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原文_翻译及赏析

作者&投稿:辟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唐代·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露浓 一作:雨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拜访 , 写景 , 抒情写狗古诗18首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隐隐的犬吠声夹杂在淙淙的流水声中,
桃花带着几点露珠。
树林深处,常见到麋鹿出没。
正午时来到溪边却听不见山寺的钟声。
绿色的野竹划破了青色的云气,
白色的瀑布高挂在碧绿的山峰。
没有人知道道士的去向,
我不由自主地靠著几株古松犯愁。

赏析一

此诗是李白二十岁以前的作品,风格清丽,充满著年轻人的朝气与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

全诗八句,前六句写往“访”,重在写景,景色优美;末两句写“不遇”,重在抒情,情致婉转。

首联两句展现出一派桃源景象。首句写所闻,泉水淙淙,犬吠隐隐;次句写所见,桃花带露,浓艳耀目。诗人正是缘溪而行,穿林进山的。这是入山的第一程,宜人景色,使人留连忘返,且让人联想到道士居住此中,如处世外桃源,超尘拔俗。第二句中“带露浓”三字,除了为桃花增色外,还点出了入山的时间是在早晨,与下一联中的“溪午”相映照。

颔联“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是诗人进山的第二程。诗人在林间小道上行进,常常见到出没的麋鹿;林深路长,来到溪边时,已是正午,是道院该打钟的时候了,却听不到钟声。这两句极写山中之幽静,暗示道士已经外出。鹿性喜静,常在林木深处活动。既然“时见鹿”,可见其幽静。正午时分,钟声杳然,唯有溪声清晰可闻,这就更显出周围的宁静。环境清幽,原是方外本色,与首联所写的桃源景象正好衔接。这两句景语又含蓄地叙事:以“时见鹿”反衬不见人;以“不闻钟”暗示道院无人。“不闻钟”与题中“不遇”遥相呼应。

颈联“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是诗人进山的第三程。从上一联“不闻钟”,可以想见诗人距离道院尚有一段距离。这一联写来到道院前所见的情景—道士不在,唯见融入青苍山色的绿竹与挂上碧峰的飞瀑而已。诗人用笔巧妙而又细腻:“野竹”句用一个“分”字,描画野竹青霭两种近似的色调汇成一片绿色;“飞泉”句用一个“挂”字,显示白色飞泉与青碧山峰相映成趣。由于道士不在,诗人百无聊赖,才游目四顾,细细品味起眼前的景色来。所以,这两句写景,既可以看出道院这一片净土的淡泊与高洁,又可以体味到诗人造访不遇爽然若失的情怀。

尾联两句“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诗人通过问讯的方式,从侧面写出“不遇”的事实,又以倚松再三的动作寄写“不遇”的惆怅,用笔略带迂回,感情亦随势流转,久久不绝。这其中的苦思、探索,更能给人启示,也更能让人深刻理解诗人的其他诗作。

创作背景

根据清代黄锡珪《李太白年谱》,李白在十八、九岁时,曾隐居在大匡山(戴天山)大明寺中读书,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的访问道士不遇图,通篇着意于写景,真实自然,并生动形象地再现了道士世外桃源的优美生活境界。

赏析二

这首诗是李白早年的作品。李白早年在戴天山大明寺读书。后来,李白因坐永王李璘事入狱,流放夜郎,遇赦,漂泊浔阳、金陵、宣城、历阳等地。杜甫在成都于肃宗上元二年(761),因"近无李白讯息",写了一首《不见》诗怀念李白,担心他在外会闯祸,盼他早日归还"匡山"故乡。诗曰:"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次年,李白便死于安徽当涂。

李白早年即富有才华,他在大匡山读书时,就描绘了这样一幅色彩鲜明的访问道士不遇图。道士姓名,不得而知。通篇着意于写景,真实自然,并生动形象地再现了道士世外桃源的优美生活境界。

全诗分为三个层次,前四句为一个层次,五、六两句为二个层次,最后两句为一个层次。前四句是写诗人拜访道士途中听耳闻目睹。诗人沿着小溪而行,沿路两旁。桃花盛开,花瓣上挂满露珠。这说明诗人一大早,就出门而行。小溪流水淙淙,与狗吠之声,响成一片,形成了一种别有情趣的乐章。道士的处所,路程还不近呢。诗人从早走到中午时分,尚且没有听见道士敲钟的声音,只见树丛的深处,不时有麋鹿出没。这两句的妙处,暗示道士不在道院,为最后两句设下伏笔。以上四句。把道士远离人间闹市的那种清新幽静的环境,逼真地摹写出来。前两句写狗吠声声,溪水淙淙,桃花含露,是诗人早上的所见听闻。"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两句,是写中午时分的耳闻目睹。时间不同,地点各异,诗人所描写的见闻,也各不相同。在这里,时间和空间感。异常清晰。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两句,是写道士处所的近景,野竹参天,与青气融为一体,从碧绿的山峰间飞流直下的瀑布,形成了一种优美壮观的奇境。飞、挂二字,是写瀑布飞流直下的动的画面。"野竹分青霭"的"分"字,表面是写野竹参天,把空中的青色云气隔开,实则是说翠竹参天,与青色的云气相接,浑为一体。形成天竹一色的奇景。竹前冠一"野"字,是说翠竹是自然长成,并非人工培植,因而更觉可喜可爱。"霭"前冠一"青"字,与竹色协调,融为一色。"飞泉挂碧峰",颇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观,具有引入入胜,令人留连忘返的艺术魅力。

最后两句,方才点明"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的诗题。人们都会有这样的常识:大凡去访亲探友,不能相遇,就会令人焦躁不安。李白去拜访道士,道士不在道院,又无人知道去向、怎能不使他十分着急呢?尽管道士不在,诗人并没有立即返回,他远道而来,总想能见到道士,同他畅谈一番。"愁倚两三松",写得极其生动形象,写诗人等待道士回来,倚靠遍了道士门前的两三棵松树,而道士仍然未回。"愁"字,颇能传神,把诗人着急的神态。刻画得清晰可见,历历在目。"无人知所去",是一般的陈述句。只是说明道士不知所去。是为"愁倚两三松"句,所作的铺垫。

此作的构思并不复杂,它写诗人的所闻所见,都是为了突出访道士不遇的主题。所以,吴大受说:"无一字说道士,无一字说不遇,却句句是不遇,句句是访道士不遇。"(《诗筏》)当然,并不是说李白这首诗已经写得尽善尽美了,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后期比较成熟的诗作,都写得十分洒脱、酣畅、飘逸、雄浑,字里行间,充满著一股豪气。而他这首诗,在这方面的特点还不够明显,还不够浓郁。这说明此作还带有他早期作品的痕迹。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李白

桃花三十六陂,鲛宫睡起,娇雷乍转。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桃今百余尺,花落成枯枝。 水软橹声柔,草绿芳洲,碧桃几树隐红楼。 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喜笑东风。 犹有桃花流水上,无辞竹叶醉尊前。 一帘红雨桃花谢,十里清阴柳影斜。 仙苑春浓,小桃开,枝枝已堪攀折。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两岸桃花烘日出,四围高柳到天垂。一尊心事百年期。 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水溢芙蓉沼,花飞桃李蹊。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桃花水到报平渠,喜动新流见跃鱼。 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




林深时见鹿,海蓝时见鲸,梦醒时见你。是什么意思
“林深时见鹿”出自李白的《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是李白早年在戴天山读书时所作的五律。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译文:隐隐的犬吠声夹杂在淙淙的流水声中,桃花带着几点露珠。树林深处,常见到...

“林深时见鹿,海蓝时见鲸,梦醒时见你。”
“林深时见鹿”出自李白的《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是李白早年在戴天山读书时所作的五律。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译文:隐隐的犬吠声夹杂在淙淙的流水声中,桃花带着几点露珠。树林深处,常见到...

李白桃花源诗句
李白桃花的诗句 【唐】李白 访戴天山道土不遇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唐】李白 宿巫山下 昨夜巫山下,猿声梦里长。桃花飞绿水,三月下瞿塘。雨色风吹去,南行拂楚王。高丘怀宋玉,访古一沾裳。【唐】李白 古...

林深时见鹿,这话是什么意思?
能看见鹿,说明已经进入林深处了。这句话出自李白的《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原文 作者:李白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雨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译文 水流清澈,回荡隐约犬吠;桃花繁盛,满带浓艳露水。树林深幽,野鹿时隐时现。正午静寂,钟声却...

古诗《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李白 所表达的情感
在这首五律中,诗人通过描述访友未遇的一天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对祖国山水的热爱和对友人的真挚感情。 题目"访戴天山道士不遇"中的"戴天山",因山势高峻直插云天而得名,位于今天四川省江油县,是李白青少年时生活的地方;"不遇",就是没有见到的意思。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打开诗章,我们立即被那优美...

林深时见鹿,海蓝时见鲸,可我,林深时起雾,海蓝时浪涌,不见鹿,不见鲸...
可是对于我,却是森林深处起了雾,海蓝的地方只见汹涌的浪涛,见不到鹿,也见不到鲸,更见不到你。出处:“树深时见鹿”是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中的一句。原句: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关于桃花的五言诗句
桃花浅深处,似匀深浅妆。译文:桃花朵朵盛开,那或深或浅的颜色,好似美貌姑娘面容上浓淡相宜的薄妆,让人心怡。唐·李白《独不见》桃今百馀尺,花落成枯枝。译文:如今桃树已经高百余尺了,花开花落几十年过去,很多枝条已经枯萎了。唐·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译文:...

形容狗叫诗词 有哪些形容“狗叫”的诗句
4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唐代:李白隐隐的犬吠声夹杂在淙淙的流水声中,桃花带着几点露珠。5 河水倾泼丈余,鸡鸣犬吠满城中。——《地震》清代:蒲松龄河水翻腾出岸边一丈多远;鸡叫狗吠,全城大乱。6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桃源行》唐代:王维明月朗照,松下房栊寂静;...

“林深时见鹿”出自哪里?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后面那一句“海蓝时见鲸”是现在创作的网络文学。网络上流行的全文是: 你说:林深时见鹿,海蓝时见鲸,梦醒时见你。 可我:林深时雾起,海蓝时浪涌,梦醒时夜续。 不见鹿,不见鲸,也不见你。 答题...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的诗词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中第三句诗的意思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扩展资料创作背景:此诗是李白二十岁以前的作品。根据清代黄锡珪《李太白年谱》,李白在十八、九岁时,曾隐居在大匡山(即诗题中的戴天山)大明寺中读书,这首诗盖是时所作。主旨赏析:此诗主要写作者上戴天山...

延寿县19833992561: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李白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1)首联点出了作者入山的... -
陶静石椒:[答案] (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时要在读懂原诗的基础上作答,注意表时间的词语.首联点出了作者入山的时间是早... 也侧面折射出诗人对道士的渴慕. 译文: 隐隐的犬吠声夹杂在淙淙的流水声中,桃花带着几点露珠. 树林深处,常见到麋鹿出...

延寿县19833992561: 李白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内容】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 -
陶静石椒:[答案] 全诗八句,前六句写往“访”,重在写景,景色优美;末两句写“不遇”,重在抒情,情致婉转.诗的开头两句展现出一派桃源景象.首句写所闻,泉水淙淙,犬吠隐隐;次句写所见,桃花带露,浓艳耀目.诗人正是缘溪而行,穿林进山的.这...

延寿县1983399256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李   白 犬吠水声中, 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 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 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 -
陶静石椒:[答案] 14.本诗的首联与“月下荷塘”一节都采用了动静相衬的手法.(1分)本诗的首联以潺潺的水声,时有时无狗叫声,写出了山... 又以倚松再三的动作表现“不遇”的惆怅.【解析】14.试题分析::“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描述早晨上山途中听到...

延寿县19833992561: 引用诗句作为作文题目,有什么好的诗句? -
陶静石椒: 1、桃花飞尽野梅酸.——(宋代:吴涛《绝句》) 翻译:枝头的桃花已凋谢,野生的梅子已经发酸. 2、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唐代: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翻译:隐隐的犬吠声夹杂在淙淙的流水声中,桃花带着几点露珠. ...

延寿县19833992561: 李白的诗中,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诗意是什么? -
陶静石椒:[答案] 【原文】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唐·李白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诗意】隐隐的犬吠声夹杂在淙淙的流水声中,带...

延寿县19833992561: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雨浓出自哪首诗 -
陶静石椒:[答案] 李白的(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雨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往,愁倚两三松. 这是他年轻时写的很著名的诗~

延寿县19833992561: “树深时见鹿”是什么意思? -
陶静石椒: 意思:树林深处,常见到麋鹿出没. 出自:《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唐代·李白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翻译:沿着小溪而行,沿路两旁.桃花盛开,花瓣上...

延寿县19833992561: 古诗《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李白 所表达的情感 -
陶静石椒: 诗的原文是这样的: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据研究李白的专家们考定,写于唐代开元初年,当时诗人还不到二十岁.这首诗,在按年代顺...

延寿县19833992561: “林深时见鹿”的下一句是什么? -
陶静石椒: 这句话不是原句,“林深时见鹿”原为“树深时见鹿”,下一句是“溪午不闻钟”. 一、原文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雨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二、翻译 隐隐的犬吠声夹杂在淙淙的...

延寿县19833992561: 类似于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的诗句 -
陶静石椒: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词作品《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注释】 ⑴戴天山:在四川昌隆县北五十里,青年时期的李白曾经在此山中的大明寺读书.不遇:没有遇到. ⑵吠:狗叫. ⑶带露浓:挂满了露珠. ⑷树深:树丛深处. 【译文】 山泉流水声透过阵阵犬吠,桃花围着流水盛开.幽深的树丛里时而有野鹿跑过,静静的溪边午间没有钟声传来.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