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蒹葭》教学设计

作者&投稿:宦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部编版小学文言文获奖教学设计
《我是什么》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1.本课设计以学生为主体,力求采用自主、合作地学习方式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相互启发,拓展思路,分享学习之乐。 让学生在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变“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 2. 遵循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激发学生...

《合欢树》中哪些句子写得好,好在哪里?
《蒹葭》是《诗经· 秦风》中的一篇,这是一首怀念情人的恋歌,“蒹葭伊人”已成为旧时书信中怀人的套语。诗人的思念物件可望而不可及,中间阻隔千重,因而表现出诗人思心徘徊,不能自抑其无限惆怅的心理和感受,十分真实、曲折、动人。 此诗被历代誉为情深景真、风神摇曳的好诗,蒹葭、白露、伊人、秋水,给人以若隐...

结合《关雎》《蒹葭》谈谈《诗经》的比兴手法
结合《关雎》《蒹葭》谈谈《诗经》的比兴手法:赋赋,是与比兴并称的古代诗歌的基本手法。赋陈,一作铺陈。铺排,是铺陈、排比的简称。在篇幅较长的诗作中,铺陈与排比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用的。铺排系将一连串内容紧密关联的景观物象、事态现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为,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组结构基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的句...

《蒹葭》全文拼音
蒹(jiān)葭(jiā)苍苍(cāngcāng),白露(báilù)为(wéi)霜(shuāng)。所谓(suǒwèi)伊人(yīrén),在(zài)水(shuǐ)一方(yìfāng)。溯(sù)洄(huí)从(cóng)之(zhī),道(dào)阻(zǔ)且(qiě)长(cháng)。溯(sù)游(you)从(cóng)之(zhī),宛(wǎn)在(zài)水(shuǐ)中(z...

读《瑰美夹河镇》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希望有正确的答案
比如李商隐的《汉江》,比如宋之问的《渡汉江》,还有《诗经》中的《汉广》、《蒹葭》、《关雎》等等,由这些古代美丽的诗歌,我们不难看到繁衍生息在汉水流域儿女们的风情与气韵。现在,夹河镇已把这些千古美诗以石刻书卷的形式,一樽樽摆放在典雅的仿古一条街上。夹河,一个水上古镇在这里风流了千年!

石榴花为啥叫石榴裙。
后来,“石榴裙”便成了美女的代名词了。“石榴裙”本是古代女子所穿的绣石榴花的大红裙子。《玉台新咏》所辑何思徵的《南苑适美人》诗亦有所引用。其诗有“风卷葡萄带,日照石榴裙”句来形容美人的娇美姿态。而“拜倒在石榴裙下”这句俗语,则源于唐明皇与杨贵妃的一段传说。石榴(punica grantum L....

阅读《蒹葭》一诗,想想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简要分析这些景物有什么作用...
诗经·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赏析《蒹葭》是《诗经》中历来备受...

“白露轻枕叶凝霜,蒹葭微雨意悠,难赋深情隔岸烟润隐衣裳”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白露密密又苍苍叶子上面凝结霜,微微的细雨下着,佳人在对岸隐隐的只能只能看到衣服。出处 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赏析 在《蒹葭》基础上,融入了轻枕、微雨、衣裳等意象,便有了与众不同的抒情,有别于《蒹葭》,实属不易。作者简介 叶嘉莹,号迦陵。1924年出生于北京,20世纪40年代毕业于辅仁...

读过了《蒹葭》,你对诗中伊人的理解是什么?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蒹葭》的起头便给人们丰富的想象,很像现今的朦胧诗派,朦朦胧胧,不知所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于是这首诗千百年来,每一个人对它都有不同的理解,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蒹葭》亦是如此。伊人是谁?千百年来,人们给出了千百种答案。从...

《荷花淀》课堂实录
芦苇在古代叫蒹葭,《诗经》中有一首《蒹葭》——生1(主动站起):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学生鼓掌,笑声)师:哎呀,太好了,太好了!深中的学生,就是不一样!(学生欢呼)后来琼瑶写了一本小说叫什么?生:(齐答)《在水一方》。师:《在水一方》的电视剧主题歌,琼瑶是根据《蒹葭》这个意境来改编...

殷元13662655845问: 蒹葭的教案啊 -
望城县博尔回答: 教学目的与要求:1.让学生在把握全诗感情基调的基础上,准确、流利、富有感情地朗诵全诗.2.品味与赏析诗歌美的语言、美的意境.3.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创造美的动力. 教学重点:1.背诵诗歌,领会诗的情感.2.掌...

殷元13662655845问: 我要讲诗经的课,20分钟,该如何安排 -
望城县博尔回答: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可先讲这首诗在诗经中的地位 “古之写相思,未有过之《蒹葭》者.”然后顺道批判一下现在腻腻歪歪的所谓言情小说 爱情,应该是坦白\正当的,是应当积极进取的\不畏险途的古代的一些礼教的卫道士 说这个诗歌是"找贤"不是"泡妞" 这是地道的\无耻的歪曲 你应当批判一下最后嘛 就照本宣科地讲讲诗歌结构 然后同学们谢谢听讲

殷元13662655845问: 试分析“兴”及重章叠句手法在《蒹葭》这首诗中的运用特点及其艺术效果 -
望城县博尔回答: (1)《蒹葭》一诗每章开头都运用了“兴”的手法,渲染深秋空寂悲凉的氛围. (2)通篇采用了重章叠句的结构章法,各章节只变换少数字词,增强了全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具有一唱三叹、回环 跌宕的艺术效果.

殷元13662655845问: 蒹葭的中心意象是什么?这一意象的象征意义? -
望城县博尔回答: 全诗三章,每章只换几个字,这不仅发挥了重章叠句、反复吟咏、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而且产生了将诗意不断推进的作用.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已”,这是时间的推移,象征着抒情主人公凝望追寻时间之长;从“在水一方”,到“在水之湄”,再到“在水之涘”,从“宛在水中央”,到“宛在水中坻”,再到“宛在水中沚”,这是地点的转换,象征着伊人的飘渺难寻;从“道阻且长”,到“道阻且跻”,再到'道阻且右”,则是反复渲染追寻过程的艰难,以凸现抒情主人公坚执不已的精神.重章叠句,层层推进,这是《诗经》中的民歌常用的表现方法.

殷元13662655845问: 《诗经·蒹葭》赏析 -
望城县博尔回答: 这首诗三章都用秋水岸边凄清的秋景起兴,所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凄凄,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刻划的是一片水乡清秋的景色,既明写了主人公此时所见的客观景色,又暗寓了他此时的心情和感受,与诗人困于愁...

殷元13662655845问: 《蒹葭》这首诗一共分三节,这三节中有什么特点?,这种方法有什么好处? -
望城县博尔回答: 这三节特点: 二三节诗是第一节诗的反复,只在押韵的地方换了几个字而已.这是一种重章叠唱的方法.《诗经》善于运用重章叠唱的方法来抒发感情,我们现在的诗歌也常常采用这种方法. 采用重章叠唱的方法有什么好处? 回旋反复,可以增强诗歌的音乐感和节奏感,更充分地抒发情感.《蒹葭》全篇3章12句,只变动了十几个字,不但写出了芦苇茂盛的状态,爱情道路的曲折绵长,伊人虽近在咫尺,但又遥不可及的痛苦心情,而且通过不断重复的旋律,表现出诗人对爱情的执著追求,似乎有一种合唱、轮唱的味道.2、分析后总结本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塑造了一个执著地追求心上人的男子形象.

殷元13662655845问: 《蒹葭》的中心意象 -
望城县博尔回答: 《蒹葭》是一篇意境优美,情谊深长的恋歌,主题是深切思念,隔河企望,追寻“伊人”.意象,坚持执着的追求所谓的伊人.“伊人”指的可以是恋人,也可以是作者仰慕的友人,也可以理解为人们心中的美好事物,理想,愿望等等.《蒹葭...

殷元13662655845问: 《蒹葭》采用了哪些艺术表现手法,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传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望城县博尔回答: 《蒹葭》是一首爱情诗.全诗熔写景、抒情于一炉.金秋之季,拂晓之时,露浓霜重,芦苇沾满了晶莹洁白的霜花.“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展现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给全诗笼罩了一层凄清落寞的情调.这时主人公来到河边,翘首伫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