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六国论》翻译

作者&投稿:大叔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写六国论的李祯是哪个朝代人
清朝人 李桢(一作祯),字佐周,湖南善化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清德宗光绪初前后在世。同治岁贡生。工文,著有《畹兰斋文集》、《续古文辞类纂》传世。

六国论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六国论》的历史背景应从两个角度着眼:一是苏洵论述的六国灭亡那个历史时期的情况,借以了解苏洵立论的根据;二是苏洵所处的北宋时代的历史状况,借以明确苏洵撰写《六国论》的针砭现实的意义及其写作上的特点。苏洵生活的年代,北宋每年要向契丹和西夏上贡大量银两以及商品。这样贿赂的结果,助长了契丹、...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三词客指的是哪三人? 四大家指谁...
三词客指“三苏”既是散文家,又长于诗词。父子三词客指苏轼一家眉山三苏祠,三苏即苏洵、苏轼、苏辙(苏轼为兄)。四大家是指:韩,柳,欧,苏。(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北宋欧阳修、苏轼)。出处:张鹏翮撰苏姓宗祠用联。

北宋三苏中苏洵与苏轼是什么关系
三苏的出处 “三苏”最早出自宋代王辟之的《渑水燕谈录》,书中记载道: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苏也。三苏的介绍 苏洵的文章说古论今,纵横评说,长于分析,很有气势,代表作《六国论》。苏轼是的诗意境新、笔力壮、变化多。佳作有《题西林壁》、《饮...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指的是谁
水调歌头》中“兼怀子由”的那个子由。与哥哥苏轼相比,弟弟苏辙的性格要更加沉稳一些,性格要更加内敛一些,不过才华却并不输于苏轼,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和父亲苏洵一样,苏辙也十分擅长于政论,代表作有《六国论》与《三国论》。

2012北京高考语文文言文
一)古文(10篇)1.劝学(节选:从“学不可以已”到“不知学问之大也”) 《荀子》2.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3.屈原列传(节选:从“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到“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司马迁4.陈情表 李密5.滕王阁序(节选:从“时维九月”到“声断衡阳之浦”)王勃6.师说 韩愈7.阿房宫赋 杜牧8.六国论 苏洵9...

三苏是指哪三个人
【三苏】为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在四川省眉山市城西建有【三苏祠】。三苏并称始见于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该书卷四才识条说: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苏也。苏洵的文章说古论今,纵横评说,长于分析,很有气势,代表作《六国论》...

六国论作者的作者
苏洵的《权书》10篇、《几策》中的《审敌》篇、《衡论》中的《御将》和《兵制》篇,还有《上韩枢密书》、《制敌》和《上皇帝书》,都论述了军事问题。在著名的《六国论》中,他认为六国破灭,弊在贿秦。实际上是借古讽今,指责宋王朝的屈辱政策。《审敌》更进一步揭露这种贿敌政策的实质是残...

苏轼是哪个朝代的?三苏是哪三个人?是什么关系?
1、苏轼 苏轼于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1037年1月8日)出生于眉州眉山,是初唐大臣苏味道之后。苏轼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奋”的“苏老泉”。苏洵发奋虽晚,但是很用功。苏轼其名“轼”原意为车前的扶手,取其默默无闻却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庆历八年(1048年...

苏轼的诗轼苏洵和苏辙同属什么?
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号老泉;四川眉山人。年五十八岁。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岁余举进士,又举茂才异等,皆不中。乃悉焚所写文章,闭户益读书,遂通六经、百家之说,下笔顷刻数千言。至和、嘉祐间,与二子轼、辙同至京师。欧阳修上其所著《衡论》、《权书》等二十二篇,士大夫...

扶震17012009921问: 苏轼《六国论》:然使始皇知畏智、勇、辩、力、此四人者,使不失职,秦之亡不至若是其速也.翻译 -
永昌县小儿回答:[答案] 翻译: 然而,假使秦始皇当初知道有智慧、有勇谋、有辩才、有气力这四种人的可怕,设法安置他们使他们不失业,秦代的灭亡还不至于像这样的快.

扶震17012009921问: 苏轼六国论字词翻译 是苏轼写的,不是苏洵的...是字词,不是全文翻译... -
永昌县小儿回答:[答案] 春秋末期,到战国时代,各国的诸侯卿相,都为自己打算,争着收养人才.那些谋士、说客和谈天说地的、修饰文词的,辩论「坚白同异」的等等,往下到击剑行刺的、力能扛鼎的、会学鸡鸣狗盗的等等,没有不以宾客的礼节去款待他们...

扶震17012009921问: 靡衣玉食靡什么意思 -
永昌县小儿回答:[答案] 出自《六国论》苏轼 “靡衣玉食,以馆于上者,不可胜数”,意思是华丽的衣服和精致奢侈的饮食

扶震17012009921问: 苏轼、苏辙的六国论翻译,字词的赏析比如(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此类活用、特殊句式……越详细越好!)拜托了! -
永昌县小儿回答: 苏轼春秋末期,到战国时代,各国的诸侯卿相,都为自己打算,争着收养人才.那些谋士、说客和谈天说地的、修饰文词的,辩论「坚白同异」的等等,往下到击剑行刺的、力能扛鼎的、会学鸡鸣狗盗的等等,没有不以宾客的礼节去款待他们的...

扶震17012009921问: (高二语文)关于“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 -
永昌县小儿回答: 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释义】:国最想要的,六国诸侯最担心的,本来就不在于战争了.【重点字词】:所大欲,所最想要的(东西),大,最;固,本来.患,忧患.【出处】:苏洵《六国论》:“诸侯之所亡,与...

扶震17012009921问: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六国论翻译道是什么意思 -
永昌县小儿回答:[答案] 语出《六国论》. 贿赂秦国导致自己力量减弱,这就是六国破灭的原因道理啊. 希望能够帮到您

扶震17012009921问: 六国论 - 苏轼的第二段详细列举了“三代以上”直到“隋、唐至今”的有关史实,其用意是什么 -
永昌县小儿回答: 三苏皆有《六国论》,只是所论的侧重点不同.苏轼的侧重点在与怎样选拔人才和安置人才上,苏轼对有关史实的列举是为了说明但凡能够长久的朝代都是善于安置有才能的人,使有才能的人不至于怀才不遇,能者不为乱,庸者无力为乱,这样的社会才能安稳.反之则会引来动乱甚至灭亡. 第二段的翻译:苏先生说:这是古先帝王不能避免的事.国家有坏人,像鸟兽中有猛鸷,昆虫中有毒螫一样.把他们分别加于处理安置,使他们都能各安本位,这些人便都有用了;把他们尽数铲除掉,是没有这种道理的.我曾就世代的兴废考察过,知道六国的所以久存,和秦朝的所以速亡,原因都在这里,不可不注意.

扶震17012009921问: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原文及翻译 -
永昌县小儿回答:[答案] 齐国不曾贿赂秦国,(可是)最终也随着五国灭亡了,为什么呢? 原文是《六国论》北宋苏洵(苏轼之父)

扶震17012009921问: 以有尺寸之地的以是什么意思(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的以是什么意?
永昌县小儿回答: 以有尺寸之地的以是才的意思,整句意思是才有了很少的一点土地.出自宋代苏洵的《六国论》,是苏洵所写的《权书》中的一篇,《权书》共10篇,都是史论的性质.苏洵写这篇文章并不是单纯地评论古代的历史事件,而是借古讽今,警告北宋统治者不要采取妥协苟安的外交政策.六国被秦国灭亡的教训,是许多文史家关注的话题.仅“三苏”就每人写了一篇《六国论》.苏轼的《六国论》,针对六国久存而秦速亡的对比分析,突出强调了“士”的作用.苏轼认为,六国诸侯卿相皆争养士,是久存的原因.只要把那些“士”养起来,老百姓想造反也找不到带头人了,国家就可以安定了.苏辙的《六国论》则是针对六国不免于灭亡的史实,指出他们相继灭亡的原因是不能团结一致,共同抗战,灭国是咎由自取.

扶震17012009921问: 英语翻译1:且夫2:然而3:然则4:是故每个格式3个例子句子,并翻译出来~ -
永昌县小儿回答:[答案] 1、且夫: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况且”,“再说”. A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苏轼《赤壁赋》) 况且那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者 B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庄子《逍遥游》) 况且如果水积攒的不多不深,...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