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的意思

作者&投稿:须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为什么说司空图的诗学理论是唐代意境论的总结
更为广阔的艺术空间,亦即具有召唤结构的艺术形象。二是在前人以“味”论诗的基础上,把“味”作为论诗的一个重要标准提出来,说“辨于味而后可以言诗”,并且提出“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的理论。认为“近而不浮,远而不尽,然后可以言韵外之致”,要求诗歌形象鲜明生动,如在耳目之前,而又不...

唐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原文及赏析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①。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这首诗将贬居遐荒、壮志成空的悲愤之情和友朋失散、聚会无期的忧伤之意,一并融入山水景物的描写中,因而颇具耐人寻绎的“象外之致” 和 “味外之旨”。

酬张少府赏析
又淡淡地勾出一幅画面,用它来结束全诗,可真有点“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的“神韵”。王维避免对当世发表议论,隐约其词,似乎在说:通则显,穷则隐,豁达者无可无不可,何必以穷通为怀。而联系上文来看,又似乎在说:世事如此,还问什么穷通之理,不如跟我...

兴象的特征
唐人司空图所提出的“象外之象”、“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实际上谈的就是形象的这一特征。前人之所以对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诗歌倍加赞赏,其原因就在于陶诗的形象具有这种兴象的突出特征。清人沈德潜曾说:“过江之后,渊明诗胸次浩然,天真绝俗,当于语言意象外求之。”(《唐诗别裁集·凡例...

以张继的枫桥夜泊为例,谈谈谈谈晚唐司空图的韵味说
司空图的“韵味”说是我国诗味论发展史上一座光辉的里程碑。他提出的“味外之旨”、“韵外之致”、“象外之象”以及“思与境偕”,“直致所得”等诗学主张,是他对艺术美的独特见解和要求,文章阐述了“韵味”说的意蕴,揭示了其在诗味论发展历程中的贡献。司空图的“韵味”说上承刘勰的“余味”说...

古诗《酬张少府》原文及赏析
照应了“酬”字;同时,又妙在以不答作答:若要问我穷通之理,我可要唱着渔歌向河浦的深处去了。末句含蓄蕴藉,耐人咀嚼,似乎在说:世事如此,还问什么穷通之理,不如跟我一块归隐去吧!又淡淡地勾勒出一幅画面,用它来结束全诗,可真有点“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的“神韵”。

司空图提出的重要诗学观点有哪些?
司空图论诗发展殷璠、皎然之说,注重含蓄蕴藉的韵味与清远醇美的意境,提倡“咸酸之外”的“味外之旨”和“近而不浮,远而不尽”的“韵外之致”(《与李生论诗书》);讲究“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与极浦书》)。他推崇王维、韦应物“趣味澄夐”的诗风,而批评元稹、白居易为“力勍而气孱”(...

强调“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的晚唐诗论家是()。
强调“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的晚唐诗论家是司空图。司空图(837年—907年),字表圣,河中虞乡(今山西运城平陆)人,晚唐时期著名诗人、诗论家,他的诗论专著《诗品》强调诗歌的情感美和意境美,主张诗歌创作应当讲究韵外之致和味外之旨。

黄庭坚《南乡子(诸将说封侯)》原文与赏析
”山谷此词也是用类似的对比,借助笛声与歌声把我们带入了一个悠长深远的意境中,超然之情蕴含于这不言之中,自有一种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吹笛倚楼”用唐赵嘏《长安秋望》诗中的名句“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正切本词写重九登高远望之意。“万事尽随风雨去,休休,戏马台南金络头...

司空图创立的“韵味说”包括3个基本观点,后人称之为“三外”的是...
"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戊欢19426735303问: 象外之旨 韵外之致 -
海盐县脂可回答: 出自司空图《诗品》 强调诗歌所要表现的,不是从语言意义层面上就可以理解的情绪或形象,而是语言意义层面之外的某种可以感受却不可究诘的韵味. 这和一般地说含蓄说朦胧尚有所不同,它和中晚唐盛行的禅宗思想有较深的关系,带有一定的神秘色彩.从重视诗歌语言的特殊性、强调诗的作用在于引发联想而不在于描述和说明这一点来说,司空图的诗论对后人有重要的启发.南宋严羽的《沧浪诗话》和清代王士禛的“神韵说”,都受到他的影响 意境大概是:文章写的令读者如痴如醉,另人思绪万千.它没写一些具体事物,只是一种意境,一种情绪.

戊欢19426735303问: 求文学概论中的韵外之致,序拔,语象的概念解释?请专业人士回答.谢谢 -
海盐县脂可回答: 韵外之致.(是象外之旨 韵外之致中的韵外之致吗) 出自司空图《诗品》强调诗歌所要表现的,不是从语言意义层面上就可以理解的情绪或形象,而是语言意义层面之外的某种可以感受却不可究诘的韵味.这和一般地说含蓄说朦胧尚有所不同...

戊欢19426735303问: 什么是文学意境,文学意境如何形成,举例谈谈什么是文学典型,文学
海盐县脂可回答: 文学意境:文学作品中由对文学意象(审美物象)的具体描写及其所暗示的广阔深邃... 虚实结合、“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与“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诗、词有意境,...

戊欢19426735303问: 与极浦书原文及翻译 -
海盐县脂可回答: 与 极 浦 书 【唐】司空图 【原文】 戴容州云:“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岂容易可谭哉?然题纪之作,目击可图,体势自别,不可废也.愚近有《虞乡县楼》及《柏梯》二篇,...

戊欢19426735303问: 提出意境有“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的人是谁? -
海盐县脂可回答: 是刘禹锡提出的. 盛唐以后,意境论开始全面发展.王昌龄在《诗格》中明确提出了“意境”的概念,认为“诗有三境”,即物境、情境、意境.“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诗僧皎然《诗式》中的“静,非如松风不动,林...

戊欢19426735303问: 唐朝时学术文化分为几个流派,中心思想是什么? -
海盐县脂可回答: 1.殷璠“兴象论” “兴象论”是殷璠从反齐梁的角度以及总结盛唐诗歌艺术成就的基础上提出的诗歌创作主张.他从诗歌艺术形象塑造的角度,指出六朝人过于偏重在词藻、声律等具体形式、技巧方面,而轻视了审美意象的创造,因此提出了诗...

戊欢19426735303问: 为什么说优秀的艺术作品往往具有韵外之致味外之致?
海盐县脂可回答: 简单地说,“韵外、味外之致”指的是个人感情因素和偶然效果.

戊欢19426735303问: 象外之象是什么 -
海盐县脂可回答: 出自唐朝司空图的“诗味”论,最后一句应是味外之旨,多了个宗. 意思是:此形象之外的形象、此景观之外的景观、此韵意之外的韵意、此味道之外味道.最后一个旨,古代也指美味. 这四句,是古代文人对诗文鉴赏的一种方式,希望跳出诗文的表面,品味出更高更多的意境与知识,比如美学、哲学、禅学、人生、情感等

戊欢19426735303问: 诗歌的意境翻译 -
海盐县脂可回答: 1、以静制动、以虚写实 审美主体面对瞬息万变的大千世界,需要保持虚静的心理状态.苏轼曰:“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送参寥师》).涌动的万物投射、映照于心空,审美主体只有宅心玄远,心境澄明,才能创造出意境“空白”. ...

戊欢19426735303问: 钟嵘《诗品》“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何意? -
海盐县脂可回答: 、“诗有三义”说.“诗有三义”是钟嵘对文学创作的总体要求.钟嵘说,“故诗有三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钟嵘之“三义”说出自《诗大序》“六义”说,但钟嵘的“三义”说又有它新的理论贡献,他把传统的赋比兴排序改为兴...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