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写作背景

作者&投稿:离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长恨歌的写作背景
《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恨”是诗歌的主题,故事的焦点,也是埋在诗里的一颗牵动人心的种子。而“恨”什么,为什么要“长恨”,诗人不是直接铺叙、抒写出来,而是通过他笔下诗化的故事,一层一层地展示给读者,让人们自己去揣摸,去回味,去感受。 诗歌开卷第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看来很寻常,好象故事原就应该...

长恨歌故事及创作背景
写作背景 唐宪宗元和元年(806),白居易任盩厔(今西安市周至县)县尉。一日,与友人陈鸿、王质夫到马嵬驿附近的仙游寺游览,谈及李隆基与杨贵妃事。王质夫认为,像这样突出的事情,如无大手笔加工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没。他鼓励白居易:“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何如?”...

《长恨歌》的历史背景。其中的“恨”到底是恨什么?
第四层从“临邛道士鸿都客”至“此恨绵绵无绝期”,写玄宗派方士觅杨贵妃之魂魄,重在表现杨妃的孤寂和对往日爱情生活的忧伤追忆。诗人运用浪漫主义手法,上天入地,后终在虚无缥渺的仙山上让贵妃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形象再现于仙境。“情”的渲泄已超脱于帝王妃子间的感情纠葛,而...

长恨歌谁恨恨什么为什么恨?其实根源就在唐玄宗
写作背景:唐宪宗元和元年(806),白居易任盩厔(今西安市周至县)县尉。一日,与友人陈鸿、王质夫到马嵬驿附近的仙游寺游览,谈及李隆基与杨贵妃事,白居易应邀写下了这首流传百世的诗歌。诗歌分为三段表述了诗人情感:汉皇重色思倾国~三千宠爱在一身,这一部分着重描写了唐玄宗贪恋美色,贻误理国执政,...

白居易的《长恨歌》中的“恨”你如何理解?
创作背景:唐宪宗元和元年(806),白居易任盩厔(今西安市周至县)县尉。一日,与友人陈鸿、王质夫到马嵬驿附近的仙游寺游览,谈及李隆基与杨贵妃事。王质夫认为,像这样突出的事情,如无大手笔加工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没。他鼓励白居易:“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何如?”于是...

白居易的长恨歌所表达的恨到底是在恨什么?
是在恨唐玄宗的“重色”而误国。作者意在批判唐玄宗的“重色”而误国,劝谕统治者要以唐玄宗为戒,不要给自己造成“长恨”,但由于他把李杨的爱情写得那么纯洁坚贞、生死不渝,而又缠绵悱恻,就在客观上使读者产生了同情。诗的前一部分是讽刺唐明皇的荒淫误国,后一部分是对李隆基、杨贵妃坚贞专一爱情...

白居易的生活背景
诗中既写“汉皇重色思倾国”,导致昏庸误国,讽意明显;更写“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感伤玄宗贵妃爱情真挚缠绵,流露出作者的同情。唐陈鸿说,白居易“深于诗,多于情”,创作《长恨歌》“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者也”(《长恨歌传》)。《琵琶行》则有遭际之感。这两首长诗叙事曲折,...

<<长相思>>(白居易)写作背景
写作背景:当时任县蔚的白居易与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谈起50年前的天宝遗事,即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话及此事,相与感叹当时,王质夫提议以文学作品连记叙这段故事,夫希代之事,非遇出世之才润色之,则与时消没,不闻于世。白居易写了这首《长恨歌》,同时陈鸿为作《长恨歌传》。

《囚歌》、《我的“自白”书》的历史背景与其比喻义
写作此诗时,他被囚禁于重庆郊区的红炉厂,此处专门关押高级政治犯,是臭名昭著的中美技术合作所的“禁地”。 《囚歌》一诗浓缩着叶挺将军牢狱生涯的深切体验,是他对于生命、自由和尊严之辩证关系的悲壮思考,每一句都具有厚重的份量。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囚歌》的开始,叶挺将军以形象的...

白居易的长相思的写作背景
《长相思》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汴水与泗水是古代淮河下游两条最大的支流,也是古代我国两道南北大动脉。如今,这两条河流已成为宿迁市的“文物”和“市宝”。瓜洲:在江苏扬州市南长江北岸。瓜洲本为江中沙洲,沙渐长...

蔚政15242334154问: 简要分析白居易的《长恨歌》的创作背景. -
汶川县红惠回答:[答案] 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时作者35岁,任周至县尉.关于这首诗的写作缘起,据白居易的朋友陈鸿说,他与白居易、王质夫三人于元和元年十月到仙游寺游玩.偶然间谈到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这段悲剧故事,大家都很...

蔚政15242334154问: 简要分析白居易的《长恨歌》的创作背景. -
汶川县红惠回答: 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时作者35岁,任周至县尉.关于这首诗的写作缘起,据白居易的朋友陈鸿说,他与白居易、王质夫三人于元和元年十月到仙游寺游玩.偶然间谈到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这段悲剧故事,大家都很感叹.于是王质夫就请白居易写一首长诗,请陈鸿写一篇传记,二者相辅相承,以传后世.因为长诗的最后两句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所以他们就称这首诗叫《长恨歌》,称那篇传叫《长恨传》.

蔚政15242334154问: 白居易的《长恨歌》的创作由来是什么? -
汶川县红惠回答:[答案] 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时作者35岁,任周至县尉.关于这首诗的写作缘起,据白居易的朋友陈鸿说,他与白居易、王质夫三人于元和元年十月到仙游寺游玩.偶然间谈到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这段悲剧故事,大家都很感叹.于是王质...

蔚政15242334154问: 《长恨歌》的写作背景 -
汶川县红惠回答: 白居易,祖籍山西太原,后迁下邽(今天的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白居易父亲后来在河南巩县当县令,和当时邻居新郑县令是好友,见新郑山清水秀,就举家搬迁到了新郑,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正月二十日白居易出生于新郑县(今...

蔚政15242334154问: 《长恨歌》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
汶川县红惠回答: 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时作者35岁,任周至县尉.关于这首诗的写作缘起,据白居易的朋友陈鸿说,他与白居易、王质夫三人于元和元年十月到仙游寺游玩.偶然间谈到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这段悲剧故事,大家都很感叹.于是王质夫就请白居易写一首长诗,请陈鸿写一篇传记,二者相辅相承,以传后世.因为长诗的最后两句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所以他们就称这首诗叫《长恨歌》,称那篇传叫《长恨传》.

蔚政15242334154问: 白居易长恨歌背景疑问请朋友提供一下白居易长恨歌的创作背景和杨贵妃
汶川县红惠回答: 白居易 长恨歌 的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时作者35岁,任周至县尉.关于这首诗的写作缘起,据白居易的朋友陈鸿说,他与白居易、王质夫...

蔚政15242334154问: 长恨歌的作者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写出此诗 -
汶川县红惠回答: 长恨歌是白居易写的一篇叙事诗,写唐明皇与杨贵妃相识相知相爱相互分离,唐最后梦见在月亮上与佳人相聚,对白写这首诗的用途的说法不一,有说他是讽刺现实的--君主荒淫红颜祸水以致国家险些灭亡,有说白是歌颂爱情的.诗中有贵妃醉酒和贵妃出浴的名段,我看过长恨歌的绘图本,希望对你有用

蔚政15242334154问: 请介绍《长恨歌》的写作背景!
汶川县红惠回答: 就总结为一句话:因为一个妃子而引发的内乱,最后已杨贵妃的死结束. 总的来说是写帝王家一段爱情悲剧

蔚政15242334154问: 白居易为什么要写《长恨歌》? -
汶川县红惠回答: 《长恨歌》是中国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这首诗是作者的名篇,作于公元806年(元和元年).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诗的主题是“长恨”. 1唐宪宗元和元年(806),白居易任周至(今属陕西)县尉.一日,与友人陈鸿、王质夫到马嵬驿附近的仙游寺游览,谈及李隆基与杨贵妃事.王质夫认为,像这样突出的事情,如唔大笔手笔加工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没.他鼓励白居易:“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何如?”于是,白居易写下了这首长诗.陈鸿同时写了一篇传奇小说《长恨歌传》.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