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层介质的直达波和反射波时距图

作者&投稿:阮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个分界面情况下直达波与反射波的时距曲线总会相交对吗?~

回答你的问题:
1. 在有分界面时,连续性爆炸的直达波(入射波)与反射波会有相交,但单点爆炸产生的直达波与反射波是不会相交的。因为当反射波发生时,产生反射波的直达波也同时消失了。
2. 波的时距曲线,只是一个抽象化的定量描述波传播的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曲线,当吧直达波和反射波的时距曲线在同一个t-x图上表示时,直达波与反射波的方向相反,即直达波是第一象限,反射波在第二象限,时距曲线应该不会交会的。

斜率不同

我们首先研究由两个地层构成的模型,假设地层的上界面(地面)为水平,两地层之间的界面R1具有倾角φ,下部地层厚度为无限且两层中的纵波和横波速度都不相同。分析在两层介质中产生的波的时间场和时距图对研究更复杂的介质模型也有很大意义。

1.直达波的时间场和时距图

考察离开震源O以速度v传播的直达波。令直角坐标系的x珚Oy平面与地面G重合,z轴向下为正(图2-4a)。当震源O(xS,yS,zS)与观测点G(x,y,z)之间的距离为r时

地震勘探

时间场方程为

地震勘探

如把坐标原点置于震源处,则得到时间场方程

地震勘探

由该方程可见,直达波等时面是中心在震源O、半径为r=vt的同心球族(图2-4a)。显然,这种情况下射线与半径重合。

图2-4 震源在介质内部及观测面上时的直达波时间场和时距图

当在地面进行观测(z=0)而震源O位于(0,0,d)处时,利用方程(2-12)求取时距曲面方程,得

地震勘探

其中r'是在地面上测点至震源投影O'的距离。

图2-4a上绘出时间场与平面G截面形成的等时面图,它们是一系列的同心圆,随着远离O',同心圆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图2-4b上以(x,y,t)坐标系用实线绘出其时距图,由方程(2-13)可见,在该坐标系中时距图呈旋转双曲面的形状,双曲面的极小点在O'之上。

如果在平面G的直测线L上进行观测,测线的位置由y=b给定,则由方程(2-13)可得时距曲线方程为

地震勘探

其中 是震源到测线的距离。该时距曲线是以t轴为对称的双曲线(图2-4c的实线)。双曲线的极小点位于震源在测线的投影点O″处。

时距曲线沿测线变化率的倒数即为视速度,其沿测线的变化曲线(图2-4d)。

当震源位于地面附近(d=0)时,(2-13)式变成

地震勘探

其时距曲面为圆锥(2-4b的虚线)。而纵时距曲线(b=d=0)由方程

t=±x/v

来描述,它们是从坐标原点出发的两根直线段(图2-4c的虚线)。这种情况下的非纵时距曲线方程为

地震勘探

它是对称双曲线,与图2-4c中的实线相似。

当从地面附近的震源O有面波或声波传播时,它们的时距图方程与直达波的时距图方程一致,仅仅它们的速度各不相同。

2.平面界面同类反射波的时间场和时距图

到达地层分界面R1的直达波纵波产生同类反射波和转换反射波,这里仅讨论同类波的时间场。

从震源O作界面R1的法线与界面相交于A点(图2-5a、b)。置直角坐标系(ξ,η,ζ)的原点于A点,平面ξAη与反射界面R1重合。显然,反射波的时间场具有以ζ轴为对称的特点。所以,只要研究包含ζ轴的任意平面(例如ζAη平面)的时间场结构就够了。

图2-5 反射波的时间场和时距曲面

分析位于平面ξAη内的任意点M(图2-5a),波前在该点的到达时间为

地震勘探

式中:ξ1是反射点B的坐标;h0=OA,它是界面上A点至O点的法向深度或回声深度。

为了计算坐标ξ1,需要用费马原理和确定最小时间t的条件

地震勘探

从而可得

地震勘探

因为ξ和ξ1的符号应一致而与在层中的ζ值无关,所以(2-15)式这里应取负号。把ξ1值代入方程(2-14),有

地震勘探

考虑到具有球对称性,以ξ22代替上式中的ξ2,就得到三维空间中的时间场函数

地震勘探

从而就很容易地导出等时面族方程

地震勘探

等时面是中心位于O*(0,0,h0)、半径为vt的同心球(图2-5b),O*点是震源O对反射界面R1的镜像并称为虚震源,因为球面反射波好像是由O*点出发的。

下面,把上述时间场表达式推广到任意坐标系。鉴于M点的坐标ζ等于界面R1至M点的法线深度hM,所以有

(O*M)22+(h0+hM)2,(OM)22+(h0-hM)2

从这两个关系式中消去ξ2,得

地震勘探

其中l=OM是震源至观测点的距离(或称偏移距),该方程描述与坐标系无关的时间场函数。从该式可见,时间场只由震源、观测点及反射面的相对位置确定。

现在,我们要进一步导出震源和观测点都在平面G上时、从界面R1反射的波的时距图方程。令震源与坐标原点重合,z轴向下,把虚震源O*(x',y',z')看成震源,求同类反射波到达平面G任意点c(x,y,0)的旅行时间t

地震勘探

该方程确定了在坐标系(x,y,t)中为旋转双曲面形的反射波时距曲面(图2-5b)。双曲面的旋转轴平行于t轴并通过O'点—虚震源在平面G的垂直投影。时距曲面的等时线是中心在O'点的同心圆。由图2-5b可见,双曲面轴相对坐标原点的水平移位是

地震勘探

我们再从面到线研究直测线的纵时距曲线,因为x和y轴是任意取向的,可以取x轴与测线重合,令方程(2-16)中y=0,得

地震勘探

为了说明x'值的意义,要研究包括从虚震源出发经过剖面各点的所有射线的射线平面(图2-6a),射线平面与反射平面R1相交,交线DA称为反射线。反射线与测线的夹角φx称为视倾角。令O*点在测线上的投影为O″,由图2-6a可见,O″=x'且有

地震勘探

图2-6 反射波的时距曲线

如果用α表示测线与倾向线在G面投影的夹角,则从图2-5c有OO″=OO'cosα,根据(2-17)和(2-18),有

地震勘探

于是,反射波纵时距曲线方程可写成

地震勘探

应该注意,φx角在界面下倾方向与x轴方向一致时取正号,反之取负号。

反射波纵时距曲线是以经过O″点的垂直轴为对称的双曲线(图2-6a)它的极小点向反射线上倾方向移动x0值。时距曲线在激发点处的时间t0和在极小点处的时间tmin分别为

地震勘探

反射波旅行时间t0直接与震源处的回声深度h0有关,它在反射波法数据的处理和解释中得到广泛利用。

图2-6b上绘出反射波时距曲线族与虚震源深度z的关系,随着深度z的增大,在极小点附近时距曲线的曲率减小。

反射波时距曲线方程还能用另外的形式表示,因为在下倾方向距震源为x的任意点G(x)处的法线深度hG与激发点的法线深度h0有关系式

地震勘探

这样,方程(2-20)可改写为

地震勘探

如果引入位于偏移距x中点M 处的共中心点(简称CMP)深度hCMP的概念,则利用与(2-21)类似的关系,由方程(2-22)可得

地震勘探

方程(2-23)描述共中心点的时距曲线,它同样是双曲线形,以过M点的垂直轴为对称(图2-6c)。

当地层水平时,方程(2-20)和(2-23)变为

地震勘探

它们同样是双曲线,但是其极小点相对于坐标原点没有移位。

方程(2-24)右部在2h0x条件下可展开为级数;取一级近似,得

地震勘探

Δtn称为正常时差。因为对每一个反射层而言,v和t0为常数,Δtn只和偏移距x有关,Δtn表示各观测点由于相对于激发点的距离不同而引起的反射波旅行时间差。对于相同的偏移距x而言,由于不同的反射层其v和t0值不同,正常时差则与速度平方及反射界面的深度成反比。

同理,把方程(2-23)展开为级数,得

地震勘探

Δtφ是倾斜界面的正常时差。如果沿地层倾向分别在炮点两侧相同距离±Δx处取对应的反射走时t1和t2,展开为级数后,近似得

地震勘探

定义 为倾角时差,则从倾角时差可求出界面的真倾角φ:

地震勘探

当震源在观测线旁侧有一定距离b时,为非纵测线情况,例如令y=b,则从方程(2-16)得 非纵时距图也是对称双曲线,但以激发点至测线的垂足为对称。

如果在测线x上有若干激发点O1(x1),O2(x2),…,On(xn),则根据(2-22)式,从同一个界面R1反射的波的时距曲线t1(x),t2(x),…,tn(x)之间应满足关系式ti(xk)=xk(xi),这个关系反映互换原理。这时如图2-6d所示,形成时距曲线串。

有时地表不允许布置直测线,例如在山区,测线往往只能沿山沟布置成弯曲的形状,这时,震源的坐标为(xS,yS),观测点的坐标为(xG,yG),震源至观测点的距离l= 用φl代替方程中(2-20)中的φx,得

地震勘探

如果震源与坐标原点重合,得弯曲测线的反射波时距曲线为 其示意图形见图2-7。

3.弯曲界面反射波的时距曲线

当反射界面弯曲时,反射波时距曲线的形状更复杂。普茨列夫从理论上计算了半径为ρ的圆弧反射界面R1的时距曲线(其圆心位于激发点O之下),如图2-8a。用h表示O点之下界面R1的深度。若满足ρ>>x的条件,反射波时距曲线方程可写为

地震勘探

图2-7 弯曲测线时距曲线示意图

这也是对称的双曲线方程。在曲率半径较大的条件下,时距曲线的形状较简单,方程中ρ>0与凸界面对应,而ρ<0对应于凹界面。

当曲率半径不太大时,时距曲线形状会畸变,在ρ<0的情况下曲率半径的减小会引起时距曲线形成回线,其理由如下,在图2-8b上,假设反射点M的附近反射等时线的曲率半径ρ1与反射界面的曲率半径ρ相等,这时,M点附近的全部反射射线投射到同一个观测点G,也就是在该点聚焦。如果满足ρ<ρ1的条件,则汇聚的反射波射线互相相交,结果破坏了反射点位置和对应观测点位置的正常次序,当反射点从左向右移动时,射线在测线L上的出射点从右向左移动。于是在观测到这种现象的测线段内,时距曲线出现回线,对应的反射波叫做回转波。当ρ>0时不形成回线。

因此,在曲率较大并且变化的情况下,尤其是凹界面,时距曲线形状与双曲线大不相同,如果震源位于抛物形反射界面的焦点,则反射时距曲线呈直线状(图2-8c)。如果震源位于圆形反射界面的中心,反射波时距曲线变成一个点;了解这些极端情况,有助于定性地估计弯曲界面反射时距曲线形状的可能变化。

图2-8 弯曲界面反射波的时距曲线




层状介质中的地震波动射线
在地球内部,介质中传播的波是很多的,但常见的则主要是直达波、反射波和首波。直达波为由震源出发直接传播到接收点的体波,在介质是均匀条件下,射线为一直线,若介质中存在速度梯度,射线将是向下弯曲的,即形成回折波。震源激发的地震波在向下传播过程中,当遇到界面时会产生折射,当折射角近于90°...

两层介质的直达波和反射波时距图
我们首先研究由两个地层构成的模型,假设地层的上界面(地面)为水平,两地层之间的界面R1具有倾角φ,下部地层厚度为无限且两层中的纵波和横波速度都不相同。分析在两层介质中产生的波的时间场和时距图对研究更复杂的介质模型也有很大意义。 1.直达波的时间场和时距图 考察离开震源O以速度v传播的直达波。令直角坐标...

单层地壳模型
近震情况下,若地壳为单层模型,且震源位于地壳内,记录到的地震波主要有直达波、反射波和绕射波。1.直达波 由震源出发,直接传播到地面接收点的体波称为直达波,一般记为 。其传播路径如图2-7所示,走时为 固体地球物理学:地震学、地电学与地热学 该式即为直达波的走时方程。其中:△是震中距;...

折射波垂直时距曲线
在第一层介质中直达波时距曲线是双曲线,折射波时距曲线是直线,但其视速度是负值。在临界角入射时,直达波、透射波、折射波的时距曲线在界面深度处也有公共点。反射波垂直时距曲线是一条双曲线,一般情况下,其视速度为负值。多次反射波有上行、下行两类,其垂直时距曲线又由有正负视速度的多段双...

纵波横波直达波反射波折射波的区别
纵波横波直达波反射波折射波的区别 波就是振动的传播。当波从波源传播出去,就是介质的事。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振动的传播是匀速直线运动,这种运动,用波速V表征。对于匀速直线运动,波速V不变(大小不变,方向不变),所以波速V是一个不变的量。振动是另一回事,介质分子并没有随着波的传播而迁移,...

连续介质中波的时间场和反射波时距曲线
图2-12 连续介质覆盖速度突变层时的 回折波及反射波时距曲线 3.介质为v(z)=v0(1+βz)情况下直达波和反射波的时距曲线方程 由于在连续介质中波沿圆弧路径传播,只要地下没有明显的分层界面,则从震源出发的圆弧射线向下到达某个最大深度zm后,即向上返回至地面,人称回折波,但它属于直达波。

反射波的时距曲线
图1-16 直达波与反射波的时距曲线 图1-17 多层水平介质模型 2.多层水平介质的反射波时距方程 多层水平介质模型中反射波的传播路径如图1-17所示,图中O是震源,G是接收 点,αi是波在诸界面上的入射角,hi和vi分别是各层的厚度和波速。由于入射波路径与 反射波路径呈对称关系,故此种情况下的反射波走时为 勘...

直接波和直达波有什么区别?
直达波:在均匀地层中由震源直接传播到观测点的地震波称为直达波。地震勘探常常需要地表风化层的波速资料以作校正,这种资料可通过观测此层的直达波而获得。直达波的速度就是地震波在表层地层中传播的真速度。在多层介质中的直达波改称透过波 直接波 这是指从发射天线到接收天线之间,不经过任何发射,...

一个水平层时折射波的时距关系
由此可见,同一层的反射波时距曲线和折射波时距曲线在D点处有相同的斜率,亦即二条曲线在此处相切。D点是折射波的始点。除D点之外,折射波总是先于反射波到达同一观测点,因此它先于反射波出现在记录的初至区。由于在均匀介质中直达波的时距曲线是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因此折射波时距曲线同直达波时...

直达波时距曲线
假设地下充满均匀介质(指在空间各点上速度相同的介质),波在其中传播的速度为v。以震源O作为坐标原点,则在炮检距为x的点上直达波的旅行时可表示为 地球物理勘探概论 上式就是直达波的时距方程。当测点在原点右方时,式中取正号,反之取负号。显然,直达波时距曲线是通过原点的对称直线(图5-2-...

东乡县17897941774: 地震勘探的勘探方法 -
集肃吉福: 包括反射法、折射法和地震测井(见钻孔地球物理勘探).三种方法在陆地和海洋均可应用. 研究很浅或很深的界面、寻找特殊的高速地层时,折射法比反射法有效.但应用折射法必须满足下层波速大于上层波速的特定要求,故折射法的应用范...

东乡县17897941774: 菲涅耳衍射公式成立的条件是什么? -
集肃吉福: 菲涅耳公式 电磁波通过不同介质的分界面时全发生反射和折射.这一关系可由菲涅耳公式表达出来.上节提到的在反射过程中发生的半波损失问题,就可以用这个公式来解释.这一公式对以后讲到的许多光学现像都能圆满地加以说明. 菲涅耳公式...

东乡县17897941774: 什么是折射率,怎么用 -
集肃吉福: 首先介绍几个名词定义: 主光轴:通过入射点,并垂直于交界面的直线 入射角(∠a):入射光与主光轴之间的夹角 出射角(∠b):入射光与主光轴之间的夹角 反射角(∠a'):反射光与主光轴之间的夹角 当光从介质A斜射入介质B时(注意...

东乡县17897941774: 声光调制现象简述 -
集肃吉福: 声波是一种纵向机械应力波(弹性波).若把这种应力波作用到声光介质中时会引起介质密度呈疏密周期性变化,使介质的折射率也发生相应的周期性变化,这样声光介质在超声场的作用下,就变成了一个等效的相位光栅,如果激光作用在该光栅...

东乡县17897941774: 无线电波传播的传播模式 -
集肃吉福: 通常指电磁波在各种介质中传播的一些典型方式.在地球上,无线电波的传播介质有地壳、海水、大气等.根据物理性质,可将地球介质由下而上地分为地壳高温电离层、地壳介质岩层、地壳表面导电层、大气对流层、高空电离层.不同频率的...

东乡县17897941774: (2011?天水)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图中入射光线、反射光 -
集肃吉福: 由图可知,∠BOE=60°,所以∠COE=90°-60°=30°,而∠COF=30°,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CD为法线,AB为界面,而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则OG一定为折射光线,EO为入射光线,OF为反射光线. 由图可知,折射角为:∠GOD=45°. 故答案为:OF,45.

东乡县17897941774: 薄膜干涉原理图解 -
集肃吉福: 薄膜干涉是一种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物理现象,对其干涉条件也有比较系统性的研究.但就自然光(太阳光)条件下,往往大于一定厚度的薄膜(也是为什么叫薄膜干涉而不叫膜干涉的原因所在)是不会出现干涉的,而厚度小到与可见光波长相...

东乡县17897941774: 如图中坐标原点处的质点O为一简谐横波波源,当t=0时,质量O开始从平衡位置振动,波沿x轴向两侧传播,P质 -
集肃吉福: A、据题,t1=2ss时刻刚传到4m处,根据4m处质点向下振动可知波源起振的方向也向下.故A正确; B、简谐波向前传播过程中,质点不会“随波迁移”.故B错误. C、根据波形图可得波长4m,由题意可知周期为2s,在2.5s时刻,P、Q均振动0.25个周期,将波形图转换为三角函数:yP=Asin(0.5π+φ+0.5π),yQ=Asin(π+φ+0.5π),可见yP=yQ,故位移、加速度相同,振幅相同,0.25个周期内,将波向右平移0.25个波长容易发现,P、Q速度方向相反.故C错误. D、机械波进入到不同介质时频率不会发生改变.故D错误. 故选A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