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手鼓视频欣赏

作者&投稿:豫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殷伏17026686904问: 新疆手鼓怎么打 -
夷陵区舒胆回答: 演奏时,双手“虎口”扶住鼓框,除拇指外,其余各指均可用于击鼓.手指敲击鼓面的不同部位,能发出音响有别的“咚”、“哒”之声,音色千变万化,表现力极为丰富.摇动鼓身,使小铁环撞击鼓框,亦能发出“沙沙”的音响. 新疆手鼓又...

殷伏17026686904问: 介绍一下手鼓舞 -
夷陵区舒胆回答: 新疆维吾尔族的手鼓舞,是20世纪40年代兴起的舞蹈形式,流行于新疆各地. 是一种表情细腻、动作灵活的舞蹈.舞者随着手鼓的鼓点的变化,跳出各种不同的姿态.手鼓的鼓点以切分节奏为特征,最典型的节奏音型是这样的: .吕远作词作曲的《克拉玛依之歌》,就是在手鼓舞的节奏基础上创作的舞蹈性歌曲.这首歌曲描写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准噶尔盆地西北部、以石油工业为主的新兴工矿城市克拉玛依的过去和现在,通过今昔对比,歌唱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音乐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缓慢低沉,描写克拉玛依昔日的荒凉景色;第二部分热情欢快,旋律转向高音区,描述新兴工矿城市今天的壮丽图景.

殷伏17026686904问: 新疆手鼓 技法 -
夷陵区舒胆回答: 打击你手指能触及的地方就可以,看鼓的大小,大一点的只能敲在鼓的边缘,小一点的可以打击到鼓的中心! 哪里打?用远节指骨和中节指骨打击就可以(就是有指甲盖的那节和下面那节指骨),只要能发出声就可以! 你新疆人?新疆人大部分应该都知道呀?就算没打过也见过呀,呵呵,过节时大街上到处都有打手鼓的!

殷伏17026686904问: 手鼓舞是哪个民族的风俗 -
夷陵区舒胆回答: 【手鼓舞】新疆维吾尔族民间舞蹈.大多为女子独舞.只用一只手鼓伴奏.动作细腻柔软,舞姿轻盈优美,头部左右摆动是该舞蹈的主要特点.鼓点与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内容大多表现劳动、生活中的欢乐情绪. 手鼓舞,是20世纪40年代兴起...

殷伏17026686904问: 手鼓是哪个民族的乐器?
夷陵区舒胆回答: 手鼓,也称达甫,维吾尔族打击乐器. 这件乐器在四世纪至六世纪间已有,清代列入回部乐.手鼓是以木作圆框,一面蒙羊皮制成,框内四周有许多小铁环,演奏时,两手执鼓边,左右手的手指交替击鼓面.击鼓心时发“冬”声,用于重拍;击鼓边时发“达”声,用于轻拍.或摇动鼓身,振动铁环发“沙沙”之声. 这种乐器在维吾尔族民间器乐合奏及伴奏中占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在歌舞中,是主要的伴奏乐器.改革的手鼓用蟒皮蒙鼓面,比羊皮蒙面的较好.

殷伏17026686904问: 铃鼓是用什么材质造成的? -
夷陵区舒胆回答: 铃鼓,维吾尔、朝鲜、乌孜别克、塔吉克、汉等族的打击乐器.维吾尔语称纳格曼达卜(意为歌唱用的手鼓).朝鲜语称平高.流行于新疆、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区.结构组成:由鼓框(一圈鼓框上开有若干长条型孔,每个孔中安装有一对...

殷伏17026686904问: 手鼓是什么样子 -
夷陵区舒胆回答: 手鼓是鼓中的一个大类别,是一种打击乐器.各地、各民族称谓不同,制法也稍有差别.在中东和中亚很多国家都有自己的手鼓乐器.其中铃鼓"达卜"是维吾尔、乌孜别克、塔吉克等族的手鼓,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语称"纳格曼达卜"或简称"达卜".鼓身扁平圆形或八角型,单面蒙羊皮或驴皮,框周围嵌有若干铜或铁制小铜钹,故名.直径20-50厘米不等.历史悠久,四至六世纪敦煌北魏壁画中早已出现.

殷伏17026686904问: 班卓是哪个民族的乐器 -
夷陵区舒胆回答: 班卓由西部非洲的黑人带至北美,成为美国黑人的民族乐器.起初用于民歌伴唱,后用于游艺团体和歌舞剧中.它在爵士乐中的地位后来被吉他所代替.由于演奏方法极为容易,因此在音乐爱好者中流行,主要用于伴奏歌唱.一般常用于美国西部乡村音乐及蓝草音乐.

殷伏17026686904问: 56个民族的代表乐器 -
夷陵区舒胆回答: 傣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葫芦丝.象脚鼓 哈尼族--牛腿琴 壮族--天琴,马骨琴 蒙古族--马头琴.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塔吉克族--手鼓 哈萨克族--东不拉

殷伏17026686904问: 彝族、蒙古族、维吾尔、藏族、苗族的节日和舞蹈 -
夷陵区舒胆回答: 民族 特色乐器 歌舞 民歌 音乐舞蹈节日 藏族 扎木聂 锅庄、 囊玛、 堆谢、 果谐、 西藏音乐分为: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宫廷音乐三大类. 《酒歌》《宗巴郎松》 《北京有个金太阳》《北京的金山上》 《天上飘着彩虹》 雪顿节 蒙古族 马头琴 ...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