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触前抑制释放的递质

作者&投稿:包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突触前抑制和突触后抑制区别是什么?
3.释放的递质不同。突触前抑制是γ-氨基丁酸,突触后抑制是抑制性递质。4.产生的突触后电位不同。突触前抑制产生的是EPSP,又称为去极化抑制;突触后抑制产生的是IPSP,又称为超极化抑制。突触的生物特点:神经元之间神经冲动的传导是单方向传导,即神经冲动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导给另一个神经元...

ipsp是什么?
IPSP: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的递质),导致突触后膜主要对Cl-通透性增加,Cl-内流产生局部超极化电位。EPSP:兴奋性突触后电位,英文名: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简称EPSP。是指由兴奋性突触的活动,在突触后神经元中所产生的去极化性质的膜电位变化。

突触前抑制的结构基础是
突触前抑制的结构基础是轴突型,突触前抑制是指通过突触前轴突末梢兴奋而抑制另一个突触前膜的递质释放,从而使突触后神经元呈现出抑制性效应的现象。突触前膜被兴奋性递质去极化,使膜电位绝对值减少,当其发生兴奋时动作电位的幅度减少,释放的递质减少,导致突触后EPSP(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减少,表现为...

简述突触前抑制产生的机制。
由于这种抑制是改变了突触前膜的活动而实现的,因此称为突触前抑制。至于B末梢兴奋引起A末梢去极化的机制,可能是B末梢兴奋时释放递质GABA,激活A末梢上的GABAA受体,引起 A末梢的Cl-通道开放。由于末梢轴浆内Cl-浓度比轴突外的高,Cl-外流而使A末梢去极化。此外在另外一些部位的神经末梢上还有GABAB受体...

突触前抑制的发生是由于什么
释放抑制性递质。突触前抑制的产生是由于突触前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处有与另一个神经元轴突末梢形成的轴突触,当这个神经元的冲动到达引起轴一轴突触活动时,使兴奋性突触前末梢动作电位到达所引起的兴奋性递质释放减少,传递效应减弱。

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后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抑制"怎样理解?
gama-氨基丁酸(GABA)、甘氨酸等。这里的“抑制”通常是指:突触前神经元释放抑制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由于离子的流动,使该突触后神经元膜电位超极化,更不容易达到能够产生兴奋的阈值,即更难以兴奋,更难产生动作电位。“兴奋”则是突触后神经元膜电位去极化,从而更容易产生动作电位。

突触前抑制是由于突触前膜
【答案】:D 通过改变突触前膜的活动,最终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性降低,从而引起抑制的现象叫做突触前抑制。机制是突触前膜被兴奋性递质去极化,使膜电位绝对值减少,当其发生兴奋时动作电位的幅度减少,释放的兴奋性递质减少,导致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减少,表现为抑制。特点是抑制发生的部位是突触前...

抑制性递质作用的机理?
抑制性递质的作用机理是,突触前神经元轴突末梢兴奋,但释放到突触间隙中的是抑制性递质。此递质与突触后膜特异性受体结合,使离子通道开放,提高膜对钾离子、氯离子,尤其是氯离子的通透性,使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增大、出现突触后膜超极化,称为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持续时间也约10毫秒。此时,突触后神经元...

突触前抑制是由于突触前膜()
【答案】:D 解析:突触前抑制的结构基础是轴突-轴突式突触和轴突-胞体式突触联合构成,突触前膜被兴奋性递质去极化后(A错),使动作电位幅度变小,时程缩短,结果使进入突触前膜的Ca²⁺减少,由此引起递质释放量减少(D对),导致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减小,使突触后膜兴奋性减低,...

突触前抑制和突触后抑制区别
本质不同:突触前抑制通过调控突触前膜活动,降低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性,实现抑制。而突触后抑制则依赖神经元兴奋,释放抑制性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产生抑制性电位,从而抑制突触后神经元。特征不同:突触前抑制表现为去极化,潜伏期与持续时间均较长;而突触后抑制则是超极化抑制,特征明显不同。

采享15156344508问: 抑制性神经递质 -
丘北县神曲回答: 不会,如果突触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那么在离体实验中检测不到电位变化,也就是说动作电位不发生了,那么就不会引起突出后膜膜电位的变化,它加强的是静息电位所以肌肉会持续舒张.抑制性神经递质有y-氨基丁酸,甘氨酸,多巴胺.原题为;下图为反射弧局部结构示意图,刺激a点(a点为两接线端之间的中央),检测各点电位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你可以去搜一下.

采享15156344508问: 突触前抑制是指突触前轴突末梢(轴突2)兴奋而抑制另一个突触前膜的递质释放,从而使其突触后神经元(神经元3)呈现抑制性效应.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
丘北县神曲回答:[答案] 答案:1.反射弧;2.D;3.2 突触小泡 ④;4.10 减少; 解析: ①用化学物质阻断典型神经递质在神经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后,发现受体细胞仍能接收到部分神经信号;②寻找到靶细胞膜上有ATP受体(答出其中一条即可)

采享15156344508问: 什么递质使神经元兴奋?什么递质让神经元受到抑制 -
丘北县神曲回答: 重要的神经递质和调质有:①乙酰胆碱.最早被鉴定的递质.脊椎动物骨骼肌神经肌肉接头、某些低等动物如软体、环节和扁形动物等的运动肌接头等,都是以乙酰胆碱为兴奋性递质.脊椎动物副交感神经与效应器之间的递质也是乙...

采享15156344508问: 若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则下一神经元会不会引起膜电位变化 -
丘北县神曲回答:[答案] 根据突触对下一个神经元的机能活动的影响不同分为两类: 1.兴奋性突触. 神经冲动传到轴突末梢,使突触前膜兴奋并释放兴奋性化学递质,经突触间隙到达突触后膜受体,与之结合,使后膜某些离子通道开放,提高膜对钠离子,钾离子氯离子,特...

采享15156344508问: 黑牛老师,递质能使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抑制的含义是什么,抑制使后膜的电位怎样变化麻烦告诉我 -
丘北县神曲回答: 抑制的含义是使膜内负离子增多. 是由于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的递质),导致突触后膜 主要对Cl-通透性增加,Cl-内流产生局部超极化电位.

采享15156344508问: 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后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抑制"怎样理解? -
丘北县神曲回答: 神经递质包括多种类型,主要可以分为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兴奋性递质如:谷氨酸、乙酰胆碱等;抑制性递质如:gama-氨基丁酸(GABA)、甘氨酸等. 这里的“抑制”通常是指:突触前神经元释放抑制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由于离子的流动,使该突触后神经元膜电位超极化,更不容易达到能够产生兴奋的阈值,即更难以兴奋,更难产生动作电位. “兴奋”则是突触后神经元膜电位去极化,从而更容易产生动作电位.

采享15156344508问: 依神经递质的种类,突触可分为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图1和图2分别表示这两种突触作用的示意图,请分析 -
丘北县神曲回答: (1)由于缩手反射发生时,肱二头肌收缩.说明突触前膜释放的是兴奋性神经递质,并作用于突触后膜,引发Na+大量内流,产生动作电位,使肱二头肌收缩. (2)由于某种化合物也能与受体结合,结合后产生与抑制性递质作用时类似的效果.说明...

采享15156344508问: 简述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形成机制及特点 -
丘北县神曲回答: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 略称EPSP.是指由兴奋性突触的活动,在突触后神经元中所产生的去极化性质的膜电位变化.这种去极化超过阈值时,就产生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亦即产生动作电位.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在...

采享15156344508问: 解释一下抑制这个名词是什么意思? -
丘北县神曲回答:[答案] 抑制是大脑皮质的基本神经过程之一,是与兴奋对立的状态.其表现为兴奋的减弱或消失.在中枢神经系统内,抑制的产生,目前认为可能在两个部位:一个是突触前的轴突末梢,称为突触前抑制;另一个是突触后膜,称突触后抑制.前者是指通过某种...

采享15156344508问: 23.突触前抑制的产生是由于:( ) -
丘北县神曲回答:[选项] A. 突触前轴突末梢超极化 B. 突触后膜的兴奋性发生改变 C. 突触前轴突末梢去极化 D. 突触前轴突末梢释放抑制性递质 E.突触后神经元超极化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