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八佾第三》20:中和之气从哪里来

作者&投稿:菜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论语·八佾第三》20:中和之气从哪里来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好为人师”这种小错,不独凡俗容易犯,就连圣人也逃不脱。

但凡自己多少有些了解的领域,总希望同别人说道说道。明明说话的缘分尽了,听众已经走了,还要对着背影再补充两句。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从道德高度讲了“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定公若有所思的去了,孔子的谈兴正浓,望着定公远去的背影,对弟子们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言外之意是:最好还是涵养中和之气。

那么,中和之气从哪里来呢?

一、乐的最高境界

《中庸》讲感情,不出四种——喜怒哀乐。人遇到所喜好的就会“喜”,遇到所厌恶的就“怒”,得到所爱的就“乐”,失去所爱的就“哀”。可见,感情是环境在人心上的映照和发展。没有感情的人心是麻木的,任由感情驾驭和肆虐的人心又是滥情的。

明朝文学家陈眉公从“乐”的社会性角度,描述了三种乐。

一是独乐乐,无事此静坐,一日是两日;二是人乐乐,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三是众乐乐,此种空洞原无物,何止容卿数百人。后人附会“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实在是拉低了陈眉公的境界。现在的“小朋友”肯定觉得自己嗨皮,不如和一群人一起嗨皮来得酣畅。世俗中人说得更为浅白,所谓“富不还乡,如锦衣夜行”,发达了,富有了,不到未发迹之前的老家去走一走,转一转,便如同穿了一件高档衣服在夜间行走一般了无生趣。

这些想法,都是等而下之的。真正乐的最高境界是“乐天爱人”,类似于陈眉公所说的众乐乐,同时又比“众乐乐”高了一个境界。到了“乐天爱人”的境界,基本上就没有什么好“不乐”的乐。完全超脱了私,超脱了“乐”境对于人心的影响。

孔子讲得“乐而不淫”,强调的是乐不要过分了。他老人家讲的乐,仍然是属于“小我”的,是“私”的。意思是,内心里小九九打出来的有所得引发的乐,恰到好处就好,不要太过分了。

二、哀的最高境界

失去所爱引发的情绪为“哀”。

敬爱双亲者,失去了双亲,会自然而然的表现出“哀”的情绪。所谓“节哀顺变”,意思是说不要任由“哀”的情绪泛滥,以至于伤及身体,还是要接受和顺应这种自然变化的好。不独失去双亲,失去其它所爱的人,所爱的物,都会产生“哀”的情绪。鲁迅先生笔下,那些情绪特别敏感的主儿,常常能因为看见“月缺花残”而潸然泪下。这样,便有些过分了。

“哀”像别的感情一样,是外在环境在人心上映照所产生的反应。孔子讲得“哀而不伤”,也是从小我,从私的角度而言的。

“哀”实际上也有一个最高境界,那便是“悲天悯人”。这样的“哀”,超越了小我,超越了私,是一种更有包容性和更宏大的“哀”。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由哀自己无所善居开始,推而广之,发展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就叫悲天悯人。佛家讲菩萨心肠,讲普度众生也是同一个意思。

三、“一”在哪里

从小我的角度,私的角度看乐,贵在“乐而不淫”,从超脱小我,从更宏大的角度看乐,贵在“乐天爱人”。

从小我的角度,私的角度看哀,贵在“哀而不伤”,从超脱小我,从更宏大的角度看哀,贵在“悲天悯人”。

由此,我们隐约看到一个“道生一”的“一”。这个“一”是什么?是受到外界环境影响而自然生发的人心。人心原本是“一”的,是无所谓乐,无所谓哀的,忽然因为环境的变化,因为所爱的得失,产生了自然而然的变化,这个“一”便生出了“乐”和“哀”两种截然不同的情绪。孔子讲的“乐而不淫”和“哀而不伤”都是试图重新回向到先前的“一”上。这种“回向”本身,就像对于敌对双方的调停,“你退一点,他也退一点”,中和之气自然产生。人心固然要对环境变化有所反应,人身还是多养就一些中和之气的好。

至于乐天爱人和悲天悯人,取的是一种更宏大的境界。用更宏大的境界,更宏大的解释系统来解释和包容人心,由此派生出一个似是实非,格局、气度完全不同的境界来。在新的境界里乐也好,哀也罢,全部都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四、孔子想对定公说什么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

孔子告诉他“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告诉他以“使臣以礼”来赢得臣下的“事君以忠”。这些都是台面上的话,只是就问题说问题。

孔子真正想说的是——养好中和之气,不要一味的求臣下“事君以忠”,要回过头去想想自己的问题。


请翻译论语八佾第三要写出每句的原文还有每句的解释最后是每句的译文...
1.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白话解:孔子说:「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礼有什么意义?有何用处?人如果没有仁心,制作音乐有什么意义?要怎么运用?」※ 礼、乐不分家。2.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白话解:林放问礼...

《论语·八佾第三》:装迷瞪有“礼”
《论语·八佾第三》:装迷瞪有“礼”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鄹,鲁国的小邑。孔子的父叔梁纥曾经做过鄹邑大夫,孔子又生于此地。称孔子为“鄹人之子”,实际上是对他的一种贬低。就像我们在生活中强调某个人没有发迹之前的特质一般,称...

事死如事生,须诚心敬意---学论语《八佾》篇第十二章
写于20171204         今天学习了论语《八佾第三》第十二章: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这章相对好懂,祭如在是“祭祀祖先如祖先在那里”,与是参与,参加之意。整章意思是“祭祀祖先就如同祖先真在那里...

《论语-八佾第三》22 管仲之器小哉
论语里面有9处谈论到管氏,4处讲了管仲。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 “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八佾)或问子产。子曰:“惠人...

《论语-八佾第三》20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原文】3.20子曰:“《关雎》,乐而不淫①,哀而不伤。”【注释】①《关雎(jū)》:《诗经》中的第一篇。【翻译】孔子说:“《关雎》这首诗快乐而不放荡,悲哀而不悲伤。”【心得】《关雎(jū)》:《诗经》中的第一篇。孔子四处收集诗歌乐曲三千多首,最后留下300多篇,孔子是按照上面标准来...

《论语·八佾第三》22:“就人不就事”与“就事不就人”
可见,孔子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更是一位稳重的历史学家,有着鲜明的历史唯物主义观念。懂得客观地看待历史,轻易不去臆测和评价历史人物的具体做法。然而在《论语·八佾第三》这段评论管仲的话中,孔子先后论证了管仲的三处不是:一是器小;二是不俭;三是不知礼。为什么孔子的思想会...

论语八佾第三——第七章
【原文】3•7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1)乎!揖(2)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注释】(1)射:原意为射箭。此处指古代的射礼。(2)揖:拱手行礼,表示尊敬。【译文】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与别人争的事情。如果有的话,那就是射箭比赛了。比赛时,先相互作揖谦让,然后上场...

孔子“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怎么理解这句
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周朝的礼仪制度借鉴于夏、商二代,是多么丰富多彩啊。我遵从周朝的制度。”出自:中国儒家经典、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论语八佾第三》。这句话说明孔子对夏商周的礼仪制度等有深入研究,他认为,历史是不能割断的,后一个王朝对前一个王朝必然有承继,有沿袭。遵从周礼,...

八佾第三是什么意思
2012-11-01 八佾的意思 16 2013-06-10 论语 八佾第三 解释 3 2010-12-15 论语 八佾第三后是什么 5 2014-12-26 《论语·八佾》中的何什么意思 2 2014-01-07 论语八佾第三的一句翻译 3 2014-08-05 学庸论语八佾第三第二十句至二十四句的意思谁能告诉下。。 3 更多...

论语全文
八佾第三『1』孔子谓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2』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於三家之堂?」『3』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4』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齐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5』子曰:「夷狄之有君,...

临城县18084492019: 《论语.八佾》 -
晋空五氟: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三家者以《雍》彻.子曰:“《论语·八佾》'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

临城县18084492019: 子曰绘事后素 -
晋空五氟: 《论语·八佾第三》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 子曰:“绘事后素.” 曰:“礼后乎?” 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八佾》篇主要涉及“礼”的问题.“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出于《诗...

临城县18084492019: 论语第三章第19节怎么讲解怎样讲解 -
晋空五氟: 卷三·八佾第三 原文 (1)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注释 (1)定公:鲁国国君,姓姬名宋,定是谥号.公元前509~前495年在位.译文 鲁定公问孔子:“君主怎样使唤臣下,臣子怎样事奉君主呢?”孔子回答说:“君主应该按照礼的要求去使唤臣子,臣子应该以忠来事奉君主.”评析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这是孔子君臣之礼的主要内容.只要做到这一点,君臣之间就会和谐相处.从本章的语言环境来看,孔子还是侧重于对君的要求,强调君应依礼待臣,还不似后来那样:即使君主无礼,臣下也应尽忠,以至于发展到不问是非的愚忠.

临城县18084492019: 中和和气韵的关系? -
晋空五氟: “气韵”的基本内涵,在于兼具物质性和精神性的“气”与指涉形式和内容的“韵"的结合.“气韵”是对“中和”的扬弃.从两汉,魏晋,唐代到宋代以后,气韵有一个萌芽形成发展和消解的过程.作为中国古代基本审美形态和美学范畴之一,气韵值得加以经一部整理和转换,参与当代中外美学思想的对话.

临城县18084492019: 孔子文艺思想的审美特征是什么? -
晋空五氟: 孔子文艺思想的审美特征主要应该指《论语·八佾》中的一句话,“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中提出的“尽善尽美” .就是说要求文艺作品“尽善尽美” ”“思无邪”从艺术方面看,就是提倡一种“中和”之美.《论语集解》引孔安国注所谓“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言其和也.”从音乐上讲,中和是一种中正平和的乐曲,也即儒家传统雅乐的主要美学特征.从文学作品来说,它要求从思想内容到文学语言,都不要过于激烈,应当尽量做到委婉曲折,而不要过于直露.,即要求文学艺术作品的“中和”之美!

临城县18084492019: 从论语传下来的成语及翻译 -
晋空五氟: 【哀而不伤】 谓悲伤而不过分.儒家诗教的重要命题.指诗歌、音乐不失中和之美.《论语·八佾》:「《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爱礼存羊】 《论语·八佾》:「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后以「...

临城县18084492019: 论语的前五个 -
晋空五氟: 论语的前五篇的认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

临城县18084492019: 论语的全部译文 -
晋空五氟: • 学而篇第一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注释】 “ 子:对男子的尊称,这里特指孔子.曰(约):说.时:时常.习:用于实践,实习.亦:也是.乎:吗.朋...

临城县18084492019: 怎么合八字 -
晋空五氟: 合八字,算八字.男女之间要结婚必然要算八字合八字,成为了自己最亲密的人,对方的生辰八字组合对自己产生的影响必定是最大的.美满的婚姻,是婚后依然恩爱如昔,好运不断,诸事亨通.所以算八字合不合这是必然的,您八字怎么合了...

临城县18084492019: 求:硅溶胶生产方法.目前硅溶胶的主要生产工艺有哪些?哪种生产的质量最好? -
晋空五氟: 你好,我正好有这方面的资料就和你分享下了. 目前硅溶胶的主要生产方法有:溶解法、离子交换法、胶溶法、分散法等. 1、硅溶解法:采用无机或有机碱作催化剂,以单质硅与纯水反应来制备硅溶胶的方法称为硅溶解法.该法的优点是硅溶...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