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瓷大碗赵一曼的故事

作者&投稿:铎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关于赵一曼的故事
一场激烈的战斗刚刚结束,通讯员给赵一曼送来一个鼓鼓的挂包,是个粗瓷大碗。赵一曼吃饭用的搪瓷缸子,早就送给一个新战士。通讯员一直想给她另找一个碗。赵一曼看着这个碗对通讯员说:“从哪里拿来的你还到哪去!”通讯员为难地说:“这敌人都消灭了,往哪还呀!” 通讯员用这个大碗给赵一曼盛了...

关于赵一曼的故事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被中国共产党派到东北地区领导革命斗争。1934年担任中国共产党珠河中心县委委员兼铁道北区委书记,组织抗日自卫队,与日军展开游击战争。1935年担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第1师第2团政委,11月,与日伪军作战时不幸因腿部受伤被捕。日军为了从赵一曼口中获取到有价值的情报,找了...

赵一曼的粗瓷大碗来历简介
赵一曼的碗 这一只粗瓷大碗,是抗联女英雄赵一曼同志在东北抗日联军担任团政治委员时用的饭碗。其实这个碗,赵一曼同志仅仅用过一次,但是抗联的老战士都能认出这确是赵一曼同志用过的碗。因为这里边有着一段感人的故事……在一次袭击日寇的战斗结束后,小通讯员提着个鼓鼓的挂包,给赵一曼同志送来,打开...

一个瓷大碗的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一个粗瓷大碗》以倒叙的方法,以一个粗瓷大碗为线索,记述了抗日民族女英雄赵一曼,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中时时关心战士胜于关心自己,和他们同甘共苦,坚持革命,从而赞美赵一曼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尚品质。毋庸置疑,《一个粗瓷大碗》是一篇写实的记叙文。按照记叙文必备的六大要素对其衡量,则显“短斤少两...

一个粗瓷大碗中赵一曼什么时候不丢碗
一个粗瓷大碗中赵一曼一直都没有不丢碗。《一个粗瓷大碗》讲述了赵一曼把小通讯员盛给她的高粱米饭倒进病号灶的锅里。和战士们一起喝野菜粥;把小通讯员给她找的用来吃饭的碗又一次丢掉了的故事。故事结局通讯员询问赵一曼同志什么时候才不会丢碗。赵一曼没有没有明确回答。也只是发出了疑问。

赵一曼的粗瓷大碗来历简介
国家一级文物 1981年小学语文第五册第9课《一个粗瓷大碗》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有一个粗瓷大碗,是赵一曼用过的。她那时是东北抗日联军的团政委。这个碗,赵一曼仅仅用了一次,却有一段感人的故事。有一回,一场激烈的战斗刚刚结束,小通讯员给赵一曼送来一个鼓鼓的挂包。打开一看,是个粗瓷...

一个粗瓷大碗中“丢”为什么加引号
一个粗瓷大碗中“丢”加引号是由于不是真的丢了。“丢”字带引号,是由于不是真正的丢了,而是赵一曼把碗送给了更需要的人。原文中赵一曼的碗又“丢”了——将粗瓷大碗给了七班当菜盆,自己又没有碗了。

粗瓷大碗的来历是什么?
来历:这只粗瓷大碗是抗联女英雄赵一曼同志在东北抗日联军担任团政治委员时用过的饭碗。这只碗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为国家一级文物。现收藏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粗瓷严格的来说不属于瓷器。它是界于陶土和瓷土之间的一种可以称之为陶土的物质,比陶土要好点比瓷土差点。打个比方,如果说小麦磨...

一个粗瓷大碗什么高尚品质
一个粗瓷大碗表现了她在艰苦的环境中关爱战士胜过关心自己,与战士同甘共苦、坚持革命的高贵品质。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一个粗瓷大碗主要通过一个粗瓷大碗的来历,讲述了赵一曼在艰苦生活中时时关心战士,与他们同甘共苦,坚持革命的故事,赞扬了以赵一曼为代表的共产党员先人后己的高尚品德,表现了她在...

赵一曼的故事
赵一曼的故事 赵一曼,原名李坤泰,1905年10月生于四川省宜宾县一个封建地主家庭。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赵一曼开始阅读《向导》、《新青年》、《妇女周报》等革命书刊,接受革命新思想。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后任村团支部书记,在家乡积极组织“妇女解放同盟会”。1926年夏,赵一曼加入中国共产党...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