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良知是谁提出来的

作者&投稿:赫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这里的“良知”是指( ) A.人心固有的...
A 王守仁是心学的集大成者,他所谓的良知是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故A项正确。B项错在“圣人独有”,C项明显不符合心学理论,D项错在“外部世界”,应是内心世界。

为什么王阳明(以及儒家)那么提倡“致良知”
“ 致 良知”继 承了孟 子有关 良知 良能 的思想 。孟 子在 《 尽 心 ・上》   中说 :“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 ,其 良能也 ;所不 虑而知 者 ,其 良知 也。孩  提之童 ,无不知爱其亲 者;及 其长也 ,无 不知敬 其兄也 。亲亲 ,仁 也 ;   敬长 ,义也...

那位古代思想家提出“致良知”说,要人们“破心中贼”,能动地进行道德修 ...
王阳明

致良知是谁提出的
王阳明继承了孔子的传统,所以“致良知”就是孔子的“知”。《大学》说“知识在于物”。所以,良知之道在于事,也就是王阳明所说的摆脱私欲。什么是格子的东西?格已除,物是相。事物都是虚幻的,世人把虚假的东西认作是真实的。它不清楚人的德性,反而寻求外在的东西。所以孔子说“分物”,即摆脱...

致良知是谁提出的
中国明代王守仁的心学主旨。语出《孟子· 尽心上》 :“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 ,其良能也 , 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大学》有“致知在格物”语。王守仁认为,“致知”就是致吾心内在的良知。这里所说的“良知”,既是道德意识,也指最高本体。他认为,良知人人具有,个个自足,是一种不假...

指出王阳明提出的“致良知”的方法
王阳明是继承了孔子的传统,所以“致良知”即是孔子的“致知”.《大学》言“致知在格物”.所以致良知的方法在格物,也就是王阳明说的除去私欲.什么是格物?格是去掉,物是物相.物本来就是虚幻的,世人认假为真,不明明德,反求外物.所以,孔子说“格物”,即去掉物欲,甚至说去物相.王阳明说“除私欲”,私欲...

提出“心外无物”“致良知”“宇宙便吾心”是谁
因平定宸濠之乱军功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赠新建侯。谥文成,故后人又称王文成公。王守仁开创了阳明学,又称王学、心学,继承陆九渊强调“心即是理”之思想,反对程颐朱熹通过事事物物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因为事理无穷无尽,格之则未免烦累,故提倡“致良知”,从自己内心中去寻找“...

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这里的“良知”是指 [ ] A.人心固有...
A

孟子说人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是什么哲学观点
性善论。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翻译:孟子认为,孩提之童都知道孝敬父母,等长大后都知道尊敬兄长,说明爱亲敬长是人的天性。上孝下悌是人的天性,同时又是君子仁德的根本。对父母尽孝,对兄弟敬爱了,那么以下犯上、作乱的行为,就会很少甚至没有。在...

近代太虚法师提出阳明“致良知”学说的步骤为:( )
知行合一,是对歪解“心即理”的后学的紧箍咒,读来朗朗上口,但容易被当成口号空喊。基于这样的担忧,王阳明晚年着重提倡“致良知”。王阳明曾说:“致良知是学问大头脑,是圣人教人第一义。致良知三字,真圣门正法眼藏。吾平生讲学,只是致良知三字。”可知,致良知既是阳明心学思想最重要的组成...

庾荷13594646120问: 提出“致良知”学说的是? -
舟山市福乃回答:[选项] A. 程颢 B. 程颐 C. 朱熹 D. 王守仁

庾荷13594646120问: 致良知是谁提出来的?
舟山市福乃回答: “致良知”,是王守仁提出的道德哲学 方面的核心命题,其理论渊源为孟子的“人 皆可以为务舜”的阐述.王守仁将“格物致 知”转为“致知格物”,即反对朱熹求格物 以致知的主张,而认为应当先行致知从而格 物.其中的“知”,即谓“良知”,“致良 知”也就是将自我心中的“良知”贯彻到事 事物物中,令事事物物归之于正.王守仁认 为“良知”就是“天理”,“天理”存于己 心,而不应求于外物.王守仁的“致良知” 思想被概括为著名的“王门四句教”:“无 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 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庾荷13594646120问: 提出“致良知”学说的是 -
舟山市福乃回答:[选项] A. 程颢 B. 程颐C. 朱熹D. 王阳明

庾荷13594646120问: “致良知”是谁提出的?
舟山市福乃回答: 中国明代王守仁的心学主旨.语出《孟子·尽心上》 :“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 ,其良... “致良知”就是将良知推广扩充到事事物物.“致良知”也就是知行合一.“良知”...

庾荷13594646120问: 提出“致良知”学说,认为人人皆可成为圣人的思想家是 -
舟山市福乃回答: 叫王阳明,又叫王守仁.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明代人,武宗时的宁王造反就是王阳明平定的.

庾荷13594646120问: 提出“致良知”学说的是?
舟山市福乃回答: 陆王心学中的王守仁

庾荷13594646120问: 提出“致良知”学说,认为人人皆可以成为圣人的思想家是 A.“二程” B.朱熹 C.王守仁 D.王夫 -
舟山市福乃回答: C试题分析:提出“致良知”学说的是王守仁,是陆王心学的重要代表人物.故选C.AB是程朱理学的代表;D项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主要反对宋明理学.点评:王守仁是宋明理学的重要代表人物.宋明理学是儒家学说在宋明时期的新发展.主张理是世界的本源,体现在人身上是要求人们遵循儒家伦理道德,方法论上强调格物致知或者发明本心致良知,包括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大派.宋明理学的影响也需要掌握.

庾荷13594646120问: 谁较早提出了"人人可以做圣人"思想观念 -
舟山市福乃回答: 明代王阳明的“致良知”“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致良知”是王阳明在五十岁时提出. 他曾自负地说:“某于此良知之说,从百死千难中得来,不得已与人一口说尽. ”“良知”,既是道德意识,也指最高本体.他认为,良知人人具有,个个自足,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 “致良知”就是将良知推广扩充到事事物物.“致”本身即是兼知兼行的过程,因而也就是自觉之知与推致之行合一的过程,“致良知”也就是知行合一. 传统的儒家学者将广大普通百姓排除在求圣的道路之外,王阳明则认为“人人皆可为圣人”,使得圣人光芒得以照进寻常百姓家.

庾荷13594646120问: 哪一个学派最早以“致良知”为宗旨?
舟山市福乃回答: “致良知”是明代学者王阳明提出的心学主旨,“良知”语出《孟子•尽心上》:“人之 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大学》曾提到“致知在...

庾荷13594646120问: 致良知是谁的思想?其主张是什么 -
舟山市福乃回答:[答案] 王阳明主张心即理,并据此提出知行合一的口号,决心创立良知之学,从而用一种注重身心修养的学说来取代朱熹沉溺词章、务外遗内、博而寡要、支离决裂的格物致知说.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