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谏和纳谏分别怎么解释?

作者&投稿:逯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进谏与纳谏~

进谏,是臣子的本分,纳谏,是君王的风度。

------题记

在本册语文课本中有一篇经典的课文,那就是《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学过已经很久了,但是今天想起来,仍旧感慨颇深。

一天,邹忌在穿朝服时随口问自己的夫人:我和城北的徐公那个漂亮呢?夫人毫不犹豫地回答道:当然是你漂亮了。然后邹忌又问了自己的妾和客人,都得到了相同的答案。但是当邹忌真正看到徐公的时候,他发现自己远不如徐公漂亮。由此他得到了一些启示并且以自己的这件生活小事为例说理,经过一系列论证,最终得出了王之蔽甚矣的结论,告诉齐王要善纳忠言。齐王马上采纳了邹忌的建议,广开言路,最终使得齐国战胜于朝廷。

从这件事情之中,我得到了一些启示。进谏,固然是臣子的事情,但是纳谏与否,则在于君王的决断。能否纳谏,是考验一个君王风度和智慧的重要途径,另外,善于纳谏也会使国家变得兴盛,而刚愎自用的君主往往会使国力大受损失,甚至亡国。历史上的许多事例也正说明了这一点。

战国末年,秦王准备兼并六国。韩国倍感恐慌,于是派遣间谍深入秦国内部取得秦王的信任并为秦国主持修建水渠,旨在浪费秦国的人力和物力。秦王了解到事实真相后大为恼怒,决定驱逐在秦国的所有六国客卿,李斯也在被逐之列。李斯得知自己被驱逐之后直言进谏,上了流传百世的《谏逐客书》,秦王览表,采纳,李斯重被重用,后来为秦王兼并六国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另外,许多六国的人才得以留在秦国施展自己的才能,也为秦王扫六合提供了条件。

但是同一个人的身上却发生了不同的事情。秦始皇去世后二世即位,二世即位后大兴土木,疯狂地搜刮民脂民膏,李斯实在看不下去,于是上书劝谏,二世大怒,在赵高的谗言下,李斯成为了历史上死的最惨的丞相,死无全尸,一代名臣死于自己所忠诚的国王之手,实在令人叹息。但是这也正是说明了二世不能纳谏,李斯死后不久,秦国就夭折在二世的手中。

唐朝时,唐太宗李世民和名臣魏征之间演绎了一段进谏与纳谏的佳话。每当唐太宗犯错误之时,总有一个人挺身而出,直言劝谏,甚至犯颜而谏,这个人就是魏征。唐太宗也以魏征为自己的镜子,为自己纠正过错,使自己少犯错误,终于造就了贞观之治。魏征死后,唐太宗大哭: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今魏征死,朕亡一镜矣。

从上面的事例不难看出,君主和贤臣配合得当,贤臣进谏,明君纳谏,才能使政通人和,国家安定。对于一个君主来说,面子往往是很重要的。但是作为一个君主,能够容忍自己的臣子犯颜直谏,从而纠正自己的过错,这就很难得了,但是这也可以反映出一个君主的风度。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我们应该像古代明君学习,做一个善于采纳别人正确意见的人,这样也可以使我们少犯错误,做一个更完美的人。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进谏:对君主、尊长或朋友进言规劝;同样指下级对上级臣子对君主年幼者对长者进行的劝告建议的方式。示例:明 冯梦龙 清 蔡元放《东周列国志》第一回:“料民者,将本地户口,按籍查阅,观其人数之多少,车马粟刍之饶乏,好做准备,征调出征。太宰仲山甫进谏不听。”
纳谏:接受规劝。多指君主接受臣下进谏。丹·钱帕z著《纳谏》,为领导和董事会提供建议:CEO的更替、持续有效的经营改进和文化变革,以及企业高层如何执行新的战略。

古代谏臣:
魏征
魏征(580-643)字玄成,唐初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史学家。河北巨鹿人。从小丧失父母,家境贫寒,但喜爱读书,不理家业,曾出家当过道士。玄武门之变以后,李世民由于早就器重他的胆识才能,非但没有怪罪于他,而且还把他任为谏官之职,并经常引入内廷,询问政事得失。魏征喜逢知己之主,竭诚辅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加之性格耿直,往往据理抗争,从不委曲求全。有一次,唐太宗曾向魏征问道:“何谓明君、闇君?”魏征回答说:“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君之所以闇者,偏信也。以前秦二世居住深宫,不见大臣,只是偏信宦官赵高,直到天下大乱以后,自己还被蒙在鼓里;隋炀帝偏信虞世基,天下郡县多已失守,自己也不得而知。”太宗对这番话深表赞同。贞观元年(627),魏征被升任尚书左丞。这时,有人奏告他私自提拔亲戚作官,唐太宗立即派御史大夫温彦博调查此事。结果,查无证据,纯属诬告。但唐太宗仍派人转告魏征说:“今后要远避嫌疑,不要再惹出这样的麻烦。”魏征当即面奏说:“我听说君臣之间,相互协助,义同一体。如果不讲秉公办事,只讲远避嫌疑,那么国家兴亡,或未可知。”并请求太宗要使自己作良臣而不要作忠臣。太宗询问忠臣和良臣有何区别,魏征答道:“使自己身获美名,使君主成为明君,子孙相继,福禄无疆,是为良臣;使自己身受杀戮,使君主沦为暴君,家国并丧,空有其名,是为忠臣。以此而言,二者相去甚远。”太宗点头称是。

  1. 进谏:

    ①对君主、尊长或朋友进言规劝;同样指下级对上级臣子对君主年幼者对长者进行的劝告建议的方式。

    ②示例:明 冯梦龙 清
    蔡元放《东周列国志》第一回:“料民者,将本地户口,按籍查阅,观其人数之多少,车马粟刍之饶乏,好做准备,征调出征。太宰仲山甫进谏不听。”

  2. 纳谏:

    ①接受规劝。多指君主接受臣下进谏。

    ②丹·钱帕z著《纳谏》,为领导和董事会提供建议:CEO的更替、持续有效的经营改进和文化变革,以及企业高层如何执行新的战略。



进谏:是说臣子向古代皇帝提供意见。
纳谏:是说皇帝采纳臣子们的意见。

进谏:劝说皇上采纳正确的意见。
纳谏:皇上采纳正确的意见。

进谏是向人提意见。纳谏是接受意见.


纳谏者是什么意思?
纳谏者在古代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许多经典的例子,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战国时期的韩非子。韩非子是儒家学派以外的思想家,他幼年失父,自幼学习,饱读诗书,成为一代智者。他曾担任过赵国的官员和法律顾问,提出过许多独到的治国方略,被誉为生平最有成就的纳谏者之一。韩非子提倡法家思想,认为“轻重贵贱,...

求 邹忌讽齐王纳谏 的译文
纳谏:接受规劝。纳,接受,接纳 修:长,这里指身高。八尺:战国时一尺约合今天的七寸左右。昳丽:光艳美丽。朝服衣冠:早晨穿戴好衣帽。(服,名词作动词活用,意为穿戴,在句中作状语。)窥镜:照镜子。孰:谁,什么。与:和……比。及:比得上 旦日:明天。这里指第二天。明日:即上文“...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谏”怎么翻译
如果是翻译整个标题的话就是谏言的意思,单个字解释是“臣对君,直言规劝,使之改正错误”的意思

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及注释
齐湣公纳谏之后,齐国政治清明,国力日益强大。注释方面,首先,需要解释一些古代汉语中的生僻字和成语。比如,“讽”在这里是“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的意思,“纳”则是“接受”的意思,“谏”指的是“古代下级对上级提意见或...

善于纳谏是什么意思
善谏的解释(1).良好的规劝。 《韩非子·难一》 :“非其行则陈其言,善谏不听则远其身者,臣之於君也。” (2).谓善于规劝。 《资治通鉴·汉高帝六年》 :“故 良 因事纳忠以变移帝意,使上无阿私之失,下 无猜 惧之谋, 国家 无虞 ,利及后世。若 良 者,可谓善谏矣。” 词语...

邹忌讽齐王纳谏加点字解释以及全文翻译
纳谏,接受规劝改正错误。纳:接受。谏(jiàn):劝说君王、尊长改正错误。 (2)修:长,这里指身高。八尺:战国时各国尺度不一,从出土文物推算,每尺约相当于今18到23公分左右不一。 这里的“一尺”等于现在的23.1厘米。 (3)昳(yì)丽:光艳美丽。 (4)朝服衣冠:早晨穿戴好...

邹忌讽齐王纳谏什么意思?
第三层:写齐王虚心纳谏的过程和取得的巨大成果。《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一》,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文章塑造了邹忌这样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勇于进谏的贤士形象。又表现了齐威王知错能改,从谏如流的明君形象,和革除弊端,改良政治的...

《纳谏与止谤》全文分几部分?每部分的意思?
这一部分还可分为两层。第一层(第2~6自然段),作者主要是从文章追溯历史事实,说明纳谏的可贵,止谤的危害,为议论现实打基础。第二层(第7~9自然段)是联系现实,抨击恶行,感情激愤,发人深省。第三部分(第10、11自然段),写敢谏和善纳的关系及作者自己的感受。第四部分(第12、13自然段),...

邹忌讽齐王纳谏注释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yòu)余,而形貌昳(yì)丽。朝(zhāo)服衣冠,窥(kuī)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

召公谏厉王弭谤和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区别
最终结果 “战胜于朝廷” “流王于彘”比较以上内容之后,我还指出:尽管邹忌讽谏很有成效,但不能因此而否定召公进谏的动机与艺术,因为厉王是一个刚愎自用、暴虐凶残的独夫,无论进谏者的言语如何委婉、动听,他都听不进去.如果年代可以错位,邹忌到周厉王面前,也采用讽谏齐威王的方法,我猜测也拒不纳谏.

上犹县17110258522: 邹忌讽齐王纳谏 进谏的进什么意思 -
用杰丹香: 进谏,读:jìnjiàn,对君主、尊长或朋友进言规劝;同样指下级对上级臣子对君主年幼者对长者进行的劝告建议的方式.进这里可以理解为 送上 递上 给以

上犹县17110258522: 邹忌讽齐王纳谏 中的 谏 是什么意思? 最快的 -
用杰丹香: 大臣的进谏,也就是大臣对国事的看法、建议和意见

上犹县17110258522: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进谏”和“纳谏”的关系 -
用杰丹香: 因为有了邹忌的进谏,威王才能纳谏.、 进谏说明邹忌爱国,纳谏说明威王有除弊纳谏的勇气和决心、 这两个词说明了邹忌和威王是贤臣和明君、 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赞扬,肯定、 前因后果,这才让齐国强大起来.

上犹县17110258522: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注释 -
用杰丹香: 语文书上的注解,希望对你有帮助 面刺:当面指责. 谤讥:(古今异义词)批评议论,指责别人的过错. 谤:指责. 讥,讽刺. 市朝:本指市场和朝廷,这里指公共场所. 间进:偶有进谏. 间(jiàn):间或,断断续续的. 进:进谏.

上犹县17110258522: 邹忌讽齐王纳谏进谏与陈禾进谏有何不同 -
用杰丹香: 《邹忌讽齐王纳谏》,方式采用的是,邹忌用自己生活中的小事比喻、类比治国大事. 而淳于髡采用的方式是,激励(激将法). 相同处,都是讽谏.不直指其事,而用曲折的言语巧妙地进谏.设喻说理.

上犹县17110258522: 邹忌讽齐王纳谏和出师表进谏有何不同 -
用杰丹香: 邹忌这个,用的是嘲讽、反讽的方法,意思就跟激将法差不多,让齐王明白自己的心意.出师表,是诚诚恳恳、尽心尽意,就像一个尽职尽责的老员工,求着喊着让老板采纳自己的想法,一把鼻涕一把泪,忆苦思甜感动主公.

上犹县17110258522: 皱忌讽齐王纳谏字词解释 -
用杰丹香: 邹忌身高八尺多,容貌美丽.有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个更美?”他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就又问他的妾...

上犹县17110258522: 邹忌讽齐王纳谏分别概括课文三段内容 -
用杰丹香: 第1段,进谏的缘起. 作者先刻画了邹忌的外貌:身材修长,仪表堂堂.“窥镜“自视”,逼真地刻画出他不无自得的神情.正是有了这点自信,才使他敢于和齐国有名的美男子徐公比“美”,也与下文见徐公后“弗如远甚”的自惭心理形成...

上犹县17110258522: 进言与纳谏的注意事项和方法是什么? -
用杰丹香: 委婉而讽的进谏方法.这样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邹忌并没有板起面孔,摆出义正词严的态度,反之,却以徐公比美、妻妾评议之闺房琐事出之,如果遇到一个暴君,责以亵渎之罪,也是责无旁贷的.这种构思,这样笔法,与《触龙说赵太后》如出一辙,而同样奏效.这么写,生动亲切,娓娓动听,饶也情趣.

上犹县17110258522: 邹忌讽齐王纳谏 上书谏寡人者的谏 是什么意思 -
用杰丹香: 直言规劝.【释义】旧时指对君主、尊长的言行提出批评或劝告:规谏、进谏.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