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头几回任北海太守的孔融与“孔融让梨”中的孔融是不是同一个人?

作者&投稿:爱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三国时期的孔融和“孔融让梨”中的孔融是一个人吗?~

提起三国时代的孔融,人们往往会想起“孔融让梨”的典故和“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成语。 在浩如烟海的历史人物中,孔融不过是作为一个神童的形象而芸花一现罢了。其实不然,我以为,孔融还应该是中国早期的持不同政见者和文化精英,其人生的悲剧是封建专制统治下的必然结果,孔融的死既是他个人的悲剧,也是整个社会的悲剧,很值得我们深思。而近日,笔者在网上看到一些浅薄无聊之徒,单纯以成败论英雄,不顾历史事实和客观环境,抓住孔融自身的一些缺点大做文章,极尽讥嘲讽刺之能事,这样的议论既有失公允和厚道,又颇为主观和偏激,不能不使人感到愤慨和遗憾。 据《续汉书》记载,孔融乃孔子的二十世孙,其高祖父孔尚,作过东汉的钜鹿太守,父亲孔宙做过太山尉。孔融的确在幼年时就表现出异常聪明的迹像。有一次他到河南尹李膺家作客,当时李膺名重朝野,权倾一时,曾对外公开立下一个规矩说,非当世英贤及通家子孙不见。有一次李膺宴客,十来岁的孔融不请自到,大摇大摆地对守门的人说,我与你们家李先生是通家之好,请让我见一见李先生吧。李膺与孔融素未谋面,见到孔融就问两家何曾有通家之好,孔融从容作答说,先君孔子与君先人李老君,同德比义而相师友,难道我们不算是通家之好吗?一句话让李膺和满座的宾客不得不叹服。后来有个叫陈炜的人表示不以为然,说什么别看他小时候怪聪明的,长大了未必就聪明。所谓“小时了了,大未必奇”。孔融当即就站起来反唇相讥道,照你这么说,想必你小的时候,一定是很聪明喽。由此可以看出,孔融在十来岁时,就表现出了过人的聪明才智。 关于孔融的为人,在《三国志》、《后汉书》、《续汉书》以及《汉晋春秋》等史料中均有记载。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孔融不但是一个热心教育,祟尚知识的饱学之士,而且还是一个行侠仗义、胸怀大志的人。孔融十六岁时,他哥哥的一位好朋友得罪了上司,被人追杀,逃跑出来投奔他哥哥,当时孔融的哥哥不在家,孔融就把这个人藏了起来,帮助他脱离了危险。后来事情败露后,官府的人将孔融和他哥哥一块捉了去,进行责罚。孔融身陷囹圄,临危不惧,把所有的责任都承担起来,为哥哥开脱罪责。此举受到了大家的一致称赞。成年以后孔融在当时因为学问和人品的出众,“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并以俊秀,为后进冠盖”。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学界精英,是后生学子们共同学习的榜样和楷模。孔融任北海相时“修复城邑,祟学校,设庠序,举贤才,显儒士。”可以说是做了大量的有益的工作。比如整顿市容,大兴教育,推举贤才,繁荣文化,怜弱恤贫,昌行孝道。可谓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而且出于对大学问家郑玄的敬仰,孔融还亲自跑到高密县以郑玄的名字命名了一个乡为郑公乡,这对推动当地的文化发展和学术之风的兴盛,无疑是善莫大焉。《九州春秋》载“融在北海,自以智能优赡,溢才命世,当时豪杰皆不能及。亦自许大志,且欲举军曜甲,与群贤要功,自与海岱结殖根本,不肯碌碌如平居郡守,事方伯,赴期会而已。”由此看来,孔融也不仅仅是一个满足于纸上谈兵的书生,而且有匡扶天下保国安民之志。只是在那样的乱世,统兵征伐,攻城掠地并非孔融这样的一个知识分子所长,再加上他本身又是一个好奇取异的性情中人,未免好高骛远,不切实际,而且缺乏知人善任,审时度势的能力,因此在群雄逐鹿中渐渐处于劣势以致于最终难以自保,“连年倾覆,事无所济,遂不能保障四境,弃郡而去。”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孔融在投奔了曹操集团后,一直是被作为一个持不同政见者受到冷落的。其实这也正是他生存价值的所在。在那样的一个封建专制社会,想保留一点异端的权利是很难的,而为此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同历代的专制统治者一样,曾扬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的曹操骨子里同样也有着独断专行的作风,他并不欣赏孔融这样的一个异数的存在,而只是宥于当时群雄割居,羽翼未丰,才不得不对孔融采取怀柔政策,以收买人心。打心眼里来说,以孔融这样的世家子弟,是很看不起曹操这样的宦官之后的,因此两人的相处不可能融洽。《汉纪》中说他“天性气爽,颇推平生之意,狎侮太祖”,比如说曹操为了节省粮食曾经下过一个禁酒令,孔融就阴阳怪气地说,天有酒星,地有酒泉,人有酒德,尧不饮千盅就不能成为前代的圣人。而桀纣因为女色而亡国,你为啥不干脆禁止大家结婚算了。这就是公然对曹操发布的政策表示不满,而要做到这一点,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还有一次,曹操打败袁绍后,把袁绍儿子的媳妇甄氏许给了自己的儿子,孔融也看不惯,便给曹操写信说,武王伐纣,曾经把妲己赐给了他的儿子周公。曹操当时还以为这是孔融在恭维自己效法了前贤的做法,很是高兴。后来见了孔融就问,你说那事儿是在哪本书上记载的?孔融冷冷一笑说,嘿嘿,我是用现在的事情来推断出来的。这种阴阳怪气的提意见方式令曹操非常不快,当时就气得拂袖而去。在这里,我们先不论这些事情孔融做得究竟是对是错,单是对于他这种敢于对当权者发表不同意见的做法,我以为还是值得赞赏的。总比那些事事处处都在拍当权者马屁甚至为虎作伥的人要好得多吧。我们说一个文明的社会,应该允许有一些不同的意见存在,一个宽容的社会,应该允许有异端的权利。你可以不同意我的说法,但你不能剥夺我说话的权利,这才是最根本意义上的民主。我们赞赏和肯定孔融也应该是从这个意义来赞赏和肯定。我们现在常常说曹操以诚待人,宽容大度,我想他的这种作风的形成,与孔融、弥衡等这些持不同政见者的存在,也是有相当大的关系的。就曹操本人来说,他其实并不是一个宽容大度的人,史书上载其“外宽内忌,性多猜疑”,吕伯奢一家的被杀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是什么使曹操在后来的军事和政治生涯中变得宽宏大量而有所顾忌呢?我以为就是因为有孔融、弥衡等持不同政见者的存在,使曹操不得不有所忌惮。史载孔融“虽居家失势,而宾客日满其外,爱才乐酒,常叹曰:‘坐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吾无忧矣’”。正是由于孔融的身边有着一种强大的舆论监督力量的存在,曹操才不能任性胡为。这一点尤其表现在孔融为太尉杨彪求情这件事上,袁术在淮南称帝后,因为太尉杨彪与袁术有姻亲关系,曹操就想把杨彪杀掉,孔融听说后“不及朝服,往见太祖曰:‘杨公累世清德,四叶重光,周书:父子兄弟,罪不相及。况以袁氏之罪乎?易称:积善余庆,但欺人耳。’太祖曰:‘国家之意也。’融曰:‘假使成王欲杀召公,则周公得言不知邪?今天下缨纬晋绅之士所以瞻明公者,以明公聪明仁智,辅相汉朝,举直措枉,致之雍熙耳。今横杀无辜,则海内观听,谁不解礼?孔融鲁国男子,明日便当褰衣而去,不复朝矣。’太祖意解,遂理出彪。”正是孔融这样的引经据典,仗义执言,才使得曹操不敢独断专行草菅人命。试想,如果没有这样的一种力量的存在,又会有多少无辜的性命断送在专制的屠刀之下。当然,作为一个历史人物,孔融的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而且随着曹操集团势力的日益壮大,他的监督作用也日益减弱,以致于最终还是被曹操所杀掉。孔融的悲剧既是一个时代的悲剧也是制度的悲剧。封建专制制度的一大特征就是以人治为主,在这种制度下,个体的生命是毫无保障的,全要看当权者的喜怒哀乐,可谓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孔融之死是很能说明这个问题的。 吾生也何其幸哉,去孔融之死千余年矣。然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若谓封建专制之风荡然无存,民主与法制倡行无阻,余不敢深信也。唯愿孔融的悲剧不会在今天再上演,但愿孔融的悲剧永远成为一页不再重复的历史。如此则国家幸甚,万民幸甚。

是的,是一个人.孔北海,和让梨的是一个人 都是东汉人氏.有喜欢玩游戏的没????问道游戏推广员,申请(问道,创世,希望)帐号时请填推广人etr777 你在10级的时候就会得到系统奖励.别忘了去找NPC领取啊.一般人儿我不告诉他.你可以点NPC精灵 然后点仙翁 就会自动跑着去的 (就是你屏幕上的那个天用城一点就开了) 要坐标是吧 天用城 45,123

是。。。
孔融目录
孔融简介
孔融著述
汉末大名士——孔融
从神童到名士
荐举贤良 诱益后进
跌荡放言 刚直见杀
“体气高妙”“杂以嘲戏”的文章
孔融的诗作

[编辑本段]孔融简介
孔融(153~208年),东汉文学家,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字文举,家学渊源,是孔子的二十世孙。父亲孔宙,做过太山都尉。孔融少时成名(著名的孔融让梨讲的就是他的故事),几次辞谢了州郡的辟举,于灵帝时“辟司徒杨赐府”(《后汉书·孔融传》,以下引文凡未另注明者均出自此处),开始步入仕途。中平初(185年),举高第,为侍御史,与中丞不合,托病辞归。后辟司空府为僚属,拜中军候,迁虎贲中郎将。献帝初平元年(190年),因忤董卓,转为议郎,出至黄巾军最盛的青州北海郡(东汉郡国名,治所在今山东昌乐西)为相,因颇有政声,时人又称他为“孔北海”。兴平二年(195年),刘备表荐他领青州刺史。建安元年(196年),袁绍之子袁谭攻青州,孔融只身出奔,妻子被俘。曹操迁献帝都许昌,孔融先后担任将作大匠、少府、太中大夫等职。这时曹操专权,他与曹操政治上颇有分歧,每多乖忤,终于在建安十三年(208年)被曹操所杀。
孔融是东汉末年一代名儒,继蔡邕为文章宗师,亦擅诗歌。魏文帝曹丕悬赏征募他的文章,誉为建安七子之首,叹为"扬(雄)、班(固)俦也"(《典论·论文》)。文章以议论为主,内容大抵为伸张教化,宣扬仁政,荐贤举能,评论人物,多针对时政直抒己见,颇露锋芒,个性鲜明。在艺术上,文句整饬,辞采典雅富赡,引古论今,比喻精妙,气势充沛。现存作品只有散文和诗。《荐祢衡表》力荐青年才士祢衡,要求"令衡以褐衣召见",称赞祢衡"忠果正直,志怀霜雪,见善若惊,疾恶若仇",盛夸他"飞辩骋辞,溢气坌涌,解疑释结,临敌有余";《与曹公论盛孝章书》引经据典,反复论证,从人情友道、宰相惜贤等方面讽谕曹操解救被孙权围困的盛孝章,义不容辞;至于讽刺曹丕纳袁熙妻为妾,比喻为"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与曹公书》);嘲弄曹操远征乌桓,可以把从前"肃慎氏不贡□矢,丁零盗苏武牛羊"一并查究;反对曹操禁酒,则发怪论说"尧非千钟,无以建太平;孔非百觚,无以堪上圣"(《难曹公表制酒禁书》)等;都可见文如其人,以才气取胜。所以曹丕论其文"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词,以至乎杂以嘲戏"(《典论·论文》)。《临终诗》抒泄忠悃孤愤之情:"谗邪害公正,浮云翳白日。靡辞无忠诚,华繁竟不实。"风格与无名氏古诗相近。题一作《折杨柳行》(《北堂书钞》)卷一百五十八),亦可见当时古诗与乐府五言往往相混。其六言诗3首叙汉末董卓作乱及曹操迁许史事,为咏史一类,而语言通俗,叙史简明。此外,《古文苑》载有孔融《杂诗》2首,但《文选》李善注引屡作李陵诗,真伪莫定。而其诗亦近无名氏古诗一类,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系入《李陵录别诗》。曾作《郡国姓名离合诗》分扣“鲁国孔融文举”六字,在灯谜界被尊为文人诗谜的开山作。
[编辑本段]孔融著述
《隋书·经籍志》载《孔融集》9卷,已散佚。今存其集都是明、清人辑本,通行本有《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孔少府集》 1卷。孔融文又见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后汉文》,其诗又见丁福保《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全汉诗》和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汉诗》。
[编辑本段]汉末大名士——孔融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这是旧时为学童开蒙的基础教材《三字经》中的一段话,如今的青年人对它大约是陌生的。这里所说的四岁让梨的孩童就是东汉末年的大名士孔融。
孔融生值汉室之乱,历经桓、灵、少、献四朝,一生“负其高气,志在靖难,而才疏意广,迄无成功”。终因书生气太足、锋芒太露而不见容于当权者。然而孔融生性耿介,扬善嫉恶,不仅名重当时,“海内英俊皆信服之”,而且很受后人称誉:“懔懔焉,皜皜焉,其与琨玉秋霜比质可也。”那么,这位汉末大名士的性格和为人究竟如何呢?

1、是同一个人。

2、简介:孔融(153年-208年),字文举,东汉末文学家,鲁国曲阜人,建安七子之一,孔子二十代孙,孔宙之子。孔融少时成名,几次辞谢了州郡的辟举,于灵帝时“辟司徒杨赐府”,开始步入仕途。中平初,举高第,为侍御史,与中丞不合,托病辞归。后辟司空府为僚属,拜中军候,迁虎贲中郎将。献帝初平元年,因忤董卓,转为议郎,出至黄巾军最盛的青州北海郡为相,因颇有政声,时人又称他为“孔北海”。兴平二年,刘备表荐他领青州刺史。曹操迁献帝都许昌,孔融先后担任将作大匠、少府、太中大夫等职。由于曹操专权,他与曹操政治上颇有分歧,每多乖忤,在建安十三年被曹操所杀。孔融能诗善文。散文锋利简洁,代表作是《荐祢衡表》。六言诗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现实。原有文集已散佚,明人辑有《孔北海集》。

3、孔融让梨
1)出处:
《世说新语笺疏》续汉书曰:“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孔子二十世孙也。高祖父尚,钜鹿太守。父宙,泰山都尉。”融别传曰:融四岁,与兄食梨,辄引小者。人问其故。答曰:“小儿,法当取小者。”
《后汉书·孔融传》李贤注“《融家传》曰:‘年四岁时,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大人问其故,答曰:‘我小儿,法当取小者。’由是宗族奇之。”
2)故事:
孔融四岁的时候,正好是他祖父六十大寿,来客很多。有一盘酢梨,放在寿台上面,母亲叫孔融把它分了。于是孔融就按长幼次序来分,每个人都分到了自己就得的一份,唯独给自己的那一个是最小的。父亲奇怪地问他:别人都分到大的梨子,你自己却分到小的,为什么呢?孔融从容答道:树有高的和低的,人有老的和小的,尊敬老人敬得长辈,是做人的道理!父亲很是高兴。

就是他。后来让曹操以“不孝”的罪名满门抄斩,连私生子都没能幸免……

孔融(153~208年),东汉文学家,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字文举,家学渊源,是孔子的二十世孙。父亲孔宙,做过太山都尉。孔融少时成名(著名的孔融让梨讲的就是他的故事),几次辞谢了州郡的辟举,于灵帝时“辟司徒杨赐府”(《后汉书·孔融传》,以下引文凡未另注明者均出自此处),开始步入仕途。中平初(185年),举高第,为侍御史,与中丞不合,托病辞归。后辟司空府为僚属,拜中军候,迁虎贲中郎将。献帝初平元年(190年),因忤董卓,转为议郎,出至黄巾军最盛的青州北海郡(东汉郡国名,治所在今山东昌乐西)为相,因颇有政声,时人又称他为“孔北海”。兴平二年(195年),刘备表荐他领青州刺史。建安元年(196年),袁绍之子袁谭攻青州,孔融只身出奔,妻子被俘。曹操迁献帝都许昌,孔融先后担任将作大匠、少府、太中大夫等职。这时曹操专权,他与曹操政治上颇有分歧,每多乖忤,终于在建安十三年(208年)被曹操所杀。

没错,是同一个人。

是的,是同一个人哦!


把《三国演义》前5回的故事概括下
然后生性耿直的张飞就气不过,把督邮绑起来用鞭子抽。闯祸之后,刘关张离开去了代州。宦官专权,何国舅暗中策划诛宦官结果泄密。第三回:议温明董卓叱丁原 馈金珠李肃说吕布 。董卓要改立傀儡皇帝,大臣丁原站出来反对,遭到董卓呵斥,但见丁原的义子吕布,不敢轻举妄动。后来董卓手下谋臣李肃把赤兔...

三国演义第一回第二回梗概
河南尹;孙坚除别郡司马上任,唯刘备听候日久,不得除授,后被封为定州中山府安喜县尉。署县事一月,与民无犯,民皆感化;与关张情同手足。督邮至县索贿,张飞鞭督邮后三兄弟离去。 玄德助刘虞平黄巾,刘虞、公孙瓒奏备功,荐为别郡司马,守平原县令。 宫中何进与十常侍周旋。

《三国演义》回目名称
第五十四回 高太尉大兴三路兵 呼延灼摆布连环马、第五十五回 吴用使时迁偷甲 汤隆赚徐宁上山 第五十六回 徐宁教使钩镰枪 宋江大破连环马、第五十七回 三山聚义打青州 众虎同心归水泊 第五十八回 吴用赚金铃吊挂 宋江闹西岳华山、第五十九回 公孙胜芒砀山降魔 晁天王曾头市中箭 第六十回 吴用智赚玉麒麟 张顺夜闹...

《三国演义》的章回目录
《三国演义》的章回目录第001回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第002回 张翼德怒鞭督邮 何国舅谋诛宦竖 第003回 议温明董卓叱丁原 馈金珠李肃说吕布 第004回 废汉帝陈留践位 谋董贼孟德献刀 第005

《三国演义》中头几回任北海太守的孔融与“孔融让梨”中的孔融是不是...
孔融少时成名(著名的孔融让梨讲的就是他的故事),几次辞谢了州郡的辟举,于灵帝时“辟司徒杨赐府”(《后汉书·孔融传》,以下引文凡未另注明者均出自此处),开始步入仕途。中平初(185年),举高第,为侍御史,与中丞不合,托病辞归。后辟司空府为僚属,拜中军候,迁虎贲中郎将。献帝初平元年(...

《三国演义》《水浒传》回目
《三国演义》《水浒传》回目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你觉得同居会更容易让感情变淡吗?考四级中 2013-02-13 知道答主 回答量:2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5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三国演义第一回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第二回 张翼德怒鞭督邮 何国舅谋...

《三国演义》
●第三回 议温明董卓叱丁原 馈金珠李肃说吕布 何进不听曹操之劝,从袁绍计,欲召四方之士除宦官.西凉刺史董卓得诏进发,何进中十常侍之计入宫被斩,袁绍,曹操入宫杀宦官,宦官劫少帝和陈留王,去北邙山,闵贡找回,半路遇董卓.卓引兵横行就都,欲废少帝立陈留王,遭荆州刺史丁原等反对,丁原领义儿吕布讨卓,李肃为...

《三国演义》前20回内容简介。 急需!!!
第四十三回 诸葛亮舌战群儒 鲁子敬力排众议 诸葛亮舌战群儒 (这是《三国演义》中最精彩的外交故事。) 在曹操拥兵南下的危急关头,诸葛亮自请出使东吴,意在促成孙刘联盟,共同抵抗曹操。在东吴的朝堂上,诸葛亮沉着冷静,通过分析天下形势,分析敌我军事实力,以雄辩的口才舌战群儒,有力批驳了东吴儒生的“降曹”论...

《三国演义》第五回 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
此时刘关张上前,吕布招架不住,带着残败军卒,逃回了虎牢关。 《三国演义》第五回提问 第五回提问 1 孙坚的表字是什么? 2 三英战吕布中的三英是指什么人? 3 十八路诸候的盟主是谁 4 孙坚攻打华雄时,袁术为什么不发粮草? 5 曹操为什么要号召各路诸候反对董卓?第五回 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

三国演义每回梗概?
剩下的几回有没有连接呀 展开  我来答 2个回答 #热议# 已婚女性就应该承担家里大部分家务吗?百度网友2c254d3 2008-08-01 · TA获得超过1628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2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34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三国演义》——故事梗概●第一回宴桃园...

铁锋区19534444445: 孔融的简历出在《三国演义》哪一回,他又是在哪一回死的? -
征从恩格: 第一次登场 第五回 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 第十镇,北海太守孔融 第一次简历介绍 第十一回 刘皇叔北海救孔融 吕温侯濮阳破曹操 却说北海孔融,字文举,鲁国曲阜人也,孔子二十世孙,泰山都尉孔宙之子.自小聪明,年十岁时,...

铁锋区19534444445: 三国演义1至33回中的重要情节及人物 -
征从恩格: 第一回 汉朝末年,张角兄弟发动叛乱,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桃园结义,踏上了保国安邦的道路. 第二回 督邮故意刁难刘备,张飞怒不可遏,痛打了督邮一顿.朝廷上宦官专权,大将军何进立外甥刘辩为帝,掌握兵权后决定剿除宦官. 第三回 ...

铁锋区19534444445: 三国演义白话文 第十一回和第十二回梗概100~150字 -
征从恩格: 第十一回:刘皇叔北海救孔融 吕温侯濮阳破曹操 势单力薄的陶谦向北海太守孔融求援.孔融与陶谦交往深厚,决定出兵.部队正要出发,一支起义的黄巾军来借粮食,孔融不肯,管亥便把北海城四面围住.孔融只好派同乡太史慈向刘备求助....

铁锋区19534444445: 三国演义第十一回出一个题目 -
征从恩格: 徐州危难之时,陶谦依糜竺计,遣糜竺与陈登分往北海郡、青州寻求救兵.糜竺至北海郡,恰逢黄巾余党前来攻城.北海太守孔融一愁莫展之际,太史慈前来助融,并突围出城请刘备来相救.刘备率兵大败黄巾军,后回公孙瓒处借得兵马义助陶谦.刘备率兵杀入曹军,突进徐州城.陶谦欲让徐州于刘备,备不从.曹操获闻吕布攻其后腹城池,急撤围徐州之兵与吕布交战.徐州城中,陶谦二让徐州,刘备亦未从.吕布不听陈宫之计,坐失良机.曹操从于禁之言,偷袭吕布西寨,却与吕布兵马混战,幸得典韦拼死相救.

铁锋区19534444445: 三国演义里有没有孙融?(在第六回里) -
征从恩格: 三国演义里有孔融,不是孙融,第十镇北海太守孔融

铁锋区19534444445: 三英战吕布的故事 -
征从恩格:[答案] “三英战吕布”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一个精彩的故事情节,出现在第五回中,该片段以刘备、关羽、张飞兄弟三人与猛将吕布的殊死战斗为描述对象,描绘了一场酣畅淋漓的沙场血拼. 却说华雄手下败军,报上关来.李肃慌忙写告急文书,...

铁锋区19534444445: 三国演义—三英战吕布 -
征从恩格: “三英战吕布”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一个精彩的故事情节,出现在第五回中,该片段以刘备、关羽、张飞兄弟三人与猛将吕布的殊死战斗为描述对象,描绘了一场酣畅淋漓的沙场血拼. 刘备有心抱负于天下,关羽、张飞二人各自身怀...

铁锋区19534444445: 三国演义第九章至第十五章简介 -
征从恩格: 第九回:除暴凶吕布助司徒 犯长安李傕听贾诩 李儒让董卓把貂婵赐与吕布,收买其心.卓告貂婵,婵哭诉不去.李儒叹曰:“我等皆死于女人之手矣.”董卓领貂婵去眉坞,王允与吕布计议杀卓,派李肃假传天子诏要禅位于卓,卓欣然以往,...

铁锋区19534444445: 三国演义第五章回,第六章回的成语和俗语,歇后语,全一点,成语有解释= = -
征从恩格:[答案] 第五回 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 却说陈宫临欲下手杀曹操,忽转念曰:“我为国家跟他到此,杀之不义.不若... 第八镇,山阳太守袁遗.第九镇,济北相鲍信.第十镇,北海太守孔融.第十一镇, 广陵太守张超.第十二镇,徐州刺史陶谦.第十...

铁锋区19534444445: 三国演义第五到九回好词,谢谢,,,快...急啊 -
征从恩格: 九回,不足为道,久居人下,青史传名,流芳百世,遗臭万年,罪恶贯盈,明之就里,狂风骤起,昏雾蔽天,酌酒相庆,矢石如雨,云屯雨集,怒气填胸,弥天亘地,不可胜 分久必和合久必分 第一回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呼风唤雨 ...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