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礼学·《三礼》概说·《礼记》的名称及篇数

作者&投稿:函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三礼学·《三礼》概说·《礼记》 的名称及篇数

《礼记》意即 《礼经》之 《记》,是从属于 《礼经》的,种类很多,最初未必都称为《记》。《汉书·艺文志》所列《礼》十三家,除《礼经》之外,明确称为《记》的,只有七十子后学所作的“《记》百三十一篇”,其余如 《王史氏》、《曲台后仓》、《中庸说》、《明堂阴阳说》、《军礼司马法》、《古封禅群祀》、《封禅议对》 等,都不以 “《记》” 为名。此外,《乐》家的《乐记》二十三篇,《论语》家的《孔子三朝》七篇也都属于“《记》”。汉代学者著作中称引的“《礼记》”,既有见于今天所见的《礼记》或《大戴礼记》的,也有不见于这两书的,如《白虎通》所引“《礼记》”,其文仅见于《尔雅》。更有甚者,其辞有出于《礼纬》、《乐纬》的。可见“《礼记》”之称,范围很广。

按照通常的说法,《礼记》即《小戴礼记》,是西汉学者戴圣所编;另有《大戴礼记》,是戴圣之叔戴德所编。此说出自东汉郑玄。郑玄在《六艺论》中说:“戴德传《记》八十五篇,则《大戴礼》是也;戴圣传《记》四十九篇,则此《礼记》是也。”晋司空长史陈邵附和郑玄,又引申出“大戴删《古礼》为八十五篇,小戴又删为四十九篇”之说。陆德明《经典释文叙录》引此说,《隋书·经籍志》、《通典》等都沿袭此说。后世学者则有疑之者:大戴、小戴是西汉著名学者,若真有编撰《礼记》之事,《汉书》当有记载,但是,《汉书·艺文志》所列《礼》十三家著作,并无大小戴编撰之《礼记》,可见隋唐人的说法不可轻信,清代学者对此辨难尤多。戴震指出,《哀公问》、《投壶》两篇,大、小戴《礼记》中都有,若是小戴删大戴,就不应出现这种现象;此外,《大戴礼记》中《曾子大孝》、《诸侯衅庙》两篇文字分别见于《小戴礼记》的 《祭义》、《杂记》; 《大戴礼记》的《朝事》篇从 “聘礼”至 “诸侯务焉”一段,见于《小戴礼记》之《聘义》篇;《大戴礼记》的《本事》篇从“有恩有义”至“圣人因杀以节制”一段,见于《小戴礼记》之《丧服四制》篇。上举两书互见的篇章或段落,文字多有歧异之处,若是小戴删大戴之书,也不应出现这种现象。据此可以肯定,四十九篇的《礼记》不是从八十一篇的《大戴礼记》删削而成的。又据洪业先生考证,刘向《别录》中并没有关于《小戴礼记》四十九篇的记载,而且,《礼记·乐记》中自 “君子曰礼乐不可斯须去身” 以下三百字,与《礼记·祭义》中的一段几乎全同;《王制》篇“凡养老有虞氏以燕礼”以下约四百字,与《内则》篇一段颇相同。至于零碎文句在各篇中彼此相同者,更是不胜枚举。可见,《经典释文叙录》关于马融、卢植“考诸家同异”、“去其繁重”而成《礼记》之说也不可凭信。沈钦韩指出,大、小戴为武帝、宣帝时人,刘向校书则晚在成帝时,大、小戴怎能预删刘向所校之书?“又大小戴并授一师,同议石渠,圣又何暇取大戴书而删之?现行《大戴记》与《礼记》重复甚多,则不出大戴明矣”(《汉书疏证》)。钱大昕等学者也都不信小戴删大戴之说。

据《汉书》的《儒林传》、《艺文志》记载,大戴和小戴所传承的 《礼》是 《士礼》,即后来的 《仪礼》,与所谓的《大戴礼记》、《小戴礼记》不是一回事。小戴所传的 《士礼》,属今文经,东汉称之为《今礼》,倘若小戴在所传《士礼》之外另有《礼记》作为补充,则其《记》也应从今文,而不是从古文。但是,用《仪礼》郑注所引的今古文与《礼记》对照,可以发现《礼记》用古文之处很多,如《仪礼·士冠礼》末段之记,又见于《礼记·郊特牲》,而《郊特牲》所载与古文完全相同。如果《礼记》真由小戴所辑,就很难解释这种现象。

八十五篇本和四十九篇本,很可能是东汉中期形成的两种最权威的本子。洪业先生认为,许慎《五经异义》引 《礼记》时,既不称“戴德、戴圣”,也不称“大戴、小戴”,而是称“《礼戴》”或“《大戴记》”,因此,很可能是先有 《礼戴记》,然后才有《大戴记》。后者所辑之记较前者为多,故以“大”字别之,“《大戴礼》”犹 “ 《增广戴礼》”之意。

《礼记》各篇不成于一人之手,其年代先后不一。孔颖达《礼记正义》说:“《礼记》之作出自孔氏”,“七十二之徒共撰所闻,以为此《记》。”“《中庸》是子思汲所作,《缁衣》是公孙尼子所撰”。郑玄说“《月令》是吕不韦所撰”,卢植说“《王制》是汉时博士所为”,云云。各篇作者,大多不可考,年代也难以确指,但多数是汉儒的作品似无可疑。

《礼记》的篇数,也是颇有纠葛的问题。据《隋书·经籍志》:“汉初,河间献王又得仲尼弟子及后学者所记一百三十一篇记之,时无传之者。至刘向考校经籍,检得一百三十篇,向因第而序之。而又得《明堂阴阳记》三十三篇、《孔子三朝记》七篇、《王氏史记》二十一篇、《乐记》二十三篇,凡五种,合二百八十四篇。戴德删其繁重,合而记之,为八十五篇,谓之《大戴记》。而戴圣又删大戴之书,为四十六篇,谓之《小戴记》。汉末,马融遂传小戴之学。融又益《月令》一篇、《明堂位》一篇、《乐记》一篇,合四十九篇。”云云,此说不知所本。据此,则《礼记》本为四十六篇,后由马融增入《月令》、《明堂位》、《乐记》三篇而为四十九篇,但此说也颇有问题。《后汉书·桥元传》云:“七世祖仁,著《礼记章句》四十九篇,号曰‘桥君学’。”文中的“仁”即桥仁,也就是班固所说的受《礼》于小戴的梁人桥季卿。由此可见,当时通行的本子已是四十九篇,而不是四十六篇。又据孔颖达《礼记疏》引,“《别录》:《礼记》四十九篇,《乐记》第十九。”孔颖达在《礼记》四十九篇之首,都要引《郑目录》之文,而《郑目录》对每一篇在刘向 《别录》中属于某门,都一一记载,如《月令目录》云: “此于《别录》属《明堂阴阳记》。”《明堂位目录》云:“此于《别录》属《明堂阴阳记》。”《乐记目录》云: “此于《别录》属《乐记》。”可见,这三篇在刘向《别录》中都有,不可能是马融所增。郑玄是马融的弟子,如果这三篇真是马融所增,郑玄不可能不知道。马融所传之《礼》是《周礼》,而小戴之学,一授桥仁,一授杨荣,后来传其学的,是刘祐、高诱、郑玄、卢植等,与马融无关,马融怎会越俎代庖,凭空对小戴记增加三篇文字呢?因此,四十九篇实际上就是小戴的原书。

《礼记》四十九篇的编次比较杂乱,据郑玄《三礼目录》,刘向《别录》曾将《礼记》各篇按内容分为八类:①“通论”十六篇:《檀弓》上下、《礼运》、《玉藻》、《大传》、《学记》、《经解》、《哀公问》、《仲尼燕居》、《孔子闲居》、《坊记》、《中庸》、《表记》、《缁衣》、《儒行》、《大学》; ② “制度”五篇: 《曲礼》上下、《王制》、《礼器》、《少仪》; ③ “明堂阴阳”二篇: 《月令》、《明堂位》;④“丧服”十二篇:《曾子问》、《丧服小记》、《杂记》上下、《丧大记》、《丧服大记》、《奔丧》、《问丧》、《服问》、《间传》、《三年问》、《丧服四制》;⑤“子法”二篇:《文王世子》、《内则》;⑥“祭祀”四篇:《郊特牲》、《祭法》、《祭义》、《祭统》; ⑦“吉事”七篇: 《投壶》、《冠义》、《昏义》、《乡饮酒义》、《射义》、《燕义》、《聘义》;⑧“乐记”一篇:《乐记》。后来的学者也有按各自的理解对《礼记》作分类的,如郑玄的门人孙炎曾作《礼记类钞》,试图使之依类相从。唐魏徵曾作《礼类》,按《礼记》各篇的内容,重新加以归类。朱熹作 《仪礼经传通解》时,将《礼记》分属于 《仪礼》各篇之下。梁启超《礼记解题》则将《礼记》四十九篇分成五类: ①通论礼义或学术者: 《礼运》、《经解》、《乐记》、《学记》、《大学》、《中庸》、《儒行》、《坊记》、《表记》、《缁衣》等;②解释《仪礼》的专篇: 《冠义》、《昏义》、《乡饮酒义》、《射义》、《燕义》、《聘义》、《丧服四制》等;③记孔子言行或后学杂事者: 《仲尼燕居》、《孔子闲居》、《檀弓》、《曾子问》等;④记述古制者:《王制》、《曲礼》、《玉藻》、《名堂位》、《月令》、《礼器》、《郊特牲》、《祭统》、《祭法》、《大传》、《丧大记》、《丧服大记》、《奔丧》、《问丧》、《闲传》、《文王世子》、《内则》、《少仪》等; ⑤记述古代格言者,散见于《曲礼》、《少仪》、《儒行》等篇中。




三礼概说
(一)在汉代原称《礼》,又称《士礼》,内容系记录古代的礼仪,属于个人行为的具体规范。 (二)全书共十七篇,以关于「士」的礼仪项目最多,包括士的成年礼(士冠礼)、婚礼(士昏礼)、拜访友人(士相见礼)、射箭比赛(乡射礼)、丧礼(士丧礼)等的具体仪节。中国各朝代的典礼制度,大都以《仪礼》为依据,来制定成年礼...

三礼学·《三礼》概说·《仪礼》的传本与篇第
三礼学·《三礼》概说·《仪礼》 的传本与篇第 汉代《仪礼》的传本有四种,即大戴本、小戴本、庆普本和刘向《别录》本。此种传本都是将十七篇分为冠婚、朝聘、丧祭、射乡等四类,但只有《士冠礼》、《士昏礼》、《士相见礼》三篇的顺序完全相同,其余各篇则不尽相同。四种传本的篇次,以...

三礼学·《三礼》概说·《礼记》的名称及篇数
三礼学·《三礼》概说·《礼记》 的名称及篇数 《礼记》意即 《礼经》之 《记》,是从属于 《礼经》的,种类很多,最初未必都称为《记》。《汉书·艺文志》所列《礼》十三家,除《礼经》之外,明确称为《记》的,只有七十子后学所作的“《记》百三十一篇”,其余如 《王史氏》、《曲台后仓》、《中庸说...

三礼学·《三礼》概说·《仪礼》今古文问题
三礼学·《三礼》概说·《仪礼》 今古文问题 据《汉书·艺文志》,汉代的《仪礼》有古文经和今文经两种。古文经是用先秦古文字书写的,今文经是用汉代通行的文字(隶书)书写的。《汉书·艺文志》目录:“《礼古经》五十六卷,《经》七十篇”,前者为古文,后者为今文。所谓《礼古经》,出于鲁淹中...

三礼是什么?
三礼之名始于东汉郑玄。《周礼》是儒家经典,为周公旦所著,《仪礼》简称《礼》,也称《礼经》或《士礼》,为儒家十三经之一,《礼记》由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编著,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三礼之名始于东汉郑玄,是指《周礼》《仪礼》和《礼记》。《周...

三礼研究论著提要内容简介
《三礼研究论著提要》是一部独特的学术著作,分为上下两编。上编详尽收录了自汉代直至1999年间,历代学者对《周礼》、《仪礼》以及《札记》(包括《大戴礼记》)的深入研究专著,总计2683部。这些专著在民国以前皆有提要,提要内容涵盖了书名、卷数、作者的简单介绍、研究内容的概要、学术价值的评估、版...

礼记是什么经典之一,与什么会称三礼?
记载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书 。《仪礼》——保存中国古代礼仪最完备的书(据说孔子曾经向老子请教过礼仪方面的事情)。 《礼记》——阐明礼的作用和意义的书。 《周礼》、《仪礼》和《礼记》,统称三礼,是古代社会礼仪制度和礼仪理论的总汇。它是中国奴隶社会的典章制度,奴隶社会及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

礼记简介 礼记简介介绍
前后呼应,语言整饬而多变,是“三礼”之一、“五经”之一,“十三经”之一。自东汉郑玄作“注”后,《礼记》地位日升,至唐代时尊为“经”,宋代以后,位居“三礼”之首。《礼记》中记载的古代文化史知识及思想学说,对儒家文化传承、当代文化教育和德性教养,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重要影响。

能给我一篇三礼征文
礼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也是最珍贵的东西。 —冈察尔 历史的:从中国礼仪的起源到礼学专著“三礼”--《周礼》《仪礼》《礼记》;民俗的:礼仪的演变,跪礼、揖礼、拜礼和官礼、宾主礼、卑幼见尊长礼等;教育的:“亲师友,学礼仪,香九龄,能温席”(三字经);文学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礼节源于哪个朝代?
在古代文献方面,有“自伏牺以来,五礼始彰;尧舜之时,五礼咸备”的说法。实际上,礼仪制度的演变发展,经历了漫长而又曲折 的历程,真正比较完备、系统的是西周的礼制。周以前的礼仪制度,由于材料匮乏,文献不足,已经难以详考了。由儒家学者整理成书的礼学专著“三礼”——《周礼》、《仪礼》、...

平利县13829095597: 什么叫三礼,请帮我找一些有关三礼的内容 -
习鲁河车: 《三礼》是古代汉民族礼乐文化的理论形态,对礼法、礼义作了最权威的记载和解释,对历代礼制的影响最为深远.1、祭祀天、地、宗庙之礼;2、仪礼、周礼、礼记.三礼者,《周礼》《仪礼》《礼记》是也.昔人谓《周礼》《仪礼》均系周公所作,《礼记》则系汉戴德(人称大戴)、戴圣(人称小戴)叔侄所删记也.按汉何休疑《周礼》作于六国之时,宋儒亦多疑之.惟刘歆、郑玄信为周公致太平之书,但亦有谓为刘歆伪造者.清方苞《周官义》已开其端,近人康有为为《新学伪经考》,则亦言为歆伪造无疑也.

平利县13829095597: 儒家经典三礼是指哪三礼? -
习鲁河车: 儒家经典三礼:《周礼》、《仪礼》和《礼记》. 1、《周礼》——记载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书 《周礼》又名《周官》,是三礼之首,汉世初出,因与《尚书·周官篇》相混,改为《周官经》.西汉末列为经而属于礼,故有《周礼》之名.这部...

平利县13829095597: “三礼”是什么? -
习鲁河车: 《周礼》、《仪礼》和《礼记》 “三礼”之名始于东汉郑玄.《周礼》是儒家经典,为周公旦所著,《仪礼》简称《礼》,也称《礼经》或《士礼》,为儒家“十三经”之一,《礼记》由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编著,是研究中国古代社...

平利县13829095597: “三礼”是什么?
习鲁河车: 三礼者,《周礼》、《仪礼》、《礼记》是也.“三礼”记录、保存了许多周代的礼仪,其中,《周 礼》偏重政治制度;《仪礼》偏重行为规范;而《礼记》则偏重对具体礼仪的解释与论述.由这“三 礼”所涉及的各种礼制的总和,也就是“礼”的全部内容.“三礼”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三部儒 家经典,是古代礼仪制度的蓝本和百科全书.

平利县13829095597: 中国古代三部著名礼典是什么 -
习鲁河车: 反映中国古代“礼”文化的著作很多,其中《周礼》、《礼记》和《仪礼》是最著名的三部礼典,被统称为“三礼”.它们涵盖了中国古代礼的主要内容.其中《周礼》偏重政治制度;《礼记》偏重对礼制的产生和变迁的历史,“礼”的各个分支的内容做出符合统治阶级需要的理论说明;《仪礼》偏重行为规范.内容涉及到:人身礼仪、生产礼仪、交接礼仪、祭礼、凶礼、军礼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具体有八、九十项.

平利县13829095597: 三礼 -
习鲁河车:[答案] 儒家经典《周礼》、《仪礼》、《礼记》的合称.

平利县13829095597: 三礼的内容是? -
习鲁河车: 《礼记》与《仪礼》、《周礼》合称“三礼”

平利县13829095597: 《礼记》是谁写的,介绍一下拜托各位大神 -
习鲁河车: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该书编定是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礼记》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

平利县13829095597: 《三礼注》中的“三礼”是哪三礼? -
习鲁河车: 《周礼》、《仪礼》和《礼记》“三礼”之学是中国古代礼乐文化的理论形态,对中国后世政治制度、社会思想、文化传统、伦理观念影响很大.

平利县13829095597: 郑玄的《三礼注》中的“三礼”是哪三礼?
习鲁河车: 《仪礼》、《礼记》、《周礼》.“三礼”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三部儒家经典,“三礼”之名始于东汉郑玄,指《周礼》、《仪礼》和《礼记》.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