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二章的理解和感受

作者&投稿:称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道德经第二章原文及译文
道德经第二章原文及译文如下:原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①恶②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③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④,高下相倾,音声⑤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⑥处无为⑦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⑧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⑨,是以不去。...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什么意思?_百...
意思是: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出自:老子《道德经》第二章。原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

老子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德经部分译文:第二章提到,当天下人都知道什么是美的时候,那是因为恶已经存在;当知道什么是善的时候,那是因为不善已经显现。因此有与无相互转化,难与易相辅相成,长与短相互对比显现,高与下相互充实,音与声相互应和,前与后相互跟随。这是永恒的规律。这一部分探讨了美与恶、善与不善的对立...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解释是什么?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翻译】:1、天下的人都知道以美为美,这就...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生养万物而不据为己有,培育万物而不自恃己能,功成名就而不自我夸耀。1.出处:出自《道德经》第二章,原句“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2.作者:《老子》,又称《道德真经》《道德经》《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

道德经的十句名言
【出处】《道德经》第二章。【解释】天下人都知道美是美,是因为有丑的存在;天下人都知道善是善,是因为有恶的存在。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出处】《道德经》第二章 【解释】有与无相互滋生,难与易相辅相成,长与短相比较而显现,高与下相互...

道德经的智慧目录
上篇·道经中的智慧,从第一章"众妙之门"开始,揭示了道的深远奥秘。第二章倡导功成弗居的谦逊态度,第三章至第八章强调"无欲"、"守中"等平衡之道,如第八章的"上善若水",体现了顺应自然的智慧。第九章到第十八章,阐述了功成身退、虚静笃实等人生哲理,如第十六章的"虚极静笃",显示了...

《道德经》全部翻译
这两方面是同一行为体的不同显现,同样深及于行为体的幽深内殿。在这同样深及幽深的两者之间作不断深入的循环运行,就是一切行为运作的微妙法门。《老子》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

求书,老子的《道德经》原文,不要翻译,谢谢啦,有的发我!
《老子》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老子》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

破玄:老子的密码·德经卷本书目录
德经心解部分,我们深入探究:第一章节:上德不德,砚池堂夜话解读德胜门、百家姓和万世名的深刻含义。第二章:侯王得一,砚池堂夜话中晚年的蒋介石如何反思秦始皇的专制统治。第三章:大音希声,通过渔民欢迎国际友人的故事,理解老子的智慧。第四章:无中有生,砚池堂夜话揭示“老子化胡”与江湖传说的...

贲惠17013513260问: 道德经第二章读后感 -
双牌县信达回答:[答案] [道德经第二章读后感]事物总有对立的一面,道德经第二章读后感.有喜才会有悲,有欢才会有愁,有希望才会害怕失望.欢喜、悲愁、害怕都是因为心中有“欲”.“欲”既然能带来欢喜、悲愁、使人畏惧.那么无“欲”当是无悲、无喜、无欢、无愁、...

贲惠17013513260问: 求道德经二章内意心得 -
双牌县信达回答: 译文:天下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丑的观念也就产生了;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不善的观念也就产生了. 有和无互相生成,难和易互相完成,长和短互相形成,高和下互相包含,音和声互相和调,前和后互相随顺,这是永远如此的. 所以有道...

贲惠17013513260问: 求教:《道德经》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到底怎么解释?目前看到了两种说法:1:“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 -
双牌县信达回答:[答案] 以上的解释都不太贴切,老子的本意,老子的道德经本质是自然,自然就是符合客观自然的运动规律,而不能违背自然,从这个意思出发,“美”的意思就是标榜美,“为美”的意思就是造成社会制作虚假的美,过度的美,如:公司里制作销售冠军...

贲惠17013513260问: 道德经第二章翻译和赏析 -
双牌县信达回答:[答案] 道德经》原文译文注释评析及解读第二章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①;皆知善,斯不善矣②.有无之相生也③,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④,高下之相盈也⑤,音声之相和也⑥,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⑦,...

贲惠17013513260问: 老子第二章的现实意义.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 -
双牌县信达回答:[答案] 天下都以为美就是美,这就不好了;都以为善就是善,这就不善了.有无仅仅是表征生的,难易仅仅是表征成的,长短仅仅是表征形的,高下仅仅是表征倾的,音声仅仅是表征和的,前后仅仅是表征随的.一切都是恒常的阿,所以圣人无为...

贲惠17013513260问: 道德经第二章什么意思 -
双牌县信达回答:[答案]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因此圣人...

贲惠17013513260问: 道德经中第二章为而不恃的解释. -
双牌县信达回答: 恃,《说文》赖也.从心寺声. 寺,廷也.有法度者也.从寸之声. 《徐曰》寸,法度也,守也. 恃,心有所守为恃. 《金刚经》云: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为而不恃:遇事之时,不挑剔,不躲避,不功利,不偏,不倚,不着,不弃. 着,执着. 为而不恃,与佛经之“不住”相通.

贲惠17013513260问: 老子《道德经》第二章的最佳注解在哪里? -
双牌县信达回答:[答案] 在我这里. 白话全解老子《道德经》选登之六 照直说 第二章 大家都知道美之所以是美,是因为定出了美的标准或明确了美的含义,正因为如此,与美对立的“丑'就出来了,“丑”这个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丑”这个标准就是这样定下来的.大...

贲惠17013513260问: 老子二章中老子阐述了什么道理 -
双牌县信达回答: 老子二章中老子阐述了世间一切事物都有其对立面,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道理.由此引申出“无为”的重要性,即它能使人获得永久的成功,刻意的追求和占有,结果只能是失去.原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贲惠17013513260问: l老子第二章讲了什么道理 -
双牌县信达回答: 教条的形式的东西都被楼上回答了,我补充点自己的认识吧. 我以为老子在这章不仅不是强调这种世界万物的对立(马哲讲的辩证法,实际是来源于德国古典哲学,我国其实在<>里已经有这个思想了,不用老是硬套西方的那些说法),反而根据整部<>,这篇做为起始章,必定要给后面打好头.先告诉你世间万物有这样的规律在于人的强加的判定,那个所谓的价值都是人的标准.后面所以主张要回归婴儿状态. 道德经实际是我国古代的形而上学,是写假想的本体论的,你看道德经能悟到老子讲的那个本体,实际就是悟道了,否则再说多少也是竹筒打水,灌而不通.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