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援礼入法

作者&投稿:毓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答案】:答案:ABC 解析:A.中国古代法主要用做调整社会关系,保障国家顺利发展;B.中国古代法的主要特征是,援礼入法,德主刑辅;将人伦纲常内容法律化,刑罚内容彰显人道主义关怀。这便体现出古代法的产生并不以战争背景为主要前提。故C也错误。

论述中国封建社会法制儒家化的进程
法制儒家化的进程就是以礼入法亦称援礼入法 一、法制儒家化简要过程 1、中国古代成文法自战国时代魏国李悝制定《法经》开始,社会法制儒家化确是从汉朝开始的。汉代但随着儒家学说在汉武帝时代成为居主导地位的官方意识形态之后,先前按照法家精神制定的中国古代成文法不断渗入儒家思想,儒家所维护的社会...

隆礼重法是法家思想吗
荀子作为儒家思想家,他在推崇“礼治”的同时,在礼的框架内思考法的问题。荀子对法家“以刑去刑”和“重刑轻民”的法律思想进行批判的基础上进行吸收,援礼入法,主张“先教而后诛”“隆礼重法”的法律观念。王中江先生认为:“荀子称得上是一个儒家卓越的传人和创新者,是处在战国诸子纷乱,诸侯纷...

概括唐太宗统一学术思想的做法
在制订《贞观律》过程中,唐太宗采纳了魏征“专尚仁义,慎刑恤典”的建议,依据儒家的仁政思想,进一步加强“德主刑辅”的立法原则,使该法体现了“援礼入法”、“礼法合一”的特征。《贞观律》的制订和颁行是中国法律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之一,它确立了中国古代刑法的规范,在世界法律体系中也占有重...

请以中国古代史隋唐史实论证说明下列观点制度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
在法律方面,最重要的制度创新是隋文帝的《开皇历》,我们现在经常提到的“十恶不赦”就是里面的重要内容,核心思想的“援礼入法”,这个“礼”可不是我们现在说的礼貌,礼节,对人客气之类的道德规则,而是特指封建等级秩序,鲜明地提出,要用国家一切暴力潜能来维护以皇帝为核心的等级制度。因此,《开...

西汉董仲舒强调以什么治国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广川(河北景县广川镇大董故庄村)人,是儒学大师、唯心主义哲学家和今文经学大师。“德”在金文中又写作“_”,曾有学者认为“_”是“德”的古字。实际上“_”比“德”出现得更晚,是为“德”的异体字。作为正直、坦率、诚实、自然之“直”,一直被古人视...

中国古代法律和罗马法产生背景不同和共同价值
中国古代法律:援礼入法,德主刑辅;将人伦纲常内容法律化;刑罚内容彰显人道主义关怀。2、罗马法:法制理念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区分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按社会地位确定刑罚;重私法轻公法。三、说明研究古代法律的现实意义借鉴古代法律的成果,完善法制建设;维护社会的稳定。

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特点有什么?
这就是所谓的“援礼入法,融法于俗”的礼法传统。3.重群体、轻个体的伦理传统。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形成了以个体农业经济为基础,以宗法家庭为背景,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的社会文化体系。同西方文化传统强调个体,尊重个性发展相反,中国伦理传统是:重家族、轻个人,重群体、轻个体。在宗法...

德主刑捕的名词解释
德主刑辅名词解释:即以“礼”和道德为主要手段并以刑罚为辅助手段治理国家。先秦儒家的主要法律思想。汉代董仲舒以其阴阳学说为它进一步奠定了理论基础。它是西汉至清末历代王朝的立法指导思想。参见“德治”。

社会规范相互冲突的例子
同时,在传统社会中,在国家法不屑、同时事实上又无力规范的范围里,民间法不仅对封闭的乡土社会起到定纷止争、权利分配的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重构着国家法的规范理念,这种“援礼入法,融法于俗,浑然无外,包罗万有”的礼法结构同样延续到现代社会之中。比如,不久前,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完成修订,将“常回家看看...

勾亲17777274141问: 荀子在礼法起源上的基本主张 -
金平区保和回答:[答案] 他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但是他是最早将礼和法结合起来的人,具体如下:荀子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将礼与法结合起来,以"法治"充实"礼治的思想家.他引礼入法,将体现贵族利益的旧礼改造成了维护封建官僚等级制的新礼,具体表现在...

勾亲17777274141问: 荀子的“礼”和孔子的“礼”不同,请简要回答 -
金平区保和回答:[答案] 他们的不同在于:孔子援仁入礼以来,荀子援法入礼.孔子的礼就是使天下仁义,它本质上是一种仁的存在.同样是讲礼,荀子与孔子相比已经有了显著的不同.孔子言语中的礼、法概念是疏离的,而礼、仁概念是切近的.荀子固然也有...

勾亲17777274141问: 荀子说:“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非礼,是无法也”.这一论述表明 A.荀子是法家思想集大 -
金平区保和回答: B 试题分析:材料中的“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非礼,是无法也”表明荀子认为礼是法的指导原则,是法的统率,礼是法度的总纲和类推断案的依据.在荀子这里,刑规法度产生于礼义基础之上,制定法度必须以礼义为标准,它以礼包法,不主张严刑峻法,兼采众长,以礼为法之大分,类之纲纪;即要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的礼义来指导法的制定和施行,以救正它的偏颇,荀子援法入礼,实际上是把法家的法治纳入儒家的礼治系统,其核心仍然是以礼为主,其以礼制律的思想大大丰富和发展了孔子的礼学内容.

勾亲17777274141问: 荀子的法律思想内容 -
金平区保和回答: 荀子的法律思想是以君为本 但是立法约束君王权利 使得君王尽量成为明君. 荀子作为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其思想的精华在于提出了礼法结合的设想.荀子认为要重建社会秩序,“礼”是必不可少的.在强调“礼”的重要的同时,还特别强调了“法”的重要意义,法律也是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之一.荀子在吸收百家之长的基础上,提出了“隆礼重法”、礼法并举的主张.荀子的这一主张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且对我国当代法治建设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勾亲17777274141问: 礼在先秦演进的三阶段是什么?急用!!!
金平区保和回答: 荀子 礼 先秦时期礼学的三次发展过程主要体现为:西周时期,周公对传统的礼进行了改造,赋予了“德”与“刑”的初步内容,开启了后世礼学向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发展的道路,但周礼本身还比较混沌;春秋时期经过孔子以仁释礼,礼学中开始充实道德的内容,为后世展现了道德的力量;在战国时期荀子则以法入礼,礼学中又充实了法律的内容,最终形成了“礼、仁、法”三者合一的格局.在这个过程中,周礼、孔子礼学思想与荀子礼学思想之间发展呈现着规范自身不断完善的内在要求,又与社会的不断发展相适应.此后,先秦礼学中“礼、仁、法”三者合一的治理模式基本上为历代所采用,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巨大的作用.“荀子的第三次发展:以法入礼”

勾亲17777274141问: ( )是儒家学派的集大成者,建立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又兼采法家和其他各家学说的思想体系. -
金平区保和回答: 你好!(荀子)是儒家学派的集大成者,建立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又兼采法家和其他各家学说的思想体系.望采纳

勾亲17777274141问: 荀子关于礼的主张 -
金平区保和回答: 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 隆礼重法 在国家治理上,荀子非常看重“礼”.荀子认为礼从区分与调节不同人的利欲关系中产生结果.在治礼的过程中,不能只顾及人的欲望,而要让物与欲两者相持而长,在物质的增长和欲望的增长之间保...

勾亲17777274141问: 荀子是不是提出了礼法并用?我们有一道题我记得有个人提出了礼法并用,就是荀子墨子这几个人其中一个. -
金平区保和回答:[答案] 荀子是提出了礼法并用 荀子说:「凡语治而待去欲者,无以道欲,而困於有欲者也.凡语治而待寡欲者,无以节欲,而困於多欲者也.(正名篇)」故荀子认为,社会的治乱,问题在於是否能以礼义法度去适当地节制并调整人欲,使不至於发生冲突,...

勾亲17777274141问: 《荀子》简介 -
金平区保和回答: 《荀子》一书为战国末期赵人荀况及其弟子所著.荀况本为孙氏,故此书又称《孙卿对书》或《孙卿子》.西汉刘向整理时定为32篇,它们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荀子亲手所著的22篇,一类是荀子弟子所记录的荀子言行,共5篇,一类是荀子...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