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理想人生和现实人生面临着怎样的矛盾

作者&投稿:贾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关于李白人生理想的诗~

李白的诗歌今存990多首。有大量的政治抒情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非凡的抱负,奔放的激情,豪侠的气概,也集中代表了盛唐诗歌昂扬奋发的典型音调。李白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多次以大鹏自比,如“大鹏一日同风起,博摇直上九万里”(《上李邕》)。但李白在长安三年失意而归,使他激昂的政治热情,再受到现实的冲撞时,便转化为怀才不遇的悲愤狂歌,从胸中喷涌而出:“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狗赌梨栗,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李白还以痛快淋漓的饮酒诗,来排遣怀才不遇的忧愁。《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与这种豪放奔涌,无所掩抑的感情气势相适应,李白的诗歌在艺术手法方面的显著特点是:想象神奇,变化无端,结构纵横跳跃,句式长短错落,形成了雄奇飘逸的风格。诗人终其一生,都在以天真的赤子之心讴歌理想的人生,无论何时何地,总以满腔热情去拥抱整个世界,追求充分地行事、立功和享受,对一切美的事物都有敏锐的感受,把握现实而又不满足于现实,投入生活的急流而又超越苦难的忧患,在高扬亢奋的精神状态中去实现自身的价值。如果说,理想色彩是盛唐一代诗风的主要特征,那么,李白是以更富于展望的理想歌唱走在了时代的前沿。  
李白的诗歌的题材是多种多样的。代表作有:七言古诗(《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梁甫吟》等,五言古诗(《古风》59首);有句汉魏六朝乐府民歌风味的《长干行》,《子夜吴歌》等,七言绝句(《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等都成为盛唐的名篇。李白在唐代已经享有盛名。他的诗作「集无定卷,家家有之」。为中华诗坛第一人。  
李白的诗歌丰富和发展了盛唐诗歌中英雄主义的艺术主题。他和同时代的其他文士一样,具有恢宏的功业抱负,所谓“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就是他最执着的人生信念。李白是否具有在复杂的权力结构中从事政治活动的实际能力,也许是很可疑的,但作为诗人,这种信念更多地成为他追求和歌颂壮丽人生的出发点。他从无数古代英雄的风度、气派中吸取力量,把现实的理想投影到历史中去,从而在诗歌中建立起英雄性格的人物画廊。他歌颂崛起草泽、际会风云的英雄,如《梁甫吟》写太公望:“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壮气思经纶。广张三千八百钓,风期暗与文王亲。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歌颂视功名富贵如草芥的义士,如《古风》其十写鲁仲连:“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歌颂爱才若渴、礼贤下士的英主,如《行路难》其二中的:“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彗折节无嫌猜。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赞美傲岸不驯、坚持布衣尊严的名臣,如《梁甫吟》中的郦食其:“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入门不拜骋雄辩,两女辍洗来趋风。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蓬。狂客落魄尚如此,何况壮士当群雄!”他笔下的英雄大多是在动荡变乱的非常时期在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的人物,而且和抒情主人公打成一片,浑然而不可分。例如他在赠酬友朋的诗中说:“风水如见资,投竿佐皇极。”(《酬坊州王司马与阎正字对雪见赠》)“自言管、葛竟谁许,长吁莫错还闭关。”(《驾去温泉宫后赠杨山人》)在醉醒后自抒其志云:“傅说板筑臣,李斯鹰犬人。欻起匡社稷,宁复长艰辛。”(《冬夜醉宿龙门觉起言志》)
安史之乱起,李白视形势如楚汉相争,并以张良、韩信自况:“颇似楚汉时,翻覆无定止。朝过博浪沙,暮入淮阴市。张良未遇韩信贫,刘项存亡在两臣。暂到下邳受兵略,来投漂母作主人。”(《猛虎行》)他入永王璘幕府后,又以谢安自比:“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永王东巡歌》其二)直至他六十岁投军时,还以西汉大侠剧孟自许:“半道谢病还,无因东南征。亚夫未见顾,剧孟阻先行。”(《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出征东南……》)生在盛世的李白而对乱世英雄致以礼赞,当然不仅仅是发思古之幽情。因为通过这类人物,诗人更能够抒发自己“心雄万夫”的气概和热情,表现在历史中建立辉煌功业、积极创造自我价值的人生愿望。  
李白把排难解纷的济世理想和纵放不羁的个性自由统一起来,以求得圆满的人生。他对人生道路的设计是分两步进行的:首先是建立奇功伟业,如云:“苟无济代心,独善亦何益?”(《赠韦秘书子春》)“两龙争斗时,天地动风云。酒酣舞长剑,仓卒解汉纷。”(《送张秀才谒高中丞》)而功成之后,却又不贪恋富贵名位,而以“五湖”、“沧州”为家,向往自由的生活。他早年在干谒求仕期间不讳言这一点:“功成拂衣去,摇曳沧州旁。”(《玉真公主馆苦雨》)在仕途最得意时不放弃这一点:“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钓。”(《翰林读书言怀》)“待吾尽节报明主,然后相携卧白云。”(《驾去温泉宫后赠杨山人》)直到晚年,他仍矢志不移:“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赠韦秘书子春》)这种人生理想集中表现了诗人“羞伐其德”和热爱自由的意识:“我以一箭书,能取聊城功。终然不受赏,羞与时人同。”(《五月东鲁行答汶上翁》)、“乍向草中耿介死,不求黄金笼下生。”(《设辟邪伎鼓吹雉子斑曲辞》)这些诗句都是诗人心迹的自我表白。由于他的自由意识是如此强烈,当遇到现实生活中丑恶力量的阻梗时,他的愤怒和抗争也表现得格外强烈。

浪漫主义诗歌的特点是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李白浪漫主义诗风的形成离不开以下几个因素,即盛唐土壤的哺育、屈原楚辞的影响、道教思想的支配以及诗人奇特的人生经历。
李白是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风的集大成者。李白的诗风个性张扬、雄奇飘逸、有吞吐天地、囊括寰宇的气势。李白的诗歌主观色彩浓厚,要入京求官就高调地宣称:“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政治上失意了就大呼:“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李白常用大胆的夸张和惊人的幻想来表达他喷薄而出、一泻千里的感情。如《望庐山瀑布》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以高度夸张的比喻,赞叹飞瀑从高处腾空而下的壮观的景象,也展现出诗人开阔的胸襟和气概。

在深入了解李白的生平思想与各个时期的诗作之后,笔者认为李白浪漫主义诗风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四点重要因素:

一、盛唐土壤与李白的浪漫主义诗风

任何艺术作品都是时代的产物,诗歌也不例外。李白在诗歌上取得巨大成就是与盛唐的土壤密不可分的。换言之,唐朝的政治、经济全面繁荣及由此形成的盛唐气象是李白浪漫主义诗风存在和取得重大成就的基础。特定的时代孕育着特定的气象——政治上的开明、文化上的博大包容,使得大唐帝国孕育着一种乐观、自信与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

李白就是生活在这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所谓 “时世造英雄”,当时的文化氛围,正是李白得以成长的沃土。他那追求理想的精神,个性张扬的气质,雄奇飘逸的诗风,特别是他那吞吐天地的气势,无疑就是唐朝政治经济全面繁荣昌盛在精神领域的真实写照。风格是时代的产物,可以说李白浪漫主义风格正是盛唐气象的反映。

李白浪漫主义诗风的形成与唐朝特定的文化大背景有着必然的深刻的联系。繁荣昌盛的社会带来了文学百花齐放的美景,造就了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唐朝诗歌中不同思想倾向的表现、不同题材领域的发展、声律的运用、语言风格的创造、手法技巧的革新都取得了重大的突破——这种广阔的文化空间和自由的文化氛围对盛唐诗人的心理和气质上所造成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李白重传统,更勇于创新,善于吸取诸家精华,这不仅对他的诗歌的思想内容有着深刻的影响,并且对他诗歌的语言风格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如陈子昂扫荡齐梁诗风的文学改革就对李白影响极大——“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文学主张正是陈子昂文学革新的深化。

李白终其一生,都在以天真的赤子之心讴歌理想的人生,以满腔热情去拥抱整个世界,投入生活的急流而又超越苦难的忧患,在高扬亢奋的精神状态中去实现自身的价值。于是一朵最绚丽的浪漫主义文学奇葩,适时地开放在盛唐肥沃的土地上。

二、屈原楚辞与李白的积极浪漫主义诗风

屈原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作品洋溢着热爱祖国、忠于理想的激情,充满着神奇瑰丽的想象,其积极浪漫主义的艺术创作风格对后世影响十分深远。李白毫不隐瞒地表达了对屈原的追慕,诗曰“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李白在《代寿山孟少府移文书》一诗中写道:“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可见其早晚之年都不离怀才报国之思。就创作思想而言,李白与屈原的积极浪漫主义风格,毋庸置疑,是一脉相承的。

在李白的诗歌中我们总能隐约约可以看到屈原浪漫主义风格的影子——两者皆擅于通过意象的运用来表达自己对现实的褒贬之情;为了增加诗歌的浪漫主义气息,两位诗人都注意了神话传说的运用,并通过神话传说来表达自己对社会、人生的认识和感受。但相比较之下,笔者认为李白的意象比屈原更加丰富。从他们的诗作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李白对屈原浪漫主义艺术手法的继承与发展。

李白浪漫主义诗歌常常以神话、传说的题材和象征、比喻的手法来反映现实。如《远别离》、《梁甫吟》都是借神话传说反映社会现实;《登高丘而望远海》、《古风》等篇,则是借古讽今;《蜀道难》也以雄奇的笔墨和丰富的想象,写出蜀地的奇险,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把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完美结合起来并在同一首诗作中体现——无疑,李白是继承和发扬了屈原高超的艺术创作技巧。这种技巧的最大特征就是既写实又夸张,二者泾渭分明却又紧密相连,互为映衬。如李白《古风》第十九首:“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诗中写到安史之乱,但并不对它多着笔墨,而是在升天神游的美丽幻想中,突然低头见到了被叛军蹂躏的洛阳,诗人的情感急转直下,浪漫的幻想亦告破灭。这首诗与屈原《离骚》中写他听了灵氛和巫咸的劝告,准备去国远游,在想象中翱翔于天际之时,忽然居高临下地看到危机四伏的祖国,便再也舍不得离去,思想从想象回到了现实。不难看出,这两首诗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把曼妙的仙境与苦难的现实融为了一体。

李白继承了屈原那种对理想不息地求索精神,一生不懈地追求报效国家的机会,以实现“济苍生”的抱负。这种理想成为他一生追求目标的基石。受屈原影响,李白浪漫主义诗风是诗人一生思想经历的真切体现,也是盛唐时代社会现实和精神风貌的必然反映。

三、道教思想与李白的浪漫主义诗风

李白浪漫主义风格的诗歌,与盛唐时期风靡一时的道教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道教思想对李白浪漫主义风格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道教思想造就了李白丰富离奇、想落天外的想象力,并为李白浪漫主义诗歌提供了构筑“神仙世界”所需要的大量意象。

李白从小生活在道教气息浓郁的蜀中地区,深受道教思想的熏陶,他不仅深信道教,而且还曾授了道录,做了一回道士。道教带给李白一种热烈迷狂的情绪。在道教思想的深刻影响下,形成了李白浪漫主义诗风的两道独特风景——文采绚丽瑰灿、想象驰骋丰富。特别是道教“存想思神”这一思维方法,对李白那超越时空、沟通人神的奇特想象力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盛唐,笃信道教者众,但真正深得其中三昧的,李白是最独特的一人。他不仅虔诚地相信道教的修炼方法:“我去采菖蒲,服食可延年”(《嵩山采菖蒲者》);真诚地相信道教所描绘的那个仙境:“传闻海水上,乃有蓬莱山,玉树生绿叶,灵仙每登攀”(《杂诗》);而且,他还真正相信自己就是一个从天上贬谪下来的“谪仙人”,把自己摆进了神仙的队伍。这种将自己的全部都融化在道教“存想思神”之中的迷狂与激情,这使李白诗歌的想象显得极为真诚。也只有李白这样天真虔诚地“存想思神”,才可能有如此瑰丽神奇的想象,才有可能有如此美丽且富有浪漫主义风格的诗歌。

不可忽视的是,道教也为李白富有浪漫主义风格的诗歌的表达提供了广阔的意象空间。如李白所写的那样:“仙人游碧霞,处处笙歌发”——道教世界里,仙人们腾云驾雾,上天入地,而且还一路仙乐嘹亮,真是令人飘飘欲仙、无限向往。长期处于这种环境的熏陶,必然会刺激李白的想象力,并为李白浪漫主义诗歌的表达提供了构筑“想象世界”的大量意象,如大鹏、巨螯、高山、急流、大江大河、仙境、梦境等。李白在《游泰山》一诗中就以神仙自诩:“朝饮王母池,暝投天门阙……举手弄清浅,误攀织女机。明晨坐相失,但见五云飞。”而诗中的许多意象如“王母池”、“天门阙”、“织女”等也都与道教离不开。无疑,道教鼓吹的神仙世界,投合了李白飘逸洒脱的个性。现实生活的黑暗龌龊使他更强烈地幻想和追求美好的神仙世界。道教给李白安上了神游四方的想象翅膀,使他的诗歌增加了恍惚飘逸、光怪陆离的神异浪漫色彩。

四、奇特的人生——现实与理想激烈冲突的喷泉

追求功名、漫游山水和求仙学道,伴随了李白的一生。儒家思想和道教、游侠本不相容,但李白却把三者结合为“功成身退”的人生理想,这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导思想。但是,李白这种人生理想过于高傲自负和理想化,在现实生活中是很难实现的。浪漫思想与严峻现实的矛盾,常使李白陷于悲愤与失望之中。于是,李白身上那种狂傲不羁的性格和飘逸洒脱的气质就幻化为一首首或狂放不羁或悲愤激昂或自命不凡的浪漫主义诗歌。

一方面,儒家思想对李白一生都有很大的影响。“安社稷、济苍生”是他的政治抱负。这从他早年的诗歌《送外甥郑灌从军》中可看出这一理想:“丈夫赌命报天子,当斩胡头衣锦回”。被赐金放还后他仍高唱:“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可见他的抱负气概是何等的豪迈。另一方面,李白的儒家思想,经自身变形走样,已带有他鲜明的个性色彩。李白曾师从“任侠有气,善为横纵学”的赵蕤,对形成他的纵横家思想、豪放不羁的性格和诗风有所影响。

李白空有一腔热血和一身才艺,为理想而不懈奋斗,却失败得一次比一次惨。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差距摆在李白的面前,激愤之情于是喷涌而出: “我不弃世人,世人自弃我。” 理想屡遭挫折,失败打击接踵而至,所以李白的诗歌交织着自信与绝望、追求与颓放、眷念与怨恨、崇高与庸俗等思想感情的复杂矛盾,代表作有《行路难》三首、《梁园吟》、《将进酒》等。如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现得是何等的自信,而“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却显得十分迷茫;“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忧愁悲愤何等深重,“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又是何等的旷放洒脱。这些都是李白的崇高理想与黑暗现实相撞击后而迸发的心灵喷泉,具有惊心动魄的力量。它们曲折地反映出时代的矛盾,又有折射了李白内心深处交织缠绕的理想与现实的激烈冲突。

正所谓“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就是这样:怀抱着理想四处奔走,遇到的是嘲笑和冷漠,感到的是压抑和幻灭。现实社会给李白带来了矛盾和痛苦,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于是他只能到山林、醉乡和仙境中寻找精神寄托,努力去探索和发掘其中的美,用他的神来之笔写下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浪漫主义诗歌。

杜甫称赞李白说:“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庚开府,俊逸鲍参军。” “飘然思不群”就是对李白浪漫主义诗风最贴切的评价。李白浪漫主义诗风是诗人一生思想经历的真切体现,也是盛唐时代社会现实和精神风貌的必然反映。李白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不愧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一道永恒而亮丽的彩虹。

总的来说李白的诗风不离开豪放 飘逸 离奇大胆的夸张 希望这能对你有用 加油

 一、李白的飘逸洒脱 

(一)“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自尊

1. 天下才士,舍我其谁

李白天性中有一种“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强烈自信,他对自己的才能始终坚信不移,这种自信一直贯穿在李白的政治旅途中,不管形势多么不尽人意,他也从未对自己的才能有过一丝一毫的怀疑。这种自信自心底迸发出来,体现在他的诗歌中便是一股舍我其谁的干云豪气,那种气势如同黄河巨浪滔天而来,奔流到海势不可挡。

 他弱冠之年曾谒见时任渝州刺史的李邕,今存《上李邕》一首,诗曰“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时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大鹏”是庄子笔下的庞然大物,曰“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又云:“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大鹏是庄子哲学中自由、理想的象征,李白深受道家黄老哲学的影响,又心怀大志,是故多以大鹏自诩,并在后来的多篇诗作中引用。此诗之意是说:你看那大鹏,一旦乘风而起,它就会直上云霄,就算是风停了,它也能把大海里的水溅得到处都是。我就像是一只大鹏鸟,尚未得志的时候,很多人都讥笑我,说我不自量力,但就连孔老夫子都知道后生可畏的道理,更何况你李邕也不是一般人了,怎么能和一般人一样来取笑于我呢?当时的李白只不过是初出茅庐的一介布衣,而李邕却是渝州刺史,并且还是当时的名士,素以能文养士著称,就算是不以官职高下论处,作为晚辈,李白也应当执后学之礼,更何况李白此时还是有求于李邕,希望他能够提拔自己,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此诗则不然,李白并没有走别人干谒诗中贬低自己,抬高他人的旧套路,他先声夺人地说自己是如何志向不凡,你不能看不起我,骨子里透出的是一股气,“我就是一只尚未飞起的大鹏鸟,等待我的是沧溟大海,日月星辰!”颇有种“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叫,一鸣惊人”的味道,这就是李白的性格,他傲气冲天,挥斥方遒,就是因为他够自信,够狂傲——“天下才士,舍我其谁!”

2.干谒失败却信念不失

李白的自信不仅表现在他初出茅庐,未尝世事艰辛的时候,甚至在他投靠张说父子失

败后还是那么坚信不疑。他在梁宋之地游历时曾赋诗曰:“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也就是说他把一入长安不得重用的责任归咎在未进入统治阶级内部,未曾面见

君王上,他还保持着乐观和信心,认为自己只是时机未至,而不是能力不足,等到时机到

来,他就会“东山再起”,继续他兼济苍生的梦想。此间李白还有另外一首诗:

“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宁羞白发照渌水,逢时吐气思经纶。广张三千六百钓,风期暗与文王亲。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

”在这首诗里有好几个典故,此中取一,是说当年姜子牙“屠牛朝歌,赁于棘津,钓于磻溪,文王举而用之。”姜太公年且八十,并在渭滨垂钓十年,尚且始得文王举用,而自己年纪正值壮年,李白认为自己时运不济,但只要时机一到就可以大展身手。他的自信里充满了与上古先贤相提并论的豪情,似乎政治上的不如意他从来没有经历过一样。

 可事实是此后李白却将要经历他政治旅途中的另一次失败。当他被唐玄宗征召,“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时,他万万没想到他会在经历了两年的“诗文待诏”生活后又体面地被“赐金放还”,再接着“安史之乱”爆发,李白隐居庐山。他是要从此不问世事了吗?不是!永王李璘举兵后,李白便受邀加入了李璘的幕府,他的自信仍是尚未消失,他认为这次选择是正确无误的,他的政治生涯就快要正式辉煌地开始了,他的政治人生就快要实现了,他定可载誉归来,此刻诗人的自信心无疑是高涨到了极点,这种自信体现在诗中便是“出门妻子强牵衣,问我西行几日归。归时倘佩黄金印,莫学苏秦不下机。”

李白的自信是源于对自我才华的极度认可,他这只“大鹏”又怎会被时运不济的困难所击呢?


(二)“直挂云帆济沧海”的积极乐观 

1.踌躇满志的梦想 

“一个人年轻时所培育的思想,往往一辈子都会留下烙印。”[5]李白生于西域碎叶,五岁时随父亲入蜀地定居,一直到二十四岁才离开蜀地东下游历,因而蜀地文化的烙印伴随着诗人终身。蜀地文化一直受到春秋战国时期纵横思想的影响,早年如司马相如,扬雄,陈子昂等名士都曾驻居蜀地,他们的思想一直为蜀地文士所崇仰,这种思想从李白“五岁通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好奇书”的自述中可窥一斑。李白从年轻时就走上了纵横游侠与献赋求仕的道路,他不愿与当代文士那样卑躬屈膝,走科举的道路,他所想的是要如同姜尚,管仲,诸葛武侯那样,得到他人的赏识举荐后,一飞冲天,一鸣惊人。他希望得到展现自己在文学和政治上天赋的机会,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然后再功成身退。 

深受文人“兼济天下”思想影响的李白,骨子里充满了对未来积极乐观的憧憬,这从他的诗词里满布着的渴望建功立业,忧国忧民基调中便可看出。弱冠年华的李白初出蜀地就写了不少的干谒诗以及文章来表明自己的远大志向,正如上文的《上李邕》,此外尚有几篇诗作,如《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曰:“汉道昔云季,群雄方战争。霸图各未立,割据资豪英。赤伏起颓运,卧龙得孔明。当其南阳时,陇亩躬自耕。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武侯立岷蜀,壮志吞咸京。何人先见许,但有崔州平。余亦草间人,颇怀拯物情。晚途值子玉,华发同衰荣。托意在经济,结交为弟兄。无令管与鲍,千载独知名。”在此诗中李白把自己比作躬耕陇亩,等待赏识的诸葛亮,希望崔氏兄弟可以像崔州平和崔瑗一样能够提拔自己。在另一诗作《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中,李白亦有“清秋何以慰,白酒盈吾杯。吟咏思管乐,此人已成灰。独酌聊自勉,谁贵经纶才?弹剑谢公子,无鱼良可哀”的言论,当是时李白一入长安,托身于宰相张说父子门下,寄身玉真公主别馆,等待着不知什么时候到来的玉真公主,可谓无奈至极。面对连绵秋雨,渴望为国效力的诗人只感自己的才华不为人所知,就如同初入孟尝君门下的冯谖一样,有力无处使,只好举杯缅怀管仲,乐毅那样的历史英豪,心情苦闷,难以诉说。试问,若非积极用世之人,这样衣食不愁,消闲自得的生活,谁人还发如此牢骚?也就只是李白而已。 

2.深陷政治漩涡时的不屈挣扎 

李白有多篇怀古诗传世,诗中也大多抒发诗人渴望积极用世,报国救民的愿望。如《苏台览古》“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乌栖曲》“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东方渐高奈乐何。”《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在诗人漫游江南的途中,目睹春秋时期吴越之地历史遗迹,遥想当年强大如吴、越,也终究敌不过岁月的流逝,一代霸主尽皆成为尘烟,这一切的场景使诗人不仅想到了自己的国家:权臣当道,外戚拥兵,天子圣听闭塞,整日钟情声色,这种生活和破灭前的吴越又有何异?再如《登金陵凤凰台》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全诗怀古伤今,蕴藏着一股对长安的无比眷恋,暗藏着诗人对时政的担忧,以及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之情。可以说,诗人即使在二入长安,政治理想遭到再一次沉重打击后也没有放弃自己内心深处积极用世的态度,他一刻也没有放下对唐王朝国政的关心,始终怀着一颗忧国忧民之心,而当现实不能给诗人提供大展拳脚的舞台时,当他眼睁睁看着社稷百姓的苦难时,诗人不禁爆发出了发自心底的呐喊:“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可就算是如此的绝望,诗人心底积极乐观的态度还是让他留存着最后一丝希望:“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除却怀古诗和干谒诗,诗人还留下了为数不多的边塞诗,在这些边塞诗中也是无一例外地凝结着诗人积极的态度。诗作中诗人每每抒发自己建功立业的雄心大志,如在《塞下曲》六首诗歌中,诗人向天呐喊:“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横行负勇气,一战静妖氛”;或以诗文描写军中将士的艰苦生活,如《五月天山雪》中的“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从军行》中的“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或反映思妇忧念从军千里之外的丈夫的苦闷心情,如《北风行》中“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娥摧。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忧国忧民的诗人在诗文中也不乏对老百姓苦难生活的同情以及对那些权臣奸宦的嘲讽:“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傲视王侯 

1.力士脱靴,贵妃捧砚 

李白蔑视权贵的故事在民间流传着许多版本,其中最有名气的莫过于“力士脱靴”[6]:相传李白名播四海,蒙玄宗召见,玄宗见李白神气高朗,轩轩然若霞举,不觉命李白纳履,白遂展足与力士曰:“去靴!”,力士失势,为其脱之。而在《警世通言》的“李谪仙醉草吓蛮书”一文中还有另外一个版本,并且在“力士脱靴”的基础上还添加了“李白醉草吓蛮书”和“贵妃捧砚”的细节。当然据《康震品李白》一书所言,这个故事多半是民间为烘托李白傲视权贵的不屈性格而杜撰出来的,但即使是假故事,却依然能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并且千百年来不心生怀疑,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人们对李白“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性格的喜爱和推崇。如此故事,若是放于他人身上,岂会流传许久?更何况故事能够流传也必然有它可信的地方,这里暂且不做太多讨论。《合璧事类》中也有这样一个小故事:“李白游华阴,县令开门方决事,白乘醉跨驴过门。宰怒,引至庭下:‘汝何人,辄敢无礼!’白乞供状,曰:‘无姓名。曾用龙巾拭吐,御手调羹,力士脱靴,贵妃捧砚。天子殿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显而易见,李白的傲岸性情可不是旁人能够东施效颦的,这个故事里折射出的是世人对李白的喜爱程度。 

2.傲骨天生,不向权贵折腰 

事实上李白傲视权贵的性格体现在他的诗歌里便是一种傲岸不屈,正直高洁的风骨,这在李白的多首诗歌中就可管窥一斑,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道:“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活脱脱地刻画出了一个性格率真豪放,不愿阿谀逢迎,献媚取宠的正直士人形象;在《古风四十二》中曰:“松柏有本心,难为桃李颜”;在《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用“青蝇易相点,白雪难同调”,把自己和那些奸佞小人划清了界线;在《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则公开宣称:“一生傲岸苦不谐,恩疏媒劳志多乖”;在《设辟邪伎鼓吹雉子班曲辞》中宁可“乍向草中耿介死,不求黄金笼下生”。此外,李白在其诗歌中经常用大鹏、天马、凤凰、青松、碧荷等高洁之物自比,使“自我”和那些高洁、美好的形象融为一体。俗语云“人不可有傲心,但不可无傲骨”,李白的血管内流淌着的是文人清高、自由的血液,不甘平淡是他的天性,他敢于藐视那些不学无术却身居高位的贵族,这也难怪李白会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呼喊,如此大胆妄为的举动,除却李太白,又有何人敢如此! 

李白傲视权贵的性格体现在思想上是一种“平交王侯”的气质,一如前文所引李白《上李邕》一诗便是丝毫不把堂堂渝州刺史放在眼里:“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少年”,又如《上安州裴长吏书》中的:“何王公大人之门不可以弹长剑乎?”李白他可从来没有把儒家治世原则的“上下之序,夷夏之防”放在眼里,他所憧憬的是古时燕昭王礼贤下士的故事,正如他在《古诗十五》中所言道的:“燕昭延郭隗,遂筑黄金台。剧辛方赵至,邹衍复齐来”,只可惜的是“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方知黄鹤举,千里独徘徊”。李白从先秦士人的事迹中受到鼓舞,那种自信,自尊,自负的性格,也就成了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傲视王侯,平交王侯的精神动力。 


(四)“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仗义豪迈 

1.深植心中的游侠思想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煊赫大梁城。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相信读过金庸名著《侠客行》的读者,一定也会记得这首同名的诗作,此诗便是出自李白笔下,除此篇诗作,李白尚有《白马篇》、《幽州胡马客歌》、《行行且游猎篇》、《结袜子》等诸多歌颂游侠的名篇,在这些诗篇中诗人以战国至汉代的著名侠士,如专诸、朱亥、侯嬴、高渐离、剧孟等人为主角,歌颂了他们豪放不羁的胸怀和仗义赴难的情操,以及慷慨激烈,非常人所能为的行为。诗人受蜀地及西域蛮夷文化的影响,出于对古史上那些侠士的敬仰,他自身也是极具侠士情怀。他自幼喜好剑术,好行侠仗义,平时的装扮也是“金羁络骏马,锦带横龙泉”“袖有匕首剑,怀中茂陵书”。李白有诗《叙旧赠江阳宰陆调》曰:“风流少年时,京洛事游邀。腰间延陵剑,玉带明珠袍。我昔斗鸡徒,连延五陵豪。邀遮相组织,呵吓来煎熬。君开万丛人,鞍马皆辟易。告急清宪台,脱余北门厄”,记叙了他在京城时期的一段任侠生活,大意是说当初李白和朋友在京城两都之地游玩,因故和当地的豪族少年产生了冲突,被人围困不得突出,面对几倍于己的对手却也丝毫不惧,后来在当地官员的协调下安然脱离。事实上盛唐时期游侠文化亦曾盛行一时,大约是因为盛唐时代的经济环境较好,给游侠文化提供了一块寄生的土壤吧?此处暂且不深究。但从诗歌中可以看出李白对于游侠文化的喜爱可不只是嘴上说说而已,他是的确亲身经历过的。向往游侠生活,任侠仗义的李白,在他的笔下,灌注给那些豪侠烈士的便是一种“虽千万人逝,吾亦往也”的慷慨激昂,“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的大丈夫胸怀,也是因此,“谪仙人”李白的诗歌才会有着其他诗人难以企及的气势,那种如同滚滚黄河扑面而来的大气! 

2.任侠仗义,存交重义 

侠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宝贵遗产,它注重实践诺言,注重义气,注重社会正义感。受此影响的李白也极为看重义气,他曾在《上安州裴长吏书》中说自己“存交重义”,说是自己和朋友一起漫游洞庭,朋友患病猝死,他伏尸痛哭,直至啼血,后将朋友安葬湖边,几年后又专程赶回将朋友剔骨迁葬至家乡。 

此外,李白也是极为乐善好施:“昔东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任侠仗义的性格使得李白特别注重和朋友之间的友谊,事实上在唐代的诗人群体中,李白的朋友可谓是遍及全国各地,著名的诗人,如贺知章、岑参、杜甫等都是他的好友。每逢朋友离别之时,折柳相送,长亭饮别,伴随着各自心中的忧心事务,不觉间心神不稳,这种欲言又止,离别话语似尽未尽,却已不知该说什么的感觉,体现在李白的诗歌中便是化情语于景语的手法,如《金陵酒肆留别》中“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将朋友间的深厚情谊与滔滔江水相比,与之一较长短;或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朋友已然远去,自己仍然孤立江头,眼望孤帆远影,惆怅万分的心情;或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借月寄情,表达对朋友的深深记挂之情;又或如《送友人》中“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朋友分别时,天地草木,落日浮云皆为之悲的深情。


二、李白的狂放不羁 

 

(一)“何处弹剑无不可”的自负狂傲 

1.自信的极致是自负 

不可否认,李白的确才华横溢,学富五车。他“五岁通六甲,十岁观百家”,作为一个“天生我材”的诗人,他以自己的生花妙笔写出了一首首不朽的诗篇;作为文人,他受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思想影响极深,每以管仲,诸葛孔明等开国安邦

之材自诩,“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怀抱着安社稷,济苍生的理想,对未来充满信心,渴望施展抱负,建功立业。 

人不可有傲心,但必须有傲骨,可以说李白的才华和志向使得他在人生的路途上始终信心十足,这是他引以为傲的资本。但有的时候自信和自负就像是一张白纸的两面,往正面说是自信,可要是当这种自信发展到极为强烈的地步,那么就转化成为了自负,如同一柄寒光淋漓的宝剑,在杀敌的同时也会对自己造成伤害,并且当事人或许还不会了解到自己的所作所为和饮鸩止渴的区别。因而可以说极度自信的李白也是极度自负及狂傲,据《唐语林》记载:“李白开元中谒宰相,封一板,上题曰:‘海上钓鳌客李白。’宰相问曰:‘先生临沧海,钓巨鳌,以何物为钩线?’白曰:‘风波逸其情,乾坤纵其志。以虹霓为线,明月为钩。’又曰:‘何物为饵?’白曰:‘以天下无义气之丈夫为饵。’宰相竦然”。初一看来,李白的言辞当真是气吞山河,雄阔宇内,直把虹霓做线,明月成钩,天地乾坤当以李白为有情有义之大丈夫之首,这样言辞甚至连当朝宰相也为之悚然。但,李白是谁?一介布衣而已!前文曾引过李白《上李邕》诗作一首曰:“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这首诗作可以说是李白极度自信和狂傲自负的代表作,在世间一边要奢求权贵引荐自己,一边又不把权贵放在眼下的,似乎在唐代除了自觉才高八斗,唯相如子建之流可与之比肩的李白,何人安敢如此?这种狂傲,这种自负是李白诗歌风格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2.狂傲不羁的干谒者 

在唐代士人要想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若非走科举取士道路,便只有依附权贵,以求得到举荐,免试为官,这种路途后人称之为“干谒”,和诸多文士写干谒诗的风格不同,李白从不在诗中贬低自己,奉承官员,他的诗作在结尾的部分甚至透出自信、自负、乃至狂傲的语气。除却上文所举之例,尚有其他文章可体现出李白的狂傲,如《上安州裴长史书》结尾处曰:“愿君侯惠以大遇,洞开心颜,终乎前恩,瑞乎英盼,白必能使精诚动天,长虹贯日,直度易水,不以为寒。若赫然作威,加以大怒,不许门下,逐之长途,白即膝行于前,再拜而去,西入秦海,一观国风,永辞君侯,黄鹄举矣。何王公大人之门不可以弹长剑乎?”在文章中李白以冯谖自诩,他说如果裴长史你能给我足够的尊重,给我好的待遇,就像冯谖和孟尝君那样的话,我可以为你万死不辞,即便是让我像荆轲那样去刺杀秦王也绝不二话。但,要是你对我不予接纳,还耀武扬威,嘲讽于我的话,我就会像志存高远的黄鹄那样一去不复返。按照《康震品李白》中的话来说:这厮有点太狂傲了,“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这种“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与“何处弹剑无不可”的自负可不是每个诗人都能有的,这也就是李白绝顶诗才,绝顶自信,绝顶自负,绝顶狂傲的气质性格在他诗歌风格中的体现,如若让后人来品评李白这种自信中无处不锋芒毕露,傲气十足的性格,怕也只能

长叹一声“好一个李太白,好一个青莲狂士!” 


(二)“但愿长醉不愿醒”的自我放逐 

1.梦想破碎后的颓废 

“李白是以满腔的热情拥抱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然而,当他步入社会,踏入仕途的时候,出现在他面前的并不是平坦如砥的九衢长安大道,而是荆棘丛生的崎岖坎坷;不是光明灿烂的艳阳春天,而是阴霾遍地的隆冬寒月。他悲愤,他惆怅,他嗟叹,他呼喊。拔剑击柱,是他情不自禁的表达;终夜坐吟,是他心绪不平的常态。”

诗人怀抱着安社稷,济苍生的理想,对未来充满信心,渴望施展抱负,建功立业。但是,想象往往和现实差距很大,曾经“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李白,在政治路途上却走的相当艰难,终其一生也不过是一个翰林待诏,或许他是一位天才的诗人,但他绝对不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两年的供奉待诏生活,他充分认识到了玄宗的昏庸无能和荒淫无耻;盘桓长安的岁月,他彻底领教了朝廷内部的黑暗腐败,看到了杨国忠,李林甫之流的卑鄙自私,使得他对玄宗朝廷失去了信心,不仅自己报国救世理想无法实现,甚至连雄心壮志也在酒楼歌肆的风花雪月中被逐渐消磨,“诗圣”杜甫曾赋诗形容此时的李白:“天子呼来不上船,自云臣是酒中仙!” 

李白把无限的幽愤浓缩在《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中:“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全诗结构跳跃,起落跌宕,字里行间无不充斥着幽愤,有对自己理想无法实现的痛惜与追悔.也有忧国忧民之情难以抑制的宣泄,还有报国无路之愤不可平息的喷涌。割不断的愁绪抽刀无可奈何,浇不灭的愁焰杯酒无能为力。残酷现实的打击一次又一次使得这位立志“兼济天下“的诗人苦闷难当,这并不是难以理解的事情,毕竟李白也是人,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喜怒哀乐的普通人。他不可能在现实的残酷前永远高昂着头,他也会产生出失望,以甚至产生“但愿长醉不愿醒”“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自我放逐心态。 

2.自暴自弃的自我放逐 

李白的自我放逐心态让他沉溺于美酒之中,人生仕途如此不如意,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醉了可以忘记一切不愉快的事情,醉了可以不去挂念功未成,名未就。“天生我材无人用”的悲哀使得诗人始终无法释怀,他所有的狂呼欢饮也只是为了麻醉自己而采取的措施,只有这样诗人的心灵才会获得暂时的安宁,因此他整天长醉酒乡,不思归去,甚至最后的死因也是饮酒过度而造成的“腐肋疾”,可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酒醉了总会有醒的一天,而诗人一次次醒来后又是一次次地陷入了现实无情的苦闷中。 

他的自我放逐还体现在他在对游仙求道的追求中,当然这和蜀地文化的熏陶也不无联系。诗人年少时曾在寺庙中苦学,有诗曰“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在他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后,李白便直奔齐州临淄郡接受道箓,成为了一名真正的道士,政治上的不如意,让他想到在道教中寻找一丝安慰,寻求政治以外的精神支点,了却了自己求道的梦想。不能不说这是李白诗歌创作中的的一次飞跃:因为求道他的游仙诗中多了更多浪漫的情调,绮丽的的幻想,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多了更多的傲岸不屈、放荡不羁,如《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中“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的嘲讽自己当初的治国理想;也多了些对生活的明悟“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李白理想人生和现实人生面临着怎样的矛盾
残酷现实的打击一次又一次使得这位立志“兼济天下“的诗人苦闷难当,这并不是难以理解的事情,毕竟李白也是人,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喜怒哀乐的普通人。他不可能在现实的残酷前永远高昂着头,他也会产生出失望,以甚至产生“但愿长醉不愿醒”“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自我放逐心态。 2.自暴自弃的...

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往往只是行动上的缺失
每个人都希望可以如己所愿,活出理想的样子。实际上是现实给我们泼了很多冷水,将我们打回原形。我们触及不到的理想人生,总有人可以登及。因为他们敢想,更敢于行动。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往往在于行动上的缺失。不要让自己总是做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学会动起来,理想才可变成现实。脚踏实地,为梦...

什么样的人生才是理想人生?
每个人的起点、生活环境、家庭背景、价值观,甚至是性别,都像拼图的碎片,共同构建出每个人心中的理想人生图景。如何定义这个理想,是你人生航程中的关键转折点。首先,你需要深入审视内心,明确你的理想人生标准。这是一份独一无二的契约,是你与自我对话的结果。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犹如一面镜子,映射出...

在理想和现实之间,你选择何去何从?
理想与现实无法选择,理想是生存在我们头脑中的一个希望,是引导人们向往的人生目标,是引领我们走向人生的彼岸。若一个人没有理想人生将会毫无意义将会失色。虽然我们生活在现实的生活中,是实实在在的人生生活,是有血有肉的真实现实,但是如果只有现实而没有理想与梦想的支持,犹如行尸走肉,你认为人生...

怎样的人生叫理想的人生?
追求个人价值和目标:理想的人生是建立在个人价值观和目标的基础上的。这意味着一个人应该有清晰的目标,并为实现这些目标不断努力。无论是事业上的成功、家庭的幸福、个人成长或社会贡献,理想的人生是与个人价值观相一致的。平衡与满足感:理想的人生不仅关注事业成功,还要关注整体的幸福感和满足感。这...

请用一句话准确地描述你对理想和现实的看法?
理想高于现实,也源于现实。只是有时候,现实太骨感理想太丰满,打败你的不是理想的高度,而是现实的残酷。你下定决心不顾一切要完成你所谓的理想,谁的一路也不是一帆风顺,也许有时候你的点就是背了点,你走了99步,就之差一步之遥,你还是放弃你的理想,败给现实。也可以理解,其中的辛酸苦辣只有...

理想与现实
我认为“理想与现实”是相辅相成的,两者缺一不可。当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发现两者的冲突(理想与现实以下简称‘两者’),例如自身的感情、生活、工作等,它涉及到各个方面,两者就像一个知足常乐的人和另一个索要无度的人,天差地别。这是因为每个人的需求不一样。不过有一点是我们能够把握的...

人生理想是什么 理想人生 理想世界 理想社会是什么样
生活的理想就是理想的生活!当你问起理想人生、理想世界、理想社会是怎样的这个问题时,证明你对现实是不满意的,所以你才会在自己的脑海里去勾勒去自己的理想世界。每个人心中的理想世界都不一样,就算你到达了你自己心中的理想世界时,你又会去想、又回去追寻更更更理想的那个未来。所以,人的追求永远...

理想人生格言
帮助的人:37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理想人生格言1 1、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列夫·托尔斯泰 2、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苏格拉底 3、理想的实现只靠干,不靠空谈。——德谟克利特 4、有理想的、充满社会利益的、...

是走理想之路还是走现实之路!
走理想之路与现实之路并不矛盾,理想是你的灯塔,是你的导向,现实是实现理想的必经之路。

昌乐县18439129874: 李白的梦游体现出来的人生理想,理想世界,但是现实是怎样的,为实现他的人生理想她是怎么做的? -
郎昨安乐:[答案] 现实就是李白初到长安,也曾有过短暂的得意,但他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中命玄宗的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了权贵,连玄宗也对他不满.他在长安仅住了一年多,就被赐金放还,他那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从此完全破灭. 诗人认定自...

昌乐县18439129874: 人生在世不如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
郎昨安乐: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李白的进步理想与黑暗现实的矛盾,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是无法解决的,因此,他总是陷于“不称意”的苦闷中,而且只能找到“散发弄扁舟”这样一条摆脱苦闷的出路.这结论当然不免有些消极,甚至...

昌乐县18439129874: 李白的人生是消极还是积极的 -
郎昨安乐: 其实李白的人生还是比较消极的.他心比天高,总想大展拳脚.但是当现实摆在眼前时,他时常采用逃避的态度.高中经常讲到李白是壮志未酬的.古代很多文人骚客都是在壮志未酬的前提下,有了...

昌乐县18439129874: 李白的人生是怎样走过来的? 谢谢回答 -
郎昨安乐: 李白的一生 响流 我本是一介布衣 一身豪气 两袖清风 只要有酒喝 天子呼来我也不回长安了 ——我回家种地去 ——题记 人说:性格决定命运,李白的性格决定了李白漂泊流离、穷困潦倒一生. 李白,出生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约五岁时,其家迁...

昌乐县18439129874: 陶渊明和李白的人生观 -
郎昨安乐: 简单地说: 陶渊明:同意上面说法,就是与世无争,平淡自然,悠然自得的生活. 李白:此人颇的抱负,希望一展雄才,但他高度自信(这与唐人的心态和李白自己的才能有关),又不肯摧眉折腰,因此一生游山历水,略有怀才不遇之感. 二人性格中都有不肯摧眉折腰的一面,但陶主要是受不了管场倾扎,心太累,而太白则是高度自信,不肯屈下于权贵. 上述观点,陶的集中体现于《归去来兮辞》《饮酒诗》《桃花源记》等,太白的则见于《将进酒》《行路难》等大多诗篇.

昌乐县18439129874: 诗人李白的一生,简略 -
郎昨安乐: 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应山(今湖北省广水市).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拜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可是,十年...

昌乐县18439129874: 李白将进酒中是如何面对短暂易逝人生的悲伤? -
郎昨安乐: 李白一生与酒结下不解之缘,许多诗都与酒有关,咏酒诗篇极能表现他的个性.《将进酒》原是汉乐府曲名,意思是劝酒歌,“将”,请的意思.这首诗是一首以饮酒为题材的诗篇.《将进酒》突出地表现了诗人在极度压抑中由愤懑而转化为...

昌乐县18439129874: 关于李白人生感悟300字 -
郎昨安乐: 在盛唐诗人中,李白素称是受道家影响的代表诗人.特别是道家的美学思想,对李白有重要影响;而李白的政治思想基本上是儒家的大同理想,是王道仁政和道家无为思想的混合物. 他的政治理想其实和杜甫差不多,就是逗致吾君于尧舜地....

昌乐县18439129874: 李白是一个怎样的人 -
郎昨安乐:[答案] 李白的性格和思想分析 作者:木易 在大唐多若满天繁星的诗人中,李白是唯一被人们誉为既有侠肝义胆,又有仙风、道骨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传奇的一生,豪放飘逸的诗风,确实给人们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以至使我们一说起李白,就可以想见一...

昌乐县18439129874: 李白的一生 -
郎昨安乐: 李白是唐代诗坛上的一颗巨星,被历代文人称为“诗仙”,杜甫的诗句“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就是对李白诗歌高度成就的十分形象的概括. 李白,字太白,于唐武后长安元年(公元7O1年)出生在中亚的碎叶;5岁时,随父亲迁居四川...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