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民所止犯了什么讳

作者&投稿:贸策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唐不说鲤鱼,明忌说杀猪,清勿谈清明,古代还有何忌讳?
在我国历史上一向有“忌讳”之说,无论是言语中,还是写文时,有些字词因为犯忌讳,绝不能用,否则就会有严厉惩处。历史上不乏有因为犯了“忌讳”而遭难的人,比如金庸先生的一位祖先就因为一句“维民所止”遭了大难。那么历史上的“忌讳”有哪些呢?...

取名的论述
才华横溢的李贺在准备参加全国大考之时,有人诋毁他,说李贺的父亲名晋肃,而“晋”与进士的“进”同音,是犯讳的。李贺遂不敢去应试。更为惨烈的是,清代雍正年间的礼部侍郎查嗣庭,仅因牵涉帝王之名,终至家破人亡,惨不忍睹。他出任江西考官,取《诗经》中“维民所止”一句为科考试题,竟被人诬为心怀叵测,...

国讳是什么意思
在避讳盛行的唐、宋、明、清等朝代,当朝皇帝及其七世以内祖先的名字都要避讳,就连皇后及其父祖的名字,先帝的年号,帝后的溢号、帝王陵墓用字、帝王生肖也要避讳。 犯了国讳,轻则自己掉脑袋,重则满门抄斩。朱元璋年轻时曾在皇觉寺当过和尚,后来又投了叛军,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落草为寇。当...

如何起个好名字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文言文讳作开头
今贺父名晋肃,贺举进士,为犯二名律乎(9)?为犯嫌名律乎?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夫讳始于何时?作法制以教天下者(10),非周公孔子欤(11)?周公作诗不讳(12),孔子不偏讳二名(13),《春秋》不讥不讳嫌名(14),康王钊之孙,实为昭王(15)。曾参之父名晳,曾子不讳昔(16)。 周...

什么叫讳饰?
在封建时代,犯了讳,特别是犯了帝王的讳,是要受到处罚的。清雍正八年,有个叫徐骏的人,上书给皇帝,因为粗心,把“陛下”写成了“狴下”,立即被革职了。后来在他的诗集中又发现“清风不识字,何事乱翻书”这样的句子,便以侮辱清朝的罪名处以死刑。  帝王的名讳犯不得,一般地方官...

法律哪条规定每个公民都有致止违法犯罪的行为?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其实只是一种权利,不是义务 什么意思呢?举个例子,如果有人拿着刀在...

古时候有哪些避讳,古人又是怎样去应对和化解的?
例如,雍正时期江西科举主考官查嗣庭依据《诗经》中“维民所止”出考题,结果“维止”二字被说成是想削去“雍正”的头,乃大不敬,结果查嗣庭被捕,在监狱里面就病死了,然后被戮尸示众,儿子处死,全家被流放; 乾隆年间,大学士胡中藻因所著《坚磨生诗集》中“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皇帝认为他是故意把“浊”字加...

处死袁崇焕是否有名字中有皇帝的讳号的原因?
我们知道古代封建帝王是很注意自己的名字帝号,被别人犯讳.而袁崇焕的名字恰好犯了崇祯皇帝的帝号,虽然在崇字后面的"焕"字有褒义(明亮的意思),但也不排除生性多疑崇祯帝故意取"焕"字的... 我们知道古代封建帝王是很注意自己的名字帝号,被别人犯讳. 而袁崇焕的名字恰好犯了崇祯皇帝的帝号,虽然在崇字后面的"焕"字...

“为贤者讳” 是什么意思?
中国古代讲求“为尊者讳、为贤者讳、为亲者讳”,即避讳名字。于是,为了讳尊者,田灯 “只徐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为了讳贤者,古人把孔子的“丘”字念成了“区”;为了讳亲者,司马迁把《史记》中所有讳其父的“谈”字都去掉了。虽然讳得可笑,但是基本方向还是正确的,因为讳毕竟“非不...

第震18468355726问: 雍正帝的头是被砍了的吗???
鼎湖区小儿回答: 不是被砍,是当年查嗣庭出科举考题时,题目出做“维民所止”.两边的字是“维止”,正好是雍正两字去掉上面的一横,于是雍正帝就大兴文字狱,说这暗指要砍掉自己的脑袋.并不是真的砍.

第震18468355726问: 古代的文字狱真的冤枉吗 -
鼎湖区小儿回答: 真的很冤啊…… 比方说很著名的,查嗣庭出的题目“维民所止”,出自诗经,但当时的皇帝是雍正,就有人说查嗣庭大逆不道,“维止”两个字就是给“雍正”两个字砍了头…… 还有,也是清朝,“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这句诗按理来说很正常啊,可就因为最开头是一个“清”字,就被打成了影射、讽刺清朝…… 招谁惹谁了?这可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了啊,偏偏中国的字文化这么精深,想收拾一个人真是太容易了.

第震18468355726问: 以前人们的国讳禁忌是怎样的内容?
鼎湖区小儿回答: 在这三种人物姓名的避讳中,“国讳”是最为严重而又最为严格的一种,是臣民甚至... 中的一句现成话“维民所止”作为考题.这句话原出自《诗.商颂•玄鸟》篇, 是颂...

第震18468355726问: “脂砚斋”是真名还是笔名呢? -
鼎湖区小儿回答: 脂砚斋当为曹家人,他曾参与了康熙南巡的接驾.康熙南巡,曹家共接驾四次.曹寅、曹颐、曹頫都参与了其事,这点在《红楼梦》里亦有反映.第十六回,一开始,脂砚斋就特地点出,此回是“借省亲事写南巡,出脱心中多少忆惜(昔)感今...

第震18468355726问: “维民所止”与“文字狱”
鼎湖区小儿回答: 民间盛传清雍正四年(1726年),江西乡试主考查嗣庭引用《诗经》中“维民所止”为考题,被人诬告为“雍正去头”,引怒龙颜罪获戮尸,满门抄斩,家族被株连者达几十人.近三百年来,这则文字狱故事在民间广为流布. 记得采纳啊

第震18468355726问: 关于文字狱有哪些著名案例 -
鼎湖区小儿回答: 雍正时,朝臣查嗣庭任江西主考,出题“维民所止”,被告发“维止”二字,影射“去雍正二字之首”.雍正帝大怒,将查嗣庭入狱.结果 是查连惊带吓死于狱中,其尸被戮,查的亲属或处斩,或流放.再如,有个叫徐骏的官员,仅仅因为诗中...

第震18468355726问: 四书之大学大学中说:《诗》云:“邦畿千里,维民所止.”意思是:京都幅员广阔方圆千里,许多百姓都愿意在那里居住.然而后面的解释说这里引这两句,... -
鼎湖区小儿回答:[答案] “邦,指的是国家,畿,指的是边境,所以“邦畿千里”,应该是指国家方圆千里;“所止”就是(拥有千里疆域)的目的是为了国人(安居乐业)这里的”止“,如大学中上下文各”止“字之意,做“目的,去往目的,停于目的”解. 应该是这样...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