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百越民族史研究会的学说成果

作者&投稿:夫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民族理论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是怎样的~

  中华民族理论来源:
  1、中国传统;
  2、马克思主义。
  中华民族理论的发展历史:
  1、毛泽东的民族问题思想
  2、邓小平民族理论
  3、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理论发展
  4、新一届党中央的理论发展
  中国民族理论的形成,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指导,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吸收中华历史文化营养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叫你热爱我们的少数民族,和平相处,创造和谐社会

共有十九篇文章从不同角度对百越内部族群的历史变迁及百越与周邻族群关系问题展开论述。根据汉文史籍的记载,从上古时期的“三苗”、“十蛮”、“八蛮”、“七闽”等族到周末秦汉之际“百越”内部的“句吴”、“于越”、“闽越”、“东瓯”、“南越”、“西瓯”、“骆越”、“干越”、“扬越”等,说明了百越内部族群构成的复杂性。探讨百越支族的文化特性及百越与他族的文化交流一直都是百越史研究的重要内容。
《先秦时期长江下游地区历史地理该说》通过对史料的钩沉,结合长江下游地区的考古遗存,对该地区先秦时期的文化发展态势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尤其是关于春秋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发展重心在江北地区、文化发展层次先北后南及战国时期楚文化势力变迁与长江下游的文化发展密切相关等观点对于百越民族史,尤其是吴、越历史研究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次会议中对百越支族的探索,集中在对我国西、南部各百越支系族群的文化及属性的探讨。贵州考古工作者通过《贵州北盘江流域“鲁容—白层遗址群”文化因素与古代族群》及《北盘江流域考古新发现》两文为我们介绍了贵州最新的考古发现,对先秦至历史时期北盘江流域考古学文化传统进行了系统总结,并运用文化因素分析法说明了其在百濮与百越族群文化交流上的特殊地位。《桂东北和西江中游区东周越人土坑墓及族属探讨》通过对墓葬中陶器属性的分析,理清了东周时期不同阶段内西瓯、骆越势力在该地消长的动态过程。《洞庭苍梧族属考》对比了先秦时期岭南、湖南地区的同类考古学文化,综合各类历史文献提出苍梧人曾是荆楚地区原著居民、后迁入岭南又称骆越、是今壮侗语族祖先的观点。《东山文化与“瓯骆国”问题》全面分析了东山文化内涵与多元因素的构成,以考古资料结合历史文献复原了红河下游早期文明起源与发展阶段的“文郎国”与“瓯骆国”历史。《西南夷初探》在仔细梳理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西南地区不同的青铜文化内涵,初步分析了西南夷内部各君长的分布范围。《巴人崛起与西渐的考古考察》以巴蜀族群的考古学文化表现为基础,分析先秦时期巴蜀文化发展、扩张的经济动因及其与中原王朝的关系等问题。
部分学者运用文化因素分析法,通过对考古学物质文化内涵的分析,探讨新石器至先秦时代百越与周边族群的文化关系。在百越文化分布的核心地带,这种关系往往表现为中原-华夏对百越的影响,如《岭南龙山时代文化的多元性》论述了龙山时代岭北文化传入对岭南土著文化传统的冲击及其在不同区域所产生的不同程度的影响;《试论闽越文化中的徐、舒文化因素》则认为中原文化与徐舒文化自浦城传入闽地并对闽中地区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百越分布的边缘地带,百越与邻近族群的关系表现为互动与融合,也有三文就这方面内容展开论述:《百越地区与东夷地区史前文化交流》以花厅墓地的随葬品、葬式、葬俗等为例,分析了新石器时代晚期百越文化向东夷文化分布区的渗透;《从考古看骆越与滇的文化关系》从越南北部和云南滇池地区出土的青铜器内涵中分析骆越与滇文化在红河流域的交流;《东周养国墓葬出土玉器的周、楚、吴、越、夷等多元因素》以桐柏月河一号墓为例窥探东周墓葬出土玉器的多元文化因素,说明了周边族群对百越文化因素的吸收。
另外,夏商周三代是“中原华夏-四方万国”民族文化格局的形成期,这一时期东南百越与中原华夏的文化关系并不明确,而商周时期华夏、百越族群过渡地带的政治与文化状况是我们深入探讨这一问题的突破口,学者们对此类问题进行了尝试。《商代南方疆域探索》一文从考古学文化入手,分析了由早、中商至晚商,商王朝的南方疆界线“由进到退”的动态过程;《论西周王朝对江淮的经略》以传统文献中“淮夷”的一员“六国”为视角,通过周王朝与“六”国的关系来分析其对江淮地区的经略。
东南百越与东南亚、乃至太平洋地区的南岛语族关系密切,以更为广阔的学术视野考察百越民族历史是百越研究未来的发展方向。《太平洋考古学与中国东南》就在个案研究的基础上将百越先民的主要分布区——中国东南沿海地带与太平洋考古学相联系,分析其在南岛语族起源研究中的重要意义。《白莲洞文化与东南亚史前文化的比较研究》则将华南地区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典型白莲洞文化纳入到整个东南亚史前文化的发展变化模式中进行考察。另外《海南岛史前文化与周边的关系》也是将海南岛发现的石拍、树皮布等物质遗存放入整个东南亚文化系统中理解。 百越民族的物质文化及精神文化具有一定的地域特征,具体到社会发展进程 、聚落形态、采食方式、丧葬习俗、器具文化、宗教信仰等人文因素,都区别于中原-华夏民族,自成体系。对这些内容的论述是本次会议另一主要议题,学者们从不同方面论述了百越文化的特殊性。 学术成果 - 《百越文化研究》
《先秦时期岭南复杂社会的发展轨迹及原因》通过对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铁器时代早期岭南地区典型墓地、礼器文化内涵进行梳理,分析了该地区复杂社会的形成特征,并探讨了“中心-边缘”理论模式在岭南先秦复杂社会研究中的意义;《论台湾高山地区的史前聚落》以曲冰遗址为例,在概括台湾高山地区史前聚落文化内涵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高山聚落形成的四个原因。两文是对百越文化内聚落形态、社会发展进程研究的新角度与新观点,值得重视。而《土墩墓时期闽江流域青铜文化刍议》一文也分析了西周至春秋时期,吴越土墩墓文化对闽江流域青铜时代文化内涵乃至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影响。另外对于百越上层贵族的丧葬文化,结合近年的考古发现在会议论文中也有涉及。《越国贵族墓葬制葬俗初论》分析了春秋晚期至战国时期越国贵族墓葬葬制变化、陪葬坑制度、葬俗等方面的特点;《靖安李洲坳东周墓葬初论》则介绍了李洲坳墓葬的最新发现,并推断其族属与东夷徐国有关。
对于百越先民复杂的广谱型采食模式及特殊的饮食方式等问题也有论文涉及。《东南地区史前富裕的采集渔猎文化》从不同类型史前遗址中的动植物遗存和生产工具入手,分析史前居民的食物内涵,论证了百越先民不同于北方农耕文化的“采集渔猎”文化。《对马家浜文化稻作来源的一点思考》通过对马家浜文化环境、内涵及其对农业起源理论适应性的分析,提出马家浜文化中稻作农业可能来源于河姆渡文化的观点。《古越人“鼻饮”刍议》钩沉了文献中关于“鼻饮”的相关记载,结合其他证据论证了鼻饮之俗在岭南百越支系中确实存在的事实,并试图从鼻饮习俗的发展与嬗变论述“百越族”之多源论。
百越先民有许多复杂的自然崇拜内容,从考古遗存与文献中探索他们的精神世界也是研究百越先民文化的一个方面。《闽越地区崇蛇习俗略论》综合田野调查、文献记载、考古发现等多种资料,论述了闽中地区先秦至今的崇蛇之俗,并进一步论述了其内涵与起源等问题。《南海沿岸岩画所反映的宗教与艺术》以南海沿岸渔业先民创作的各类岩画为主要对象探索百越先民的精神世界与原始宗教。《宝镜湾岩画整体判读》则从整体的角度对宝镜湾岩画进行解读,试图从中了解宝镜湾先民的信仰及其早期生活中的重大历史事件等内容。《殷墟卜甲和青铜铭文中的越人鸡卦辨析》对商周时期的数字卦、殷墟卜甲及青铜铭文中的鸡卦图进行分析,说明了百越文化对华夏汉民文化形成的贡献。
对于百越文化中青铜器具文化,如铜鼓、青铜剑等的研究也是这次会议中百越文化专题的一项内容。《海南发现的古代青铜器并非都是舶来品》对考古及文献中与海南岛古代青铜器相关的内容进行了极为细致的梳理,在翔实的史料基础上驳斥了海南古代青铜器均为“舶来品”之说。《铜鼓起源于滇中滇西略论》在肯定铜鼓起源于云南的基础上,综合考古类型学、年代学、纹饰、同位素分析等多重证据,将铜鼓的起源地进一步明确为滇中滇西地区。《繁昌汤家山青铜容器的年代及其相关问题》通过对汤家山青铜容器的形制及变化进行分析,重新确定其年代,并重申了其在文化交流与互动上的重要意义。《吴越系青铜剑纹饰及其相关问题》则对吴越系青铜剑上的装饰纹饰进行了类型学考察。 运用历史文献、民族志资料与调查相结合探索百越后裔的文化变迁也是本次会议的一个主题。《“游艇子”与南岛人》从文献中对福建水上居民的不同称谓入手,分析了疍民的 源流及其演变问题;《黎族历史上的“生黎”与“熟黎”》通过文献梳理,首次对汉文史籍中“生黎”和“熟黎”的特点、分布范围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总结,理清这两者的内涵与关系对于黎族历史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另外《海南黎族图腾浅议》与《民国时期黎区贸易与海南岛市镇发展》也从图腾分类、黎族内部贸易发展等角度探讨不同历史阶段的黎族历史。台湾原住民,尤其是原汉关系问题历来就是华南族群研究的重点,本次会议中有四篇论文从原汉贸易关系、宗教信仰、统治政策、族称变化等角度对汉民族影响下的台湾原住民文化变迁进行探讨。《清代台湾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贸易研究》通过比较不同政策下的汉番贸易,说明台湾少数民族与汉族经济逐步一体化及在其影响下的原住民“汉化”过程。《台湾原住民宗教信仰的变迁》梳理了汉民族及西方外来宗教文化影响下台湾原住民传统宗教信仰的变迁过程,并分析了不同外来宗教文化在原住民宗教社会生活中的特色。《清政府的台湾原住民政策与原汉关系》从清政府的“理番”政策入手探讨原住民的社会文化变迁。《台湾原住民的类别与族称论述》则从对原住民称谓的变化中窥视对原住民文化的认识问题。
另外对当代华南百越后裔族群的社会、文化调查也是了解百越先民文化传承与变迁的一方面内容。如《对雷州石狗文化研究的几点认识》就现存雷州石狗的性质、功能、族属及所反映的族群关系进行简单分析,提出了未来雷州石狗文化的研究方向;《浙南畲族村落中的汤夫人信仰》通过对浙南“六保”畲族村落社区内汤夫人信仰的调查研究来阐释当代畲族文化变迁中汉文化的影响与融合问题。《广西龙胜平安寨壮族的社会内源结构》、《安徽畲族的社会文化变迁》也是同类的当代南方族群调查报告。




中国百越民族史研究会成立历史
1980年6月17日至24日,一项重要的学术活动在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拉开帷幕。黄现璠、梁钊韬、陈国强等学者经过长达一年多的精心筹备,共同筹备了一次关于百越民族史的盛会,这次活动旨在深化对这一历史领域的研究和探讨。在这次盛大的学术讨论会上,一项重要的决定被正式宣布,那就是成立了“百越民族史研究...

中国百越民族史研究会“百越”含义
中国百越民族史研究会的研究对象是古代民族"百越",这个名称最早见于《吕氏春秋·恃君》篇,文中提到副会长覃乃昌教授的描述为"扬汉之南,百越之际"。百越并非单一民族,而是指分布在中国东南和南部的多个民族的泛称,历代史家和注释家对此有共识。百越的起源主要来自各地的土著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在传...

中国百越民族史研究会的成立历史
经过黄现璠、梁钊韬、陈国强等人一年多的筹备,于1980年6月17日至24日在厦门大学举行了百越民族史学术讨论会,会上成立了“百越民族史研究会””,选举产生了第一届理事会,由梁钊韬 (中共党员)任会长,黄现璠、陈国强(中共党员)等人任副会长。

中国百越民族史研究会的成立背景
1979年5月,全国民族研究规划工作会议在云南昆明召开,会上成立“百越民族史研究会筹备组”,准备召开学术讨论会和正式成立研究会。随后开始了“百越民族史研究会”的筹建工作。

中国百越民族史研究会的学术成就
“百越民族史研究会”自1980年成立以来,集中了全国学术界的有关力量,开始对百越民族史进行深入的研究工作。近20年多年来,该研究会先后召开了十次全国性或国际学术讨论会,对百越民族的名称、族源、分布、文化习俗、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内容展开全面的研究。同时在各届理事会和广大新、老会员的共同努力...

我国坐俗的古今之变?
回答:由黄现璠所写,黄现璠1899年11月13日—1982年1月18日),中国现代民族学奠基人之一 ,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原名甘锦英,壮族,祖籍广西扶绥县。1926年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师从陈垣、钱玄同,在学九年,后留学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现东京大学)大学院(研究院)深造。归国后,...

中国百越民族史研究会的学说成果
探讨百越支族的文化特性及百越与他族的文化交流一直都是百越史研究的重要内容。《先秦时期长江下游地区历史地理该说》通过对史料的钩沉,结合长江下游地区的考古遗存,对该地区先秦时期的文化发展态势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尤其是关于春秋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发展重心在江北地区、文化发展层次先北后南及战国时期楚文化势力...

中国百越民族史研究会的“百越”含义
历代的史家和注释家均一致指出百越民族系分布在我国东南和南部地区,并且认为它不是单一民族的族称,而是多个民族的泛称。 百越主要来源于各地的土著,是具有悠久发展历史的古代民族。如传说时代的尧、舜、禹,该地区的先民被后人划分为蛮苗系统。文献中把南方民族泛称为“蛮”,或称为“三苗”,他们同...

百越跟东北有关系吗
有。根据查询中国百越民族史研究会厦门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系官网显示,历史证明南方百越文明史最短,这说明百越姓氏来自东北,百越跟东北有关系。百越,是指古代中国南方沿海一带古越族人分布的地区。

百越文化研究目录
近十年来闽越国遗存的考古新发现,从文化交流层次理论解析闽越文化。岩刻与考古难题:福建华安仙字潭岩刻的探讨,以及“甑皮岩人”葬俗的考古关联。墓群研究与时代确认:广西平乐银山岭墓群的时代分析与墓主身份的揭示。学术成果的记录:附录:百越民族史研究会历次年会论文集,记录学术研究的丰硕成果。编...

垦利县17221804818: 中华第一龙指的是那一条龙?他有哪些特点 -
蒙致猗清: 俗话说中国文化有“上下五千年”,但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文化,却不仅仅只有五千年.“中华第一龙”就有着6000年的历史,见证了中华民族为龙的子孙的事实. 话说中华第一龙...

垦利县17221804818: 大禹是什么地方的人?他都是在什么地方治水? -
蒙致猗清: 禹,姒姓夏后氏,名文命,号禹,后世尊称大禹,夏后氏首领,传说为帝颛顼的曾孙,黄帝轩辕氏第六代玄孙.他的父亲名鲧,母亲为有莘氏女修己.相传禹治黄河水患有功,受舜禅让继帝位.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因此后人也称他为夏禹....

垦利县17221804818: 云南多少数民族格局形成的地理和历史原因是什么? -
蒙致猗清: 目前的民族学研究成果已表明:古代云南境内氐羌系的群体,是发展为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的各少数民族的核心;属百越系的群体,是发展为汉藏语系侗傣语族的各少数民族的核心;属百濮系的群体,是发展为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的各少数民族的...

垦利县17221804818: 戊戌变法的历史作用表现在() -
蒙致猗清:[选项] A. 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 促进了思想解放,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C. 创建了近代第一批机器工业员 D. 挽救了民族危亡,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垦利县17221804818: 学会该如何促进学术交流 -
蒙致猗清: 学术交流是学术信息交流,也是学术思想交流,学术交流的目的是启迪思维、激发创新,促进 科学发展.本文总结了当前学术交流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思考了学会作为民间社会团体,该如 何促进学术交流.一、学术交流的特点(一)学...

垦利县17221804818: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是什么?
蒙致猗清: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它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给专制主义以空前沉重的打击,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 “五四”以后的新文化...

垦利县17221804818: 学习宗教学的意义 -
蒙致猗清: 当今世界60亿人口,其实有40亿人是信徒.可见宗教在现今社会和人类生活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宗教是人类一种重要的而且历史悠久的文化意识形态,研究宗教对于了解人类自身有着深远的意义.宗教学...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