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之役过程始末

作者&投稿:调欧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藩王造反的事例可以说是不绝于史书。但造反者众多,成功者甚少。这是因为在中央朝廷与地方藩王的战争中,朝廷所拥有的巨大号召力和朝廷所能调用的战争资源是造反藩王所不及的。因此,藩王在起兵反抗中央朝廷的战争中往往在道义和物质上处于劣势地位,使得靠造反而成功登位的藩王很少。

但凡事都有特殊,在明朝,就发生了中央朝廷拥有巨大优势,却在镇压藩王造反的战争中屡屡处于劣势,并最终被地方藩王所推翻的事例。这场战争就是在后世知名度很高的靖难之役。

靖难之役始于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燕王朱棣为了应对建文帝的削藩政策,打着“奉天靖难”的旗号,自北平起兵,历时三年,终于攻克了京师南京,成为了明成祖永乐皇帝,而原本的建文帝也在宫中的一场大火中而不知所踪。

面对燕王朱棣,身为天子,在战争中拥有巨大优势的建文帝为什么没有削藩成功,反而落了个不知所终的下场呢?要想探究这个问题,首先便不得不提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

明太祖朱元璋自建立明朝后,每天矜矜业业,勤理朝政,使得新生的大明在他三十多年的统治下蒸蒸日上,并最终造就了洪武之治。因此,皇太孙朱允炆从他的祖父朱元璋手里接过来的是一个强盛的大明,并非那容易被地方造反所推翻的腐化王朝。所以,建文朝廷所代表的明朝中央在对燕战争中的失败,应归根于建文帝和建文朝廷自身的不足之处。

首先,是在削藩的政策上没有宏观方略,急于求成。

建文帝早在即位之前,就深感明太祖朱元璋所分封的二十多位藩王成为了尾大不掉之势,对地方藩王开始有了警戒之心,而后来建文朝的重臣黄子澄对建文帝讲了汉朝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的故事,给本就对藩王有警戒之心的建文帝树立了削藩的信心。

于是建文帝刚即位没多久,便立马着手削藩。建文帝削藩的策略急躁冒进,又急于求成。当时的诸王之中,反形最为明显的是燕王朱棣,并且燕王所掌握的势力也是颇为强大。有些朝臣认识到削藩是个敏感问题,搞不好会造成国家动乱,于是给建文帝提供了一些稳妥,效果更好的手段。

如户部侍郎卓敬上书建文帝,主张将燕王从北平徙封南昌,使燕王远离他势力最为强大的老巢,利于朝廷进一步控制。前军都督府的高魏也曾上书,主张效仿汉武帝时的推恩令,用和平的方式弱化各藩王,使其势力越来越弱。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这两点都是可行的。但建文帝却没有认识到削藩问题的严重性和敏感性,没有分清主次,愚蠢的先把势力并不强大,反形并不明显的周、齐、湘等王废除,美其名曰“翦燕手足”。那些被废黜的藩王都落了个要么被流放,要么自杀的下场,使得燕王朱棣越来越坚定了反抗的决心。同时,先拿这些威胁小的藩王开刀,为朱棣接下来的反抗留出了宝贵地积蓄力量的时间。

其次,是建文帝在用人上的失当。

朱元璋在洪武朝大杀武将勋贵,给建文帝在战争中的武将任用上造成了先天的不足。更致命的是,朝廷内有谋划之才的大臣也寥寥无几。建文帝所重用的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人都是饱读诗书之辈,也许在治国上他们尚且有些用处,但在战争中,他们多“本书生,战事非其所长”。

建文帝没有知人善任的能力,在靖难之役中,他重用被朱棣称为“李九江,纨绮少年儿”的李景隆,将几十万大军交到了李景隆的手上。李景隆贪生怕死,气量狭小,使得南军先后在郑村霸之役、白沟河之役和济南城下之大败,六十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

战败后,如果建文帝严惩李景隆,重新鼓舞士气,组织兵力再战也未尝不可,但他偏偏因李景隆是其表兄弟,“念其至亲”而没有杀他,使得很多朝中大臣和军队将卒愤愤不平。等到燕军包围南京之时,这位建文帝的“至亲”,屡战屡败的大将军李景隆却开门迎敌,使得南京失守,建文帝的统治被推翻。

而在建文四年,力阻燕军南下,在齐眉山大败燕军的魏国公徐辉祖却因是朱棣的妻弟而遭到建文帝的猜忌,建文帝将其召回南京,使得好不容易有了转机的局势再度恶化了起来。徐辉祖被召回后,燕军所向无敌,南军溃不成军,直至南京被攻破。而被建文帝所猜忌的魏国公徐辉祖却在南京被围时,仍组织抵抗。城破后,面对被朱棣的召见一言不发,因而被废除爵位,圈禁至死。

最后,建文帝个人性格的柔弱也是他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史载,建文帝性格温和,至孝仁厚,并且聪颖好学。这样的性格作为守成之君尚可,但在与燕王的战争中就显得“仁柔少断”了。

在靖难之役中,朱棣多次冲锋在前,也正因如此,他也数次身陷绝境,几乎必死。但建文帝却给南军将领士卒们下诏,说“近尔将士与燕王对垒,无使负杀叔父之名”。正因此诏,使早就应成为南军“刀下之鬼”的朱棣多次死里逃生,甚至借此为北军充当前锋和殿后,而南军在作战中则束手束脚,顾虑重重。

建文朝廷和建文帝一系列的错误,使得朱棣积蓄了力量,在获得战场胜利的同时还多次死里逃生,并最终导致了朝廷被推翻,建文帝下落不明。因此,朱棣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由建文帝和朝廷在削藩上急于求成,缺乏大略方针,用人失当以及建文帝自身柔弱的性格所致。




靖难之役历史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靖难之役历史事件的起因:朱允炆即位对此朱棣十分不悦;经过:燕王起兵,击败耿炳文,渡江进京;结果:燕军攻入金陵,江山易主。靖难之役,又称靖难之变,是建文元年(1399年)到建文四年(1402年)明朝统治阶级内部争夺帝位的战争,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时把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势力日益膨胀,因太子...

历史上靖难之役的大体过程是怎样的呢?
靖难之役简略过程如下:明太祖朱元璋死后,皇太孙建文帝继位。因各藩王拥有重兵,对朝廷日益构成威胁,建文帝听信齐泰、黄子澄之言,相继废除周、代、湘、齐、岷五王。据守北平的燕王朱棣预感到不久将要废除到自己头上,便在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七月,以“靖难”为名,指斥齐泰、黄子澄为奸臣,起兵南下。

靖难之役的始末如何呢?
靖难之役,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死后燕王朱棣发起的争夺皇位战争,起于建文元年(1399年)朱棣以“清君侧之恶”的名义举兵南下,至建文四年朱棣登上皇位而结束,历时四年。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太子朱标病死,朱元章立太子的嫡子朱允炆为皇大孙。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章去世,朱允炆继帝位,是为建文帝。

靖难之役过程始末
靖难之役始于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燕王朱棣为了应对建文帝的削藩政策,打着“奉天靖难”的旗号,自北平起兵,历时三年,终于攻克了京师南京,成为了明成祖永乐皇帝,而原本的建文帝也在宫中的一场大火中而不知所踪。面对燕王朱棣,身为天子,在战争中拥有巨大优势的建文帝为什么没有削藩成功,反而...

靖难之役郑村坝之战的具体经过
靖难之役郑村坝之战 建文元年(1399年)十月十九日,燕军在会州(今河北省平泉县)整编,分立五军(中、前、左、右、后)。十月二十一日,燕军入松亭关(今河北宽城县西南)。十一月初五日,燕军渡白河(时已结冰,渡河处在今北京顺义区东),并打败李景隆的哨探陈晖部队万余人。当天,与李景隆大军在郑村...

靖难之役是怎样的典故?
第二天,朱允炆改元建文,朱棣面对诸弟被废,自己权力被削的危机,便借朝贺改元之机,带领世子朱高炽等人,亲往南京,密察虚实,以谋对策。朱棣回北平时,为使朱允炆放心,把世子朱高炽等人留在京师,作为人质。叔叔杀侄 朱棣回北平后,暗中加紧练兵,作篡夺皇位的准备,表面上则伪装重病在身,卧床...

靖难之役是怎样的呢?
后以尊祖训,诛“奸臣”齐泰、黄子澄,为国“靖难”为名,誓师出征,这就是“靖难之役”。战事之初,因北方诸将多燕王旧部,降燕从战者甚多。燕军先后下通州、蓟州、怀柔等城,宋忠等战死。八月,朱允炆以太祖旧将耿炳文为大将军,率师30万伐燕,屡战失利。建文三年年底,有内臣自京师告密,朱棣...

明朝靖难之役始末大揭秘
在明朝的靖难之役中,朱元璋生前曾经说过如果遇到有野心不恭敬的大臣和奴才,那么久一定要派兵镇压,从而来达到清君侧的目的。而朱棣所用的借口也是这个,觉得齐泰等人就是奸臣,定要全部绞杀消除。而朱允杀旧硪膊⒉皇鞘分的有魄力,反而有时候会温吞吞的,而且也并不拥有皇帝应有的头脑和气势,本身就不...

靖难战争一场改变中国历史的战争。这场靖难战争是怎样开战和胜利的呢...
1. 开战原因:靖难之役的开战与建文帝朱允炆的削藩政策有关。朱允炆试图削弱藩王的权力,这引发了燕王朱棣的不满和反抗 。2. 主要战役:靖难之役中包括了郑村坝之战、白沟河之战、济南之战等重要战役。在白沟河之战中,朱棣利用南军的混乱,假装招呼援兵,成功击退南军 。3. 战争过程:朱棣在...

简述靖难之役与建文帝来滇
北宋的末代两个皇帝被金国俘虏的历史事件,史称靖康之难或靖康之役 元1127年,即北宋靖康二年,南宋建炎元年。这一年,北宋帝国覆灭,南宋帝国在风雨飘摇中宣告诞生。宣和七年(1125年),金军分东、西两路南下攻宋。宋徽宗见势危,乃禅位于太子赵桓(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正月,金东路军进至汴京(今...

钢城区19226101175: 靖难之役 -
纳怖金花: 明太祖把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势力日益膨胀.他死后,孙子建文帝即位.建文帝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严重威胁藩王利益,坐镇北平的燕王朱棣起兵反抗,随后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1402年,朱棣攻破...

钢城区19226101175: 明代朱棣是怎样篡位的
纳怖金花: 他篡位的过程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靖难之役.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太子朱标病死,朱元璋立太子的次子朱允炆(长子早亡)为皇太孙.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去世,朱允...

钢城区19226101175: 明朝靖难之役路线是怎么样的 -
纳怖金花: 靖难之役路线主要是燕王的军队从北京南下最终打到南京城的,其中经过了多起战争,可以说靖难之役路线出现了反反复复的调整.起初,燕王朱棣的军队主要是集中在北方的,当燕王朱棣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进行谋反叛逆的时候,有很多的响应...

钢城区19226101175: 靖难之役朱瞻基多大
纳怖金花: 靖难之役时朱瞻基大概只有半岁,朱瞻基出生于公元1399年3月,靖难之役发生于公元1399年8月,这个时候朱瞻基大概有半岁. 靖难之役前后大概三年时间,发生于公元1399年结束于公元1402年,朱瞻基的祖父朱棣最终造反成功,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造反成功的藩王.&nbsp 靖难之役朱瞻基多大 四岁.朱瞻基出生的那天晚上,朱棣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他梦见自己的老爹朱元璋将一个大圭赐给他,大圭在古代可是权力的象征.这梦是否真实不得而知,但朱棣肯定没少想这事,朱元璋说传世之孙永世其昌.估计醒来回忆梦中情景,觉得非常吉祥,心里还在美滋滋的,忽然有人来报,孙子朱瞻基出生,朱棣马上意识到,难道梦中情景映证在孙子身上.

钢城区19226101175: 靖难之役发生在什么时候啊? -
纳怖金花: 靖难之役,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死后不久爆发的一场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皇位的战 争.起于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之恶”的名义举兵反抗朝廷,至建文四年朱棣由燕王荣登皇位而结束,历时4年.

钢城区19226101175: 永乐帝朱棣是如何夺得皇位的?靖难之役
纳怖金花: 朱元璋去世后,继位的建文帝朱允炆实行削藩,朱棣遂于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发动靖难之役,四年六月攻入南京,夺取了皇位.次年改元永乐(1403~1424年).

钢城区19226101175: 明朝靖难之役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纳怖金花: 明太祖把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势力日益膨胀.他死后,孙子建文帝即位.建文帝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严重威胁藩王利益,坐镇北平的燕王朱棣起兵反抗,随后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 靖难之役,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死后不久爆发的一场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皇位的战争.起于建文元年(1399年)因建文帝因削藩引起燕王朱棣的不满,以“清君侧之恶”的名义联合各个藩王举兵反抗朝廷,至建文四年朱棣由燕王登皇位而结束,历时4年.

钢城区19226101175: 朱棣的靖难之战是从哪年到哪年结束的?? -
纳怖金花: 1399年,历时4年

钢城区19226101175: 燕王朱棣和建文帝朱允炆之间的地位之争,史称什么之战
纳怖金花: 靖难之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