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注释+赏析

作者&投稿:蛮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描写春天的古诗词.诗意,注释,赏析~

春日
朝代:宋代
作者:朱熹
原文: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译文
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注释
1、春日:春天。
2、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3、寻芳:游春,踏青。
4、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5、滨:水边,河边。
6、光景:风光风景。
7、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8、东风:春风。

赏析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咏春。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访”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创作背景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首是作者春天郊游时所创作的游春观感,而根据作者生活的年代可知这首诗创作之时泗水之地早被金人侵占,作者也未曾北上到达泗水之地。

作品原文
《江南春》唐 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注释译文【译诗】 千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桃红柳绿,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昔日到处是烟雾笼罩的寺庙,如今又有多少亭台楼阁都沧桑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注释】1、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2、山郭:靠山的城墙。3、南朝:东晋后在建康(今南京)建都的宋、齐、梁、陈四朝合称南朝。当时的统治者都好佛,修建了大量的寺院。 4、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据《南史·循吏·郭祖深传》说:“都下佛寺五百余所”。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大概数字。5、楼台:指寺庙。作品原文马诗(一)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无人织锦韂,谁为铸金鞭。马诗(二)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衔。马诗(三)忽忆周天子,驱车上玉山。鸣驺辞凤苑,赤骥最承恩。马诗(四)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马诗(五)大漠沙如雪,燕(yàn)山月似钩⑴。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⑵。马诗(六)饥卧古查牙,粗毛刺破花。鬣焦朱色落,发断锯长麻。马诗(七)西母酒将阑,东王饭已干。君王若燕去,谁为曳车辕?马诗(八)赤兔无人用,当须吕布骑。吾闻果下马,羁策任蛮儿。马诗(九)飂叔去匆匆,如今不豢龙。夜来霜压栈, 骏骨折西风。马诗(十)催榜渡乌江⑶,神骓泣向风。君王今解剑⑷,何处逐英雄?马诗(十一)内马赐宫人,银鞯刺麒麟。午时盐坂上,蹭蹬溘风尘。马诗(十二)批竹初攒耳,桃花未上身。他时须搅阵,牵去借将军。马诗(十三)宝玦谁家子,长闻侠骨香。堆金买骏骨,将送楚襄王,马诗(十四)香幞赭罗新,盘龙蹙蹬鳞。回看南陌上,谁道不逢春?马诗(十五)不从桓公猎,何能伏虎威?一朝沟陇出,看取拂云飞。马诗(十六)唐剑斩隋公,拳毛属太宗⑸。莫嫌金甲重,且去捉飘风。马诗(十七)白铁锉青禾⑹,砧间落细莎。世人怜小颈,金埒畏长牙⑺。马诗(十八)伯乐向前看,旋毛在腹间。只今掊白草⑻,何日蓦青山?马诗(十九)萧寺驮经马,元从竺国来。空知有善相,不解走章台。马诗(二十)重围如燕尾,宝剑似鱼肠。欲求千里脚,先采眼中光。马诗(二十一)暂系腾黄马,仙人上彩楼。须鞭玉勒吏,何事谪高州?马诗(二十二)汉血到王家,随鸾撼玉珂。少君骑海上,人见是青骡。马诗(二十三)武帝爱神仙,烧金得紫烟。厩中皆肉马,不解上青天。上文注释⑴大漠:原指沙漠,这里指北方的原野。燕山:此指燕然山,是西北产良马之地,现在河北省的北部。大漠、燕山,皆马之故乡。钩:弯刀,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⑵何当:何时才能够。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说明马具的华贵。汉乐府《陌上桑》:“黄金络马头。”清秋:指清秋时节。⑶乌江:一作江东。⑷君王:一作吾王。⑸拳:“拳”下换“毛”。⑹锉:用锉磨东西⑺金埒:借指豪侈的骑射场。⑻掊:音póu。作品选析马诗(一)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无人织锦韂,谁为铸金鞭。首一个“龙”字已写此马非比寻常,又有背脊连钱图案之外观奇特,银蹄踏烟之体格矫健,终是良马无疑。可纵是良马,无人赏识,织得锦韂,铸成金鞭,又有何用,徒悲而已。马诗(二)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衔。腊月,无草可食,唯有草根聊以充饥,却也深埋于盐雪之下。饥肠辘辘,哪管得入口是硬是软。如此境地,连草根都变成了甜的,可怎知,衔到的还是带刺的蒺藜。马之饥,还是人之饥,马之困,还是人之困。马诗(四)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这首诗写马的素质好,但遭遇不好。用拟物的手法写人,写自己,是一种“借题发挥”的婉曲写法。首句开门见山,直言本意,肯定并且强调诗歌所表现的是一匹非同寻常的好马。起句平直,实在没有多少诗味。次句“房星是本星”,乍看起来像是重复第一句的意思。“房星”指马,句谓房星原是天上的星宿,也就是说这匹马本不是尘世间的凡物。如果这句的含义仅限于此,与首句几乎一模一样,那就犯了重沓的毛病。诗只四句,首句平平,次句又作了一次重复,那么这首诗就有一半索然无味,没有价值。但如细细咀嚼,便会发现第二句别有新意,只是意在言外,比较隐晦曲折。《晋书·天文志》中有这样一段话:“房四星,亦曰天驷,为天马,主车驾。房星明,则王者明。”它把“房星”和“王者”直接联系起来,就是说马的处境如何与王者的明暗、国家的治乱息息相关。既然马的素质好遭遇不好,那么,王者不明,政事不理的状况就不言可喻了。这是一种“渗透法”,通过曲折引申,使它所表达的实际意义远远超过字面的含义。三、四句写马的形态和素质。如果说前二句主要是判断和推理,缺乏鲜明生动的形象,那么,后二句恰恰相反,它们绘声绘影,完全借助形象表情达意。李贺写诗,善于捕捉形象,“状难见之景如在目前”,这两句就是突出的例子。“瘦骨”写形,表现马的处境;“铜声”写质,反映马的素质。这匹马瘦骨嶙嶙,说明境遇不好。在常人的眼里,它不过是匹筋疲力尽的凡马,只有真正爱马并且善于相马的人,才不把它当作凡马看待。“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尽管它境遇恶劣,被折腾得不成样子,却仍然骨带铜声。“铜声”二字,读来浑厚凝重,有立体感。它所包含的意思也很丰富:铜声悦耳,表明器质精良,从而生动地显示了这匹马骨力坚劲的美好素质,使内在的东西外现为可闻、可见、可感、可知的物象。“素质”原很抽象,“声音”也比较难于捉摸,它们都是“虚”的东西。以虚写虚,而又要化虚为实,的确很不容易,而诗人只用了短短五个字就做到了,形象化技法之高妙,可说已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尤其可贵的是,诗歌通过写马,创造出物我两契的深远意境。诗人怀才不遇,景况凄凉,恰似这匹瘦马。他写马,不过是婉曲地表达出郁积心中的怨愤之情。马诗(五)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这首诗看起来是写马,其实是借马来抒情,抒发诗人怀才不遇,不被统治者赏识,但又热切期望自己的抱负得以施展,可以为国建立功业。此篇写良马出自名地,而边陲天地广阔,正可奋勇奔驰,唯待知遇名主也。何当二字,托出盼望之意。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割据,战事频频,作者以名马自喻,言虽然生逢用人之时,亦有用才之地,但尚需惜才用才之主。这是李贺马诗的基本意旨。李贺在其短暂的一生中,一直怀有建功立业之心,为此,他甚至宁愿投笔从戎。但这一理想终难实现,所以他的诗中总会有一股郁郁不平的悲愤之气。《马诗》二十三首的表现方法总体上属比喻。而此诗在比兴手法运用上却特有意味。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乍看是运用赋法: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燕山月似钩”与“晓月当帘挂玉弓”(《南园》其六)匠心正同,“钩”是一种弯刀,与“玉弓”均属武器,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之意。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所以这两句写景实启后两句的抒情,又具兴义。三、四句借马以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呢?《马诗》其一云:“龙背铁连钱,银蹄白踏烟。无人织锦襜,谁为铸金鞭?”“无人织锦襜”二句的慨叹与“何当金络脑”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就是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金络脑”、“锦襜”、“金鞭”统属贵重鞍具,都是象征马受重用。这是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此诗与《南园》都是写同一种投笔从戎、削平藩镇、为国建功的热切愿望。但《南园》是直抒胸臆,此诗则属寓言体或比体。直抒胸臆,较为痛快淋漓;而用比体,则觉婉曲耐味。而诗的一、二句中,以雪喻沙,以钩喻月,也是比;从一个富有特征性的景色写起以引出抒情,又是兴。短短二十字中,比中见兴,兴中有比,大大丰富了诗的表现力。从句法上看,后二句一气呵成,以“何当”领起作设问,强烈传出无限企盼意,且有唱叹味;而“踏清秋”三字,声调铿锵,词语搭配新奇,盖“清秋”草黄马肥,正好驰驱,冠以“快走”二字,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恰是“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杜甫《房兵曹胡马》)。所以字句的锻炼,也是此诗艺术表现上不可忽略的成功因素。诗文大意:在燕山大漠(此处为互文),明月如银钩,在月光照耀下,沙尘像雪片纷纷扬扬。何时能够骑上我的铁甲快马,在清秋时节任意驰骋。马诗(八)赤兔无人用,当须吕布骑。吾闻果下马,羁策任蛮儿。果下马高三尺,乘之可于果树下行。奇骏之马,非刚健之人无以驾驭,下乘之马,蛮儿亦可驱使。此乃奇骏之士的傲世之言,亦有对吕布的思慕之情。马诗(九)飂叔去匆匆,如今不豢龙。夜来霜压栈,骏骨折西风。飂叔喜龙,豢龙,善待龙。如今飂叔匆匆而去,骏马无怙,西风霜重,栈坍骨折。古者,八尺以上为龙马。以龙喻马,骏马无疑,及其惨状,更痛人心。马诗(十)催榜渡乌江,神骓泣向风。 君王今解剑⑷,何处逐英雄?乌江亭的亭长把乌骓马拉到船上渡过乌江了;而因项羽没有上船,乌骓马在惨烈的北风中,禁不住悲痛地嘶鸣起来。君王他今日拔剑自杀了,到什么地方能再找到象他这样的英雄,随他一起驰骋在疆场上呢?马诗(十一)内马赐宫人,银鞯刺麒麟。午时盐坂上,蹭蹬溘风尘。盐坂,因千里马拖盐车经过而得名。供宫女享乐的驽马,可以麒麟银鞯加身,甘食美物更不必说,待遇何其优也!而千里马,顶着午时烈日,蹭蹬于盐坂上,奄奄于风尘兮!对比强烈,意境鲜明。马诗(十三)宝玦谁家子,长闻侠骨香。堆金买骏骨,将送楚襄王。游侠,身佩宝玦,更有侠骨长香。若有千金,换得骏骨,将欲乘之,赴我襄王之梦。李贺的诗中经常出现吴楚情结,或许有着类似高唐聚散的梦幻经历。马诗(十九)萧寺驮经马,元从竺国来。空知有善相,不解走章台。梁武帝萧衍造佛寺,命萧子云飞白大书曰萧寺。后世因亦称佛寺为萧寺。章台,秦宫殿。竺国之马,空有善相,驮经已矣,到不得章台。马诗(二十二)汉血到王家,随鸾撼玉珂。少君骑海上,人见是青骡。汉武帝时,方士李少君,死后百余天,有见其乘青骡行走水边。武帝闻言,开其棺,棺空。青骡,生前伴鸾驾,生后神仙列。马诗(二十三) 武帝爱神仙, 烧金得紫烟。 厩中皆肉马, 不解上青天。这是一首耐人玩味的讽刺小品。诗人借古喻今,用诙谐、辛辣的笔墨表现严肃、深刻的主题。 前二句写汉武帝炼丹求仙的事。武帝一心想长生不老,命方士炼丹砂为黄金以服食,耗费了大量钱财。结果所得的不过是一缕紫烟而已。“得”字,看似平常,却极有份量,对炼丹求仙的荒诞行径作了无情的鞭挞和辛辣的嘲讽,深得“一字褒贬”之妙。汉武帝痴心于神仙梦,炼丹也只得到缕缕紫烟。他不明白,厩中豢养的终不过是些肉马、凡马,压根就升不了天。 后两句写马,紧扣诗题。“厩中皆肉马,不解上青天”,迫切希望能飞升成仙的汉武帝,不豢养能够“拂云飞”、“捉飘风”的天马,而让不中用的“肉马”充斥马厩。用“肉马”形容马平庸低劣,非常精当。由于是“御马”,吃住条件优越,一个个喂得肥大笨重。这样的马在地面上奔跑都有困难,绝不可能骑着它上天。这两句寓意颇深,除暗示武帝求天马上青天的迷梦破灭外,还隐喻当时有才有识之士被弃置不用,而平庸无能之辈,一个个受到拔擢,窃据高位,挤满朝廷。试问:依靠这些人怎么可能使国家蒸蒸日上,实现清明的政治理想?此诗集中地讽刺了当时最高统治者迷信昏庸,所用非人,颖锋内藏,含蕴丰富,而又出之以“嬉笑”,读来使人感到轻松爽快,这在李贺作品中是很少见的。

秋天的古诗并赏析

秋词——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赏析:
秋,在大自然中,扮演的永远是一个悲怀的角色,它的“瘦”早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意象,让一代代的人不停的咀嚼、回味。于是,秋,便在一页页枯色的纸张里,在一个个方正的汉字中低吟,把那缕缕的哀怨、愁绪、思念、牵挂,熏染得迷迷离离。
然而刘禹锡的《秋词》,却另辟蹊径,一反常调,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更为难得可贵的是,《秋词》还是诗人被贬朗州后的作品。原诗两首,所选的是第一首。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 自宋玉于《九辩》中留下“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名句后,悲,就成了秋的一种色调,一种情绪;愁,也就成了心上的秋了。然而,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我言”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胜春潮”就是诗人对于秋景最为充分的认可。这种认可,绝非仅仅是一时的感性冲动,而是融入了诗人对秋天的更高层次的理性思考。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一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也许,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这里,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它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读这样的诗,洋溢在我们心头的,绝非什么悲凉的气息,我们随着诗人的“诗情”,借助诗人想象的翅膀,天马行空般驰骋于碧空之上。于是,鹤飞之冲霄,诗情之旷远,“实”和“虚”便融合在了一起,所获得的全然是一种励志冶情的美的感受。
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融情、景、理于一炉,表现出的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唱出的那曲非同凡响的秋歌,为我们后人留下的,却是一份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

冬天的古诗并赏析

江 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雪》是柳宗元被贬永州后的作品,历来为人们所称诵。这首小诗,是托景言志的。作者用极其洗炼的文笔,勾勒出一位渔翁在白雪茫茫的寒江上独钓的情景,艺术地概括了当时他所处的政治环境的险恶,表现了他毫无畏惧、不向黑暗势力屈服的坚强意志和不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
诗中所写的景物是:座座山峰,看不见飞鸟的形影,条条小路,也都没有人们的足迹。整个大地覆盖着茫茫白雪,一个穿着蓑衣、戴着笠帽的老渔翁,乘着一叶孤舟,在寒江上独自垂钓。看,这是一幅多么生动的寒江独钓图啊!这幅画面究竟意味着什么呢?大家知道,在艺术作品中,绝不会有“纯粹”的风景诗或风景画。在它们里面总是要或多或少地反映作者的感情和现实内容的。事实上,风景诗中的极品,尽管通篇花鸟,满纸烟霞,但必然是字字看来皆是景,声声细味总是情。这首诗,也不例外。只要我们了解柳宗元的一生经历,就可以看出这一点

《夜雪》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白居易的这首小诗,避熟就新,完全从感觉、从推理入手,虽然根本就没有看见雪,但他却别具特色,准确无误地写出了他对夜雪的感受。四句诗读下来,每一句都是写的“夜雪”,所以这个题目也是再恰当不过了。

别董大
高 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黄色,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诗人在这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这位身怀绝技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

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诗文解释】
老朋友在西面的黄鹤楼与我辞别,在三月份烟雾迷漫、繁花似锦的春天去扬州。孤船的帆影渐渐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天边流去。

【诗文赏析】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诗人送友人远行,对老朋友要去繁华的扬州充满了羡慕,诗中洋溢着欢快的情绪。诗人在江边极目远送,可见两人友情的深厚。全诗自然清丽、境界开阔、形象传神

赠汪伦·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诗文解释】
我乘船将要远行,忽然听见岸上踏地为节拍,有人边走边唱前来送行。桃花潭水虽然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厚。

【诗文赏析】
公元七五五年,李白因受排挤离开长安,十年来游遍大江南北,每到一个地方,广泛交结朋友,汪伦就是其中一个。这首诗写于诗人与汪伦离别之际。汪伦脚踏地打着拍节,为李白送行。看到这种场面,李白激动地流下了热泪,当场写下了《赠汪伦》这首诗作为感谢。
这首小诗前两句叙事,后两句抒情,赞颂了真挚、深厚的情谊。妙处在于结句的比物手法的运用,将无形的情谊转换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自然而耐人寻味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诗文解释】
老朋友在西面的黄鹤楼与我辞别,在三月份烟雾迷漫、繁花似锦的春天去扬州。孤船的帆影渐渐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天边流去。

【诗文赏析】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诗人送友人远行,对老朋友要去繁华的扬州充满了羡慕,诗中洋溢着欢快的情绪。诗人在江边极目远送,可见两人友情的深厚。全诗自然清丽、境界开阔、形象传神

赠汪伦·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诗文解释】
我乘船将要远行,忽然听见岸上踏地为节拍,有人边走边唱前来送行。桃花潭水虽然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厚。

【诗文赏析】
公元七五五年,李白因受排挤离开长安,十年来游遍大江南北,每到一个地方,广泛交结朋友,汪伦就是其中一个。这首诗写于诗人与汪伦离别之际。汪伦脚踏地打着拍节,为李白送行。看到这种场面,李白激动地流下了热泪,当场写下了《赠汪伦》这首诗作为感谢。
这首小诗前两句叙事,后两句抒情,赞颂了真挚、深厚的情谊。妙处在于结句的比物手法的运用,将无形的情谊转换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自然而耐人寻味


嫦娥这首诗的注释
【赏析】就内容而论,这是一首咏嫦娥的诗。然而各家看法不一。有人以为歌咏意中人的私奔,有人以为是直接歌咏主人公处境孤寂,有人以为是借咏嫦娥另外有所寄托,有人以为是歌咏女子学道求仙,有人以为应当作“无题”来看。兹且当作歌咏幽居寂处,终夜不眠的女子。以此而论,着实写得贴情贴理。语言...

古诗《韦应物·幽居》诗词注释与赏析
【注释】①营:营生。②偶:一起。③安:安分。心安理得之意。④蹇劣:笨拙,愚钝。⑤薄世荣:鄙薄世人对富贵荣华的追求。赏析 诗人从十五岁到五十四岁,在官场四十年左右,其中只有两次短暂的闲居。《幽居》这首诗大约就写于他辞官闲居的时候。诗中讲人虽分三六九等,但无论身份贵贱都要出门营生。

注释赏析《送崔融[唐]杜审言》诗词意思解释
颈联悬想出征后的情景,旌旗猎猎,迎风翻舞,笳管声声,催人奋进。末联转归当前,以祝捷之词作结,且与首联遥作呼应。全诗结构细密,于雄词壮语中饱含依依惜别的深情,将“送”字叙写得神意完足。必简(杜审言字)诗用意深老,措辞缜密,虽极平常句中,一字皆不虚设。《唐律消夏录》

诗经:《小雅·采芑》译文和注释赏析
鉴赏 从整体而言,此诗所描绘可分为两层。前三章为第一层,着重表现方叔指挥的这次军事演习的规模与声势,同时盛赞方叔治军的卓越才能。第四章为第二层,犹如一纸讨伐荆蛮的檄文,表达了以此众战、无城不破、无坚不摧的自信心和威慑力,也点明了这次演习的目的和用意。诗的开首以“采芑”起兴,很...

古诗《李颀·望秦川》诗词注释与赏析
赏析 李颀(公元690年—公元751年),祖籍东川(今四川三台),少年时曾寓居颍阳(今河南登封西)。唐代诗人。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晚年隐居嵩山、少室山一带的“东川别业”。其一生交游甚广,与王昌龄、高适、王维等关系密切。李颀性格疏放超脱,厌薄世俗。擅长五言、七言歌行体。诗以边塞...

古诗《元稹·离思·其四》注释与赏析
赏析 元稹(公元779年—公元831年),字微之,河南洛阳人。八岁丧父,母亲亲授书传。十五岁时即以明两经擢第。二十一岁仕河中府,二十五岁登书判出类拔萃,授秘书省校书郎。二十八岁列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第一名,授左拾遗。元和初,应制策第一。元和四年(公元809年)为监察御史。因触犯宦官权贵,...

杜甫送远题解译文注释赏析
杜甫《送远》题解,译文,注释赏析 送远 【题解】这首诗是杜甫在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时所作,当时唐朝正处于安史之乱时期。“送远”即是诗人杜甫在战火纷飞的时刻,离开秦州入蜀道而远行。此诗运用了白描手法将离别情写得入木三分,用浓浓的情谊来衬托尘世的悲凉和离别时孤寂的心境。全诗...

蒹葭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
【赏析】《蒹葭》选自《诗经秦风》,属于十五国风,是首爱情诗,旨在抒发诗人思念秋水伊人而终不得见的思想感情。诗人在一个深秋的早晨,来到一条长着芦苇的大河边,访寻他心爱的人,而那人却使人感到行踪不定、可望而不可即。于是他找呀找呀,从“白露如霜”的黎明,找到“白露未晞”,“白露未已...

《鲁山山行》(梅尧臣)全文翻译注释赏析
鲁山山行 梅尧臣 系列:古诗三百首 鲁山山行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注释 1鲁山:在今河南鲁山县。 2适:恰好。野情:喜爱山野之情。惬(qie):心满意足。 3野情:喜爱山野之情 4随处改:(山峰)随...

10首思乡诗 有注释 赏析
【注释】:1.静夜思:在静静的夜晚所引起的思念。2.疑:怀疑,以为。3.举头:抬头。【赏析】: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诗的前两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

陇县18575914552: 优美的诗句加注释加鉴赏 -
杜仪申嘉: 1.“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赏析:作者善用灵活多变的笔法描写山容水态,表现楼台的壮观,从而把读者带入身临其境的`审美境地.“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写出了色彩变化之美.这两句不囿于静止的画面色彩,而...

陇县18575914552: 古文古诗名句赏析!!! -
杜仪申嘉: (1).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归圆田居》陶渊明 赏析:为了不使豆田荒芜,诗人一大早就下了地,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来.但他并不抱怨.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游山西村》陆游 赏析:这是动中即景,写出曲...

陇县18575914552: 古诗解释+赏识
杜仪申嘉: 李白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②.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③. 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④.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⑤. 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⑥.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

陇县18575914552: 古诗《望洞庭》诗意及赏析望洞庭 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无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
杜仪申嘉:[答案]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注释] 1.洞庭:湖名,在湖南省.2.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3.潭面:指湖面.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水面无...

陇县18575914552: 找古诗带注释带赏析赏析少一点 -
杜仪申嘉: 鸟鸣涧 朝代:唐代 作者:王维 原文: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译文 春天夜晚,寂无人声,芬芳桂花,轻轻飘落.青山碧林,更显空寂. 明月升起,惊动几只栖息山鸟.清脆鸣叫,长久回荡空旷山涧.这首诗是...

陇县18575914552: 古诗词加解释 -
杜仪申嘉: 春日偶成 作者:【程颢】 年代:【宋】 云淡风轻过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注释](1)偶成:偶然写成.(2)傍:靠近.(3)时人:当时的人. [译文]天空飘着淡淡的白云,春风轻轻地佛着人面,时当近午,我漫...

陇县18575914552: 介绍一首“古诗词”加赏析. -
杜仪申嘉: 《静夜思》 唐代: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

陇县18575914552: 语文古诗解释 -
杜仪申嘉:[答案] 欧阳修《浪淘沙·把酒祝东风》赏析 浪淘沙 ·欧阳修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注释] [把酒]―把,端着.把酒就是端着酒杯.如果理解为...

陇县18575914552: 古诗 写出诗意和注释帮我写写诗,诗人的,不要误会.要写出诗意,注释!谢谢! -
杜仪申嘉:[答案] 晓出净慈寺⑴送林子方⑵ 杨万里 毕竟⑶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⑷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⑸红. 注词释... 【古诗今译】 毕竟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 风光与其他季节确实不同. 莲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 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