了136种二级保护动物中的一员受到了法律保护。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在野生环境自由生存的刺猬会为公园、花园、小院清除虫蛹、老鼠和蛇,是不用付薪水的园丁。当然,有时难免也会偷吃一两个果子,这只是说明它饿极了。刺猬是一种长不过25厘米的小型哺乳动物,嘴尖,耳小,四肢短。虽然身单力薄,行动迟缓,却有一套保护自己的好本领。刺猬身上长着粗短的棘刺,连短小的尾巴也埋藏在棘刺中。当遇到敌人袭击时,它的头朝腹面弯曲,身体蜷缩成一团,包住头和四肢,浑身竖起钢刺般的棘刺,宛如古战场上的“铁蒺藜”,使袭击者无从下手。刺猬扒洞为窝,白天隐匿在巢内,黄昏后才出来活动,嗅觉灵敏,以昆虫和蠕虫为食,也吃幼鸟、鸟蛋、蛙、蜥蜴等,偶尔也食农作物。刺猬每年4月开始婚配生育,一年一胎。初生幼仔背上的毛稀疏柔软,但几天后能逐渐硬化变为棘刺。入冬后,进入冬眠,要足足睡上五个月,才肯重新出来活动。刺猬是异温动物,它们不能稳定地调节体温,使其保持在同一水平。猬属在各地都有冬眠现象。分布在阿拉伯、撒哈拉沙漠的沙漠猬进行夏眠;其亲缘种印度猬在断绝粮水的饲养条件下能活4至6周,大耳猬在印度也有冬眠期。刺猬都有忍耐蛰伏期体温和代谢率降低的能力,以此度过寒冷、炎热或食物短缺的困难时期。
  刺猬是一种性格非常孤僻的动物,喜安静,怕光、怕热、怕惊。因此,家养刺猬时,舍宜建在院内一侧、墙根等僻静处。先用砖砌圈,圈墙高1米左右。然后根据饲养刺猬的数量在圈里垒一间5~10平方米的小房舍,房舍顶部和四周密封,不漏雨水。一旦脱离野生环境被人类当成宠物饲养,也就等于下达了对它的“死亡通知书”。记者曾经采访过许多养过小刺猬的人,除了其中把它放生的两人外,其余的刺猬都是很快就死去了。所以,一般情况下,刺猬会远离人类的活动区域,喜欢把窝做在郊野荒地的边缘或溪流边上。随着北京这几年房地产开发的迅猛发展,大量的市民住到了郊区,强行成为了野生刺猬们的邻居。如果和刺猬们狭路相逢,市民该怎么办呢?下面就分四季说明一下和刺猬如何和平共处。
  编辑本段
  四季习性


  春季
  冬眠结束,刺猬醒来,当气温上升到10℃时,刺猬会感到非常口渴,急切地寻找水源。此时遇到它们千万不要好心喂牛奶,因为这样会导致死亡。此时比寻找食物更紧要的是寻找配偶。母刺猬在接受求偶前,公刺猬要在她周围耗上几小时之久,此后,他就完成了使命。母刺猬开始寻找安全清静的地方作为自己和30天后即将出生的小刺猬的巢穴。如果您在后院堆放的木料堆附近发现了刺猬的行迹,就请您暂时推后春季大扫除,因为这里很可能已经成为了母刺猬的产房。
  夏季
  小刺猬出生了。它们全身有100多根刺,出生后前两周无视力。小东西由母乳喂养4-8周。而后,母刺猬教授如何觅食。两个月后,母刺猬停止照顾幼刺猬,让它们独立生活。成熟的刺猬平均每餐进食40克食物。大约90%的小刺猬寿命不到一年。如果您想对养育幼子中的刺猬妈妈提供帮助,可以在它们出没的地方撒些猫粮、狗粮,千万不要拿牛奶、咸面包和有调料的食品给它们。
  秋季
  刺猬主要精力放在觅食上。每晚可吃掉200克食物。成年刺猬体重可达2.5公斤。它们用小树枝和杂草来营造冬眠的巢穴。有时它们的巢穴有50厘米的隔层。它们也能在木制楼梯下或其他人造场所睡眠。
  冬季
  刺猬在巢穴中冬眠时,体温下降到6℃,在这种情况下,刺猬是世界上体温最低的动物。呼吸1-10次/分钟。枯枝和落叶堆是刺猬最喜欢的冬眠场所。此时人们如果焚烧落叶,将是刺猬的灭顶之灾。冬眠中的刺猬会偶尔醒来,但不吃东西,很快又入睡了。冬眠的刺猬如果过早地醒来会被饿死的。

  编辑本段
  分类

  刺猬别名刺团,猬鼠,偷瓜獾,毛刺等,在动物学中属于食虫目,是异温动物(heterothermic),因为它们不能稳定地调节自己的体温,使其保持在同一水平,所以,刺猬在冬天时有冬眠现象.
  刺猬除肚子外全身长有硬刺,当它遇到危险时会圈成一团变成有刺的球,它的形态和温顺的性格非常可爱,有些品种只比手掌略大,因而在澳大利亚有人将它当宠物来养。
  刺猬有非常长的鼻子,它的触觉与嗅觉很发达。它最喜爱的食物是蚂蚁与白蚁,当它嗅到地下的食物时,它会用爪挖出洞口,然后将它的长而粘的舌头伸进洞内一转,即获得丰盛的一餐。
  刺猬住在灌木丛内,会游泳,怕热。刺猬在秋末开始冬眠,直到第二年春季,气温会暖到一定程度才醒来。刺猬喜欢打呼噜,和人相似。
  刺猬的皮、肉、胆、脂、心、肝、脑等都具有药用价值因其捕食大量有害昆虫而为益兽。
  编辑本段
  刺猬如何冬眠

  冬眠原因
  刺猬是异温动物(heterothermic),因为它们不能稳定地调节自己的体温,使其保持在同一水平,所以,刺猬在冬天时有冬眠现象.。
  冬眠场所
  枯枝和落叶堆是刺猬最喜欢的冬眠场所。它们用小树枝和杂草来营造冬眠的巢穴。有时它们的巢穴有50厘米的隔层。它们也能在木制楼梯下或其他人造场所睡眠。
  冬眠表现
  刺猬在巢穴中冬眠时,体温下降到9℃。呼吸1-10次/分钟。冬眠中的刺猬会偶尔醒来,但不吃东西,很快又入睡了。冬眠的刺猬如果过早地醒来会被饿死的。
  冬眠是休眠现象的一种。是动物对冬季不利的外界环境条件(如寒冷和食物不足)的一种适应。主要表现为不活动,心跳缓慢,体温下降和陷入昏睡状态。常见于温带和寒带地区的无脊椎动物、两栖类、爬行类和许多哺乳类(如蝙蝠、刺猬旱獭、黄鼠、跳鼠)等。
  冬眠过程可分为入眠、深眠和出眠3个阶段。
  入眠动物体温开始降低到稳定地接近环境温度的过程,大约需要一到数日。入眠的外界刺激因素主要是温度。各种动物入眠的环境温度上限相差很大:蝙蝠是24~28℃、刺猬27℃左右、黄鼠20~22℃、仓鼠9~10℃。光照、食物及饮水的供应也影响入眠。入眠的内部因素主要是体重。一般认为,体重迅速增加直到较稳定地停留在较高水平,则是动物已具备入眠的内部条件。否则环境温度虽低但动物仍不入眠。待体温调定到接近环境温度后,便进入深眠。
  深眠此阶段长短不定,一般可达数月之久。这时的生理状态发生极大变化。呼吸明显减少,如刺猬的呼吸运动,从常温的每分钟6~18次,降到每分钟1~3次(28~18℃)。在此阶段有时还出现一种间歇式 (阵发性)呼吸,即在短时期较快地连续呼吸之后有一个较长的停息。与恒温动物不同,冬眠动物的间歇性呼吸属于正常的生理状态。与此同时,循环系统亦发生显著变化,心率极度减慢,冬眠蝙蝠的心率由正常的每分钟330~920次降到每分钟30次,蜂鸟由每分钟480~1200次降到每分钟48次,黄鼠由每分钟 300次降到每分钟4~7次。同时血压亦极低,仓鼠和土拨鼠的血压从常温状态的 100毫米汞柱降到50毫米汞柱,刺猬从113毫米汞柱降到35毫米汞柱。此时外周血管广泛收缩,只有最重要的胸腔器官及脑部保持着低水平的血液循环。这样就最大限度地节约能量,而保证生命活动的继续。当环境温度回升到一定高度时,深眠动物便迅速激醒,体温回升以及各系统功能恢复到正常状态(出眠)。
  出眠
  刺猬的出眠温度约为6~9℃(2~15℃),达乌尔黄鼠约为10℃。除这种自发性激醒外,其他外因,如电、机械、寒冷或加温、化学刺激以及注射药物或激素都可以使冬眠动物激醒。激醒初期,呼吸由节律性转变为间歇性。经过几次阵发性呼吸之后,又变成节律性呼吸,而且频率越来越快,如刺猬可达每分钟60次,待苏醒后又趋向平静,变成每分钟36~40次。心率也一样逐渐加快到超过正常水平,然后又恢复平静,这种呼吸和心率的亢进与激醒开始时的战栗产热有关。与此同时,身体前部的血管舒张,加强心、肺和脑的血液循环,待身体前部复温后,身体后部血管才开始舒张并迅速复温。由于这样的主动复温,使得整个过程只需1.5~2.5小时便可使体温上升30℃以上而完全苏醒。

  在冬眠过程中,动物是处于活动(常温)与麻痹(低温)交替的冬眠阵状态。活动时期约为几小时至几天。有些种类动物在此期间进行排泄或进食。大多数种类动物不进食,但进行某些生理平衡的调整。
  冬眠动物在长达 100多天的冬眠季节内不吃不喝而仍维持生命,是由于有充足的能量储备,而代谢又降到最低水平,为活动时的1~2%。其呼吸商接近0.7,主要靠氧化脂肪来供给能量和水分。冬眠型动物在肥育期内便储存了相当于体重30~50%的脂肪,大多数集中于皮下,不仅供给能量还有保温作用。冬眠型动物的褐脂较非冬眠型多,而经过冬眠后又减少最多。曾被人认为是与冬眠有关的内分泌腺,有冬眠腺之称。现知与冬眠动物的激醒有密切关系。
  观察中发现
  气温降到12℃,刺猬都不肯“冬眠”,为了驱逐严寒仍靠多吃东西来保持体温。在气温降到7℃时,刺猬才进入冬眠状态。刺猬冬眠长达四五个月的时间,进入冬眠后,体温下降,其它生理机能也一同减弱。举例来说,一只清醒的刺猬每分钟呼吸约五十次,在冬眠的时候至多呼吸八次,有时只呼吸一次,甚至一连几分钟都不呼吸,一只清醒的刺猬每分钟心跳二百次,冬眠的时候减少到二十次。
  (1)半月后“没有反应”、“睡得真甜”;
  (2)三周后撒尿、吃食一次;
  (3)每隔三周,撒尿、吃食一次,整个冬季都是如此,直到第二年三月,气温上升到10度左右,
  (4)一定不要去惊吓他。
  大家请谨记,刺猬被称作八大地仙之一,和狐狸,黄鼠狼一样,所以没事干不要去惹它们哦!不要看着可爱就想去玩,其实是不太好的!而且影响了刺猬的正常生长,对这种可爱的小家伙其实是不利的,所以如果你真的爱他们,就让他们自由自在的生活吧!
  刺猬喜欢打呼噜,和人相似
  编辑本段
  其他

  关于刺猬的传说

  春秋秦文公的时候,陕西陈仓有个人在挖土的时候捉到一只奇怪的动物,按照当时的记载,它“形如满囊,色间黄白,短尾多足,嘴有利喙”,陈仓人觉得把这样稀罕的动物当作瑞兽献给文公,一定能得到很多赏赐,于是兴冲冲地拿着这种动物回去。 在路上碰到两个诡异的童子,那两个童子拍着手笑道:“你残害死人,现在还是被活人逮住了吧!” 陈仓人十分诧异,“二位小哥,此话怎讲?” “我们说的是你手上的‘东西’,它叫刺猬,习惯在地下吃死人的脑子,因此得了人的精气,能够变化,” 两个童子嘻嘻哈哈,“你要抓好它,别让它跑了!” 这时候,陈仓人手上的刺猬忽然也开口说起人话来:“他们两个童子,其实是野鸡精,叫做陈宝,你抓住雄的可以称王,抓住雌的可以称霸。”那人反应极快,立刻舍了刺猬去捉童子,俩童子忽然变成两只斑斓的雉鸡振翅飞走了,再回头看刺猬,也早已不知去向!
  日后,文公的继任者穆公在陈仓山狩猎的时候捉到一只玉色宝鸡,被捉后立刻化成石鸡,有认识的人说,这是“宝夫人”,得到可以称霸,后来秦穆公果然称霸,把捉到宝夫人的地方称为“宝鸡”。再说那只雄雉,在配偶被捉后逃到了南阳,据说在400年后被汉光武帝刘秀捉到,成就了一番王业。
  传说中的刺猬和黄鼠狼、水獭和狐狸一样,位列“仙班”,在中医上,刺猬皮被称为“仙人衣”,以往在民间是很少会有人敢大肆捕杀它们的。
  漫画
  在漫画里的刺猬中,最有名的当属刺猬索尼克,他作为世界上最具知名度的刺猬,从一诞生就凭借其可爱的造型和无可比拟的速度风靡全球,让无数的玩家成了他的忠实爱好者。以音速小子‧索尼克为主人公的电子游戏曾在多个平台发表,总累计
  销量已经超过了3500万套。索尼克是世嘉(SEGA)公司的招牌作品,其创作人为中 裕司,索尼克的成功几乎让这个造型成了该公司的形象代言。
  歌曲
  刺猬-温岚
  作词:小路 作曲:郑胜元
  最后一抹的微笑
  在转身之后
  我闭上眼哭了
  仅存的一点点骄傲
  华丽的外表终于丢掉
  很彷徨很孤单 是寂寞或悲惨
  一个人该怎么办
  像是刺猬般防范
  伪装的勇敢
  不轻易让你看穿
  我以为可以很坦然
  面对分开时不觉得伤感
  然而将灯关上 一片无声黑暗
  心痛的大声呼喊
  我想我没那么坚强
  每个女孩其实一样
  渴望着爱情的好 渴望被拥抱
  却都害怕爱让人受伤
  承认我没那么坚强
  不过是一而再的逞强
  小心将情绪收藏 比傻瓜还傻
  刺猬的坚强全都是假象 哭吧
  像是刺猬般防范
  伪装的勇敢
  不轻易让你看穿
  我以为可以很坦然
  面对分开时不觉得伤感
  然而将灯关上 一片无声黑暗
  心痛的大声呼喊
  我想我没那么坚强
  每个女孩其实一样
  渴望着爱情的好 渴望被拥抱
  却都害怕爱让人受伤
  承认我没那么坚强
  不过是一而再的逞强
  小心将情绪收藏 比傻瓜还傻
  刺猬的坚强全都是假象
  我想我没那么坚强
  每个女孩其实一样
  渴望着爱情的好 渴望被拥抱
  却都害怕爱让人受伤
  承认我没那么坚强
  不过是一而再的逞强
  小心将情绪收藏 比傻瓜还傻
  刺猬的坚强全都是假象 哭吧

棉花的每称我没有查到确切资料,不知道“白叠子”是不是。
资料:9世纪阿拉伯旅行家苏莱曼在其《苏莱曼游记》中记述,在中国看到棉花,在花园里被作为“花”来观赏的。《梁书·高昌传》记载:其地有“草,实如茧,茧中丝如细纩,名为白叠子。

许地山(1893~1941),现代作家、学者。名赞堃,字地山,笔名落花生。祖籍广东揭阳,生于台湾台南一个爱国志士的家庭。回大陆后落籍福建龙溪。1910年中学毕业后曾任师范、中学教员。1917年考入燕京大学文学院,1920年毕业留校任教。期间与翟秋白、郑振铎等人联合主办《新社会》旬刊,积极宣传革命。“五·四”前后从事文学活动,1921年1月,他和沈雁冰、叶圣陶、郑振铎等12人,在北平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创办《小说月报》。1922年往美国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哲学系,研究宗教史和宗教比较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后转入英国牛津大学曼斯菲尔学院研究宗教学、印度哲学、梵文、人类学、民俗学等。 1927年回国在燕京大学文学院和宗教学院任副教授、教授,同时致力于文学创作。 1935年应聘为香港大学文学院主任教授,遂举家迁往香港。在港期间曾兼任香港中英文化协会主席。 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发表文章、演讲,宣传抗日,反对投降。"皖南事变"发生,即与张一廛联合致电蒋介石,呼吁团结、和平、息战。同时担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香港分会常务理事,为抗日救国事业奔走呼号,展开各项组织和教育工作。后终因劳累过度而病逝。

许地山一生创作的文学作品多以闽、台、粤和东南亚、印度为背景,主要著作有《空山灵雨》、《缀网劳蛛》、《危巢坠筒》、《道学史》、《达衷集》、《印度文学》;译著有《二十夜问》、《太阳底下降》、《孟加拉民间故事》等。

许地山译事

许地山对于印度的"诗圣"泰戈尔是十分崇敬。 他喜欢泰戈尔的作品,因此曾翻译过《吉檀迎利》(文言文,未发表)、《在加尔各答途中》(载《小说月报》12卷4号)、《主人,把我的琵琶拿去吧》(载《小说月报》22卷1号)等泰戈尔的诗歌、小说、散文。由于喜爱泰戈尔,又引起他对印度文学的浓厚兴趣。1928年他翻译了《孟加拉民间故事》, 1930年,出版了专著《印度文学》,1934年,又译出印度故事《太阳底下降》、《二十夜问》等等,从而成为一位著名的印度文学专家。经过数年的刻苦努力,许地山为中印文化的交流所做的努力结出了累累硕果。据统计,许地山从英国留学归来后的几年间(自1927年起,至1935年离开燕京大学止),写有学术论文8篇,学术论著5部。其中1930年出版的《印度文学》,是中国人自己撰写的第一部印度文学史专著。这本著作与他深厚的文学、翻译功底是分不开的。

30年代初,北平中华乐社柯政和主编过《世界名歌一百曲集》,共分十册,每册十曲(由北平中华乐社于1932年10月出版),其中第一册的十曲歌词都是许地山翻译的,书前有许地山写的《前言》和柯政和的《序》,书后有许地山写的歌词解释。许地山在他的《前言》中写到的他演奏、研习、教授音乐和谱曲的事都鲜为人知。他在广州文庙当佾生之前就开始研究音乐。他擅长琵琶,能谱曲编词(虽然他所从事的工作似乎与音乐不搭界,但他非常看重音乐和音乐教育),同时许地山精通音律,熟捻西洋乐曲和西洋民歌,对英、德、法、俄罗斯、苏格兰、奥地利、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的音乐倾注的热情尤其多,他译的这十曲名歌就是一个佐证。这十曲名歌,除《小船像摇篮般底摆》之外,都是情歌。有写热恋时真挚而灼热的情感:"炙热的手互相执持。嘴唇颤动不息。微音优美直像歌乐,从我这里发出,世界一切你都不要,惟有我是你的所要。"(《再一次罢!》);有写恋人别后的相思:"野鸟在清唱,野花正在开放,日光所照底水平静如睡,虽然想见底欢乐可以消灭愁苦。但失意的心情不望春归"(《罗鲁孟》);有写生活中的恋旧情结:"你能忘记旧时的朋友,不放在心里么?你能忘记旧时的朋友,和旧的时日么? 旧的时日,我爱,旧的时日,我们要为它喝一杯。"(《你能忘记旧时朋友么?》)。从他译的这十曲歌词和《前言》中,可以感受到他对生活的挚爱和他那份特有的人间情怀。如果没有对艺术的虔诚,没有丰富人生经历作基础,是很难想象他能译出如此雅致多情的世界名歌。对许地山而言,翻译也就是艺术的创作。所以许地山与他所敬佩的音乐家柯政和相会面后,谈起音乐教育,有着相同的见解,柯政和约他翻译西洋乐曲,他便一口答应了。他在《世界名歌一百曲集》第一册的《前言》中说:"民国十五年,我从欧洲回国,过槟榔屿,到华侨办底学校去找几位旧同事,我们已经别离十几年了。可是那学校所授底唱歌不但与十几年前一样,并且和我在小学时代所学底不差只字,我问他们为什么不教新的,他们反都问我那里来底新的。这个越使我觉得非赶办音乐学校不可。可是我底 音乐兴趣虽然有,我底音乐底知识却够不上提倡,这事非专门家去做不可。" 这里,我们不难体会到许地山对普及音乐教育的用心良苦,我们看到许地山确实用他的笔为我们翻译,介绍了好的西洋音乐作品。

许地山的翻译风格

谈及此,我想引许地山《孟加拉民间故事》译叙中的一段话加以探讨:"这译本是依1912年麦美伦公司底本子译底。我并没有逐字逐句直译,只把各故事底意思率直地写出来。至于原文底辞句,在译文中时有增减,因为编译民间故事只求其内容明了就可以,不必如其余文章要逐字斟酌。我译述这22段故事底动机,一来是因为我对"民俗学" ( Folk-Lore)底研究很有兴趣,每觉得中国有许多民间故事是从印度辗转入底,多译些印度底故事。对于研究中国民俗学必定很有帮助,二来是因为今年春间芝子问我要小说看,我自己许久没有动笔了,一时也写不了许多,不如就用两三个月底工夫译述一二十段故事来给她看,更能使她满足。"

看了这段文字我们不难体会许地山翻译的风格--朴素而真实,正如他的人一样。当然,翻译的风格是与翻译文本的文体息息相关,许地山对此是驾轻就熟的,《孟加拉民间故事》一书的翻译便是朴实的。这里另附一首许地山译的德国民歌,以此我们可领略他熟捻的翻译技巧以及扎实的文字功底:

夜曲 夏夜底月初升,在沉寂的山顶;远处颤音低微,是夜莺底幽鸣。唱罢,快乐的夜莺!在银光里唱罢,这如梦的夏夜,我们不能听见别的声。西天一片云影,黑暗像要下临。停住罢!别走近来遮片刻底爱光阴,停住罢!

夏夜底月初升,在沉寂的山顶;远处颤音低微,是夜莺底幽呜,是夜莺底幽呜,唱罢,快乐的夜莺!在银光里唱罢,这如梦的夏夜,我们不能听见别的声。快乐的鸟,唱给我们听!快乐的鸟,唱给我们听!

同时,我们可以发现许地山翻译的主要目的是介绍、传播异域文化,促进中国文化的发展,其译作《孟加拉民间故事》和《二十夜问》对于研究中国民俗学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西洋名歌的翻译也对中国普及音乐教育起了一定的作用。

"落花生"一生追求真理,追求进步,毕生从教,诲人不倦。他的早逝,确是文学界、学术界一个无可弥补的损失。他所热情倡导的"落花生精神"是难能可贵、深入人心的。他的译著也将永远烙渭生辉。

许地山译作年表

1. 在加尔各苔途中 (泰戈尔著) 1921年4月 《小说月报》12卷4号

2. 可交的蝙蝠和伶俐的金丝鸟 1924年6月 《小说月报》15卷6号

3. 月歌 1925年6月《小说月报》16卷5号

4. 欧美名人底恋爱生活 1928年11月《小说月报》19卷11号12号

5. 孟加拉民间故事 [据戴伯诃利编译的《孟加拉民间故事》("Folk Tales of Bengal" Lal Behari Day)1929年11月第1版,1956年8月第6版,商务印书馆

6. 主人,把我的琵琶拿去吧(泰戈尔著)1931年1月《小说月报》22卷1号

7. 乐圣裴德芬的恋爱故事 同上

8. 文明底将来 1931年《北京晨报》

9. 二十夜问 [据贝恩编译的《印度故事集》("The Stories of India" F.W. Bain)第1卷译] 1955年1月第1版,作家出版社

10. 太阳底下降[据同上书第8卷译] 1956年5月第1版,作家出版社

许地山(1893~1941年)名赞堃,号地山,笔名落华生。是中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五四”时期新文学运动先驱者之一。在梵文、宗教方面亦有研究硕果。

许地山(1893~1941),现代作家、学者。名赞堃,字地山,笔名落花生。祖籍广东揭阳,生于台湾台南一个爱国志士的家庭。回大陆后落籍福建龙溪。1910年中学毕业后曾任师范、中学教员。1917年考入燕京大学文学院,1920年毕业留校任教。期间与翟秋白、郑振铎等人联合主办《新社会》旬刊,积极宣传革命。“五·四”前后从事文学活动,1921年1月,他和沈雁冰、叶圣陶、郑振铎等12人,在北平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创办《小说月报》。1922年往美国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哲学系,研究宗教史和宗教比较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后转入英国牛津大学曼斯菲尔学院研究宗教学、印度哲学、梵文、人类学、民俗学等。 1927年回国在燕京大学文学院和宗教学院任副教授、教授,同时致力于文学创作。 1935年应聘为香港大学文学院主任教授,遂举家迁往香港。在港期间曾兼任香港中英文化协会主席。 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发表文章、演讲,宣传抗日,反对投降。"皖南事变"发生,即与张一廛联合致电蒋介石,呼吁团结、和平、息战。同时担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香港分会常务理事,为抗日救国事业奔走呼号,展开各项组织和教育工作。后终因劳累过度而病逝。
许地山一生创作的文学作品多以闽、台、粤和东南亚、印度为背景,主要著作有《空山灵雨》、《缀网劳蛛》、《危巢坠筒》、《道学史》、《达衷集》、《印度文学》;译著有《二十夜问》、《太阳底下降》、《孟加拉民间故事》等。
许地山译事
许地山对于印度的"诗圣"泰戈尔是十分崇敬。 他喜欢泰戈尔的作品,因此曾翻译过《吉檀迎利》(文言文,未发表)、《在加尔各答途中》(载《小说月报》12卷4号)、《主人,把我的琵琶拿去吧》(载《小说月报》22卷1号)等泰戈尔的诗歌、小说、散文。由于喜爱泰戈尔,又引起他对印度文学的浓厚兴趣。1928年他翻译了《孟加拉民间故事》, 1930年,出版了专著《印度文学》,1934年,又译出印度故事《太阳底下降》、《二十夜问》等等,从而成为一位著名的印度文学专家。经过数年的刻苦努力,许地山为中印文化的交流所做的努力结出了累累硕果。据统计,许地山从英国留学归来后的几年间(自1927年起,至1935年离开燕京大学止),写有学术论文8篇,学术论著5部。其中1930年出版的《印度文学》,是中国人自己撰写的第一部印度文学史专著。这本著作与他深厚的文学、翻译功底是分不开的。
30年代初,北平中华乐社柯政和主编过《世界名歌一百曲集》,共分十册,每册十曲(由北平中华乐社于1932年10月出版),其中第一册的十曲歌词都是许地山翻译的,书前有许地山写的《前言》和柯政和的《序》,书后有许地山写的歌词解释。许地山在他的《前言》中写到的他演奏、研习、教授音乐和谱曲的事都鲜为人知。他在广州文庙当佾生之前就开始研究音乐。他擅长琵琶,能谱曲编词(虽然他所从事的工作似乎与音乐不搭界,但他非常看重音乐和音乐教育),同时许地山精通音律,熟捻西洋乐曲和西洋民歌,对英、德、法、俄罗斯、苏格兰、奥地利、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的音乐倾注的热情尤其多,他译的这十曲名歌就是一个佐证。这十曲名歌,除《小船像摇篮般底摆》之外,都是情歌。有写热恋时真挚而灼热的情感:"炙热的手互相执持。嘴唇颤动不息。微音优美直像歌乐,从我这里发出,世界一切你都不要,惟有我是你的所要。"(《再一次罢!》);有写恋人别后的相思:"野鸟在清唱,野花正在开放,日光所照底水平静如睡,虽然想见底欢乐可以消灭愁苦。但失意的心情不望春归"(《罗鲁孟》);有写生活中的恋旧情结:"你能忘记旧时的朋友,不放在心里么?你能忘记旧时的朋友,和旧的时日么? 旧的时日,我爱,旧的时日,我们要为它喝一杯。"(《你能忘记旧时朋友么?》)。从他译的这十曲歌词和《前言》中,可以感受到他对生活的挚爱和他那份特有的人间情怀。如果没有对艺术的虔诚,没有丰富人生经历作基础,是很难想象他能译出如此雅致多情的世界名歌。对许地山而言,翻译也就是艺术的创作。所以许地山与他所敬佩的音乐家柯政和相会面后,谈起音乐教育,有着相同的见解,柯政和约他翻译西洋乐曲,他便一口答应了。他在《世界名歌一百曲集》第一册的《前言》中说:"民国十五年,我从欧洲回国,过槟榔屿,到华侨办底学校去找几位旧同事,我们已经别离十几年了。可是那学校所授底唱歌不但与十几年前一样,并且和我在小学时代所学底不差只字,我问他们为什么不教新的,他们反都问我那里来底新的。这个越使我觉得非赶办音乐学校不可。可是我底 音乐兴趣虽然有,我底音乐底知识却够不上提倡,这事非专门家去做不可。" 这里,我们不难体会到许地山对普及音乐教育的用心良苦,我们看到许地山确实用他的笔为我们翻译,介绍了好的西洋音乐作品。
许地山的翻译风格
谈及此,我想引许地山《孟加拉民间故事》译叙中的一段话加以探讨:"这译本是依1912年麦美伦公司底本子译底。我并没有逐字逐句直译,只把各故事底意思率直地写出来。至于原文底辞句,在译文中时有增减,因为编译民间故事只求其内容明了就可以,不必如其余文章要逐字斟酌。我译述这22段故事底动机,一来是因为我对"民俗学" ( Folk-Lore)底研究很有兴趣,每觉得中国有许多民间故事是从印度辗转入底,多译些印度底故事。对于研究中国民俗学必定很有帮助,二来是因为今年春间芝子问我要小说看,我自己许久没有动笔了,一时也写不了许多,不如就用两三个月底工夫译述一二十段故事来给她看,更能使她满足。"
看了这段文字我们不难体会许地山翻译的风格--朴素而真实,正如他的人一样。当然,翻译的风格是与翻译文本的文体息息相关,许地山对此是驾轻就熟的,《孟加拉民间故事》一书的翻译便是朴实的。这里另附一首许地山译的德国民歌,以此我们可领略他熟捻的翻译技巧以及扎实的文字功底:
夜曲 夏夜底月初升,在沉寂的山顶;远处颤音低微,是夜莺底幽鸣。唱罢,快乐的夜莺!在银光里唱罢,这如梦的夏夜,我们不能听见别的声。西天一片云影,黑暗像要下临。停住罢!别走近来遮片刻底爱光阴,停住罢!
夏夜底月初升,在沉寂的山顶;远处颤音低微,是夜莺底幽呜,是夜莺底幽呜,唱罢,快乐的夜莺!在银光里唱罢,这如梦的夏夜,我们不能听见别的声。快乐的鸟,唱给我们听!快乐的鸟,唱给我们听!
同时,我们可以发现许地山翻译的主要目的是介绍、传播异域文化,促进中国文化的发展,其译作《孟加拉民间故事》和《二十夜问》对于研究中国民俗学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西洋名歌的翻译也对中国普及音乐教育起了一定的作用。
"落花生"一生追求真理,追求进步,毕生从教,诲人不倦。他的早逝,确是文学界、学术界一个无可弥补的损失。他所热情倡导的"落花生精神"是难能可贵、深入人心的。他的译著也将永远烙渭生辉。
许地山译作年表
1. 在加尔各苔途中 (泰戈尔著) 1921年4月 《小说月报》12卷4号
2. 可交的蝙蝠和伶俐的金丝鸟 1924年6月 《小说月报》15卷6号
3. 月歌 1925年6月《小说月报》16卷5号
4. 欧美名人底恋爱生活 1928年11月《小说月报》19卷11号12号
5. 孟加拉民间故事 [据戴伯诃利编译的《孟加拉民间故事》("Folk Tales of Bengal" Lal Behari Day)1929年11月第1版,1956年8月第6版,商务印书馆
6. 主人,把我的琵琶拿去吧(泰戈尔著)1931年1月《小说月报》22卷1号
7. 乐圣裴德芬的恋爱故事 同上
8. 文明底将来 1931年《北京晨报》
9. 二十夜问 [据贝恩编译的《印度故事集》("The Stories of India" F.W. Bain)第1卷译] 1955年1月第1版,作家出版社
10. 太阳底下降[据同上书第8卷译] 1956年5月第1版,作家出版社
许地山(1893~1941年)名赞堃,号地山,笔名落华生。是中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五四”时期新文学运动先驱者之一。在梵文、宗教方面亦有研究硕果。
广东揭阳,生于台湾台南一个爱国志士的家庭。回大陆后落籍福建龙溪。1910年中学毕业后曾任师范、中学教员。1917年考入燕京大学文学院,1920年毕业留校任教。期间与翟秋白、郑振铎等人联合主办《新社会》旬刊,积极宣传革命。“五·四”前后从事文学活动,1921年1月,他和沈雁冰、叶圣陶、郑振铎等12人,在北平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创办《小说月报》。1922年往美国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哲学系,研究宗教史和宗教比较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后转入英国牛津大学曼斯菲尔学院研究宗教学、印度哲学、梵文、人类学、民俗学等。 1927年回国在燕京大学文学院和宗教学院任副教授、教授,同时致力于文学创作。 1935年应聘为香港大学文学院主任教授,遂举家迁往香港。在港期间曾兼任香港中英文化协会主席。 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发表文章、演讲,宣传抗日,反对投降。"皖南事变"发生,即与张一廛联合致电蒋介石,呼吁团结、和平、息战。同时担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香港分会常务理事,为抗日救国事业奔走呼号,展开各项组织和教育工作。后终因劳累过度而病逝。
许地山一生创作的文学作品多以闽、台、粤和东南亚、印度为背景,主要著作有《空山灵雨》、《缀网劳蛛》、《危巢坠筒》、《道学史》、《达衷集》、《印度文学》;译著有《二十夜问》、《太阳底下降》、《孟加拉民间故事》等。
许地山译事
许地山对于印度的"诗圣"泰戈尔是十分崇敬。 他喜欢泰戈尔的作品,因此曾翻译过《吉檀迎利》(文言文,未发表)、《在加尔各答途中》(载《小说月报》12卷4号)、《主人,把我的琵琶拿去吧》(载《小说月报》22卷1号)等泰戈尔的诗歌、小说、散文。由于喜爱泰戈尔,又引起他对印度文学的浓厚兴趣。1928年他翻译了《孟加拉民间故事》, 1930年,出版了专著《印度文学》,1934年,又译出印度故事《太阳底下降》、《二十夜问》等等,从而成为一位著名的印度文学专家。经过数年的刻苦努力,许地山为中印文化的交流所做的努力结出了累累硕果。据统计,许地山从英国留学归来后的几年间(自1927年起,至1935年离开燕京大学止),写有学术论文8篇,学术论著5部。其中1930年出版的《印度文学》,是中国人自己撰写的第一部印度文学史专著。这本著作与他深厚的文学、翻译功底是分不开的。
30年代初,北平中华乐社柯政和主编过《世界名歌一百曲集》,共分十册,每册十曲(由北平中华乐社于1932年10月出版),其中第一册的十曲歌词都是许地山翻译的,书前有许地山写的《前言》和柯政和的《序》,书后有许地山写的歌词解释。许地山在他的《前言》中写到的他演奏、研习、教授音乐和谱曲的事都鲜为人知。他在广州文庙当佾生之前就开始研究音乐。他擅长琵琶,能谱曲编词(虽然他所从事的工作似乎与音乐不搭界,但他非常看重音乐和音乐教育),同时许地山精通音律,熟捻西洋乐曲和西洋民歌,对英、德、法、俄罗斯、苏格兰、奥地利、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的音乐倾注的热情尤其多,他译的这十曲名歌就是一个佐证。这十曲名歌,除《小船像摇篮般底摆》之外,都是情歌。有写热恋时真挚而灼热的情感:"炙热的手互相执持。嘴唇颤动不息。微音优美直像歌乐,从我这里发出,世界一切你都不要,惟有我是你的所要。"(《再一次罢!》);有写恋人别后的相思:"野鸟在清唱,野花正在开放,日光所照底水平静如睡,虽然想见底欢乐可以消灭愁苦。但失意的心情不望春归"(《罗鲁孟》);有写生活中的恋旧情结:"你能忘记旧时的朋友,不放在心里么?你能忘记旧时的朋友,和旧的时日么? 旧的时日,我爱,旧的时日,我们要为它喝一杯。"(《你能忘记旧时朋友么?》)。从他译的这十曲歌词和《前言》中,可以感受到他对生活的挚爱和他那份特有的人间情怀。如果没有对艺术的虔诚,没有丰富人生经历作基础,是很难想象他能译出如此雅致多情的世界名歌。对许地山而言,翻译也就是艺术的创作。所以许地山与他所敬佩的音乐家柯政和相会面后,谈起音乐教育,有着相同的见解,柯政和约他翻译西洋乐曲,他便一口答应了。他在《世界名歌一百曲集》第一册的《前言》中说:"民国十五年,我从欧洲回国,过槟榔屿,到华侨办底学校去找几位旧同事,我们已经别离十几年了。可是那学校所授底唱歌不但与十几年前一样,并且和我在小学时代所学底不差只字,我问他们为什么不教新的,他们反都问我那里来底新的。这个越使我觉得非赶办音乐学校不可。可是我底 音乐兴趣虽然有,我底音乐底知识却够不上提倡,这事非专门家去做不可。" 这里,我们不难体会到许地山对普及音乐教育的用心良苦,我们看到许地山确实用他的笔为我们翻译,介绍了好的西洋音乐作品。
许地山的翻译风格
谈及此,我想引许地山《孟加拉民间故事》译叙中的一段话加以探讨:"这译本是依1912年麦美伦公司底本子译底。我并没有逐字逐句直译,只把各故事底意思率直地写出来。至于原文底辞句,在译文中时有增减,因为编译民间故事只求其内容明了就可以,不必如其余文章要逐字斟酌。我译述这22段故事底动机,一来是因为我对"民俗学" ( Folk-Lore)底研究很有兴趣,每觉得中国有许多民间故事是从印度辗转入底,多译些印度底故事。对于研究中国民俗学必定很有帮助,二来是因为今年春间芝子问我要小说看,我自己许久没有动笔了,一时也写不了许多,不如就用两三个月底工夫译述一二十段故事来给她看,更能使她满足。"
看了这段文字我们不难体会许地山翻译的风格--朴素而真实,正如他的人一样。当然,翻译的风格是与翻译文本的文体息息相关,许地山对此是驾轻就熟的,《孟加拉民间故事》一书的翻译便是朴实的。这里另附一首许地山译的德国民歌,以此我们可领略他熟捻的翻译技巧以及扎实的文字功底:
夜曲 夏夜底月初升,在沉寂的山顶;远处颤音低微,是夜莺底幽鸣。唱罢,快乐的夜莺!在银光里唱罢,这如梦的夏夜,我们不能听见别的声。西天一片云影,黑暗像要下临。停住罢!别走近来遮片刻底爱光阴,停住罢!
夏夜底月初升,在沉寂的山顶;远处颤音低微,是夜莺底幽呜,是夜莺底幽呜,唱罢,快乐的夜莺!在银光里唱罢,这如梦的夏夜,我们不能听见别的声。快乐的鸟,唱给我们听!快乐的鸟,唱给我们听!
同时,我们可以发现许地山翻译的主要目的是介绍、传播异域文化,促进中国文化的发展,其译作《孟加拉民间故事》和《二十夜问》对于研究中国民俗学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西洋名歌的翻译也对中国普及音乐教育起了一定的作用。
"落花生"一生追求真理,追求进步,毕生从教,诲人不倦。他的早逝,确是文学界、学术界一个无可弥补的损失。他所热情倡导的"落花生精神"是难能可贵、深入人心的。他的译著也将永远烙渭生辉。
许地山译作年表
1. 在加尔各苔途中 (泰戈尔著) 1921年4月 《小说月报》12卷4号
2. 可交的蝙蝠和伶俐的金丝鸟 1924年6月 《小说月报》15卷6号
3. 月歌 1925年6月《小说月报》16卷5号
4. 欧美名人底恋爱生活 1928年11月《小说月报》19卷11号12号
5. 孟加拉民间故事 [据戴伯诃利编译的《孟加拉民间故事》("Folk Tales of Bengal" Lal Behari Day)1929年11月第1版,1956年8月第6版,商务印书馆
6. 主人,把我的琵琶拿去吧(泰戈尔著)1931年1月《小说月报》22卷1号
7. 乐圣裴德芬的恋爱故事 同上
8. 文明底将来 1931年《北京晨报》
9. 二十夜问 [据贝恩编译的《印度故事集》("The Stories of India" F.W. Bain)第1卷译] 1955年1月第1版,作家出版社
10. 太阳底下降[据同上书第8卷译] 1956年5月第1版,作家出版社
许地山(1893~1941年)名赞堃,号地山,笔名落华生。是中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五四”时期新文学运动先驱者之一。在梵文、宗教方面亦有研究硕果。

许地山(1893~1941),现代作家、学者。名赞堃,字地山,笔名落花生。祖籍广东揭阳,生于台湾台南一个爱国志士的家庭。回大陆后落籍福建龙溪。1910年中学毕业后曾任师范、中学教员。1917年考入燕京大学文学院,1920年毕业留校任教。期间与翟秋白、郑振铎等人联合主办《新社会》旬刊,积极宣传革命。“五·四”前后从事文学活动,1921年1月,他和沈雁冰、叶圣陶、郑振铎等12人,在北平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创办《小说月报》。1922年往美国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哲学系,研究宗教史和宗教比较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后转入英国牛津大学曼斯菲尔学院研究宗教学、印度哲学、梵文、人类学、民俗学等。 1927年回国在燕京大学文学院和宗教学院任副教授、教授,同时致力于文学创作。 1935年应聘为香港大学文学院主任教授,遂举家迁往香港。在港期间曾兼任香港中英文化协会主席。 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发表文章、演讲,宣传抗日,反对投降。"皖南事变"发生,即与张一廛联合致电蒋介石,呼吁团结、和平、息战。同时担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香港分会常务理事,为抗日救国事业奔走呼号,展开各项组织和教育工作。后终因劳累过度而病逝。

许地山一生创作的文学作品多以闽、台、粤和东南亚、印度为背景,主要著作有《空山灵雨》、《缀网劳蛛》、《危巢坠筒》、《道学史》、《达衷集》、《印度文学》;译著有《二十夜问》、《太阳底下降》、《孟加拉民间故事》等。

许地山译事

许地山对于印度的"诗圣"泰戈尔是十分崇敬。 他喜欢泰戈尔的作品,因此曾翻译过《吉檀迎利》(文言文,未发表)、《在加尔各答途中》(载《小说月报》12卷4号)、《主人,把我的琵琶拿去吧》(载《小说月报》22卷1号)等泰戈尔的诗歌、小说、散文。由于喜爱泰戈尔,又引起他对印度文学的浓厚兴趣。1928年他翻译了《孟加拉民间故事》, 1930年,出版了专著《印度文学》,1934年,又译出印度故事《太阳底下降》、《二十夜问》等等,从而成为一位著名的印度文学专家。经过数年的刻苦努力,许地山为中印文化的交流所做的努力结出了累累硕果。据统计,许地山从英国留学归来后的几年间(自1927年起,至1935年离开燕京大学止),写有学术论文8篇,学术论著5部。其中1930年出版的《印度文学》,是中国人自己撰写的第一部印度文学史专著。这本著作与他深厚的文学、翻译功底是分不开的。

30年代初,北平中华乐社柯政和主编过《世界名歌一百曲集》,共分十册,每册十曲(由北平中华乐社于1932年10月出版),其中第一册的十曲歌词都是许地山翻译的,书前有许地山写的《前言》和柯政和的《序》,书后有许地山写的歌词解释。许地山在他的《前言》中写到的他演奏、研习、教授音乐和谱曲的事都鲜为人知。他在广州文庙当佾生之前就开始研究音乐。他擅长琵琶,能谱曲编词(虽然他所从事的工作似乎与音乐不搭界,但他非常看重音乐和音乐教育),同时许地山精通音律,熟捻西洋乐曲和西洋民歌,对英、德、法、俄罗斯、苏格兰、奥地利、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的音乐倾注的热情尤其多,他译的这十曲名歌就是一个佐证。这十曲名歌,除《小船像摇篮般底摆》之外,都是情歌。有写热恋时真挚而灼热的情感:"炙热的手互相执持。嘴唇颤动不息。微音优美直像歌乐,从我这里发出,世界一切你都不要,惟有我是你的所要。"(《再一次罢!》);有写恋人别后的相思:"野鸟在清唱,野花正在开放,日光所照底水平静如睡,虽然想见底欢乐可以消灭愁苦。但失意的心情不望春归"(《罗鲁孟》);有写生活中的恋旧情结:"你能忘记旧时的朋友,不放在心里么?你能忘记旧时的朋友,和旧的时日么? 旧的时日,我爱,旧的时日,我们要为它喝一杯。"(《你能忘记旧时朋友么?》)。从他译的这十曲歌词和《前言》中,可以感受到他对生活的挚爱和他那份特有的人间情怀。如果没有对艺术的虔诚,没有丰富人生经历作基础,是很难想象他能译出如此雅致多情的世界名歌。对许地山而言,翻译也就是艺术的创作。所以许地山与他所敬佩的音乐家柯政和相会面后,谈起音乐教育,有着相同的见解,柯政和约他翻译西洋乐曲,他便一口答应了。他在《世界名歌一百曲集》第一册的《前言》中说:"民国十五年,我从欧洲回国,过槟榔屿,到华侨办底学校去找几位旧同事,我们已经别离十几年了。可是那学校所授底唱歌不但与十几年前一样,并且和我在小学时代所学底不差只字,我问他们为什么不教新的,他们反都问我那里来底新的。这个越使我觉得非赶办音乐学校不可。可是我底 音乐兴趣虽然有,我底音乐底知识却够不上提倡,这事非专门家去做不可。" 这里,我们不难体会到许地山对普及音乐教育的用心良苦,我们看到许地山确实用他的笔为我们翻译,介绍了好的西洋音乐作品。

许地山的翻译风格

谈及此,我想引许地山《孟加拉民间故事》译叙中的一段话加以探讨:"这译本是依1912年麦美伦公司底本子译底。我并没有逐字逐句直译,只把各故事底意思率直地写出来。至于原文底辞句,在译文中时有增减,因为编译民间故事只求其内容明了就可以,不必如其余文章要逐字斟酌。我译述这22段故事底动机,一来是因为我对"民俗学" ( Folk-Lore)底研究很有兴趣,每觉得中国有许多民间故事是从印度辗转入底,多译些印度底故事。对于研究中国民俗学必定很有帮助,二来是因为今年春间芝子问我要小说看,我自己许久没有动笔了,一时也写不了许多,不如就用两三个月底工夫译述一二十段故事来给她看,更能使她满足。"

看了这段文字我们不难体会许地山翻译的风格--朴素而真实,正如他的人一样。当然,翻译的风格是与翻译文本的文体息息相关,许地山对此是驾轻就熟的,《孟加拉民间故事》一书的翻译便是朴实的。这里另附一首许地山译的德国民歌,以此我们可领略他熟捻的翻译技巧以及扎实的文字功底:

夜曲 夏夜底月初升,在沉寂的山顶;远处颤音低微,是夜莺底幽鸣。唱罢,快乐的夜莺!在银光里唱罢,这如梦的夏夜,我们不能听见别的声。西天一片云影,黑暗像要下临。停住罢!别走近来遮片刻底爱光阴,停住罢!

夏夜底月初升,在沉寂的山顶;远处颤音低微,是夜莺底幽呜,是夜莺底幽呜,唱罢,快乐的夜莺!在银光里唱罢,这如梦的夏夜,我们不能听见别的声。快乐的鸟,唱给我们听!快乐的鸟,唱给我们听!

同时,我们可以发现许地山翻译的主要目的是介绍、传播异域文化,促进中国文化的发展,其译作《孟加拉民间故事》和《二十夜问》对于研究中国民俗学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西洋名歌的翻译也对中国普及音乐教育起了一定的作用。

"落花生"一生追求真理,追求进步,毕生从教,诲人不倦。他的早逝,确是文学界、学术界一个无可弥补的损失。他所热情倡导的"落花生精神"是难能可贵、深入人心的。他的译著也将永远烙渭生辉。

许地山译作年表

1. 在加尔各苔途中 (泰戈尔著) 1921年4月 《小说月报》12卷4号

2. 可交的蝙蝠和伶俐的金丝鸟 1924年6月 《小说月报》15卷6号

3. 月歌 1925年6月《小说月报》16卷5号

4. 欧美名人底恋爱生活 1928年11月《小说月报》19卷11号12号

5. 孟加拉民间故事 [据戴伯诃利编译的《孟加拉民间故事》("Folk Tales of Bengal" Lal Behari Day)1929年11月第1版,1956年8月第6版,商务印书馆

6. 主人,把我的琵琶拿去吧(泰戈尔著)1931年1月《小说月报》22卷1号

7. 乐圣裴德芬的恋爱故事 同上

8. 文明底将来 1931年《北京晨报》

9. 二十夜问 [据贝恩编译的《印度故事集》("The Stories of India" F.W. Bain)第1卷译] 1955年1月第1版,作家出版社

10. 太阳底下降[据同上书第8卷译] 1956年5月第1版,作家出版社

许地山(1893~1941年)名赞堃,号地山,笔名落华生。是中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五四”时期新文学运动先驱者之一。在梵文、宗教方面亦有研究硕果。

许地山(1893~1941),现代作家、学者。名赞堃,字地山,笔名落花生。祖籍广东揭阳,生于台湾台南一个爱国志士的家庭。回大陆后落籍福建龙溪。1910年中学毕业后曾任师范、中学教员.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72003423.html?fr=cpush&adt=0_197

许地山(1893~1941),现代作家、学者。名赞堃,字地山,笔名落花生。祖籍广东揭阳,生于台湾台南一个爱国志士的家庭。回大陆后落籍福建龙溪。1910年中学毕业后曾任师范、中学教员。1917年考入燕京大学文学院,1920年毕业留校任教。期间与翟秋白、郑振铎等人联合主办《新社会》旬刊,积极宣传革命。“五·四”前后从事文学活动,1921年1月,他和沈雁冰、叶圣陶、郑振铎等12人,在北平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创办《小说月报》。1922年往美国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哲学系,研究宗教史和宗教比较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后转入英国牛津大学曼斯菲尔学院研究宗教学、印度哲学、梵文、人类学、民俗学等。 1927年回国在燕京大学文学院和宗教学院任副教授、教授,同时致力于文学创作。 1935年应聘为香港大学文学院主任教授,遂举家迁往香港。在港期间曾兼任香港中英文化协会主席。 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发表文章、演讲,宣传抗日,反对投降。"皖南事变"发生,即与张一廛联合致电蒋介石,呼吁团结、和平、息战。同时担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香港分会常务理事,为抗日救国事业奔走呼号,展开各项组织和教育工作。后终因劳累过度而病逝

许地山(1893~1941年)名赞堃,号地山,笔名落华生。是中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五四”时期新文学运动先驱者之一。在梵文、宗教方面亦有研究硕果。
许地山,1893年2月14日生于台湾省台南府城延平郡王祠附近的窥园里。其父许南英是个富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祖籍广东揭阳。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许南英临危受命,担任台湾筹防局统领。他激于民族大义,率众奋起反抗日军的入侵,日寇占领台湾后,遂将全家迁回大陆。当时因清政府不准内渡官员保持台湾籍贯,许南英便在福建龙溪落户。
许地山三岁随父定居漳州,四岁入私塾读书,由于好学聪慧,成绩优异,在漳州城内被誉为“神童”。辛亥革命前夕,他的哥哥受新思潮的影响参加革命,年少的许地山也毅然剪掉辫子,誓与腐败的清王朝决裂。此后,由于家道中落,许地山便开始自谋生活。他曾在石码眉麓小学当教员,后来又到省立第二师范学校任教。1913年受聘到缅甸仰光华侨创办的中华学校任职。两年的海外生活,他的思想受到一定影响,后来,他创作的不少作品都取材于此。1915年12月,许地山回国,住在漳州大岸顶(今苍园街一带),后在漳州华英中学任教,1917年,他重回省立二师,并兼任附小主事(校长)。
1917年暑假,许地山以优异成绩考入燕京大学文学院,学会多种外文和方言。并经常和瞿秋白、郑振铎、耿济之等人在一起谈论时政,寻求真理,探索改造社会、振兴中华的道路。他们在北京青年会图书馆编辑《新社会旬刊》,宣传革命思想,发表新文学作品。当“五四”运动爆发时,许地山作为学生代表经常上街演讲,在天安门前参加游行集会,积极投身反帝反封建斗争。
1921年1月,许地山和沈雁冰、叶圣陶、郑振铎、周作人等12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创办《小说月报》,成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新文学刊物。许地山以落华生为笔名在刊物上发表了第一篇小说《命命鸟》,写了一对缅甸青年男女在封建礼教桎梏束缚下的爱情悲剧,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共鸣。他从此开始了文学创作生涯。
1922年2月10日,许地山在《小说月报》上发表的短篇小说《缀网劳蛛》,为其早期的代表作。小说反映了作者对吃人的封建礼教的愤懑并给予深刻批判,充分显示“五四”时期新文学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精神。
1922年8月,许地山与梁实秋、谢冰心等到美国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哲学系学习,1924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并以“研究生”资格进入美国牛津大学曼斯菲尔学院研究宗教史、印度哲学、梵文、人类学及民俗学,两年后又获牛津大学研究院文学学士学位。
1921年到1926年是许地山创作的第一次高潮时期。这期间,他的12篇短篇小说结集为《缀网劳蛛》;44篇散文小品,由商务印书馆以《空山灵雨》为书名出版。脍炙人口的《落花生》,以童年漳州生活为背景,明确主张做人要“像花生,因为它是有用的,不是伟大、好看的东西。”
1927年许地山学成回国后,先后在燕京大学文学院、宗教学院任助教、副教授、教授,担任《燕京学报》编委。他同时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兼课,并继续从事文学创作。
与此同时,许地山还写了不少宗教书。如《大藏经索引》、《道教思想与道教》、《中国道教史》(上卷)、《云笈七签校异》、《摩尼之二宗三际论》等,并着手编纂《道教辞典》。其学术成就,学界有口皆碑。
抗战期间,许地山作为一名热爱祖国的左翼作家,奔走呼号,声讨日寇罪行。然而,却受当时燕大任教务长司徒雷登的排挤而被解聘。后避居香港,被聘为香港大学文学院主任教授。
许地山在港大任教期间,在改革教育、教学的同时,积极从事社会教育和文化活动。他先后发起和组织了“香港新文学学会”、“中国文化协会”,并兼“广东丛书编印委员会”、“中国教育电影协会香港分会”常务理事。他积极提倡改良中小学课程,建议教育当局创办香港中小学教师讨论会,并担任“香港中小学教员暑期讨论班”主任以及多所中小学校董。对香港的文化教育事业做出不少贡献,受到各界人士好评,曾被选为香港中英文化协会主席。
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后,许地山更是义无反顾地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他走出书斋,奔波于香港、九龙等地,在群众集会上发表演讲,帮助流亡青年补习文化课,还在报刊上发表了《七•七感言》、《造成伟大民族底条件》等杂文,宣传抗战,反对投降。在上海沦入日寇铁蹄之下时,著名作家郑振铎冒险收藏了3300多本明、清时代的刊本、抄本,打算转移到香港。许地山得知后,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不被敌人掠走,毅然答应帮助寄存。
1938年3月,在汉口成立的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许地山和郭沫若、茅盾、巴金、夏衍等45人当选为理事。当时大批文化人与青年学生流亡到香港,成立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香港会员通讯处”,许地山任常务理事兼总务。他写了长篇论文《国粹与国学》,在当时影响很大。他还写了抗日小说《铁鱼的鳃》,作品通过主人公的不幸遭遇,表达了人民坚持抗战的意志和坚强的民族自尊心,受到文艺界的极大好评,被认为是“中国小说界不可多得的作品”。
许地山积劳成疾,导致心脏病逐渐严重。天不假年,1941年8月4日下午2时,他心脏病再次复发,英年早逝,年仅49岁。
噩耗传出,第一个送来花圈的是宋庆龄。梅兰芳、叶恭绰、郁达夫、徐悲鸿等许多知名人士送了花圈、挽联。当天,香港学校下半旗,港九钟楼鸣钟致哀。9月21日香港文化界400多个团体近千名代表举行“许地山先生追悼大会”。国内及新加坡等地也都隆重集会,痛悼这位新文学运动的先驱者、爱国者。
许地山对于印度的"诗圣"泰戈尔是十分崇敬。 他喜欢泰戈尔的作品,因此曾翻译过《吉檀迎利》... 其中第一册的十曲歌词都是许地山翻译的,书前有许地山写的《前言》和柯政和的《序》,书后有许地山写的歌...
1893年2月14日生于台湾省台南府城延平郡王祠附近的窥园里。其父许南英是个富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 年少的许地山也毅然剪掉辫子,誓与腐败的清王朝决裂。此后,由于家道中落,许地山便开始自谋生活。他曾在...


许地山的资料,快快快快快快快
许地山(1893~1941),现代作家、学者。名赞堃,字地山,笔名落花生。祖籍广东揭阳,生于台湾台南一个爱国志士的家庭。回大陆后落籍福建龙溪。1910年中学毕业后曾任师范、中学教员.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72003423.html?fr=cpush&adt=0_197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

许地山的资料,快快快快快快快
10. 《太阳底下降》- 1956年5月第1版,作家出版社 许地山(1893-1941年)名赞堃,号地山,笔名落华生。他是中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同时也是“五四”时期新文学运动的先驱者之一。在梵文、宗教方面也有研究硕果。

中国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分界线(山脉) 快快快
中国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分界线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一线。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其中,秦岭、淮河一线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一线为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我国青藏地区和西...

形容山河大地的词语(快快快快快)
形容山河大地的词语(快快快快快) 1.山:(至少写两个 唔计例) 例:高耸入云 ;壁立千仞 ;山峦起伏 ;险峻雄奇 ;崇山峻岭 ;拔地而起 ;巍然矗立 。 2.河: 例:一泻千里 ;小桥流水 ;水势汹涌 ;风平浪静 ;波平如镜 ;水不扬波 ;滔滔江水 。 3.平原 例:一望无际 ;起伏不平 ;...

乌拉尔山脉是哪两个地形区的分界线
东欧平原和西西伯利亚平原 参考资料:本人地理系毕业,为地理教师。

火山资料
喷出物主要是岩石碎屑和火山灰、气体,无岩浆,喷出物量不多,火山口低平;蒸气喷发型是连续的或周期性地喷出水蒸气。 火山分布 全世界有516座活火山,其中69座是海底火山,以太平洋地区最多。活火山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火山带,地中海-喜马拉雅 - 印度尼西亚火山带、大洋中脊火山带和红海-东非大陆裂谷带。中国境内的新生...

桂林山水的资料?什么都可以!快快快快快快快快
伏波山 位于漓江之滨,孤峰雄峙,半枕陆地,半插江潭,遏阻洄澜,故以为名。又因汉伏波将军马援南征经此,有远珠伏波传闻得名。… 桂林山水·叠彩山 叠彩山位于桂林市中心偏北部,漓江西岸,是市内风景荟萃之地,由于越山、四望山、与明月峰、仙鹤峰组成。叠彩山地貌奇特,由3.67亿年沉积的石灰岩和白云质灰岩组成,石...

写作文查井冈山旅游区资料
1. 写井冈山的介绍作文50字 爸爸在暑假期间带我去革命圣地井冈山游玩。 井冈山可是我早已梦寐以求的地方。这一天,我早早地起了床,吃完饭后我和爸爸兴奋地坐上了去井冈山旅游客车。 在车上我一边听导游介绍井冈山,一边看车外美丽的风景。路边上的竹海被风一吹,好像绿色的波浪哗哗响,它们好象鼓掌欢迎我们的到来...

天山的资料
站在古班博格达山口上眺望,博格达峰及其北坡一条大冰川已一览无余。地质学家李承三先生考察博格达峰后,曾以“银峰怒拔,冰流塞谷,万山罗拜,惟其独尊”的简短数句,形象地概括了其山势的雄伟和冰川作用之强盛。据统计,整个博格达山脉共有300 多条冰川,而博格达峰区占居了1\/4 以上。博格达峰四周都是60°左右的...

谁知到五岳什么名字和各自所在的省份
五岳资料 五岳(Five Famous Mountains),又作五岳,是五大名山的总称。在我国一般指北岳恒山(位于山西)、西岳华山(位于陕西)、中岳嵩山(位于河南)、东岳泰山(位于山东)和南岳衡山(位于湖南)。有些研究认为,“五岳”一词来源于中国的五行思想与对山岳、山神的崇拜,传说盘古死后,头和四肢化为...

龙海市15577022148: 许地山的代表作品有什么 -
察震依美: 《空山灵雨》、《缀网劳蛛》、《危巢坠简》、《道学史》、《印度文学》、《落花生》、《春桃》、《国粹与国学》等. 1、《空山灵雨》 《空山灵雨》是许地山唯一的一本散文集,也是“现代小品文的最初成册的书”,而这个集子的名字竞...

龙海市15577022148: 许地山的作品有那些? -
察震依美: 许地山于1921年发表第一篇小说《命命鸟》,接着又发表了前期代表作小说《缀网劳蛛》和具有朴实淳厚风格的散文名篇《落花生》.他的早期小说取材独特,情节奇特,想象丰富,充满浪漫气息,呈现出浓郁的南国风味和异域情调.他虽在执著地探索人生的意义,却又表现出玄想成分和宗教色彩.2O年代末以后所写的小说,保持着清新的格调,但已转向对群众切实的描写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写得苍劲而坚实,《春桃》和《铁鱼底鳃》便是这一倾向的代表作.他的创作并不丰硕,但在文坛上却独树一帜.作品结集出版的有短篇小说集《缀网劳蛛》、《危巢坠简》,散文集《空山灵雨》,小说、剧本集《解放者》、《杂感集》,论著《印度文学》、《道教史》(上),以及《许地山选集》

龙海市15577022148: 许地山的笔名 -
察震依美: 许地山(笔名落华生) 他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做<落花生>,所谓落花生就是花生,在那篇文章里他歌颂了花生默默奉献而不招摇的精神 !

龙海市15577022148: 许地山的笔名是怎么来的? -
察震依美: 是因为,小时候有一次许地山中的花生丰收了,他就把花生做成了很多食品请他的父亲吃.父亲让他要向花生学习,要谦虚,不能骄傲,要向花生一样不炫耀自己的果实,踏踏实实做人.

龙海市15577022148: 许地山的笔名为什么叫落华生 -
察震依美: 许地山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他出生于台湾一个爱国志士家庭.许地山小时候,父亲曾以''落花生''作比喻教育子女,给许地山留下了深刻印象.1921年许地山开始创作时,就以''落华生''作为自己的笔名(在古文中,''华''同''花''),勉励自己要做一个具有花生品格的人. 在他的作品《落花生》中写到,他的父亲通过与孩子一起吃花生中,教育他们要象花生一样朴实,把自己的优点不刻意摆子他人面前炫耀,而是默默的奉献出自己的果实,这件事对他的影响很大,所以他取了“落华生”这个笔名,以次来告诫自己.

龙海市15577022148: 许地山的妈妈爸爸是谁? -
察震依美: 许地山的父亲是许南英.他出于爱国之心,毅然抛弃全部家产,携带家眷在福建龙溪定居,过着清贫的生活.许地山小时,父亲曾以“落花生”作比,要求子女们为人做事要脚踏实地,不求虚荣,给许地山留下了深刻印象.所以许地山以后不仅写了《落花生》一文追忆父亲的教诲,而且以“落华生”为笔名勉励自己.著作有《许地山选集》.

龙海市15577022148: 许地山的笔名的含义 -
察震依美: 许地山,笔名 落华生 许地山,名赞堃,字地山,小时候父亲曾以落花生作比喻教育子女,给许地山留下了深刻印象,于是就写了一篇文章《落花生》,并被登在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15课,以教育孩子.1921年许地山开始创作时,就以落华生作为自己的笔名(在古文中,“华”同“花”),勉励自己要做一个具有落花生品格的人.http://baike.baidu.com/view/40482.htm

龙海市15577022148: 许地山的作品(3个) -
察震依美: 著作有 《危巢坠简》、《空山灵雨》、《道教史》、《达衷集》、《印度文学》;译著有《二十夜问》、《太阳底下降》、《孟加拉民间故事》

龙海市15577022148: 许地山的作品有那些?
察震依美: 落花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