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认为现实世界是真实的,变化的。( )

作者&投稿:魏青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柏拉图哲学论文~

柏拉图哲学论文
  柏拉图是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其哲学体系博大精深,对其教学思想影响尤甚。以下是我整理的柏拉图哲学论文,欢迎阅读。

  篇一:柏拉图哲学论文   一、理念论的提出
  如果说,在西方哲学史上有什么里程碑式的人物,那一定非苏格拉底莫属了,之前的西方哲学家主要都在探索自然的本原,而从苏格拉底开始,哲学家们不只是关注像本源那种自然哲学了而开始去探讨和关注道德的哲学,也就是"美德即知识".对人的内心世界的关注度也大大提高了,如"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认为对自己的认识就是德性的知识,要提高人的内心境界,就必须要分清和辨别真伪,美丑和善恶,但是,具体的美德因为个人,时间和地点的不同而不同,所以那种最真实的,永恒的美德,就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努力的去寻找,这继承而且深刻揭示了苏格拉底的心灵内在原则、定义,所以最后,柏拉图创立了理念论.
  柏拉图在充斥着民主派与贵族派你争我夺轮番执政的战争中长大,目睹了他们之间彼此厮杀的场面,这深深的影响了他,战争之后民主政体被废除了,暴力镇压人民的政权让柏拉图感到失望,民主政权复辟后,这个政权又残忍的处死了苏格拉底,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他开始产生了"治国平天下"的伟大志向,认为只要人变得善良了心灵得到净化了,社会和国家才会稳定和安宁,所以他企图"以德治国",主张哲学家去统治和改造国家,为"理想国"而奋斗,柏拉图的理念论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二、理念论的内容
  柏拉图认为,真实的东西是永恒不变的,我们平时感知到的一切都是变动的,所以是不真实的;这种真实的存在就是绝对的永恒不变的概念,而概念并不只是说是只存在于人的心中的思想抑或道德的领域,它是独立存在于事物和人心之外的,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识.一般概念也可以叫做"理念".
  而我们这个客观的独立的现实世界,其实就是由所有的理念组成的,也就是理念世界.我们平时生活中感觉到的具体的万事万物,这样的世界是虚幻的,只有理念世界,才是最真实的,真正存在着的.这样,在柏拉图的理论里,自然也就出现了"真实世界"与"幻影世界"两种不同的世界,它们之间是相互对立的.因此,柏拉图真正的实在(即理念)的根本标志就是永恒不变的明确的东西,而那些变动不定的,不能明确表达的东西,就决不能是"真正的实在".这个观点贯穿了柏拉图的整个理论体系.
  关于真实世界和幻影世界这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关系,他在"摹仿说"的基础上,提出了"分有说","摹仿说",是指认为理念是原型,个别事物只是"摹仿"原型产生的,而"分有说",是说个别事物之所以存在,乃是因为它(们)"分有"理念.
  所以说,理念和具体事物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理念是永存的永恒不变的,具体个别的事物是相对变化的,各类事物都有理念,而且分别四个层次,具体事物的理念是最低级的理念;紧接着较高点的是科学的概念;然后是艺术道德的理念;而最高级的理念就是"善".它也是其它理念追求的目的.
  柏拉图对知识论的不断的挖掘和探索,才最后真正得出了理念论,所以知识论和理念论都是柏拉图的哲学体系当中非常重要的彼此联系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我们都知道,平时生活中,对感性的感知是不断变化的,但是理念世界是永恒存在着的知识的对象,所以我们要想找到真正的认识,那必然是需要认识到理念,而理念的实际本质其实就是事物的一般概念,所以知识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说其实也就是对一般概念的一种认识.而这种一般概念只有通过思维活动才能真正的达到.柏拉图把认识的对象分成了"两个世界",一个是永恒不变的可知世界(理念世界),另一方面是生成变化的可见世界(感觉世界),那么同样知识也是分为知性和理性的,而且有理性知性信念想象从高到低四个不同的等级,那么我们对世界认识的程度就取决于认识对象的真实性.这种理论在人类哲学认识的发展史上还是有一定意义的.
  三、理念论的影响
  我们可以发现,柏拉图的理念论其实可以看作是基督教神学的理论基础,他相信现实世界是不完美的,但是其实是有一个完美的世界的,就是"理念的世界",所以人们为了追求理想,都去关注理念世界,而忽视了现实的世界,这样下去会让人们不敢面对现实和正确看待自己,只有不停的向神灵求助.
  其次,柏拉图他一直坚信着人的理性是比上帝更可靠的,所以我们要相信人,从而来摆脱神的束缚,他在佛罗伦萨曾重建了柏拉图学园,对西方社会有了一定的影响,在理念论建立之后的基础上,柏拉图进一步完善了他的伦理学和美学思想.他认为,只有善才是人们道德评判的唯一依据根源和标准,我们要使艺术拥有生命,就必须去发现它的善和美,认知到善和美的理念.世界万物非常多且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所以美的事物同时也是变化莫测的,但是即使如此,美的理念是真正永恒不变的.所以我们要想真正的从心灵上去体会和把握好永恒的美,就必须先要去好好的把握美的理念.
  柏拉图的理念论认为,在各个千差万别的不同的事物之后,其实是存在着根本性的不变的规律性认识的,这为人们探索现实世界的规律提供了理论根据.;生活中的事物都是不完善的,但是在其之外却存在着一个完善理念.所以我们在生活中可以去追求完美.例如法律如果不完善,我们可以去追求去修补,柏拉图的理念论认为理念精神控制着物质生活.
  所以在世界的爱情史上,人们常常会说"柏拉图式的爱情"."柏拉图式的爱情"对一代代的世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柏拉图爱情认为真正的爱情就是一种人的灵魂深处,超越一切现实的的一种纯洁的精神依恋,所以心灵的交流是比肉体欲望更重要的.
  篇二:柏拉图哲学论文   哲学,一门很深奥的学科,往往使我们望而却步,但是,哲学又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最平凡的事的抽象,是最现实的理论的总结。经过对哲学的学习,让我更加了解生活,懂得在生活中寻找真理,也学到了一种思维,一种总结与体会的能力,学着在生活中寻找哲学,升华生活。这门课是西方哲学,西方哲学与东方哲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千百年来,东西方互通互惠,进行着哲学和思想的交流。但是西方哲学又有着独特的神秘感,许多西方哲学家的思想理论也对我们的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他们的哲学观点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体现,只要我们细心体会,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柏拉图,相信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了解,为了更好地接触他,首先我们应该了解他的生平简介,了解他所处的时代背景,时势造英雄,柏拉图一定有他超越常人的不平凡,才成就了他不凡的一生。
  我们都听说过也向往着这浪漫的词语-----柏拉图式的爱情,在我们心中那是最完美爱情的象征,是超越世俗的爱的力量。那么,什么是真正的柏拉图式的爱情,我们的理解是否正确呢,就让我们带着这美好的词语,走进伟大的西方哲学家柏拉图的世界,听柏拉图是如何为我们描述这美妙的爱情。了解柏拉图的爱情观就需要我们了解他的思想,解读他的世界观,探究他的哲学理念。相信,每一位哲学家都有自己的理念, 都有超乎常人的思想成就,让我们用心聆听他们的心声,体会哲学家的伟大。
  柏拉图(约公元前427年-前347年),古希腊哲学,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其哲学思想影响了欧洲的哲学乃至整个文化的发展,他和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大哲学家。柏拉图出身于雅典贵族,青年时从师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死后,他游历四方,曾到埃及、小亚细亚和意大利南部从事政治活动,企图实现他的贵族政治理想。公元前387年活动失败后逃回雅典,在一所称为阿加德米(Academy)的体育馆附近设立了一所学园,此后执教40年,直至逝世。
  柏拉图没有实现他的政治理想,但是他的教学思想得到了很好的传播。在教学中,柏拉图重视对普遍、一般的认识,特别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认为概念、真理是纯思维的产物。同时他又认为学生是通过理念世界在现象世界的影子中才得以回忆起理念世界的,承认感觉在认识中的刺激作用。他特别强调早期教育和环境对儿童的作用。认为在幼年时期儿童所接触到的事物对他有着永久的影响,教学过程要通过具体事物的感性启发,引起学生的回忆。柏拉图的教学体系是金字塔形。为了发展理性,他设立了全面而丰富的课程体系,他以学生的心理特点为依据,划分了几个年龄阶段,并分别授以不同的教学科目。至此,形成了柏拉图相对完整的金字塔形的教学体系。
  他一生着述颇丰,其教学思想主要集中在《理想国》(The Republic)和《法律篇》中。柏拉图是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其哲学体系博大精深,对其教学思想影响尤甚。柏拉图认为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所组成。理念的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永恒不变,而人类感官所接触到的这个现实的世界,只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影子,它由现象所组成,而每种现象是因时空等因素而表现出暂时变动等特征。 柏拉图的《理想国》还向我们描绘出了一幅理想的`乌托邦的画面,柏拉 图认为,国家应当由哲学家来统治。他的理想国要求每一个人在社会上都有其特殊功能,以满足社会的整体需要。但是在这个国家中,女人和男人有着同样的权利,存在着完全的性平等。柏拉图在其最后的作品《法律篇》中进一步发挥了关于法律的作用的思想。他强调,法律是一切人类智慧聪明的结晶,包括一切社会思想和道德。从理想出发,他推崇哲学王的统治,“没有任何法律或条例比知识更有威力”;从现实出发,他强调人类必须有法律并且遵守法律,否则他们的生活将如同最野蛮的兽类。
  了解了柏拉图的哲学思想,我们就不难理解他的爱情观。柏拉图认为:“当心灵摒绝肉体而向往着真理的时候,这时的思想才是最好的。而当灵魂被肉体的罪恶所感染时,人们追求真理的愿望就不会得到满足。当人类没有对**的强烈需求时,心境是平和的,**是人性中**的表现,是每个生物体的本性,人之所以是所谓的高等动物,是因为人的本性中,人性强于**,精神交流是美好的、是道德的。“所以,柏拉图式的爱情,就是一种异性间的精神恋爱,追求心灵沟通,排斥**。柏拉图的爱情是一种理想式的爱情观,是一种极其浪漫但是根本无法实现的爱情观,是一种我们现代社会所缺少的纯精神的而非肉体的爱情。柏拉图这样说,在这世上有, 且仅有一个人, 对你而言, 她(他)是完美的, 而且仅对你而言是完美的。也就是说, 任何一个人, 都有其完美的对象, 而且只有一个,这是一种完美的男女平等的爱情观,是很难达到的一种状态,虽然我们总是能够坚持着这种信念,在爱情的道路上继续,但是往往现实并不总是随人愿,我们在苦苦寻找那个在世界某个角落等待我们的人,然而这个过程有时是那么漫长痛苦,所以说柏拉图的爱情是理想中的,是我们每个人都梦寐以求有的。
  柏拉图式的爱情的由来有一个富有哲理的故事: 有一天,柏拉图问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
  苏格拉底微笑着说:“你去麦田里摘一株最大最好的麦穗回来,在这过程当中,只允许摘一次,并且只能往前走,不能回头。”柏拉图按照苏格拉底的话去做,很久才回来。 苏格拉底问他摘到没有? 柏拉图摇摇头说:“开始我觉得很容易,充满信心地出去,但是最后空手而归!” 苏格拉底继续问道:“什么原因呢?” 柏拉图叹了口起气说:“很难得看见一株不错的,却不知道是不是最好的,因为只可以摘一株,无奈只好放弃;于是,再往前走,看看有没有更好的,可是我越往前走,越发觉不如以前见到的好,所以我没有摘;当已经走到尽头时,才发觉原来最大的最饱满的麦穗早已错过了,只好空手而归咯!”
  这个时候,苏格拉底意味深长地说:“这就是‘爱情’” 。 之后,就产生了柏拉图式的爱情 柏拉图式的爱情,是一种精神恋爱,是一种包含着深刻哲学思想在内的爱情,诚然不是所有人都能得到,都能理解的爱情。这种超越**的爱情也与柏拉图的哲学思想和教学理念紧密相关,这充分体现了他的唯心理论,他提倡政治上的平等和自由,强调教学上的因材施教,因时施教。从柏拉图的思想来看,他的所有理论都体现了一种理想化的状态,这也与他没有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相关,他在青年时期热政治,希望能参加政治事务,公正地治理城邦,但是实际经验告诉他,包括雅典在内的所有城邦都不能做到这一点。最后,他认为只有在正确的哲学指导下才能分辨正义和非正义,只有当哲学家成为统治者,或者当政治家成为真正的哲学家时,城邦治理才能是真正公正的。 学习了西方哲学,让我懂得了哲学并不是那么高深莫测,其实就在我们身边。而且,生活中很多事情都可以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就像我们身边的爱情,我们向往柏拉图式的爱情,虽然我们无法达到如此纯洁的精神恋爱,但是可以把它作为自己的目标。哲学与生活是我们最好的学习的方法,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哲学,更加细致的体会生活的真谛。在以后的生活中,会更多的运用哲学,与实践相结合。
;

1.2 柏拉图

       科学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发现永恒不变的真理。然而,苏格拉底却通过他一生的努力告诉我们,我们不但发现不了所谓的真理,就连一个字词的准确含义都说不清楚。然而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不仅我们在思考这个问题,苏格拉底的学生们也在痛苦的思考着:




       雅典城邦的一条小路上,柏拉图步履踟蹰的走着,这几天他伤心的吃不下东西,身体已经有些打晃了。他的老师苏格拉底三天前刚被判处了死刑,至于原因吗,显然是因为苏格拉底的不断诘问伤了太多人的自尊。此时的柏拉图不仅悲痛万分,甚至有些绝望,他渴望寻求真理,然而苏格拉底寻求真理的方式似乎并不可取。因此柏拉图的脚下没有方向,没有目标,他只是想出来随便走走。忽然,一阵扑面而来的香味让他停住了脚步,面前正是一家蛋糕店:

4行5列,20个蛋糕整齐的铺排在他的面前,柏拉图喜欢数学,尤其喜欢几何学,除了他没有人在买蛋糕的时候还会心算一下蛋糕总数。这家蛋糕店的老板很会做生意,普通的店铺的蛋糕都是简单的圆形或方形的,只有他家,别出心裁的把蛋糕做成了动物形状,这二十个蛋糕都是小马形状的,蛋糕被烘焙以后,小马体态臃肿,煞是可爱。

       “您好,尊敬的柏拉图先生,这是刚刚烘焙出来的小马蛋糕,怎么样,来一个吧?”

       “好吧。”柏拉图点了点头,他倒不是因为喜欢小马,而是他清楚的意识到,能做出这么漂亮的蛋糕,说明这儿的老板一定精通几何。

       “好的,您就来这个吧。”老板随便捡了一个,用油纸一包,递给柏拉图。

       “不不,谢谢您,请让我自己挑选。”

       “呃,好吧,不过,这些蛋糕都是一个模子做出来的啊?”

       这儿的老板不会明白,对于柏拉图这个强迫症而言,他能清楚的看到每一个蛋糕的细微差别:

       “怎么会一样呢,你瞧,这个蛋糕的尾巴上多了一小块面包渣,那个蛋糕的马背上烤的过火了一点……”柏拉图一边说着,一边挑来拣去,半个小时过去了,居然没有挑出一块完美的蛋糕。

       “对不起,我实在挑不出一块完美的蛋糕,这样好吗,可否把您的蛋糕模子卖给我,我回家自己做,您看这样可以吗?”柏拉图认真的看着老板,丝毫看不出一丝玩笑的意味。

       “这?这让我怎么说您呀,哎,就算是我把蛋糕模子卖给您,您也做不出完美的蛋糕啊?”老板真的是忍无可忍了。

       听到这里,柏拉图如同醍醐灌顶一般,他不由得朝老板深深的鞠了一躬:

       “哎呀,谢谢您,实在是太感谢了!”

       之后便一路狂奔跑回家中,一边奔跑一边大喊:“我明白了,我明白了!”




       柏拉图清醒的意识到:我们之所以说不清任何一件事物的准确定义,原因不在于语言的表达能力有限,而是因为我们根本就无法看到事物的真相。放眼望去,我们眼前的事物全部都是具体事物,我们可以看到黑马、白马、大马、小马,然而我们却永远看不到一匹“马”,也就是说,我们永远看不到一匹代表了所有马的最标准、最规范、最经典、最完美的马。在柏拉图看来,只有这样的马才是真实的马。那么,这匹“完美的马”真实的存在吗?存在!它又在什么地方呢?在上帝那里的理念世界里!

       柏拉图认为,上帝造马的过程应该和糕点师做蛋糕的过程是类似的:当糕点师用模子制作蛋糕时,虽然蛋糕的外形基本一致,然而由于操作细节上的失误,所有的蛋糕都会和模子有所差别,因此,每一个蛋糕都是不完美的不真实的,只有那个模子才是最完美、最真实的。同理,上帝在制造马的时候,也是用理念世界中的马作为模子来复制的,虽然马的模子是完美无缺的,但操作细节上的差别也就导致了所有具体的马都会有所残缺。于是,我们在现实世界中就永远看不到真实的马,也就永远无法通过语言说出马的定义究竟是什么。

       以此类推,不仅所有马都是假的,世间万物都是虚幻的假象。柏拉图认为,我们所有人都生活在一个虚假的世界里:我们看到的花草树木,日月星辰,房屋家具,亲朋好友全部都是不完美、不真实的假象。对此,柏拉图还在《理想国》中举了一个更形象的比喻:




       假如一些囚犯自小就被困在一个幽深的洞穴里,他们从未看到过洞穴外的世界,只能通过洞口射入的光看到各种人物投射在洞壁上的影子。由于囚徒们从未见过外部世界的真实样貌,他们自然而然的会认为这些影像就是世界上真实存在的事物,并会给不同形状的影子起不同的名字,甚至他们还会总结出这些影子之间的某种运动规律,并把这种规律当作世间永恒存在的真理。




       在柏拉图看来,整个世界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上帝那里绝对完美的、永恒存在的“理念世界”,另一个则是我们周围不断运动变化的“现实世界”。所谓的现实世界,其实不过是“理念世界”的投影,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就像囚徒一样,困在这种自以为是的所谓“真实”之中。

       柏拉图之所以坚信自己周围的世界是虚幻的,有两个层面的原因:一是因为现实世界中不存在绝对完美的事物,一个不完美的世界当然不是真实的。二是因为现实世界中的事物无法永恒的存在,我们身边的一切事物都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无论是人物鸟兽还是山川河流,放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所有事物都不过是转瞬即逝的幻影。而真理则必须是完美的、永恒的存在者。当然,生活黑暗房间里的人是渴望见到光明的,因此,人生的价值就在于,透过我们眼前虚幻的“现实世界”,找到那个绝对完美、绝对真实的“理念世界”。简而言之,柏拉图认为,人生的理想就在于求真求美。而这一点,的确成为了后世无数智者终生奋斗的目标。

       那么,柏拉图又为什么坚信存在一个所谓的“理念世界”呢?这当然不仅是因为他在蛋糕店的偶遇。更重要的启发来自于数学和几何学在当时取得的辉煌成就。要知道,数和形是纯粹理性的产物。在周围的现实世界中,我们很容易找到3个鸡蛋或者3块石头,但是我们却找不到纯粹的数字3;我们很容易找到类似三角形或正方形的物体,但是却找不到绝对完美的三角形或正方形。尽管在现实世界中找不到1、2、3,也找不到点、线、面,我们却深知1+2=3,深知一个平面上的三角形内角和永远等于180°。即使去掉世界上的所有物体,1+2仍然等于3,即使没有任何一个物体是三角形的,三角形的内角和依然等于180°。

       我们对数学定理的信任是如此强烈,以至于如果有人发现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不等于180°,大家都不会认为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这条定理错了,而是认为他找到的那个三角形是不完美的,它要么是有瑕疵的三角形,要么是不在同一个平面内的三角形。与一切具体的鸡蛋,石头等事物相比,这种完全由理性产生的数字和几何图形就是一种完美的存在物,这种由逻辑推理产生的数学定理就是一种永恒的存在者,它们绝对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发生任何变化。因此,数学定理并不存在于现实世界中,而只能存在于上帝的“理念世界”中。数学定理的完美带给柏拉图的震撼如此之大,以至于在很长时间内,柏拉图的学院门口都立有一块牌子,上写:不懂几何学的人禁止入内。因此,数学之美也就成为了柏拉图苦苦追求“理念世界”的重要原因。

       当然,真理绝不会仅仅局限在数学的范畴之内,在柏拉图看来,数学定理之所以能够永恒的存在,其根本原因就在于:1、2、3,点、线、面这些数学的基本概念都不是靠人的感性接触到的事物,而是纯粹理性的产物。因此,只要依靠理性的思考,就能让我们摆脱表面现象的束缚,发现事物的本质和事实的真相。相反,盲目相信眼见为实,过度依赖感官刺激,只会让我们在寻求真理的路上误入歧途。接下来,我们不妨以空间为例,看看视觉是如何让我们扭曲物质实体的:

       假设我们面前有一个长宽高都是1米的正方体箱子,尽管理性会告诉我们,它的各个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角都是直角。然而,当我们从任何一个角度去观察它时,看到的各个表面却都不是正方形的,而是发生了切变的平行四边形,我们所看到的所有角度也不是90度的直角,否则一个顶点周围的三个直角怎么会拼合成一个360度的周角呢?那么,我们凭什么相信眼前的物体是就由6个正方形拼合而成的立方体呢?

       尽管我们从任何一个平面的正前方去看的时候,都能看到它是一个正方形。然而,我们又凭什么说,只有正前方看到的才是事物的真相呢?况且,当我们从正前方观察立方体的时刻,其余的5个表面都隐藏在了它的背后,我能又如何知道其他几个表面依然存在呢?准确的说,随着观察距离和角度的不同,物体的大小形状都会发生变化,因此,如果仅仅依靠视觉看到的影像,我们永远无法得到真相。所谓眼见为实只不过是自欺欺人而已,只有依靠理性的帮助,我们才能知道:眼前的物体的确作为一个正方体真实的存在着。

       如果以现代视角去审视柏拉图问题,我们还会发现,不仅仅是空间视角问题,时间问题同样是不容忽视的。众所周知,我们之所以能够看到外物,原因在于外物发出(或反射)的光线经过晶状体折射进入了我们的视网膜。而光的传播是需要时间的,在晴朗的夜空,我们抬头就可以看到点点繁星,然而,由于星光从遥远的恒星传播到地球需要几十亿年的时间,所以我们看到的只是几十亿年以前的影像。同理,即使我们在光天化日之下,看到的近在咫尺的事物,那也只是物体在几十亿分之一秒前发出的影像。从这个意义上讲,柏拉图说我们看到的都是真实事物的影像并没有错误,只不过是山洞的洞口变成了晶状体,而山洞的墙壁变成了视网膜而已。既然空间会变形,时间会延迟,那么,我们怎么能说自己眼中看到的大千世界都是客观存在的呢?

       由此看来,柏拉图对现实世界的怀疑绝非毫无道理,对理念世界的信任也不是空穴来风。因此,从柏拉图的“洞穴悖论”诞生之日,它就成为了哲学家们争论不休的话题,著名哲学家怀特海甚至说,2000多年的西方哲学史,都只不过是在为柏拉图做注脚。关于这一悖论,希拉里·普特南还给出了一个更有现代意味的版本,缸中之脑:




假设有某人的大脑和他的身体分离了下来,放进一个盛有营养液的缸中。大脑的 神经末梢 被连接在计算机上,这台计算机按照设计好的仿真程序向大脑传送信息,这些信息可以使大脑产生出一系列的幻觉。于是,对于这颗大脑原来的主人而言,似乎天地万物还真实存在着,甚至由于计算机的模拟输入,他连自身的运动、身体感觉都可以感受到。结果,这些计算机模拟的信号被他当做了真实的世界。




在电影《黑客帝国》中,缸中之脑的场景就曾经真实再现在荧屏上。现在的问题是:你我又如何证明自己究竟是一个自由之身,还是一颗被他人控制的缸中之脑呢?如果连自己是不是活人都不能证明,我们又何以证明周围的世界是真实存在的呢?其实早在柏拉图之前,古希腊智者学派的高尔吉亚就曾经说过:“ 世间无物存在,即使存在也不可认知,即使能够认知,也不可表达。 ”真的如此吗?毫无疑问,柏拉图坚信自己就是缸中之脑,他希望通过理性寻求现实世界之外的那个绝对完美的理念世界。

那么,上帝又是如何从理念世界创造出现实世界的呢?考虑到这个问题,柏拉图忽然意识到,好像在理念世界和现实世界之外还需要某种机制?某种中介?某种载体?某种容器?而这样一种存在物好像既不属于理念世界,又不属于现实世界,它就是时间和空间!关于空间,柏拉图这样描绘: 空间是独立于理念和现象的第三种存在物,它无形无质,是天下之母,是万事万物的容器。 关于时间,柏拉图这样形容: 时间是永恒的映像,时间是永恒的动态相似物,时间不停地流逝,模仿着永恒。

       显然,这些诗一般的语言绝非时空的准确定义,最多只能算是一些精彩的比喻。更重要的是,既然柏拉图认为理念世界是真实的,现实世界是虚幻的,那么,作为第三者存在的时空,究竟是真是假呢,是有是无呢?柏拉图不能回答。无独有偶,关于时空,老子则在《道德经》里这样表述:“无为天地之始,有为万物之母”。而孔子也只能在面对涛涛江水时慨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是的,时间和空间是如此真实,却又如此虚幻;如此简单,却又如此复杂。以至于苏格拉底不能言说,柏拉图模棱两可,老子口中自相矛盾,孔子只能叹息感怀。

       那么,现实世界究竟是真是假,时间空间到底是有是无呢?继柏拉图之后,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给出了相对清晰的回答。与柏拉图不同,亚里士多德坚信,自己周围的现实世界都是客观真实的——

关于柏拉图认为现实世界是真实的,变化的这一观点,相关观点介绍如下:

1.柏拉图认为理念世界是真实存在的、客观的,而现实世界只是理念世界的影子,因而是不真实的。

2.在柏拉图的心目中有三个世界:理念世界、现实世界和艺术世界。他认为理念世界是至高无上的,现实世界依存于理念世界,艺术世界又依存于现实世界。后两种世界是较低的,文艺更低下,不具有普遍真实性。站在理念高度的基点上柏拉图贬低了文艺的作用、诗人艺术家的地位。

3.柏拉图的一个重要隐喻叫“洞穴假设”。帕拉图说,我们都生活在一个洞穴里,外面的光影子投射到墙壁上。我们在被绳索禁锢的地方,只能看到墙上的投影,然后我们就以为墙上的投影是世界的本原。其实我们不知道那只是外在世界在里面的投影而已,把我们禁锢在那的可能就是我们的思维、我们的头脑、我们的语言、我们的概念。

4.西方现代哲学家认为,从柏拉图开始,人类才第一次学会把相对的感觉世界和绝对的本质世界(理念世界)完全区分开,把真的认识、真的科学,建立在一种依据概念上的纯思维,把人的思维从对外界事物的重心拉回到了人本身的思维。

5.时间过去了几千年,柏拉图的理念说一直流传着,发展着,但是他提出的理想国度却并没有也并不会朝着他设置的方向发展,这或许是柏拉图的时代局限,更可能是由于他放弃了自然科学这一巨大的社会推动力。




伯拉图式具体是指的什么思想?
柏拉图将“现实世界与抽象的理念世界”区分开来,认为“现实世界”不过是“理念世界”的摹本和影子,建立了本质思维的抽象世界。柏拉图认为,人的肉体是灵魂的影子,灵魂才是人的本质。

朴拉图哲学家
柏拉图的主要思想主张:1、哲学思想:唯心主义理念论:(理念是世界的本质,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反映;实质是对事物共性的讨论,唯心主义理念论;推动了唯心主义哲学的发展)2、政治理想:对现实政治不满,设计理想国。(①在这个国家中,居民分成三部分,各自恪守职责,真正懂哲学人做国王;②国家的目的是...

柏拉图对人类社会的贡献是什么?
拉图是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其哲学体系博大精深,对其教学思想影响尤甚.柏拉图认为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所组成.理念的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永恒不变,而人类感官所接触到的这个现实的世界,只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影子,它由现象所组成,而每种现象是因时空等因素而表现出暂时变动等特征.由此...

苏格拉底栢拉图亚里士多德主要哲学思想
柏拉图认为现实世界中存在着理想的形式和模式,而人们生活的世界只是这些理想模式的投影。他强调社会等级制度的重要性,认为不同等级的人应该各司其职,共同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繁荣。柏拉图还探讨了人类灵魂的结构和发展,认为通过哲学思考可以实现对灵魂的提升和超越。亚里士多德的主要哲学思想集中在现实世界的探...

谁能分析一下《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这本书写的是什么?
关键在于坚定,至于其他方面,诚如尼采所言,那是“人性的,太人性的”,是阻碍因素;所以尼采才要模仿耶稣复活时的语气说“别碰我”,因为“对于你,我是太纯洁了。不要接触我!我的世界不是正好变得完美了么?” 在德国思想史上,论及同耶稣的亲缘关系有一个人比之尼采更被普遍承认,他就是宗教改革的伟大先驱马丁....

阁拉图的爱情是什么?
柏拉图认为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认为现实世界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反映,观念世界真实的存在。而现实世界不是真实的存在,这样他就完全颠倒了精神和物质的关系在政治上,柏拉图拥护贵族奴隶主专政制度,他的理想共和国有许多地方类似斯巴达的国家制度。公元前386年,柏拉图在雅典附近的阿卡德米...

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明确指出政治的本质在于什么一个理想国具有智慧勇...
柏拉图认为,正义是最高的善,它不是某种外在的东西,而是灵魂自身的适当状态。一个理想的国家就是要符合至善理念的、正义的国家。正义不仅是个人的德性,而且是国家和个人的共同德性,是国家和个人的双向约束和互动,是对个人更是对国家的要求。正义是理想国的核心概念。《理想国》影响:《理想国》反映...

百拉图是什么人
柏拉图认为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所组成。理念的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永恒不变,而人类感官所接触到的这个现实的世界,只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影子,它由现象所组成,而每种现象是因时空等因素而表现出暂时变动等特征。由此出发,柏拉图提出了一种理念论和回忆说的认识论,并将它作为其教学理论的哲学基础。

《艺术学概论》作业答案
认为在美的现象背后,存在着一个终极的美的本质——“美本身”。而这个“美本身”拍拉图将其规定为“美的理念”,或者是客观“宇宙精神”。艺术只是这种美的理念,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而已。这是柏拉图基于他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观对艺术本质的一种界定,即艺术作为对“理式世界”基本的现实世界的摹仿,是第三位的。2、“...

世界上著名的唯心主义者有哪些?著名的唯心著作有哪些?
柏拉图(Plato,前427-前347,学园派创始人,苏格拉底的学生 )柏拉图是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认为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所组成。理念的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永恒不变,而人类感官所接触到的这个现实的世界,只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影子,它由现象所组成,而每种现象是因时空等因素而表现...

镇平县17175623010: 为什么柏拉图说理念世界才是真实的,而现实中可以真实触摸感受的世界却不是真实的,实在想不明白,我觉得 -
旗林归芪: 1、因为Plato观察到现实世界的事物往往都是有缺陷的,是不完美的,然而对于某种至高的和谐的信仰促使他认为应当存在这样一个绝对完美的世界. 2、因为在现实世界中万物流变,转瞬即逝,Plato认为这种在下一秒就或许不会存在的东西是不能够被看作为真实的,但与此同时个别事物的共相(比如说作为概念的桌子)却是永恒如一的,因而Plato将这样一个理念的世界看作是真实存在的. 纯手打 非民哲

镇平县17175623010: 难道现实世界就一定是真实的吗 -
旗林归芪: 柏拉图最著名的两本书,一个是思想上的《理想国》,另一个是哲学思想上的《对话录》.他的理论跟孔子类似,都是教条主义与权威主义,通过严格的阶级制度来统治,忽略了人的与活性.他的哲学思想,是理性主义与唯心主义,鼓吹伦理道...

镇平县17175623010: 柏拉图认为处于变化之中的事物不是真正的存在,持这种理念的人会认为以下哪项最真实? -
旗林归芪: 这道题应该选:B.勾股定理. 【解释】本题中,柏拉图认为处于变化之中的事物不是真正的存在,也就是说,真正的存在是静止不变的. 勾股定理是联系数学中最基本也是最原始的两个对象——数与形的第一定理.勾股定理是人们认识宇宙中...

镇平县17175623010: 柏拉图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
旗林归芪: 柏拉图是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其哲学体系博大精深,对其教学思想影响尤甚.柏拉图认为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所组成.理念的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永恒不变,而人类感官所接触到的这个现实的世界,只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影子,它由现象所组成,而每种现象是因时空等因素而表现出暂时变动等特征.由此出发,柏拉图提出了一种理念论和回忆说的认识论,并将它作为其教学理论的哲学基础.

镇平县17175623010: 从哪这方面理解柏拉图的理念世界 -
旗林归芪: 1、柏拉图是唯心主义者.他把世界区分为“现象世界”和“理念世界”,以为前者是变化无常的,是虚幻的;后者是永恒不变的,是真的.前者是副本,后者是原本;前者是影,后者是形.所以柏拉图的哲学的本体论被称为“客观唯心主义” ...

镇平县17175623010: 世界是理念的影子是不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
旗林归芪: 如果你按照中国的习惯把“形而上学”视为与辩证法对立的一种哲学: 只有这一句话没有其他解释,不好判断“理念”究竟指什么.这个“理念”重点可以是人的精神或者说意识,也可以像shadowsong说的重点在一种客观概念、绝对精神,这...

镇平县17175623010: 世界是什么组成的
旗林归芪: 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世界是物质的,是由物质组成的;而唯心主义告诉我们,世界是唯心的

镇平县17175623010: 柏拉图理念论是世界的本源理念指什么 -
旗林归芪: 柏拉图则认为,世界的本源是高于任何物质的(即理念),这就把哲学提升到了一个形而上的境界. 柏拉图把世界分成两个:一个是由个别事物组成的、我们用肉眼可以看见的现象世界,他称之为“可感世界” ,一个是由理念组成的、不可被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